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及其防治》PPT课件
有害生物防治PPT课件ppt

定义: 有害生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 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的生物; 是由数量多而导致圈养动物和栽培作物、花 卉、苗木受到重大损害的生物。狭义上仅指 动物,广义上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乃至 病毒。
-
1
有害生物的种类:
有害生物包括危害植物的各种害虫、 有害动物(蜗牛、螨类等)、病原微 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类 病毒、立克次体、类菌质体、线虫) 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槲寄生、 桑寄生、列当)等。田间杂草因具有 对栽培植物的侵害性,往往也包括在 内。
-
2
分类:
• 根据其危害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
一、可以传播疾病的有害生物,也称病媒生物
(Vector),如蚊、蝇、蚤、鼠、蜚蠊(蟑螂)、蜱、
螨、蠓等。
•
二、由境外传入的非本地(或一定自然区域内)的
原有生物,可能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动物、植物、
微生物及病毒等,如红火蚁、松材线虫、豚草、水葫芦
等。
蜂(赤眼蜂、姬蜂、茧蜂)寄生蝇类。
-
9
2.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 细菌:如Bt; • 真菌:如虫霉、白僵菌、绿僵菌等; • 病毒:如核形多角病毒; • 其他:线虫、立克次体类等。
-
10
• 真菌:真菌是通过昆虫体壁进入虫体的,也可通过消化道侵染。当真菌孢子或菌丝接 触虫体后,一般在体壁上发芽而穿入体内,在体内发生很多菌丝,贯穿入各个组织而 引起昆虫死亡。当虫体感染真菌后,常出现食欲减退,身体萎靡,皮肤失常等现象, 死于真菌病的昆虫,其身体往往坚硬,体表有白色、绿色、黄色等不同色泽的霉状物, 故有“硬化病”之称。目前生产上应用常用的病原真菌有球孢白僵菌等(属半知菌 类),可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等200多种害虫。它的分升孢子寿命很长,可以制成干粉 长期保存,便于工业化生产和田间使用。
高三地理高考专题人教版复习和2020年蝗灾疫情 (共42张PPT)

材料三:M区域(主要属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区)是蝗 灾多发地区,2016年1月因极度干旱爆发了一场自 195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蝗灾,约造成70万公顷(约 7000平方公里)农田受灾。(1)说明M区域蝗灾多发的 原因并列举蝗灾的主要危害。
解析:由材料可知M区位于干旱区, 蝗虫和旱灾关联性较强,出现干旱天 气时,河流两岸和湖泊周边出现大片 荒地和草滩,利于蝗虫大量繁殖,易于 引发蝗虫灾害。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年内蝗灾发生的变化规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黄河河 滩多发蝗灾的原因。 (3)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蝗虫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请你对蝗灾 的防治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解析:(1)夏季发生的频率高,冬季发生的频率低 (2)黄河河滩地区,春季干旱利于雌蝗产卵、夏季多 雨利于蝗虫幼成长
二是在印巴两国和中国接壤的边境,拥有以喜马拉雅山脉 为代表的高原屏障。仍需高度警惕的地方在于,此次沙漠 蝗种群规模空前,可能增加其对潮湿生态适应性变异的几 率,从而经缅甸、老挝、越南等国侵入我国;西藏南部和 云南西部边境与尼泊尔和缅甸毗邻,随季风可能有少量蝗 虫迁入,尽管预测的危害概率很小。
外,这次蝗灾造成世界主粮供应前景悲观,加剧了地区冲 突,可能会引发大量的人道主义悲剧。
已渡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到达巴基斯坦和印 度,距中国可谓仅一步之遥。
这个阶段越来越接近高考,很多同学都会出 现答题思路不清晰、学习精力不集中的瓶颈 期,联系现实生活中练习冲刺高考,效果更 好。考点宽带连接始于东非的本次蝗灾,如 此严重的蝗灾且在高考试题能否有发生?地 理学科里有很多对蝗灾的考查,我们最担心 的问题,它会对高考复习产生影响吗?先说 结论:高考考点直击重要组成部分,需高度 警惕。
《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THANKS
05
结论和建议
本课程的总结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和技巧
病虫害防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和特征
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对害虫防治的建议
加强害虫防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和市民的意识 和技能。
推广生物防治和其他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对环境和产 品的污染。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避免盲目混配和使用禁用农药。
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诱虫灯、诱虫板等工具 进行诱杀。
3
高温灭杀
通过高温处理,将害虫或虫卵灭杀在农作物中 。
生物防治
天敌控制
利用天敌如瓢虫、寄生蜂等控 制害虫数量。
微生物防治
使用微生物菌剂、病毒等对害虫 进行感染,导致害虫死亡。
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合理轮作等农 业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
昆虫的生命周期和习性
生命周期
昆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有些昆虫经历变态,从 卵孵化成幼虫,然后变成蛹,最终成为成虫。
昆虫的习性
昆虫的习性因种类而异。一些昆虫是社会性的,如蚂蚁和蜜蜂,而其他昆虫 则是独居的。一些昆虫是食肉性的,而其他昆虫则是植食性的。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方面
一些昆虫对人类有益。例如,蜜蜂和蝴蝶为植物传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一些昆虫可以作为生物防治手段,控制害虫的繁殖。
叶片和茎表面出现近圆形或不 规则形的淡褐色至黑色病斑, 病斑表面有轮纹和小黑点。
其他作物病虫害
01
02
03
小麦锈病
叶片出现黄色或锈色的条 斑或疱斑,严重时导致叶 片枯死。
短额负蝗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05
短额负蝗的研究现状及展 望
研究现状
生物学特性研究
短额负蝗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如生活习性、繁殖 、迁徙等已有较深入的研究。
发生规律研究
针对短额负蝗的发生规律,包括发生时间、地点 、种群数量等,已有一定的研究包括化学防治、生物 防治、物理防治等,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发生规律与分布
短额负蝗的发生规律通常与气候、土壤湿度、食物来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它们的繁殖能力较强,种群数量会迅速增长。
在我国,短额负蝗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其中以内蒙古、新疆、宁夏 等地的发生最为严重。
02
短额负蝗的危害
对农作物的危害
破坏性大
短额负蝗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 的农业害虫,它们群聚在农作物 上,以植物的汁液和嫩叶为食, 造成严重的叶片残缺和光合作用
威胁人类健康
短额负蝗的侵害也可能对 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为 它们是一些人类和动物病 原体的传播媒介。
03
短额负蝗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规划,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创造不利于短额负蝗发生的条件
。
消除栖息地
清除杂草,翻耕土地,消灭蝗虫的 卵和幼虫。
种植抗虫作物
选择种植对短额负蝗抗性较强的作 物。
预测预报模型
环境因素模型
01
考虑气象、土壤湿度、植被等环境因素,建立短额负
蝗发生和繁殖的预测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
02 利用历史数据,建立短额负蝗种群数量变化的时间序
列模型,预测未来发生量和分布区域。
机器学习模型
03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短额负蝗的发生和环境因素进
行学习,建立预测模型。
蝗虫灾害的发生与防治

丨2〇20/4下丨糊百亊通现代种养编者按:前不久,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显示,一场大范围的蝗 灾席卷了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总受灾面积达1600多万平方公 里,使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其中非洲之角是此次蝗灾的 重灾区,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也遭受了严重的蝗虫灾害袭击。
蝗灾发生时,蝗虫所过之处,基本上寸草不生!我国历史上曾经是 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蝗灾暴发频繁,发生范围广。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使为害我国数千年的飞蝗之 害最终得到了有效控制。
现将蝗虫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期防患于未然,将蝗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蝗虫灾窖的发生与55治现阶段,我国蝗虫灾害仍然具有较高的发生概率。
蝗虫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与繁殖能力,对于各类不同的农业生态环境都能迅速适应。
因此,蝗虫灾害一旦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将导致大规模的农业减产减收。
―、蝗虫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1. 气候异常。
如果当年旱涝交替频繁、冬季气温高而春季降水多,将有利于蝗虫存活和数量增加。
2. 适生地增加。
大量退耕还草、还林,很多田地由于干旱或长期撂荒等,疏于管理,将会使蝗虫数量不断增加。
3. 天敌减少。
长期大量使用广谱 性化学农药,使蝗虫的天敌被大量杀死,也使蝗虫灾害更容易暴发。
—、综合防治措施1. 农业防治。
(1 )减少蝗虫食物源。
很多种类的蝗虫会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
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可以尽量多种大豆、苜蓿、果树等。
(2)减少蝗虫生存地。
有些蝗虫发生地的地势较低,可以把这些地块改造成池塘,用来养鱼、养虾。
(3)有效减少蝗虫的产卵地。
2. 生物防治。
保护当地蝗虫的天敌,利用它们来消灭大部分蝗虫。
蝗虫的天敌有很多,包括青蛙、撕蜴、鸟、捕食性的甲虫、寄生类的蜂类、寄生蝇类等。
蚂蚁、步甲、芫青、雏蜂虻、食虫虻等,都是蝗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因此要注意保护。
此外,还可采用农村百亊通丨2020/4下丨现代种养玉米黑粉病的综含防治方法玉米黑粉病俗称乌霉,又 $名玉米瘤黑粉病、灰包,是玉米 I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分布极 I广,在我国南、北方玉米产区均I有发生,暴发年份能造成30%以I上的产量损失。
蝗虫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蝗虫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蝗虫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农业害虫,常常给农作物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蝗虫的侵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蝗虫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蝗虫以植物为食,大量蝗虫出现时会给农作物造成严重的食害。
它们可以以惊人的速度吞食农田中的庄稼,尤其喜欢食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其次,蝗虫还会对农作物进行机械性破坏,如撕咬叶片、啃食茎秆等,进一步加剧农作物的减产。
此外,蝗虫还会带来病原体,传播病害,加重农作物的病害发生。
为了有效防治蝗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建立蝗虫监测网,定期检查农田和周边地区的蝗虫情况,及时发现蝗虫的出现并进行预警,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其次,加强环境管理措施。
蝗虫喜欢繁殖在干旱、荒地等环境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农田湿润、清除杂草、加强土壤保育等措施,改善农田环境,减少蝗虫的繁殖条件。
此外,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增加农田的多样性,也可以减少蝗虫的危害。
再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利用蝗虫的天敌,如鸟类、蜻蜓、蜘蛛等,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蝗虫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释放寄生虫、捕食虫等天敌,对蝗虫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最后,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当蝗虫数量较大且无法通过其他措施控制时,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农药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农药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蝗虫的危害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但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环境管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蝗虫的危害。
在实际防治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作物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农作物,保障粮食安全。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新的蝗虫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业损失。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农作物免受蝗虫的侵害。
防治蝗虫措施

防治蝗虫措施引言蝗虫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昆虫,能够快速繁殖和大规模迁移,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农作物和维护生态平衡,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蝗虫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防治蝗虫措施,并分析其优缺点。
1.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蝗虫的主要手段之一。
它采用农药喷洒的方式来消灭蝗虫,起到防治蝗虫的作用。
化学防治具有迅速、广谱、杀灭效果好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消灭蝗虫,从而减少对农作物的破坏。
然而,化学防治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对非靶标生物也产生了危害。
此外,长期使用农药会导致蝗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蝗虫数量的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和寄生虫,使其与蝗虫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减少蝗虫数量的目的。
生物防治具有环境友好、长效、不产生抗药性的优点。
此外,生物防治还能够提高农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生物防治的效果受到天气、环境和生态因素的影响,难以控制蝗虫的爆发性增长。
3. 农业机械防治农业机械防治是利用农业机械对蝗虫进行控制的方法。
通过农业机械对蝗虫的集中杀灭或控制蝗虫迁徙路径,可以有效地减少蝗虫的繁殖和传播。
农业机械防治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可以达到大规模控制的优点。
然而,农业机械防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较高,对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难以承担。
此外,农业机械的控制范围有限,难以对蝗虫进行全面的控制。
4. 文化防治文化防治主要是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来减少蝗虫的滋生和繁殖。
例如,采用轮作或间作的方式,可以降低蝗虫在同一地区的密度。
此外,合理施肥和灌溉也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抵抗力,减少蝗虫的发生。
文化防治具有经济成本低、环境友好的优点。
然而,文化防治的效果受到农民的管理水平和种植技术的限制,难以广泛推广。
5.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将多种防治手段同时运用,形成一体化的防治措施。
苏科版生物七下5.12.2《昆虫》课件 (共21张PPT)

完成记录单一 :
触角 单眼
头胸
复眼
口器
前足
腹 中足
外观
前翅 后翅
后足 气门
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
身体表面的坚韧的
外壳,有保护和支持 内部柔软器官、防止 水分蒸发的作用。
第二节 昆虫
➢你认识哪些昆虫?或你对 昆虫有哪些认识?
P89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昆虫
①
天牛 ④螳螂
⑦ 蚊子
蝴蝶② 蜜蜂⑤
③
蜻蜓
⑥蝉 苍蝇⑧
七星瓢虫
蝼骷
蚱蜢
蜣螂
……
➢昆虫纲是动物界种类和数量最 多的一类动物,约有100多万种。
(约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种的一半)
活动二:观察蝗虫
按下面提示结合书本P85、P87相关内容,观察蝗虫,并完成以下填 空(括号中填数量,方框中填名称) 全面观察:1.观察蝗虫的身体外形,分为几部分?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外形 头、胸、腹
有益 有害
体色 绿色或黄褐色
体表 有一层外骨骼
适 应
节肢 动物
与人类关系 典型
属于 昆虫 代表
主要特征
蝗虫
感觉 触角、单眼、复眼等
取食 咀嚼式口器
陆 地 生 活
头 胸
3 对
2 对
一 个 口
一一 对对 复触
腹 足 翅器 眼角
运动 3对足、2对翅
呼吸
气管
身体 分部
触角 复眼 口器
翅 足
头胸腹 头胸腹 头胸腹头头、胸胸腹、头腹胸腹
1对 1对 1对 1 对1对触 角1对 1对 1对 1对 1 对1对复 眼1对 1个 1个 1个 1 个1个口 器1个 2对 2对 2对 2 2对对 翅 2对 3对 3对 3对 3 3对对 足 3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 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相比之下,唐及五代的蝗灾还不算十分 严重,但是由于材料的不完整性与模糊性,唐、五代蝗灾的实际年次很难准 确掌握。
• 蝗总科包括: 癞蝗科Pamphagidae;瘤锥蝗科 Chrotogonidae; 锥头蝗 科Pyrgomorphi dae;斑腿蝗Catantopidae; 斑翅蝗科 Oedipodidae; 网翅 蝗科 Arcypteridae; 槌角蝗科 Gomphoceridae; 剑角蝗科 Acrididae;
• From 1931-1949, disasters occurred almost every year. Due to this, flooding, droughts and locust were the 3 most common disasters.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6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2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蝗亚目总科、科的分类系统
• 1 前、中足跗节2节,后足跗节3节,跗节爪间无中垫。前胸背板向后延 伸超过胸部,到达或超过腹部;--------------------------------------------蚱总科 1·各足跗节均为3节,跗节爪间具明显中垫。前胸背板较短,不向后延 伸,仅覆盖在胸部的背面 ---------------------------------------------------2 2 缺听器;后足跗节基节背面常具齿,阳茎若存在则为单瓣 ----蜢总科 2·有听器常,少数退化;后足跗节基节背面缺齿,阳茎分基、端瓣两 部分,由内阳茎囊壁连接-----------------------------------------------------蝗总科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3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4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A Devastating Insect
• ������ Locusts are highly mobile, and usually fly with the wind at a speed of about 15-20 km/h. Swarms can travel about 5-130 km or more in a day.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13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2004年,塞内 加尔爆发了15 年以来最严重 的一次蝗灾。 图片显示达喀 尔的孩子们正 在密密麻麻的 蝗虫里奔跑。
路透社10年最震撼新闻图片之一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14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15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 ������ An adult locust can consume its own weight in fresh food per day.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5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 Historically from 707 BC –1935 (2642 yrs total) there were 796 disasters caused by migratory locust. Ave. 1 disaster= 3 yrs.
19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20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一)卵与胚胎发育
蝗虫行两性卵生生殖。卵粒大都呈圆柱形或香蕉形。
• 蝗虫把卵产在土壤内, 用锥状产卵器钻入土中 挖洞,腹部可以伸得很 长,好像是地质工程的 钻探器,把卵产在由分 泌物形成的卵袋里,包 成一个卵粒数目不等的 卵块。每雌可产3—5个 卵块。卵为乳白色长形。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11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东亚飞蝗成虫群迁时,形似狂风扫落叶,或象沙尘暴;所过之处,遮天蔽 日,人马难行;所落之处,沟堑qian尽平,食田禾一空。造成饿殍piao 枕道,民不聊生。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12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为害
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面; 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叶折。
• ������ Locust swarm sizes can vary from less than one square kilometer to several hundred square kilometers with 40 to 80 million locusts per square kilometer.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1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Overview
• Classification • Locusts = grasshoppers. • Chinese name: 蚂蚱. • Belong toTetrigoidea(蚱总科), Eumastacoidea(蜢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7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8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9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10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 新疆塔城中哈边境地区蝗虫爆发 • 东莞荔枝园现大量蝗虫 密集处每立方上万
只 • 澳大利亚遭蝗虫灾害 百万亩粮草被啃光
总科), Acridoidea= Locustoidea(蝗总科) respectively in Acridodea=Locustodea(蝗亚目), Orthoptera. • More than 10000 species recorded in world. About 1000 in China.
16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17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18
第四章 蝗虫及其防治
第一节 蝗虫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一、个体发育 蝗虫属不完全变态的渐变态类(paurometabola),即在个体发
育中,由卵经若虫(蝻),羽化为成虫,共有3个虫态。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