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地理概况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专题19.2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课件)-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35张PPT)

专题19.2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课件)-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35张PPT)

2.民族----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组成 ①民族组成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
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少数民族占(8%) 人口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 、蒙古、藏 )共9个。
人口最少的民族是(珞巴族)
②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族区域自治 3、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
中有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出现了城市传统劳动力需
求的“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读下图,完成3—4题。
3.我国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招工
难”,主要原因是
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制造业比重
降低
②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③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 ⑤农民工价值观的改变
C
A.①②③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
说出中国所在的半球?
北半球和东半球
(2)经纬度位置
500
400
35
0
300 23026′ 2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3)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海陆兼备
2.国土辽阔
(1)疆域辽阔
我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 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针对老龄化采取应对措施: ①逐步增加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②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 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③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 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的作用; ④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与社会 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⑤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 挥社区养老功能。

单元中国地理中国人文地理课件ppt

单元中国地理中国人文地理课件ppt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条件
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如适宜的气 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过度开采资源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导致 生态失衡等。
自然与人文环境相互影响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如自然环境决定了人口分布和产业布局,而人口分布 和产业布局又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为环境保护 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保护与修复
通过人文地理数据分析,制定生态保护和修复方 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环境管理
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监管水平,推动生态文 明建设。
THANK YOU.
保护文化遗产
人文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许多地区的传统建筑、习俗 和技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文地理的历史与发展
01
起源
中国人文地理学起源于古代的地理学著作,如《水经注》、《徐霞客
游记》等,这些著作主要涉及对山川、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描述
和研究。
02
发展
中国区域发展与政策的影响
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政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区域政策,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推动区域协调发 展。
城市和农村发展差距缩小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城市和农村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02
中国人文地理的环境因素

中国地理中国人文地理课件ppt

中国地理中国人文地理课件ppt

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与规划
区域旅游规划
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特色和发展条 件,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形成区域 协同发展格局。
品牌建设
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旅游 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 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旅游产品创新
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中国南部,如海南岛、雷州半岛、 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特点是全年高温, 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四季分明。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中国东部地区,如江苏、安徽、湖 北、湖南、江西等省份。特点是四季分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干旱气候
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如*、甘肃、内蒙 古等省份。特点是干燥少雨,日照充足, 温差大。
02
落叶阔叶林
分布于温带湿润地区,如北京、河北 、山东等省份。主要树种有杨树、柳 树、榆树等。
03
针叶林
分布于寒温带和亚热带高山地区,如 四川、云南的高山地区。主要树种有 松树、云杉等。
04
草原
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内蒙古 、*等省份。主要植物有羊茅、碱草 等。
珍稀动植物资源
大熊猫
中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的高山竹林中。由于栖息地破 坏和人类捕猎等原因,现存数量极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民族与宗教信仰
民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的主 体民族,约占总人口的92%左右,其余民族包括藏族、回族 、维吾尔族、苗族、彝族等。
宗教信仰
中国的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等。不同宗教信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人文地理.ppt

中国人文地理.ppt

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 (1)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
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与图中②线吻合。
(2)①线以北的东北部和北部小部分地区,因为气温低,蒸发量小
于降水量,属于湿润地区;②线以西新疆北部和额尔齐斯河,最
第二节 中国人文地理
一、 34个省级行政区
序号 a b c d e f g h
简称
吉 _内__蒙__古__
青 _陕__(_秦__)_
_晋__
湘 云__(_滇__)_
_闽__
省会 _长__春__ _呼__和__浩__特__ __西__宁__ 西安
太原 __长__沙__ 昆明 _福__州__
二、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
目前,我国专用小麦重点优势区域是:黄淮海优质小麦带、 长江下游优质小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
发展贸__易__导__向__型产业
内地
优势_资__源_、工业基础
多发展与_国__防__军__工__ 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五、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南北铁路干线:图中的①_京__哈__线,②_京__沪_线,③_京__九_ 线,④_京__广_线,⑤同蒲线—太焦线—_焦__柳__线,⑥宝成 线—_成__昆__线。
1.我国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__制__人__口__数__量__,__提__高__人__ 口__素__质__。
2.人口分布:以_黑__河__—__腾__冲__线为界,东多西少。 3.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西__南__、__西__北___和东北等地区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地区分布

中国地理中国人文地理课件ppt

中国地理中国人文地理课件ppt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盆地、 平原等各类地形齐全。
河流与湖泊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如长江、 黄河、鄱阳湖等。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实践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
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可持续发 展战略,旨在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 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中,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如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
羊、猪等为主。 • 工业发展:以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为主,包括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
中部地区
• 地理特征 • 位于我国中部,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六省。 •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包括太行山、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 • 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或湿润。 • 河流主要有淮河、长江、洞庭湖等。 • 人地关系地域分异 • 人口分布与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苗族等。 • 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牛、
等为主。 • 工业发展: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包括*石油化工基地、甘肃金昌的镍矿等。
04
中国地理区划及其特点
东部季风区
我国面积最大,大部分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受季风影响明显,水 热条件优越。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位于我国西北部,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青藏高原区
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势高亢,气候寒 冷。
西北部高寒区
位于我国北部,气候寒冷,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陆海兼备国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域广阔,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中国地理中国人文地理课件ppt

中国地理中国人文地理课件ppt

中国人文地理的机遇与前景
可持续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等,这为中国人文地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
科技创新机遇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文地理也面临着科技创新的机遇。例如,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等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中国人文地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地理位置
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为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处于亚洲中心地带, 拥有广泛的陆上贸易通道,促进了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02
中国的人文地理
中国的人口地理
人口规模与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增长速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人口密度较高
人口结构与年龄
区域协调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促进各地区之间 的协调发展。这将为中国人文地理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
THANK YOU.
衡。
02
科技创新推动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地理信息技术、气象科技等领域的创新

03
区域协调发展
重点促进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推动
西部地区重点城市群和特色小镇建设。
中国地理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引擎
中国正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地理资源的优势和市 场的潜力将进一步吸引全球资本和人才。
国家政治体制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
行政区划
中国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域, 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
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地缘政治特点
中国地处东亚地区,与多个国 家接壤,地缘政治较为复杂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PPT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PPT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对比分析
四大工业基地因各自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也不 同,呈现的发展问题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中国农业的发展 (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根据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1)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我国东部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主要包括:①地理位置 优越;②资源配置良好;③交通运输方便;④劳动力、技 术、历史条件好;⑤农业基础稳固等。
1.(2009年广东模拟)读下表(表中①、②、③、④代表西北干旱区、 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和南方高产区等我国四类商品粮基地),回 答下列问题。
(1)关于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我国各类商品粮基地的排列 正确的是( ) A.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南方高产区 B.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南方高产区 C.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 D.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 (2)④地比①地粮食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 A.④地粮食总产量比①地少 B.④地粮食单产不如①地高 C.④地人均耕地小于①地 D.④地复种指数低于①地
第二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优越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中纬度地区 ,
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 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
,背靠 亚欧大陆 ,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 960万平方千米 ,管辖的海 域面积约 300万平方千米 。
3.陆上疆域
(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图中的①为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 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图中的②为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 最南端:图中的③为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 曾母暗沙 。 最西端:图中的④为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

--人文地理全PPT课件

--人文地理全PPT课件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在特定的地质 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利用价 值,呈固态、液态或气态产 出的出露于地表和埋藏于地 下的自然资源。是地球形成 以来的 46 亿年间,伴随着各 种地质作用逐渐形成的一种 不可再生资源。按其特点和 用途,通常分为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 类。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分布 ●特点: 1.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世界已知的160多种矿产资源在我 国均已找到,已探明一定储量的约有150种。其中,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有 钨、锑、锡、钼,锌、钒、钛、稀土等。 2.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 3.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 4.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成考地理
肖秀云
目录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1
第二章 世界地理
2
第三章 中国地理
3
第四章人文地理
4
第四部分 人文地理
第二十七章 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 土地资源 • 水资源 • 森林资源 • 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 源和矿产资源等。 分类
气候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 气候区。 (2)有利的区位因素: ① 高温多雨的气候
②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③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 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⑤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
南亚
东亚
东南亚
31
(3)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优越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中纬度地区 ,
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 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
,背靠 亚欧大陆 ,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 960万平方千米 ,管辖的海 域面积约 300万平方千米 。
3.陆上图中的①为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 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图中的②为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 最南端:图中的③为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 曾母暗沙 。 最西端:图中的④为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
水资源总 量
(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 量
(亿立方米)

34.3
532.5
1865.8
15.8
② 53.5 1 539.1 727.9
15.0
③ 51.9 542.4 404.4
0.4
(1)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
六、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工业的空间分布 (1)京广、京沪、京哈铁路沿线:以 沿线城市 为主要工业中心。 (2)黄河流域:以 能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带。 (3)长江沿线:以 上海、 南京 、 武汉 、 重庆 为工业中心。 (4)沿海地区:由四大工业基地、经济特区和 沿海开放 城市组成。
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分布特点: 大分散、小集中 。 (2)地区差异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56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 2.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 一律平等 。 3.分布 (1)状况: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以 东部 和 中部 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 、 西北 和 东北 。 (2)特点: 大杂居 、 小聚居 。
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地区分布
地区 沿海地
区 沿边地

内地
发展条件
特点
智力资源、技术力量
侧重科技园区
型高新技术产业
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 边的地理优势
贸易导向

型产
优势资源 和工业 与军工密切相关的
基础
产业
七、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1)南北铁路干线:图中的①京哈线;②京沪线;③京九 线; ④ 京广 线;⑤同蒲线—太焦线— 焦柳 线;⑥宝成线— 成昆 线。 (2)东西铁路干线:图中的⑦ 京包线 — 包兰 线; ⑧北疆线— 兰新 线— 陇海 线; ⑨沪杭 线— 浙赣 线— 湘黔 线—贵昆 线; ⑩ 兰青 线— 青藏 线。
能源和矿 新技术、新产品的研
产资源缺 制与开发,开拓国际

市场
①能源和 ①调整产业结构,促 矿产资源 进产业升级;②加强
中国农业的发展
(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根据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 (区)
城镇人口 耕地面 占总人口 积
比重(%) (万公顷)
我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1)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发展农业条件整体良好;(2)北方适宜 发展旱田农业,但常受春旱影响;(3)南方用水充足,适宜发展 水田农业,但也受伏旱天气影响;(4)西北内陆干旱少雨,但可 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5)青藏高原则可发展高寒畜牧业 和河谷农业。如下图所示.
(2)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二、34个省级行政区
1.省级行政单位:目前有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 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2.位置和范围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简称

内蒙古

陕或秦


云或滇

省会 长春
呼和浩特
西宁
西安
太原
长沙
昆明
福州
三、众多的人口
1.人口数量: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 12.95亿 ,占世界人 口 1/5以上 。 2.人口政策: 实行计划生育 是我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3.人口分布:不均。 黑河—腾冲 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大, 此线以西人口密度小。
(2)我国的陆上邻国 东亚:图中的B 蒙古 ,M 朝鲜 。 北亚:图中的A 俄罗斯 。 中亚:图中的C 哈萨克斯坦 ,D吉尔吉斯斯坦 ,
E 坦吉克斯坦 。 西亚:图中的N 阿富汗 。 南亚:图中的G 印度 ,H 尼泊尔 ,I 不丹 ,F 巴基斯坦 。 东南亚:图中的J 缅甸 ,K 老挝 ,L 越南 。 4.美丽富饶的海岸: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 ,最大的 渔场是 舟山渔场 。
差 异 主要部门 地区
种植业
东部地 区
林业
渔业
主要分布区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
东北和西南
东南部
地区
新疆 然林区,青海
的天
西藏
内蒙古
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长平原江、中河下谷游和绿地洲区
2.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1)粮食作物:分布格局为“ 南稻北麦 ”。 (2)油料作物:两大生产区为 长江油菜带 、 黄淮花生区。 (3)糖料作物:分布特点为“ 南甘北甜 ”。 (4)棉花:三大棉区为 新疆南部 、 黄河流域 和 长江流域。
业 输;④紧靠山 技产业发展 化工、海洋化工、
基 西能源基地, 不足
电子、高档精纺
地 并有输油管道
和精细化工方面
沪 ①工业历史悠 宁 久,工业基础 杭 雄厚;②技术 工 力量雄厚;③ 业 统一的电网; 基 ④发达的水、 地 陆、空交通运

珠 ①毗邻港澳, 江 邻近东南亚,
继续使结构轻型化,
实行内联外引,加强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对比分析
四大工业基地因各自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也不 同,呈现的发展问题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工业 发展条件 基地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①加大科技投
入,更新设备,
辽中 南工 业基 地
①丰富的煤、①淡水资源供应 铁和有色金 不足,环境污染 属资源;② 严重;②高科技 便利的海陆 产业发展不足, 交通运输 工业产品类型单
一、技术落后
提高产品质量; ②调整工业结 构,发展第三 产业和高科技 工业;③适当 限制某些能耗
①丰富的煤、
铁、石油、盐
①积极发展高科
京 等资源;②统 ①淡水资源 技产业,增加产
津 一的电网;③ 供应不足, 品类型,加强技
塘 便利的铁路、 环境污染严 术改造;②重点
工 公路和近海运 重;②高科 放在钢铁、石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