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大搬迁观后感(优.选)

合集下载

《首钢大搬迁》纪录片观后感

《首钢大搬迁》纪录片观后感

《首钢大搬迁》纪录片观后感《首钢大搬迁》纪录片观后感【篇一】《首钢大搬迁》充分体现了首钢人在搬迁调整中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精神和英雄壮举,体现了首钢精神、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的传承和发扬。

首钢各个钢铁基地职工作为首钢搬迁调整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与“搬迁”最为密切,对此也有更深的理解。

从渗透首钢历史的石景山麓,到波澜壮阔的渤海之滨,新首钢的拔地而起,展现出首钢人为民族事业拼搏奉献的报国情怀。

京唐公司作为首钢实施搬迁调整的主战场,承载着无数人的钢铁梦想,正以示范之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昂首绽放,首钢精神正在新的热土上发扬光大,在与时俱进中光荣传承。

京唐公司为了组织职工及时收看,各作业部提前下发通知。

晚上,职工们围坐在电视机旁认真收看。

职工王玺莹说:“作为新一代首钢人,时代赋予我们幸运,能够见证并和企业一起成长,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助推中,京唐公司一定会砥砺奋进,扬帆远航,早日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钢铁厂。

”职工王俊广也有感而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钢走在了前列,主动搬迁、主动创新,首钢人又创造了奇迹。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更需要我们将首钢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再创首钢新辉煌。

”《首钢大搬迁》这部史诗般的巨作一经播放,在股份公司也引起了巨大反响,大家在微信朋友圈对这部纪录片发出赞叹。

股份公司职工杨宏楠发微信说:“虽然没亲身经历首钢大搬迁,但是能体会到老首钢人经历停产时的不舍与依恋,能从他们的眼神和行动中,领悟到首钢对改革无畏的气魄,对未来发展的必胜信心。

英雄无泪,内心强大。

老首钢人的付出与奉献,将是年轻一代首钢人面对改革困难的动力和榜样,我们也将用青春去驻守充满魅力的首钢。

”长钢公司职工史丽敏说:“纪录片播出后,引起心里强烈的震撼,身为首钢大家庭的一分子,我感到骄傲和荣耀。

在当前严峻的钢铁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尽心尽力将每一项工作做好做到极致,为企业的发展、腾飞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是规划师第一季首钢观后感

我是规划师第一季首钢观后感

我是规划师第一季首钢观后感以前一提到首钢,我就只能想到那种传统的、冒着浓烟的大工厂,感觉就是一个充满了钢铁和机器轰鸣的地方。

但是看了节目之后才知道,这里面可有大学问呢。

先说那些老厂房,原本我以为它们就是一堆破破烂烂、要被拆掉的旧建筑。

结果呢,人家可是宝啊。

那些巨大的钢铁框架,高大的烟囱,在规划师的眼里就像是等待雕琢的艺术品。

他们保留了很多有特色的厂房结构,把这些工业遗迹巧妙地融入到新的规划里,这就像是给一个硬朗的大汉穿上了时尚又有品味的新衣服,既保留了他的力量感,又增添了新的魅力。

首钢园里的空间规划也特别有意思。

从那种单纯的生产空间,一下子转变成了多功能的空间。

有创意园区,你能想象在以前生产钢铁的地方,现在有一群年轻人在那里搞艺术创作、做创意设计吗?那些工作室、展览厅就藏在原来的厂房里,外面看着是充满历史感的工业建筑,走进去却是充满现代感和创意的小天地,这种新旧的碰撞简直太酷了。

而且还有休闲娱乐的区域,大片的绿地、漂亮的步道,人们可以在这儿散步、遛弯儿,感觉像是把城市的公园和工业遗迹来了个完美结合。

还有啊,首钢在环保方面的转变也让我印象深刻。

以前钢铁生产那肯定是污染大户啊,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环保理念的践行者。

那些废弃的设施被重新利用起来做环保项目,就好像是一个曾经调皮捣蛋的孩子突然变成了环保小卫士,这种转变既让人意外又让人欣喜。

在节目里看到那些规划师们忙前忙后,为了每一个细节绞尽脑汁。

他们要考虑怎么让老首钢的灵魂还在,又要让它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这就好比是在给一个古老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既要尊重原著的风格,又要写出新的精彩。

他们可真是不容易啊,就像一群超级魔法师,挥舞着手中的魔法棒,把一个旧的工业基地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新地方。

看完这个节目,我对首钢充满了向往,特别想去实地看看这个从工业巨头变身时尚打卡地的神奇地方,也对城市规划师这个职业多了一份敬意,他们真的是在塑造我们生活的城市的未来呢。

秦皇岛首钢观后感

秦皇岛首钢观后感

秦皇岛首钢观后感去了秦皇岛的首钢园区转了一圈后,我就像发现了一个超级酷的大宝藏。

刚到那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巨大又独特的工业建筑。

那些钢铁结构就像巨人的骨架一样,高高地耸立着,透着一种特别硬朗、坚毅的感觉。

它们虽然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满负荷地运转,进行钢铁生产,但却有一种别样的生命力。

沿着园区里的路慢慢走,感觉像是在穿越时空。

一方面是那些带着厚重工业历史痕迹的厂房、高炉啥的,你能想象到当年这里热火朝天炼钢的场景,工人们忙忙碌碌,大机器轰轰作响,那场面肯定超级壮观。

另一方面呢,现在这里又融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

比如说有些厂房被改造成了艺术工作室,现代艺术和古老的工业背景相互碰撞,就像两个来自不同星球的朋友突然相遇,然后还成了好伙伴。

我看到一个巨大的高炉,那家伙,站在它下面,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蚂蚁。

它身上的锈迹就像是岁月给它留下的纹身,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不过呢,现在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业设施了,周围有很多创意的灯光布置,到了晚上,灯光一亮,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艺术品,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还有园区里的一些小角落,被布置成了休闲区。

人们可以坐在那儿,晒晒太阳,喝杯咖啡,看着那些曾经创造无数工业奇迹的建筑,这种感觉很奇妙。

以前这里全是钢铁的碰撞声、机器的轰鸣声,现在却有了欢声笑语,有了一种很惬意的生活气息。

秦皇岛的首钢园区就像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它从一个工业生产的巨头,慢慢转型变成了一个充满艺术、文化和生活气息的地方。

它告诉我们,不管是什么样的地方,都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就像人一样,可以不断地改变自己,适应新的生活。

我觉得这地方太值得一来了,既能感受到工业文明的伟大,又能享受现代创意带来的乐趣。

秦皇岛首钢工业园区观后感

秦皇岛首钢工业园区观后感

秦皇岛首钢工业园区观后感前几天去了秦皇岛的首钢工业园区,那可真是一趟超有趣的体验,就像走进了一个钢铁巨兽的传奇故事里。

一进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巨大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

这些大烟囱,以前肯定是呼呼地冒着浓烟,现在虽然不再冒烟了,但却像一个个沉默的巨人,见证着这里的变迁。

我站在它们下面,感觉自己特别渺小,就像一只小蚂蚁站在大象脚下一样。

那些厂房可真是壮观啊。

厂房的墙面上有着岁月的痕迹,斑驳陆离的,就像一个满脸皱纹但充满故事的老人。

走进厂房内部,空间超级大,感觉能装下好几个足球场呢。

里面还保留着一些以前的设备,巨大的钢铁机器横在那里,虽然已经不再运转,但你仿佛还能听到它们昔日轰隆隆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当年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园区里的道路特别宽阔,走在路上,我就在想,当年那些运载着钢铁材料的大卡车肯定在这儿跑得特别欢。

现在道路两边种了很多树和花草,微风吹过,花草轻轻摇曳,和那些硬朗的厂房、烟囱形成了一种很有趣的对比,就像是硬汉身边站着温柔的小女生一样。

在园区里还有一些创意的艺术展示。

比如把废旧的钢铁零件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雕塑,有像展翅高飞的雄鹰的,还有像科幻电影里的机器人的。

这些雕塑让那些冰冷的钢铁有了新的生命,感觉特别酷。

这就像是那些钢铁工人,把原本没有生命的矿石变成了充满力量的钢铁,而艺术家们又把这些钢铁变成了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品,真的是很神奇的转变。

而且园区里的人还不少呢,有像我这样来参观的游客,还有一些年轻人在这儿玩滑板、骑自行车。

看到这些年轻人在这个充满工业历史的地方玩得这么开心,我就觉得这个园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业遗迹了,更像是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艺术和现代生活的地方。

总的来说,秦皇岛首钢工业园区就像是一本生动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钢铁工业的辉煌与沧桑,同时它又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乐园,吸引着不同的人来这里寻找乐趣、感受历史和汲取灵感。

这次参观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首钢大搬迁观后有感

首钢大搬迁观后有感

假如对您有帮助!感谢议论与分享首钢大搬家观后有感导读:本文首钢大搬家观后有感,仅供参照,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议论和分享。

首钢大搬家观后有感(一)亘古未有的壮举——叙述的是首钢人自己的故事依据总公司公司文化部(党委宣传部)通知要求,各单位经过网站通告、微信民众号、书面通知等多种形式,呼吁员工踊跃收看纪录片《首钢大搬家》,感觉镜头中包含的浓浓首钢情。

纪录片尊敬历史、再现历史,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幕幕难忘的瞬时,生动演绎了首钢人独有的出色。

机电公司卫建平特地约了几个同事早早地坐在宿舍电视机前,提早锁定了中央电视台十频道。

"45分钟的节目,我们目不斜视重新看到尾。

纪录片真实把首钢的恢弘历史拍出来了,也把我们首钢人的气势拍出来了。

"卫建平说:"此刻机电公司地处河北,每名员工都在蠢蠢欲动,努力在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中创出首钢品牌。

"首钢退休员工马立昆特地给总公司公司文化部(党委宣传部)打来电话,激动地说:"这是一部特别好的纪录片!我和家人一同重新看到尾,边看边给他们讲首钢的历史,固然家里人已经听我讲了好多遍,但仍旧喜爱听我讲。

"园区管理部员工程国庆家有8人在首钢工作,是个货真价实的"钢铁之家"."我们一家几代人,亲自经历了首钢炼铁高炉生产发展的变迁;目睹了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工业化的光芒历程;目睹了几代首钢人为中国钢铁工业和国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和牺牲。

"看到电视镜头里的情形,程国庆有感而发,特作诗一首:"眼望荧屏泪双流,多少旧事撼心头;百年首钢传奇史,铁水钢花铸千秋;顾全全局做奉献,抛家舍业解民忧;炉火虽灭心还热,首钢精神万古传".园区开发部员工冯尧刚说:"纪录片叙述的是我们身旁的事,是首钢人自己的故事,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我们要继承首钢人的荣耀传统,努力多作贡献。

首钢大搬家观后有感(二)大型电视纪录片《首钢大搬家》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探究·发现》栏目播出后,在首钢员工中惹起激烈反应。

秦皇岛首钢工业园区观后感

秦皇岛首钢工业园区观后感

秦皇岛首钢工业园区观后感《秦皇岛首钢工业园区观后感》前几天我去了秦皇岛首钢工业园区,真的是一次很特别的经历。

一进入园区,大片大片的建筑就映入眼帘。

看到那些巨大的、充满工业感的厂房和设备,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钢铁巨兽的内部。

那些巨大的高炉,虽然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热火朝天地生产着,但依然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高炉的庞大身躯,它高耸入云,站在它的下面,我显得十分渺小。

我当时就在想,这个高炉在过去得承载着多少钢铁人的心血和梦想啊。

在园区里走着,还看到很多过去运输原材料和成品的铁轨依然铺在地上。

那些铁轨有些地方已经生锈了,但是还能想象得出当年火车满载着各种物资穿梭其中的景象。

那个场景让我联想到以前首钢热闹非凡的生产场面,工人们忙碌地在各个岗位上工作着,机器的轰鸣声、火车的汽笛声不绝于耳。

而现在这里相对安静了许多,这种安静与过去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园区里有一些介绍首钢历史的宣传栏。

在那里我了解到首钢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生产出了数不清的钢铁。

这些钢铁被用于建造高楼大厦、桥梁铁路等。

看完这些,我明白了为什么这里有一种特殊的厚重感。

因为这里不仅仅是一片厂区,更是一部承载着工业发展、国家建设的历史书。

园区的废旧厂房被重新设计利用,有些地方变成了创意的工作室,游客可以进去参观。

现代的创意元素和古老的工业遗迹融合在一起,一点也不突兀。

对了还记得那段厂房通道,尽管墙壁已经斑驳,但是被布置上了一些和首钢文化相关的艺术展品,这让古老的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

通过这一趟参观,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工业的力量和历史的沉淀,也看到了旧工业如何在新时代重生的可能。

参观首钢遗址公园观后感

参观首钢遗址公园观后感那天去了首钢遗址公园,真的是一次超特别的体验!一走进那里,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时光胶囊,把过去和现在全都揉杂在一起了。

那些巨大的高炉,就那么静静地矗立着,像一个个沉默的巨人。

它们身上满是岁月的痕迹,锈迹斑斑的,可是你却能感觉到它们曾经的辉煌。

我站在高炉下面,仰望着它,心里就想,这以前得是多么热火朝天的景象啊,工人们忙忙碌碌,机器轰隆隆地响着。

首钢遗址公园啊,它不仅仅是一片废旧的工业遗址,它更像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

你看那些保留下来的铁轨,歪歪扭扭地延伸着,就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沿着铁轨走了一段,感觉自己就像是走在历史的长河里。

不过呢,这时候我也有点小伤感,你想啊,曾经那么繁华的工业景象,现在就这么静静地待着,像一个被遗忘的老人。

其实这里面也有很多现代的元素和创意。

有一些地方被改造成了很时尚的艺术空间,现代艺术和古老的工业遗迹相互碰撞,那种感觉特别奇妙。

我看到有一些年轻人在那些充满创意的雕塑前拍照,他们笑着、闹着,感觉这里又重新充满了生机。

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和创新。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很多关于首钢历史的介绍。

那些老照片、老物件,真的是把我一下子就拉回到了那个年代。

我就在想,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个时代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呢,这些遗迹却被保留下来了,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给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我真的特别推荐大家去首钢遗址公园看看!你要是去了,肯定也会像我一样,有好多好多的感触。

你看那些古老的建筑和现代的创意结合在一起,难道不会觉得很有意思吗?这真的是一个能让你静下心来,感受历史、感受时代变化的好地方!我觉得我可能还会再去一次,因为还有好多地方我没看够呢,还有好多感觉没细细体会呢!。

首钢大搬迁观后感4篇

首钢大搬迁观后感4篇首钢大搬迁观后感1近日,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首钢总公司、北京贺朗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大型纪录片《首钢大搬迁》,正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黄金档播出,观众关注热度持续走高,好评不断。

《首钢大搬迁》讲述的是新世纪之初,首钢人因北京市环保要求和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影响,从而走出北京在曹妃甸建功立业,实现“钢铁强国梦”的感人历程。

根据影片资料,整部《首钢大搬迁》分为三个段落,分别为“痛别北京城,还首都一片蓝天。

”“冲破国际技术封锁,走向自主创新之路。

”第三部分则是“植根循环经济,走向未来。

”据导演肖童介绍:《首钢大搬迁》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自主创新钢铁强国之梦”为主旨,贯穿于全片。

在谈到《首钢大搬迁》创作初衷时导演肖童回味道:“08年,广东一位朋友找到我,问我能否以工业为主题拍摄一部纪录片,当时我没敢答应。

原因是工业题材难拍,你总不能把纪录片拍成宣传片吧!” 肖童敢于接手《首钢大搬迁》正是因为这次谈话。

从2008年开始,肖童无时无刻都在思忖着工业题材,当《首钢大搬迁》制片人将历年的素材交给他过目时,肖童欣然接受了这次挑战。

“经过这几年的思考,我觉得有些想法趋向于成熟。

当我接触“首钢大搬迁”之后,故事架构很快便在脑海中构建起来。

”肖童在内容架构上没有再去挖掘“首钢搬迁”深层次原因,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塑造新时期“钢铁英雄”层面上。

按照肖童的说法:首钢搬迁的原因早已度过了社会舆情阶段,况且新世纪初围绕“首钢是否搬迁”的媒体舆论大战世人皆知,再去陈述已毫无意义,倒不如把镜头对准大搬迁历程中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上。

” 肖童的叙事手法往往习惯于将故事架构在一个宏大的主题上,然后再在宏大中见细节,《首钢大搬迁》亦是如此。

在肖童眼中,这里所说的“细节”绝不是镜头意义上的特写,而是大事件进程中的个体命运,哪怕个体单元中一个微小片段,都可能构成整个主题的关键故事。

“工业题材难,就难在叙事上。

除人物生活工作场景之外,很可能大部分镜头都是工厂里的设备。

参观首钢观后感

参观首钢观后感早就听说首钢大名,一直心痒痒想去看看。

这不,终于有机会去参观了,回来之后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刚到首钢园区,我就被那巨大的规模和独特的建筑风格给震住了。

那些曾经用于炼钢的高炉、冷却塔,如今虽然不再冒着滚滚浓烟,但依然散发着一种厚重的工业气息,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走进园区,最先吸引我的是那些被保留下来的铁轨。

铁轨上锈迹斑斑,可就是这些锈迹,让我仿佛看到了曾经满载着矿石和钢材的列车在上面呼啸而过的场景。

我忍不住沿着铁轨走了一段,脚下的枕木有些松动,走起来嘎吱嘎吱响,那声音就像是历史的回响。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冷却塔。

它高耸入云,圆圆的塔身就像一个巨人站在那里。

我站在塔下,抬头往上看,感觉自己渺小得像只蚂蚁。

冷却塔的外壁上有一些涂鸦,这些涂鸦为这个冷冰冰的大家伙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

我绕着冷却塔转了一圈,发现塔底有一些积水,水面上漂浮着几片落叶,随着微风轻轻荡漾。

继续往里走,来到了一个炼钢车间。

车间里的设备虽然已经停止了运转,但那些巨大的机器、错综复杂的管道,依然让人感受到当年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

我走近一台机器,仔细观察着上面的螺丝和齿轮,想象着它们曾经是如何紧密配合,将火红的钢水变成各种钢材的。

车间的地面上还残留着一些油渍和铁屑,踩上去有点滑,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一不小心摔倒。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位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工人。

他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他跟我讲起了过去炼钢的日子,说那时候大家都充满了干劲,虽然工作辛苦,但心里都觉得自豪。

他指着一个角落说:“当年我就在那儿,守着那台炉子,一守就是一整晚。

”说着,他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怀念。

我听着他的讲述,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展示厅。

里面陈列着首钢的历史照片、各种钢材样品,还有一些工人的工作服和工具。

我在一张照片前停住了脚步,照片上是一群工人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场景。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那笑容里充满了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首钢搬迁难题(优秀范文五篇)

首钢搬迁难题(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首钢搬迁难题首钢搬迁难题大家都以为首钢搬迁的难题是在成本和税收上,其实不然,企业发展在于人,搬迁难的也是人。

张继红是首钢后勤部的一名员工,在首钢工作快20年了,如今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再次热炒,让她不禁想起2005年第一次得知首钢生产企业要搬迁到河北的一幕。

如今看来,她觉得真不是个事,可是那时候,搬迁就是“天大的事”。

如今,搬迁已经过去8年了,张继红和丈夫每周团员一次的日子也已经过去7年了,那时候,还在读初中的儿子如今大学快毕业了。

而首钢已经在河北曹妃甸扎下根,原来的那个首钢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是惊喜?是无奈?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如今,“京津冀一体化”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加上一大批行政审批权的下放,使得“央企总部迁离北京”的言论持续发酵。

政府对北京发展和管理提出新要求。

消息称,最近中央已经明确将从首都剥离一些非首都职能的企业,中央企业首当其冲。

而一些地方政府此时已经开始主动与各大央企联系,欲帮其做好落户准备。

于是,继为了奥运会搬迁曹妃甸之后,首钢搬迁又再度成为话题。

首钢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要求采访的媒体特别多,单是采访函他们就收了十几家媒体的,还不算后面陆续递进来的。

但是实际上真正得到答复的媒体并不多。

不是首钢不愿意出来说,而是这个搬迁的事能说的都已经说了。

首钢1919年建厂,建国后飞速发展成为北京的骨干国企。

大烟囱和大高炉,曾一度是首钢现代化的标志。

这个距离北京天安门仅17公里、占地面积将近9平方公里的工厂,改革开放30年,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9万吨,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提高到1320亿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费576.6亿元。

并且最令首钢人骄傲的是,首钢的纳税额,占到北京市的5%。

2004年,首钢的纳税额已经占到整个石景山区的55.4%。

首钢与宝钢等钢企,共同组建了我国钢铁产业的第一梯队,首钢也成为北京的骄傲。

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污染企业的首钢一下就成了众矢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钢大搬迁观后感
首钢大搬迁>观后感(一)
史无前例的壮举——讲述的是首钢人自己的>故事
按照总公司>企业文化部(党委宣传部)通知要求,各单位通过网站公告、微信公众号、书面通知等多种形式,号召职工积极收看纪录片《首钢大搬迁》,感受镜头中蕴含的浓浓首钢情。

纪录片尊重历史、再现历史,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幕幕难忘的瞬间,生动演绎了首钢人特有的精彩。

机电公司卫建平专门约了几个同事早早地坐在宿舍电视机前,提前锁定了中央电视台十频道。

'45分钟的节目,我们目不转睛从头看到尾。

纪录片真正把首钢的恢弘历史拍出来了,也把我们首钢人的气魄拍出来了。

'
卫建平说:'现在机电公司地处河北,每名职工都在摩拳擦掌,努力在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中创出首钢品牌。

'
首钢退休职工马立昆特意给总公司企业文化部(党委宣传部)打来电话,激动地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我和家人一起从头看到尾,边看边给他们讲首钢的历史,虽然家里人已经听我讲了很多遍,但仍然喜欢听我讲。

'
园区管理部职工程国庆家有8人在首钢工作,是个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家'.'我们一家几代人,亲身经历了首钢炼铁高炉生产发展的变迁;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工业化的光辉历程;见证了几代首钢人为中国钢铁工业和首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和牺牲。

'看到电视镜头里的情景,程国庆有感而发,特作诗一首:'眼望荧屏泪双流,多少往事撼心头;百年首钢传奇史,铁水钢花铸千秋;顾全大局做奉献,抛家舍业解民忧;炉火虽灭心还热,首钢精神万古传'.
园区开发部职工冯尧刚说:'纪录片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事,是首钢人自己的故事,使人振奋,催人奋进。

我们要继承首钢人的光荣传统,努力多作贡献。

首钢大搬迁观后感(二)
大型电视纪录片《首钢大搬迁》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后,在首钢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最近几天,有关《首钢大搬迁》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成了职工们茶余饭后讨论的主要话题。

今日本报特开辟'我看《首钢大搬迁》感想·感悟'栏目,欢迎大家抒真情、谈感受。

京唐公司张立新从广袤滩涂到十里钢城,从老首钢到新京唐,我们不仅实现了产品升级,更在全国钢铁业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作为年轻人,一定会继承发扬'敢为人先'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开拓创新,勇往直前。

京唐公司段绍荣看了《首钢大搬迁》,我为能在首钢工作而感到骄傲。

首钢抓住了机遇,勇于担当,走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前列,今天面对钢铁市场'寒冬',只要我们弘扬首钢精神,同样能战胜前所未有的困难,再创新的辉煌。

股份公司廖世丹看《首钢大搬迁》感动很多,感触很多。

感动感触之余,反复想起不久前读过的一篇文章《总有一些凌驾于物质之上的意义被追寻》,幸福源于超越物质意义信念追寻,目标追寻,源于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的涅槃重生、发展自信。

在当前企业为生存而竞争的关键时期,《首钢大搬迁》的播出,无疑是对在困难中坚守,在坚守中拼搏,在拼搏中奉献的首钢、首钢人再次注入了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动力。

京西重工谭中鸣通过观看纪录片,重温了首钢的历史和搬迁的艰辛。

作为首钢的
一员,我与首钢一起经历了挑战,通过参加转型发展>培训班,勇敢地站上了新的岗位,我愿意与首钢一起转型,一起努力,一起再创辉煌!时光飞逝,来首钢已经十二个年头了,工作单位和岗位不停变换,唯一不变的是我的首钢情怀。

期望首钢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实现再次腾飞。

通钢公司刘银婵我连续观看了《首钢大搬迁》,深受感动。

感动的是面对诸多的困难和挑战,首钢人以迎难而上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壮举。

回顾过去,我们更加坚定了战胜困难,加快转型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尽管当前的钢铁形势严峻,但是,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不能倒,我们要转变观念,挑战自我,群策群力挺身而出,在波涛汹涌的改革大潮中挺立潮头。

首钢财务公司年大伟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史诗,背后是首钢人还首都一片蓝天的一诺千金,是首钢人敢为天下先的壮志豪情,是首钢人钢铁报国的不懈追求。

有多大的困难,就有多大的动力;有多大的挑战,就有多大的机遇。

从山到海,沧海变桑田,这是首钢的时代壮举,更是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缩影。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已经到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浪潮扑面而来,又一次的机遇与挑战悄然而至。

胸怀大志、无私无畏、奋斗不息的首钢人已经准备好。

我为身在这样一个时代而豪情万丈,我为自己是一名首钢人而无上荣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
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