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PPT课件

合集下载

狼疮性肾炎幻灯ppt课件

狼疮性肾炎幻灯ppt课件

雌激素
环境要 素
感染要 素
①育龄期女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1〕、致癌

RNA病毒及某些细菌
②妊娠
脂多糖
①紫外线
②某些药物〔如普
鲁卡因酰胺、肼苯
哒嗪〕
及食物〔如苜蓿类、
鱼油〕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 断
下述11项中,如有4项≥阳性〔包括在病程中任何时侯 发生的〕,那么可确诊,其特异性、敏感性均达96%。
如仍未缓解,可思索 运用利妥昔 ( 抗 CD20 ) 单抗、贝利单抗 ( belimumab, anti-BLyS BAFF) 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如环孢素 A 或他克莫司等) 等二线治疗方 案。
LN分型治疗 Ⅲ型和Ⅳ型 LN (EULAR)
初始治疗:建议甲泼尼龙 500 ~ 750 mg/ d 治疗 3 d,之后 序贯泼尼松 0. 5 mg/kg .d 共 4 周,在之后的 4 ~ 6 个月期间,将激素用量减至≤10 mg d 维持。 部分严 重的肾病或肾外狼疮序贯剂量可提高至 0. 7 ~ 1 mg/kg .d ,前 3 个月治 疗无改善者引荐再次激素冲 击治疗。
肾活检的指征和意义〔ACR〕
一切存在活动性LN临床证据、先前未治疗的患者均 应接受肾脏活检〔除非有严厉忌讳〕。以 下几种情 况更应行肾脏活组织检查:
无明显诱因( 败血症、低容量、药物等要素) 的血肌 酐升高
24 h尿蛋白定量 > 1. 0 g 延续 2 次以上尿蛋白≥0. 5 g d,合并血尿( ≥5 红细胞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或利妥昔单抗。
LN分型治疗 VI 型 LN
以替代治疗为主,不引荐积极运用激素和免疫抑制 剂治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按照患者其他脏器受累 情况运用。〔ACR/EULAR〕

狼疮性肾炎课件

狼疮性肾炎课件
操作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 进行,注意预防感染和出 血等并发症。
护理与康复
饮食护理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控 制盐和蛋白质摄入量。
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感染;提供 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 疏导。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增 强体质和免疫力。
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异常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 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包括肾 脏。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导致肾脏损伤。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有一 定影响,家族中有SLE或狼疮性肾炎 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临床表现
蛋白尿
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 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
04 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避免阳光直射
紫外线照射是诱发狼疮性肾炎的 重要因素,因此应尽量避免阳光
直射,尤其是在中午和夏季。
避免接触化学物质
某些化学物质如染发剂、化妆品 等可能诱发狼疮性肾炎,应尽量
避免接触。
预防感染
感染是诱发狼疮性肾炎的常见原 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
病例一:早期发现与治疗
总结词
早期发现是狼疮性肾炎治疗的关键,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详细描述
患者在早期出现无诱因的持续性发热、关节疼痛、面部红斑等症状,应警惕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通过尿常规、 肾功能检查和肾脏病理活检等手段进行确诊。治疗上采取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同光检测
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观察肾脏 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 积情况。

最新《狼疮性肾炎》ppt课件

最新《狼疮性肾炎》ppt课件

Lupus nephritis class III
Lupus nephritis class III. There is focal
segmental 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on (Jones methenamine silver, ×100).
The glomerular 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on is discretely segmental with necrotizing features and an early cel- lular crescent (Jones methenamine silver, ×400).
Stichweh D,. Curr Opin Rheumatol 2004 16:577–587 Bogdanovic R Pediatr Nephrol 2004 19:36–44 Ortega LM, et al: Lupus (2010) 19, 557–574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Renal Pathology Society (2003) Classification of Lupus
Lupus nephritis class IV. Electron micrograph show- ing a large subendothelial electron-dense deposit as well as a few small subepithelial deposits (arrow) (×1200).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狼疮性肾炎》ppt课件
目录
狼疮性肾炎概述 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的诱导缓解 狼疮性肾炎的维持缓解治疗

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诊疗PPT课件

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诊疗PPT课件
肾移植
在狼疮性肾炎导致肾功能衰竭时,可考虑进行肾 移植手术。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制 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定期随访
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确保治疗方案 的有效执行。
04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
营养支持
根据患儿病情和营养状况,制 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呼吸系统并发症处理
对于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等并 发症,给予吸氧、雾化、抗生 素等治疗措施。
心理干预
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 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05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
康复期评估指标
临床表现
观察患儿症状、体征变化,如发热、皮疹、关节肿痛等。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 ,以及肾外表现如发热、皮疹、关节 炎等。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儿童狼疮 性肾炎可分为Ⅰ-Ⅳ型,其中Ⅳ型最为 严重,预后最差。各型之间可相互转 化,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实验室检查
尿液分析
检测蛋白尿、血尿、管型 尿等指标,评估肾脏受损 情况。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基因特点、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新药研发
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未来有望研发出更多针对 儿童狼疮性肾炎的创新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多治 疗选择。
跨学科合作
加强儿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等学科的跨学科 合作,共同推动儿童狼疮性肾炎诊疗水平的提升 。

狼疮肾炎汇报ppt课件

狼疮肾炎汇报ppt课件
寻找特异性、敏感性高的生物学标志物,提高早 期诊断率。
影像学技术
超声、CT、MRI等影像学技术在狼疮肾炎诊断中 的应用及进展。
3
肾活检技术
改进肾活检技术,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治疗新药物及方法探索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T细胞、B细胞等免 疫细胞的靶向治疗药物
研究及应用。
免疫抑制剂
新型免疫抑制剂在狼疮 肾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安
素类药物,以降低骨质疏松风险。
神经系统并发症处理
02
对于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癫痫等,应及时就医,进
行针对性治疗,以减轻症状并防止进一步损害。
心理干预与支持
03
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和焦虑情绪。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详细解释狼疮肾炎的病 因、症状、治疗及预后,提高
生物制剂
如利妥昔单抗等,用于靶向治疗 ,减少免疫复合物形成。
非药物治疗手段
血浆置换
通过去除患者血浆中的异常抗体 和免疫复合物,减轻肾脏损害。
透析治疗
对于严重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可采 取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
肾移植
在患者病情稳定且符合移植条件的 情况下,可考虑进行肾移植手术。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控制狼疮活动
通过药物治疗等手段,积极控制狼疮 活动,减轻肾脏损害。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保护肾功能
采取措施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病情 进展。
药物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
作为狼疮肾炎的基础治疗药物, 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免疫抑制剂

狼疮性肾炎健康宣讲PPT

狼疮性肾炎健康宣讲PPT

狼疮性肾炎的 症状
狼疮性肾炎的症状
疲劳感:患者经常感到疲倦和 乏力。
水肿:患者可能出现面部、手 脚或其他部位的水肿。
狼疮性肾炎的症状
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是狼 疮性肾炎的主要特征之一。
狼疮性肾炎的 治疗方法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来抑制免 疫反应,减轻肾脏损害。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 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和规律作息。
饮食与狼疮性肾炎
控制盐摄入: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减轻 水肿问题。
合理摄取蛋白质:选择高质量的蛋白质 来源,如瘦肉、鱼和豆类,以维持肾脏 正常功能。
注意事项与狼 疮性肾炎
注意事项与狼疮性肾炎
谨慎用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 ,注意遵医嘱、按时用药,避 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积极治疗其他身体问题:控制 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 ,可降低狼疮性肾炎的发生风 险。
狼疮性肾炎健 康宣讲PPT
目录 引言 狼疮性肾炎的症状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方法 预防狼疮性肾炎的措施 饮食与狼疮性肾炎 注意事项与狼疮性肾炎引言 Nhomakorabea引言
欢迎来到本次狼疮性肾炎的健 康宣讲PPT!本次宣讲将为您介 绍狼疮性肾炎的基本知识和预 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 管理这一疾病。
引言
狼疮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 要影响肾脏,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健康问 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更好地应对 和预防狼疮性肾炎。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预防狼疮性肾 炎的措施
预防狼疮性肾炎的措施
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合 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可以提高身体 抵抗力。
避免感染:积极预防感染疾病,如流感 、感冒等,以减少免疫系统的负担。
预防狼疮性肾炎的措施

狼疮性肾炎的诊治PPT课件

狼疮性肾炎的诊治PPT课件
• 免疫荧光:只见微弱的免疫球蛋白阳性
• 电镜:内皮下沉积已不常见 • 光镜:见硬化性损害及肾小球蜕废
狼疮性肾炎的间质、小管损害
• 肾小管间质损害在SLE中相当常见 • 免疫荧光:可见沿TBM、间质、包曼氏囊
及血 管壁有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
• 电镜:可证实上述改变 • 光镜:可见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小
管坏死,小管萎缩、TBM变厚及间质纤维 化
狼疮性肾炎的间质、小管损害
• 间质损害程度与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有
关: Ⅳ型狼疮性肾炎间质损害常见且程度较 重; III型狼疮性肾炎也可发生,V型及II型 少见
• 狼疮性间质肾炎:肾小球损伤并不重,小
狼疮性肾炎的相对发生率
• Ⅰ型
ⅡA及ⅡB共 Ⅲ型 Ⅳ型 Ⅴ型 VI型
膜性狼疮性肾炎(Ⅴ型)
• 光镜: • Ⅴa: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极为类似 • Ⅴb:弥漫性系膜改变 • Ⅴc:存在节段性细胞增殖或节段性硬化 • Ⅴd:同时存在着弥漫性增殖性肾炎,临
床及组织学表现与Ⅳ狼疮性肾炎类似
膜性狼疮性肾炎(Ⅴ型)
• 免疫荧光:上皮下小的IgG、IgM、IgA、
C1q、C3及C4沉积以IgG及C1q发生率最 高
<1% 26% 18% 38% 16% 1%
狼疮性肾炎的特异性病理表 现
免疫荧光:
1)出现“满堂亮”现象,早期补体成份
C1q、C4 阳性率可达90%
2)间质、沿TBM免疫荧光阳性率在60%以
上,是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阳性
3)肾小管上皮细胞核阳性率可高达4050%
SLE及N-SLE组TBM、间质及小管上皮细胞 核免疫荧光结果比较
免疫荧光:可见肾小球系膜区有颗粒性免疫 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C1q 沉积 电镜:可见较小的电子密集物沉积於系膜区 及系膜旁区,GBM及其他部位无明显损害

狼疮性肾炎PPT课件

狼疮性肾炎PPT课件
内 科 学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六章 继发性肾病
第一节 狼疮性肾炎
(lupus nephritis) 李英
讲授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熟悉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原则
三.了解狼疮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分型 及预后
主要内容
概 述 发病机制 病 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 疗 预 后
左:Ⅰ型狼疮性肾炎(肾小球基本正常,PASM,×200)
右:Ⅱ型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生,PAS,×200)
左:Ⅲ型狼疮性肾炎(肾小球局灶增生坏死,PASM,×200) 右:Ⅳ型狼疮性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PASM,×200)
左:Ⅴ型狼疮性肾炎(PASM×200) 右:Ⅵ型狼疮性肾炎(PASM×100)
诊断和鉴别诊断
1. 在确诊为SLE的基础上,有肾脏损害表现,如 持续性蛋白尿(> 0.5g/d 或> +++ )或管型 (可为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等),则可 诊断为狼疮性肾炎 2. 狼疮性肾炎易误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 通过有无多系统、多器官受累表现,多次检 查血中 ANA 、抗 dsDNA 、抗 Sm 抗体阳性等可资 鉴别
间质性肾炎等病理改变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可并
发急性肾衰竭。血清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易并发 血栓,加剧肾功能恶化 患者病情未有效控制时,则可进入慢性肾衰竭, 多见于Ⅳ型、Ⅴ型+Ⅲ型及Ⅴ型+Ⅳ型狼疮性肾炎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尿蛋白和尿红细胞的变化、补体水平、 某些自身抗体滴度与狼疮性肾炎的活动和 缓解密切相关。肾活检病理改变及活动性 评价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 后有较大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Class III
Focal lupus nephritis
Involves <50% glomeruli. Active or inactive lesions typically with subendothelial deposits
A: Active lesions; focal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
8
Class IV
Diffuse lupus nephritis
Involves >50% glomeruli. Active or inactive diffuse, segmental or global endo- or
extracap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 Typically with subendothelial deposits. Divided into
狼疮性肾炎
1
狼 疮 性 肾 炎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免疫学检查 诊断和治疗
预后
SFuanclitgohrts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 of systemic Dlruupgus:s>e1r0y0tdheesmcriabteodsiunsassociation with drug induced lupus
Global or segmental subepithelial immune deposits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or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or without mesangial changes
Epstein-Barr virus Abnormalities of apoptosis Abnormal signal transduction: toll like receptors Cytokine patterns: interferon signature; decreased interleukin 2
抗DNA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诱导肾脏损伤 B淋巴细胞产生具有致病性的抗DNA抗体等自身抗体
辅助性T淋巴细胞参与激活B淋巴细胞 体内核小体增多或异常核小体出现
4
Hale Waihona Puke 5The glomerular patterns of injury in SLE.
6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renal pathology society classification of lupus nephritis(2003)
A/C: Active and chronic lesions; focal proliferative and sclerosing lupus nephritis
C: Chronic inactive lesions with glomerular scars; focal sclerosing lupus nephritis
10
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DPGN)
11
The lesion of focal segmental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 (FSGN)
12
Class V
Membranous lupus nephritis
from T cells Genes: CRP and serum amyloid P genes, FcγR
receptors,programmed cell death Occupational exposure: silica, pesticides, mercury
3
LN的发病机制
diffuse segmental (S) when >50% of involved glomeruli have segmental lesions and diffuse
global when >50% of involved glomeruli have global lesions
9
S(A): Active lesions; diffuse segmental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 G(A): Active lesions; diffuse global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 S(A/C): Active and chronic lesions; diffuse segmental proliferative and sclerosing lupus nephritis G(A/C): Active and chronic lesions; diffuse global proliferative and sclerosing lupus nephritis S(C): Chronic inactive lesions with scars; diffuse segmental sclerosing lupus nephritis G(C): Chronic inactive lesions with scars; diffuse global sclerosing lupus nephritis
Class Class I
Class II
Description
Minimal mesangial lupus nephritis Normal at light microscopy Mesangial deposits on immunofluorescence
Mesangial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 Mesangial hypercellularity or expansion with mesangial immune deposits Some subepithelial or subendothelial deposits on immunofluorescence by electron microscop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