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性岩土工程性质评价综述
岩土参数和特征对应单价表中岩土类别

岩土参数和特征对应单价表中岩土类别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地下岩土的力学性质和工程应用。
岩土参数和特征是评价岩土工程性质和设计的重要依据,不同岩土类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参数。
本文将按照岩土类别为标题,介绍岩土参数和特征对应的单价表。
1. 粉土:粉土是由细粒土壤(颗粒直径小于0.02mm)组成的一种岩土类型。
其主要特征是颗粒细小、粘性较强,含水量较高,易于塑性变形。
粉土的抗剪强度较低,容易产生液化现象,对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单价表中,粉土的岩土参数会有一定的降低,需要进行相应的工程调整和处理。
2. 砂土:砂土是由沙粒(颗粒直径在0.05mm-2mm之间)组成的一种岩土类型。
其主要特征是颗粒粗大,含水量较低,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
砂土的抗剪强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常用于基础工程和路堤填筑。
在单价表中,砂土的岩土参数会相对较高,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和应力。
3. 黏土:黏土是由粘土矿物和有机物质组成的一种岩土类型。
其主要特征是黏性较强,含水量较高,易于塑性变形。
黏土的抗剪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塑性流动和沉降。
在单价表中,黏土的岩土参数会相对较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加固,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粘性土:粘性土是介于粉土和黏土之间的一种岩土类型。
其特点是含水量适中,具有一定的黏性和塑性。
粘性土的抗剪强度较低,容易发生流动变形。
在单价表中,粘性土的岩土参数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工程的要求。
5. 砾石:砾石是由砾石(颗粒直径在2mm-64mm之间)组成的一种岩土类型。
其主要特征是颗粒较大,含水量较低,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和抗剪强度。
砾石常用于水利工程和道路基础,可以提供较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单价表中,砾石的岩土参数会相对较高,适用于承受大荷载和较高应力的工程。
岩土参数和特征对应的单价表中,不同岩土类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参数。
粉土的参数较低,砂土和砾石的参数相对较高,黏土和粘性土的参数适中。
任务一土的工程性质1

P % 95 87 78 66 55 36
粒径(mm)
(200-10)/200=0.95….
14
0.01 0.005
0.001
0.10 0.05
1.0 0.5
10 5.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土的粒径级配累积曲线
小于某粒径之土质量百分数(%)
特征粒径: d50 : 平均粒径 d60 : 控制粒径 d10 : 有效粒径
10
颗粒级配
颗粒大小 影响土性 的主因
各粒径成分 在土中占的 比例 狭义的颗粒级配
11
颗粒大小
•粒组
按粗细进行分组,将粒径接近的归成一类
•界限粒径
表1-1《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2007)粒组划分 粒组 巨粒 颗粒名称 漂石(块石) 卵石(碎石) 粗砾 砾粒 中砾 细砾 粗砂 砂粒 中砂 细砂 粉粒 黏粒 粒径d的范围(mm) d>200 60<d≤200 20<d≤60 5<d≤20 2<d≤5 0.5<d≤2 0.25<d≤0.5 0.075<d≤0.25 0.005<d≤0.075 ≤0.005
36
土粒比重
定义: 土粒的密度与4˚C时纯蒸馏水的密度的比值
表达式:
Gs
C 4 w
s
单位: 无量 纲
C 4˚C时纯蒸馏水的密度 4 w
ma=0
Air Water Solid
Va Vw
s: 土粒的密度,单位体积土粒的质 量 m
s
s
m
mw
Vv V
Vs
ms
Vs
土粒比重一般范围: 粘性土 2.70—2.75 砂 土 2.65
环境岩土工程学研究综述

met nier g) 作 为 一 个 里 程 碑 式 的事 件 。 na E g ei 》 l n n 19 99年 8月在我 国南 京大学 举 办 的“ 原 与生 态敏 高
感地 区环境 岩土 工 程 国际讨 论 会 ” 本 学科 作 了新 对 世纪 展望 , 环境 岩土工 程充 分显示 出其 学术价 值 。 目前 , 环境 岩土工 程 已经延伸 到 : ( )有害 有毒废 料控 制 ; 1 ( )湿地 、 2 海岸边 、 浚和海 相沉 积物 ; 疏
程 活动的评 价标准 也 不 断扩 展 , 了涉 及 工程 自身 除
的技术 问题 之外 , 还要 考 虑 其 对环 境 的影 响或 环 境 对其 的制 约条件 。学科 的发展 总是 靠解决 问题 的需
求来 推动 , 当人们 面临上 述 问题 时 , 自然会从 各 自 很
的知识结构 中寻找 解决 办法 。岩土 工程本 来就 很复
(G on i n e t E g er g 或 ee v om na r l n i ei n n
G o cncl n i eig) et h i g e r e aE n n 。
( )干旱 和沙漠 地 பைடு நூலகம் ; 3
( )敏感性 生态 地质 环境 及考古 技术 。 4
1 关 于环 境 岩 土 工 程 的概 念
虽 然环境 岩 土工 程 已经 获得 了学 术 界 的认 可 ,
E v o m na ni n et r l
并 形成 了一定 的科 学 体 系 , 由于它 是 一个 跨 学 科 但
多 领域 的新兴 学科 , 以从 不 同的 角度和立 场 出发 , 所 许 多学者 对其 定 义 不 一 。南 京 大 学 的施 斌 ( 0 2) 20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分析
04
岩土工程问题分析
地质构造
分析地质构造特征,包括断层、褶皱、岩层分布等,评估其对工程 稳定性的影响。
地形地貌
研究地形地貌特征,如坡度、坡向、河流侵蚀等,分析其对工程安 全的影响。
土壤类型与性质
了解土壤类型、物理性质(如含水量、密度、孔隙度)和力学性质 (如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评估其对基础工程的影响。
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岩土工程评价。
评价内容
对场地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变形特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岩土 工程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评价结果
场地稳定性较好,但地基承载力不足,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和加固。
岩土工程问题解决实例
解决措施
采用桩基、换填、注浆等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和加固,提高 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分析岩体中的结构面,包括断层、节理、裂隙等, 评估其对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边坡稳定性分析
根据边坡的几何形态、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条件 等因素,分析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
承载力评价
基础承载力
边坡承载力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试验数据,评估 基础的承载能力,确保建筑物安全。
分析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承载能力, 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提高工程稳定性。
防护措施
02
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对工程的影响,如加固、
排水、防洪等。
环境保护
03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促进生
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工程实例分析
05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某高层住宅楼建设项目
工程地点
某市市区中心地带
工程规模
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住宅 楼、地下车库等
贵阳地区基本地质环境和主要岩土项目工程问答题综述

贵阳地区基本地质环境和主要岩土工程问题综述袁志英,郝江南(贵阳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3)大岩溶构造盆地,广泛分布着三迭系和二迭系碳酸盐类岩石,出露和分布面积达60%以上,局部地段有碎屑岩分布。
第四系土层多为残坡积成因的红粘土,冲洪积成因的亚粘土、粘土、碎石类土和泥砾零星分布于洼地、河谷阶地及缓坡地带。
第四系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数米至10余米〔3〕。
目前,贵阳地区建筑物向“重、高、深”方向发展,第四系土层很难满足上部荷载要求,一些新区的开发建设除需对上覆第四系土层进行研究,还涉及到下伏岩石和基坑边坡的稳定问题,故对第四系土层、下伏岩石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适用性,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共同关心的课题。
贵阳地区以沉积岩为主要岩石类型。
地质历史上频繁的海侵、海退导致种类繁多的岩石类型产生,这从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类型及厚度上均可反映出来。
一般情况下,海侵时多为深海相沉积形成碳酸盐类岩系;海退时多为浅海相沉积和海陆交替相沉积形成碎屑岩类岩系。
贵阳地区自中生代燕山运动后,构造运动强烈,古生界地层普遍遭到皱褶和发生断裂,后再经喜山运动,老的构造形迹被复活和强化,形成今日的地形、地貌以及构造十分复杂的地质景观。
主要褶皱为近南北向的贵阳一中曹司船型向斜,断层基本上是以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向为主。
以水口寺一图云关逆掩断层、照壁山张性正断层为主要代表,并伴随次一级构造形迹。
地貌以岩溶洼地和岩溶丘陵为主。
受构造影响,地貌呈现背斜呈山、向斜成谷且规模不等的构造山体。
贵阳市中心区,较主要地层岩性分布及工程地质特点由于贵阳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土单元繁多,导致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地质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现将贵阳中心地区主要岩土构成情况、分布范围以及与之相应的工程地质特点和主要的岩土工程地质问题分述如下:侏罗系(J):为陆相沉积,主要岩性多为砂岩夹泥、页岩。
主要呈带状分布于黔灵湖、二桥、小河地区。
表层风化严重。
工程岩土与测试:人工填土

特殊土-填土
• (2)杂填土:含有 建筑垃圾、工业 废料、生活垃圾 等杂物的填土。
296-5
特殊土-填土
• (3)冲填土:由水力冲填 泥砂形成的填土。
• 含大量水,比自然沉 积的饱和土强度低,压 缩性高,常呈流塑状态, 扰动易发生触变现象。
296-6
特殊土-填土
3. 填土的工程性质
(1)不均匀性 物质来源、组成成分的复杂和差异,分布范围和厚度变化缺乏规律性 (2)湿陷性 填土由于堆积时未经压实,所以土质疏松,孔隙发育,当进水后会产生附加下陷。 (3)自重压密性 填土属欠固结土,在自身重量和大气降水下渗的作用下有自行压密的特点,压密所需的时 间随填土的物质成分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 (4)压缩性大、强度低 填土由于密度小,孔隙度大,结构性很差,故具有高压缩性和较低的强度。
特殊土-填土
4.填土的勘察要点及岩土工程评价
(1)填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评价 (2)填土的堆积时间与组成物质的关系 (3)填土的承载力及稳定性
特殊土-填土
5.地基处理及检验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 (1)换土垫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可减少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 (2)机械碾压、重锤夯实及强夯法,适用于加固浅埋的松散低塑性或无粘性
如何评价、利用和处理填土层,将直接影响到基本建设的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特殊土-填土
1.概念
人工填土是一种特殊性土。它 是由于人类活动任意堆填而成 的土。
在我国大多数古老城市的地 表面,普遍覆盖一层人工杂填 土堆积层。这种填土无论其物 质组成,分布特征和工程性质 均相当复杂,且具有地区性特 点。
人工填土的工程性质与天然沉积土比较起 来有很大不同:
特殊土-填土
《工程岩土与测试》
岩土工程勘探技术综述

岩土工程勘探技术综述【摘要】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岩土情况复杂,建筑建筑施工线的岩土工程勘探工作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前的重要工作,为了更好的对岩土工程进行有效的勘探,查明工程所在地段的场地情况,文中对岩土工程勘探的程序与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探;重点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建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探量大,岩土勘探主要集中在工程所在地的勘探,而公路,铁路的岩土工程勘探由于涉及面积广,工程勘探量大,岩土勘探工作进行较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探重点进行分析。
1.岩土工程勘探的内涵1.1岩土工程勘察定义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生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按其进行阶段可分为:预可行性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勘察,施工勘察等。
1.3岩土工程勘察对象根据勘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大型桥梁及工业,民用建造等。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等工程一般比较重大,投资造价及重要性高,国家分别对这些类别的工程勘察进行了专门的分类,编制了相应的勘察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等,通常这些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因此,通常所说的“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指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勘察对象主体主要包括房屋楼宇,工业厂房,学校楼舍,医院建筑,市政工程,管线及架空线路,岩边工程,边坡工程,基坑工程,地基处理等。
1.4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①岩土工程勘察是对实际场地土层情况的“反算”。
所谓“反算”就是说从勘察工作中所得到的数据验证或推求出的结论与现场实际情况应该大致相符。
②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岩土体积加固处理,各类岩土工程设计,不良地质作用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及建议。
③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岩土工程稳定性--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③优势面理论分析法及其发展应用
采用优势面理论分析法可确定岩坡的控稳优势面,并进行优势面 组合分析 ,找出其试算安全系数最小的优势分离体,确定边坡破坏模 型,并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分析计算优势分离体的安全度及边坡稳定 安全系数,以此判断边坡整体稳定状况 ,从而克服和弥补经典极限分 析法中要假定滑动面、反复计算 比选最小的安全系数及相应的滑动面 的不足,提高了最小安全系数的可靠性。 在采用优势面理论分析法时,在确定控稳优势面时,一般首先要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来对研究体内的结构面加以分类,确定各候选优势 面的综合权重值,还需进一步确定优势面的力学参数,所有这些过程 都或多或少的带有经验性,都要不同程度的受到主观性的影响,但恰 恰这两方面是确定其分析结果可靠程度的关键问题,因而优势面理论 分析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性 。因此,优势面理论分析法中引入了层次分 析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控稳优势面的选定客观性。
弹塑性极限平衡法从分析边坡体的应力和变形入手,由边 坡体的应力和变形特征来确定边坡体的极限平衡状态,从而避 免对边坡体最小安全系数的反复计算及比选,达到减少工作量 和提高准确率的目的。 弹塑性极限平衡法中采用强度折减法,即逐渐降低材料强 度(即降低材料抗剪强度参数c和 的方法来逼近系统的极限平 衡状态,并以屈服区的贯通来表征极限平衡状态的到达,把材 料强度折减系数(Zi)定义为系统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Fs)。在 地质条件、材料参数、屈服准则和本构关系正确的前提下,能 够保证由此得到的稳定安全系数为真实稳定安全系数的下限。 弹塑性极限平衡法不必假设土条间的作用力和破坏面的位 置和形状,因此,该方法能处理复杂几何轮廓和边界条件,有 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特殊性岩土工程特性评价综述
参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对于软土的定义都不尽相同。
往往概述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软土视为软粘土的简称,
软土视为整个软弱土质(高压缩性的有机土、可液化的砂土、软粘土等)的简称
软土视为软弱土的简称
软土或软弱土
我国交通部<<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对软土的定义为
“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大、对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
土”。其鉴定标准参见表1-1。
软土鉴别表(JTJ017-96) 表1-1
特征指标名称 天然含水量(%) 天然孔隙比 十字板剪切强度(kPa)
指标值 35与WL
1.0
<35
我国铁道部门则建议采用以下列物理力学指标,作为区分软土的界限:
1) 天然含水量w接近或大于液限;
2) 孔隙比e>1;
3) 压缩模量Es<4000kPa;
4) 标准贯入击数N63.5<2;
5) 静力触控贯入阻力ps<700kPa;
6) 不排水强度Cu<25kPa;
我国建设部颁<<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1) 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粘土;
2) 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
3) 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
软土地基的标准(1987年日本道路公团) 表1-2
地层 泥炭质地基及粘土质地基 砂质地基
层厚
<10m >10m
SPT-N <4 <6 <10
QCC-qu/kPa <60 <100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页
Qc/kPa <800 <1200 <4000
《德国地基基础规范》(DIN4084)中的软土指“很容易搓捏的土”,相当软塑状态的土;
而将液塑状的土称为“浆糊状土(拳头紧握它时,会从指缝挤出)”。
Terzaghi和Peck(1967)将无侧限抗压强度qu小于25kPa的粘土称作“很软的”,而将强
度在25~50kPa的粘土称作“软的”。
而国外一些论文中将不排水抗剪Su(Su=qu/2)小于40kPa的粘性土称为软粘土
综合上述,软土的判别实质上是针对工程而言。其划分界限的确定,一方面是工程建设
的客观需要之外,另一方面设定一个共同的标准,便于学术交流、深入研究与执行国家相关
规范标准。因此,某一部门或某一行业所做出的软土划分界限,是人为划分,属于工程属性,
而不是其固有属性。随着工程建设需求的提高及对软土土性的深入认识,其划分标准还会有
一定的变动。
2. 黄土
黄土分为湿陷性黄土与非湿陷性黄土两类,就工程而言,更关注湿陷性黄土。我国分布
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对湿陷性黄土变形特征、评价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
黄土的湿陷性是指黄土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
下沉的性质。
黄土工程特性评价,主要涉及到
定性(确定湿陷性黄土与非湿陷性黄土)
划类(划分自重湿陷性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或场地)
分级(划分湿陷等级)
判定湿陷起始压力等。
其次,还包括评定湿陷性黄土的分布范围、深度界限与厚度大小、区分湿陷性强烈程度
及其在地层中的规律性等。
2.1黄土的分类
黄土是一个统称,它由于生成的年代、成因、环境、地域以及生成后历史变迁上的差异
而会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仍然需要有一个恰当的分类定名体系,分别反映各自有倾向性
和代表性的属性,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各类黄土,获取相应的科学数据和特性规律。
目前人们经常遇到的黄土分类定名体系,分为三类:
1) 以地质特征(地层、年代、成因)为基础的体系,
如Q1黄土、Q2黄土、Q3黄土、Q4黄土,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老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页
黄土、新黄土、新近堆积黄土,风积黄土、冲积黄土、洪积黄土、坡积黄土等。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黄土分类表, 参见2-1。
时 代 地 层 名 称 特 征
全
新
世
Q
4
近期 —
新
黄
土
新近堆
积黄土
人类文化期内沉积物多、多为坡、洪积层、不
均匀,常含有砂砾,石块和杂物,一般有湿陷
性,常具有高压缩性
早期 —
一般
新黄土
大孔隙发育,壁立性好,部分含有砂姜石,有
湿陷性
晚更新世Q3 马兰黄土
中更新世Q2 离石黄土 老黄土 —
经成岩作用,较密实,壁立性强,具有一定大
孔隙,常夹有砂姜石层和古土层,一般无湿陷
性
早更新世Q1 午城黄土 —
2) 以颗粒组成特性为基础的体系
朱慕仁同志根据对全国20226组(其中青海4949组,甘肃1161组,宁夏1318组,
陕西7897组,山西2517组,河南607组,内蒙36组,山东657组,辽宁657组,黑龙
江38组)黄土试验成果的细致分析得到:对黄土来说,塑性指数仍然是分类定名的良好指
标,并以它为基础提出了把黄土区分为砂黄土(4≤IP<6,粉黄土(6≤IP <17),粘黄土(I
P
≥17),以及必要时,将粉黄土再分为砂质粉黄土(6≤IP <9),粉黄土(9≤IP <15)和粘质粉
黄土(15≤IP <17)三个亚类,将粘黄土再分为粉质粘黄土(17≤IP <20)和粘黄土(IP≥20)等
两个亚类的建议,这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这一分类体系与我们熟悉的一般粘性土的
分类体系非常相似。然而,遗憾的是,它在目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广泛的应用。
3) 以湿陷特性为基础的体系
如非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等。此分类定
名体系,为我国历代湿陷性黄土地基规范所采用,从而在岩土工程界影响最深最广,也最为
相关人士研究最多。但是,它只能提供关于黄土湿陷特性方面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又以黄
土在侧限低压力压缩下饱和浸水所得的湿陷变形为基础,与通常工程上遇到的非侧限(一般
为有限侧胀)非饱和(一般为不同增湿)和非低压(较大的建筑物)的条件有较大的出入,使得湿
陷性的有关指标在工程计算应用上受到限制,大大减弱了它的应用价值。此外,它除了关于黄
土湿陷性在特定条件下的有关信息之外,很难从它了解到关于黄土强度,渗透或其他性质的任
何信息。它虽然抓住了一个最重要的性质,但作为黄土的分类却有太大的局限性[1]。
2.2 黄土湿陷性评价
黄土的湿陷性评价,主要依据由归纳总结湿陷性黄土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所
制定的现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