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教仁有感_读后感
百家姓的读后感

百家姓的读后感《百家姓》是一本经典的儿童启蒙读物,作者是宋教仁。
这本书是我在小学时期必读的一本书,读后让我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首先,我被书中的百家姓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所折服。
百家姓是指中国姓氏的前五十个,从“赵”到“钟”,涵盖了中国亿万人民的姓名。
在这本书中,每个姓氏都有一首简短的儿歌和与之相关的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我了解到了中国姓氏的起源和变迁,也了解到了许多优秀的先贤人物和他们的故事。
这让我对自己的姓氏产生了更深的认同感,也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自豪。
其次,我被书中所传达的家训教育所感动。
在百家姓的每个故事后面,都附有父辈对子辈的教诲和期望。
这些家训教导了我如何做人处世,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职责与家庭的责任。
这些家训内涵深刻而又简洁明了,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明白了做人的底线和原则,也深刻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纽带。
第三,我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百家姓》中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生动有趣。
每个姓氏都有一个小故事,讲述了这个姓氏背后的历史和典故。
这些故事既有一些有趣的传说故事,也有一些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我了解到了许多优秀的先贤人物和他们的事迹,也更加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这让我对历史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我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最后,我被书中的字体和插图所吸引。
《百家姓》的字体简洁明了,易于阅读,给人一种亲切感。
同时,书中也配有许多漂亮的插图,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这些插图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字体和插图的设计使得整本书的排版整洁美观,让人愿意一次次地翻阅。
通过阅读《百家姓》,我不仅受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也受到了故事情节的吸引和家训教育的引导。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儿童读物,更是一本让人受益终身的启蒙书籍。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对自己的姓氏有了更深的认同感,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宋教仁故居活动感受作文

宋教仁故居活动感受作文前几天去了宋教仁的故居,那可真是一次超有趣又超有意义的经历呢!刚到故居那片地儿,就感觉有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房子看着普普通通的,但是你一想到这里曾经住过宋教仁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就觉得这房子瞬间充满了故事。
走进故居里面,就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墙上挂着一幅幅宋教仁的照片和介绍,看着他那坚定的眼神,我就在想,这位仁兄在当时得有多牛啊。
他一心想着要在中国搞民主共和,那理想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我在心里默默对他说:“老哥,你可真酷!”在参观的过程中,有个讲解员小姐姐,那口才就像开了挂一样。
她把宋教仁的生平事迹讲得那叫一个生动,就跟讲故事似的。
我听着宋教仁到处奔走,为了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不怕辛苦,不怕危险,心里就对他充满了敬佩。
他在那个乱哄哄的时代,就像一个孤胆英雄,想要闯出一条光明大道来。
我一边听着讲解,一边好奇地东瞅瞅西看看。
看到那些古老的家具,就忍不住想象宋教仁在这张桌子前写文章、策划大事的场景。
说不定他还在这儿拍着桌子,为某个好主意兴奋得跳起来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宋教仁为了推动民主选举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却被暗杀了,这可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
我当时就想,要是他能再多活几年,中国的历史说不定会有更大的改变呢。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民主自由的生活。
从故居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宋教仁的故事。
我觉得这次活动就像给我上了一堂超级生动的历史课,比在教室里看枯燥的书本有意思多了。
而且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代的理解更深刻了,不再是只知道几个干巴巴的历史事件。
我现在一想到宋教仁,就像有一个充满力量的小宇宙在我心里,激励着我要珍惜现在,也要为了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呢!这次宋教仁故居之行,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这位伟大的先辈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想我以后会经常想起这次活动的。
怎样写宋教仁的作文

怎样写宋教仁的作文
今天,老师亲自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让我们写一篇关于宋教仁的作文。
宋教仁是谁?我脑袋里一片空白,只记住了老师说他是革命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翻开了厚厚的历史书,却像陷入迷宫般,找不到通往宋教仁的道路。
一个个字眼跳跃起来,却没能拼凑成完整的画面。
革命、同盟会、参议院……这些词汇像远古的符文,不太容易理解。
我跑去爸爸妈妈身边,希望能得到答案。
爸爸说,宋教仁是一位大英雄,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他付出了很多。
妈妈说,宋教仁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推动了历史进程,让我们走进了更加幸福的未来。
但这些解释还是不够具体详细,我脑海里仍旧没有宋教仁完整的形象。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脸上是否也带着兴奋爽朗的笑容?他曾经历过怎样的磨难?声音是怎样的?
我站在窗边,凝望天空,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书桌上,也洒在我的脸上。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面带正义的年轻人,他走在陡峭的路上,为了心中的理想,毅然决然地继续前进。
我决心寻找答案。
我开始阅读关于宋教仁的书籍,观看有关他的电影。
我迫切想要知道,为什么当我看见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眼神,听了他慷慨激昂的演讲,我的心中会涌现一种莫名的力量。
写作文的时候,我仿佛隐约听到了宋教仁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地低喃着:“孩子,你要坚强,要坚持梦想,也要记住,未来都属于你!”
我确定,我的作文,要直接描写宋教仁不惧困难、勇敢追求梦想的精神。
我要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位伟大的英雄,是一位值得我们爱戴和钦佩的人。
宋教仁故居活动感受作文

宋教仁故居活动感受作文As I stepped into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Song Jiaoren, I was immediately overwhelmed by the history and the sense of nostalgia that permeated the air. 府内古香古色,仿佛让我穿越时光,置身于宋教仁先生那段璀璨的历史时光之中。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the well-preserved artifacts transported me back to a time when honor, integrity, and determination were paramount values in Chinese society. 博物馆内的古建筑和陈列品都历史的见证,令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Everything in the residence seemed to speak of the struggles and sacrifices made by Song Jiaoren and his compatriots during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每一个角落都诉说着宋教仁先生与他的同志们在中国革命时期所做出的艰辛和牺牲。
The personal belongings on display, such as his desk, pen, and the books he used to read, gave me an intimate glimpse into the life ofthis remarkable statesman. 展览的个人物品,如他的书桌、钢笔和阅读过的书籍,让我近距离地窥见这位杰出政治家的生活。
黄兴故事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黄兴的生平事迹1.青年时期黄兴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
青年时期,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民众疾苦,立志投身革命,拯救国家。
1894年,黄兴考入湖南优级师范学堂,结识了蔡锷、宋教仁等革命志士,开始接触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2.辛亥革命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了中国同盟会,黄兴被推举为副会长。
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策划了一系列反清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率军攻克汉阳、汉口,为辛亥革命的成功立下了赫赫战功。
3.护国战争1917年,袁世凯复辟帝制,黄兴积极参与护国战争,与孙中山并肩作战,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此后,他致力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而努力。
4.晚年生活1931年,黄兴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61岁。
他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革命家。
二、黄兴故事感悟心得体会1.坚定的信念黄兴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但他始终坚定地信仰着革命理想。
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始终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种信念,正是他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
2.勇往直前的精神黄兴在革命事业中,敢于冒险,勇于创新。
他带领革命党人策划了一系列反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3.团结协作的智慧黄兴深知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他善于团结各方力量,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
在中国同盟会时期,他积极协调各派革命力量,使革命事业蓬勃发展。
这种团结协作的智慧,对于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4.爱国主义情怀黄兴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
他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
这种爱国主义情怀,是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
5.艰苦奋斗的作风黄兴在革命生涯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考验。
他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勤俭节约,严于律己。
郭汉民:宋教仁对日态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郭汉民:宋教仁对日态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宋教仁在他短暂的31年生涯中,有六、七年的时间生活在日本。
在他的一些著作里,对日本的观察、研究以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造成的危害都做了非常深刻的论述。
20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百年,由宋教仁常德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德市社科联联合主办了“宋教仁殉难百年”研讨会,腾讯文化全程直播。
会议中郭汉民教授作了题为《宋教仁对日态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的发言,实录如下:我过去对宋教仁有一点点接触,我也奉命于湖湘文库编宋教仁集。
还做了湖南辛亥革命人物传,若干个人物我们都写了,宋教仁写了四万多字。
但距深入、系统的研究还尚远。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辛亥革命有一大批人物,我写书有上百个,主要是孙、黄、章、宋(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宋教仁)。
在主要的领导人中我接触到他们经历的一些历史事实,并设身处地的考虑,其中让我最让我心灵有所震撼的就是宋教仁。
此刻有机会发言,我就宋教仁对日态度的问题说一下。
现在中日关系非常重要,钓鱼岛问题是一个我们面临的很大问题,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非常严峻。
宋教仁在他的一些著作当中,对日本的观察、对日本的研究以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造成的危害做了非常深刻的论述。
当时读他的文章时,我就深感他有很多话、有很多观察值得付出行动。
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宋教仁对日态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我没有很深入的准备,就简单梳理一下。
首先,宋教仁在他短暂的31年生涯当中,有六、七年的时间生活在日本。
特别是在他成年之后,在他人生的黄金时期在日本读书,在日本流亡,在日本留学,在日本开展革命活动。
他在日本学习、研究、观察。
研究日本的历史,观察日本的政治现状,包括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他对日本有非常明细且相当深刻的见解。
宋教仁的对日本的态度极其宝贵。
他的对日态度和当时流亡日本,与日本发生密切关系的某些革命党人的态度很不一样。
宋教仁对日本的观察,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宋教仁系统的研究了日本的历史,研究了日本的民族特性。
宋教仁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与影响

宋教仁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与影响作者:文继承钟发喜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8年第03期与孙中山、黄兴齐名的“辛亥三杰”宋教仁先生,不仅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民主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高瞻远瞩的近代教育家。
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宋教仁对教育特别关注,多有主张,广有建树,深有影响。
推动湖南教育改革1902年冬,宋教仁投考武昌文普通学堂得已湖南考生第一名录取。
这次武昌之行,宋教仁见到湖北兴办学堂教育生机勃勃,反观湖南教育恪守旧制死气沉沉,思想敏锐的宋教仁意识到欲要振兴中华,需从革新教育入手。
1903年2月,宋教仁赴武昌求学途经长沙,即上书湖南巡抚“请改岳麓、城南、求忠三书院为学堂”,①指陈书院传承“八股”文章,禁锢学生思维,阻碍教育发展的种种弊端,阐明学堂传授新知、开展民智振兴教育的诸多优越,“洋洋数千言,洞中利弊”。
②言辞恳切,见解深刻,打动了湖南巡抚赵尔巽,下令改城南书院为湖南师范馆(即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前身);改岳麓书院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发展成为现今湖南大学),自此掀起了湖南近代教育改革的热潮。
“宋氏初试啼声,即不同凡响”,③“当道纳其议,湖南学堂规模从此奠立”。
④废止书院,兴办学堂,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开端。
在科举取士、书院盛行的年代,宋教仁上书力谏废书院办学堂,打破了湖南教育的沉闷,得到当局赏识和采纳。
湖南教育改革的开端,竟源于当时年仅20岁的学生娃宋教仁上书陈情得准,其远见卓识,不得不令人称奇。
湖南现代教育的兴起,宋教仁功不可没。
提出教育立国主张宋教仁认为“措国家于磐石,端赖贤豪;范人士于炉锤,全资教育”。
⑤国家的强盛依赖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全靠教育。
因此,他在“大局初定之秋,百废待兴之时”,就明确地提出了教育立国的主张。
1913年3月初,宋教仁提出了振兴教育的五个当务之急:“一曰政治教育;一曰工商教育;一曰中学教育;一曰中小学师范教育;一曰女子教育。
”⑥并分别阐明了政治教育是普及政法知识,提高国民法制意识,实现依法治国的先决条件;工商教育是灌输工商知识,发达工商企业,发展国民经济的成功之路;中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和大学教育的基础,是振兴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小学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发展教育的关键;女子教育是增进女子知识,保障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的有效举措。
《宋教仁》心得体会

《宋教仁》心得体会在宋教仁逝世百年之后,他的故居与常德会战抗日战士合墓一并列入湖南十四大红色旅游景点。
那么宋教仁曾经究竟做出了伟大的事迹呢,让我们通过《宋教仁》故事的心得体会来了解。
范文一今天我们回首历史,看见的仿佛只有尘埃,只有权势的喧嚣和赞美,殉道者的血迹早已干了,他们为此流尽了热血的思想也早已被我们淡忘。
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记忆里永远缺乏忏悔、缺乏反省,因此先行者的教诲总是被我们一再遗忘,历史总是重蹈覆辙。
这是我们的悲哀,是全民族的悲哀。
1913年3月的那一刻,宋教仁先生以他的鲜血染红了他所追求的民主理想,也染红了整个沧桑百年史。
年轻的宋教仁被罪恶的专制子弹击中,他永远年轻,他的生命定格在32岁,定格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
痛苦的是一个宋教仁倒下了,并没有什么千万个宋教仁站起来,优秀的人物总是只出现一次,只有败类常常重复出现,只有庸人可以批量复制。
重温宋教仁的宪政思想,更加为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感到可悲、可怜、可恨!悲的是我们失去了一个走向民主的大好机会,这样的机会是难得再度出现的;怜的是一个不知道爱护自己的优秀分子的民族,终究是无法真正站立起来的;恨的是袁世凯们总是占据着这个民族的优势地位,他们从来就不放过宋教仁们。
而今袁世凯们,多少大大小小的军阀、官僚都已化为粪土,只有宋教仁依然站立在历史的风尘中,默默地凝望着我们。
宋教仁东渡日本时只有20来岁,在那里他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宪政观念。
在同盟会中没有其他人曾经象他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翻译有关的著作,所以他是一个在革命时代就极为注重建设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民国蓝图的主要设计者,实在是不过分。
仅据他1906年的日记记载,这一年他翻译的著作就有《日本宪法》、《英国制度要览》、《各国警察制度》、《俄国制度要览》、《澳大利匈牙利制度要览》、《美国制度概要》、《比利时澳匈国俄国财政制度》、《德国官制》、《普鲁士王国官制》等10来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宋教仁有感
在桃师校园内的“白楼”前矗立着宋教仁的大理石塑像,我对这位家乡的杰出伟人,从小就十分仰慕。
今年为纪念宋教仁诞辰130周年,常德宋教仁研究会出版了《宋教仁》一书,并在桃源新华书店首先发行,我立即购买了一本。
这本书采用故事体裁,讲了80个小故事介绍宋教仁光辉灿烂的一生,每一个故事都令我感动,每一个故事都带给我许多启示。
在“勤学”篇中,讲述了宋教仁“骑马上学堂”的故事:宋教仁六岁进入族塾学习,他家离族塾约五里路,中间隔着一条两米多宽的小溪,如果绕道过桥,要多走两里多路,为了节省时间,宋教仁每天带着一根竹竿上学,他来到溪边,撑着竹竿一跃而过。
宋教仁骑着“竹马”上学的故事在当地是家喻户晓,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宋教仁小小年纪就不畏艰险,珍惜时间,勤奋好学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在“爱国”篇中,讲述了宋教仁“挺身护尊严”的故事:1905年7月9日晚,宋教仁应同学之邀,去日本东京和强乐堂观看活动写真(无声电影),他看到银幕上放映的是赤身裸体的中国妇女丑态图像,有些下流无耻的日本人拍手淫笑,宋教仁和中国留学生立即群起喧哗,愤然起身,拂袖离去。
宋教仁退至门口,忽然想到再有中国人来看怎么办?于是他就写好一张《奉劝》贴在乐堂门口守在那儿,乐堂的管事要撕下那张《奉劝》,宋江教仁义正词严,滔滔不绝,驳得对方理屈词穷,只好乖乖地缩回手,灰溜溜地走了。
宋教仁维护祖国尊严的举措,在留学生中传为美谈。
在那时,贫穷积弱的祖国被外人欺侮,宋教仁挺身而出,维护中华民族神圣尊严的爱国情怀,我真是由衷的敬佩呀!
在“美德”篇中,宋教仁“孝道慰慈母”的故事也令我深深感动:宋教仁10岁时,父亲就病故了,全由母亲抚养他们兄弟姐妹,宋教仁惦记母亲日夜操劳,十分孝敬她。
宋教仁青少年时期在桃源县城读书放假回到家里,总是先到母亲面前问安,然后挑水打柴,忙这忙那。
1906年9月,宋教仁患病日本,住进东京脑病院。
一日接到家书,不由得热泪盈眶,他恨不得自己变成一只鸟,展翅飞到家里去看望自己的母亲。
又想有一大笔资金给母亲寄去,以尽儿孝。
可自己漂泊到异国他乡,又怎么做得到呢?宋教仁遇刺后,料知自己活在人间的时间不多了,在弥留之际,他忍着剧痛,向于右任嘱咐三事,其二就是“吾本家寒,老母尚在,我死之后,请克强及公诸故人为我照料。
”他临死也不忘记母亲的孝德真是感天动地呀!
我捧读《宋教仁》这本书,他勤学、励志、爱国、革命、智谋、美德、廉政和重教的故事,让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