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铁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3期化 学 研 究Vol.29 No.3
2018年5月CHEMICAL RESEARCHMay2018
新型铁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李连庆
∗
,罗 艺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陕西西安710100)
摘 要:由于重金属离子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对痕量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
题.作为生物体内的重要元素,铁元素的缺少和过量都可能引起严重的人体机能障碍,因而能够对铁离子实现快
速识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通过研究近年来报道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铁离子荧光探针,对Fe3+的特异性识
别及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进行总结,并对Fe3+荧光探针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关键词:荧光探针;铁离子;识别;进展
中图分类号:O65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11(2018)03-0325-06
ResearchprogressofnovelfluorescentsensorforFe
3
+
LILianqing∗ LUOYi
Department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 ShaanxiXueqianNormalUniversity Xian710100 Shaanxi China
Abstract Asheavymetalionsplayanimportantroleinhumanhealth,therapiddetectionoftrace
heavymetalionsisahotissueinthecurrentresearch.Asanimportantelementinorganism,thelack
andoverdoseofironcancauseserioushumandysfunction,soitisparticularlyimportantforfastrecog⁃
nitionofironions.Inthispaper,wesummarizedthemethodsofsynthesizingvariouskindsoffluore⁃
scentprobeswithhighselectivityandhighsensitivitytodetecttheironconcentrationwiththespecific
identificationofironionsinvariousenvironmentsinrecentyears.
Keywords:fluorescentprobe;ironion;recognition;progress
收稿日期:2017-11-17.
基金项目:陕西省工业公关课题(2016GY⁃232),陕西教育厅自然科
学专项(17JK0181).
作者简介:李连庆(1976-),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荧光探针材料.
∗
通讯联系人,E⁃mail:lianqingli008@163.com.
铁元素作为最基本的生物系统的痕量元素,在
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生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地作用,在人体细胞中,广泛地参与多种生命过程,如细胞内DNA与RNA的合成、细胞和氧在生命体内的代谢、质子转移、酶催化等.Fe3+在生命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的缺少和过量都可能引起严重的人体机能障碍.因此,在临床、药物和环境等方面找到合适的Fe3+定量检测方法一直都是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荧光探针是指其荧光性质(发射波长、强度和寿命等)可随着所处的环境(比如极性、黏度、温度和识别客体等)改变而灵敏地改变的一类荧光性分子,当探针分子与金属离子特异性结合后,由于各种原因,探针分子的光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通过各种检测方式检测到荧光信号的变化,从而检测到环境中金属离子的含量.荧光探针具有选择
性好、灵敏度高、对设备依赖小、操作简单和检测限
低等优点,而且能够与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成像技
术及荧光成像技术相结合,实现在活体水平上无损
原位的检测,使得荧光探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方
法之一.
1 罗丹明类铁离子荧光探针
罗丹明类染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刚性平面
结构较大、水溶性好、毒性小、最大发射波长位于可
见光区等优点
[1-4]
.此外,罗丹明类结构有多个修饰
位点,能够引入特定基团对分子性能进行改造,以增
加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强光稳定性和生物融
合性,使荧光探针分子能够满足在各种环境下Fe
3
+
检测,提高荧光探针分子的检测选择性和灵敏度.
QIN等
[5]
将罗丹明衍生物与喹啉衍生物结合,
合成了探针1(图1).当溶液中没有Fe3+时,在波长
DOI:10.14002/j.hxya.2018.03.017|化学研究,2018,29(3):325-330
326
化 学 研 究2018年
425nm和550nm处(罗丹明特征发射)没有出现荧
光,这恰好证明了罗丹明核心呈环状异构体形式,添加Fe3+后,显示在波长425nm处有轻微的荧光增强和在550nm处有显著的荧光增强,前者的荧光增强是喹啉部分的特征发射,后者的则属于罗丹明的开环特征信号.这种比率型Fe3+探针在溶液中有其他金属离子共存时对Fe3+有较高的选择性.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和较低的检出限,在生物体系和环境中检测微摩尔浓度Fe3+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LIU等[6]以罗丹明B为发色团,乙二胺为连接臂,以羰基上的氧为特异识别位点,合成Fe3+特异性识别探针2.探针与Fe3+之间以1∶1比例结合,探针分子上羰基氧原子参与Fe3+配位,荧光探针为可逆性良好的可逆探针,Na4P2O7溶液可作为解络合剂,从结合区剥离Fe3+,能够做到对探针的重复使用,经济环保,探针的pH适用范围为4~8,且对活细胞无毒害作用,为检测活细胞中铁离子含量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方法.高勇等[4]将1,2,4⁃苯三酸酐和罗丹明B酰肼作用合成一种改良型荧光探针3.探针在苯三酸酐的一个位点连接上一个亲水性的基团羧基,从而大大提高了探针的水溶性,使探针能够在DMF/Tris⁃HCl(1∶9,体积比,pH=7.4)的缓冲溶液中,完成对Fe3+的检测.研究者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两种检测方法对探针的识别性能进行了研究,探针在与铁离子特异性结合时,碳氧双键打开与铁离子结合,通过显著的荧光增强来识别Fe3+,且该探针对其他离子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对Fe3+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细胞影像研究显示探针对细胞膜具有良好的透过性,能够实现对细胞内Fe3+检测.MA等[7]以罗丹明酰氯化物为反应物合成了荧光探针4和5,溶液中无金属离子存在时罗丹明的螺内酰胺为闭环形式,无响应光谱信号,当加入Fe3+后,内酰胺开环,与Fe3+形成配合物,荧光信号显著增强,溶液明显由无色变紫色.该荧光探针也具有良好的可逆性,乙二胺能够作为解络合剂使罗丹明的螺内酰胺重新闭环,通过活体细胞荧光成像实验表明,该荧光探针能够在细胞水平上实现对Fe3+的检测,可以作为探索生物学作用的高效工具,进一步了解Fe3+在细胞和生物器官的重要职能.LIU等[8]合成了一种新型吡啶基乙烯基罗丹明萘二甲酰亚胺比率型荧光探针6,该探针为Hg2+和Fe3+的双功能探针,罗丹明的内酯环在Fe3+/Hg2+存在下转化为开环形式.当Fe3+/Hg2+浓度较低时,即会出现了新的发射峰,在波长581nm处荧光显著增强,肉眼即能感受到明显颜色变化,在浓度较高时,
在波长481nm处会出现强的荧光信号.这个双响应
的金属离子探针有着较高的荧光“开/关”响应灵敏
度,在pH变化范围为2.92~4.5时,荧光强度变化与
pH成线性相关.
WANG等
[9]
设计了一种通过罗丹明和萘二甲
酰亚胺荧光团之间的键能传递(TBET)的比率型荧
光探针7.该萘酰亚胺的罗丹明衍生物通过分子内
化合键间的能量转移来检测金属离子,酰胺基上的
氧原子参与了Fe3+的螯合,在金属离子的存在下化
合键的能量转移得以实现,荧光强度增加.这种荧
光探针与Fe3+后荧光强度变化明显,可用裸眼观察
到颜色变化,给Fe3+视觉检测提供了的简便方法.该
探针主要的不足为在中性水溶液中与铁离子的结合
能力较差,但是由于其优异的选择性检测0.105
μmol/LFe
3
+
仍然是可以的.提高其在中性水溶液中
与Fe3+的结合能力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JIN等
[10]
合成了荧光探针8,该探针具有水溶
液好,能够对Fe3+表现出很好的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检出限仅为4.2×10-8mol/L.此外,在添加Fe3+时快
速增强的荧光强度给Fe3+检测提供了良好的检测方
法.更重要的是,颜色的变化是肉眼可观察的,因此
可以用于裸眼检测的Fe
3
+
.此外,荧光探针在活细胞
和斑马鱼的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
容性和低毒性,意味着它可用于检测活细胞中的
Fe3+.这些结果表明其在生物学方面具有重要的研
究价值.
YANG等
[11]
将罗丹明B与苯并噻唑衍生物结
合合成了Fe3+荧光探针9,它对Fe3+的良好识别度
在实验和理论计算上都得到了证实.与其他探针不
同的是,以往通常是探针的羰基上的配位氧与金属
离子结合导致螺旋开放,而在这个探针中清楚地表
明,与Fe3+配位的是苯并噻唑部分的N原子而不是
羰基O原子.N原子优于O原子与Fe3+配位是因为
从探针的结构上来看,N原子的孤对电子空间范围
大于O原子,N原子轨道能量明显高于O原子,在
能量充足的条件下,有利它与Fe3+的结合.所以,可
以认为Fe3+更易与苯并噻唑部分的N原子配位,并
伴随着电子的转移形成醌型结构,导致荧光强度发
生变化.此探针最大优点在于它通过了活体细胞实
验,在活细胞中仍与Fe3+结合,并且能够检测到荧光
变化,为实现活体细胞中Fe3+检测提供了可能.罗丹
明类荧光探针1-9的结构如图1所示.
DOI:10.14002/j.hxya.2018.03.017|化学研究,2018,29(3):32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