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梅毒104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1424例梅毒病例临床分析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1424例梅毒病例临床分析
2.2.1
l临床分型
1424例梅毒病例中二期梅毒占大多数
行具有重要意义…。潜伏梅毒病例在所有梅毒病例中所占 比例逐年上升,…潜伏梅毒无临床症状更具有潜在危险性 和复杂性,分析其原因:亚治疗量抗生索改变了梅毒的自 然病程,延长了临床症状及阳性血清出现的时间‘31。二期 梅毒病例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及其典型皮损的减少、以及梅 毒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发生,使梅毒病例的临床诊断面 临较大复杂性,有可能造成误诊、漏诊,这些变化应当引 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并应注意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加以 鉴别。自2006年起,连续在性病门诊梅毒病例中发现合 并HIV病毒感染的病人,由于艾滋病和梅毒均可通过性传 播途径传播,故加强对性病门诊就诊人群的艾滋病基本知 识的宣教,对于控制艾滋病在性病患者这一人群中的蔓延 和艾滋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1.29:1。
2.2.2皮损情况大部分梅毒病例为躯干部位主发梅毒疹 (248例,占二期29.14%),其次为掌跖梅毒疹189例(占 二期22.20%)、其它部位(生殖器、肛周、口腔咽喉)扁 平湿疣168例(占二期19.74%)、生殖器靡烂及溃疡246 例(占二期28.90%)。 在248例躯干梅毒疹病例中,丘疹鳞屑性皮疹占大部 分(136例),剩余112例为玫瑰疹。168例扁平湿疣病例 中以生殖器扁平湿疣为最多(9l例),其次为肛周部位44 例、口腔咽喉部位33例。 2.2.3合并感染情况1424例梅毒病人中。有183例病例 合并感染其它性传播疾病(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沙眼 衣原体感染、生殖器疱诊和艾滋病),占所有病例数的
15974—
年起逐年上升,由1997年的33例升至2008年的183例, 梅毒确诊率由1997年的2.45%上升至2008年的26.18%。 12年来梅毒确诊病例数占初诊总人数的13.36%。 1424例梅毒年度确诊分析

杭州市西湖区1988—2001 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杭州市西湖区1988—2001 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3 讨论
西湖区自 1988 年在辖区内开展性病监测报告 工作以来, 性病的报告发病率增幅很快, 2000 年达 566. 23 10 万, 2001 年为 482. 34 10 万, 平均每年以 30. 15% 的速度递增, 远高于张君炎对 1995~ 2000 年全国性病发病率灰色系统预测结果 (2000 年的全 国性病总发病率预测值为 61. 26 10 万) 1 , 也高于 性病发病较高的广东省和本省 1991~ 1997 年的同 期发病率水平, 近 3 年, 西湖区性病中的甲乙类传染 病持续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 40% 以上, 这一方面 反映了本地区性病监测报告系统较为完善, 另一方 面也表明, 本地区进入了以性病为主要传染病的时 期, 属于性病的高发区, 性病的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因此, 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把性病作为传染病 防治工作的重点, 加大投入, 综合治理, 有效控制性 病的传播。
1992 122 39 161 69. 20 25. 39 49. 20 133. 82 100. 36 124. 05
1993 182 62 244 99. 78 39. 46 72. 90 144. 18 155. 41 148. 19
1994 257 142 399 134. 33 86. 05 114. 68 134. 63 218. 05 157. 31
1998 657 499 1156 286. 12 243. 21 269. 63 123. 09 110. 24 117. 29
1999 1262 1117 2379 534. 07 530. 87 539. 76 186. 66 218. 27 200. 19
2000 1246 1351 2597 501. 92 607. 64 566. 23 93. 98 114. 46 104. 90

早期梅毒168例临床分析

早期梅毒168例临床分析

早期梅毒168例临床分析目的:了解早期梅毒的临床特点,提高防御梅毒意识。

方法:对168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68例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消失达100%,血清转阴达到43例。

Ⅰ期梅毒RPR试验3个多月转阴35例,占81.39%;6个月内100%转阴。

Ⅱ期以及早期潜伏梅毒PRP试验半年内转阴92例,占73.60%;1年内100%转阴。

结论:早期梅毒以性传播为主,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倡卫生正当的性生活,反对不正当的性行为,提倡洁身自好,降低梅毒发病率。

标签:梅毒;早期;性病防御梅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疾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

随着梅毒的发病率频频升温,性传播疾病患者的不断增加,鉴于现阶段梅毒仍以晚期梅毒为辅,早期梅毒为主的现象,分析早期梅毒临床特点,了解早期梅毒的大致流行病学情况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68例早期梅毒患者均来自2008~2009年我院的皮肤性病科门诊,其中,男98例,女70例,男女比例为 1.40∶1;年龄20~73岁,其中20~30岁102例,占60.71%,31~45岁30例,占17.86%,46~55岁16例,占9.52%,56~65岁11例,占6.55%,66~73岁9例,占5.36%。

病程最短15 d,最长11个多月。

已婚80例,未婚88例。

患者从事的职业:服务行业48例(28.57%),农民45例(26.78%),工人40例(23.81%),个体工商户20例(11.90%),干部15例(8.93%),婚外性行为133例(79.17%)。

患者文化程度:初中以下89例(52.98%),高中或中专50例(29.76%),大专以上29例(17.26%)。

使用安全套的有81例(48.21%),但在可能传染期间不是每次性交都使用,或不是性交全程使用。

1.2 临床表现①Ⅰ期梅毒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均表现为硬下疳,女性多位于大小阴唇,男性硬下疳主要表现于冠状沟和包皮内板,其次在龟头和阴茎,。

梅毒诊断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

WS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梅毒得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2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

1 梅毒Syphilis梅毒就是苍白螺旋体(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得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得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系统多脏器得损害,产生多种多样得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

2 前带现象Prozonephenomenon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试验)中,有时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弱阳性、不典型或阴性得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得二期梅毒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试验,出现了阳性得结果,称为“前带现象”。

3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VDRLVenereal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USR Unheatedserum reagin 血清不需加热得反应素(玻片试验)TRUSTToluidinered unheated serum test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RPR Rapid plasma reagin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FTA—ABS Fluorescent treponemalantibody—absorption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TPHA Treponema pallidumhem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4 诊断依据4。

1一期梅毒4。

1.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4.1.2临床表现:4。

1。

2、1 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cm~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得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1. 有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 为、或性伴感染史。
2. 病期2年内为早期潜伏梅毒,2年以上为 晚期潜伏梅毒。但不论病史有多长,均无 任何梅毒性旳临床症状和体征。
3.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2次以上阳性 (滴度在1:8以上)。
4.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需排除生物 学假阳性)。脑脊液检验阴性。
1.2.3.2.2 E组临床体现 a)不明原因旳中度营养不良; b)不明原因旳连续性腹泻; c)不明原因旳发烧(>37.5℃),反复或连续l个月以上; d)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出生6~8周内除外); e)口腔黏膜毛状白斑; f)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 g)淋巴结结核; h)肺结核病; i)反复发作旳严重细菌性肺炎; j)有症状旳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k)慢性HIV有关性肺病,涉及支气管扩张; 1)不明原因旳贫血(血红蛋白<80g/L)和中性粒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数<
a)HIV消耗综合征; b)肺孢子菌肺炎; c)食管念珠菌感染; d)播散性真菌病(球孢子菌病或组织胞浆菌病); e)反复发生旳细菌性肺炎,近6个月内≥2次; f)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生殖器或肛门 直肠)超出l个月; g)任何旳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h)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除肝、脾、淋巴结以 外);
艾滋病患者:
感染HIV后发展到艾滋病阶段旳患者。
潜伏期: 从HIV感染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
旳时间。平均潜伏期(50%旳HIV感染者进 展到艾滋病期旳时间)为7年~8年。
1 诊疗根据 1.1 流行病学史 1.1.1 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 1.1.2 有不安全性生活史(涉及同性和异性性接触)。
1.3.1.1 HIV抗体筛查试验 筛查试验成果阳性,提醒HIV抗体阳性,

乌鲁木齐市559例梅毒临床分析

乌鲁木齐市559例梅毒临床分析
例( 1 0 . 8 1 %) , 性伴通知 5 1 例( 1 0 . 8 1 %) , 被动检测者
男性 2 2 3 例 ,女性 3 3 6 例 ,男女性别 比为 1 : 1 . 5 1 . 年龄 l 7 8 0 岁, 平均年龄 3 4 . 0 2 岁。女性患者
作者单位 : 8 3 0 0 0 2 新疆 8 3 0 0 0 2 新疆 乌鲁 术齐 乌鲁 木齐
就医者 1 7 例, 因性伴通知就诊 1 例, 住院时被动检 测到梅毒抗体阳性 1 例。二期梅毒 6 8 例, 有掌跖部
位暗红色斑疹及斑丘疹者 3 8 例, 占5 5 . 8 8 %, 躯干四
肢红 色斑 疹或 斑 丘疹 2 4例 , 占3 5 . 2 9 %, 有 扁平 湿疣 表现 者 2 l 例 ,占 3 0 . 8 8 % ,同时有 两种 以上 皮疹 者
乌鲁 木齐市疾 病预 防控制 中心( 赵宏 , 乌斯曼 ・ 玉素甫 ) 乌鲁木 齐市卫生局 ( 刘文生 )
通讯作者 : 刘文生 , w s l p q z h 1 2 3 @ y e a h . n e t 。
2 结果
1 5 例。 二期梅毒主动就 医者 5 l 例( 7 5 . 0 0 %) , 被动体
检 时被 发 现 3例 ( 4 . 4 1 %) ,性 伴 通知 就 诊 3例
( 4 . 4 1 %) , 手术前被动检查者 7 例( 1 0 . 3 0 %) , 艾滋病
2 . 1 一般 资料
自愿咨询检 测被动筛 查 2例 ( 2 . 9 4 %) , 住 院时被动 检测 2 例( 2 . 9 4 % o潜伏梅毒 4 7 2 例, 主动 , 2 2 3 ) , 有静脉吸毒史 0 . 9 O %( 2 , 2 2 3 ) , 传播途径不详者 6 . 2 8 %( 1 4 / 2 2 3 ) , 间

梅毒诊疗新进展

梅毒诊疗新进展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梅毒的诊断尤其是实验室诊断及治疗不断进步该文就梅毒的诊断及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关键词#梅毒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梅毒是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几乎可引起人体全身所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导致功能障碍组织破坏乃至死亡梅毒可能很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其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少数可通过输血或其他间接方式传播我国在年代梅毒已经基本绝迹但从世纪年代随着对外的开放梅毒又死恢复燃而且呈广泛蔓延趋势为了加深对梅毒的重新认识对诊疗有更深入的了解现对梅毒的诊疗进展综述如下梅毒的流行及传播梅毒的历史很漫长几个世纪前在欧洲和世界各地流行的梅毒与现在的梅毒有显著不同其临床表现十分严重随着欧洲战争的开始而传播之后欧洲商船进入亚洲梅毒就这样在欧洲流行并传入亚洲梅毒作为舶来品解放前曾一度在我国蔓延流行解放后中国政府加大力度对梅毒进行防治至年基本绝迹到世纪年代特别是近年来该病死灰复燃迅速蔓延单是年全国报告梅毒发病率比上年增加了多个省份每年均报告大幅上升其中上海市年报告梅毒发病率平均年增长广东省从年发病率万上升到年万广西的梅毒发病率从年的万上升到年的万某些地区更是高达万当前全球范围内梅毒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梅毒螺旋体结构外形细长螺旋整齐数目固定折光性强运动方式为螺旋向前或伸缩向前运动免疫学特性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机体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变化一类是磷脂反应素是非特异性抗体另一类是特异性抗体包含和人类对梅毒螺旋体无先天免疫功能产生的抗体无保护作用梅毒的传染源及传染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早期梅毒患者即一期二期及早期潜伏梅毒患者晚期梅毒传染性弱但破坏性强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母婴传播及血液传播梅毒的临床表现梅毒的病变发展在临床上可有明显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表现各自的特征根据传染途径分为后天梅毒和先天梅毒依据感染时间年为界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按自然病程长短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按有无临床表现分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梅毒的症状复杂多样一期梅毒主要症状为硬下疳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有局部经淋巴结进入血液在人体内大量播散后而出现的全身表现多见掌趾部玫瑰疹扁平湿疣梅毒性脱发等三期梅毒可侵犯皮肤心血管神经骨骼等多种器官梅毒的实验室诊断病原体的检查自年由德国科学家发现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之后各国学者相继证实科学家们利用免疫学的知识从梅毒的病因得到证实后就不断改进检测方法首先直接检查梅毒螺旋体现最常用的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找到形态典型螺旋整齐数目固定折光性强和具有特性运动方式的梅毒螺旋体即为阳性结果具有确诊意义但有较高假阳性率其他目前多运用染色法常用的有银染色或刚果红染色阳光河等报道此方法阳性率可达高出暗视野检查法血清检测梅毒血清试验根据所用抗原的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作为筛查试验到目前为止使用较多的几种试验是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试验此试验操作简单费用低除用血清检测外是唯一推荐用于检测脑积液的方法对神经梅毒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缺点为抗原必须每天都新鲜配置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试验的抗原是抗原的改良不需要每天新鲜配置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试验相似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试验试验用一次性塑料卡片代替玻片做试验除血清外还可用血浆做实验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试验相似早期梅毒患者阳性不高同时在很多疾病过程中抗体也会产生抗类脂抗原的抗体出现假阳性结果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试验所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均为检测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原的抗体反应素用于筛查还可用于定量试验用于疗效评价路麒等通过试验发现温度较低低于时的假阴性率达而试验是在试剂中加入甲苯胺红溶液阳性呈红色有不同程度的凝块悬于液体中在白色纸卡上结果清晰易读简便快速稳定性好对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导致的阳性标本法的检出率和重复性都强于法虽也有假阳性但生物学假阳性的疾病以脑部病变和肿瘤为主且滴度明显低于梅毒患者所有的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采用的是非梅毒螺旋体抗原可在某些其他疾病患者甚至健康人中出现生物学假阳性反应因此对阳性反应者要结合临床必要时用确证试验第二类为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采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抗原检测血清中抗梅毒螺旋抗体目前常用的有三种荧光螺旋体吸收试验试验本试验是所有梅毒螺旋体试验中最敏感的方法但技术操作也是最难的试验的可靠性关键是标准化的结果判断高质量的荧光标记抗体和适当的稀释度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试验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操作比试验简单费用也比较低对大样本进行批量检测时稳定性比试验好敏感性相似是大部分实验室选用的确证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试验原理与敏感性均同试验也是常用的梅毒螺旋体确证试验之一由于试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型抗体可终身不消失因此不能用来检测抗梅治疗效果及判愈还有一种用于断定先天梅毒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因为分子较大其母体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如果阳性则表示婴儿被感染故在先天梅毒中有特殊意义由于可检测和抗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所以是目前公认确认方法所有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可用于确诊但不能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而筛查试验与确诊试验结合可以增高敏感性提高特异性梅毒螺旋体免疫蛋白印迹试验是世纪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它结合了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特点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快捷准确检测血清中的抗体黄进梅等报道法对早期梅毒的检测率达也可用于胎传梅毒但成本太高实验室检测方法进展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开发了新的梅毒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是目前检测梅毒一种良好方法不仅能检测还能检测和试验试验试验等有良好的相关性敏感度高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可自动化及结果易于保存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血液的筛查快速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适用于外展服务以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聚合酶链反应是近年来发展起的诊断梅毒的比较先进的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但该方法在临床应用时间不长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临床标本可能含有大量细菌和微生物所以建立对梅毒螺旋体高度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很重要现在比较成熟的方法有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梅毒病理学病理检查对硬下疳扁平湿疣鳞屑性丘疹皮疹诊断有一定意义梅毒医学影像学在诊断上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梅毒的治疗梅毒的治疗历史也很悠久世纪最原始的治疗用汞汞作为一种重金属高度游离的含汞化合物有抑制和杀菌作用所以汞有直接杀灭螺旋体的作用因汞的毒性大现已停止使用世纪医生们开始使用碘剂治疗梅毒碘作为卤族元素对细菌芽孢病毒原虫都有强大的杀灭作用碘剂对梅毒螺旋体无杀灭作用但能促进树胶肿样肿及慢性炎症的吸收能增强炎症病灶中胰蛋白酶的溶组织作用现仍有人用碘剂作为治疗晚期梅毒的辅助治疗药物世纪年代铋剂与汞相比毒性小杀菌率强曾有人用来治疗梅毒胂剂是治疗梅毒的一大突破具有杀菌和杀虫作用对梅毒螺旋体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曾有一段时间医生们用它来治疗梅毒但治疗时间长又难彻底治愈毒性作用大并不是理想的驱梅药物自年医生们开始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以来临床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青霉素是-内酰胺类抗生素它与细胞膜上的结合蛋白结合妨碍细菌细胞壁的粘肽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胞破裂而死亡这个发生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因此本类药物为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可使早期损害中梅毒螺旋体在内消失早期梅毒经过规范治疗后约获得症状和血清治愈而且迄今为止未发现耐药菌株因而现今的梅毒治疗中青霉素仍然是首选药物青霉素的用量剂型依据梅毒的具体型别而采取相应的驱梅方案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四环素类药物替代其中米诺环素为四环素类药物抗菌力最强的一种对梅毒有较好的疗效红霉素为抑制细菌生长的制剂抗菌活性弱临床疗效略弱于四环素阿奇霉素具有抗梅毒螺旋体活性疗效比红霉素明显年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治疗梅毒可用某些头孢中国临床新医学年月第卷第期类药物包括头孢三嗪该药与青霉素虽有交叉过敏但其过敏率低于后者且过敏反应程度轻从梅毒传入我国开始医生们就开始使用中药治疗梅毒解放初期在没有大量青霉素无法正规足量治疗的条件下应用中药之化丹土茯苓合剂小升丹升丹等防治梅毒也收到了肯定的效果充分说明中医中药在防止梅毒上功不可没综上所述梅毒的诊断除了病史临床外实验室检查则根据需要而定筛查试验可在筛查和疗效判断时使用确诊时则筛查试验和确诊试验同时需要做治疗仍以青霉素是首选而且疗效肯定参考文献陈志强王千秋性病临床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张晓东赵玉铭梅毒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宁镇岳清郑晓红等年上海市淋病梅毒流行特征分析上海医药陈文静王晓华孙希凤等广东省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李伟赵进王兵广西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李真王志彬杨祖庆等南山区年梅毒流行趋势现代预防医学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龙振华梅毒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杨光河程春林吴枝香苍白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在一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临床皮肤科杂志宫晓红张连萍韩峰早期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评价实用医技杂志路麒陈瑞娥施岩低温对梅毒筛选试验影响的研究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李保强朱彦明陆洁等梅毒血清学假阳性疾病分析与梅毒的对比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武建国老年人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的假阳性偏高临床检验杂志裘新民周渭珩洪为松等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对梅毒患者的分析和评价中国中西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陆学东张银辉党倩丽等梅毒实验室诊断与评价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丁双双沈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筛查和确诊试验的临床应用检验医学黄进梅郑和平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评价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崔益祥吉飞跃不同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评价现代医药卫生曾铁兵吴移谋黄澍杰等巢式扩增梅毒螺旋体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邵长庚现今的梅毒治疗临床皮肤科杂志收稿日期本文编辑宋卓孙吕文娟见习欢迎订阅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是中国目前惟一的关于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大型刊物及时介绍卫生管理与改革临床医学医学教育和生命科学中道德发展道德标准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密切关注国际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研究发展动态提供前沿信息栏目有医学伦理审查医德评价医疗职业人格学术争鸣医伦教学改革医伦学科建设生命伦理学器官移植伦理临床医德军医伦理卫生法学公共卫生伦理卫生管理道德医学哲学建言献策护理伦理农村卫生伦理健康伦理性伦理医学人文科学与人文关怀医疗保险伦理等多个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投稿邮发代号年每册定价元全年期共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汇款地址西安市雁塔西路号中国医学伦理学编辑部邮编电话网址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年月日梅毒诊疗新进展作者:周敏玲, ZHOU Min-ling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广西,530022刊名:中国临床新医学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W CLINICAL MEDICINE年,卷(期):2010,03(8)1.龙振华梅毒病学 2004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 20013.李真;王志彬;杨祖庆南山区1993-2002年梅毒流行趋势[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4(04)4.李伟;赵进;王兵广西2001-2006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2007(11)5.陈文静;王晓华;孙希凤广东省2004-2008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2009(03)6.宁镇;岳清;郑晓红2003-2007年上海市淋病、梅毒流行特征分析[期刊论文]-上海医药 2009(03)7.张晓东;赵玉铭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20058.邵长庚现今的梅毒治疗 1998(01)9.曾铁兵;吴移谋;黄澍杰巢式PCR扩增梅毒螺旋体poLA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02)10.崔益祥;吉飞跃不同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2006(22)11.黄进梅;郑和平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的临床评价[期刊论文]-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6(02)12.丁双双;沈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筛查和确诊试验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检验医学 2007(06)13.陆学东;张银辉;党倩丽梅毒实验室诊断与评价[期刊论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12)14.裘新民;周渭珩;洪为松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对梅毒患者的分析和评价[期刊论文]-中国中西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04)15.武建国老年人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的假阳性偏高[期刊论文]-临床检验杂志 2006(04)16.李保强;朱彦明;陆洁梅毒血清学假阳性疾病分析与梅毒的对比[期刊论文]-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05)17.路麒;陈瑞娥;施岩低温对梅毒筛选试验RPR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4(06)18.宫晓红;张连萍;韩峰早期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评价[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 2007(06)19.杨光河;程春林;吴枝香苍白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在一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05)20.赵辨临床皮肤病学 200121.陈志强;王千秋性病临床手册 2004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yxwz-lnyxfc201008044.aspx。

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修订版

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修订版

梅毒诊断标准(WS-273— 2007)修订版WS 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梅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梅毒Syphilis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2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试验)中, 有时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弱阳性、不典型或阴性的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的二期梅毒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试验,出现了阳性的结果,称为“前带现象"。

3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VDRL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Laboratory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USR Unheated serum reagin 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TRUST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RPR Rapid plasma reagin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FTA-ABS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TPHA 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 y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4诊断依据4.1 一期梅毒4.1.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4.1.2临床表现:4.1.2.1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4周。

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cm〜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讨论
1 1 临 床资料 .
所 有研 究 对 象 均 为 我 院 门 诊及 住
梅毒 在 世 界各 国 的发病 呈 增 长趋 势 , 年来 在 近 我 国也 呈 总体上 升趋 势 , 别是潜 伏 梅毒 , 长速 度 特 增
较快 , 为所 占构 成 比 最 大 的 梅 毒 分 型 , 此 临 成 l因 床工作 者 应 足 够 重 视 。本 组 病 例 R R滴 度 ≤1 2 P :
就 会 出现症状 。 。因此 , 一经 诊断应 积极 治疗 。 在 性 别构 成 比上 , 本组 患 者 中女 性 明显 多 于男
14 统 计 学 方 法 .
有 统计 学差异 。
2 结 果
采 用 S S 3 0软 件 进 行 统计 P S1 .
学 分析 , 计数 资料 比较 采用 检 测 。 以 P≤0 0 . 5为
2 8 1~ 7岁 ,0岁 以上 老人 占 3 . % 。女 性 患 者 多 6 17 于男 性 , 男女之 比为 11 6 ( 0 0 ) 2 3 :. 7 P< . 5 ;0~ 0岁 年
龄段 女性 明显 多于男 性 , 男女 比为 2 1 ( 0 0 ) :8 P< . 1 。 2 2 血清 学特 点 . 血 清 R R滴 度 最 高 为 1 3 , P : 2 仅 1例 ( . % ) 1 8者 8例 ( . % ) 1 4者 2 09 ;: 77 ;: 5例
常宿 主的体 液免 疫和 细胞 免疫可 使梅 毒螺旋 体潜伏
12 治 疗方 法 所 有 患者 给 予 苄 星 青 霉 素 2 0万 . 4 u, 1次/ , 周 连续 治疗 3周 。青 霉素 皮试 可 疑 阳性 者 择 日再 次皮 试或 于 他院进 行 青霉 素 治 疗 。于 治疗 1 个 月后每 3个 月 复查 1 , a 每 0 5a复查 1次 。 次 1 后 .
丕医垫
年第 5 卷第 2 期 O 4
潜 伏 梅 毒 14例 流 行 病 学 特 征 分 析 0
孔令 荣 。 裕玲 赵
( 京燕化 医院 , 北 北京 1 2 0 ) 0 5 0
摘要 : 目的
探 讨我院潜伏梅毒患者流行学特征 , 为临床及早发现 、 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 14例潜伏梅毒患 0 应 加强育龄女性潜伏
梅 毒 的 筛 查 T 作 , 立 门诊 、 院患 者 梅 毒 血 清 学 的常 规 筛 查 制 度 , 早 发 现 患 者 , 进 行 正 规 的积 极 驱 梅 治 疗 。 建 住 及 并
近年来 , 国潜伏 梅毒 呈迅 速上 升趋 势 , 我 女性 多 见, 老年 人也 成 为一 个 特 殊 的患 病 群 体 。为 此 我们 将 本 院 20 0 4年 1 ~ 0 9年 1月 收治 的潜 伏 梅 毒 月 20 患者 的临床 资料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旨在 分 析 其 流行 学 特征 , 为临 床及早 发现 、 治疗 提供 依据 。
性, 男女 比为 1 16 , : . 7 与邓 云华 等 报 道相 近 , 并且
在2 3 0~ 0岁组 男女 比为 2 1 。女性 高 发 原 因主要 :8 是 孕龄 女性 ( 0~ 0岁 ) 临妊娠 、 产等 妇产 科疾 2 3 面 流
2 1 潜伏 梅毒 患 者 分 布 .
除 儿科 、 医科 外 , 中 其余
者 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潜伏梅毒 患者女性 明显高于男性 , 发病年龄 2 —8 1 7岁 ; 潜伏梅毒血清快速血浆反
应素玻片试验 ( P 滴度 多较 低 , : R R) ≤1 2者 占 6 . % ; 3 4 患者 主要分 布于妇产科和外科 。结论
关 键 词 : 毒 ; 伏 ; 行 特 征 梅 潜 流 中 图 分 类 号 : 7 9 1 R 5 .2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26 2 1 )40 6 -2 10 —6 X(0 0 2 - 70 0
病 , 被动 进行 梅毒 血 清学 筛 查 的几 率 高 于男 性 , 我们 的病 例 中妇 产 科 报 告 有 3 0例 ( 8 2 ) 再 者 2.% ,
科 室均 有潜伏 梅 毒患 者 报 告 , 主要 分 布 于 我 院 妇 产
科 ( 0例 ) 外 科 ( 8例 ) 皮 肤 科 ( 0例 ) 五 官科 3 、 2 、 1 及
女性 病情 隐蔽 , 易 主动 就诊 。而 男性 一 期 梅 毒 易 不
于 观察 , 动 就 医者 多 。杨 日东 等 研 究 发 现 , 主 经 驱梅 治疗 的孕 妇梅 毒患 者所 生新生 儿先 天性 梅毒 的
发病 率 明显低 于未 经驱 梅治 梅 毒 患 者 分 布 于不 同 年 龄 段 , 龄 年
院患者 , 快速血 浆 反应 素 玻 片试 验 ( P 和梅 毒 螺 R R)
旋体 明胶 凝 集 试 验 ( P A) 查 阳 性 , 往 无 输 血 TP 检 既
史 , 未诊 断过 梅毒 且未 进行 正规 驱梅 治疗 , 除血 从 排 清学 反应 试验假 阳性 。
的有 6 6例 ( 3 4 ) 可见 大部 分 潜 伏 梅 毒 血 清 反 6.% , 应 为低 滴度 , 主要 是 由于梅 毒螺旋 体感 染人 体后 , 正
13 观 察指 标 . 统计潜 伏 梅毒各 年 龄段 、 同性 别 不 的发病 情况 及梅 毒血 清反 应素试 验 的滴 度水 平 。
体 内 , 毒症 状潜 伏 后 血清 试 验 可 由阳性 转 为 阴性 梅
或弱 阳性 。此时 , 虽然 临床 上没有 症状 , 但螺 旋体仍 然 隐藏 在组织 或 淋 巴 系统 内 , 当机 体抵 抗 力 降 低 时
1 资料与 方法
( 4 ) 1: 2 % ; 2者 2 例 ( 6 9 ) 1 8 2 . % ; :1者 3 8例 ( 6 5 ) 有 4例 ( . % ) 者弱 阳性 。 3 .% ; 38 患
2 3 血 清 固定 .
患 者发生 血 清 固定 的几率 较 高 , 随
诊3 6例 潜伏 梅 毒 患 者 2 a 仅 有 6例 血 清 R R转 , P 阴 , 均 为年轻 患者 。 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