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战略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城市发展战略方针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经历了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期,城市化进程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许多城市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等所谓的“城市病”,尤其在许多人口密度较高的大城市中问题更加突出。有鉴于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历过的教训,国家制定了“控制发展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方针。进入21世纪,“城市病”并没有像瘟疫那样到处蔓延,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得到了比较有效的遏制;但是,大城市规模并没有有效地得到控制,其增长仍然迅速;“遍地开花”的小城镇的虚假繁荣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更大的问题,已引起诸多学者的反思。大城市的毛病不在于大,而在于是否有大而合理的结构。因此,基于新的城市发展背景――全球化背景,审视我国的城市发展战略方针,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对以往城市发展的反思以及对新的全球化背景条件的认识,我国的城市发展战略方针应立足于长远的发展,使城市参与全球职能分工,参与全球的信息交流,适应全球化的游戏规则。

城市发展战略方针的提出,为解决我国大城市发展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方向。城市体系中往往是杂乱、不和谐和相互制肘,规划工作者也往往“规划跟着领导走”,未能防止一些短视的、不合理的发展行为。区域的不和谐发展则使中心城市很难迈向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竞争与协作。因此,必须适应全球化的新背景、新形势,建设和谐、有序、集约、可控的城市体系。实行“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就可以把人口适当的引向中小城市,并控制他们大量的向大城市集中,以此来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这一战略方针的提出,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正在减少,大量的农业人口要向城市人口转化。这些人,无论安排在大城市工作和居住还是继续留在农村,,都会有所阻碍。通过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小城市,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战略方针的提出,为推动我国新技术革命的深入进行,提供了现实的指导。21世纪是信息革命的世纪,这种信息化的产业,是以精确地消耗物质和能量,实行小规模、多样化的产品生产为特征的。相比起传统工业要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物质和能量高度集中,新产业发展却不需要这些,因此,继续扩大作为全国和大区范围内的经济、技术、信息中心的大城市的规模,已完全不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传统工业在我国,特别是中小城市,还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要使这种发展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把合理发展中小城市与新技术革命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稳步向前。

这一战略方针的提出,为建立我国科学的社会主义的城市系统奠定了基础。大中小城市应该相互协调、系统发展,这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浙江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全省城市体系规划,许多地方也开始单独编制地方城镇体系规划,在观念转变与行动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关键还是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体制上逐步理顺,政策上大力扶持。我国所实行的城市发展的战略方针,是对现代城市系统发展规律的自觉运用。实行这个方针,将使我国的城市

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大城市为中心,以中等城市为骨干,以小城镇为纽带,有效地把广大农村带动起来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城市体系,以实现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城市系统的新格局。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有太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相比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其中既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和发展,又有当时探索过程中的“盲点”和失误。其二,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比较来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已多年接近或达到50%的水平,因此,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工业化已达到较高程度,而城市化水平却与之不适应。其三,在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现阶段,虽然有不少好的城市化经验,但其间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这里,一方面表现为仅仅追求城市的扩张,而绕开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根本;另一方面表现为追求表面的城市化,忽视了一些现代城市化的真正内涵和对城市的科学经营管理。依据城市化的基本理论,结合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及中国近几十年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得出:一,在新世纪,中国应采取多元化协调发展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思路,基于各个不同地区和地域自身的经济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特殊性,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予以解决;对于我国东部沿海及发达地区应以都市带的发展战略为主;而西部及不发达地区则可以借鉴东南亚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经验,以区域性聚集发展为主.。

我国在向城市化的迈进中究竟是选择大城市,还是选择中小城市模式,一直是一个政策争论的热点。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提升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手段,同时,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必然来源于大城市圈,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生,在这里,我只是借鉴一些观点,阐述自己的一些见解,更多的,还要靠未来的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