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管理项目介绍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的诊治及管理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的诊治及管理肾脏是调控人体钾代谢的重要脏器。
慢性肾脏病(CKD)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10.8%,不少CKD患者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钾代谢失衡,高钾血症也成为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正确识别急、慢性高钾血症并及时进行降钾治疗,同时进行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高钾血症定义的变迁目前我国定义血钾正常范围为3.5~5.5mmol∕L,而国外较多文献及指南已将血钾正常值上限降低至5.0mmol∕L o高钾血症诊断标准的前移,有助于对CKD患者高钾血症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管理。
急、慢性高钾血症理念更新根据血钾升高的速度及造成的危害,将高钾血症分为急、慢性两种,两者的治疗目的及措施均有差异。
如血钾在短期内升至6.0mmol∕L或以上,或有高钾引起心电图变化属于危重症,需要紧急处理,治疗目的是尽快将血钾回降至安全水平;而部分CKD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危险因素,或长期服用含钾/潴钾药物,容易反复出现高钾血症,需要进行长期预防管理。
急性高钾血症的处理对于急性高钾血症患者,通常需要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及心电图检查,无论是否伴心电图改变均建议立即使用钙剂稳定心肌,可选择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静脉推注(氯化钙需要使用中心静脉通路)。
其他常用紧急降钾措施:(1)促进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内。
静脉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运。
葡萄糖的浓度与容量以及胰岛素的剂量配比需要考虑患者心功能、尿量和血糖水平,按照1单位胰岛素对消4g葡萄糖配比,如5%葡萄糖500ml中加入普通胰岛素6单位静脉滴注;容量过负荷的患者可予以25%葡萄糖40ml加入普通胰岛素3单位静脉推注。
碳酸氢钠与沙丁胺醇喷雾剂也有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的作用,但效果有限。
(2)促进钾离子排泄。
对于非少尿且血容量稳定患者可使用伴利尿剂促进钾离子从尿液中排出,也可同时联合睡嗪类利尿剂。
阳离子交换树脂(如聚苯乙烯磺酸钠、聚苯乙烯磺酸钙)及新型钾离子结合剂(如PatirOmer、环硅酸错钠)可减少肠道内钾离子吸收并促进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使血钾降低。
慢病管理 慢性肾脏病 操作流程

慢病管理慢性肾脏病操作流程1.科学饮食是慢性肾脏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Scientific die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2.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遵循肾病饮食指导原则。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hould follow the dietary guidelines for kidney disease.3.控制蛋白质摄入是慢性肾脏病管理的关键。
Controlling protein intake is crucial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4.减少高钾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
Reducing the intake of high-potassium foods helps to reduce the burden on the kidneys.5.限制高磷食物的摄入对于肾脏健康非常重要。
Limiting the intake of high-phosphorus foods is very important for kidney health.6.积极控制高血压有助于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Actively controlling high blood pressure helps to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7.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是慢性肾脏病管理的必要步骤。
Regular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sugar is a necessary step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8.减轻肥胖有助于改善肾脏功能。
《中国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加强跨学科合作:未来慢性肾脏病的管理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包括肾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THANKS
更新内容
本次指南制定过程中注重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推荐意见;同时强调多学科协作和患者参与,提高指南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特点
02
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标准
A
B
C
D
免疫法
试纸法
比浊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进行检测,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操作简便快速,但准确性相对较低,适用于初筛。
电解质紊乱
营养不良
肾性骨病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指南强调了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针对不同人群和疾病阶段的个性化管理策略。
强调早期评价与管理
指南倡导公众加强对肾脏健康的认识,提高肾脏保护意识,推广肾脏健康知识。
推广肾脏健康知识
指南对慢性肾脏病的诊疗流程进行了规范,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有助于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01
对于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应注意选择对肾脏影响较小的降糖药物。
注意药物副作用:如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主要用于水肿患者,可减轻水肿症状并改善心功能。但需注意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如降脂药、抗凝药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但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副作用。
其他辅助药物
利尿剂
03
慢性肾脏病风险评估与分层管理
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慢性肾脏病风险评估模型,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多个风险因素。
最新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管理(完整版)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管理(完整版)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在我国患病率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为提高临床糖尿病合并CKD综合管理水平,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联盟组织专家结合我国特点,讨论并编写《中国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管理共识(2024版)》。
现重点内容如下:糖尿病合并CKD的筛查、诊断与分期➤推荐首选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作为尿白蛋白排泄的筛查手段,但需要注意尿白蛋白排泄受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影响,因此应在3~6个月内重复检测3 次、至少2 次异常才可认定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
➤所有2型糖尿病和病程≥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评估1次UAC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eGFR持续<60 mL·min-1·(1.73m2)-1和(或)UACR≥30 mg/g时,即可考虑糖尿病合并CKD的临床诊断,可不常规行肾活检病理检查。
➤推荐使用GA分期法进行CKD分期、风险分级以及个体化治疗和随访方案的制定。
基于eGFR 和UACR 的GA 分期糖尿病合并CKD的风险评估➤应对确诊糖尿病合并CKD的患者及时进行肾心不良预后风险以及死亡风险的综合评估。
➤作为糖尿病合并CKD疾病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UACR相较eGFR灵敏度更高。
糖尿病合并CKD临床综合管理生活管理➤糖尿病合并CKD时易出现营养不良,应对所有糖尿病合并CKD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
➤推荐为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每日总能量摄入30~35kcal/kg。
➤推荐非透析患者G1~G2期蛋白质摄入量0.8 g·kg-1·d-1,G3~G5期0.6~0.8g·kg-1·d-1;透析患者1.0~1.2 g·kg-1·d-1。
➤推荐每日钠摄入量1.2~2.0g(食盐3.0~5.0g),存在高钾血症风险者严格限制饮食钾摄入。
2024《中国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指南》解读

2024《中国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指南》解读摘要慢性肾脏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面对中国沉重的肾脏疾病负担,加强肾脏疾病防控,推进管理关口前移已迫在眉睫。
《中国漫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指南》在多学科专家充分共识及系统证据检索的基础上,为临床工作者、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以及卫生政策制定者提供符合中国国情的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与管理指导,促进肾脏疾病的合理诊疗和规范管理。
文章就该指南的相关核心要点进行简要解读。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预防;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已成为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人群CKD的患病率为10.8%,患者人数超1.3亿;但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CKD早期阶段(即CKD1 ~ 2期)的患者比例高达84.3%[1]。
鉴千我国患者基数庞大,且CKD发病过程隐匿,对于CKD早期筛查与识别的需求更为迫切。
近年来,CKD相关研究取得了诸多重大进展,新的临床研究证据与药物不断涌现。
为提高我国CKD防治水平,在参考国内外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特点,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组织肾脏病学、公共卫生、循证医学及全科医学等领域专家制定了《中国漫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指南》,旨在为临床工作者和卫生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与参考[2]。
本文就该指南的核心要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1、CKD高危人群需早筛查、早管理该指南针对CKD筛查的目标人群、方法、频率以及成本效益进行了系统性证据检索与评价,综合考虑筛查措施的成本和利弊等因素,形成了相关推荐意见,并将早期评价与管理的核心理念贯穿千指南全文。
该指南建议,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老年群体进行CKD的定期筛查,对上述高危人群的筛查每年至少1次,筛查内容包括尿白蛋臼、基千血肌酐计算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 ; 如无尿蛋臼定量检测条件,可考虑尿常规进行初步筛查,如有异常再行尿白蛋臼(或蛋白)检测。
NICE慢性肾脏病(CKD)诊疗指南(上)

NICE慢性肾脏病(CKD)诊疗指南(上) 2021年8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慢性肾脏病(CKD)的评估和管理指南,内容涵盖了慢性肾脏病患者或者存在慢性肾脏病风险患者的护理和治疗,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还涉及了慢性肾脏病相关贫血和高磷血症的管理。
本文主要涉及CKD的筛查、高风险人群、CKD 的分类、监测频率、CKD进展的定义、风险评估和转诊建议。
一、CKD的筛查1.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肌酐时,实验室除了出具肌酐测量值外,还应出具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值。
建议使用CKD-EPI公式进行测量。
对于肌肉质量异常的成年人,如运动员、截肢患者或肌肉萎缩患者,则应谨慎使用肌酐评估eGFR(肌肉量增多会低估eGFR,肌肉量减少会高估eGFR)。
在测量肌酐前,成年人不应吃任何肉类;静脉采血后,生化实验室需在12小时内检测肌酐,避免延迟。
✓eGFR应该是整数,并判定是>90ml/min/1.73㎡或≤90 ml/min/1.73㎡;✓若eGFR>90 ml/min/1.73㎡,则需假设肌酐水平增加20%后,患者的eGFR还是否≤90 ml/min/1.73㎡,由此推断患者肾功能是否显著下降;✓当eGFR≥60 ml/min/1.73㎡时,需谨慎解释,随着真实GFR 的增加,eGFR将不精准;✓对于2周内重复试验,eGFR仍<60 ml/min/1.73㎡的成人患者,在解释eGFR变化时需考虑肌酐的生物学和分析变异性(±5%)。
如果需要高度精确的GFR测量,例如,在化疗监测和评估潜在活体供者的肾功能时,考虑参考标准测量(菊粉、51Cr-EDTA、125i -碘thalamate或iohexol)。
2.蛋白尿不建议使用试剂条来鉴别儿童和年轻人的蛋白尿(2021新增)。
对于成人、儿童或年轻人蛋白尿测定,建议使用尿ACR而非肌酐比,因为尿ACR对低水平蛋白尿更加敏感;此外,若尿ACR在3-70 mg/mmol之间,则需重复检验;如果初始尿ACR≥70mg/mmol 则即可确诊,而非重复检验(2021新增)。
KDIGO临床实践指南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管理》解读

指南概述
KDIGO临床实践指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定义和分类:根据指南,慢性肾脏病被定义为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 60 mL/(min·1.73 m²)或存在肾脏损害超过3个月。根据GFR水平,慢性肾脏病 被分为5个阶段。
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指南规定,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值应低于 140/90 mmHg。对于尿毒症患者,血压目标值应低于130/85 mmHg。
KDIGO指南
KDIGO指南是由国际肾脏病组织(KDIGO)发布的全球性慢性肾脏病评估和管 理指南。该指南结合了最新的科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为慢性肾脏病的评 估和管理提供全面的指导。KDIGO指南适用于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评估内容包 括GFR、蛋白尿、血尿以及慢性肾脏病相关的并发症。管理方面,KDIGO指南强调 了慢性肾脏病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包括优化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 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干预也是慢性肾脏疾病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KDIGO指南指出,饮食调整、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和减少精神压力等非药物治疗 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和保护肾脏。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医生与患者密切合作,制 定个体化的管理计划。
在解读KDIGO指南时,我们需要注意到其作为临床实践指导的价值,同时也 应认识到其局限性。指南中的建议是基于现有的最佳证据,但医学研究是不断发 展的,新的研究成果可能对指南产生影响。因此,医生在应用指南时,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和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个体化决策。
指南比较
KDOQI和KDIGO指南在评估和管理慢性肾脏病方面具有异同点。共同点在于两 者均了GFR、蛋白尿和血尿等指标的评估,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差异。KDOQI指南 强调了一体化治疗策略,而KDIGO指南则更加慢性肾脏病的综合管理。在管理方 面,两个指南均强调了优化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的重要性,但KDIGO指南还 强调了针对不同病因和并发症的个体化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脏病管理项目
一、慢性肾脏病管理项目简介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肾脏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率持续攀升,业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更好地应对慢性肾病带来的巨大健康威胁,进一步推动我国慢性肾脏病防治工作,提高慢性肾脏病防治水平,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设立“慢性肾脏病防治专项基金”,并于2018年6月22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了管理委员会成立大会。
“慢性肾脏病防治专项基金”旨在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协助政府在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慢性肾脏病防治等活动,同时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临床医学工作者,互联网技术方等多领域开展紧密合作,开发适应中国国情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管理方法,满足慢性肾脏病防治事业发展的需求。
慢性肾脏病管理项目是基金会今年主要推广公益项目。
该项目采用上海肾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慢性肾脏病管理系统。
上海肾尚科技有限公司的系统来自于台湾高雄医学大学,将台湾二十余年成功的慢病管理经验引进大陆,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临床门诊与院外管理有机结合,提升患者复诊率,降低流失率,延缓病情。
目前全国已成功应用三甲医院有武汉市普爱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等。
二、慢性肾脏病管理项目实施的价值
1.有利于强化科室经营。
a.具有大数据挖掘能力,可从院内检验数据中挖掘还未知晓的患者,帮助科室新增门诊
病患人数;
b.采用“互联网+”手段,有效维系患者关系,提高复诊率,提高依从度,同时代替传
统的沟通会、人工宣教方法,极大降低维系患者成本;
c.通过长期经营,可优化科室所服务患者人群的构成,逐渐构成以“长期复诊患者”为
主,新入案患者为辅的病患人群构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门诊业务和透析业务新形态;
该产品的新技术和专科能力,可极大提高诊疗效率,以提高医护团队所服务的患者数量,在保持人力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产生更好效益。
d.通过数据共享方式,构建专科医联体,可配合社区医院,进行协作分工,三甲医院专
科医生进行诊疗及医嘱方案确立,成效评估,社区进行日常跟踪,共同管理病患,一方面增强了专科的区域辐射范围,另一方面弥补了社区在专科领域的短板。
2.有利于提高诊疗效率。
a.该系统提供一站式门诊平台,将专科所需的LIS、HIS、EMR等数据进行汇总展示,并
具有图形视图系统,极大节约医生在慢病诊疗中对历史数据的阅览时间;
b.在优化病患人群构成后,逐步发展预约式门诊形态,优化医护团队门诊安排,提高门
诊效率;
c.通过“互联网+”的宣教手段,可提高宣教的效率和效果,使患者依从性得以提高,
从而可降低医护团队在单个病人的时间开销;
d.通过“互联网+”的跟踪手段,可以对病患离院后的体征数据、外院检验、症状随访
等进行量化跟踪,阈值告警,相对于传统慢病管理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3.有利于优化医疗质量管理。
a.该系统引进台湾多年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危险因子及并发症管理等子版块,可对群
体病患进行细分管理;
b.以该系统为工具,逐步培养科室医生在慢性肾脏病的细分领域的划分,如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肾病;
c.通过该系统所提供的各种分析指标,可对不同病患群体进行“干预手段效果”评估,
以改进医护团队的干预方案,并可根据客观数据,对科室内不同医护团队的医疗水平、干预及时性、宣教成效进行评估,加强了科室管理和医疗管理。
4.有利于科研及人才培养。
a.通过该系统以及科室的体系建设,可保持现有工作量的情况下,产生大量临床数据及
患者的反馈信息,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
b.以数据及先进的展示方法,可对科室医生进行更直观的培训,健全人才培养。
有利于提高医院及科室形象。
c.该系统引入了台湾多年成功的慢病管理体系,对患者进行更高效率的宣教和日常跟踪,
可以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弱化医患矛盾,形成长期照护,塑造服务口碑。
通过先进的慢病管理方法,避免了传统管理方法的低效和成效评估,并可与患者就治疗成效进行良好互动,巩固科室的专业形象。
d.以数据及先进的展示方法,可对科室医生进行更直观的培训,健全人才培养。
5.有利于提高医院及科室形象。
a.该系统引入了台湾多年成功的慢病管理体系,对患者进行更高效率的宣教和日常跟踪,
可以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弱化医患矛盾,形成长期照护,塑造服务口碑。
b.通过先进的慢病管理方法,避免了传统管理方法的低效和成效评估,并可与患者就治
疗成效进行良好互动,巩固科室的专业形象。
三、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问题。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15年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战略,其中强调了加大慢性病的防控力度,要求到2030年把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下降30%,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并倡导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同时鼓励采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健康管理服务。
2、国内行业状况。
台湾地区从事慢病管理已有十余年,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
大陆其他地区多年来派遣人员参与台湾模式的学习,且部分医院自行实践开展项目,虽取得一定成果,也遇到不少难题,如慢病管理与科室经营的结合问题、适应大陆政策国情问题、适应大陆医生习惯问题、成本控制问题等。
本项目是全面引进台湾项目经验,并已经进行过大陆医护习惯和政策国情的适应性改造,现已经在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等国内或地区优秀医院运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
3、科室条件。
科室长期从事慢性病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现有人员配置中已储备长期从事慢性病管理的护士1人,通过再教育和培训,可逐步提升慢病管理能力,配合本项目开展。
四、项目施行条件
1、人员。
从现有科室护士中挑选1名,通过培训成为慢病管理卫教人员。
2、技术。
需信息部门配合,为本项目提供数据查询服务。
数据主要是病患个人检验、病历、影像报告、病案及出院小结等。
3、设施。
本项目为互联网+医疗的创新项目,需要信息部门为本项目提供服务器托管机房位,并需要一条互联网线路,用于与病患手机进行随访及互动。
附录:系统结构及网络安全说明系统逻辑图:
网络结构图:
应用部署情况
服务器A机
操作系统:Ubuntu 16.04 server
数据库:MYSQL 5.7.20
其他:
PHP 5.6.32
apache 2.4.18
corosync 2.3.5
drbd-utils 8.9.6
crmsh 2.2.0
服务器B机
操作系统:Ubuntu 16.04 server
数据库:MYSQL 5.7.20
其他:
PHP 5.6.32
apache 2.4.18
corosync 2.3.5
drbd-utils 8.9.6
crmsh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