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科)重、难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重点、难点

(2005年9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一、课程的重点

1、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Windows的启动和退出,汉字输入方式的启动和汉字输入方法,鼠标操作,窗口操作,菜单操作,对话框操作,工具栏按钮操作,任务栏的使用,开始菜单的定制,剪切与粘贴操作,快捷方式的创建、使用及删除以及命令行方式的使用;系统工具的使用,写字板、计算器、画图等附件的简单使用;使用Windows图像编辑器进行图像查看,使用Windows音频工具进行音频播放和使用Windows视频工具进行视频播放的方法。

2、Word文字编辑

掌握文档的基本操作,视图的使用,文本编辑的基本操作,剪切、移动和复制操作,定位、替换和查找操作,插入符号的操作,掌握字体、段落和页面设置,边框、底纹、页眉和页脚的添加操作,掌握表格的建立,表格格式和内容的基本编辑,掌握自选图形的绘制操作,图形元素的基本操作,掌握图形、文本框的插入,图文混排的方法,掌握打印预览,打印参数设置和打印输出。

3、Excel电子表格

熟练掌握数据输入和编辑操作,工作表格式化的基本操作,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和工作表的打印输出;掌握公式的使用,单元格的引用,常用函数的使用,工作表之间的编辑操作;

掌握数据查找、排序、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

4、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

掌握新建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版式设置和设计模版选择的操作,文字、图片、绘图、声音、影片等幻灯片元素的基本操作以及幻灯片放映的操作方法;掌握背景设置的操作,片间切换效果设置的操作、幻灯片母板和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方法。

5、Internet应用及计算机网络基础

掌握Internet的常用接入方式;掌握通过局域网的连接,通过拨号网络(如ADSL)的连接方法;掌握网页的基本操作,IE选项参数的基本设置,收藏夹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在IE地址栏中访问FTP站点的操作方法;掌握地址标签、FTP服务器地址、用户名和密码的设置,FTP站点的连接和断开方法,文件的下载和上传方法以及在远程服务器上进行文件操作的方法;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工作原理,Outlook Express选项的基本设置,电子邮件文件帐户的设置,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邮件管理的基本操作和通讯簿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重点

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编辑,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Excel电子表格,Internet应用这五个模块的上机操作是难点内容。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计算机学科的入门介绍。本课程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一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配合相应的实验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材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有关教育理论确定了本课程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学习使用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能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会创建图文混排的文档;会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学会使用浏览器和在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多媒体的基础知识;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Access XP的简单操作;了解网络及信息安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 情感目标: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程度,我认为本课程的重点是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OFFICE XP的基本处理和使用、互联网的日常应用;难点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理解和使用、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 (3)教学难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的理解;Windows XP的某些操作;EXCEL电子表格的处理;网络知识及信息安全。 二、教法分析 1.教法 教学法中指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其中的“材”字,我认为不仅仅可以理解成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特征和要求的教材内容,即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那么在本次课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两个不同特征与要求内容,我分别采取了四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即,情景导学法、讲授法、演示法以及任务驱动法。其中,情景导学法是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讲授法和演示法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并做相关演示、为同学们理清思路,任务驱动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在乐趣中愉快地学习,并很好地掌握知识。 2.教学辅助手段 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进行辅助教学。 三、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 在知识方面,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Windows Xp操作和Word操作,但个体差异十分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科)重、难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重点、难点 (2005年9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一、课程的重点 1、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Windows的启动和退出,汉字输入方式的启动和汉字输入方法,鼠标操作,窗口操作,菜单操作,对话框操作,工具栏按钮操作,任务栏的使用,开始菜单的定制,剪切与粘贴操作,快捷方式的创建、使用及删除以及命令行方式的使用;系统工具的使用,写字板、计算器、画图等附件的简单使用;使用Windows图像编辑器进行图像查看,使用Windows音频工具进行音频播放和使用Windows视频工具进行视频播放的方法。 2、Word文字编辑 掌握文档的基本操作,视图的使用,文本编辑的基本操作,剪切、移动和复制操作,定位、替换和查找操作,插入符号的操作,掌握字体、段落和页面设置,边框、底纹、页眉和页脚的添加操作,掌握表格的建立,表格格式和内容的基本编辑,掌握自选图形的绘制操作,图形元素的基本操作,掌握图形、文本框的插入,图文混排的方法,掌握打印预览,打印参数设置和打印输出。 3、Excel电子表格 熟练掌握数据输入和编辑操作,工作表格式化的基本操作,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和工作表的打印输出;掌握公式的使用,单元格的引用,常用函数的使用,工作表之间的编辑操作; 掌握数据查找、排序、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 4、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 掌握新建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版式设置和设计模版选择的操作,文字、图片、绘图、声音、影片等幻灯片元素的基本操作以及幻灯片放映的操作方法;掌握背景设置的操作,片间切换效果设置的操作、幻灯片母板和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方法。 5、Internet应用及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入门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是为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提供计算机一般应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课程。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知识培养目标: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操作系统概念;存储器分类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发挥能力; 重点和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 一、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资源以使 计算机高效率工作的软件。 (1) 操作系统: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必须有一个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简称OS。 (2) 计算机语言:按语言对机器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 2、应用软件:是指用户编制的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程序。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中央处理器、 主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它主要负责解释,执行规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指令,完成对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工作。它由运算器、控制器二大功能部件和若干寄存器组成,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也称为微处理器。 2、存储器:按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主存储器

(内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三种。 (1)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主存、内存,用于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与外存储器相比,其速度快,容量小,价格较高,主存与CPU直接连接,并与CPU直接进行数据交换。按照存取方式,主存储器可分为随时存取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两面类。 ①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RAM,可随时读出和写入。 ②只读存储器:简称ROM,是一种只能读出不能导入的存储器。 (2)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又名叫外存储器,简称辅助外存。 辅助存储器主要有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三类。磁盘存储器通常分为软磁盘存储器和硬磁盘存储器两类。 (3)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结合在一起,形成 主--辅存储层次,解决了大容量存储和高成本的矛盾。但主存储器和CPU之间速度相差一个数量级,限制CPU速度潜力的发挥。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在主存与CPU之间设置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构成了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层次的存储结构。Cache的容量小、体积大、价格高,完全由硬件实现,速度高于主存数倍。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的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是把数据和程序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计算机的接口电路将这些信号顺序地送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输出设备把计算机所产生的结果转换成人们习惯接受的信息形式(如字符、图像、表格、声音等)或其他机器所能接受的形成输出,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扬声器等。 注:打印机是广泛使用的输出设备,从打印方式分类,有击 打式和非击打式两类。针式打印机是常见的击打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是常见的非击打式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又称为点阵式打印机。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分别介绍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组成,使学生深刻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优秀13篇)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优秀13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篇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模块:教材资料 一、教材选用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参考资料 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考资料,这里面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优秀教材还有普通本科“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满足部分专升本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文献资料 我们的文献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平台,在上面能解决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以及网上动态教学信息等。 第二模块:课程目标及学前指导(双导环节) 一、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 情感态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合素质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而服务的习惯。 二、学前指导(面授导学) 本校专科学生基本情况是学习基础为非零起点,缺乏系统理论知识,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大多数生源为学历低的在职人员,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大部分学生课堂内学习态度较好,但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学习信心、学习毅力不足,易受挫。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可能因为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面网教学过程及学习建议(网上导学)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学媒体。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实习完成;录像教材将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定期辅导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集中答疑;组织学生参加定期的网上学习辅导和答疑活动。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首先理解教学大纲内容,其次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字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媒体配合使用方法和学习建议,采取下列步骤循序渐进地学习: 1、阅读和预习学习内容; 2、观看录像教材或教学光盘; 3、完成思考和作业题; 4、上机实验; 5、集中辅导和答疑;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本科)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为后续的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图学、数字逻辑电路、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等课程提供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作用是对高等学校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的入门教育,使当代大学生能熟练掌握有关计算机的基础文化知识。本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集成软件Office和Internet的应用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达到: 1.掌握有关计算机的基础文化知识,能够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取解决工程问题的相关信息;能够通过自学迅速掌握领域内的新软件、新工具,并运用到工作中去; 2.能够撰写、排版书面报告和技术文稿。;能够有效地运用图表展示技术信息; 3. 能够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学习发展自身的能力,培养自主惯。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多种因素造成新生在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有些同学已经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有些同学至今还没摸过电脑。因此,从2012级开始,我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逐步由常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中授课”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习惯。 学生主要利用“BC10评测软件”(自己安装单机版本、求是北楼机房已装联网版)、教材、课程网站资源自学。 每个分院有一位课程指导教师,按分院开展师生见面会、模拟测试、讲座、答疑、考试等教学活动。师生见面会每位学生必须到场,将介绍课程安排、考试情况等重要信息。专题讲座和答疑多数学生可结合自身情况选听,但是模拟测试成绩较低及重修的学生需必修讲座答疑,并每次点名,计入平时成绩。 在指导教师安排的讲座中,教学内容组织成专题形式展开,全部采用案例化教学,常用启发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10+WPS Office) 》教案 第3课 计算机前沿技术

课题任务三了解计算机前沿技术课时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联网的发展 (2)了解大数据的发展 (3)了解云计算的发展 (4)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 (5)了解VR和AR的发展 (6)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7)掌握云计算的服务类型 (8)掌握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 思政育人目标: 拓展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了解现下最为先进的计算机前沿技术,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对生活的带来的改变,进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物联网的体系结构(2)云计算的服务类型教学难点:(1)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3 min)→情景导入(3 min)→学习新知(30 min)→课堂互动(7 min)→评价修正(2 min) 第2节课:情景导入(3 min)→学习新知(30 min)→课堂互动(10 min)→任务布置(2 min)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考勤(3 min)⏹【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 织纪律性,掌握学 生的出勤情况 情景导入(3 min)⏹【教师】教师展示智能家居产品工作场景 ⏹【学生】聆听、观看、思考 ⏹【教师】引入知识 通过案例激发 学生的动机,告知 学习的目标,激发 主观能动性

2

器、摄像头或全球定位系统等实时探测。 一般情况下,在数字的后面用特定的字母(下标)表示该数的 进制:B表示二进制;D表示十进制(D可省略);O表示八进制; H表示十六进制。例如,二进制数101100应表示为(101100)B ⏹【教师】举例讲解感知层 比如,工业过程的控制、汽车应用方面的传感器。汽车方面, 汽车能够显示汽油还有多少,这就需要能够检测到汽油液面高度的 传感器,还有就是汽车停止的时候,如果有谁震动到它就会发出警 报,这就需要能够感应振动的传感器。医疗卫生,以及食品监测这 方面的传感器,要检测某种食品含有的危害物质浓度有多大?是否 超标?也需要浓度传感器来检测。还有就是智能电子产品以及家电 产品这方面的应用。我们用的能够检测姿态的手柄游戏手柄,这些 一般里面有一个小型的电子陀螺仪 ⏹【学生】聆听、思考、记忆 (2)网络层。通过各种网络,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 给应用层 (3)应用层。应用层有一个信息处理中心,用来处理从感知层 得到的信息,以实现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等实际应用 ⏹【教师】举例讲解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解决信息处理和人机界面的问题,也即输入输出控 制终端。例如,手机、智能家居的控制器等等,主要通过数据处理 及解决方案来提供人们所需的信息服务。应用层针对的是直接用户, 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及功能,用户也可以通过终端在应用层定制 自己需要的服务:比如查询信息、监视信息、控制信息等等 ⏹【学生】聆听、思考、记忆 物联网的3层结构体现了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即全面感知、可 靠传递和智能处理 ⏹【学生】聆听、记忆 ⏹【教师】讲解大数据部分内容 物联网正在支撑起社会活动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被称为继 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冲击现代社会的第三次信息化发展浪潮。物联 网在将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 3

计算机应用基础全部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全部教案 第一节: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01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能够: - 理解计算机的定义及其基本组成部分; - 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 -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 教学重点 - 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 -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 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其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 4. 教学过程 (1)引入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无处不在,并且 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发挥着作用。那么,你知道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吗?本课将带领我们一起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2)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处理和存储数据的电子设备。它由硬件和软件两 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 设备等组件。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等。 (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 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数据处理的核心部件。 - 内存(Memory):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 -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等。 -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到外部,如显示器、 打印机等。 - 存储设备:用于永久保存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如硬盘、光盘等。 (4)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 输入:通过输入设备将外部数据输送到计算机中。 - 处理:中央处理器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 - 输出: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输出设备展示给用户。 - 存储:将重要的数据和程序保存到存储设备中,以备后续使用。 (5)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

计算机重难点分析 Microsoft Word 文档

《计算机应用基础》重难点分析(1)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开放专科电气信息类软件开发与应用专业一门核心基础必修课。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有关内容,现就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部分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解答分析,以便大家准确地掌握和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以及网络的相关知识等问题。 一、计算机系统由什么组成?其中组成硬件系统的五大部分别是什么? [分析与解答]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属于重点掌握层次。 计算机是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输出加工结果的电子设备。一个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构成。硬件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础,包括可摸可见的各种计算机设备和相关部件,一般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有主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以及将五大部件连接为一体的总线。 计算机软件一般又可大体上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系统软件是计算机能够完成正常使用和软件开发工作所需要配置的基本软件。系统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某些服务性程序等。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不同应用问题而研制的软件系统,它是针对某一类特定的应用而研制的。如:客户管理系统就是针对企业对客户关系的管理而研制的应用程序。 二、在浏览网页时,为了加快内容的下载速度,常常要禁止图片的显示,请问怎样设置才能禁止图片显示? [分析与解答] 本题考查对IE浏览器使用的知识,属于掌握层次。 我们知道:HTML语言,又称为超文本标记语言,它是网页编写语言,用户要浏览网页必须安装相应的客户端软件才能阅读网页上的文本等信息。目前流行的WWW浏览器有微软公司的IE和Netscape公司的Navigator等,而IE浏览器是当今使用最广泛、最灵活的WWW 浏览器。 有时我们要浏览某网页时,会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其内容,究其原因与网速有关,但多数是因为该网页有大量的图片等,为了加快网页下载速度,通常要对图片的显示或弹出的广告窗口等做一定的限制,比如禁止该网页图片的显示,这样等待打开的时间会短一些,具体的做法是:(1)打开IE;(2)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3)单击对话框“高级”按钮,在列表窗口中确保“多媒体”栏下的“显示图片”复选框不选中,单击“确定”;(4)最后单击“刷新”或重新打开IE就可以了。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一 一、教学目标: 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XP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学会使用word版面设计和文字编辑能力,能够使用excel 制作出电子表格文档,能够熟练进行数据的计算、排序和筛选。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现任教的高一计算机学生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而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XP操作系统,但没学习使用过集成办公软件诸如WORD2003、excel等软件,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于游戏、聊天的一种工具,对于计算机的认知还不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方法一无所知。表现在知识衔接不上,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材分析 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结合职业高中学生特点而编写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高一计算机学生的使用。 2、教材内容:《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总共有六章,第一章为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是因特网的基本应用,第三章为WINDOWS操作的,第四章是分别为办公软件word文字编辑与电子表格EXCEL,第五章电子邮件的使用,第六重新对第一章进行补充详细说明。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熟练使用WINDOWS 的操作,以及word、excel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措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2015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总学时:64 学分: 4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生源层次:三年制专科 课程归口:信息工程系 制定日期:2015年8月25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院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是影响力大、受益面广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具备在计算机的单机和网络操作环境中使用能力,并对计算机安全维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从现代办公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现代办公应用为主线,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知识构架”→“解决问题”→“总结提高”五部曲展开。在宏观教学设计上突破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为体系的传统模式,而是将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培养学生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应用办公软件能力。 1.由于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 2.通过向学生提供课余免费的上机时间,布置实用性强的上机练习内容或课外实验大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将课程内容分成模块进行组织教学。 3.“活动导向设计”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适时选用提问、讨论等生动多样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4.考核方式突出“四个注重”。考核内容“注重”能力,考核形式“注重”多样化,考核评价“注重”过程,考核机制“注重”多种奖励。注重过程考核,坚持全面评价,强调知行统一,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积极作用。 5.开辟网上教育教学新领域。通过教学资源建设,打造方便学生学习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通过网络平台,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典型案例、视频资料、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1)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姓名:黎坤 系院:计算机学院 2014学年

第一讲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类型和应用领域等基本知识。【教学重点】 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概念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自动、高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子设备。其特点为: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容量大、通用性强、具有逻辑判断和自动控制能力。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美国,1946年。 ENIAC是为了解决新武器研发中有关弹道问题的许多复杂计算而研制的。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由18000多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10000多只电容器和7000多只电阻构成,占地170m2,重量30吨,每小时耗电30万千瓦,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由于它使用电子器件来代替机械齿轮或电动机械进行运算,并且能在运算过程中不断进行判断,做出选择,过去需要100多名工程师花费1年才能解决的计算问题,它只需要2个小时就能给出答案。 2、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1946年~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几千——几万(次/秒) 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特点: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成本高、可靠性差、内存容量小。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从事军事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 第二代(1959年~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几万——几十万(次/秒) 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特点: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应用扩展到数据处、自动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1965年~1970年)集成电路计算机:几十万——几百万(次/秒) 可靠性和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运算速度更快,价格更低,外部设备种类繁多,与通信密切结合起来。广泛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千万——万亿(次/秒) 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可靠性又有了很大提高,功能更加完备。计算机的类型除小型、中型、大型机外,开始向巨型机和微型机(个人计算机)两个方面发展。 三、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如下: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四、计算机的分类 1、科学计算: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生产线控制、交通指示灯控制等 4、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辅助工程、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等 5、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6、多媒体技术应用、嵌入式应用、网络应用等 【思考题】 1、观察并比较第一台计算机图片和笔记本电脑图片,从中看出计算机的发展。你的感受是什么?从体积、运算能力、操作难易等角度分析比较。 2、网上查找资料:我国巨型机情况;运算速度是多少?我国自行研制的巨型机称为什么系列?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内容有以下几类: 1、包括单项选择题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点; 2、文字录入、操作系统、文字处理; 3、电子表格、演示文稿; 4、浏览器应用、电子邮件应用; 其中文字处理与电子表格部分占整体试题的较大分值,按每年已考的分值比例,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各占20%左右。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知识点: 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类、应用范围及特点;信息的基本概念;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数据存储的概念; 3、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微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 4、Windows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及相关知识; 5、文字编辑,Word文档的主要功能和使用,熟练掌握字体和段落设置;掌握表格格式和内容的基本编辑;E_cel工作簿的建

立、保存与打开;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动画、播放、保存并发送、打印等基本操作知识。 6、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概念、发展、基本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及网络的组成和功能,Internet的概念、作用、应用和特点,IP地址、网关、子网掩码、域名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上学期对14级计算机、客服和酒店三个班的教学情况可知,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个别学生上机课爱玩游戏,故本学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性特点,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的操作能力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二、本期大纲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E_cel 工作表的创建、编辑及格式化;能够使用公式和函数对工作表中数据进行计算;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统计分析;学会建立图表并能够打印工作表。 2、熟练掌握PowerPoint20__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及播放。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发展史;了解互联网的网络协议;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域名;了解Internet的接入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10+Office2016]》教案 第1课 探秘计算机

课题任务一探秘计算机课时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与分类 (2)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4)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5)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6)掌握计算机性能测试方法 思政育人目标: 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钻研精神和协作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在信息社会中适应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特点及分类、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和性能测试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3 min)→问题导入(5 min)→学习新知(30 min)→课堂练习(5 min)→评价修正(2 min) 第2节课:问题导入(3 min)→学习新知(35 min)→课堂练习(5 min)→任务布置(2 min)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考勤(3 min)⏹【教师】让学生使用app签到 ⏹【学生】用app签到,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 织纪律性,掌握学 生的出勤情况 问题导入(5 min) ⏹【教师】展示历代计算机图片,提出问题 从重达30余吨的庞然大物到可随身携带的掌上电脑,计算机的 发展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从最初的数值计算到可以利用计算机 进行办公、学习、娱乐……计算机究竟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 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 和主观能动性。告 知学习目标,让学 生了解所学课程 的大概内容,激发 学生的学习欲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编号: 120007 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授课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先修课程:无 学时:72学分:4 课程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任务,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及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建议选用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张小梅等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1、《大学计算机》蒋加伏等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应用基础》黄逸凡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应用基础〔winsows7+office2010》周利明主编南明大学出版社 4、《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教程:MS Office高级应用<20XX版>》教育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考勤成绩占10% 期末考试占70% 执笔人:李小红,范建坤 编写时间:20XX12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比较系统、概括性地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12篇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12篇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1 本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级饭店管理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一、学生特点: 今年级饭店管理班的学生人数较少,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轧实,但学生纪律较好,尊敬老师,学生之间关系较融洽,有较强烈的学习愿望。开学初我曾认真观察,发现学生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计算机文化概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和办公自动化,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文稿处理软件PowerPoint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等。 三、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文化的概念; 2、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知识; 3、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能力;

4、了解汉字编码的.概念,(培训时间短,所以教学要抓住将复杂的,纵深的内容抛弃,去难从简、化繁为简。采用简单直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教学手法从最基础的开关机、鼠标、键盘、拼音输入法等开始并逐步提升,达到计算机基础操作较为熟练的程度。 二、教材分析 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特选用计算机短期培训教材――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杰红主编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教程》。 三、教学目标 使学员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全面脱盲,并能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满足日常办公应用方面的需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办公自动化 难点:计算机网络应用 五、方法措施 1、备课: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材内容,适当调整难易度,做到每节课,学员都能基本掌握。 2、多媒体教学:采用声音、图象、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法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