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接入网组网的关键技术
5G通信技术的网络接入与接口协议标准

5G通信技术的网络接入与接口协议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5G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5G通信技术将带来更快的网络速度、更低的延迟以及更强大的连接能力。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网络接入与接口协议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5G通信技术的网络接入与接口协议标准,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网络接入标准网络接入是指终端设备与5G网络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
5G通信技术的网络接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无线接入技术在5G通信技术中,无线接入技术是实现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无线通信的重要手段。
目前,主要的5G无线接入技术包括毫米波通信、大规模天线阵列、中继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为用户提供更稳定、更快速的网络体验。
2. 接入网架构5G通信技术的接入网架构是指终端设备与核心网络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传统的4G通信技术中,采用的是分层的接入网架构,即通过基站连接终端设备和核心网络。
而在5G通信技术中,采用的是集中式接入网架构,即通过集中式基站连接终端设备和核心网络。
这种架构的应用将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
3. 接入协议在5G通信技术中,接入协议是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规范。
5G 通信技术采用的接入协议包括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等。
这些协议的应用将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和高效处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
二、接口协议标准接口协议是指不同网络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规范。
5G通信技术的接口协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间接口在5G通信技术中,网络间接口是不同网络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关键。
主要的网络间接口包括用户面接口、控制面接口和管理面接口。
用户面接口用于传输用户数据,控制面接口用于传输控制信令,管理面接口用于网络管理和配置。
这些接口的标准化将确保不同网络之间的互操作性和互联互通。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构造、设计与关键技术的应用(1)

源光 网络 ) 技术作 为 干线 的双 向传输 技术 。相 比于有 源 光 网络 ( O 技术 , 源光 网络技 术具有 拓扑结 构 A N) 无
么 , 么是 下 一 代广 播 电视 网 , 的 网络 性 能要 求 与 什 它 构 造 是什 么 呢? 目前 还 没 有见 到 一个 明确 的 正式 描
无 源 光 网络 P N O
1
广 : _ -
,
-
{
_
_
I — 混 - _
△ 口
:T A v输 入
器 \ l
图 l N B宽 带 接 入 网基 本 结 构 示 意 图 G
●
2 0年 第 1期 ( 第 2 1期 ) l 0 总 4
20 0 8年 1 2月 , 科技 部 与 国家广 电总 局正 式签 署
下 一代广 播 电视 网 ( G ) N B 电缆接人 技术 ( o ) E C 需求 自 皮 书》 。该 白皮书在 N B的系统 结构 、 G 支撑 的业 务类 型 和 接人 带 宽 的需求 等 三个 主要 方 面 给 出 了一 个建
有 线 电视 技 术
改造 , 需要 在 原来 的光 网络 上 作 相应 的配 置 , 可 只 就 在 较短 时间 内完 成 网络 的升级 。
网络与多媒体
和非常 低 的传输 时延 及抖 动 , 支持 恒定 带宽 或 可变带 宽。例 如 V l 、 oP 视频 电话 、 视频 会议 、 时通信 I 视 即 M、 频 监控 等新通 信业 务 。 除 了作 为保 证 目前 基本 业 务 的 C T 广播 业 务 AV ( 括 模 拟和 数字 电视节 目)以外 , G 包 N B宽 带 接入 网 必须 能够 提供 以上业 务 承载 的支持 。
第八部分软交换原理及应用

网络管理与计费
业务控制层
管理/业务控制 管理 业务控制 开放的接口协议
信令/呼叫控制 信令 呼叫控制 电路交换矩阵
软交换机
分组交换网
呼叫控制层 媒体交换层
外围模块
接入网关
接入层
IP语音网络通信 IP语音网络通信
软交换原理及应用
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 的核心设备之一。 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 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 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 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 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 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 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 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 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 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 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
IP语音网络通信 IP语音网络通信
软交换原理及应用
2004年2月,ITU-T在新颁布的 《Y.NGN-overview》建议草案中给 出了下一代网络的初步定义: “NGN是一个分组网络 分组网络,它提供包括 分组网络 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 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 QoS能力 QoS能力的传送技 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 的分离 分离;它提供用户对不同业务提 分离 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 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一 致性和统一性。”
IP语音网络通信 IP语音网络通信
软交换原理及应用
关于VPS软交换介绍 软交换介绍 关于
VPS软交换是总部在英国的 VPS软交换是总部在英国的 VOIPSWITCHINC开发的基于WINDOWS环境 开发的基于WINDOWS VOIPSWITCHINC开发的基于WINDOWS环境 的软交换平台, 的软交换平台,由于它的易用性和强大 的管理和记费功能,所以在VoIP VoIP市场有 的管理和记费功能,所以在VoIP市场有 着很高的使用率, 着很高的使用率,目前的版本也在不断 的升级和扩充,以适应未来VoIP VoIP技术的 的升级和扩充,以适应未来VoIP技术的 和市场的发展需求。 和市场的发展需求。
下一代网NGN体系结构与基本特点

杨伟 0808420215 研1-083
主要内容 NGN的定义 NGN的特征 NGN的模型 NGN的技术 关于软交换
NGN的定义 广义的下一代网实际包容了所有新一 代网络技术
如果特指业务网层面,则是指下一代业务网例如对于数据 网,则下一代网指下一代互联网(NGI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如果特指移动网,则是指3G网和超3G网 如果特指传送网层面,则下一代网指下一代传送网,特别 是光网络。 如果特指接入网层面,则下一代网指各种宽带接入网
关于软交换
业务管理层
SCP AS NMC
会话控制层
MS
SSC
其它软交换系统
核心传送层
路由
外围接入层
SG MG AG IAD
软交换主要特征:
关于软交换
1、语音分组化 2、业务、控制、传送/接入分离 3、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
各网元的功能:
软交换机:呼叫控制、资源管理、路由控制、地址解析翻译 中继媒体网关(MG):连接PSTN网和IP网络,实现媒体传输格式转 换,主要用于中继SST 信令网关(SG):连接SST和IP网络,实现SST信令传输格式转换 接入网关(AS):终端用户无线基站接入,完成媒体流转换和非SST信 令处理等功能 综合接入设备(IAD):用于传统用户终端的接入,如PBX 媒体服务器(MS):提供特殊的媒体资源和IRV(交互式语言应答统 应用服务器(AS):业务执行、管理、开发环境 网络管理中心(NMC):系统管理、连接运行支撑系统
NGN的9大支撑技术
3G和后3G移动通信系统 3G定位于多媒体IP业务,传输容量更大,灵活性更高,包括4G在内 的后3G系统将定位于宽带多媒体业务,使用更高的频带,使传输容量再 上一个台阶。在不同网络间可无缝提供服务,网络可以自行组织,终端 可以重新配置和随身佩带,是一个包括卫星通信在内的端到端IP系统, 与其他技术共享一个IP核心网。它们都是支持NGN的基础设施。 IP终端 随着政府上网、企业上网、个人上网、汽车上网、设备上网、家电 上网等等的普及,必须要开发相应的IP终端来与之适配。许多公司现正 在从固定电话机开始开发基于IP的用户设备,例如汽车的仪表板、家用 电器等,所有这些设备将可以通过家庭LAN或个人网(PAN)接入或从远 端PC机接入。 网络安全技术 除了常用的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安全过滤、用户证书、授权、访 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和故障恢复等安全技术外,今后还要采取 更多的措施来加强网络的安全,例如,针对现有路由器、交换机、边界 网关协议(BGP)、域名系统(DNS)所存在的安全弱点提出解决办法;迅 速采用强安全性的网络协议(特别是IPv6)。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代码59020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表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就业面向岗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悉下一代网络技术,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网络、终端和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业务开通、维护及其相关领域从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能从事信息化网络或专用电子信息系统的规划、优化、维护、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1.毕业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具有下一代网络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预算、布线、检测和维护能力。
具有下一代网络平台调试、维护、优化能力。
具有信息系统运行、调试、业务开通的能力。
具有下一代网络及信息系统设备运行管理、维护的能力。
2.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职业态度):(1)基本素质:①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
②自我管理、学习和总结能力。
③熟练地运用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等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
④很好地进行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
⑤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⑥身心健康。
(2)基本知识:①高等数学。
②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
③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④网络技术基本知识。
⑤下一代网络的关键知识。
⑥语音、数据、多媒体信息技术。
(3)基本能力:①有计算机操作(office 组件)基本能力。
②具有下一代网络组建的能力。
③具有信息系统业务开通的能力。
④具有信息系统配置与应用基本能力。
⑤具有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基本能力。
⑥具有网络、电子通信设备基本操作能力。
(4)职业态度:①有正确的职业观念,热爱本职工作。
②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③努力工作,尽职尽责。
④发展自我,维护荣誉。
职业证书表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证书选择建议:学生获取证书可以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表2中1-4证书,也可以根据学校的硬件设备情况选择相关的厂商资格证书如:5-10等。
资源接纳控制技术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

目标 。 (1 0)支持 对 Qo 请 求 的授 权 .并 只 对通 过 授 权 S 的请 求执行 相应 的操 作 ,如 从用户 传送清 单 中获得 的信
息 、业务优先级 和运 营商网络策略 。
( 支持动态近端 N T 1 1】 AP 控制和防火墙 工作模式选
择。
32R C 的 功 能 . A F
I 的功能 如下 :
( 2) 1 支持远端N T AP 穿越 。 ( 1 3)支持 分布式和集 中式 的传送 资源控 制架构 。
( 根据分 组网 内和 网络边界 的能 力对Qo  ̄ 关 的 1) SB 传送 资源进 行控制 。 (2 )支 持 不 同 接 入 和 核 心 传 送 技 术 (如 :
( 8)支持 对各 种分 组业 务 执行Qo 差 分服 务 ,包括分组 流 S
类 型 ( :不 同类 型 的分 组 流 如 可能需要 采用不 同的Qo 策略 ) S
和用户 指派 ( :根据用户 的分 如
类 ,不 同用户的业务可能需要 采
用不同 的Qo 策略 )。 S
( 9)支持 Qo 信令 ,包括 S
的 网络 资源状 况 、通过 R 接 口从 NAC 获得传 送层 签约 u F
收稿 日期 :2 1 一 7 2 O O — 1 0
通
21 ̄ 0 0
蒜 I7 5 , I 6 U
1
强 戮i 术趋势 ; 技
是 绝对 Qo 控 制 ,R S ACF 可执 行
业务层 传送层
资源预 留。
网络资源 可 以使 网络 和业 务得 到最 大效率 的整 合 。对于 电信用户 来说 ,业务 的服 务质量 是 一项基 本要 求 ,与传 统 的 电路 交换 网采 用预先 分配 资源 、用户 独享 带宽 的方 式 不 同 ,I 网络 是 以b s f 的理念 进行 设计 的 ,因 P e tef r ot 此 ,如何 在 I网 中有效 地调 配资 源 ,确 保服 务 质量 ,是 P 近年 来各运 营企 业 、设 备 制造商 和研 究机构 共 同关注 的
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电缆接入技术(EoC)需求白皮书

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电缆接入技术(EoC)需求白皮书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2009年4月版权声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所有,2009年。
本文档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关于电缆接入技术(EoC)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伴随着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有线电视网正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过渡。
为了适应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发展需求,广播电视规划院受广电总局科技司委托开展电缆接入技术(EoC)测试评估和标准研究,组织成立了由广播电视规划院、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广电网络有限公司、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有线运营商以及20余家设备生产企业、芯片提供商组成的“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接入技术工作组”。
工作组以相关技术研究和大量测试评估成果为基础,依据广电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战略目标,结合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现状以及接入技术发展水平,起草了《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电缆接入技术(EoC)需求白皮书》(简称《白皮书》)。
本白皮书描述了基于电缆接入技术(EoC)的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系统结构、业务类型和应用场景,从信道带宽需求、物理层需求、MAC层需求、以太网支持能力需求、系统接入能力需求、带宽管理需求、安全需求、网络及设备管理需求、互通性需求、扩展性需求、组网需求以及接入设备需求等多个方面规范了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电缆接入技术(EoC)。
本白皮书可用于指导各有线运营商进行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和用户接入网建设。
本《白皮书》指导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本《白皮书》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主要起草人:张红秦 龙陈志国杨木伟孙黎丽李旭唐月其它参与本《白皮书》起草的单位: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天津广电网络有限公司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科学亚特兰大(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康特电子高新科技公司武汉长光科技有限公司普罗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凌云天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汤姆逊中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凯博迅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傲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汕头高新区亚威科技有限公司-ACE深圳飞通电子有限公司天津市德力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泰克诺华(Teknovus)公司博安思通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浩博科技有限公司(Corpogate)美国Intellon公司盛立亚(中国)光网络系统有限公司科缔纳网络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目录1 概述 (1)1.1 背景介绍 (1)1.2 宽带接入技术现状与发展 (1)1.3 编制目的 (2)2 需求设计原则 (2)3 参考依据 (2)4 术语和定义 (3)5 系统结构描述 (4)6 业务类型及用户接入带宽需求 (4)6.1 业务类型 (4)6.2 用户接入带宽演进策略 (5)7 信道带宽与可扩展需求 (6)8 物理层需求 (6)9 MAC层需求 (7)10 以太网支持能力需求 (8)11 系统接入能力需求 (8)12 带宽管理需求 (8)13 安全需求 (9)13.1 加密 (9)13.2 接入端设备认证 (9)13.3 用户标识和溯源 (9)14 网络及设备管理需求 (9)14.1 基本要求 (9)14.2 配置管理需求 (10)14.3 性能管理需求 (10)14.4 故障管理需求 (10)14.5 安全管理需求 (11)15 互通性需求 (11)16 扩展性需求 (11)17 应用场景和组网需求 (11)17.1 200户应用场景 (12)17.2 50户应用场景 (12)18 接入设备需求 (13)18.1 局端设备 (13)18.2 接入终端设备 (14)1概述1.1背景介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第12章 下一代网络概述

17
下一代网络的网络结构(四)
(8) 软交换:通过提供基本的呼叫控制和信令处理功 能,对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资源进行分配和管 理,在这些网关之间建立起呼叫或是已定义的复 杂的处理,同时产生这次处理的详细记录。
(9) 应用服务器:提供了执行、管理、生成业务的平 台,负责处理与控制层中软交换的信令接口,提 供开放的API用于生成和管理业务。
14
下一代网络的网络结构(一)
业务应用层 业务生成服务
媒体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
策略服务器
控制层 软交换
软交换
软交换
软交换
传输 服务层
核心传输层
媒体接入层 媒体 网关
无线 接入 媒体 7号信 网关 服务器 网关 令网关
公共交换 IP/ATM/FR/X.25 移动网 用户终端 信令网
7号 信令网
图12-1 下一代网15络的分层结构
9
下一代网络产生背景(八)
(3) 通常意义上讲,NGN指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 语音和多媒体解决方案。
NGN是业务驱动的网络,通过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 以及呼叫与承载分离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 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的提 供。软交换技术作为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思想 的体现,是下一代体系结构中的关键技术,其核心 思想是硬件软件化,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原来交 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各实体之间 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便于在NGN中, 更快地实现各类复杂的协议及更方便地提供业务。
20
软交换概述
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是下一代交换网络的控制核 心、是现代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关键技术。由 于它实现了业务提供和控制分开、呼叫控制与承载 连接分开,并能提供开放的接口,便于第三方业务 的提供,因此为话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应 用提供了统一的平台,从而得到了业界普遍关注。 软交换将摒弃传统交换机结构上的不足,具有网络 层次和结构简单、建网成本低、网络升级快、业务 生成容易和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基于软交换的网络 系统结构如图12-2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代接入网组网的关键技术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接入网带宽及网络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下一代接入网要兼顾运营商业务能力最大化和技术实现成本间的最佳平衡,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光接入、无线接入、ODN智能化管理、LMDS本地多点分配等关键技术。
【关键字】下一代接入网关键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对高清交互式网络电视、在线游戏、视频会议、高速下载等高速率、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对接入网带宽及网络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下一代接入网能够达到足够带宽,具备基于分组的传送承载能力,并可运用多种方式实现。
下一代接入网要兼顾运营商业务能力最大化和技术实现成本间的最佳
平衡,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光接入、无线接入、ODN智能化管理、LMDS本地多点分配等关键技术。
一、光接入技术
光接入网正向高速率、大容量、大规模、低成本的方向发展,现在运用最广的无光源网络主要是EPON和GPON,但已经不能满足光接入网发展的需要,IEEE和ITU-T两大组织早已开始研究向下一代无源光网(NG-PON)发展。
2009
年IEEE发布了10G EPON标准,规定了10Gbit/s下行、1Gbit/s 上行和10Gbit/s上/下行两种速率模式。
2012年ITU-T提出了10G GPON(XGPON)的技术方案,其中XGPON1为上行
2.5Gbit/s,下行10Gbit/s,XGPON2为上/下行10Gbit/s。
2010年,FSAN论坛开启了NG-PON2的研究,主要有4类:基于TDM的40G无源光网络(XLG-PON)、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
(OFDM-PON)和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WDM-PON),其中TWDM-PON原理简单,技术难度适中,具备强大的后向兼容能力,能够大幅度地节约成本,因此最终将其作为NG-PON2的主流技术方向。
二、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网根据覆盖范围,可以分为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WWAN),分别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
WPAN 的主要实现技术有Home RF(2.4GHz)、IrDA红外连接技术、蓝牙、超宽带UWB;WLAN的主要实现技术有WLAN和Wi-Fi;WMAN的主要实现技术有WiMax;WWAN的主要实现技术有2G/3G/4G、LTE、IEEE 802.16/20等移动网络技术。
三、ODN智能化管理技术
随着光纤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增长,对资源信息采集、更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ODN管理的
主要问题,在于资源管理调度和设备之间依赖人工,传统的管理流程落后于设备,数据更新不及时甚至有错漏。
智能ODN通过学习运营商现有的管理流程,可进行流程再造和智能产品的配套部署。
经过多年的发展,ODN智能化管理系统已经发展为智能化综合性管理系统。
目前主要通信设备商都提出了对应的ODN智能化管理方案,如华为的iODN(智能ODN)解决方案、中兴的eODN(Easy ODN)解决方案等。
四、LMDS本地多点分配技术
LMDS是一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以点对多点的广播信号传送方式,为运营商提供点对多点、大容量、高速率的高可靠性全双工的宽带无线接入手段,具有部署快、前期投资小、后期扩容能力强、投资回收快、维护费用低、组网灵活、支持多业务综合接入等优势。
LMDS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宽带特性,可用频谱可达1GHz以上,可以提供双向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理想情况下,其通讯可信度及传输效能可与光纤相当,能够提供一般用户35至58Mbps的接入速率,商业用户更可达51.85至
155.52Mbps的接入速率。
五、结语与展望
为了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国际各类通讯组织和研究机构都在不断的探索下一代接入网的关键技术。
下一代接入网
的关键技术多样复杂,由于条件限制,本文只是针对性的将上述几种关键技术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加以分析。
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更新,这些技术一定会不断成熟和完善,也将不断涌现出更多新的关键技术,以满足下一代接入网的组网需求。
参考文献
[1]何珊.下一代接入网组网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2]唐彦儒.下一代接入网的关键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02:37+39.
[3]陈松明.下一代光接入网新技术展望[J].中国新通信,2015,1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