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桥梁作为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桥梁抗震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提高了桥梁的抗震设计水平,也为保障交通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综述桥梁抗震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桥梁抗震设计与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桥梁抗震研究的历程,分析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及破坏机理。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近年来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实验技术、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抗震设计理念的更新、新型抗震材料的研发、智能抗震技术的应用等。
还将对桥梁抗震加固与修复技术、震后桥梁快速评估与恢复等方面进行讨论。
本文还将关注桥梁抗震研究的前沿动态,包括抗震设计规范的更新、新型抗震结构体系的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桥梁抗震研究中的应用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与分析,本文旨在为桥梁抗震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桥梁抗震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二、桥梁抗震设计理论桥梁抗震设计理论是确保桥梁在地震中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传统的抗震设计主要依赖于静态的力学分析和结构强度评估,但地震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因此,现代的抗震设计更加注重动态分析,包括时程分析、反应谱分析等方法,以更准确地模拟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近年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BEE)成为研究的热点。
PBEE强调根据桥梁的特定性能目标来进行设计,而不仅仅是满足某种静态的强度要求。
这种设计方法允许设计师根据桥梁的重要性、使用功能、维护成本等因素,为其设定不同的性能水平,从而在地震中达到预期的抗震效果。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值模拟和智能算法在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桥梁抗震研究综述

桥梁抗震研究综述桥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城市道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
地震是威胁桥梁安全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一旦发生地震,可能对桥梁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导致交通中断和人员伤亡。
桥梁抗震研究备受关注,针对其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保障城市交通的安全。
一、桥梁抗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工程的发展,城市桥梁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而我国又处于地震多发区域,地震灾害的频发给城市桥梁的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结构倒塌、桥墩破坏和桥面变形等,严重影响城市交通运行和灾后救援工作。
加强桥梁的抗震研究,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对于城市交通安全和城市灾害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桥梁抗震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 现状目前,桥梁抗震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国内外学者也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桥梁进行了大量抗震试验和仿真分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
2. 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手段的完善,桥梁抗震研究将不断深入和拓展。
未来的桥梁抗震研究趋势包括:结构材料的新型应用,如高性能混凝土、新型钢材等;结构设计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如抗震设计的整体性能要求、桥梁结构的隔震设计等;抗震试验和仿真分析技术的完善,如大型桥梁的振动台试验,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等。
三、桥梁抗震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挑战1. 结构设计桥梁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震作用、风载作用、交通荷载等,而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叠加效应使得桥梁的抗震设计显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如何在结构设计中兼顾各种力学作用,确保桥梁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桥梁抗震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结构材料结构材料是桥梁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新型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工程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充分发挥新型材料的优势,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是桥梁抗震研究的另一个挑战。
桥梁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桥梁工程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治理分析…

桥梁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2、桥梁工程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治理分析3、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要点思考4、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分析5、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研究全文总字数:16822 字篇一: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摘要:桥梁抗震设计是目前桥梁建设过程中重点考虑的一个环节,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从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的现状出发,详细地对目前的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技术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提出了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展望,希望为桥梁工程抗震设计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现状;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贸易的自由化,我国兴建了大量的高等级公路及城市高架桥等工程,目前国内桥梁设计均参考90年代制定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的规范中已经出现了众多不适应桥梁设计方面的条款。
因此,我国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正在积极进行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若桥梁抗震做的不好,那么一旦发生地震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不仅对于交通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安定,造成的巨大损失可能会引起经济瘫痪。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桥梁抗震设计的研究工作。
1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的现状1995年,日本阪神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震,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日本有关建筑设计技术人员对结构性抗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因此,在房屋设计或桥梁设计中,日本就十分重视结构抗震这方面,并重新编写了桥梁设计规范,以防止在发生地震时,桥梁发生倒塌现象,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损失。
与此同时美国也进行了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重新编写工作,新的设计规范在设计手法、设计思想、设计程序以及设计细节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对于增强桥梁抗震设计的规范性意义重大。
我国也认识到了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修订了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桥梁抗震研究综述

桥梁抗震研究综述桥梁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交通枢纽,承载着车辆和行人的重要交通工程。
地震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自然灾害,桥梁在地震中往往面临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的风险。
对桥梁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提高桥梁在地震中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对于保障交通安全和城乡联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桥梁抗震性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将综述桥梁抗震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桥梁抗震性能的提升。
一、桥梁抗震研究的现状1.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目前,国内外都建立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用于规范桥梁的抗震设计和施工。
中国国家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GB 50441-2007)、美国国家标准《桥梁设计规范》(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这些规范主要包括桥梁的抗震设计参数、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分析、抗震构造形式等内容,为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基本依据。
2. 桥梁抗震性能研究方法在桥梁抗震性能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
试验包括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通过对不同类型桥梁的地震响应进行试验观测,获取有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位移和应力等数据。
数值模拟则是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参数。
理论分析主要以结构动力学和地震工程理论为基础,通过推导和计算,研究桥梁在地震中的受力、变形和破坏机理。
3. 桥梁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技术桥梁抗震性能评估是指对已有桥梁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分析,确定结构的抗震能力及存在的安全隐患。
针对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包括增加剪力墙、设置阻尼器、加固桥墩等技术手段,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1. 多学科交叉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桥梁抗震研究已经逐渐向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向发展。
除了结构工程领域的研究外,还需要借助地震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开展相关研究,从而全面提高桥梁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
浅谈桥梁抗震及发展趋势

浅谈桥梁抗震及发展趋势桥梁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具有重要的交通功能。
由于地震的频发和破坏力,桥梁抗震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就桥梁抗震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桥梁抗震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现象,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震动和破坏力。
由于桥梁的复杂结构和特殊功能,一旦发生地震,其受力状况往往会更加复杂,极易发生破坏。
桥梁抗震成为保证桥梁结构安全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桥梁抗震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桥梁抗震也可以减少地震对周边交通、人员和建筑物的影响,有利于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桥梁抗震的现状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桥梁抗震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的桥梁设计和建设仍然存在抗震能力不足的情况,一旦发生地震容易造成严重的破坏。
在一些重要的交通干线上,过于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抗震能力,使得该地区的桥梁抗震能力明显不足。
桥梁的老化和损坏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其抗震能力。
加强桥梁抗震能力,提升桥梁的安全可靠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桥梁抗震的发展趋势1. 抗震设计理念:今后的桥梁抗震设计应该更加注重结构的整体性和适应性,从而实现桥梁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可靠地承受地震作用。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震动力学原理和工程结构的特点,采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2. 抗震技术手段:在抗震技术方面,应积极引入新的抗震技术手段,如加固技术、减震技术、阻尼器技术等,从而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特别是在地震多发地区,应加强桥梁抗震设计和施工管理,确保桥梁的安全与稳定。
3. 桥梁维护与管理:桥梁的维护与管理对于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定期检测与评估桥梁的结构状况,针对桥梁的老化和破坏现象,及时采取相应的加固与修复措施,保证桥梁的良好状态和抗震可靠性。
4. 抗震标准和法规:随着桥梁抗震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加强桥梁抗震设计的标准与法规制定。
桥梁抗震设计新技术研究

桥梁抗震设计新技术研究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桥梁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桥梁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桥梁抗震设计新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桥梁在地震中一旦遭受破坏,不仅会造成交通中断,影响救援和物资运输,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桥梁抗震设计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过去的一些地震中,由于桥梁抗震设计不足,许多桥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甚至完全倒塌。
这些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桥梁抗震设计不能有丝毫马虎,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强烈地震。
二、传统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主要基于静力分析和反应谱理论。
静力分析方法简单直观,但无法考虑地震动的动态特性和结构的非线性行为。
反应谱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但对于复杂的桥梁结构和长周期地震动的适应性不足。
此外,传统设计方法往往假定结构处于弹性阶段,对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可能进入的塑性阶段考虑不够充分,导致设计结果偏于不安全。
同时,传统方法在处理桥梁与地基的相互作用、非规则桥梁的抗震性能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三、桥梁抗震设计新技术的发展(一)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设计理念,它根据桥梁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性能要求进行设计。
这种方法可以明确桥梁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预期性能,如正常使用、可修复和不倒塌等,从而使设计更加合理和科学。
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需要对桥梁结构进行详细的非线性分析,以准确评估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损伤控制和可修复性,以降低地震后的修复成本和恢复时间。
(二)减隔震技术减隔震技术是通过在桥梁结构中设置减隔震装置,如铅芯橡胶支座、摩擦摆支座等,来减少地震能量的输入和传递。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技术与应用研究探讨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技术与应用研究探讨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桥梁作为跨越江河、山谷等自然障碍的重要结构,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桥梁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在桥梁设计中,抗震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保障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安全可靠的关键因素。
一、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桥梁作为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在地震中遭受破坏,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的进行。
例如,在一些强烈地震中,桥梁的倒塌导致交通中断,使得救援物资和人员无法及时到达灾区,加剧了灾害的影响。
因此,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桥梁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1、上部结构的破坏上部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梁体的位移、碰撞以及自身的损坏。
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运动可能导致梁体从支座上滑落,或者相邻梁体之间发生碰撞,从而造成结构的破坏。
此外,梁体本身也可能由于地震力过大而出现开裂、断裂等现象。
2、下部结构的破坏下部结构包括桥墩和桥台。
桥墩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和墩底的锚固破坏。
弯曲破坏通常发生在墩柱的顶部和底部,由于弯矩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和钢筋屈服。
剪切破坏则是由于剪力超过了墩柱的承载能力,造成混凝土破碎和钢筋剪断。
墩底的锚固破坏主要是由于地震作用下墩底的纵筋锚固不足,导致钢筋拔出或断裂。
桥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台身开裂、滑移以及与路堤连接处的破坏。
3、支座的破坏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在地震中容易受到破坏。
支座的破坏形式包括支座的位移、变形、剪断以及脱落等,这会导致上部结构失去支撑,从而加剧桥梁的整体破坏。
4、基础的破坏基础在地震中的破坏相对较少,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软土地基或液化地基,基础可能会发生不均匀沉降、滑移甚至失稳,从而影响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三、桥梁抗震技术1、合理的结构选型在桥梁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对于提高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桥梁抗震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桥梁抗震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在地震发生时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地震可能导致桥梁结构的损坏甚至倒塌,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桥梁抗震性能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桥梁抗震性能的理论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首先,需要对地震波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频率、振幅和相位,这些因素都会对桥梁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对地震波的频谱分析,可以了解其能量分布情况,从而为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基础。
在理论研究中,结构动力学是一个关键的领域。
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振动,而结构动力学则研究这种振动的规律和特性。
通过建立桥梁结构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等动力特性。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桥梁在地震中的响应至关重要。
另外,材料力学在桥梁抗震理论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桥梁所使用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在地震作用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能。
研究这些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变形和破坏模式,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
有限元分析方法是目前桥梁抗震理论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之一。
它可以将复杂的桥梁结构离散为多个单元,通过求解方程组来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利用有限元软件,可以模拟不同类型的桥梁结构、不同的地震工况,从而为设计提供详细的分析结果。
除了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也是评估桥梁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
振动台实验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将桥梁模型放置在振动台上,施加模拟的地震波,可以直观地观察桥梁结构的振动情况和破坏模式。
在实验中,模型的制作至关重要。
模型需要按照一定的相似比例缩小,同时要保证材料特性和结构细节的相似性。
这样才能使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桥梁的抗震性能。
另外,传感器的布置也是实验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在桥梁模型的关键部位布置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可以获取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加速度等数据,为分析结构的响应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44
桥梁抗震设计的新理念 ——概念设计
地震震害表明,对结构抗震设计来讲,“概念设计”比 “计算设计”更为重要。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再考虑结构计算模型的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使得“计算
设计”很难有效的控制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说,计算分析 是为概念设计服务的,通过计算分析结构的受力分布,以便 选取合理的结构体系,采取合理的抗震措施。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24
桥梁抗震设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25
25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26
26
p9
p17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27
桥梁抗震设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优点 简 单 易 操 作 地 震 动 特 性 结 构 动 力 特 性
缺点 计 算 最 大 反 应 长 周 期 部 分 设 计 双 重 保 证
优点 了 解 破 坏 机 理 选 择 减 震 方 法 地 震 动 要 求 高
缺点 计 算 量 大 耗 时 结 果 分 析 困 难
弹 性 范 围
抗震性能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Push-over方法
1994年Northridge地震
日本
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
中国
1976年唐山大地震 1994年国务院提出未来 10年的防震减灾目标
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2008年汶川/2010年玉树地震 我国量大面广的公路中小跨径梁桥板式橡胶支
座发挥了很好的隔震作用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9
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历程
1956年 编制了中国第一个地震区划图 1959年 中国第一本《地震区建筑规范(草案)》问世
以房屋建筑为主,但也包括了公路工程 采用反应谱理论来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
1964年 《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包括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内容
地理位置 海地 智利 智利 中国四川省汶川县 中国青海省玉树县 中国云南省鲁甸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 自治县
里氏震级 7.3级 8.8级 8.3级 8.0级 7.1级 6.5级 6.6级 27万人死亡 800余人死亡
伤亡人数
目前已造成11人遇难 死亡、失踪近9万人 2698人遇难 600余人遇难,1800人受伤 5人遇难
阪神高速公路神户段内高架桥,地震中有20多公路长度的墩柱发生 剪切或弯曲破坏,部分倾覆。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31
桥梁震害
桥墩震害 -1995年日本阪神6.8级地震
Haishin 高 速 路 上 一 座 桥 墩 弯 曲破坏。 左图墩柱纵筋焊接破坏;右图 桥墩纵向钢筋焊接失效。
10:10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将 抗震设计的重点从“力”的 设计转换到将建筑物的整个 性能作为设计过程的一个控 制函数。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12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的研究现状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13
地震分析方法 ——确定性地震力理论
反应谱法 时程分析法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18
正确认识和使用地震动区划图
T0 T ln[1 PT0 ( I )]
T
重现期 设计基准期 超越概率
T0
设计基准期50年
PT0 ( I )
超越概率10%
T0 T ln[1 PT0 ( I )] 50 ln(1 0.1) 474.5611 475年
1 2 3 桥梁抗震研究的重要转折点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的研究现状 4
5 桥梁抗震的新理念 桥梁抗震设计的几点建议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7
桥梁抗震研究的重要转折点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8
桥梁抗震研究的重要转折点
谨以此报告献给追求自然法则而不盲从规范的工程师
第三届中国桥梁与隧道建设新技术论坛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王克海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Email: kh.wang@
13911058623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10:10 1
近年内几次大地震伤亡人数比较
时间 2010年1月12日 2010年2月27日 2015年9月17日 2008年5月12日 2010年4月14日 2014年8月3日 2014年10月7日
主讲:王克海 博士
33
桥梁震害
支座震害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34
桥梁震害
支座震害
1980年规范
10:10
1995年规范
主讲:王克海 博士
35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桥梁震害
支座+桥墩
1999年集集地震桥梁损坏状况
桥梁损坏数量 地区 台中县 嘉义县 南投县 调查桥梁统计数 量(座) 196 199 410 176 981(100%) 未受损桥梁 数量(座) 131 182 315 158 786(80.1%) 轻、中度受损桥梁数 量(座) 52 17 82 18 169(17.2%) 严重损坏桥梁数 量(座) 13 0 13 0 26(2.7%)
由于水平荷载和高水平的轴向 荷载共同作用下,墩柱的纵向 抗剪钢筋不足, Hanshin高速 路破坏墩。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32
桥墩震害
唐山地震中桥墩破坏情况
美国Loma Prieta地震 中框架桥墩破坏情况
美国Northridge地震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云林县
比例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36
桥梁震害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37
桥梁震害
南侧桥墩示意图(未剪坏)
南 侧 北 侧
北侧桥墩示意图(固结剪坏)
绵阳机场大桥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38
桥梁震害
10:10
是对工程抗震设防的误导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21
桥梁抗震设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刊登于1983年的《建筑结构学报》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22
桥梁抗震设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23
桥梁抗震设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41
桥梁抗震设计的新理念 ——概念设计
纵向地震作用下弯矩图
原结构内力
矮墩处变支 座后的内力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42
桥梁抗震设计的新理念 ——概念设计
横向地震作用下弯矩图
原结构内力
矮墩处变支 座后的内力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1989年 交通部颁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修 订
将适用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公路工程,包括桥梁、隧道、路基和挡土墙
2008年 交通部颁布《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2013年 交通部颁布《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2016年 交通部即将颁布《公路桥梁抗震性能评价细则》(王克海主编)
10:10
结构分析是为概念设计服务的,桥 梁抗震的核心是合理的概念设计。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45
桥梁抗震设计的新理念 ——概念设计
基于抗震计算无法得到结构响应精确值的事实,建议
美国
1971年San Fernando地震 1989年Loma Prieta地震
桥梁结构倒塌5座,42座损坏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重要转折点
提出“生命线工程”的概念 延性抗震设计开始被各国重视
Cypress高架桥在地震中倒塌 San Francisco-Okaland 海湾大桥发生落梁 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洛杉矶市高速公路上多座桥梁严重破坏,交通 运输网络被切断 320 座桥梁破坏, Hanshin 高架桥倒塌, 3 条高 速公路和新干线铁路完全中断,交通系统几乎 全部中断 对结构抗震的基本问题重新研究 修订规范,于1996年出版 桥梁破坏严重,交通瘫痪 开始重视交通系统的抗震分析和研究 1977 年我国颁发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1989年修订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10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研究现状
10:10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及新理念
主讲:王克海 博士
11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第一阶段 强度设计理论 第二阶段 延性抗震设计理论 第三阶段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强度
强度 强度设计 延性 位移 延性 经济效益 延性抗震理论不同于强度理 论的是,它通过结构选定部 位的塑性变形来抵抗地震作 用的。利用选定部位的塑性 变形,不仅能消耗地震能量, 还能延长结构周期,从而减 小地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