江阴市2005~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策略思考
无锡市从业人员梅毒感染调查分析

无锡市从业人员梅毒感染调查分析
周桧源
【期刊名称】《医学动物防制》
【年(卷),期】2005(21)12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掌握近几年无锡市梅毒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政府部门更好的做好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0-2004年间无锡市145656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的同时作梅毒血清学检查, RPR筛检,TPPA确诊。
结果:五年间145656名受检人员中,共查出梅毒感染者181名,阳性率为12.43/万。
其流行病学特征:职业以娱乐业、个体业主等感染几率最高;性别感染女性高于男性;年龄以21-30岁感染人数最多。
结论:无锡市梅毒近几年发病大幅增加,并正在以从业人员为核心的高危人群间蔓延流行,加强梅毒性病控制已刻不容缓。
【总页数】3页(P901-903)
【关键词】从业人员;梅毒;流行病学
【作者】周桧源
【作者单位】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9.15;R181.3
【相关文献】
1.2005~2006年无锡市南长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 徐梦媚;吴鹏
2.哈尔滨市1999-2008年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梅毒感染调查分析 [J], 杨丽芬;张玮琪;陶晓红;乔丽娟;范继锋;吴步东
3.无锡市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情况调查 [J], 周桧源
4.锦州铁路饮服从业人员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J], 高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阴市2003—2007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及对策

江阴市2003—2007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及对策陆向东【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年(卷),期】2009(25)1【摘要】目的探讨江阴市当前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和流行特征,提出完善和实施该市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该市2003—2007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03—2007年该市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种(HIV不计入)11882例,死亡3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6/10万。
期间发生2起暴发疫情,疫情总体呈现稳中有降的流行态势。
肺结核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成为甲乙类传染病的主要构成之一,HIV感染及艾滋病疫情正面临日益高发态势。
麻疹疫情出现异常波动,其中外来流动人口病例,占总病例的57.58%。
病例年龄构成以20~45岁年龄组为主,占总数的50.84%;在职业分布上,农民、工人、外来民工占据前3位;8月份为发病最高峰。
结论江阴市甲乙类传染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但防控形势仍很严峻:农村和农民仍然是该市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外来人口的发病对该市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肺结核、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还要随时迎接一些新发传染病的挑战。
【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对策【作者】陆向东【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3【相关文献】1.2003-2007年江西省景德镇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J], 金红;杨凌菊2.滇西南地区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14—2019年急性中毒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J], 郑迪;龙艳3.滇西南地区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14—2019年急性中毒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J], 郑迪;龙艳4.桂阳县1997~2003年伤寒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J], 唐泰山;雷源茂;曹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90~1994年江苏省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1990~1994年江苏省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孙蓉蓉
【期刊名称】《中国艾滋病性病》
【年(卷),期】1995(0)2
【摘要】1990~1994年江苏省共报告性病患者54437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19.49/10万,5年平均年增长速度60%;经济高发地区的5年平均发病率28.95/10万,苏北地区为10.31/10万;性病病种以淋病为主,占82.75%,梅毒的增长速度最快,达108%。
性病患者性别比为男:女=2.26:1,高发年龄组为20~39岁,儿童患者和中老年患者数显著增加。
与前5年疫情资料相比,最近5年,江苏省性病呈持续增长趋势,性病流行与地区经济密切相关,且随经济发展,地区发病差异缩小。
【总页数】3页(P12-14)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江苏省;报告发病率;年增长速度;性病患者;年龄组;苏北地区;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尖锐湿疣
【作者】孙蓉蓉
【作者单位】江苏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1.3
【相关文献】
1.1990~2003年昆明市盘龙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性传播疾病的疫情分析 [J], 刘志慧;冒长峙;白影梅;和立
2.诸暨市1990~1997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J], 陈深侠;何军
3.1990~1994年哈尔滨市性传播疾病流行情况分析 [J], 于宪利;高飞;马惠文
4.1990-2002年汉台区性传播疾病疫情分析 [J], 何荣 ;王凡武 ;岳成君 ;白迅 ;梁小江 ;姚敏惠 ;刘建涛
5.盐亭县1990~1995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王毅;岳定兵;马宗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省特定人群梅毒血清学调查分析

江苏省特定人群梅毒血清学调查分析
管文辉;羊海涛;魏庆;高保勤;贾成梅;丁建平;吴小刚;冯剑影
【期刊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卷),期】2002(31)9
【摘要】为掌握目前江苏省梅毒的发病趋势及特点,向政府主管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9年3月~2000年10月对吸毒人员、卖淫妇女、饮服人员进行了梅毒血清学调查,用RPR初筛,TPPA确认。
在8395人中查出98名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占1.17%,饮服行业人员、吸毒人员、卖淫妇女中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率分别为0.11%、6.57%、18.09%,其中卖淫妇女及吸毒人员中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饮服人员,尤其是卖淫妇女及女性吸毒者。
结果表明江苏省梅毒的流行较严重;卖淫妇女及女性吸毒者为梅毒传播的核心人群;梅毒的预防控制需采取一些新措施。
【总页数】2页(P578-579)
【关键词】江苏;特定人群;梅毒;血清学调查;发病趋势
【作者】管文辉;羊海涛;魏庆;高保勤;贾成梅;丁建平;吴小刚;冯剑影
【作者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9.1
【相关文献】
1.韶关市2002年特定人群HIV和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J], 唐建红;邓俊兴;宾羽琳;陈艳
2.南通市2008~2013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血清学检测调查分析 [J], 季建兵
3.2005-2015年甘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血清学调查分析 [J], 黎小刚;马昕
4.海南省特定人群梅毒血清学调查分析 [J], 钟娜;朱海花;王芳乾;郑文爱;陆玉珠
5.海南省特定人群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J], 杨斌;钟娜;裴东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省梅毒的流行特征与趋势预测

摘要 : 目的
深入分析江苏省梅毒流行特征 , 对未来发病趋势进行定量预测 ,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方法
在
描述江苏省 2005~2010 年梅毒流行特征基础上对 2011~2013 年流行趋势进行预测 。 结果
2005~2010 年江苏省累计报告
梅毒 108 788 例 , 年均发病率为 23.90 / 10 万 ; 2005~2009 年发病率逐年增长 , 但 涨 幅 逐 渐 下 降 , 2010 年 较 2009 年 已 略 有降低 。 病例以 Ⅰ 期 、 Ⅱ 期为主 , 分别占梅毒病例总数的 33.87% 、 34.69% 。 根据月发病数据拟合了 ARIMA (3 , 1 , 1 ) (0 , 1 , 1 ) 12 模 型 , 模 型 预 测 结 果 显 示 2011~2013 年 梅 毒 发 病 水 平 呈 逐 年 增 长 趋 势 。 结 论 病综合防治力度 , 并根据流行特征适度调整防治策略 。 关键词 : 梅毒 ; 流行特征 ; ARIMA ; 预测
中 图 分 类 号 : R181.3 + 2 ; R759.1 文献标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03-8507 ( 2012 ) 19-4933-04
近几年来江苏省梅毒防治
取得了显著成效 , 但目前梅毒仍是全省重要的传染病负担之一 , 未来 3 年梅毒发病将缓慢增长 ,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性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on epidemiological tendency of syphilis in Jiangsu Province
LIU Wen-dong , WU Ying , AI Jing , HU Jian-li, LIANG Qi, LI Yuan. Jiangsu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Nanjing , Jiangsu 210009 ,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phili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quantitatively forecast its incidence tendency , which may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n syphilis in the future.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philis reported in Jiangsu during 2005-2010 with descriptive methods and fitted a ARIMA model based on the monthly incidence data to forecast the incidence levels in 20112013. RESULTS Totally 108 788 cases were reported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10 , with the annual average incidence rate of 23.90 / 100 000. Although the incidence rat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during 2005-2009 , the velocity of increase dropped rapidly. The incidence rate in 2010 was already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in 2009. Most of the cases were primary syphilis or secondary syphilis , occupying 33.87% and 34.69% of all , respectively. Most of them were in the age group of 20-44 , and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 ︰ 0.93. The cases reported located mainly in the southern regions of Jiangsu province , the prevalence level of syphilis in the northern regions was very low , but it showed a rapid growth trend. What ’s more , its time distribution had an obvious characteristic of seasonal variation. We finally fit a model ARIMA ( 3 , 1 , 1 ) ( 0 , 1 , 1 ) 12.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 the incidence of syphilis would increase slowly in the coming 3 years. CONCLUSION We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yphilis in recent years. As syphilis is still one of the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 in our province and the predicted data show a growth trend , 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 it , and adjust the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perly. The established ARIMA model well fits the prevalence trend and periodicity of syphilis in Jiangsu Province , so it could be applied to predict the incidence of syphili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 Syphilis ;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ARIMA ; Forecasting
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第一篇: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04-2011年梅毒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梅毒流行的诸多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陈仓区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4-2011年陈仓区共报告梅毒病例261例,年平均发病率5.42 /10万,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0.34 /10万增长到2011年的13.61/10万;男女之比为1.16:1;4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70.11%;无明显季节高峰;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胎传梅毒、三期梅毒分别占64.37%、27.59%、6.13%、1.53%、0.38%,报告病例数逐年增长。
结论2004-2011年陈仓区梅毒疫情日益严重,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中老年感染者比重较大,应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安全性行为;对高危人群开展梅毒筛查、加强医疗消毒,以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梅毒是常见的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加趋势。
为了解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梅毒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2004-2011年陈仓区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梅毒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初步了解陈仓区梅毒流行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自陈仓区各级医疗机构、性病专科门诊上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数据。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全陈仓区性病疫情网络报告中梅毒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3梅毒诊断标准参照《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4-1995)》和《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
2 结果2.1梅毒发病情况2004-2011年全陈仓区累计报告梅毒病例261例,占报告性病总病例数的63.04%(261/414);梅毒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0.34 /10万增长到2011年的13.6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42/10万,见表1。
江阴市2002-2013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江阴市2002-2013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发表时间:2014-08-05T16:27:28.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7期供稿作者:符和英[导读] 了解分析江苏省江阴市HIV 感染现状,探讨艾滋病防控措施。
符和英(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江阴 214433) 【摘要】目的了解分析江苏省江阴市HIV 感染现状,探讨艾滋病防控措施。
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下载历史卡片江阴市截止2013年12月31日通过网络系统上报的,经各种途径发现的HIV感染者和病人(PLWHA),进行性别、年龄、职业、感染途径、发现方式等统计分析。
结果共334例PLWHA中经性途径感染占86.5%,其中同性感染占50.6%,医疗机构就诊者和术前检测发现占比最大,占47.3%,经专题调查等主动发现占17.1%,PLWHA主动咨询检测占14.1%。
结论江苏省江阴市PLWHA感染途径以性传播感染为主,该地区艾滋病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应大力推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检测咨询服务( PITC) ,加大艾滋病发现和干预力度,遏制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性传播检测【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392-02 艾滋病是国家重点防控的传染病。
江阴市自2002年在一名外地民工无偿献血前检查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者以来,感染人群不断增多,现对江阴市PLWHA 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于2014年1月5日进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江阴市截止2013年12月31日通过网络系统上报的,经各种途径发现的PLWHA,并以此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1.2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结果2002年-2013年12月累计报告PLWHA334例,其中AIDS149 例,江阴本地报告275例,外地报入本地59例,转出89例,死亡30例,现住址管理215例。
2007年~2012年某市梅毒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2007年~2012年某市梅毒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分析施新颜【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4(000)024【摘要】目的:分析海门市2007年~2012年梅毒的流行趋势,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海门市2007年~2012年梅毒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2007年~2012年,海门市共报告梅毒病例114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38/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07年最低,为15.43/10万,2012年最高,为25.58/10万。
②以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发病率较高,共报告早期梅毒病例912例,占全部梅毒报告患者数的79.86%。
③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3∶1。
以20~59岁年龄组患病最多,与性活跃年龄相当。
④报告病例中,农民所占比例最高,共575例,占50.35%,教师和医师所占比例最少,为0.18%。
⑤全市23个乡镇中,海门镇发病率最高,海永乡报告病例最少。
结论海门市的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应该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工作。
【总页数】2页(P85-86)【作者】施新颜【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卫生院,江苏海门 22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9.1【相关文献】1.对乐都县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J], 李峰梅2.某市区2009年至2013年梅毒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谭忠萍;李广鲲;姚淑华3.2005年~2012年某市淋病与梅毒疫情的分析 [J], 田志伟;赵淑娟;杨杰;牛留业4.某市2007年~2012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的特征分析 [J], 陆海华5.对乐都县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J], 李峰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阴市2005~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策略思考
发表时间:2010-10-29T11:40:31.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8期供稿作者:陆向东张守椽马焰
[导读] 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我市梅毒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陆向东张守椽马焰 (江苏省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14434)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070-02
【摘要】目的分析江阴市2005~2009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完善和实施我市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我市梅毒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近5年来,江阴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发病率从2005年的14.67/10万增长到2009年的46.06/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11%,隐性梅毒增速更快。
病例分期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9.78%,各年梅毒病例分期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 001)。
男女性别比为1: 1.02,女性比例逐年增加。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7.77%。
全市报告梅毒病例呈地区性高发态势。
结论
江阴市梅毒发病率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须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梅毒是对人体危害严重的血源和性传播性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复杂等特点,虽然解放以来一度曾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后来又死灰复燃,特别是近期增长趋势明显,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交通便利,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强,近几年来网报显示,我市梅毒的报告病例数每年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报告发病率位居全省前列,成为性传播疾病的高发地区。
为分析我市梅毒的流行特点,并据此提出完善和实施我市梅毒预防控制策略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现将我市近5年来梅毒的流行病学资料作如下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资料来源:2005~2009年梅毒疫情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基数和社会发展数据来自江阴市统计年签。
1.2梅毒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4-1995)”和2007年卫生部修订下发的“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 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发病概况:2005~2009年全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968例,梅毒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4.27%,年发病率从2005年的14.67/10万增长到2009年的46.06/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
3.11%(表1),在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顺位从2005年的第五位跃升至2007年起替代淋病位列第二位
2.2 梅毒病分期:2005~2009年,每年度均有各期梅毒报告,其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9.78%。
各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以隐性梅毒尤为明显,发病数五年增幅达818.75%(表2)。
各年梅毒病例分期之间有极显著差异(χ2=66.56,P<0.001)。
表2 江阴市2005~2009年梅毒病例的分期情况
2.3
性别分布:在2005~2009年的所有1968例梅毒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 1.02,5年平均男性发病专率为
27.85/10万,女性为28.94/10万,男女发病专率无明显差异 (χ2=0.14,P>0.05),但从历年性别分布情况来看,女性占比呈增长趋势,尤以隐性梅毒更为明显,而一期和胎传梅毒则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
2.4 年龄分布:报告病例的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青壮年年龄段,占总数的57.77%;除三期和胎传梅毒外,其他各型的年龄分布均与总体分布基本一致。
2.5
地区分布:五年间,全市16个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澄江(763例)、华士(159例)、周庄(151例)三个镇(街道)共计报告病例1073例,占总数的54.52%。
2.6
职业分布:职业分布广,遍及社会17种职业,其中无固定职业者(661例33.59%)占据首位,二至五位依次为农民(463例
23.53%)、工人(416例21.14%)、民工(153例7.77%)和商业服务人员(117例5.95%)。
3 讨论分析结果显示,我市梅毒发病呈高发态势,发病率及其年均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1],已连续3年位居我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二位,病例分期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这提示我市梅毒的发病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必须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应及时研究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迅速控制梅毒疫情的快速增长。
从性别分布情况看,五年梅毒发病总数男女比例虽然基本相当,但从时间发展趋势看,女性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种现象在隐性梅毒的发病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固然可能与我市近几年来强化对孕产妇性病艾滋病筛查有关[2],但女性群体确实应引起更多的关注。
而一期梅毒男性多于女性,二期梅毒女性多于男性,这可能与男性一期梅毒症状较女性明显,且男性的生理结构决定其一期硬下疳症状更易于被早期发现有关。
从病例的分期情况看,虽然以一、二期为主,但隐性梅毒的增速最快,因此,对于有感染梅毒危险的人,特别是症状不明显的女性应及早做梅毒检测,并动员性伴做检测。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减少梅毒的传播及降低危害有着重要意义[3]。
从发病年龄分析,主要集中在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中;病人职业分布广,社会危害面大,无固定职业者、农民和工人为我市发病的主要群体。
因此在制定和实施综合性防控策略的过程中,应突出针对这些发病的主要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增强防控效果,以期迅速遏制梅毒的发生和蔓延。
从地区分布情况看,我市梅毒呈现地区性高发的特征。
澄江、华士、周庄三镇(街道)报告病例数超总数的一半,而上述三地恰恰是我市的经济重镇,GDP占到全市的50%以上。
其发达的工商服务业、大量的外来打工者和强烈的人员流动性可能是梅毒高发的重要社会因素[4]。
因此,如何在经济发达地区有效开展性病防控工作是我市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做好梅毒的防控工作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意义重大,据有关文献报道,性病患者对HIV的易感性比普通人高3~5倍,其中有生殖器溃疡者一次暴露感染HIV的危险性会增加10~300倍[5]。
为此,我们必须将梅毒防控工作和艾滋病及其他性病防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政策资源,取得全社会支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梅毒疫情在我市的发生和流行,切
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傅更锋,还锡萍,丁萍等 .江苏省2004 -2008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9,29(10):1399-1402.
[2]管文辉, 羊海涛, 魏庆, 等. 江苏省特定人群梅毒血清学调查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 31(9):578-579.
[3]宫晓红, 张连萍, 韩峰. 早期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6):709-711.
[4]陈祥生. 我国梅毒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08, 35(2):73-77.
[5]张君炎.我国性病流行形势和控制策略.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8,(增刊)∶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