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艺术的美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特色

浅谈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特色

浅谈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特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年悠久历史。

在这五千年经历风风雨雨不断演变,年年岁岁不断摸索着符合中国精神内涵。

不同的艺术文化,有着其不同的鉴赏特点,下面我浅谈一下书法、诗歌、绘画及戏曲的审美特色。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书法欣赏时应该纵观全体,以大局意识为主。

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进而注意局部,观察内容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兼顾,表现力是否生动活泼。

局部欣赏完毕后,再远处统观全局,校正最初鉴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

注意书法的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掌控作品精彩绝妙之处、分析作品尚有不足之处,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充分地进行鉴赏与分析。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不仅语言凝练而且具有极强的形象性,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但也要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表达情感的审美性。

情感性是诗歌的主要审美特征。

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

就没有诗人。

也没有诗。

”因此,情感充沛,思想正确,是创作诗歌的重要条件。

绘画,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

特点:追求神似,注重意境;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诗、书、印密切结合。

情景相生气韵生动的意境,中国传统绘画要求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

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

近几年来,由于开放政策,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大为加强,西方现代绘画各种流派对我国都有所影响。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仍旧散发着其强大的生命力,赏析书法艺术对于陶冶情操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篇1试谈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浅谈书法艺术中的元素与创作灵感

浅谈书法艺术中的元素与创作灵感

浅谈书法艺术中的元素与创作灵感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生动的艺术形式。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这种艺术形式是由汉字演化而来的,因此,元素和创作灵感来自于汉字的本质特点,即形、音、义、象、意五个方面。

首先,形是书法艺术中的一个基本元素。

字形的结构、线条的粗细、横竖的长短、曲度的变化等都是书法作品中用来表现艺术形象的最基本的元素。

古代书法家常常通过精雕细琢、变化多端的字形结构来表现文化内涵和情感。

在现代书法艺术中,形的表现更为博大精深,可以通过改变字体结构等来表现更多的情感和主题。

其次是音。

音是中国文字形成的重要源泉。

许多字的形态来源于其发音的本质,如“人”字的形态就像人的侧面。

在书法艺术中,音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观众的审美感受。

比如,说“静”字,使人联想到寂静无声的夜晚,此时体会到的是书法作品中淡定、沉静的意味。

再次是义。

义是指汉字所代表的意义和思想。

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古代书法家通过单字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达到了深化人们对于文化传承的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同时,现代书法艺术家也注重了意义的表现,往往以诗词为主题,溢彩于纸上的汉字,如音韵、文化寓意等多种意义被融合在书法艺术作品中,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意境。

其次是象。

象是书法艺术中最具有生动感的元素之一。

在这里,指的是字形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比如,画出一只鸟或者牛,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自然的真实感,古代书法家通过形象的书法作品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文化认知形象,它更是书法艺术作品中优美、多彩、生动的表现。

最后是意。

意是指书法艺术家希望通过书法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中国古代,书法作品常用于表达内心情感,比如写《枕霞录》的唐代书法家怀素在他的书法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是他的志向和个性。

现代书法艺术家同样注重意境表现,从心中流涌的思绪和面对世界的态度出发,独具深意、独具风韵的书法艺术作品历历在目。

浅谈书法中的美学

浅谈书法中的美学

浅谈书法中的美学美是一种感觉,在书法史上,不同的书体、书法观、书法美学存在于各朝各代。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由此不难看出,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书法思想、书法意识以及不同的书法作品。

那么对于学书者而言,我们自然会从书法的角度,对美形成独特的认识。

标签:书法;艺术表现;美学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是构成书法的物质载体。

随着时代的更替,书法艺术不断成长,经历着时间的淘洗冲刷,书法艺术之所以能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是因为书法艺术最具有民族代表性,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被认为是世界上并不多见的高水平的艺术。

既然书法被认定为是艺术,艺术都有独特的美,而其艺术性表现的作用和意义正是在于艺术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的结合,所以符合艺术概念的最终作品所要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往往取决于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是否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整体。

由此,黑格尔得出结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整齐一律的法则整齐一律的法则是最基础最单纯的形式美法则。

例如,我们看小篆的用笔整齐光洁,粗细一致;又如我们看唐楷,其章法行列皆是匀称的、整齐划一的。

2.对称均衡的法则对称均衡的法则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很多艺术品、建筑中。

对称具有安静性和稳定性,如汉字中的“昌” “常”“平”等字形。

这种对称平衡的法则依然存在整齐一致的法则,只是由一个个体变成了空间上相对的两个个体,例如,小篆中“天”“不”“草字头”“宝盖头”等,都蕴藏着对称均衡的法则。

3.调和与对比的法则调和与对比法则体现了要素间斗争与统一的特点。

调和更多是求同存异,是相对的;对比则是求异,是绝对的。

例如,楷书中为了某个笔画不会对其他笔画和整体造成冲突,长短欹正都需要书写者在书写的时候注意避让,这就是调和。

在行书草书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长短、大小、疏密、欹正、墨色等要素,这也是对比。

4.比例的法则比例通常指物体之间形的大小、宽窄、高低的关系,这种比例在书法中常常出现在结构和章法中,即部分和部分、部分与整体、整体与整体的关系。

浅谈书法线条的韵律美

浅谈书法线条的韵律美

浅谈书法线条的韵律美作者:王新生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0期摘要:书法是一种文化现象。

书法艺术纯粹由抽象的线条组合而成。

从书体、书法的演变与发展来看,线条的美化是经历着简朴——繁复——简炼的过程。

抽象、丰富的点、线、笔画是书法独有的语汇,无论是雄伟还是飘逸,是流畅还是挣扎,总是在情感基础上的波动产生节奏韵律,制约着线条的轻重、疲缓、浓淡、干湿。

关键词:书法线条;演变发展;韵律;骨力;情感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25-02线条是书家表现艺术构思和抒发感情的最基本手段。

在中国远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卓越的画论家谢赫在他的“六法论”中,就把“骨法用笔”放在重要的地位,这“是使对象的形体,如何运用线描达到表达的重要技法”。

五代的大画家荆浩更把用笔墨显出来的线条,赋予了人的气质,他说:“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里的线条不仅越来越强化自身的审美价值与审美意象,更有把许多文字组合成一个富有韵律整体的功能。

七十多年前,林语堂在向西方介绍中国书法艺术时曾经提到:“在欣赏中国书法的时候,是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人们仅仅欣赏他的线条和构造。

于是,在研习和欣赏这种线条的魅力和构造的优美之时,中国人就获得了一种完全的自由,全神贯注于具体形式,内容则撇开不管。

”基于此,书法家对线条倍加关注。

一、线条的演变和发展从书体、书法的演变与发展来看,线条的美化是经历着这样的规律:简朴——繁复——简炼来充实自身的美感。

宗白华先生说:“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形象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孳乳浸多‟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致于动作的关联……”。

所以,尽管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由隽利的线条所组成,铸造在青铜器具上的文字由凝力的线条所组成,铭刻在石鼓石碑上的文字由婉劲的线条所组成,却都具有静穆古雅的意趣,无不表现出简朴之美来。

浅谈魏晋书法的审美特征

浅谈魏晋书法的审美特征

浅谈魏晋书法的审美特征论述魏晋书法的审美特征涉及到对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概括和特色的描写。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个极为独特和丰富的时期。

魏晋书法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墨色灵动:魏晋时期的书法注重墨色的运用和表现。

书法家在墨色运用上追求“少而精”的原则,墨迹运笔流畅,变化多端,线条有力而富有张力,展现了魏晋时期书法独特的审美特征。

魏晋书法注重用笔的力度轻重,运用笔锋的变化使墨色纵横有致,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意境深远:魏晋书法强调意境的表达,注重墨色墨香与意境的融合。

书法家通过对笔法和构图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意境。

作品常常给人以闲逸、淡泊、超脱之感,这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背景有关。

魏晋书法的意境深远,常常能在简约中表达出丰富的内涵,给人以想象和遐想的空间。

三、随性自然:魏晋书法追求笔墨自然流畅,不拘于形式和规则。

书法家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追求自身的艺术特色和个性。

他们常常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个性印记,以示与众不同。

魏晋书法的自然流畅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态度,给人以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四、造诣深厚:魏晋时期涌现了许多书法家,他们的书法造诣深厚,艺术造诣高超。

他们对于文字的理解和笔墨的运用都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书法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的作品在笔法、用墨、构图等方面都达到了极为高超的水平,展现出了魏晋时期书法的卓越成就。

魏晋时期的书法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其墨色灵动、意境深远、随性自然和造诣深厚等特点,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独树一帜。

魏晋书法不仅仅是字形的书写,更是一种艺术的创作和表达。

它不拘泥于形式,追求个性和内涵的传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魏晋书法也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形态特质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形态特质
湿墨 , 涨墨, 淡墨 等, 同的墨产 生不 同的黑 白灰 的效 果, 不 也就产 生 了具有虚 实
法 艺术 正是 以其独 特的 艺术魅 力造 就 了一代又 一代 的书法 艺术 大师 。在艺术 多元 化 的今天 , 书法 艺术 也将 继续 得到 传承 与发扬 。 参 考 文 献 [] 邱振 中. 1 书法 的形 态与 阐释 北 京 : 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0 5 中 20 . [] 邱振 中. 2 神居 何所 北京 :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 社. 0 5 20 . [] 裔萼编 著 . 定斯基 论 艺. 3 康 北京 : 民美 术 出版 社. 0 2 11 一版 . 人 2 0. . 第 [] ( ) 4 德 莫里 茨 ・ 格 尔. 盖 艾彦译 艺术 的意 味. 北京 : 华夏 出版社 ,9 8 19 . [] ( 苏珊 ・ 5 美) 朗格 情感 与形式 . 北京 : 中国社 会科 学 出版 社 18 . 96
中国是一 个 书写 的民族 , 中国传 统的书 法建 立在 日常 书 写基础 之上 。汉
字和汉 字的书 写并 不天生 就成 为一种 艺术, 字的 使用和 书写 , 正进 入 自觉 文 真 的审美 范畴, 成为一 种艺 术, 并 是文字 发展 与其 它文化 领域 的积淀 到 了一定 程 度 的结 果 。我们知 道文 字 的发展 历经 了多个 阶段, 每一 阶段 都是 在 书写 的过
扭转 翻折 前行时, 那种 时间 的感受就 像一支 结构复 杂的乐 曲, 主旋 律和次旋 律, 伴 音与 和声相 互应 和, 又一 路不 可 阻遏 的奔向前 方, 向一个 未知 的彼岸 。所 奔 以中 国书法 中的 线条, 是兼 具时 间和 空间特 点 。 3 中置书 法 的空 闻特 点 书法 艺术 是空 间 的艺术, 它的 空 间体现 在字 里行 间里 。顺序 书 写的字 与 字 的空 间我们 称 为字 间空 间, 而行 与行 的空 间我 们称 为行 间空 间 。在单字 独 立 的作 品 中, 都有 极 为 明显 的字 间 空 间和 行 间 空间 。 我 们将字 围合 的面积 称 为字 内空 间, 与其互 补 的空 白称之 为字外 空间, 在

浅谈书法美的内在本质

浅谈书法美的内在本质

文化长廊CulturalCorridor30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浅谈书法美的内在本质文/赵宇欣摘要: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美是哲理美、章法美、生命美和表现个性的美。

本文主要从美的本质来分析书法美的本质及其特性。

关键词:美的本质;书法艺术;笔墨造型1 书法美的内涵给书法美下定义,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书法艺术?人们总是将艺术神圣化,认为艺术是神圣的,只能由艺术家创造出来。

但其实“世上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

书法的核心是汉字,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书写为根基的翰墨造型艺术。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在某种文化整体中产生,而它的特征又可代表此整体文化,即书法的内涵足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刘纲纪先生认为书法美是“现实事物的形体美和动态美的反映”。

他在著作《书法美》中的书法本体论,把书法理解为反映阴阳方式、表达主体情感的艺术,但还是不能明确地认识中国书法的表现性高于再现性这一特点。

然而,这个新的定义用学术语言表达为“书法的美是一种意象”。

“意象”,即“情景交融”。

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既是美的本体,也是艺术的本体。

山东艺术学院陈鹏在《书法美学基本问题四论》书法美的定义则重于美的构成, 尤其是特征元素的构成。

对于传统书法艺术来说, 以“文化情怀”为主题内容, 以“笔墨造型”为作品形式,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书法艺术美。

总而言之,书法美就是文化情怀的笔墨造型表现。

2 书法美的特性其实,研究书法美,有必要探索书法艺术美的规律。

首先,书法是艺术表达形式的一部分,所以要遵循传统艺术的基本发展规律。

其次,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是用毛笔来书写汉字的一种艺术教育门类,所以它必然有其特殊性。

书法艺术的特殊规律,就是从意识层面上来说就是把主体情怀直接体现于书面形式的规律。

书者的审美意识凝结在文字形式中,直接反映了主体的审美意识。

其次,从物质表现媒介上来说,就是线条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书法的美
书法是一门艺术。

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书法艺术更为抽象,更难捉摸。

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

现选择三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线条美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书写使用的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

书写的轻重、疾快、正偏等在纸上留下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体现出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

1、和谐美。

这种美的基本要素,就如做张椅子,也要看长短、疏密、粗细、曲直,做得好就美,做得不好就丑。

而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

“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

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疾徐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
作品独特的美感。

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

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

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

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

2、动态美。

对于线条,古来有两个美谈,即:“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

这是表现线条力度的夸张说法,但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瘦能挺、壮能遒、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那么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

这种动态之美在书法作品中,你或许感到小桥流水,轻流慢淌,或如飞流瀑布,落于九天,或如林中老树,静谧安祥,或如骇雷惊电,震撼环谷……所有这些感受,都是书家通过用笔的控制,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变的动感线条,体现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

从优秀作品中不仅看出书家笔墨技巧的娴熟,更能看到对作品的“韵”的把握。

即使人产生抑扬顿挫,似高山流水,时而泻于千里之外,时而旋于险滩之间,起到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二、节奏美
书法美与音乐美、戏剧美、舞蹈美的相似之处是,在于使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至整幅作品中、富有旋律节奏和诗情画意的意趣。

就书法作品而言,笔画的轻重缓急、字形的大小变化、字形的结构、广窄、开合、伸缩、倚正以及自然的牵连飞渡等等的巧妙运用,都能使整幅作品有种自然的运笔节奏
感,使欣赏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书法和音乐一样,以抽象的语言创造抽象的形象,这抽象的形象似乎很容易引发欣赏者各种联想,在优秀的艺术家笔下,能创造出使人感到旷远,博大、幽微、深沉、高逸,使人精神得到升华的境界。

就象优美的乐曲能激动人的心魄,激励人的情性、激发人的幽思。

这抽象形象所表达的虽不是明确的什么,但它仍是和人的审美理想、人的情性修养肯定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就是来自一种修养,一种由时代精神折射出来的精神面目,所有这一切铸成的审美内涵,它寓于运笔中的点画、布白之中,让读者通过书家创造的总体形象观赏它,感受它,品味它。

三、组合美
书法的形体,由笔画、结构、章法三者组成。

笔画上,视其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淡、方圆等用笔自然,变化流畅;结构上视其疏密、错落、承转、争让、欹正等照应周到、匀称生动;章法上,视其大小、高低、宽窄、黑白、虚实等协调统一、行气贯通。

中国特有的方块汉字,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写出来的字,既要符合规范法度,又要富于变化。

字体有长有扁、有疏有密、有古朴有奇宕等等,字写得过于平正、则显得板滞拘瑾;结体过于险绝,又易涉怪迁俗。

所以应努力做到“平中寓险,险中求平、中宫收紧、左右挥洒、倚侧有正、曲中求直”,才能别有情趣,这样方可称为艺术。

人们追求的是真情流露、天趣盎然,符合于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

《张猛龙碑》点画多变,
以点而言,几处无一相同,此碑结字外疏内密,忽大忽小,忽收忽放,欹侧取势,奇丑相生,结体精密有奇趣。

《兰亭序》中21个“之”字,各具情态,形象生动,上下浑然,似天然雕饰,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品的形体极尽变幻,时整齐匀称,时参差错落,时空旷清朗,时密不透风、形随笔出,字随势生、呈观万千气象,诸多风情,对书法欣赏者来说,书家只有通过形体组合线条,把自己真挚,强烈的感情贯注到作品的境界中去,才能使观赏者而感而动,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书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从中品味欣赏可以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

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