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香草”意象的研究概述
《离骚》中“香草”意象的研究概述

《离骚》中“香草”意象的研究概述摘要:《离骚》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杰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屈原在创作《离骚》时,运用了大量香草意象,这些香草意象成为《离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楚辞的重要特点之一。
《离骚》中的香草意象在楚辞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离骚》的一个重要特色,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离骚》中“香草”意象展开重点赏析。
关键词:《离骚》;“香草”;意象1引言《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部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其所塑造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其“香草”意象,成为后人争相吟诵的文学经典。
屈原用香草形象表达了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崇高理想,表达了“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高洁人格。
通过《离骚》,我们可以看到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也可以看到屈原在追求理想时的执着追求、顽强不屈;也可以看到屈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他在为自己理想奋斗时,不断探索真理,表现出他对自由精神的执著追求。
2《离骚》中“香草”意象的赏析2.1 象征政治理想《离骚》中的香草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含有深刻的政治内涵。
屈原的《离骚》,以“香草”为媒介,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屈原在其作品中寄托了自己追求理想政治的强烈愿望。
《离骚》中用香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对楚国前途和命运的关注,体现了他对自己理想政治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诗人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所产生的强烈情感。
首先,香草意象象征着诗人在楚国实行“美政”的政治理想。
他在作品中写道:“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意思是说:“众人嫉恨我之美貌,谣言说我以不正经而淫荡,以我被称为‘善淫’而获得更多人喜爱”。
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要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美政”,以“美政”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所以诗人用香草来比喻自己,表现出自己政治上的纯洁和高尚,是一种内心美的象征。
《离骚》中所写的香草就是一种内心美。
试以香草美人意象分析《离骚》的审美价值

兮 ,来 吾 道 夫
! ”“路 漫 漫 其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 地 豪
迈 而 气势 磅 礴 !淋 漓 尽 地
了
屈原辽的胸襟
尚的品德。
“香 草 美 人 ” 的 意 象 深 沉 浓
的情感遥
, 美感崇
感 的 碰 撞 ,令 人 回 味 无 穷 。
正
是 《离 骚 》的 审 美 价 值
。
《离 骚 》之 以 流 百 世 2 是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8.07 _
学教育
试以香草美人意象分析《离骚》的审美价值
□! 馨#
内 容 摘 要 :“香 草 美 人 ”是 屈 原 诗 作 中 典 型 的 意 象 ,以 香 草 喻 美 德 、以 夫 妻 喻 君 臣 的 手 法 ,为后世文学作品留 下 了 深 远 的 影 响 。 而《离骚》中 意 象的 优美 与 情感 的崇 高 ,加 上 悲 剧 的 力 量 ,构 成 了 《离骚》独 特 的 审 美 价 值 。
托 心 灵 的 纯 洁 美 好 ,给 人 以 浪 漫 主
义 的 “温 ”和 “雅 ”的 审 美 体 验 。
二 美 人 ”与君臣
“美 人 ”的 意 象 《 离 骚 》中
两 层 喻 义 ,一 是 喻 指 君 ,s 是 喻
指屈原
。 比 起 “香 草 ”,“美 人 ”
的意象 地 、 意无意地
了
屈 原 人 情 感 的 流 。比 如 句 ,
它 是 一 美 的 悲 剧 ,是 一 个 崇
的 悲 剧 。它 是 屈 原 用 优 美 的
言 、崇 高 的 情 感
的一个彻头
彻尾的悲剧, 正 是 悲 剧 的 力
,
《离骚》中的香草与恶草大观

《离骚》中的香草及恶草大观 香草名注图片江离 即川芎xi ōng ,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又名蘼芜。
妇女去山上采撷蘼芜的鲜叶,回来以后,于阴凉处风干,叶子风乾可以做香料,亦可以作为香囊的填充物。
古人相信靡芜可使妇人多子,然而在古诗词中蘼芜一词多与夫妻分离或闺怨有关。
白芷 又名茝。
兰 兰,香草也(说文)。
兰是菊科的佩兰和泽兰,而蕙可能是菊科的零陵香。
秋兰春兰蕙 蕙,薰草也(本草)木兰又名辛夷、紫玉兰。
宿莽即紫苏、水莽草。
一种可以杀虫蠹的植物,叶含香气。
楚人名草曰莽,此草终冬不死,故名。
申椒楚地的花椒。
菌桂即肉桂,白花黄蕊。
久服面色光泽,媚好如童子。
荃即“菖蒲”,又名“荪”。
古用以比喻君主。
留夷即芍药。
别名将离、离草。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揭车高数尺,白花,味辛。
杜衡俗称马蹄香。
气芳香,味辛辣。
秋菊又名菊花,别名九华、黄花、帝女花。
花中四君子之一。
薜荔别名木莲,俗名木馒头。
常绿灌木,缘木而蔓生。
胡绳一种蔓生香草。
(未查到)芰荷菱的叶。
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
芙蓉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
菉 即荩草 ,一名“王刍”。
一年生细柔草本。
叶片卵状披针形,近似竹叶。
生草坡或阴湿地。
作牧草。
如:菉竹(荩草的别名)葹1 即苍耳。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
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
萧 特指艾蒿。
萧艾:臭草名。
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
艾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樧s h ā 似茱萸,出淮南。
这是屈原心目中的恶草。
1 菉、葹都是普通的草。
离骚里的香草及寓意

离骚里的香草及寓意
屈原《离骚》中的“香草”意象,皆是屈原本人自身所具有的或者极力追求的高尚品德的化身。
屈原在楚国,受到奸佞小人的谗害,受到怀王的疏离,不被朝廷所接受,而受到流放等打击。
但屈原不愿放弃自身的理想和美好品德,便用美好的“香草”,来表达自己对美好品德的坚持,对国家君王的忠信等。
同时通过屈原“香草”意象,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其中暗含的自我的失落和抱怨,这种消极的情绪没有直观地体现出来,而是暗含在作者对“香草”的情感转移之中。
是通过描述美的事物来讽刺丑恶的事物,从而使得自我情感的宣泄得以有反转复沓之感。
其哀怨情感的表达是优雅的。
在《离骚》中,屈原说:“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把江离和辟芷这两种带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佩挂在身边。
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带有芬芳气息的草木,而整篇《离骚》中这样的香草频繁出现,种类繁多,远不止这四种。
《离骚》中出现的“香草”还有木兰、宿莽、申椒、菌桂、蕙、茝、兰、留夷、揭车、杜衡、秋菊、木根等。
《离骚》中的香草都深含比兴,是诗人高洁人格的象征。
自屈原后,香草美人便成为一种譬喻,成为了美好的秩序与高洁的人品的代名词。
《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分析

文化艺术研究 A Study of Culture and Art175《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分析杨柏松(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摘要:香草美人是屈原《离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类意象。
香草美人内涵丰富,香草是屈原美好品质的象征,美人可以自喻,也可比喻君臣关系。
这两类意象的运用,使《离骚》极富浪漫色彩。
关键词:屈原;离骚;香草;美人《离骚》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带有自传性质。
该诗以真挚的情感表达、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流传于世。
从内容上来说,该诗表现了屈原对当时楚国政治腐朽的愤慨之情,对宗族国家的热爱之情,对个人不幸遭遇的哀怨之情。
屈原品质之坚贞、兴楚之迫切、实现美政之追求,都寄托在香草美人之中。
一、香草之于美德《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据统计达到17种之多。
如下:兰(含秋兰)、芷、椒、蕙、荃、荷、江离、木兰(树)、宿莽、菌桂、留夷、揭车、杜衡、秋菊、薛荔、胡绳、琼茅。
香草的寓意有三:一是美德,二是作为装饰丰富了美人意象,三是与恶草相对。
我们可以诗歌中体悟屈原对香草的挚爱之情。
诗人种植收割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诗人饮香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穿戴香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种植收割香草,有育才之喻。
屈原待这些人才成熟之时,将他们奉给楚国,为实现楚国复兴而贡献力量。
臣子穿戴香草是一种礼节,表示对君主之敬,与屈原的“内美”相呼应。
饮香草有古贤之风,可与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相比。
《离骚》创作时间是屈原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
此时屈原个人命运坎坷、报国望、国家前途暗淡。
在此种境遇下,屈原仍不忘楚国时政,他担心香草会变质变节,沦为恶草。
他在诗中说,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在恶劣环境中,屈原矢志不渝。
但是楚国佞臣当道,那么其他人能坚持多久呢?在中国神话中,有一类神话叫变形神话,例如精卫填海。
《离骚》中“香草”意象的研究综述

《离骚》中“香草”意象的研究综述作者:刘俊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8期摘要:本文对《离骚》的“香草”意象研究做一学术史整理,古代“譬喻”说的传统源远流长,近现代研究者在研究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当代研究视角更多元,也存在很多不足,如:理论掌握不深入,翻译研究欠缺等,希望这一认识能够对《离骚》中“香草”意象研究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离骚》;“香草”;意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8-0-02《离骚》的“香草”意象,古代就有人来评说,并且作为一种传统流传下来,在当今学界它也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详细考察二千余年的《离骚》“香草”意象研究状况,考究渊源,总结得失,希望能为学界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1、“譬喻说”——古代“香草”意象传统王逸《楚辞章句》在总论《离骚》时写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1],这段话成为评论《离骚》的经典之言,“香草”意象得到普遍的重视。
他以“香草”比喻忠诚,以“臭物”比喻小人,是从“忠君”的思想基调来阐释,并阐明了“香草”比兴的政教功用。
这一观点对后人评价《离骚》具有很大的影响。
白居易也提到了《离骚》中的意象手法,他概括为“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
[2]很明显这一说法继承了王逸的观点。
朱熹的“寓情草木,托意男女。
”[3]这里说到的“寓情”,实际上“寓”的还是忠君之情,仍然是对王逸观点的一种继承,他以理学道德观念凸显“香草美人”意象,这确实比王逸的观点前进了一步。
梅尧臣在诗文《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中曾写道:“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
[4]这种观点是“寓情草木”的进一步认识,“愤世嫉邪意”是对“情”的具体化,也是对《离骚》中屈原思想情感的合理阐释。
王世贞“《骚》赋虽有韵之言,其与诗文,自是竹之与草木,鱼之与鸟兽,别为一类,不可偏属,《骚》辞所以总杂重复,兴与寄不一者,大抵忠臣怨夫,恻怛深至,不暇致诠。
离骚中的香草

离骚中的香草《离骚》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吸取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下面是离骚中的香草,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论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的意象美人、香草了。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很多时候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形象生动,符合当时的情境。
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而王逸说:“女以喻臣。
”李陈玉认为:“言求女者,求贤君之譬也。
”我认为美女就是指具有高尚品格、具有内外美统一的女子。
屈原想寻求一个与自己一样既有美好之心灵又有动人之仪表的女子,来陪伴自己,安慰自己。
然而找来找去,总不能如愿。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像草一般朴素,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斗争的双方。
在诗人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诗人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他把它们佩戴在身上。
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
”张德纯说:“兰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
”这充分说明了香草的喻义。
诗人对香草美人的追求,不仅表现了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追求。
屈原之所以是美的,首先是其心灵的伟大,然后我们才倍觉其美,他的追求、爱好无不打上美的烙印。
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后,贬官士人追随者日众。
贬官人士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贬官士人在政治上的孤危地位,使得他们在文学中或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或以花草自喻,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用历史上的美人陈皇后遭嫉妒,比喻自己被排斥及政治上的失意。
《离骚》香草

“美人”喻指自己的理想追求。理由是苏轼此时被贬黄州,自 己济世报国的理想,其实现的可能性已经是越来越渺茫了,如同 远在天涯的“美人”,作者为她“劳心悄兮”,黯然神伤。
再次,“美人”喻指君主。理由是苏轼此时虽被贬黄州, “处江湖之远”,但心怀“鸿鹄之志”的他,仍然“忧其君”。 用“美人”喻皇帝,用“望”来表达对皇帝忠贞之情。
华
生 命 的 本 身
超 越 了
生 命 的 意 义
屈 子 精 神
夏 民 族 精 神
之
源
再 见
任务二:屈原为何佩戴香草?为何把自己比成美人?
时 代 背 景
屈原生活的时代,楚国山河日下,整个国家 处于 内忧外患之中。内部屈原的“美政”的理想难 以实现,奸臣当道,小人横行。楚怀王听从谗言, 疏远屈原,甚至将其流放汉水;整个楚国笼罩在 歌舞升平之中,表面上一片繁华景象。殊不知, 对内,此时的楚国国力已经衰微;对外,西北的 秦国日益强大,虎视眈眈,完成歼灭六国的雄心 霸业。面对楚国的国情,屈原主张对外联齐抗秦、 同仇敌忾;对内铲除奸佞,富国强兵。可楚怀王 哪里听得进屈原的“美政”。万般忧愤,屈原拿起 笔,沾满自己的一腔热血,写就《离骚》这篇长 篇的政治抒情诗。
香草美人 比兴手法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香草意象
解读
长发、宽袍、玉佩、香草,这是屈原留给世人的印象, 屈原爱香草,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香草可散发出芳香, 多指事物的美好,屈原在大量运用香草的意象时将自己的 思想感情和政治追求寄托于香草身上。 美与丑、善与恶, 在诗人的笔下化作世间草木,用芬芳诠释高洁雅丽,用臭 恶诠释丑陋奸佞,屈原的笔下,这幅四季的花草图赋予了 生命的意义,承载着道德与品质。将香草佩戴于身上,反 映了作者时刻注重道德的修养和素质的提升,通过香草表 现的是屈原高洁的道德修养和追求美好事物而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精神洁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文 勤在 《 香花 芳草 的深层世 界一 离骚 芳草意 象群的 多重 喻 指》 中认 为 : 《 离骚 》 中的香 花 芳 草具有 多 重 喻指 : “ 我 ”之 美 德修 能 、 质 变的 人才 、 贤 臣及君 土 。从 修辞 层而 看 , 芳 草意 象与其 深 层喻 指之间 是一对 多的关 系 ; 隐喻和 转 喻是芳草 多重喻 指的实 现机 制 。从 语义层 来分 析 , 芳草 之芬芳 暗示 了其喻 指对象之美 好 。
《 离骚》中 “ 香草”意象的研究概述
文史 纵 横
《 离骚 》中 “ 香草 "意象的研究概述
孙 晓榴
( 南通 市 广播 电视 大学 江 苏 南通
2 2 6 0 0 6 )
【 摘 要 】 文章对我 国古代伟 大爱国诗 人屈原的经典代表 作 《离骚 》中采用大量的 “ 香草 ”意象的研 究成果进行 综述: 第一 , 古代研 究认 为屈 原 “ 讽 君子 小人 , 则引香草恶 鸟为比” , 通过香草 的描 写抒发 自己愤世 嫉俗的情感 ; 第二 , 近代研 究认 为, 《 离骚 》中的香草 美人是
1 、 文 本 分 析 研 究
、
古代 关 于 “ 香草 ”意 象的研 究—— “ 譬喻 说 ”
王逸在 《 楚辞 章句 》 中评论 《 离 骚》 : “ 《 离骚 》 之文 , 依《 诗》 取 , 引类 譬喻 , 故 善鸟香 草 , 以配 忠贞 ; 恶禽 臭物 , 以比谗 佞 : ”作者认 为 《 离 骚》 中采用 了 《 诗经 》 “ 比” 、 “ 兴” 手法 , 用“ 香草” 来 比喻 “ 忠贞 ” , 以 “ 臭物 ”比 喻小 人 , 王逸 从 忠君 的思 想 来 阐述 香 草的 意象 , 关 于 这种 说法 得到 了后 世学 者的 认可 , 很多 学者 都是 基于 王逸 的理论 进 行香 草意象 的研究 。其 中 , 诗人 白居 易在评论 《 离骚 》 时, 这样说 道 : “ 讽 君 子J . I 、 人, 则 引香 草恶 乌为 比 ” , 可见 白居 易 诗继 承 了王 逸 的学 说理论 。 朱熹认为 《 离骚 》 中的 香 草诗 , 暗 含 了作 者 情 感的 抒发 , 朱煮 发展 了 王逸 的观点 , 认 为香 草不 仅寓 意忠君 , 更 是一 种情 感的 象征 , 将香 草的譬 喻内 容进一 步发 展 。 梅 尧 臣在研究 《 离骚 》中的香 草意象 时写道 : “ 屈 原作 《 离骚 》 , 自哀 其 志 穷 , 惯世 嫉 邪意 , 寄在 草 木 虫 ” , 这 里将 香草 象 征 的情 感更 加 具体 化 , 认 为屈 原将 “ 惯 世 嫉 邪意 ”的情 感融 入 香草 之 中 , 通过 香草 的描 写抒发 自己愤 世嫉俗 的情 感 。 王世 贞 在 《 艺苑 卮 言 》中 提 到 : “ 《 骚 》赋 虽 有 韵之 言 , 其与 诗 文, 自是 竹之 与草 木 , 鱼 之与 鸟兽 , 别 为一类 , 小 可偏 属 。《 骚 》辞所 以总杂重复, 兴与 寄 不 一 者 , 大 抵 忠 臣怨 夫 , 恻怛深至, / J \ 暇致 诠 。 亦其 乱其 叙 , 使 同声者 自寻 , 修 隙者难 摘耳 。今若 明 白条 易 , 便 乖厥 体。 ”他 主 要是 从 文学 艺 术创 作 的角 度对 香 草 意象 进行 分 析 , 屈原 生 活在 战 国时 期 , 是 中国 古代 建社 会诸 国 并 存的 历 史时 期 , 当 时 的政 治和 社 会形势 比较 复杂 , 他 认为 屈原之 所 以通过 香草 来 象征 自 己的 情感 , 是 因为现实 的原 因 。他 的思想 跟先前 学者 的 “ 忠君 之说 ” 产生 了很大 的差 异 , 是研 究文 学的~ 大突破 , 具 有重要 意义 。
屈原对对 美好 生活的 向往和 美好情感的具体化 ; 第三 , 现代研 究认 为屈原创作 中的鸟兽草木意 象的运用 , 一方面 受文学创作 传统的影响 , 另
一
方面是社会风俗 、 社会环境影响的产物 。
【 关键词 】 《离骚 》; 香草; 意象
《 离骚 》是 我 国 古代 文学 作 品 中的 经典 , 也 是 几千 年 以来 文 学 家们 一 直致 力于 研究 的对 象 。关 于 《 离骚 》 中的香 草意 象 , ~ 直存 在 很多 不 同的学 说 , 本 文尝 试在 分析 先 前的研 究结 果之 上进 行 《 离 骚 》中 香草 意象 的探 究 。屈原 通过 香草 进行 譬喻 , 来表 达 自己的 思 想情 感 , 这种 隐 形 的暗 喻 写作 方式 是值 得 我们 学 习和 研 究 的 , 但 是 在这 之 前 我们 必须 明 确香 草 的意 象 究竟 是什 么 ?屈 原 通过 香 草在 抒发怎 样的 情怀笔 者将进 行深 入的探 究 。
二、 近 现代 时期 的香草 意象研 究学说
潘 啸龙在 《 离骚 的 抒情结构 及意象 表现 》 一 文中从 《 离骚 》 作为 抒情诗 的 角度 出发 , 说明 “ 寓 情草木 ”是 《 离骚 》的 意象表 现
方 法 。他 没 有把 香 草作 为意 象 本身 , 而 是一 种 意象 的表 现 方法 , 这
一
来说, 他认 为 香 草意 象是 一个 譬 喻体 系 , 而不 是 某一 种 非常具 体 的 情 感 或者 事物 , 马 茂 元在 继承 古 代譬 喻说 的 前提 下 , 将 香 草 的意象 进 行了新 的发展 。 金开 诚这 样评 论 《 离骚 》中 的香 草意 象 , “ 他 巧妙 地运 用 了比 兴 的艺 术 , 使 抽 象化 的政 治 热 情得 到生 动 具体 而 丰富多 彩 的表 现 。 突 出其 或美 或丑 的 特征 , 采 抒发 爱 憎感 情 , 表 明 道理 主 张 ” , 他认 同 古代学 者将 香 草化 为忠君 的这 种热 情 , 同时也认 为香 草也 譬喻 了人 性中对 美的推 崇和对 丑的厌 恶 。 三、 现代 关于香 草意象 的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