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新课标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24 含解析
2018年高三新课标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20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训练(二十)A级(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解析]A中碳棒是正极,工作中不会消耗,A错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错误;原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上失去电子被氧化,C正确;SiO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晶体硅,D错误。
[答案] C2.(2016·浙江高招选考)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B.甲、乙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均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装置乙中的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D.装置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Zn2+[解析]装置甲中锌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装置乙中形成铜锌原电池,且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H+得电子生成氢气,A项正确;装置甲中没有形成原电池,不存在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B项错误;装置乙形成了原电池,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C项正确;装置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D项正确。
[答案] B3.(2017·黑龙江实验中学月考)将编号为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解析]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②为正极,①比②活泼;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说明①比③活泼;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说明②是正极,④比②活泼;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说明③是负极,③比④活泼,故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①③④②。
(新课标)2018年高三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3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训练(十三)A 级(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2015·北京卷)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氮元素均被氧化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解析] 雷电作用下氮元素被氧化,但是在人工固氮中,通过工业合成氨的方法,氮元素被还原,A 项不正确;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的一种,B 项正确;从图中制造蛋白质与植物遗体等转化路径可以看出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C 项正确;从图中可知蛋白质参与了氮循环,蛋白质含有碳、氢、氧等元素,D 项正确。
[答案] A2.如图,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 3、②NO 2,进行喷泉实验。
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①>②B .①<②C .①=②D .不能确定[解析] 设烧瓶体积为V L ,c (NH 3)=V V m V =1V m mol·L -1,c (HNO 3)=V V m ×232V 3=1V mmol·L -1,故两者相等。
[答案] C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H 3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B .与金属反应时,稀HNO 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C .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D .常温下可以用铁、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含氮化合物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B 项,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答案] B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 .向Fe(NO 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 2++4H ++NO -3===3Fe 3++NO↑+2H 2OB .铜片与浓硝酸:Cu +NO -3+4H +===Cu 2++NO 2↑+2H 2OC .氯化铵浓溶液跟浓NaOH 溶液混合后加热:NH +4+OH -=====△NH 3·H 2O D .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的NaOH 溶液混合后加热:NH +4+OH -=====△NH 3↑+H 2O [解析] B 项Cu +4H ++2NO -3===Cu 2++2NO 2↑+2H 2O ;C 项NH +4+OH -=====△NH 3↑+H 2O ;D项HCO -3+NH +4+2OH -=====△CO 2-3+2H 2O +NH 3↑。
(新课标)高三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第一章1.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新人教版(2021学年)

(新课标)2018年高三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第一章1.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年高三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 第一章 1.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年高三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 第一章 1.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训练1 第一章 1.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A级(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C.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D.国际上规定,0。
012 kg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摩[解析]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A错误;B正确;摩尔不能表示宏观物质,C错误;D中应该是0。
012 kg 12C.[答案] B2.(2016·南昌零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3。
01×1023的物质所占的体积为11.2 L②0.1 mol N2所占的体积为2。
24 L③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为22。
4L ④标准状况下,100 g CaCO3和KHCO3含氧原子 3 mol ⑤各种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1⑥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的分子数相同A.①③⑤ﻩB.④⑥C.③④⑥ ﻩD.②④⑥[解析] ①没有指明气态,②没有指明标准状况,③H2O为液体,④正确,⑤必须在标准状况下,⑥正确。
2018年高三新课标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40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训练(四十)A级(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2015·安徽卷)碳酸亚乙烯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3H2O3B.分子中含6个σ键C.分子中只有极性键D.8.6 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 L CO2[解析]A项,由图示可知,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3H2O3。
B项,分子中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中各有一个σ键,碳氧单键全部是σ键(4个),碳氢键也是σ键(2个),共有8个σ键。
C项,分子中的碳氧键、碳氢键都是极性键,而碳碳键是非极性键。
D项,8.6 g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完全燃烧后得到0.3 mol CO2,只有在标准状况下0.3 mol CO2的体积才是6.72 L。
[答案] A2.374 ℃、22.1 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的H+和OH-,由此可知超临界水()A.显中性,pH等于7B.表现出非极性溶剂的特性C.显酸性,pH小于7D.表现出极性溶剂的特性[解析]超临界水仍然呈中性,pH不等于7,A、C项错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以知B正确(有机物大多数是非极性分子),D错误。
[答案] B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CHO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NH3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2D.沸点:PH3>NH3>H2O[解析]HCHO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既含σ键又含π键,A项正确;CO2分子中的化学键是极性键,B不正确;NH3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杂化,C项不正确;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因而氨的沸点反常高,由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强于氨气分子之间的氢键,因此水的沸点高于氨的沸点,D项不正确。
[答案] A4.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
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C.sp2,氢键D.sp3,氢键[解析]由石墨的晶体结构知C原子为sp2杂化,故B原子也为sp2杂化,但由于B(OH)3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羟基间能形成氢键,故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
2018年高三新课标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22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训练(二十二)A级(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2016·江苏海门一模)下列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加快对人类有益的是()A.金属的腐蚀B.食物的腐败C.塑料的老化D.氨的合成[答案] D2.反应4A(g)+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 -1。
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①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②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③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 -1④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减小的,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增大的A.①②B.③C.①D.②④[解析]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则根据化学方程式,A的浓度减少0.8 mol·L-1,所以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 mol·L-1÷2 min=0.4 mol·L -1·min-1,①正确;由于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②正确,④不正确;反应速率表示的是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③不正确。
[答案] A3.(2017·福建福州八中月考)对反应A+B 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①20 mL溶液中含A、B各0.01 mol;②50 mL溶液中含A、B各0.05 mol;③0.1 mol·L-1的A、B溶液各10 mL;④0.5 mol·L-1的A、B溶液各50 mL。
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A.②>①>④>③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解析]①中c(A)=c(B)=0.01 mol0.02 L=0.5 mol·L-1;②中c(A)=c(B)=0.05 mol0.05 L=1 mol·L-1;③中c(A)=c(B)=0.1 mol·L-12=0.05 mol·L-1;④中c(A)=c(B)=0.5 mol·L-12=0.25 mol·L-1;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④>③,A项正确。
(新课标)高三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4第二章2.2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新人教版(2021学年)

(新课标)2018年高三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4 第二章2.2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年高三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 4 第二章 2.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年高三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4第二章 2.2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训练4 第二章2.2化学物质及其变化A级(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为防止流感病毒的传播,许多公共场所都注意环境消毒,以下消毒药品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解析] A.84消毒液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B。
高锰酸钾为强电解质;C。
酒精为非电解质;D。
醋酸为弱电解质。
[答案] B2.下列物质在指定条件下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2CO3溶于水:Na2CO3===Na错误!+CO错误!B.Al(OH)3酸式电离:Al(OH)3===AlO错误!+H2O+H+C.NaHS溶于水HS-的电离:HS-+H2O H2S+OH-D.NaHSO4加热熔化:NaHSO4===Na++HSO错误![解析] A中应为Na2CO3===2Na++CO错误!;B中Al(OH)3的电离应用“”;C 项是HS-的水解.[答案] D3.(2017·河北定州中学第三次月考)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2O溶于水:Na2O+H2O===2Na++2OH-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ClO-+H2O+SO2===2HClO+SO错误!C.用FeCl3溶液腐蚀铜板:Fe3++Cu===Fe2++Cu2+D.碳酸钙溶于稀醋酸:CaCO3+2H+===Ca2++CO2↑+H2O[解析] A项,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正确。
2018年高三新课标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31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训练(三十一)A级(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2017·廊坊质量监测)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仪器的识别,意在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常见实验仪器的认知能力。
A项为泥三角,不是三脚架;C项为球形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D项正确的名称为坩埚,但不能确定其是否为瓷坩埚。
[答案] B2.下列说法或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2 g NaCl②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盐酸③用蒸发皿加热NaCl溶液可以得到NaCl晶体④用100 mL容量瓶配制50 mL 0.1 mol·L-1的H2SO4溶液⑤区别NaCl、Na2SO4时需用到胶头滴管、试管⑥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盛放液体、固体加热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③⑤⑥[解析]量筒是一种粗量器,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盐酸时误差较大,应选用10 mL量筒进行量取,②错误;100 mL容量瓶只能配制100 mL溶液,无法配制50 mL溶液,④错误;由于物质鉴别所用试剂量较少,故应使用试管作反应容器,通过胶头滴管滴加试剂,⑤正确;烧杯只能用于盛放液体加热,⑥错误。
[答案] A3.玻璃棒在化学实验中是一种常用仪器,用途广泛。
下列实验中玻璃棒能起到搅拌作用的是()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粗盐提纯③溴乙烷中溴元素的检验④从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⑤测定溶液的pH⑥浓盐酸与浓氨水相遇发烟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⑥D.全部[解析]①中溶质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②中粗盐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③中不需要玻璃棒,④中固体混合物的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⑤、⑥中需要玻璃棒蘸取溶液,玻璃棒不起搅拌作用。
[答案] A4.实验室里不宜长期放置,应在使用时再配制的试剂是()①酚酞试液②银氨溶液③Na2CO3溶液④Cu(OH)2悬浊液⑤酸性FeCl3溶液⑥FeSO4溶液⑦NaCl溶液⑧氯水A.②⑤⑥⑧B.①③④⑤C.①②⑤⑦D.②④⑥⑧[解析]②银氨溶液长期放置会转化为易爆物质,④Cu(OH)2悬浊液长期放置会发生变化,⑥FeSO4溶液长期放置易被氧化,⑧氯水长期放置会转化为盐酸,所以实验室里不宜长期放置,应在使用时再配制的试剂为②④⑥⑧。
2018年高三新课标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3含解析

课时跟踪训练(三)A级(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商品。
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解析] 一定不是单质,有的有毒或不能吸收,不一定以分子或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上述物质中,只能笼统地称元素。
[答案]A2.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解析]A错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B错误;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C错误;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D正确.[答案] D3.(2016·杭州二检)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的数目④原子的数目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解析] 依据质量守恒,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①⑤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也不变,②④正确.故①②④⑤正确,选C。
[答案] C4.(2017·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可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B.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C.汽油、漂白粉、水玻璃、王水均为混合物D.纯碱、熟石灰、醋酸、食盐水均为电解质[解析]最外层电子数少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H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的也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如钋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A错误;根据酸电离出H+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B错误;食盐水是NaCl溶液,为混合物,是电解质溶液,不是电解质,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二十四)
A级(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而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
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解析] 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因为ΔH-TΔS<0,故A项正确;有些熵减的过程也能自发进行,非自发反应熵不一定减小或不变,B项错误;放热反应不一定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如CH
3
COOH
+NH
4HCO
3
===CH
3
COONH
4
+CO
2
↑+H
2
O,C项错误;有些吸热反应,在室温下不能自
发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D项错误。
[答案] A
2.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c(CO)·c(H
2
O)
c(CO
2
)·c(H
2
)。
恒容时,温度升高,
H
2
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
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
2O
高温
CO
2
+H
2
[解析] 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得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
+
H 2
高温
CO+H
2
O,D错误;温度升高,H
2
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
应是吸热的,焓变为正值,故A正确;在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多种,H
2
浓度变化不确定,B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错误。
[答案] A
3.(2017·安徽马鞍山二中月考)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
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 Sn2+(aq)+Pb(s),体系中
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
3)
2
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解析]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由于固体的浓度不变,不能使平衡发
生移动,c(Pb2+)不变,A错误;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
3)
2
固体,溶液中
c(Sn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所以c(Pb2+)变大,B错误;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
错误;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Sn2+)
c(Pb2+)
=
0.22
0.10
=2.2,D正确。
[答案] D
4.(2017·安徽淮北一中月考)某温度下,反应2A(g) B(g)+C(g)的平衡常数为1,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g)。
20 s时测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A.反应前20 s的平均速率为v(A)=0.6 mol·L-1·s-1
B.20 s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C.达平衡时,A(g)的转化率为100%
D.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变为0.5,则反应的ΔH<0
[解析] 由题意知前20 s的平均速率为v(A)=1.2 mol/(2 L·20 s)=0.03
mol·L-1·s-1,A项错误;20 s时,Q=c(B)·c(C)/c2(A)=0.3×0.3
0.62
=0.25<K,可
逆反应向正方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错误;反应是可逆反应,平衡时A(g)的转化率不可能为100%,C项错误;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从1变为0.5,平衡常数变小,反应放热,ΔH<0,D项正确。
[答案] D
5. 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M(g)+
bN(g) cQ(g)。
气体M、N、Q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K=25 4
B.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50%,若条件改变恒温恒压,则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小于50%
C.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 M和1 mol N,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小于50%
D.在5 min时,再向体系中充入少量He,重新达到平衡前v(正)>v(逆) [解析] Δn(M)=0.8 mol-0.4 mol=0.4 mol,Δn(N)=0.4 mol-0.2 mol =0.2 mol,Δn(Q)=0.2 mol,所以a∶b∶c=2∶1∶1,化学方程式为2M(g)+
N(g) Q(g)。
平衡时,c(M)=0.4 mol
2 L
=0.2 mol/L,c(N)=c(Q)=
0.2 mol
2 L
=
0.1 mol/L,K=
c(Q)
c2(M)·c(N)
=25,A项错误;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
0.4
0.8
×100%=50%,
若条件改为恒温恒压,反应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相当于原平衡正向移动,则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大于50%,B项错误;在原条件下,M的体积分数为
0.4 mol
0.4 mol+0.2 mol+0.2 mol
×100%=50%,由于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充入比原反应更多的反应物时,相当于加压,可逆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