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低水溶性结晶V型聚磷酸铵
PBAT的共混改性综述

PBAT的共混改性综述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是一种新型的完全生物降解脂肪-芳香族共聚酯。
与其它聚合物进行共混改性是改善PBAT基材综合性能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降低该材料价格的重要方式。
为拓展PBAT材料的应用范围,扩大PBAT 的市场需求,有必要利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共混改性。
1. PBAT与可降解聚合物共混改性1.1 PBAT与聚乳酸(PLA)共混PLA是一种脂肪族聚酯,其合成原料乳酸可完全由生物法发酵制得,脱离了传统的石油原料,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强度;同时PLA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最终的降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使之在以环境和发展为主题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日用品以及生物医疗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PLA虽然具有较高的强度及压缩模量,但是其质硬而韧性较差,缺乏柔性和弹性,极易弯曲变形,抗冲击和抗撕裂能力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PLA的使用范围。
同样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PBAT恰好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和柔韧性,利用PBAT与PLA共混来对其增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前人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PBAT)复合材料,实验表明,PBAT能够抑制PLA的结晶,导致材料断面出现孔洞和凹槽,随着PBAT用量的增多,材料断面孔洞的尺寸会有所增加,这会导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
但是,PBAT的柔性链段能有效改善PLA的脆性,当PBAT质量分数为30%时,PLA/PBAT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最大,达到9%,同时,其冲击强度也能够达到5.33kJ/m2。
前人在PBAT与PLA共混的过程中发现,随着PBAT用量的增加,PLA/PBAT 复合材料中两相的相容性变差,这也是PLA/PBAT共混物力学强度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为了进一步提高PLA/PBAT复合材料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前人通常在该共混物中引人增容剂以减小两相界面张力,增大界面结合力,改善共混体系的力学相容性和抗冲击性。
超薄二维Au@BiVO_(4)纳米片光催化降解HPAM

超薄二维Au@BiVO 4纳米片光催化降解HPAM董泽坤1,李辉2,3,姚诗余4,刘轶1,鲁新2,刘汉军2(1.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00;2.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环保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四川广汉618000;3.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南充637009;4.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针对钻井废液中有机物难降解的难题,首先利用两相法制备了单斜晶相的超薄二维BiVO 4纳米片,然后利用光还原法在BiVO 4表面沉积Au 纳米粒子,制得超薄二维Au@BiVO 4纳米片,用于光催化降解聚丙烯酰胺(HPAM )。
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催化剂投加量、HPAM 初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其光催化降解HPAM 的机理。
结果表明,当n (Au )∶n (BiVO 4)为1∶100时,所得到的产品对HPAM 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其降解效果主要依靠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产生·OH 来实现。
[关键词]两相法;Au@BiVO 4;光催化降解;聚丙烯酰胺[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9X (2021)09-0074-07Ultrathin two ⁃dimensional Au@BiVO 4nanosheetsf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olyacrylamideDong Zekun 1,Li Hui 2,3,Yao Shiyu 4,Liu Yi 1,Lu Xin 2,Liu Hanjun 2(1.College of Chemistr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China ;PC CCDE SafetyEnvironment Quality Surveillance &Insp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han 618000,China ;3.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9,China ;4.College of Physic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China )Abstract :Aiming the problem of organic compound hard degradation in drilling waste liquid ,two ⁃dimensional ultra ⁃thin BiVO 4nanosheets with monoclinic crystal phase were firstly prepared via a simple two ⁃phase method ,followedby the deposition of Au nanoparticles under the irradiation.The prepared nanosheets was used to photocatalytic degra ⁃dation of polyacrylamide (HPAM ).The effects of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the dosage of the photocatalyst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he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efficiency were studied.The mechanism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HPAM was investigated as wel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u@BiVO 4nanosheets exhibited the highest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for HPAM degradation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Au to BiVO 4was 1∶100.And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mechanism is mainly depended on the ·OH.Key words :two ⁃phase method ;Au@BiVO 4;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polyacrylamide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03070);川庆钻探工程公司资助项目(CQ2020B-41-1-7)油气勘探过程中产生的液态废弃物主要来源于钻井过程中报废的水基与油基钻井液等〔1-2〕。
新型溶水强力v1原料

新型溶水强力v1原料
新型溶水强力v1原料是一种创新的高分子材料,其特点是在水中具有很强的溶解性。
该材料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钠。
它具有下列优良特性:
1. 高溶解性
新型溶水强力v1原料在水中具有很强的溶解性,能够快速地溶解于水中,从而形成透明的溶液,使其更容易应用于水处理。
2. 高吸水性
该材料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以在水中吸收大量的水分,从而使其具有很好的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净化水质。
3. 高稳定性
新型溶水强力v1原料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不容易在水中分解或失活,能够保持其高效的净水能力,并且与其他水处理药剂相容性良好。
4. 环保安全
该材料为环保型产品,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安全可靠。
5. 多功能性
新型溶水强力v1原料不仅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还可以用于水分散剂、印染工业、油田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6. 易于操作
该材料使用简便,可以直接溶解于水中使用,无需特殊的操作技能和设备,便于使用和储存。
综上所述,新型溶水强力v1原料具有非常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有效地改善水质和环境,是一种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的高分子材料。
PBAT的共混改性综述

PBAT的共混改性综述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是一种新型的完全生物降解脂肪-芳香族共聚酯.与其它聚合物进行共混改性是改善PBAT基材综合性能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降低该材料价格的重要方式。
为拓展PBAT材料的应用范围,扩大PBAT 的市场需求,有必要利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共混改性.1。
PBAT与可降解聚合物共混改性1.1 PBAT与聚乳酸(PLA)共混PLA是一种脂肪族聚酯,其合成原料乳酸可完全由生物法发酵制得,脱离了传统的石油原料,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强度;同时PLA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最终的降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使之在以环境和发展为主题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日用品以及生物医疗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PLA虽然具有较高的强度及压缩模量,但是其质硬而韧性较差,缺乏柔性和弹性,极易弯曲变形,抗冲击和抗撕裂能力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PLA的使用范围。
同样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PBAT恰好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和柔韧性,利用PBAT与PLA共混来对其增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前人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PBAT)复合材料,实验表明,PBAT能够抑制PLA的结晶,导致材料断面出现孔洞和凹槽,随着PBAT用量的增多,材料断面孔洞的尺寸会有所增加,这会导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
但是,PBAT的柔性链段能有效改善PLA的脆性,当PBAT质量分数为30%时,PLA/PBAT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最大,达到9%,同时,其冲击强度也能够达到5.33kJ/m2。
前人在PBAT与PLA共混的过程中发现,随着PBAT用量的增加,PLA/PBAT 复合材料中两相的相容性变差,这也是PLA/PBAT共混物力学强度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为了进一步提高PLA/PBAT复合材料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前人通常在该共混物中引人增容剂以减小两相界面张力,增大界面结合力,改善共混体系的力学相容性和抗冲击性。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甲酯酸性生产废水丙烯腈生产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甲酯酸性生产废水丙
烯腈生产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
项目概述
甲基丙烯酸甲酯酸性废水和丙烯腈生产废水的酸度高、氨氮含量高、COD含量高和色度极高,环境危害极大。
目前该类生产废水常采用硫磺焚烧法生产硫酸、液氨中和后蒸发废硫铵液生产硫酸铵。
这两种方法在处理废水的同时分别获得了新的产品——硫酸和硫酸铵,能够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目前的处理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处理过程中安全与环境风险大、没有实现全部资源回收等问题。
本技术解决了废水因酸度过高不能浓缩结晶出硫酸铵以及不能资源化回收有机物的技术难题,废水经本发明方法处理后,废水中的氨氮资源、硫资源和有机物资源被充分回收,氨氮回收率大于99.5%、硫回收率99.2%、有机物回收率大于96.0%,可得到固体硫酸铵、建筑材料和有机低聚物。
本技术还具有使用的原材料成本低,余热被充分利用的特点。
项目成熟情况
比较成熟,可进行工业化生产。
应用范围
化工污水处理。
聚丙烯腈凝胶的结晶性研究

聚丙烯腈凝胶的结晶性研究谭连江;陈惠芳;潘鼎【摘要】利用动态流变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等实验方法研究了由聚丙烯腈(PAN)/二甲基亚砜(DMSO)和PAN/DMSO/水体系形成的凝胶的结晶性质.通过动态应变扫描结果发现PAN凝胶结构在受到破坏后可以迅速恢复,说明PAN凝胶的交联点不是由微晶构成的,而很可能是氰基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对内含溶剂的凝胶样品进行DSC测试的结果表明,单纯通过降温形成的PAN凝胶不会发生结晶,结晶不是其形成的原因;PAN溶液在凝胶化转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相分离;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与流变和热分析实验的结果一致,即仅依靠温度变化而形成的PAN凝胶是无定形的,但是,在非溶剂水的作用下形成的PAN 凝胶是可以结晶的,结晶度和平均晶粒尺寸随凝胶中水含量的减少而增大.【期刊名称】《合成技术及应用》【年(卷),期】2010(025)002【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聚丙烯腈;凝胶;结晶【作者】谭连江;陈惠芳;潘鼎【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5.8聚丙烯腈 (PAN)可以在不同的溶剂中发生可逆的凝胶化反应[1,2]。
对 PAN凝胶形成机理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是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PAN溶液的微观凝胶化行为仍然很困难,特别是关于 PAN凝胶交联点本质的问题,由于在一般的粘弹性测试中样品受到的应力或应变往往较小,无法区分不同本质的交联点[3],因此关于PAN凝胶的交联点是由什么构成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众所周知,PAN聚合物的主要特点是其每个单体结构单元中存在体积较大并具有很强极性的氰基 (CN),因而PAN分子中存在永久偶极。
Labudzinska和 Ziabicki认为在 PAN/DMF溶液中 PAN大分子之间的强偶极 -偶极相互作用力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联结点,使溶液发生凝胶化而形成 PAN凝胶[4]。
每月学生动态-学工部-华东理工大学

主办:学生工作部(处) 协办:学生情况研究会卷首语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忙碌但是充实的学习生活,但是即将到来的寒假又是多少同学翘首以待的呢? 或许这个时候我们的目标尚未明确,我们的理想尚待实现。
但是目前最为紧要的就是把握好期末考试,向父母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虽然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但是不得否认往往这个时候大家的学习效率却是最高的。
于是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学的学习生活究竟应该怎样?是我们从小耳濡目染般的“大学了就是解放了,考试及格万岁?”还是我们真正应该成为一个“大学生”而非“大”学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否理应成为我们践行的目标呢?!本期导读◆短讯连连看校园经纬···································································3 学院纵横···································································3 特别关注··································································3 学子动态··································································4 ◆专题调研又是一年期末考,几人欢喜几人愁? (4)每月学生动态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校园经纬●12月6日,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教育部科技司在重庆涪陵组织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纯磷化工产品工业化关键技术与装置”项目中“高聚合度聚磷酸铵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2007BAE58B03)的课题验收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低水溶性结晶V型聚磷酸铵
项目简介
低水溶性结晶Ⅴ型和结晶II型一样,具有相当稳定的热力学区间,是一种带有三嗪环支链的缩聚物,主要用于聚丙烯的阻燃,在聚丙烯中的添加量仅为5-15%时,可以达到结晶II型添加量达30%同样的阻燃效果,由于添加量小、阻燃性能好,因而其力学与机械性能在达到同样的阻燃效果的同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是聚磷酸铵系列阻燃材料中最具前途的新品种,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与工业生产报道。
本项目采用创新的聚磷酸铵的制备工艺,利用非五氧化二磷原料路线,制备的结晶V型聚磷酸铵具有低水溶性和优异的阻燃效果,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及磷化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在所制备的低水溶性结晶V型聚磷酸铵中,创新性的原位聚合了具有高耐热性的三嗪环,使本产品作为阻燃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
所属领域化工、材料
项目成熟度小试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申请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或技术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