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11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0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启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0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启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著名理论家,他的人格理论对于解释人类的心理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对于“00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弗洛伊德提出的三个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解释了人类心理中的冲动、现实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对于“00后”大学生群体而言,这个阶段是青春期的尾声,个体意识逐渐建立,需面对自我的成长与社会期待之间的矛盾。
本我代表着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自我则是个体对现实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超我则是来自社会的道德规范。
大学生群体普遍面临着在独立性与依存性之间的冲突,他们需要在现实中寻找自我认同,但又受到道德规范和社会期待的影响。
了解并平衡这三个人格结构的关系,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弗洛伊德通过研究个体的潜意识,揭示了人类心理中的冲突和压抑。
他认为,个体内在的欲望和冲动会被社会压抑和道德约束,产生一种“冲突”的状态。
对于“00后”大学生群体,他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接受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心理冲突的刺激。
这些冲突可能会造成他们内心的困惑和痛苦。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提醒我们,合理面对和理解这种心理冲突,是大学生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
需要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并接纳内心的欲望和冲动,同时明确和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
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指个体为了保护自我免于感受到痛苦、不安全和冲突,会采取一系列心理手段来转移注意、减轻压力。
对于“00后”大学生群体,他们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方面往往会感到困扰和焦虑。
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防御机制来缓解不适感,比如否认、替代、转移等。
了解并识别这些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采取更健康的方式来应对困境。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于解释“0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它提醒大学生注意个体内部的冲突与欲望、社会期待和道德规范之间的平衡,关注内心的冲突和压抑,以及采取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压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人格发展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启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人格发展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启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人格发展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启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奠基人,弗洛伊德认为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之间的区别反映的是程度的差异而不是种类的差异,心理健康的人是那些设法通过发展有效的处事策略而将内在心理冲突减小到最低程度的人。
弗洛伊德从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垂直层次把人格结构分为伊底(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通常被看成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人格结构部分;自我指的是人格积极的控制、观察以及学习的功能;超我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道德理想、社会戒律和规范。
(一)本我本我是人格的基本结构,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是由遗传决定的生物本能,它遵循“快乐原则”,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焦虑,而且获得快感和满足欲望的要求更趋强烈,在伊底的推动下会不顾困难、痛苦和挫折去获取满足,或者只能用幻觉降低紧张度。
(二)自我自我是由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是被现实了的本我。
自我是伊底和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它既要满足伊底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所以自我不再遵循“快乐原则”去追求无条件的、即刻的满足,而是按照逻辑,接受现实,并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力争既不与现实的要求相冲突,又能使自己获得满足。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理性部分,它的任务是:对外感受现实、认识现实、适应现实,对内负责管理本能冲动和欲望的疏泄。
(三)超我超我是从自我中发展起来的部分,是人格中的最高层次和理想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从形成的顺序来看,它是人格结构中最后形成的部分。
它遵循“至善原则”,使人按照价值观念和理想行事,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因此也是非现实的。
弗洛伊德认为,有强大的自我才有健康的人格,现实的自我要同时受到来自伊底、现实和超我三方面的压力,这三者若能保持动态平衡,人就能保持心理健康。
二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启示弗洛伊德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第一次提出了心理异常并不都是由脑的生理和解剖结构的损害而引起的,内在心理矛盾冲突同样也能造成异常心理,从而使心理学家们从研究生理过程本身转向研究异常行为表现的动力和内容。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摘要】精神分析理论由奥地利著名精神病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的意识与潜意识、人格结构、发展观点等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下如果能够对大学生建立心理防御机制;采取干预措施;建立心理档案等,将会大大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启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临近晚年时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日趋走向了成熟。
有人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于20世纪的教育思想来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可能在历史上再也没有什么能比弗洛伊德心理学给教育带来更大的影响”[1]。
我们有必要探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这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以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
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主要观点(一)分区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两大层次:潜意识和意识,前意识是两者之间的中介。
潜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因为这些内容与社会道德准则相悖,不能直接得到满足,所以只好被压抑在潜意识当中。
而潜意识的内容是积极活动着的,时刻寻求满足的,并不是被动的、僵死的。
前意识作为潜意识和意识的一部分,是由一些可以经由回忆而进入意识的经验所构成,其功能是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它不允许潜意识的本能冲动到达意识中去。
意识则是心理结构的表层,它面向外部世界,是由外在世界的直接感知和有关的心理活动构成。
( 二)结构观点弗洛伊德把人格分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精神层面。
在人格构成中本我、自我、超我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心理需要和遵循不同的运作原则,本我是人的先天本质,自我和超我具后天的社会的本质属性。
超我以良心、理想支配自我,同时又间接影响本我。
因而这三部分往往相互矛盾、冲突。
作为中介的自我,便不得不处在本我的驱使、超我的谴责、现实的约束的夹缝之中陷入“一仆三主”的人格困境[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诉讼法案例及分析精选——A 县与 C、D、E、F 四县相邻。
A 县某加工厂和 B 县某食品厂于 1995 年 9 月 10 日在 C 县签订一份真空食品袋加工承揽合同。
其中约定:“运输方式:加工厂代办托运,履行地点加工厂在 D 县仓库。
”“发生纠纷的解决方式,在 E 县的仲裁委员会仲裁,也可以向 C 县和 F 县的人民法院起诉。
”合同签定后,加工厂即在其设在 F 县的分厂进行加工,并在 F 县车站发货。
食品厂收货后即投入使用。
因真空食品袋质量不合格 ,食品厂的法定代表人即找到律师刘某咨询。
最后提出:“怎么起诉都可以,但必须在我们 B 县打官司,你能办到就委托你,否则另请高明。
”请问:( 1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此纠纷应通过仲裁解决还是应通过诉讼解决?为什么 ?(2)E 县法院是否有管辖权 ?为什么 ?(3)C 县法院是否有管辖权 ?为什么?(4)F 县法院是否有管辖权?为什么?(5)D 县法院是否有管辖权?为什么?(6)A 县法院是否有管辖权?为什么?(7)如果你是刘律师,能否满足食品厂要求?为什么?答案:( 1 )通过诉讼而不应通过仲裁解决,因为按规定县不设仲裁委员会,合同中 E 县仲裁委员会不存在,无法按仲裁协议执行。
(2)E 县法院无管辖权,因为 E 县既不是原被告所在地,也不是合同签定地,履行地,或者标的物所在地,合同选择 E 县法院管辖不合法,于是是无效的。
(3)C 县无管辖权,因为 C 县虽然是合同签定地,但因合同选择两个法院管辖,该选择法院条款无效。
( 4 ) F 县法院无管辖权,虽然 F 县是合同实际履行地,但因合同约定了履行地点,应按合同的约定确定管辖。
(5)D 县法院有管辖权。
因为合同约定履行地为 D 县,且合同选择法院条款无效。
理体制(6)A 县法院有管辖权。
因为 A 县是被告所在地,且合同选择管辖法院的条款无效。
(7)满足食品厂的要求。
按产品质量侵权纠纷起诉,因产品质量纠纷引起诉讼,侵权行为地法院有管辖权。
弗洛伊德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分析一、引言在当代心理学领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论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以及潜意识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视角。
尤其是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青春期的心智发育及其带来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几个核心概念出发,探讨其理论如何应用于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这一群体。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一理论在分析大学生心理特征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本我的冲动本我是个体潜意识中最原始、最基本的部分,主要依赖于本能驱动,如食欲、性欲等。
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冲动往往被学习压力、社交期待等外部因素所压抑。
由于大学生活充满了竞争与压力,使得本我常常难以得到恰当的表达。
这种状态可能导致某些行为的不当表现,如过度饮酒、冒险行为等。
因此,在学校环境中,需要识别和引导这些潜在冲动,使学生在安全和相对自由的环境中释放这些本能。
2. 自我的平衡自我负责调节本我产生的冲动,同时也需考虑现实条件。
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与情感等多重压力,自我的角色显得异常关键。
当自我无法均衡这些不同需求时,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努力学习却发现自己的成绩并未提升,造成其自我价值感下降,这种情况则可能引发焦虑。
3. 超我的影响超我是个体内部化社会道德与规范的产物,通常源于家庭、学校或社会文化。
对于大学生而言,超我可能导致强烈的责任感及内心挣扎。
在面临如择业、恋爱等生活决策时,许多学生可能因个人愿望与社会期待之间的矛盾而感到困惑。
例如,一位艺术专业学生可能同时面对自身对创作自由的渴望与父母对其未来稳定职业的期望,这样的内心冲突很容易导致焦虑和情绪低落。
三、梦境解析与大学生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扇窗,对于学生而言,梦境可以反映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未解的问题。
弗洛伊德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分析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理论流派。
其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对理解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面临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弗洛伊德的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解决心理困扰的有效工具。
本文将探讨弗洛伊德的理论如何在大学生心理分析中发挥作用,以帮助他们应对内心冲突,实现自我成长。
弗洛伊德理论概述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概念展开: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往往受到潜意识中未被意识到的动机和冲突的驱动。
他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three-tier model,其中潜意识对于个体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
人格结构: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的三重结构模型,包括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原始欲望和冲动的源泉,自我是现实中的调节者,而超我是道德和价值观的内化表现。
三者之间存在着不断的动态博弈,这种内部冲突对于个体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防御机制:为了减轻内部冲突带来的焦虑,个体无意识中会发展出一系列防御机制,如压抑、转移、投射等。
这些机制虽有时能暂时缓解内心痛苦,但若长期依赖,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面临的心理挑战大学阶段是个体周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学生们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学业压力、就业焦虑、人际关系处理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学业压力大学生普遍面临学业负担,此时他们需要适应高强度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因成绩要求、自我期待而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这些压力未能得到有效管理,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与弗洛伊德所描述的人格结构密切相关。
例如,当内心期望与现实成绩不符时,自我可能会经历严重的负担,这种不平衡感加剧了焦虑感。
就业焦虑随着毕业季的来临,就业压力迅速增加。
根据弗洛伊德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根据弗洛伊德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I. 引言弗洛伊德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理论对于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根据弗洛伊德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II. 弗洛伊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原则1. 精神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结构由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构成。
这一原则对于教学改革意味着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和动机。
2. 心理发展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了口腔期、肛门期、期等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
教育改革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
3. 冲突和解决: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中存在着冲突,并提出了解决冲突的方法。
教学改革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内部冲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III. 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1. 个性化教育: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需求。
当今教学改革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2. 心理辅导: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强调心理发展中存在的冲突和问题。
当今教学改革可以加强心理辅导服务,在学校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解决内心冲突,促进他们的研究和心理健康。
3. 终身研究: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当今教学改革应该鼓励终身研究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IV. 结论弗洛伊德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今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心理辅导,并鼓励学生进行终身研究。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心理健康,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弗洛伊德, 及怡根, 登墨.(2016). 弗洛伊德教育思想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3, 13(9), 3617-362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p https:///10.12677/ap.2023.139451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徐星月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 贵阳收稿日期:2023年8月2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3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31日摘要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提出著名的“三部分人格结构”说,该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诸多启发。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与超我共同构成,但三者关系不和谐、不协调、不平衡、不统一时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引导大学生适度接纳“本我”、积极把握“自我”、合理发展“超我”。
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The Enlightenment of Freud’s Personality Theory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Xingyue XuSchool of Philosoph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Aug. 2nd , 2023; accepted: Aug. 23rd , 2023; published: Aug. 31st , 2023AbstractThe famous psychoanalyst Sigmund Freud once put forward the famous “three part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ory, whose theory has many inspira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reud believed that a person’s personality is composed of Id, Ego, and Superego. However, w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is disharmonious, uncoordinated, imbalanced, or incon-徐星月sistent, it can harm an individual’s mental health. Therefore, for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them to moderately accept the “Id”, actively grasp the “Ego”, and reasonably develop the “superego”.KeywordsFreud, Personality Theory,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不断壮大,但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加剧,有关数据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大学生健康人格也需加强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 - 11 - 11 作者简介:卢 佳,西昌学院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学、教育学教学与研究。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
113
忘记了昨天晚上吃了什么,但是如果一位营养师要求你列一 份食物意 识 在 人 格 的 最 深 处 活 动,它 由 那 些 我 们 无法觉察的经验和记忆构成。这些内容之所以被排除在意 识之外,是因为意识到它会使我们感到巨大的痛苦和焦虑。 潜意识的内容可能包括个体早期经历的性虐待,也可能包括 指向某人的强烈的愤怒情绪,或者是在竞争过程中个体体验 到的痛苦、羞愧、耻 辱 感 等。关 键 是 这 些 被 压 抑 的 记 忆 受 意 识所排斥,但它们并没有简单地消失,而是以各种防御、虚假 和歪曲的方式寻求表达。潜意识中的观念、记忆和经验会不 停地干扰意识和理性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心理治疗会使个 体更为清醒地意识和觉察潜意识中的经验。
摘要:现代社会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的意识与潜意识、人格结构、人格动力等观点
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价
值观; 引导学生使用成熟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防御机制等,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大学生人格教育; 启示
3. 生殖器期: 在这一时期对人格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心 中产生了有关父母的情绪冲突,即俄狄浦斯情结( 恋母情结) 和伊利克特拉情结( 恋父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解决恋父或 恋母情结不仅对儿童心理健康很重要,而且对人格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4. 潜伏期: 弗洛伊德认为在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学习社会 技能和专业技能,人格中自我和超我部分有了更大的发展。
114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
保护。但这些防御机制大多数具有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 况与现实相脱离的特征。如果大学生经常使用不成熟的防 御机制且在人格中固定下来,就会对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带来 严重的不良影 响。所 以,在 大 学 生 的 人 格 教 育 中,应 引 导 学 生使用成熟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防 御机制,并防止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在人格中固定下来。要防 止不成熟的 防 御 机 制 在 人 格 中 固 定 下 来,可 以 采 取 两 种 办 法: 一是减少应激。持续长时间的应激,会阻碍防御机制的 成熟,并使不成 熟 的 防 御 机 制 固 定 下 来。所 以,在 大 学 教 育 中,应尽量避免学生处于长时间的应激。如避免由于不良的 竞争机制、过于 频 繁 的 考 试、竞 赛 等 带 来 的 应 激。二 是 寻 求 适当的社会支持。范伦特认为: 有无社会的支持,即是否归 属于一个稳定的家庭、一个社会团体与心理防御机制的成熟 有重大关系。具 有 同 情、关 心、爱 护 支 持 的 学 生 很 少 动 用 不 成熟的防御机 制,并 能 够 处 理 好 各 种 冲 突。当 然,如 果 保 护 支持过度,也会影响防御机制的成熟。
一、当代社会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诸多因素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了 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是文化的变迁。我国改革开放后,单一 性文化已被现代的多元文化所替代,现代文化强烈地冲击着 传统文化。这就导致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冲突。这种冲突 表现在大学生的人格上,往往是理想与现实、社会关怀与个 体关怀之间的波动。二是社会的变革。社会的变革造成了 资源的重组、利 益 的 再 分 配、社 会 阶 层 结 构 的 变 化 等。特 别 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在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上对经济收入的关注代替了 对社会地位和职业名声的关注,这使大学生的人格定位发生 了重大变化。三是学校教育滞后。虽然我国已推行素质教 育多年,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绝大多数的中小 学仍然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的教育活动更是围 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在转。学生进入大学才系统地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这导致了学校教育严重滞后于学生的身心发 展。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当然也深受其影响。四是道德 标准模糊。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群体利益分配差异、群 体价值观念多元化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道德 标准的模糊,从而导致大学生人格倾向的波动[1]。
2012 年第 1 期 总第 213 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No. 1,2012 Serial No. 213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 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
卢佳
( 西昌学院 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四川 西昌 615022)
5. 生殖期: 如果在个体早期没有严重的创伤性经历以及 相应的力比多固着,就可能获得充分的适应[5]。
三、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 的启示
( 一)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大学生特有的身心特点会使其人格的发展产生一些问 题。一方面,由于 大 学 生 自 我 意 识 的 充 分 发 展,他 们 会 十 分 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与心理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 自我意识的某些部分可能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冲突,让他们感 到羞愧、耻辱。这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发展: 他们企图 无视这些的冲 突,在 压 抑 还 是 发 泄 中 挣 扎。弗 洛 伊 德 认 为, 如果个体固执地坚持超我的极端标准,而无视本我,必然会 产生一些问题。这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 利。健康人格的培养主要是使人格各部分的关系和谐一致, 以及个人与他必须生存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的协调,而不是要 消灭本我的冲动和欲望,况且本我的冲动和欲望也是消灭不 了的,这是人的生物性所致。所以健康人格的培养要引导学 生正确认识自己,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无缺的,无论是谁在 他身上有些瑕 疵 都 是 合 理 的、正 常 的、无 可 厚 非 的。只 是 本 我的冲动、欲望必须寻求一种合理的表达方式与途径。 ( 二) 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价值观 大学生这个 群 体 是 社 会 中 最 为 敏 感 的 人 群,社 会 的 变 革、文化的变迁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冲突: 一方面,他们不能 摆脱传统价值观的桎梏; 另一方面,社会变革、文化变迁使大 学生对经济收入的关注代替了对社会地位和职业名声的关 注。这两方面又与其在学校接受的理想的价值观念发生冲 突,使大学生在协调人格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时会面临更 大的困惑。所以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建立 符合时代特点、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价值观,既不落后,也不 超前,坚持现实性原则。传统、现实、理想完全统一的价值观 是不存在的。 ( 三) 在人格教育中,引导学生使用成熟的、有利于学生 发展的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人 们 为 了 应 对 焦 虑,以 保 持 人 格 的 完 整 和统一,就会无意识地采用防御机制以恢复控制,实现自我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建立了现代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 理学体系,其精神分析人格理论是在所有人格理论中内容最 丰富、影响最大的理论。弗洛伊德一直深入地挖掘人的心理 活动的深层机制,而且也不断努力地探索人格的整体构成。 通过从精神分析的特定角度对心理和人格的揭示,一方面把 人的心理与生物机体的遗传本能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把人 的心理与外界现实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联系在一起。 通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心理和人格的揭示,系统地建立了 其人格理论。系统地论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性质、动态 过程、内部机制以及改善和矫正变态人格的方法和途径。其 意识与潜意识、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等观点对当代 大学生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 二) 人格结构及其动力理论 为了解释个体 冲 突 的 动 力 学 原 因,弗 洛 伊 德 提 出 了 人 格结构的理论,用来解释人格结构间是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影 响人的行为的。他提出了人格的三个系统: 本我、自我和超 我,三者同时竞争可利用的心理能量。 1. 本我。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分,由潜意 识中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构成。弗洛伊德把本我比喻成一 口“沸腾的大锅”,里面包括各种强大的原始冲动和欲望。他 认为这些冲动 迫 切、任 意 地 要 从 外 部 世 界 获 得 满 足。因 此, 本我没有什么是非善恶标注,对社会也漠不关心,按快乐原 则活动。 2. 自我。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里,不能随心所欲。行为 冲动的成年人被看做是不成熟的、幼稚的。弗洛伊德认为自 我是本我的管理者,为实现个体冲动提供现实的方式。自我 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个体想满足其需要,就必须和环境达成妥 协。一方面,自我的发展要实现本我的目标; 另一方面,还要 对本我的冲动进行遏制,直至发现一个恰当的目标。 3. 超我。超我是个体社会价值观的内化,它的主要作用 是抑制本我冲动,规劝自我以道德的目标替代现实的目标, 追求完美。尽管超我具有积极作用: 阻止个体公开地表达原 始冲动,遵照社会道德的标准行动。但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个 体固执地坚持这种极端标准,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自 我 就 像 一 个 战 场,本 我 和 超 我 的 大 军 在此不停地发生冲突。自我是调节者,通过调节人格内部各 种力量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实现人格的整合 与统一。但是,这种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在当今社会,矛 盾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矛盾的加剧、冲突的激烈,人 们就会产生焦虑,使人的内心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人具有 解除紧张状态的先天倾向,因此焦虑本身就对人格发展起到 动力作用。弗洛 伊 德 认 为,人 们 为 了 应 对 焦 虑,以 保 持 人 格 的完整和统一,就会无意识地采用防御机制以恢复控制,实 现自我保护。 弗洛伊德认为,几 乎 所 有 的 防 御 机 制 都 有 两 个 共 同 点: 一是它们都是无意识的,人们会不自觉地采用它们; 二是它 们往往以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的形式出现,具有与现 实相脱离的特征。弗洛伊德认为主要的防御机制有压抑、移 植、升华、退行、投射、合理化、理智化、抵消、妥协达成等[4]。 ( 三) 人格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儿童在早期个体经历了某些创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