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抗原及肿瘤免疫逃逸
癌症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

癌症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 癌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癌症研究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在癌症研究领域,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因为这个机制是影响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什么是免疫逃逸机制? 免疫逃逸机制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途径逃逸免疫监视和攻击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会清除异己物质,如病毒和癌细胞。然而,癌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规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包括减弱抗原呈递、干扰免疫细胞功能、抑制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抗凋亡因子和刺激免疫细胞的负调节分子等。
二、免疫逃逸机制的影响 免疫逃逸机制的存在对肿瘤发生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由于免疫细胞可以清除肿瘤细胞,所以逃逸机制的存在可以让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得以继续,加速了肿瘤的进展。其次,它也可以影响治疗效果。许多抗癌药物和免疫治疗都需要通过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发挥作用,而逃逸机制可以让肿瘤细胞免疫监视失效,从而使治疗效果显著减弱。最后,它也可以影响预后。由于免疫逃逸机制可以让肿瘤细胞免疫监视失效,从而加速了肿瘤的进展,因此患者的预后会因此受到影响。
三、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免疫逃逸机制是多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分子的作用,因此需要多种方法来研究其机制和应对策略。在近年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多种方法来研究免疫逃逸机制。 1. 基于肿瘤表面抗原的研究:在这种方法中,研究者会研究肿瘤表面的抗原是否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以及为什么会有一些抗原无法被识别。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科学家们能够找到新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基于细胞因子的研究:在这种方法中,研究者会观察细胞因子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肿瘤的进展。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可以找到新的分子靶点,为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3. 基于免疫细胞的研究:在这种方法中,研究者会研究免疫细胞如何被肿瘤细胞影响,以及如何将免疫细胞的攻击能力提高。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探索免疫治疗的途径,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PPT精品医学课件

前列腺素E2(PGE2)
• 活化的巨噬细胞和许多肿瘤细胞产生前列 腺素,它能引起免疫抑制他能诱导产生抑 制性T细胞和抑制性巨噬细胞,降低LAK 细胞的活性,抑制CD3单抗诱导的T细 胞增殖等。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tumor evas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引言
虽然机体的免疫系统能产生抗肿瘤免 疫应答,但是,许多肿瘤仍能在机体内进 行生长,甚至导致宿主死亡,表明肿瘤能 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或是通过某 种机制使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 应答。
假如我是肿瘤细胞。。。
IL-10
• 在单核细胞存在的前提下,可直接抑制 T细胞的增值和细胞因子的产生 • 通过抑制NO的产生来干扰IFN-У对巨 噬细胞的活化 要通过抑制Th1,CD8+T变成“C D8+T细胞”,NK细胞产生IFN-У 来间接抑制NK细胞的活性。
TGF-В
• 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肿瘤诱导产生的免疫 抑制因子。 • 拮抗IL-2,TNF和IFN等细胞因 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抑制NK和单核细胞 的杀伤活性,抑制抗原特异性CTL的诱 导活化剂T,B细胞的增殖
2抗原调变:宿主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导致肿 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减少,减弱或消失,从而使免 疫系统不能识别。 • 还是不安全、、、、 抗原覆盖: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被某些物质覆盖的 现象。 肿瘤叛乱:肿瘤细胞可高水平表达包括唾液酸在内 的粘多糖或其他肿瘤激活的凝聚系统。 机体倒戈: 血清中的封闭因子可封闭肿瘤细胞的 抗原表尾货效应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
一、肿瘤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低下(主要 原因) 肿瘤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低缺陷或 者低下,致使肿瘤细胞内抗原无法提呈。
MHCⅠ类分子表达低缺陷的原因: 1缺失编码MHCⅠ重链基因的第六号染色体,部分缺失MHCⅠ 重链基因或MHCⅠ等位基因转录下调 2 LMP2,LMP7,TAP1和TAP2缺失或功能异常 TAP参与内源性抗原肽的转运,使其从胞质溶胶进入 内质网,并与MHCⅠ类分子结合。 LMP表达低下导致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异常,引起靶蛋白的 降解功能异常,可以引起癌蛋白聚集,抑癌蛋白异常降解, 突变细胞凋亡受阻和增值加速,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概述.pptx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用的局限性 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1、免疫系统应答的基本要素
抗原表达
抗原提呈
CTL活化
细胞表面抗原
细胞内抗原的加工及 经由MHC分子的细胞 表面呈现
是否能够打破已经形 成的免疫耐受,作为 外来抗原被免疫系统 识别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MHCI/II提呈抗原肽 协同刺激因子
细胞免疫功
能
肿瘤疫苗 增强肿瘤的 特异性免疫 识别和杀伤
肿瘤免疫治 疗
肿瘤微环境
消除肿瘤细 胞对T细胞抑
制性因素
终极目标:治愈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PDL1 CTLA4 LAG3 TIM3
细胞免疫治疗
CAR-T TCR-T
肿瘤新抗原相关疫苗
TCR识别抗原肽
辅助活化信号
CD4+T细胞 细胞因子
受多种外源性和自 身机制调控
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后,是否就一定能 够完成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
1、免疫系统应答的基本要素
1、免疫系统应答的基本要素
细T胞e免xt 疫 in here 体液免疫
天然免疫
病毒、细 菌、衰老 或突变的 细胞
2、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机制
现免疫监视。
2、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机制
活化T细胞是否能够进入肿瘤中心并发挥杀伤作用
CTL无法进 入肿瘤内部
进入肿瘤内 部的T细胞受 到肿瘤微环 境的转化或 抑制
Galluzzi et al., Sci. Transl. Med. 10, eaat7807 (2018) 19 September 2018
2、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机制
特异性免疫应答失效后,是否存在其它机制抑制肿瘤生长
肿瘤免疫逃逸 技术路线

肿瘤免疫逃逸技术路线肿瘤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作用,从而导致肿瘤的发展和转移。
肿瘤免疫逃逸技术旨在研究和应用免疫疗法,以加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提高对肿瘤的免疫杀伤效果。
本文将针对肿瘤免疫逃逸技术路线展开详细讨论。
一、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1. 肿瘤细胞表面蛋白变异: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的变异可导致免疫系统难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2. 免疫抑制因子释放:肿瘤细胞可释放免疫抑制因子,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3. 免疫细胞耗竭:长期受到肿瘤细胞刺激,导致免疫细胞耗竭,免疫功能下降。
二、肿瘤免疫逃逸技术路线1. 肿瘤免疫逃逸的检测技术研究通过研究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的变异模式,利用高通量测序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具有免疫逃逸潜力的蛋白,为肿瘤免疫逃逸的检测和干预奠定基础。
2. 免疫调节因子的研究与抑制针对肿瘤细胞释放的免疫抑制因子,开展相关免疫调节因子的研究,寻找抑制因子的分子靶点和功能机制,并通过药物设计及筛选,开发特异性的免疫调节因子抑制剂。
3. 免疫细胞功能修复与增强针对免疫细胞的功能耗竭,开展免疫细胞功能修复与增强的研究,通过干预免疫细胞信号通路、营养调控等策略,提高免疫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4. 个性化肿瘤免疫逃逸治疗策略结合肿瘤免疫逃逸的检测结果和患者免疫特征,开展个性化的免疫治疗策略,包括肿瘤疫苗、CAR-T细胞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针对性地促进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杀伤。
5. 多学科协作与临床转化肿瘤免疫逃逸技术的研究需要临床医生、生物医学工程师、药物设计师等多学科合作,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桥梁,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实践中。
肿瘤免疫逃逸技术路线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合作的复杂任务,需要在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检测技术开发、免疫调节因子抑制、免疫细胞功能修复和个性化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肝癌的免疫逃逸机制及免疫治疗

肝癌的免疫逃逸机制及免疫治疗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虽然传统的外科手术和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但是肝癌的复发率仍然较高,并且患者的预后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肝癌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肝癌存在免疫逃逸机制,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肝癌的免疫逃逸机制主要包括:肝癌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分子、肝癌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因子、抗原表达的缺陷以及免疫细胞的功能障碍等。
首先,肝癌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分子阻碍了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
比如,肝癌细胞常常高表达PD-L1分子,该分子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结合,阻止了免疫细胞的活化,从而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免疫杀伤。
其次,肝癌微环境的免疫抑制因子也是免疫逃逸的重要原因。
肝癌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免疫抑制细胞,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它们通过释放免疫抑制因子,抑制了免疫细胞的活化和杀伤作用。
此外,肝癌细胞的抗原表达缺陷也是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肝癌细胞的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化,肝癌细胞的抗原表达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和异质性,这导致肝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减弱。
最后,免疫治疗在肝癌中的应用也受到肝癌患者免疫细胞功能障碍的限制。
由于长期的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病状态,肝癌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得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发挥不到位。
针对肝癌的免疫逃逸机制,免疫治疗的策略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其中,针对免疫抑制分子的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肝癌患者的免疫治疗中。
一些研究表明,抑制PD-L1与PD-1等分子的结合,可以恢复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并显著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
此外,肝癌微环境中免疫抑制因子的靶向治疗也是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可以减少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免疫杀伤作用。
另外,针对肝癌细胞抗原表达的缺陷,研究人员也在积极寻找和开发新的肿瘤特异抗原,并探索合适的递呈系统,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从而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杀伤效果。
肝癌的免疫逃逸与免疫治疗

肝癌的免疫逃逸与免疫治疗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
虽然在治疗手段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疾病的发展过程却显示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近年来,人们对于肝癌的免疫逃逸现象和免疫治疗方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积累了大量有关肝癌免疫逃逸与免疫治疗的关键信息。
一、肝癌的免疫逃逸机制肝癌的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各种机制,干扰或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杀伤作用,从而逃脱免疫监视和攻击的过程。
这种机制是肝癌发展和转移的一个重要环节。
1. 免疫细胞浸润的丧失肝癌病灶常常存在着免疫抑制性的微环境,其中包括免疫抑制细胞的大量浸润。
这些抑制性细胞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促进免疫耐受等方式,削弱宿主免疫反应,抑制肝癌细胞的清除。
2. 肝癌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肝癌细胞表面分子的改变也是肝癌免疫逃逸现象的表现之一。
例如,肝癌细胞可以降低表达肿瘤抗原,使得免疫细胞无法识别肝癌细胞。
3. 免疫检查点的过度激活免疫检查点是维持免疫平衡的重要机制,但在肝癌中,免疫检查点的过度激活成为一种免疫逃逸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肝癌细胞可以通过过度激活PD-1/PD-L1信号通路,使得免疫细胞失去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二、肝癌的免疫治疗进展针对肝癌的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免疫增强剂等多种形式。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抗体,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使得免疫细胞重新获得活化能力,增加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
2. 肿瘤疫苗的研究肿瘤疫苗的研究在肝癌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肿瘤疫苗可以有效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肝癌细胞。
通过疫苗免疫治疗,不仅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还可以预防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3. 免疫增强剂的开发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肿瘤疫苗,免疫增强剂的开发也在肝癌免疫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肿瘤新抗原的丢失-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肿瘤新抗原的丢失-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肿瘤新抗原的丢失是肿瘤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肿瘤新抗原是一类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但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的蛋白质分子,具有高度免疫原性,能够引发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和清除。
然而,肿瘤新抗原的丢失却是肿瘤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这种丢失可能是肿瘤细胞内基因突变或重排造成了新抗原表达的缺失,也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识别的一种策略。
不论是哪种情形,肿瘤新抗原的丢失都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挑战。
肿瘤新抗原的丢失对肿瘤治疗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肿瘤新抗原的丢失减弱了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从而减少了免疫治疗的效果。
另一方面,肿瘤新抗原的丢失也使肿瘤细胞对于其他治疗方法的耐药性增强,限制了肿瘤治疗的疗效和持久性。
针对肿瘤新抗原丢失的问题,研究人员和医生们正在不断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一方面,通过深入研究肿瘤新抗原的生成机制和丢失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而设计出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另一方面,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我们可以尝试恢复肿瘤细胞对于特定新抗原的表达,以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肿瘤新抗原的丢失是肿瘤研究和治疗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强对肿瘤新抗原丢失机制的研究和开发创新治疗策略,我们有望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言部分的主题及背景介绍:在引言部分,首先可以简要介绍肿瘤新抗原的重要性和丢失的问题。
可以提及肿瘤新抗原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以及丢失会对免疫应答产生的影响。
此外,也可以介绍肿瘤新抗原丢失的研究背景及目前的研究状况。
2. 文章的整体结构:可以概括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提供读者一个清晰的导读。
比如,可以简要说明文章包括对肿瘤新抗原的定义和作用的介绍,以及肿瘤新抗原丢失原因的探讨,最后分析肿瘤新抗原丢失对免疫治疗的影响,并讨论它对肿瘤治疗的启示。
化疗对癌症免疫逃逸的干预策略

化疗对癌症免疫逃逸的干预策略癌症是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虽然化疗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但许多患者在接受化疗后仍然发生肿瘤复发。
这主要是由于癌症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以及免疫逃逸现象的存在。
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策略以阻止癌症免疫逃逸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肿瘤免疫逃逸是指癌症细胞通过多种方式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其中,主要机制包括:1.1 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癌症细胞通过激活免疫检查点蛋白(如PD-1、PD-L1)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1.2 免疫抗原下调:癌症细胞可通过降低表达肿瘤抗原或改变抗原呈递途径,使免疫细胞难以识别和击杀。
1.3 免疫抑制性细胞浸润: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降低对肿瘤的攻击。
2. 化疗药物对癌症免疫逃逸的作用化疗药物不仅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能够通过一些间接机制干预癌症免疫逃逸过程,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力。
2.1 诱导免疫细胞活化:一些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顺铂等)可以诱导免疫细胞(如激活的T细胞、巨噬细胞等)的活化和增殖,增强它们对癌症细胞的杀伤能力。
2.2 减少免疫抑制性细胞:与此同时,某些化疗药物也可以减少免疫抑制性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例如通过减少调节性T细胞数量或抑制巨噬细胞极化为免疫抑制型。
2.3 促进免疫效应细胞入侵肿瘤:某些化疗药物能够改变肿瘤微环境,促使免疫效应细胞(如效应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进入肿瘤灶,增强免疫反应的强度。
3. 化疗对免疫逃逸的干预策略为了更好地应对癌症免疫逃逸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化疗干预策略,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反应并阻止肿瘤的进展。
3.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抗PD-1、抗PD-L1抗体)可以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增强免疫系统的攻击力。
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达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肿瘤抗原及肿瘤免疫逃逸
一、 肿瘤免疫研究的历史(略)。
二、 肿 瘤 抗 原
(一)肿瘤抗原的概念
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neoantigen)、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
总称。
1. 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 )
指肿瘤特有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抗原。
2. 肿瘤相关抗原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非肿瘤细胞所特有,在正常细胞上也表达,但细胞癌变时其含量明显增加或异位表达的
抗原。
(二)肿瘤抗原的来源:
* 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 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 自发性肿瘤的抗原
* 胚胎抗原或分化抗原
三、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 CD8+ 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起最重要的作用。
* CD4+Th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辅助诱导和激活CD8+CTL。
* 其他
四、 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机制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相当的复杂,涉及到肿瘤细胞本身、肿瘤微环境和宿主免疫系统的
多个方面,目前虽有多种学说,但无令人满意的解释。
(一)肿瘤细胞膜分子表达异常
1. 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antigenic modulation)
* 抗原性弱:
TAA:主要被B细胞识别产生Ab,但其抗肿瘤作用具双重性,有时表现为免疫促进作用。
TSA:这类抗原与正常细胞的膜分子差异很小,抗原性弱。
* 抗原调变(antigenic modulation):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表位减少或丢失,从而使肿瘤细胞避
免宿主免疫系统的杀伤。
2. MHC分子表达低下
①多数肿瘤MHC-Ⅰ类分子表达↓:逃避CTL的攻击
②某些肿瘤能表达非经典的Ⅰ类分子:逃避NK的攻击
③LMP和TAP的丢失:卵巢癌TAP和LMP表达缺陷者达62.5%
④大多数肿瘤细胞不表达II类分子:不能诱导CD4+T细胞
3. 缺乏共刺激信号:如肿瘤细胞不表达B7和ICAM-1,T细胞CD40L表达降低等。
2
4. 丢失Fas, 表达FasL
脑胶质瘤、结直肠癌、肝癌、黑色素瘤、肺癌等肿瘤细胞,膜表面Fas表达显著减少或
丢失,而FasL的表达增强,一方面能抵抗肿瘤细胞调亡,另一方面能使肿瘤细胞诱导免
疫细胞的调亡。
5. 表达mCRP(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分子:免受CDC
(二)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
1. 分泌抑制性CKs及可溶性黏附分子
TGF-, IL-10, VEGF(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sICAM-1等。
TGF-:能抑制多种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能封闭信号传导途径
抑制DC成熟
IL-10: 抑制Th1细胞、促进Th2细胞、下调Ⅱ类分子
VEGF: 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抑制DC成熟
2. 肿瘤生长因子的分泌
如骨髓瘤、毛细胞白血病、肾细胞癌:分泌IL-6;淋巴瘤:分泌IL-10促进肿瘤生长
3. 抗原提呈细胞功能缺陷
4. 诱导抑制性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Treg)
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
(三)诱导免疫促进作用
指用肿瘤Ag免疫或输入肿瘤Ab后,能促进肿瘤生长的现象。
机制:1)可溶性Ag封闭CTL;2)Ab封闭B细胞表位;3)IC通过FcR封闭NK和
M的ADCC
(四)肿瘤微环境中免疫增强CKs含量↓
APC释放IL-12的能力显著降低,影响Th细胞的活化,进而影响Tc的活化。
IL-2、IFN等↓
五、肿瘤的免疫治疗: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略)
了解一些目前最新的免疫治疗手段,比如靶向于免疫检查点的单抗的应用,包括抗
CTLA-4,PD-1,PD-L1的单抗,以及CART疗法。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获
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