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跟踪碟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
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经济效益分析王斌

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经济效益分析王斌发布时间:2021-12-22T02:40:37.59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2期作者:王斌[导读] 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因为聚光能力强,能源转化率高,潜力足的特点,所以广泛的应用在各大发电站中。
其中,塔式光热发电技术内的二次反射光热发电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和传统的发电模式相比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 266100摘要: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因为聚光能力强,能源转化率高,潜力足的特点,所以广泛的应用在各大发电站中。
其中,塔式光热发电技术内的二次反射光热发电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和传统的发电模式相比,经济效益更好,安全度更高,并且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较短,设备运维简单,是未来主要的光热发电发展方向。
关键词: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经济效益;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逐渐增多,而且在进行工艺加工时,不断排放的污染物质,也使得气候环境越来越差,全球变暖等问题频发,基于此,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绿色环保和环境友好型的企业转型势迫在眉睫。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主力,本身具有极大的优势,而且体型较为成熟,是主流的新能源发电渠道。
一、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现状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大规模的镜像反射原理来聚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再通过常规的热能循环体系,将热能转化为高位电能。
实际工作过程中最常见的三种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分别是槽式,塔式,碟式光热发电技术,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主要是将太阳光以线的形式聚焦在集热管表面,进而对管内的热能传导介质进行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介质会通过蒸汽发生器将热量传递到气体中,然后进行常规的热力发电体系。
塔式光热发电系统是在发电中内部安装大量可以反射太阳光的镜面装置,并且将其聚集到特定位置,而后,通过工艺手段观测,明确太阳所在位置设定工作参数,自动跟踪折射太阳光,确保时刻将太阳光反射到顶部集热器中,最后,集热器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热力循环体系进行发电。
双轴跟踪和单轴南北向跟踪CPVT 系统的热电性能研究

a. 双轴跟踪b. 单轴南北向跟踪图1 采用2种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实验平台实物图Fig. 1 Photo of CPV/T system experimental platform withtwo tracking modes不同跟踪方式的实现,需要光学传感器和电机协调运作。
双轴跟踪方式采用四象限传感器进行信号探测,通过2台电机在东西向和南北向个方向进行跟踪;单轴南北向跟踪方式采用二象限传感器进行信号探测,只需要通过1台电机在南北向进行跟踪。
由于传统的CPC高度过高,制造难成本均偏高,因此在本CPV/T系统中,采用西EMR 型CPC EMR 型CPC多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PV/T 组件铝合金方管通道光伏玻璃水流方向保温层EV AEV AEV A TPT φ1φtφth,tP e,tφ2φ3图2 CPV/T 系统的结构和能量传输示意图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CPV/T system structure andenergy transmission2 CPV/T 系统的热、电性能理论模型2.1 双轴跟踪C P V /T 系统的能量传输方程及其数学模型如图2所示,太阳能能量在CPV/T 系统的传输环节包括聚光环节、光伏发电环节及光热利用环节。
聚光环节的主要设备为EMR 型CPC ;光伏发电环节的主要设备为多晶硅太阳电池;光热利用环节的主要设备为冷却工质流经的铝合金方管通道。
能量在这些环节的传输与转换过程中,共涉及到7个能量参数,分别为φt 、φ1、入射光入射平面法线入射平面跟踪轴θ图3 单轴南北向跟踪方式时的入射角示意图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incident angle in north-southsingle-axis tracking mode其中,δ可表示为:=0.006198+0.07025sin t+0.000907sin t+0.00148sin3 0.399912cos t – 0.006758cos2t – 0.002697cos3(22)令t=2π(N–1)/365,其中N为一年中某一天的顺序数。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论文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论文【摘要】本文作者围绕着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分别介绍了单轴跟踪技术和双轴跟踪技术,分析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各种配套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就其应用趋势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碟式系统引言太阳能热发电是指将太阳光聚集并将其转化为工作流体的高,温热能,然后通过常规的热机或其它发电技术将其转换成电能的技术。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实际运行经验积累,目前太阳能热发电的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电站关键设备的成本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可以分为中高温发电和低温发电。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中高温发电技术更为成熟,该技术需通过跟踪聚焦来获取所需高温,按照跟踪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单轴系统和双轴系统。
1 单轴跟踪技术这一技术系统的结构特点是反射镜属于狭长型,仅绕一个轴转动跟踪,使阳光聚焦于线形吸收器上。
1.1 抛物槽式系统1984 年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建立的第一个太阳能发电系统SEGS,采用单轴抛物槽式反射器,转轴按南北方向放置夏季聚焦的偏差较大,聚光比在19∶1 到26∶1 之间。
吸收器表面采用铬金选择性涂层和金属陶瓷涂层,而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好的性能,工作温度可达391 ℃,用天然气对蒸汽进行过热。
这种太阳能-化石燃料的组合式系统较以往的发电技术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并能满足峰值负荷的需求。
但由于没有环境津贴的实质性补助,该系统由于成本高而缺乏市场竞争力。
1.2 线形菲涅尔反射器系统LFR这是不同于槽式系统的另一种单轴跟踪技术。
系统的吸收器固定在镜面上方的空间,反射器由许多长条形镜面组成,反射光束会聚在置于高处的长形塔式接收器上,接收器随反射器转轴平行移动。
无论就目前还是从长远来看,CLFR 和Solarmundo 都比槽式系统的发电成本低。
2 双轴跟踪技术双轴跟踪系统中,聚光反射器的高度角和方位角都可调整,属于点聚焦方式,与单轴系统相比可以获取更高的集热温度。
主要是碟式发电系统和塔式发电系统。
提高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一般方法

提高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一般方法刘进峰;刘振永;冯栓良【摘要】为解决光伏发电系统中系统发电效率低等的问题,分析探讨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升的7种主要途径并提出了如何通过改变现有光伏发电设备的结构来提高发电效率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功率的跟踪法(M P P T)技术是目前降低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成本、提高发电效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期刊名称】《科技创新导报》【年(卷),期】2015(000)034【总页数】2页(P96-97)【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提升;结构【作者】刘进峰;刘振永;冯栓良【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石家庄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石家庄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519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发电的一个主要方式,它利用太阳光照射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电池上产生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光伏单件的转换效率都在稳步提升,其中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已经达到了99%的水平[1]。
面板、电池的效率一直都是光伏转换领域的重点。
目前比较常见的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手段主要有: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光板有效接受面积和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等。
该文将这些方法分别进行阐述。
1 光电转换率的提高光电转换率,是指在太阳能光伏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光电转换效率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大气质量为AM1.5时的光谱分布,入射的太阳辐照度为1 000 W/m2,温度为25 ℃),单位面积上产生电功率和太阳辐射功率之比[2]。
从当今应用广泛性来看,比较典型的晶体电池有:N型单体电池、P型单体电池、多晶电池、薄膜电池等。
其转化效率如表1所示。
表1 常见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Table 1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common solar cells种类材料光电转化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 14~25多晶硅 11~21薄膜太阳能能电池非晶硅 8~13碲化镉 10~15铜铟镓硒 10~15.5砷化镓 20~40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转换效率上,晶体硅电池较高而薄膜电池较低,其他材料如异质结、多结、背结、高倍聚光电池等虽然其光电转化效率能达到40%以上,但受制于成本限制等原因,尚难大批量应用。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流体力学特性研究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流体力学特性研究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太阳能热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形式备受关注。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作为太阳能热发电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和较小的空间占用。
研究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流体力学特性对于提高系统效率、减少流体损失以及系统的优化设计至关重要。
一、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体流动研究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再利用工作流体的热膨胀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因此,流体流动的研究对于系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1. 热集热器内部流体流动特性热集热器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核心组件,其中流体的流动特性直接影响能量的传输和利用效率。
研究热集热器内部流体的流动行为,包括流速、温度分布、压力损失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有助于优化集热器的结构和流体导流的设计,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2. 工作流体在辐射与对流传热过程中的流动特性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通过辐射和对流传热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工作流体在这个过程中的流动特性对于热能的传输和利用起到关键作用。
研究工作流体在辐射与对流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流速变化以及热流的传递机制等,有助于优化系统的热管理策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二、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体流动损失研究流体在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流动过程中会存在损失,如摩擦阻力、热损失等。
研究流体流动损失的机制,对于减小系统能量转化的损失,提高系统效率至关重要。
1. 系统内部流体流动的压力损失流体在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内部流动过程中,会因为摩擦阻力等原因产生一定的压力损失。
研究流体流动的压力损失特性,包括流体流动的速度分布、管道摩擦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等,有助于减小压力损失,提高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
2. 系统内部流体流动的热损失在热发电过程中,流体在废热损失、工作过程中的热损失等方面存在能量流失。
研究流体流动的热损失机制,包括热传导、辐射以及对流传热等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情况,有助于设计和优化系统的绝热措施,减小热能的流失,提高系统的热能利用率。
太阳能集热器研究现状及发展开题报告

太阳能集热器研究现状及发展开题报告
《太阳能集热器研究现状及发展开题报告》
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能量转换为热能的装置,其在热能利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太阳能集热器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就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探讨。
首先,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现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设计,二是太阳能集热器的热能利用效率,三是太阳能集热器的经济性。
其中,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设计一直是太阳能集热器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热能利用效率。
此外,研究者们还在努力改善太阳能集热器的经济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此外,太阳能集热器的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研究者们正在努力开发出更高效、更经济的太阳能集热器,以更好地应用于家庭、工业以及其他领域。
此外,研究者们还在研究新型太阳能集热器,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需求。
综上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研究者们正在积极探索新的结构设计、新的热能利用方法,并努力开发出更高效、更经济的太阳能集热器,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基于STM32的太阳能双轴跟踪控制系统

文章编号 : 1 0 0 9— 2 5 5 2 ( 2 0 1 3 ) o 4—0 1 1 3一 O 3 中图 分 类 号 : T P 2 7 3 文献标识码 : A
基于 S T M 3 2的 太 阳 能 双 轴 跟 踪 控 制 系统
秦 兴盛 ,陈晓荣 ,聂道林
( 1 .上海交通大学光 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上海 2 0 0 0 9 3 ;2 .上海驭领机电有限公司 ,上海 2 01 3 6 )
摘
要 :利 用太 阳能跟 踪 支架 ,使 太 阳能 电池始 终 能 被 太 阳光 直射 以提 高发 电效 率 ,降低 太 阳
能电池板 的尺 寸并 节省成本 。文 中设计 以 s T M3 2 F l 0 3 z E T 6为控 制核 心 的 太 阳支架 双轴 跟踪 控 制 系统 , 系统根 据 支架所在地 的经 纬 度 与 时 间 ,计 算 出蜗轮 蜗杆 与推 杆 的相 应 位 置 ,改 变 支架 的 高度 角与方位 角 ,实现 双轴跟 踪 ;并且 利 用照度 传 感 器与 风速 传感 器 ,使 支架 能适 应 不 同天 气 ;
加入 软件 自动修 复等技 术 ,降低 系统 功耗 、提 高 系统稳 定性 。该 产 品在 实际应 用 中能较 好地 满
足精 度与稳 定性要 求 。
关键 词 :S T M3 2 ;双轴跟 踪 ;光 伏发 电
Du a l — a x i s s o l a r t r a c k i n g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S TM 3 2
0 引 言
人 类社 会进入 2 l 世纪, 正 面临着 化石燃 料短 缺
1 算 法 简介
如何实 现太 阳高 度 角 和方 位 角 的准确 定 位 , 是 设 计 的核心 。但是 即 使跟 踪误 差 在 5 。 ~1 0 0 。 之间,
光伏发电双轴自动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及 方 位 角 %。该 数 据 值 由 天 文 算 法 [M)计 算 得 到 :
sin y 0 = sin^?sin5 + cos^cos^cosw
( 1)
sin^?siny0 - sin5
c o s r〇= ------------------------
(2)
cos^>cosy0
式中:% 为太阳光初始高度角; 为太阳光初始方位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新型光伏电池板双轴跟踪系 统 其 系 统 外 观 结 构 如 图 1 所示。
图 1 中 :电 机 1 控 制 电 池 板 的 水 平 方 向 (东 、西方 向 )转 动 ,跟 踪 太 阳光的方位角;电 机 2 控制光伏电池 板垂直方向(南 、北 方 向 )转 动 ,跟 踪 太 阳 光 的 高 度 角 , 最 终 使 得 电 池 板 平 面 与 太 阳 光 实 时 保 持 垂 直 ,提 升 光 伏电站的发电量。该 双 轴 跟 踪 支 架 结 构 设 计 简 单 、巧 妙 ,具有控制灵活、精度高的优点。 1 . 2 系统工作原理
A b stra c 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ower generation of photovoltaic panels and power stations, the trackin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 FPGA) control chip is proposed based on a new type of photovoltaic panel dual axis automatic tracking bracket. The azimuth and altitude angles of sunlight are calculated by astronomical calculation method and photoelectric sensor analog correction method. Then, according to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itions of photovotaic ( P V ) panel and feedback, three phase pulse control signal is obtained. The forward and reverse rotation of the two motors are controlled by time sharing in the working process. The sunlight is alway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panel, which realizes the real-time tracking of the sunlight angle. Finally, a project in Xinjiang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measured data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ased on PVsyst software. 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system can accurately track the sunlight, which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design. Compared with the fixed mode, the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can be increased by more than 30% using the dual axis automatic tracking system. The system can be applied in the following engineering projects, and can increase the revenue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Keywords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 FPG A ) ; Photoelectric sensor; Time sharing control; Propotion integral ( PI ) regulator;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 ;Three phase full bridge circuit;PVsyst;Dual axis automatic tracking syste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当今世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化石能源濒临枯竭,在这种情况下,可再生能 源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太阳能以其储量的无限性、存在的普遍性、开发利用的 清洁性以及逐渐显露出的经济性等优势,其开发利用是最终解决常规能源特别是化 石能源带来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人类理想的替 代能源。 本文在分析总结太阳能利用方式和国内外太阳能利用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相关 的理论,提出和设计了一种发电功率为 500W,旋转抛物面集热器直径为 1m,釆用 方位角—高度角双轴精确跟踪太阳的碟式斯特林太阳能发电系统。该系统功率比较 小,结构相对简单,效率较高,成本低。非常适合我国大面积的偏远山区、草原、 沙漠,或电网未覆盖的地区等以户为单位的日常照明等生活用电,对改善偏远地区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积极作用。 本文除完成小型斯特林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结构设计外,还研究和设计了太阳双 轴跟踪系统。提出了视日运动轨迹跟踪(程序控制)和传感器跟踪两级混合跟踪方案, 并运用 VC 语言开发了跟踪软件,完成了太阳运行轨迹校核计算和模拟。从而实现 了全天候和高精度跟踪太阳,达到了提升集热温度,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系统的 发电效率之目的。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1
石能源的利用会产生温室效应,污染环境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使可再生能源在全球 范围内升温。从目前世界各国既定能源战略来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可再生能源发展 很快,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政策的基础。从世界可再生能源的 利用与发展趋势看,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最快,产业前景最好,其开发利 用增长率远高于常规能源。 1.1.3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2000 年中国消费了可再生能源 25630 万 t 标准煤, 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 19.7 % , 其中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为 3720 万 t 标准煤,占可再生能源总量的 14.5 % ,而小 水电又占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的 78%,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83.1 亿 kW・h,占总 发电量的 6.17 %[3]。 尽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化,产业也有 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在发展速度 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障碍。主要是, 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目前,除了小水电外,中 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例如,小水电发电成本约为煤电的 1.2 倍,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为煤电的 1.5 倍,风力发电成本为煤电的 1.7 倍。光伏 发电为煤电的 11~18 倍。显然,成本高会抑制可再生能源市场;反之,市场狭小又 会给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降低造成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使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陷 入困境。 政府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在 2005 年 2 月 28 日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并将于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该法将可再 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 先领域,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 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 技术进步,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该法的通过,对促进
2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的供应、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安全、保护环 境、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2 太阳能利用
1.2.1 太阳能简介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 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 3.75×1026W)的 22 亿分之一。太阳辐射 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不仅受到大气层中的空气分子、水汽及灰尘所散射,而且受到 大气中氧、臭氧、水和二氧化碳的吸收,所以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有显著的衰 减,大约有 70%投射到地面,尽管如此,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能一年中仍高达 1.05 ×1018kW・h,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 500 万吨标准煤[4]。 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 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 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 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5]。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 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1.2.2 太阳辐射的几个概念 一、太阳常数 Isc 地球除自转外并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绕行,这就是说,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不是 一个常数。如:一月一日近日点时,日地间距 1.47×108km;七月一日远日点时,日 地间距 1.52×108km,一年中每天的日地距离都不一样。对于光和热来说,某一点的 辐射强度与距光源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意味着,地球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强 度随日地间距不同而异。然而,由于日地间距很大,当日地距离等于其平均距离时, 太阳张角才 32′,这就是说,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强度几乎是一个常数。人们 使用“太阳常数”来描述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强度。太阳常数的数值是指在平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绪 论
1.1 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1.1.1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 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资源的 争夺日趋激烈、能源危机严重、环境污染加重和环保压力加大。据美国能源部能源 情报署 《国际能源展望 2004》 基准状态预测[1], 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从 2001 年的 102.4 亿吨油当量增加到 2025 年 162 亿吨油当量,世界能源消费在 2001-2025 年将增加 54%。 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将在本世纪内基本开采殆尽。英国石油公 司《BP 世界能源统计 2006》数据表明[2],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探明储 量可供生产 40 多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 65 年和 162 年。 作为全球能源市场日趋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已占世界能 源消费总量的 13.6%,世界能源消费将越来越向中国和亚太地区聚集。据预测,目前 中国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分别为约 80、15 和近 50,大致为全球平 均水平的 50%、40%和 70%左右,均早于全球化石能源枯竭速度。未来 5-10 年,中 国煤炭国内生产量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量,原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则不能满足需求, 特别是原油的缺口最大。寻求可再生资源,对于中国来说既重要又迫切。其中可再 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引人注目。 1.1.2 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 世界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足,各国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都对发展 能源的战略决策给予极大的重视,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引人注目。化
Program control
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关键字:
太阳能
太阳能热发电
斯特林循环
பைடு நூலகம்
集热器
程序控制跟踪
传感器跟踪
I
Abstract
About energy consumption, there is same problem , such as Energy shortag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fossil sources dring up. In this cas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and utilize renewable energy. Solar energy have some advantages, for example limitless reserves, distributing everywhere, cleanness and economical. So it is the way to solve Energy shortag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greenhouse effect to develop and utilize renewable energy, and is human perfect replaceable sources.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means and status are introduced, on this base, the dish-stirl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The system’s electric power is 500W, the solar concentrator’s diameter is 1meter, uses elevation-azimuth tow-axes sun-track equipment. This system’s characteristic is low power, simple configuration, high efficiency, low cost. It is very suitable to some places, where is out of the way area, plain, desert and some place without electricity. The low power system would use to light and daily electricity for a door. It could improve this place people standard of living. In the paper, some part is about the tow-axes sun-track equipment. Tow step commix sun track system is presented. Which includes program control and sensor track. The track control software which is develop with VC, account the sun moving contrail, could finish program control. The track system could track the sun all-weather, enhance the concentrator temperature and the generation electricity efficiency. Keyword: Solar energy Solar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Sensor track Stirling cycle Concen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