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浅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浅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经济的发展就得益于能源的大量投入和广泛应用。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面临着能源危机的重大挑战。

当前,我国应大力开发新能源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能源危机;能源发展战略;新能源;太阳能;氢能;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各种能源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了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得益于各种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等的大量投入和广泛应用。

可以说,世界经济就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经济。

然而,由于人类长期的无度开发和使用,使得这些化石能源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就接近枯竭,进而导致世界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也面临着能源危机的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应努力开发新能源并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当前全球能源的现状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尤其是世界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更是成为导致全球性能源危机的根本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枯竭的危险进一步逼近,然而全球能源消耗却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无疑使得能源问题雪上加霜。

据乐观估计,石油大约还可以用50年,天然气大约只够用70年,煤炭最多可用300年,普通的核裂变材料铀-235不到100年就即将用完,人类的能源前景令人堪忧。

根据欧佩克的《世界能源展望》预测,到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7700万桶/日增长到1.14亿桶/日。

浅谈黄河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浅谈黄河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浅谈黄河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作者:武东霞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但是,近年来,她饱受重重苦难,深受种种环境问题。

人们不会置若罔闻,采取多项措施治理黄河,让她早日焕发昔日光芒。

关键词:环境问题;森林覆盖率;重复利用率中图分类号:N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11-02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河之一。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然而,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严重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突出的环境问题1.1黄河上中游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历史上植被状况的恶化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在黄土高原,原有的茂密森林在唐代、宋代之后遭到人为的毁灭性破坏,直到今天,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生态破坏的趋势远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甚至于有所发展。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支流带入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

而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还不到1千克。

黄河年平均16亿吨的泥沙,如果筑成宽一米,高一米的城墙,长度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的3倍,相当于赤道长度的27倍。

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消失是造成黄河洪灾与断流并存的历史原因。

1.2黄河中下游地区水旱灾害频发。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本区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集中,年际变化大,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大约60%的降水量集中在6月~9月。

浅谈环境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环境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环境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加强环境保护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这就给环境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如何加强监管、应对和破解环境问题成为摆在环境保护部门面前的难题和挑战。

本文就环境监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对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环境监管、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提出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监管Abstract: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nd accelerating the b 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economic output has surpassed Japan, ranking second in the world, but the flipside i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is very serious, which brings great pressure to the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How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to break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becomes suspends in front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new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 achiev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paper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gulation;一、环境监管工作现状1.1 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管体制我国现行监管体制,在横向上已经形成了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在纵向上已经形成了各级政府和各级部门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浅谈中国湿地与环境保护

浅谈中国湿地与环境保护

1中 国湿 地概 况
中 国生物 资 源极其 丰 富 , 态 系统具 有 高度 多 生
样 性 , 各种 湿 地 资 源 最 丰 富 的 国家 之 一 , 地 总 是 湿
面积 约 6 9 万 公 顷 ( 54 不含 江 河 、 塘 等 ) 占世 界 湿 池 ,
地 的 l%, 世界第 四位 , 0 居 亚洲 第一 位 , 具有 类型 多 、 绝 对数 量 大 、 布 广 、 分 区域 差异 显 著 、 生物 多样 性 丰
年 代 以来 。 国湿 地 开 垦 面 积 达 10 万 h 现 存 全 00 m ,
地之 外 的最 大 的湿地 类 型 。 目前 , 国家重 要 湿地 按 确定 标 准 . 国现有 1 3 国家级 湿 地 , 我 7片 并有 2 处湿 1 地被 列 为 国际重 要湿 地 . 这些 湿 地是 自然 资源 和 生 态环 境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对促 进 可持 续 发展 和保 护
天然 湿 地仅 占 国土 面积 的37 %。全 国 围垦 湖泊 面 .7
积 达 10 h 2 3 万 m 以上 ,由于 围垦 湖 泊 而 失 去 调 蓄 容
积3 0 m, 5亿 以上 , 围垦 而 消 亡 的 天 然 湖 泊 近 1o 因 0o
个。 32 生 物 资 源 过 度 利 用 。 湿 地 的 生 态 失 去 平 衡 . 使
环 境 中 . 生 物 活 动 弱 . 壤 吸 收 和 释放 二 氧化 碳 微 土
十 分 缓 慢 .形 成 了富 含 有 机 质 的湿 地 土 壤 和 泥 炭
层 , 到 了 同定 碳 的作 用 。 四是 降解 污染 和 净化 水 起
质 。五是 防浪 同岸 的作 用 。
3湿 地 保 护 面 临 的主 要 问题 及 对 水 生 态 环 境 的 影 响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李凤莲佳大附中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对策。

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及综合国力、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0年中国GDP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我们迫切希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

人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对那些同样影响人们长期生存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有关健康、安全、教育、公平、就业及环境和生态保护目标的追求。

其次,发展应该是协调的。

不仅在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内部要协调,系统之间也要协调。

第三,发展应是可持续的。

人类应该努力维持自然资源的水平并使之得到逐步改进,使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实质就是承认环境和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发展中融入资源和环境因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贯彻发展的思想。

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发展吗?当前,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一、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严峻的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依然过快,其中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人口结构等依然存在失衡,问题突出。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一、 规划背景1.城市需要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分析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

从表格(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经济高速增长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城乡差距扩大;破坏环境,不利于持续发展等。

[1]所以要想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的城市发展就需要遵循经济规律。

中共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

城市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表1 1950-2015年我国GDP增长率(数据源自网络)2.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内涵解读十九大指出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内涵包括: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

高质量发展不是指发展不追求速度,只注重质量。

提高发展质量,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发展的速度也会提升。

所以说高质量发展的“质与“量”是辩证统一的。

高质量发展六大内涵的解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公民、生态、国家。

从公民层面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改善城乡差距,让区域发展均衡,能够让经济的发展更加公平地惠及公民。

高质量要以人为本,提高社会公平性,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民的努力,发展的成果应该人民共享。

要始终明确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2]。

从生态层面来说,发展要顺应经济规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

坚持绿色发展原则,为未来更加长远的发展做打算。

[3]再者,高质量发展也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要保护好生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从国家层面来讲,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组织结构日益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并且不断深化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产业实力的综合反映,是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我国产业转型的发展支柱。

我国如何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我国如何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浅谈我国如何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摘要:文章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安全问题;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外部性和产权的相关理论,分析中国解决环境问题之所以会存在的原因,之后又从现实的全球化角度陈述了导致环境问题的原因;最后文章分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综合考察了中国环境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在这个大背景下治理中国环境安全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文章重点在于解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外部性;产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中图分类号:x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012-02一、引言目前全球一体化节奏越来越快,随着科学进步,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峻。

可持续发展问题永远都是伴随经济发展存在的。

纵观我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发展史,可以明确的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的潜力和能力都是巨大的。

回归到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科技进步产生的环境问题目前在我国相当严重。

良好的环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着经济发展,环境安全出现危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能以环境污染换经济发展。

二、中国的环境问题我国从建国之初就选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与模式。

实质上,我国的现代化更倾向于一种自觉选择的强制型工业化。

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不是完全的自由经济市场,而是通过国家这只无形的手推动社会经济改造与发展,来调节经济杠杆。

然而,在国家干预的方式下,使得我国有比较严重的资源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问题。

从我国主要产品的消耗来看,火电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

从矿产资源消耗强度来看,在现行汇率下,我国创造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材、钢、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和4.4倍,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如此高能耗的资源消耗速度严重超过了资源的再生和新资源开发的速度,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资源强制性制约。

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的到来,势必会有更高、更严的标准逐步出台,这对基层环境保护工作者来说是一大挑战。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个需要政府各级单位参与,乃至全国、全民共同奋力的系统工程,从根源防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2.1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进度2020年初秋冬季节受“疫情影响”,全国大部分工业企业停工停产,居民活动大幅度减少,但全国多地(尤其是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防控重点区域)仍出现多个重度及以上污染天。

由此可见当前各行各业各个种类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已经远超当前环境承载力,尤其是秋冬遇到不良气象条件时(高湿、静稳天等),扩散条件大幅度下降,往往是重污染天高发时节。

在此基础上,单纯的应急减排并不能从根源起到大气污染防治的目的,属于“治标”。

改革能源结构,多采用无污染或污染排放较少能源(如:风能、电能、太阳能、天然气等),对现用燃料经行预处理(如:燃煤使用前脱硫),改革改进工艺技术(如:汽车制造行业采用全密闭机器人全自动喷漆)等均可减少污染物排放。

最后在污染物进入大气之前进行末端处理技术(如:除尘技术、吸附技术、回收技术、燃烧技术等),可大规模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总量。

1.2.2 根据区位优劣势分而治之不同区域环境内大气自净能力不同,不同时节气象条件不同,小区域内的大气环境承载力(即环境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样量级的大气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程度也便不同。

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条件好,可接受较多的排放总量大、治理技术难的企业。

盆地等较容易逆温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条件差,环境承载力较小,可容纳污染物量级较小,若排入较多污染则较容易会造成重度及以上污0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力度,颁布和修订一系列与保护大气环境的法规,以及加强实施有效的环保措施,我国整体PM 2.5浓度大幅度下降,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

那种在秋冬季易于出现的雾霾、灰霾等重污染天气的频次显著降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章 《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胜利,在第一步确实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一、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随着地球的演化,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出现了人类。人类的诞生使地表环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在人类参与和干预下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辩证发展的新阶段。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一方面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另一方面人类必须要在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从事生产和活动。当人类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时候,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总之一句话:人类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是在环境所能容忍,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的,必须要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否则人类必将收到环境的惩罚。 二、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生活生产工艺迅速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随着百年来的高速发展,世界如今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 精品文章 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 9.海洋污染 10.城市垃圾污染。 (二)、中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如此高速的发展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刚刚提到的世界十大环境问题在中国无一不存在。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异常严峻 (1)、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达。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工厂企业将废水排放到河流湖泊当中;高高的烟囱连续不断的冒出各种颜色的废气;早晨起来晨练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味。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历过的。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区相当严重。山西地区盛产煤矿采煤业发达,由于采煤业的发展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很高,将这些颗粒物质吸入到肺里可以想象其严重后果。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根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将我国地面水划为五类:在这五类水中第一类最好会珍贵第五类最差,只有前三类水可以与人体直接接触。而实际上后两类以及更加差的劣五类占我国所有水体的一半左右。据统计全国有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1/3城市空气严重污染。 精品文章 (2)、由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老问题还未解决,各种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大气so2及颗粒物污染,水体有机污染等老问题想来人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这些老问题还未解决新问题开始凸显。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汽车尾气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等。这些新老问题共同发生共同治理使得环境问题愈发的复杂,治理所需要的时间愈发的长,治理的难度愈发的大了。(3)、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 生态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江河断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失衡,森林草地退化,生态系统失衡。长江中下游通江大湖有22个在20世纪50年代初面积有1.7万km,80年代只有6605km2。在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水体生态鱼类也大量的死亡。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异常严重北京每年春天严重的沙尘暴就是证据。(4)、环境高风险期提前到来 传统生产模式未发生变化,粗放生产使得中国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至10倍,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劳动生产率是发达国家的1/3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二成,工业危险废物化学物质处理率不足30%。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计效应,中国环境高风险期已经提前到来。(5)、环境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据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显示中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污染每年使5万多人夭折,40万人染病。。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精品文章 的20个城市,中国占了16个,一半以上的城市空气不达标,山西全省城市几乎全不达标。与此同时,中国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如果按现在的趋势,到2020年,中国国土面积一半都将被酸雨覆盖,八成人口将处于严重的空气污染中。据统计,每年200多万癌症病死者中,七成跟环境污染有关。 (6)、全球和跨界环境污染问题压力不断加大地球是一个循环的整体,环境问题不会是一国的问题,环境污染与破坏也不会只是影响一个国家。中国的酸雨沙尘暴问题对日本和韩国存在影响,野生动物越境保护涉及到了蒙古国,黄河污染涉及到韩国等等。另外中国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可以说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责任很大压力很大。 2三、引起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在这里我想将所有原因归为两类即思想原因和实践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理论根源 (1)、人们价值取向的偏离,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自身利益。一方面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认识狭隘,相当一部分人只看到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而看不到它的其他价值。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大举的向自然进攻,高新科技的力量给人们与天斗、与地斗的砝码。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的观念中存在很强的私有性,过分追求自精品文章 我利益。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缺乏整体意识和长远意识“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2)、环境意识的缺失 我国人民环境意识缺失,很多人不知道“世界环境日”这回事,大多数人环保知识很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清楚。而且我国城乡居民环保行为消极,对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表现冷淡。在没有垃圾箱的公共场所,大部分人将自己的食品袋,果皮垃圾等随手扔掉货仍在街角不显眼的地方。(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对于环境的研究有很多,环境科学也在迅速的发展,研究所产生的思想很先进、很成熟却曲高和寡难以成为大众的意识和习惯。 (二)、环境问题的实践原因(1)、人口增长及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对中国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中国总人口已经达到十四亿。xx总理在访美期间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十四亿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很大的数目除以十四亿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数目”这句话点明了中国各种问题的根本。(2)、经济高速增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污染行业依然在发展,经济调整、技术改造和主要污染物的削减还需较长时间。(3)、城乡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环境问题一方面城市化发展过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城市中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生事环境恶劣。垃圾如山无法处理,空气污染让人无法呼吸等。另一方面当环保意识逐渐开始觉醒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开始将工厂从城市中心迁移到城市边缘地带,郊区甚至落后地区,同时也将污染转移到了这些地区。这只能使得到最后再没有一方净土了 精品文章 (4)、政府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其应当的作用 在环境问题上政府对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干部对环保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政府对企业监管不力等都会影响环境质量。政府各部门为了多出政绩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推动下往往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1)、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思想上理论上着手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试想如果人人都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如果人人都能够树立可持续的思想,人人都将关注生存环境放在第一位。那么怎么还会有这么都的环境问题。不过道理虽如此但要想实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还需要很多很多的努力,如今可以做得只有积极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不论城乡,不论文化层面。(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而且这种转变不仅仅要在大型的企业中实现,还应当在最广大的农民中实现。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3)、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环境保护。我们说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环境问题随之产生。但同时科技进步也会让人类保护环境,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的能力越来越强。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使用新能源,走低能耗物耗少排污的洁净发展道路都需要科技的支持。并且科学研究不应该只是被限制在实验室中,大量的应用才是科技有意义 精品文章 目前中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很是严重,但是政府对其相当关注,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宣传活动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环境科学业内人士也在不断的努力中。近几年来中国环境相较90年代还是有了明显的改善。我相信在将来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环境,同时也要求自己从我做起关注生活中的小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将环境保护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志峰,刘静玲等.《环境科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聂火云,杨学龙.《中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与理论根源探析》.xx.3[3]徐椿梁,闫勇.《“人类中心主意”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的角色》[4]王锦.《中国环境破坏之特点及原因分析》 [5]潘敏.《从全国人大会议的关注程度看当前的环境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