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的含义及如何解决负外部效应
财政学5.外部效应理论

7
(1) 消费的外部正效应----某个人或家庭因别人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 益,如A的邻居B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A也会因此而享受到该花园的 效益。人们接种疫苗,因此减少了这一疾病传播的可能等等,即为正 的消费外部效应。 (2) 消费的外部负效应----某个人或家庭因别人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 损。如吸烟者给在场的不吸烟者造成损害,消费的攀比心理给消费者 带来的损害等,即为消费的外部负效应。 (3) 生产的外部正效应----某厂商因别的厂商的生产活动而受益。如一 个养蜂者接近苹果园,他的养蜂活动便会有益于苹果园的主人。反过 来,苹果园的扩大,也会给养蜂者带来益处。 (4) 生产的外部负效应-----某个人或厂商因某厂商的生产活动而受损。 如厂商的活动造成了污染,对附近居民的健康带来有害影响,污水排 放也对下游养鱼者带来损害等等。 (5) 公共资源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外部效应现象。它的特征是:该资 源稀缺和使用不受限制。例如在一个池塘里捕鱼,单个渔民的捕鱼难 度取决于渔民的总数,而每一个渔民的加入都给其他渔民带来外部成 本等等。
* * *
代入他们的得益函数,可
总得益为 u * 1728,此即三个农户独立同时决定在公共 草地放羊数量时所能获得的稳定的结果。
20
同样也可从总体利益的角度来考察一下公共草地上羊的最 佳数量。设在该草地上羊的总数为 Q ,
u QV Qc Q(100 Q) 4Q 96Q Q2 * 使总得益 u 最大的养羊数 Q 必使总得益函数的导数为0,
3
1.1.2 外部效应的性质
外部效应的特点 • 存在于经济主体决策之外 因为他无须因其行为影响他人而承担成本或获得补偿 • 存在于市场价格机制之外 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
第三章 外部效应理论(王)

事例:造纸行业
外部边际成本(MEC)
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而给第三者 所带来的额外的成本 生产某种物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MSC的一部分,但 未在价格中反映
问题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决策所依据的 价格P,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 MSB,也不能精确地着眼于MPB 的调整,即发放相当于MEB大小的补贴, 将MPB提高到与MSB一致的水平。 • 特征:MEB=补贴 • 例子:疫苗接种 W=MEB
矫正性的财政补贴
价 格 45 效 益 30 成 本 ︹ 美 元 ︺ 25 财政补贴 10 X Y 0 10 12 R V UU Z
B
10
A
D=MSB ︽ ︽ ︽
0
4.5
5
纸张的产量(万吨)
归纳
A点——产量非最佳 MPC=MSB,MSC≠MSB B点——产量最佳 MSC=MPC+MEC=MSB A→B:可获得净效益BGA
结论
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 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
2、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1、定义
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人或厂商,却 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 现象 简言之,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或者说:外部效应是市场交易的双方给第三方造成的危 害或收益而他们自己又没有负担或获得的部分。
2、分类
基本分类方法——依照结果,将外部效应分为:
归纳
U点——产量非最佳 MPB=MSC,MSB≠MSC V点——产量最佳 MSB=MPB+MEB=MSC U→V:可获得净效益UZV
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影响及其政府的治理措施

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影响及其政府的治理措施经济外部性又叫经济活动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经济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外部性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典着作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迄今已有近110多年的时间了.所谓外部性也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外部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 从理论上讲一般认为外部性的存在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之一.也就是说存在外部性时仅靠市场机制往往不能促使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应该适度的干预.从现实上讲外部性特别是外部不经济仍是一个较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基本原因经济活动外部性产生原因经济活动社会化是引发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基本原因.现代经济活动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社会依赖性日趋加强各主体利用自己的优势生产更多同类产品而以剩余产品进行交换.市场发育的成熟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经济活动不仅在同一地区的社会个体之间而且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展开精细化的劳动分工和地域分工同时也加深了经济活动的社会化.就经济主体而言为谋求和巩固本地区的市场竞争优势客观需要从本身比较优势出发调整经济结构和相应经济活动.由于经济活动的社会性这种调整必然对其他主体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即产生了外部性.主要原因市场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经济活动外部性的主要原因.从技术外部性来看由于某些物品没有明晰的产权界定经济活动中这些物品虽有价值却没有市场.依据科斯产权交易理论产权界定不清是经济活动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在经济主体的交易过程中产权不明晰或产权无法界定是产生外部性的主要原因.产权界定不清是指在当前由于体制或人为的原因使得产权界定的费用超过产权清晰节约的成本产权界定不经济产权无法界定是指由于某些经济活动要素和劳动对象的区域空间归属不明确因而缺乏产权清晰的内在动力和必要手段.河流的产权不明晰才会导致经济主体任意排放废物以致危害下游流域空气的空间归属权难以界定所以区域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很难考虑对大气的污染. 从资金外部性来看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经由市场体系影响到其他主体的福利水平.影响这一过程的两种力量是本地市场规模效应与价格指数效应后者是产生资金外部性的主要力量.价格指数效应取决于商品壁垒水平、要素流动性和各产业间的联系强度而商品壁垒水平、要素流动性代表市场一体化状况.市场高度一体化的条件下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能自由流动一个经济主体在价格上的某个行为必然很快传导到其他区域并影响其他区域的福利状况.在区域间无序竞争、分工不明、缺乏合作的状态下要素和商品在区域间的流动由于缺乏必要的过滤机制而盲目杂乱资金外部性尤其是资金负外部性将更为明显.封闭区域市场、限制商品和要素流动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金负外部性却有悖于现代市场的内在要求.因此加强经济体相互合作、推进协调发展才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减少资金外部性的合理出路.实际上只要市场存在竞争只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产权明确的主体的经济活动都会产生资金外部性而且竞争越激烈资金外部性越大.产权不清是技术外部性存在的原因即便产权明晰资金外部性仍有可能存在这与空间距离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公共经济学 外部效应

征税
管制
定义:该做法是给参与这个市场的每一个企业以激
励去减少它们的污染,因为被降下来的污染份额是 可以出售的,而这样的出售又同样可以带来利润。 价值:基于征税和管制的缺点,而无法实现将污染 降到有效率水平的原因。采取该方法可以让现有的 污染者继续其原有的排污量而不增加成本,但却可 以有减少污染物排放获得经济收益的激励机制。 注意: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增加新的负外部效应。
主要处理发生在市场之外的市场的供求关系无 法形成有效市场信号的资源误置问题。
外部效应:发生在市场 体系之外的经济活动 的副产品给其他人带 来的经济成本或收益。 注:由于发生在市场 体系之外而导致外部 效应的生产者不愿意 对所生产的成本承担 责任或无法从所生产 的收益中获得补偿。
1.
产权界限不明
技术的外部效应: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函数或个体效 用函数的外部效应,这种影响发生在市场体系之外。 经济的外部效应:影响市场供应和市场需求的外部 效应,这种影响在市场体系内实现。 注意:我们本章中考察的外部效应都是技术的外部 效应,因为只有这样的外部效应才与经济效率问题 相关。
利用政府 管制解决 外部效应
问题一:应该对什么征税?
对产生外部效应的每一 个生产单位征税,还是针对与 外部效应相关的产量征税?
问题二:实践中如何对外部 效应成本加以测算,从而 计算出最合理的税负? 问题三:实施过程中会有政 治压力的反对。
问题一:从长远来看,管制 会使人们按照法律条文去 做,但当新技术产生他们 就不会支持新技术以降低 负外部效应。
超边际的负外部效应:边际性地减少负外部效应已经 不再能够使他人的成本损失得到降低; 超边际的正外部效应:边际性地增加正外部效应已经 不会导致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政策行为。 注意:在超边际外部效应的情况下,个体承担他们的 行为带来的全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而公共政策 不会去纠正这类的外部效应,因为这种纠正已经没 有任何意义。
《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外部效应

5.某污染企业的私人边际成本函数为, 污染给社会带来的边际成本为,市场需 求函数为,(为价格,为产量)。 (1)假定企业面临的是完全竞争市场, 那么,均衡产量、价格分别是多少? (2)社会最优产量是多少? (3)为减少污染,政府拟按产量对企业 征收污染税。最优税率应为多少?
6.据调查,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浪费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阅 读下面的材料,试解释之,并提出相应对策。 自然资源的耗竭 自然资源的耗竭是环境问题专家经常讨论的话题。石油、天然 气、煤等能源资源的消耗速度高得惊人,需要数百年材能成才 的阔叶林正在遭到大规模砍伐,像磷等重要原材料资源的供给 在不断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 1.“公地的悲剧”,即,公共资源有被过度开发的趋势,因为 当某一资源为公共财产时,开发者几乎全部享有开发的好处, 却仅承担很小一部分过度开发的后果(自然资源的耗竭、甚至 破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环境污染)。这一点以自然资源公有制 国家为甚(当然,即使是公有制,如果所有权与开发权相分离, 且赋予开发者充分的开发权、开发权的转让权、收益权等, “公地的悲剧”也可以克服),当然,即使是私有制国家, “公地的悲剧”也是其自然资源耗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有 些自然资源,如大气、水流等无法明晰产权(或者说明晰产权 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3.设想A喜欢夜间大声播放摇滚乐,而这干扰 了他的众多邻居休息。那么,产权将如何配置? 效率较高。 如果A的众多邻居都喜欢在夜间听摇滚乐,只 有极少数几个邻居不喜欢,那么,产权将如何 配置?效率较高。 如果A只有一个邻居B,且A夜间大声播放摇滚 乐干扰了B的休息。矛盾将如何解决? 4.某果园与养蜂场相邻。果园、蜂厂的成本 函数分别为,,,分别为水果、蜂蜜产量,单 位(千克);水果、蜂蜜的价格分别为3元/千 克、2元/千克。 (1)果园、蜂场独立经营,其产量各为多少? (2)果园、蜂场是否有动力一体化?
负外部效应-外部效应理论

负外部效应-外部效应理论早在xx年,美国国防部的《4年防务评估报告》就指出,在大国和新兴国家之中,中国的军事能力与美国形成竞争的潜力最大。
美国推行“亚洲再平衡”战略、强化亚洲同盟体系,加强前沿部署,无疑都是为了应对中国军事崛起。
不过,美国的应对方式是在战术上保持绝对的军事优势,在战略上与中国进行接触并维持某种平衡。
这一点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2016年发布的题为《面向2030年的中国军事与美日军事同盟》报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该报告将美国的应对手段概括为三点,第一是积极的前沿部署,第二是有条件的进攻和防御。
这两点都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保持对中国的绝对优势。
但该报道也提到,有条件的进攻和防御中,压制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只限于中国大陆以外以及沿海,不涉及中国广大的内陆地区。
第三点是防御性平衡,旨在与中国在亚太地区建立更加平衡的合作型关系。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学者乔纳森·霍尔斯拉格,将中国周边国家应对中国军事崛起的方式总结为“内部平衡”、“外部平衡”、“对冲战略”以及“搭便车”四种类型。
不过,他认为目前这些国家主要采用的是前两种方式,即通过提升自身的军力以及加强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军事关系,来“平衡”中国军力增长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日本的表现最为明显,而且在操作上最具对抗性。
日本近年来在军事战略、军事部署、军备采购等方面的变化,主要的针对对象就是中国。
英国沃里克大学日本问题专家克里斯托弗·休斯认为,日本在2016年的防卫计划大纲中放弃“基础防卫力量”的概念,转向构建“动态防御力量”,深受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在具体的军事能力发展上,日本正通过提升自卫队的军备来抗衡中国军力现代化。
休斯认为,在日美同盟问题上,日本降低了“被卷入”中美对抗的担忧,转而防止在日中危机中“被抛弃”。
在休斯看来,韩国的军事应对是东北亚国家中最不被动,也是最不直接针对中国的国家,因为韩国的主要军事威胁来自朝鲜。
公共经济学第2章 外部效应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外部边际效益
• Marginal external benefit
• 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而 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的效益。
• 用来解释正的外部效应如何扭曲资源配置
——MSB=MPB+MEB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MSB>MPB ——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出 现不足状态。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外部效应八种排列
①消费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 ②消费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 ③消费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 ④消费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 ⑤生产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 ⑥生产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 ⑦生产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 ⑧生产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市场均衡,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价 格
效 益 45
成 本 30 ︹ 元 25 ︺
10
0
S=MSC Z
V U
H MPB+MEB=MSB D=MPB
10 12 疫苗接种量(万人次)
公共经济学 2.2.3正的外部效2应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
价 格
效 益 30
成 25 本 ︹ 20 元 ︺
MPB+MEB=MSB
F B
A
S=MSC S’=MSC’
C MPB
0
10 12 16
20 疫苗接种量(万人次)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小结
• 正常说,MEB往往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 递减,达到一定程度时,MEB→0。
• 当存在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正的外部效 应时,市场机制决定的产量并非总是缺 乏效率。
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英文名称:External Effect定义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效益和负外部效益。
例如:养蜂人的到来增加了果园的产量,反过来果园的扩大又会增加养蜂人的收益。
这就是正外部效应。
一个工厂污染了水源,对下游的居民和何中的鱼类造成了损害。
这就是负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理论的涵义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市场交易一般是指人们自愿地以货币来交换物品或服务的活动,交易双方是市场机制受益的主体,市场作用影响的交易当事人。
但是,在市场有效的现实情况下,市场交易的许多交互作用却发生在市场之外,正如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所说:“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或溢出效应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资源配置要求最优的经济学来讲,出现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说明市场机制相对于交易主体有非效率的一面。
外部效应理论指出:只要某人的效用函数所包含的变数是在另一个人的控制之下,就有外部效应的存在。
也就是说:在经济活动中,一个人的行为或某些资源的使用影响到另外一些人的利益或福利,但他们之间却没有使用某种交换手段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外部效应的形成原因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体受益与社会受益之间的差异,外部效应使个体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个体受益大于社会受益。
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影响了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而第三者又未参与交易双方的交易时,即产生了外部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的含义及如何解决负外部效应外部效应(Externality)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祗,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它可能是好事,叫作“正面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是产生有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得到有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支付成本的情形。
比如修缮一个鸟语花香的花园,可以直接让邻居心旷神怡;但很多情况下它是坏事,叫作“负面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产生不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支付成本,遭受不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比如放高分贝的音乐会吵着邻居的休息,再比如化工厂的污染会直接使周围的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当然,外部效应不包括间接影响,比如某人“割肉”卖股票,使得该股票跌了%,进而影响其他持有该股的股民。
所有只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他人的行为都没有外部效应。
按照外部效应产生的影响不同,外部效应有可耗尽(Depletable)和不可耗尽(Nondepletable)之分。
对于不可耗尽的外部效应,一个人的享用不影响其他人可享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可耗尽的外部效应,一个人的享用使得另一个人可享用的数量或质量下降。
可耗尽外部效应的例子有公共交通,不可耗尽外部效应的例子有国防,污染,等等。
外部效应直接影响供给。
一般“好”的外部效应供应得“少”,而“坏”的供应得“多”。
如果我只考虑我的快乐,我只会把花园修缮到我的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和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相当的程度,但是如果我也考虑邻居的快乐,并“快乐着他的快乐”,我和邻居合起来的边际快乐就会大于我一个人的,于是我就愿意把花园修得更好。
同样的,如果考虑到邻居的痛苦,并“痛苦着他的痛苦”,我就会少放高分贝音乐;如果化工厂考虑周围居民的健康损失,并且“损失着他们的损失”,它们也会少排污。
总之,供应的“多”和“少”都是相对于社会最优供应量而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使得“坏”的供应得多,“好”的供应得少。
政府的一个作用就是纠正这种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把供应量增加或减少到最优。
当政府对化工厂的排污收税,然后用之于周围居民,化工厂立即会“损失着他们的损失”,减少排污量。
另一个常见的政府的纠正行为是拍卖“排污牌照(pollution licence)”,它能达到和排污税收(pollution taxation)同样的效果,而且一般认为更容易实行。
交互的外部性的一个特例就是双向外部性。
双向外部性是指两个经济主体彼此都存在外部性,主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甲方和乙方相互之间的外部经济;二是甲方和乙方相互之间的外部不经济;三是甲方对乙方有外部经济效应而乙方对甲方有外部不经济效应,或者反之。
例如,养蜂人与荔枝园园主之间的关系,蜜蜂要酿蜜,离不开花粉,也就是说荔枝园园主对养蜂人具有外部经济效果;相反,荔枝花
开后要结果,离不开蜜蜂传授花粉,这时,养蜂人对荔枝园园主具有外部经济效果。
当然,养蜂人与荔枝园园主之间给对方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大小是不一定相等的。
如果两者正好相等,就说明外部经济效果相互抵消。
如果两者不相等,说明有的经济主体从中占了便宜,有的经济主体从中吃亏了。
负外部效应的影响会导致生产化工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
因此,化工产品的社会生产最优的产量应该小于厂商私人的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由此,当负外部效应引起市场机制达到一种无效率的资源配置,出现市场失灵时,政府可以用行政命令也可以用市场激励的办法控制整个经济活动。
这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解决:
1、管制
2、庇古税和补贴
3、科斯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