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项目化课堂教学改革
高职数学活页式教材开发与建设探究

新课程研究2022.11摘要:在高职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和融媒体教材。
文章以高职数学为例,探究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高职数学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理念、开发逻辑、开发方法,旨在更好地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突出高职数学教学的职业教育特色。
关键词:高职数学;活页式;教材开发作者简介:胡庆华,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郝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
(北京100102)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2)11-0078-03高职数学活页式教材开发与建设探究□胡庆华郝强高等数学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它的开发和建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使用直观的方法来描述和说明。
二是配图较多,并且有些配图还是彩色的,旨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是重视学生对概念或问题的理解,着眼于数学技能和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是注重把握不同学科与数学的整体性关系,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使之形成突破学科界限的广阔的知识视野。
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活页式教材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解决。
一、高职数学教材开发与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新型活页式教材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在教育教学领域,主要应用于专业课程教材的开发,而目前高职数学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1.多是学科逻辑式教材。
大多数高职数学教材按照传统学科逻辑编写,注重理论体系的相对完整,未真正体现注重实践能力的现代职业教育特色,也没有深入对接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未体现先进职业教育理念。
2.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等内容体现不足。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充分重视劳动教育,而当前的高职数学教材依然偏重学生的理论素养培养,对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等职业教育新要求体现不足,有的甚至完全没有体现。
关于公布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立项结果的通报(1)

关于公布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立项结果的通报各市教育局职成教科(处)、职教室、有关高等职业院校:经专家组评审、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核定,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已完成立项评审工作,共有281项课题获准立项,现将结果予以公布。
请有关单位按照《关于做好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鲁职成教科研…2013‟1号)的要求,督促各课题组尽快开题,并及时将开题情况上报我办,以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课题题目以公布题目为准。
附件: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立项名单二〇一三年六月五日附件: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立项名单课题编号课题名称主持人承担单位2013zcj001 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赵丽萍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3zcj002 山东省高职院校普通文化课程调查研究鞠锡田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3zcj003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科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途径研究郭莹齐鲁师范学院2013zcj004 山东省幼儿园转岗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李高波山东女子学院2013zcj005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王丽芹山东女子学院2013zcj006 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机制研究田玉丽山东女子学院2013zcj007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需求及模式创新研究田珊山东女子学院2013zcj008 山东省0-3岁早教师资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吕芳山东女子学院2013zcj009 基于高端就业导向的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芳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0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计研究唐文秀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1 “四化同步”推进下的新型农民培训研究时奇文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2 职业院校学生网络创业现状调查与有效途径研究钮小萌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3 山东省农村在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机制研究李悠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4 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设研究赵玉霞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5 “隐性制度丛”影响条件下山东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王冬玲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6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王翠梅山东协和学院2013zcj017 新时期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孙会海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zcj01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及实现途径研究刘慧芳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zcj019 基于就业力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周海霞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zcj020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于宏文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zcj021 山东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灵活机制研究李霞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2 “360度准实时反馈评价”在高职“全员育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朱旭刚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3 以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宋传玲山东商业职业技术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学院2013zcj024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以济南地区为例刘爱林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5 中高职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衔接研究朱鹏华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6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案设计研究赵国玲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7 校企共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研究董雷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8 高职院校就业状况调查研究刘勇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9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高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周雪莉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30 高职院校烹饪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金洪霞山东旅游职业学院2013zcj031 高职院校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赵家浩山东旅游职业学院2013zcj032 高职院校校园心理情景剧的教育实效性研究娄淑娟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2013zcj033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计算机相关课程设置研究王文冀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2013zcj034 基于云计算的云空间教学管理体系建构研究李常峰济南职业学院2013zcj035 高职院校职业人文教育问题与路径研究张红欣济南职业学院2013zcj036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项目化课程改革研究曹爱民济南职业学院2013zcj037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与专业实训关系的实证研究白红村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3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吕小燕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39 高职院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孟祥玮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40 自媒体节目制作在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李新宇山东传媒职业学院2013zcj041 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有效运行管理研究贾庆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2013zcj042 高职药学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实践研究李明济南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043 民办高校数控技术理论与校内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来庆忠青岛滨海学院2013zcj044 高职院校适应绿色港口发展的物流课程改革研究曾海容青岛黄海学院2013zcj045 2.5产业趋势下民办高校物流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王红青岛黄海学院2013zcj046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张志东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47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体系构建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旅游专业教师为例崔学勤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48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赵明富青岛酒店管理职研究业技术学院2013zcj049 基于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杨智慧山东外贸职业学院2013zcj050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高职商贸类专业项目教学改革研究张雪梅山东外贸职业学院2013zcj051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职业标准衔接体系研究——基于中国与新西兰职业教育比较研究视角齐洪利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52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实证研究——以海洋化工专业群为例吕海金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53 高职技能大赛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王风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54 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专业思想状况及干预措施研究徐媛媛山东万杰医学院2013zcj055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途径研究周帅山东万杰医学院2013zcj056 新时期民办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研究刘晓梅山东万杰医学院2013zcj057 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相关制度研究盛成乐淄博职业学院2013zcj058 高职院校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吕玲淄博职业学院2013zcj059 高职化工管路拆装实训课程实训项目开发研究郭洪强淄博职业学院2013zcj060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机制研究逯苗淄博职业学院2013zcj061 基于能力本位的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刘仰华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2013zcj062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的高职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五年一贯制人文素质课程为例吕宁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2013zcj063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孟祥云山东化工职业学院2013zcj064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彭爱玲山东化工职业学院2013zcj065 职业教育集团产权运作模式创新研究王春娟山东铝业职业学院2013zcj066 基于关键能力提升的模块化递进式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兆东淄博市技师学院2013zcj067 技师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毛海鹰淄博市技师学院2013zcj068 技师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现代化研究于晓红淄博市技师学院2013zcj069 高职教育中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于莉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13zcj070 开放式实训中心项目建设与运行模式研究满宪金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13zcj07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李广坤东营职业学院2013zcj072 教育叙事在高职辅导员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周星三东营职业学院2013zcj073 以教学企业为中心的高职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研究张云鹏东营职业学院2013zcj074 石油化工企业高技能人才有效培训模式研究方绍燕山东胜利职业学院2013zcj075 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研究张震山东大王职业学院2013zcj076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研究申芳芳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3zcj077 以就业为导向的医护英语教学研究杜留成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3zcj078 基于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小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重构研究李晶烟台职业学院2013zcj079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张建军烟台职业学院2013zcj080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研究柴敬平烟台职业学院2013zcj081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三轮并驱”学生管理模式研究李晓燕烟台职业学院2013zcj082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数据平台综合应用体系的构建研究曲耀春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83 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以烟台地区为例李健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84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陈尔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13zcj085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特色文化建设实证研究李苹苹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13zcj086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商务英文函电》课程开发研究孙忠颖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13zcj087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于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2013zcj088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赖剑峰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2013zcj089 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李秀敏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2013zcj090 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整合研究廉亚健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zcj091 基于“教学专业联盟”平台的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王玲山东经贸职业学院2013zcj092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魏翠芬山东经贸职业学院2013zcj093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重构中的探索孙伟山东经贸职业学院2013zcj094 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基于产业需求的系统化课程构建研究武莹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13zcj095 《生物化学》在高职教育不同专业中分类教学的实践研究李京杰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2013zcj096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系统建设研究姚德才潍坊职业学院2013zcj097 内化企业文化,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王海奇潍坊职业学院2013zcj098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改革研究朱丽兰潍坊职业学院2013zcj099 基于校企融合的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刘汝娟潍坊职业学院2013zcj100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对策研究王国芩潍坊职业学院2013zcj10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研究杨世诚潍坊工程职业学院2013zcj102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改革研究崔成梅潍坊工程职业学院2013zcj103 目标定向对大学生英语学业成绩影响研究慈建华潍坊科技学院2013zcj104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丁勇潍坊科技学院2013zcj105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研究唐艳平潍坊科技学院2013zcj106 岗位实习法在建筑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刘彦青潍坊工商职业学院2013zcj107 地域文化在高职育人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初广永潍坊工商职业学院2013zcj108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付在霞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力研究2013zcj109 中高职院校弟子规教育模式比较研究潘永忠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10 高职护理专业自考本科助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影响研究郭兴华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11 高职院校体育课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实践研究王鹏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12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双C教学实效性研究王燕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13 高职《汽车专业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高庆殿济宁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14 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现状调查研究刘迎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15 公寓文化建设助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证研究李英济宁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16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岗直通研究张延运济宁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17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王玉国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3zcj118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刘存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3zcj119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证研究李梅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3zcj120 基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合作式教学模式研究孙颖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3zcj12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周宏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3zcj122 高职园艺(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模式与策略研究赵京岚泰山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2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宋晓玲泰山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24 《单片机》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研究宋丽玲泰山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25 地方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田斐泰山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26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培养机制研究马腾文山东服装职业学院2013zcj127 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绩效研究任红霞山东服装职业学院2013zcj128 山东省外贸服装企业专业英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张爱华山东服装职业学院2013zcj129 高职护生临床学习环境对其实习期间学习投入影响研究肖华鹏泰山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30 “学分”银行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应用研究党帅泰山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31 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在校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研究曾守静泰山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32 高职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双主体”运行模式研究王芹威海职业学院2013zcj133 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孙杰威海职业学院2013zcj134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李传伟威海职业学院2013zcj135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构建与资源整合研究郭志强威海职业学院2013zcj136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张勇威海职业学院2013zcj137 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实验室开放运行研究尚金燕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2013zcj138 五年一贯制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肖海燕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2013zcj139 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两段式衔接管理的调查研究胡冬梅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2013zcj140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对策研究王晓琳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41 高职院校网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研究王梅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4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周立军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43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袁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44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规范化管理研究高江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45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尹红莲山东水利职业学院2013zcj146 基于W+R·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改革研究周广宇山东水利职业学院2013zcj147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研究王允高山东水利职业学院2013zcj148 计算机基础类公共课程“分层次”培养教学改革研究李娅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2013zcj149 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申平平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2013zcj150 高职旅游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研究刘加增日照市技师学院2013zcj151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田葆青莱芜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52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王文华莱芜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53 提升职业情感的教学方法研究——以幼师教育课程为例李传永临沂大学费县分校2013zcj154 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研究朱丽临沂大学费县分校2013zcj155 区域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案例研究李宝秋临沂大学沂水分校2013zcj156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王升丽临沂大学沂水分校2013zcj157 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创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王彦功临沂大学沂水分校2013zcj158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赵昆临沂大学沂水分校2013zcj159 基于技能大赛的《建筑装饰CAD制图》课程标准研究刘玮临沂职业学院2013zcj160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焦光利德州科技职业学院2013zcj161 高职护理专业教师人才梯队构建研究张传霞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62 高职院校E-Learning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研究范国渠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6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刘德云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64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吴跃飞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65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培训研究韩雪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66 基于有核多层结构的高职院校竞争力及其发展策略研究万学军滨州职业学院2013zcj167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斌滨州职业学院2013zcj168 高职高专护生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方法研究谢晓芳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013zcj169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模式融合研究刘艳红济南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3zcj170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研究张树峰济南市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171 中职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崔秀光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有限公司2013zcj172 中职数控车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关系的实证研究韩维启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有限公司2013zcj173 融入企业文化的中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侯方奎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2013zcj174 中职英语合作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薛正香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2013zcj175 基于学分制的中职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傅宁淄博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2013zcj176 中职数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董子悦淄博市博山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177 中职生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李杰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2013zcj178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刘洪滕州市职教中心2013zcj179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系统构建与实施研究魏永梅滕州市职教中心2013zcj180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曾庆发滕州市第一职业高中2013zcj181 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研究甘朋滕州科技职业高中2013zcj182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韩春枣庄经济学校2013zcj183 中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曹文博东营市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184 中职学校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研究骆久红东营市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185 农村中职学校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研究管学彦垦利县职业教育中心2013zcj186 正表情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研究潘晓荣垦利县职业教育中心2013zcj187 中职电气焊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研究孙庆东河口区职业教育中心2013zcj188 中职学校专业基础课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刘学光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189 中职技能竞赛引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黄连生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190 中职学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潘漫涤烟台城乡建设学校2013zcj191 中职学校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王广志烟台城乡建设学校2013zcj192 校园文化与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研究赵仁溟南山职业技术学校2013zcj193 中职技能大赛推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赵裕民烟台电子工业学校2013zcj194 中职风电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研究李焕京烟台风能电力学校2013zcj195 中职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陈明华烟台风能电力学校2013zcj196 中职学校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倪书波烟台汽车工程学校2013zcj197 中职生闲暇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吕翔序烟台第一职业中专2013zcj198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酒店服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杨绍臣烟台第一职业中专2013zcj199 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就业指导现状研究刘志娟烟台护士学校2013zcj200 中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系统现代化建设研究温科烟台机械工程学校2013zcj201 中等职业教育创业指导案例教育研究侯振海烟台机械工程学校2013zcj202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李丽香招远一职专2013zcj203 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于东晓烟台机电工业学校2013zcj204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管理模式研究林建栋烟台信息工程学校2013zcj205 中职行动感悟教学的实证研究张治军烟台信息工程学校2013zcj206 中职心理干预影响学生专业素养研究于年池烟台临港工业学校2013zcj207 中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助推德育工作的实证研究李光辉烟台轻工业学校2013zcj208 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王维祥寿光市职教中心2013zcj209 提升中职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践研究张有庆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210 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职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刘学伟潍坊科技工程学校2013zcj211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李建新青州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2013zcj212 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案例研究李炳智潍坊市高密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213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改革研究王成杰高密市职业教育研究室2013zcj214 中职财会专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述鸿高密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215 中职学校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关系研究张克太临朐县教研室2013zcj216 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中职学校德育研究刘成海临朐县机电职专2013zcj217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曹文堂安丘职业中专2013zcj218 “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助推中职德育工作的实证研究张朝辉潍坊市经济学校2013zcj219 现代农业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研究王立明诸城农村社区学院2013zcj220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朱艳潍坊科技学院中专部2013zcj221 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成因与对策研究吴桂坤潍坊科技学院劳动技校2013zcj222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云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研究陈凤萍潍坊科技学院体校2013zcj223 技能大赛背景下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苗玉霞潍坊科技学院五专部2013zcj224 “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助推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证研究范霞潍坊科技学院五专部2013zcj225 中职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现状及对策研究郭和连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2013zcj226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研究尹天明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2013zcj227 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案例研究李炳侠嘉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228 中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李长占金乡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229 基层电大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研究张维民济宁广播电视大学兖州分校2013zcj230 中职学校英语活力课堂建设研究董军辉济宁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231 通过合作学习构建中职实训课活力课堂研究王庆海汶上县职业中等专。
院批教改项目结题报告.doc-院批教改项目结题报告

院批教改项目结题报告项目名称数学建模与大学数学(线性代数)的融合执行时间2000—2002主持人张志让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合到大学数学教学中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大学数学》是高等院校重要基础课程,它包含四个知识模块:微积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数学实验。
大学数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特别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数学学科的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大学数学在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尤为突出。
但是原有的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内容陈旧;知识结构与教学模式单一;内容偏多、偏深,很不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过渡;脱离实际,忽视对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所以,大学数学教学亟待改革。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开设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课程,逐步认识数学建模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特殊作用。
这也使我们找到了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项目完成的主要工作1、明确改革指导思想,促进教学思想的转变大学数学教学应该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把握适当的教学定位(特别对一般院校尤为重要)。
根据一般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应用,注意对学生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2、将数学建模活动所启示的教学改革思想贯彻到大学数学教学中,促进线性代数教材建设在我们参加编写的《线性代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尽量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合到课程中去。
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在引入一些数学概念时,通过一些引例介绍应用背景;引入应用实例及数学实验;强调矩阵初等变换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选取深入浅出的理论系统。
这样使教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进行《数学实验》课程建设在《高等数学》、《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课程中全面开设《数学实验》,并引入教学计划;每年对新调入的教师进行数学实验培训;修订院内使用的数学实验讲义;课题组成员参加全国及省内数学实验教学研讨会作大会报告。
《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惠州学院为例

第40卷第6期2020年12月惠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Vol.40.No.6Dec.2020《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惠州学院为例罗辉1,张驰2,杨水平1,李思彦1(1.惠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2.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广东惠州516007)摘要:惠州学院开设的《高等数学》课程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以惠州学院建设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目标为导向,设计了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惠州学院高等数学课程特色.积极探索《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适合地方院校的《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目标,给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设计出《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时教学设计.关键词: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OBE理念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34(2020)06-0121-05DOI:10.16778/ki.1671-5934.2020.06.022《高等数学》是理工、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是培养造就高层次专门人才所需数学素质的基本课程.高等数学课程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来自实际中问题的能力,正确领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高等数学课程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以惠州学院建设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目标为导向,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模式.《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OB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专业认证理念为指导,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课程思政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积极践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注重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各专业的应用点相结合,加强高等数学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积极探索《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适合地方院校的《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建设目标,总结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特色,给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思路,设计《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时案例.1《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基础,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工具对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数学建模的能力.2《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如下:课前翻转,利用学习通平台,精心设计预习任务,制定导学案,提供电子资源,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线下课堂,问题探究,通过生生、师生互动,搭建知识架构,理顺重难点,答疑解惑;课后通过作业、知识拓展、测验、话题讨论巩固所学,使学生知识内化,螺旋上升[1].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多元化过程考核方式和生生、师生互动形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程目标.《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收稿日期:2020-08-24基金项目:惠州学院教学成果培育项目(CGPY2017004)作者简介:罗辉(1964-),女,广东普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特殊函授论,E-mail:****************2020年第40卷惠州学院学报图1教学设计流程3《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时教学设计案例课题:泰勒级数[2]3.1授课对象及其特征分析授课对象是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一年级学生,教学班级规模90人;具有中学数学和微积分的基础,掌握基本初等函数性质和泰勒公式;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大部分同学对数学有很好的兴趣,少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3.2教学知识点分析重点:使学生掌握泰勒级数的定义,熟练泰勒级数的构造,能够写出一些常见函数的泰勒级数和麦克劳林级数,了解用多项式逼近函数的思想方法.关键:泰勒公式,用多项式逼近函数.难点:学生难于理解用多项式逼近函数的思想方法,使用数形结合的可视化方法解决难点.3.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用多项式逼近来研究函数方法,借助数学动图,采用数形结合和可视化思维,直观揭示多项式逼近函数的思想方法,通过对多项式在某点的计算实现求函数的近似值的目的.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提出e 是什么?怎么求?由问题驱动,推出用多项式逼近函数的研究函数的思想方法;启发为主,分散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教学目标2: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提升直觉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和数学建模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3: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和训练,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高尚的科学观、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崇尚科学思维与求实的作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3.4教学策略与教学流程教学策略:问题驱动教学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提出e 是什么?怎么求?由问题驱动,推出用多项式逼近函数的研究函数的思想方法;启发为主,分散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教学流程:展示概念的形成及抽象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高等数学》课时教学流程见图2.图2课时教学流程图突出概念的产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重点探究为什么要引入泰勒级数这个概念及引入泰勒级数概念的合理性.通过求e 的近似值的思想方法,抽象出一般函数用多项式逼近,当项数越多则多项式与函数重合度越高,最终合理引出泰勒级数的概念.通过案例的方法,利用几何画板,观察多项式一步一步逼近,得到当1x =时e 的近似值;课件制作理念先进,版面设计简洁,以动图演示的方式刻画多项式逼近函数的过程,形象直观.介绍自然常数e,有机结合欧拉公式,展示数学公式美并适时介绍数学家欧拉,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据统计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他在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在失明后的17年间,他还口述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这种孜孜不倦勤勤恳恳的治学精神,崇尚科学思维与求实的作风对于··122第6期罗辉等:《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同学们培养高尚的科学观、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崇尚科学思维与求实的作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有着极大帮助.高等数学教学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以学生中心,把学生的价值塑造作为课程教学首要的育人目标.3.5《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时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教学活动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和前提.根据课程整体设计原则和本课时具体教学要求,课时设计见表1.表1课时设计课前翻转自主学习线下课堂问题探究1)线上自主学习在学习通上布置课前学习任务,线上复习泰勒公式,掌握泰勒多项式及拉格朗日型余项的构造,预习泰勒级数的概念.1)课题引入课题:泰勒级数的概念教学目标:泰勒级数的概念2)知识回顾,温故知新复习泰勒公式()()()n nf x T x R x=+3)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提出两个问题:第一:e的近似值怎么得来?第二:是否有与()xf x e=图像长得差不多的一个多项式?4)探究学习,形成概念例1:写出函数()xf x e=在00x=处的n阶泰勒公式.动图展示在00x=附近用多项式对()xf x e=进行逼近.教师精心设计预习任务,制定导学案,给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标识重点难点,分解知识点并录播成微课,提供电子教材和课件,学生借助学习通APP,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教学目标上.带着目标学习,注意力指向明确,有的放矢.提出思考题:怎么求函数的近似值?泰勒公式的意义:使用多项式估计()f x在0x附近的值.用多项式逼近函数,借助多项式的容易计算、求导和求积分的特性,可以容易实现求函数的近似值.求e的近似值.从泰勒公式切入,当0,得到近似公式:234111112!3!4!!x ne x x x x xn»++++++当1x=得到求e的近似值公式.1111112!3!4!!en»++++++介绍融合e,π的欧拉(Euler)公式:i e10p+=欧拉公式是自然常数e的数学价值的最高体现.它就像圆周率π和虚数单位i,e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常数观察在00x=附近多项式对e xy=进行逼近,明确观察对象:两条曲线的重合度,由具体到抽象得出观察小结:1)求近似值的方法:由多项式逼近函数.2)近似值的精确度由多项式项数决定,误差由拉格朗日余项算得.3)通过案例的方法,以动图演示的方式展示泰勒多项式一步一步逼近e xy=,刻画多项式逼近e xy=的过程,抽象出函数用泰勒多项式逼近,当项数越多则多项式与函数重合度越高,最终引出泰勒级数的概念.体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目标指向明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驱动,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求近似值?转化的思想,用多项式这个简单的函数逼近一般函数达.培养抽象、转换、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自然常数e相关知识介绍,拓展学生眼界,体会数学美.介绍数学家欧拉,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在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在失明后的17年间,他还口述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崇尚科学思维与求实的作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在教学中适当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能用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运动与变化等辩证法思想来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能够克服困难,勇于追求新知的良好思维品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达成目标··1232020年第40卷惠州学院学报课后巩固螺旋上升5)明确概念,熟练定义泰勒级数的概念:如果()f x在点0x的某邻在0处的泰勒级数,x=,泰勒级数称为麦克劳林级数.6)课堂练习写出函数()sinf x x=的麦克劳林级数.7)课时总结泰勒级数本质上就是为了在某个点附近,用多项式函数替换其他函数.1)作业:教材P202,Ex.1-3;2)知识拓展:线上观看微课视频:自然增长率e(5).mp4、高等数学超星课程资料https:///coursedata/toPreview?courseId=204828250&dataId=239879337&objectId=3c1efd8a0adb941e4e3ff5164d66161e;3)补充学习纸质参考书: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七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由第4步观察得到:如果函数存在任意阶导数,则泰勒多项式就变成了级数.顺理成章引出概念.使学生掌握泰勒级数的概念,熟练泰勒级数的构造,能够写出一些常见函数的麦克劳林级数.重点探讨了为什么要引入泰勒级数,解决了引入这个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问题.展示抽象、类比、转换、数形结合及可视化等思想方法.探讨了大学课堂是传授思想方法重要还是传授知识重要.适时介绍欧拉公式,有机融入课程思政.()(0)nf的取值依次循环地为0,1,0,-1,…,于是得级数35211(1)3!5!(21)!nnx x xxn---+-+-+-.用形式简单的多项式来近似在0x邻域内的函数,展开项越多近似程度越高.使学生掌握用多项式逼近来研究函数的方法.加强课后作业及课后阅读,拓展课内知识,组织数学思想讨论,通过思维导图和学习笔记内化知识.教师综合学生课前预习答题情况、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层次化学习指导,在微信和学习通上及时答疑解惑.通过数形结合的可视化方法培养观察能力,直觉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提升直觉能力和想象能力、自学能力及数学建模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及反思能力.反思:大学课堂是传授思想方法重要还是传授知识重要.展现了抽象、类比、转换、数形结合及可视化等思想方法.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泰勒级数的概念在书上仅仅几行字,一个公式,怎么讲好这个貌似简单的概念,思考了很久.研究e的计算过程有什么意义?泰勒级数可以做什么比直接求泰勒级数重要得多.让学生不仅仅知道什么是泰勒级数,这个不难,给出定义即可,更想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引入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续表1)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达成目标4课程的特色与创新高等数学课程在惠州学院开设已有40余年历史,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注重优化和提炼课程特色元素,通过实践与反思,继承与发展,逐渐形成课程的鲜明特色.4.1课程覆盖专业广,影响范围大,示范效应强,课程建设初显成效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课程覆盖专业广,2019年惠州学院有30个专业开设高等数学课,选课学生逾3000人.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对校内公共课有示范效应,同时对同类院校同类课程有较强的示范效应.用“动态”的方法教授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教学切实抓住3个基本问题:课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基本思想是什么?基本联系是什么?以教学目标为纲,纲举目张.结合教学内容,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展开教学.4.2多元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124第6期罗辉等:《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为抓手,注重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各专业的应用点相结合,加强高等数学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以竞赛为平台,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通过校内协同交流和问卷调查,加强高等数学与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各专业课程的融合,取得良好效果[3].4.3专业认证理念下系统设计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惠州学院已经有两个专业获得工程认证,五个专业正在进行工程认证.在专业认证理念下,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有效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案例荣获广东省第三批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课程类)二等奖.4.4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始终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以学生中心,把学生的价值塑造作为课程教学首要的育人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积极撰写思政案例,努力构建、科学设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认真探索如何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立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参考文献:[1]姚雪迎.“互联网+课堂”信息时代翻转式教学模式浅析[J ].北京教育(高教),2020(2):52-54.[2]罗辉,庄容坤.高等数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3]王海青,陈益智.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下“合作与实践”体系的重建与实践——以惠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 ].惠州学院学报,2020,40(3):118-123.【责任编辑:裴蓉蓉】Practice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of Advanced Mathematics——The Case of Huizhou UniversityLUO Hui 1,ZHANG Chi 2,YANG Shuiping 1,LI Siyan 1(1.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Big Data Science,Huizhou University;2.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Huizhou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Huizhou 516001,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Advanced Mathematics"course offered by Huizhou University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B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which is guided by the orientation and goal of Huizhou University to build a regional high-level applied university.The course insists on a student-centered,output-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which def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er mathematics curriculum of Huizhou University.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methods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of "Advanced Mathematics"for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a suitable construction goals for lo-cal colleges "Advanced Mathematics"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to giv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design concept,and to provide an example of "Advanced Mathematics"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Key words:Advanced Mathematics;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outcomes-based education··125。
中北大学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公示

孙运强 姚爱琴 李海真 姚爱琴 李剑 李海真 孙运强 张志杰 王巍 王代华 汪洋 李建国 杜炜 李鹏 徐鹏 张建军 关学锋 陈淑萍 张克勇 刘东霞 李向荣 朱志峰 赵修坤 闫春苗 陈淑琴 王香花 芮燕萍 郭丽君 牛芳 赵公民 朱向梅 吕微 赵公民 王宝英 付芳 吕陌红 苏光 夏炎 吴剑 巫国贵 董鹏 张瑞蓉 陆晨曦 李艺 范晓荣 康珺 贾美丽 王宇灵 李玉蓉 李华玲 杨顺民 李波 孔祥艳
小额 小额 小额 小额 小额 小额 小额 小额 小额 小额 小额 小额 小额 小额 小额
2015年中北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项目名称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学咨询与中期学生反馈制度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的作用研究与实践 非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大学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学科竞赛、目标导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平台建设与研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智能移动通信平台的理论力学教学综合改革研究 《电路分析》课程纵向建设与横拓展教学模式研究实践——以自动化专业为例 以项目导向的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3D打印教具开发与其在材料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校地合作办学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武器类专业有限元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翻转课堂”与“多元化考核”在《塑料橡胶成型原材料》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强电专业MATLAB软件大学全过程融入式教学研究 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朔州校区为例 3D打印技术在兵器类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为例 金属材料工程金相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以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推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运动训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研究 J2EE课程上机考试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现代设计技术的机械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生物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学科建设背景下“激光器件与应用”精品资源课程建设 生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案例 “电气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探索 物理化学“实例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利用磁性球棒模型解决晶体理论学习难点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落实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基于CDIO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设计 计算机仿真类专业课分类多模式考核体系设计--以《弹道仿真技术》为例 比较法在工程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微课在本科教学实践中的制作和应用研究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以学生为本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初探 数学专业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和体系的改革 基于导师制与市场需求的信息管理与信 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阶梯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 微小型飞行器设计与制作创新综合实验研究与实践 工科专业大型实验周规范化建设与研究 与MOOC原理相结合的计算机类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高等数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 《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大学英语写作宏观教学策略模式实践研究 中国钢琴音乐本土化教育的研究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视觉传达课程中的衍生应用 基于IBM Rational的软件测试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经济类专业在教学中引入金融终端平台的应用研究 基于ISEC项目的机械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深化专业知识学习的专业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研究探索与实践 主持人 尹建平 李迎春 高璟 严利芳 薛亚奎 曹咏弘 吴其洲 苗鸿宾 王建宏 李大赵 马新谋 李洁 刘天野 赵永娟 王刚 叶云 付一政 王太林 杨顺民 薄瑞峰 苏锐 段俊萍 王高 张志军 柴晓芳 李静 宋江锋 周瑞莎 李江霞 薛海丽 韩晶 邢秀琴 王燕 杨静 王建华 卢静 胡红萍 牛慧卿 苏贵影 原梅妮 黄晋英 张元 曹文军 张爱琴 欧静 范晓蓉 张丽君 贾美丽 王永琴 梅瑛 弓亚琼 赵林秀
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研究

第28卷㊀第2期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Vol.28㊀No.2㊀2018年2月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Feb.2018㊀收稿日期:2017 ̄06 ̄26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一般教研课题(SJYB12-02)作者简介:温启军(1973)ꎬ男ꎬ四川绵竹人ꎬ讲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ꎮ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研究温启军ꎬ郭彩梅(长春大学理学院ꎬ长春130022)摘㊀要:文章分析了高等数学课程现今考核方式的弊病ꎻ提出了新的考核方式实验方案ꎻ并根据一个学年具体实验的效果分析了方案的优点与待改进之处ꎮ关键词:高等数学ꎻ考核方式ꎻ方案ꎻ优点ꎻ改进之处中图分类号:G64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907(2018)02-0120-051㊀实验研究背景在之前ꎬ我校数学公共基础课程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加期末闭卷考试成绩ꎬ最后给出综合成绩的方式ꎮ但是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ꎬ这种方式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ꎮ1.1㊀传统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1)不适应新形势的教学要求ꎮ高等教育早已从 精英 教育转向 大众化 教育ꎮ高等数学教学要求㊁教学目标也转变为:培养理性思维ꎻ掌握数学工具ꎻ提高素质和能力ꎮ 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ꎬ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ꎻ不仅是一种知识ꎬ而且是一种素养ꎬ不仅是一种科学ꎬ而且是一种文化ꎮ 考核方式要尽可能地体现学生对数学多个维度的认知水平ꎮ以往的考试方式下期末考试成绩不能完全用来界定学生学习态度ꎬ学习能力和水平ꎮ另外ꎬ在教学实践中ꎬ有个别教师可能会重复训练考试相关内容和习题ꎬ忽略教学内容的完整ꎬ忽视或弱化了对学生良好逻辑思维的培养ꎮ总之ꎬ以往的考试方式只能体现出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结果ꎬ容易使教师和学生陷入过度追求期末成绩而忽视教学过程中的思想认知和对数学素养的培养ꎮ(2)缺乏有效过程管理ꎬ不利于形成良好学风ꎮ我校高等数学课堂都是合班上课ꎬ课堂人数至少有120人ꎬ甚至有多达160人的大课堂ꎮ学生太多了ꎬ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交流ꎬ教师只能通过点名㊁考查出勤㊁收作业㊁课堂提问等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学生平时学习情况ꎮ但从实践过程来看ꎬ考全勤太费时ꎬ与完成教学任务冲突ꎻ另外一部分学生是为了老师点名ꎬ为了平时成绩才来到课堂ꎬ并没有认真听讲ꎻ学生的平时作业也存在着抄袭ꎬ应付交差的普遍情况ꎬ单从作业完成情况并不能反映他们学习的真实状况和水平ꎮ这样的平时考核显然不能做到对学生正确评价ꎬ也起不到及时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ꎮ(3)期末考试功利化㊁作用简单化ꎮ期末考试 一考定终身 的属性让部分学生考试前突击准备ꎬ虽然套用题型㊁公式也可能及格ꎬ但是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知识㊁得到应有的严谨的逻辑思维训练ꎻ甚至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过关而想方设法的去作弊ꎻ另外ꎬ为照顾部分数学素养较低的学生ꎬ为了提高及格率ꎬ个别老师主动降低要求ꎬ缩小范围ꎬ或者反复机械训练考试题型ꎬ这造成学生精神上的依赖性ꎬ进一步加重了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的现象ꎮ也助长了部分学生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ꎬ对他们个人成长也不利ꎮ同时部分学生进入大学还不太适应新的学习方式ꎬ以及疏于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ꎬ放松了学习甚至完全被其他事情吸引过去了ꎬ一学期中没有来得及调整学习状态ꎻ平时没来得及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导致期末考试不及格ꎬ对他们也是很大打击ꎮ另外ꎬ期末考试结束意味着全部ꎬ意味着一切结束ꎮ缺乏对教学的反思和总结ꎬ没有发挥考试对教学的诊断和反馈功能ꎮ大学课程一般一个学期就结束了ꎬ老师平时的教学任务繁重ꎬ等到期末考试结束ꎬ成绩评定完成ꎬ即使老师有分析总结反思的愿望ꎬ但是由于不再教授这些学生ꎬ时间上就来不及了ꎬ这样可能更多的反馈就会不了了之ꎬ给出学生成绩就算完成教学工作ꎮ1.2㊀国内外的考核方式现状为了尽量避免以上分析总结的现有考试方式的弊端ꎬ各个高校也都逐步在进行着转变ꎮ根据走访兄弟院校和网上查询结果ꎬ国内一般本科院校的数学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方式基本上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ꎬ只是各个部分所占比例不同ꎬ基本采取20%+80%或者30%+70%ꎬ40%+60%的比例分配ꎮ部分重点院校在平时和期末考试之外增加期中考试ꎮ我国台湾地区的大学ꎬ公共基础数学类课程基本上是采取平时多次小考+期末统考的方式ꎬ个别学校有期中考试ꎬ期末统考成绩只占30%ꎮ我们了解到美国的多所高校微积分课程也是采用平时多次小考+期末统考的方式ꎬ平时小考成绩占70%ꎬ期末考试成绩占30%(大多数高校不超过40%)ꎮ2㊀改革方案及实施第一个阶段:在电子信息学院2013级学生中试点实施ꎮ(1)方案ꎮ我们采取对比实验ꎮ我们在分析总结2009学年实行的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ꎬ提出新的实施方案继续试点研究ꎮ对比班按现有平时+期末的方式ꎻ实验班按平时考核+阶段性多次小考+期末大考的方式进行实验ꎮ期末大考考核全部教学内容ꎮ对比班各成绩所占比例为: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ꎮ实验班各成绩所占比例为:平时成绩20%+小考40%+期末考试40%ꎮ平时考核包括:出勤㊁作业㊁课堂提问㊁章节知识小结和学习心得㊁学习笔记等ꎮ对比班级和实验班级对平时考核要求一致ꎮ我校2013级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ꎬ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写的«高等数学»第六版ꎬ2014级2015级采用第七版ꎮ我们第一学期讲授上册ꎬ第二学期讲授下册ꎮ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ꎮ我们经过课程组讨论以及教务处研究备案ꎬ两个学期分别进行3次小考和1次期末大考ꎮ小考卷面满分100分ꎬ3次考试成绩的算术平均分占总成绩40%ꎬ期末考试满分100分ꎬ考试成绩占总成绩40%ꎮ这样设计达到及时督促及时反馈ꎬ做到在重要的知识节点加强教学管理ꎬ也逐步培养学生注重学习过程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ꎬ避免期末大考简单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ꎬ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ꎮ具体小考安排如下ꎮ上册㊀第1次小考:第1章极限ꎻ第2次小考:第2章导数与微分和第3章导数应用ꎻ第3次小考:第4章不定积分ꎻ期末大考:第1 第7章全部教学内容(全校各高数教学班级同卷)ꎮ下册㊀第1次小考第8章空间解析几何及向量代数ꎻ第2次小考:第9章多元函数微分学ꎻ第3次小考:第10章重积分ꎻ期末大考:第8章 第12章全部教学内容(全校各高数教学班级同卷)ꎮ(2)具体实施与结果ꎮ我们在2013学年选取电子信息学院2013级8个行政班级组成的两个教学班进行对比实验ꎮ对比班共140人ꎬ实验班共154人ꎬ各4个行政班级ꎮ首先在实验班宣讲清楚考核方式方案ꎬ相对于原来考试方式的优势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我们开始了试点工作ꎮ两个教学班由同一名老师授课ꎬ平时考核要求都相同ꎬ阶段小考在教学进程中随堂考ꎮ由于班级较大同时阶段小考内容相对少且分块ꎬ因此每次小考时间为45分钟ꎮ为保证考试成绩公正ꎬ我们采取每2个行政班级一起考试ꎬ300人的大阶梯教室单桌考ꎬ前后两批学生中间有10分钟进出教室ꎮ两个学期的各个考试成绩分布见下列各表ꎮ121第2期温启军ꎬ等: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研究221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表1㊀2013级第一学期小考成绩表序号90-10080-90070-8060-7060以下不及格率第1次101831356038.96%第2次223231313824.67%第3次203441293019.48%表2㊀2013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对比表班级90-10080-9070-8060-7060以下不及格率对比班132134363625.71%实验班163837432012.98%表3㊀2013级第二学期小考成绩表序号90-10080-90070-8060-7060以下不及格率第1次93133344730.51%第2次123043383120.12%第3次132935393824.67%表4㊀2013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对比表班级90-10080-9070-8060-7060以下不及格率对比班113530125237.14%实验班123341383019.48%3㊀经验与优点阶段性小考ꎬ可以真正做到过程管理ꎬ发挥考试及时有效的督促作用ꎮ对于学生的学习困难ꎬ学习态度能及早发现ꎬ及时纠正ꎮ通过上表1和表3看到ꎬ两个学期第1次小考ꎬ成绩明显没有后两次好ꎬ同时不及格率明显高于后两次ꎬ经过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后发现这种情况与我们分析的差不多:主要是因为刚开学不久ꎬ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ꎬ特别是第一学期ꎬ学生刚进入大学ꎬ一方面ꎬ还不适应大学数学学习ꎬ另一方面ꎬ思想状态没有进入到紧张㊁辛苦的大学学习中ꎮ安排阶段性小考可以改变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ꎬ期末搞突击的不良风气ꎬ减轻学生期末的复习压力ꎮ同时ꎬ每次小考成绩占总成绩一部分ꎬ这样会提醒那些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一次或两次的小考中没有考好的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加倍努力ꎮ从最后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对比来看ꎬ实验班明显高于对比班级ꎮ同时和全校比较来看也有很高的优势ꎮ2013学年第一学期ꎬ全校高等数学的平均不及格率为20.27%ꎻ第二学期全校高数的平均不及格率为30.36%ꎮ第二个阶段:全面推广实施阶段性小考注重学习过程ꎬ是符合教育规律ꎬ具有很好实际效果的考核方式ꎮ我们继续在2014级㊁2015级理工科学生高等数学课程中全面展开考核方式改革工作ꎮ我们继续采用在试点中的方案:成绩比例为平时成绩20%+小考40%+期末考试40%ꎻ平时成绩考核以及平时阶段小考和期末大考和试点工作时采用相同的项目和具体方案ꎮ在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ꎬ高等数学课程各个教学班级的教学时间安排在相同的时间段ꎬ这样有利于保证教学进度一致ꎬ在统一时间内进行每次阶段小考试ꎬ做到了考试公平公正ꎮ我们将2014级2015级学生两个学期高等数学课程综合成绩做了统计ꎬ列表如下:表5㊀2014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成绩统计表分段90-10080-9070-8060-7060以下总参考人数人数1882123042612021167所占比例16.11%18.17%26.05%22.37%17.30%100%表6㊀2014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成绩统计表分段90-10080-9070-8060-7060以下总参考人数人数1721962633082281167所占比例14.74%16.80%22.54%26.39%19.54%100%表7㊀2015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成绩统计表分段90-10080-9070-8060-7060以下总参考人数人数1571552972861921087所占比例14.45%14.26%27.32%26.31%17.66%100%表8㊀2015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成绩统计表分段90-10080-9070-8060-7060以下总参考人数人数1451472782982191087所占比例13.34%13.52%25.57%27.42%20.15%100%㊀㊀经过两学年全校理工科学生高等数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实践ꎬ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相同的情况下ꎬ和以往相比较ꎬ可以看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提高ꎬ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不及格率明显下降了ꎬ其他各个分数段分布也比较合理ꎮ每个年级在第二学期的不及格学生较多ꎬ60 80分数段的学生较多ꎬ这和下册教学内容难度大㊁内容深有关ꎬ部分学生在第二学期学习相对吃力ꎬ但是在教师指导之下ꎬ阶段性的发现了知识掌握上的不足ꎬ尽量化解了难度ꎬ到达了考核要求ꎬ相比较以往只在期末考试前才进行的全面复习更早的发现问题ꎬ及时解决问题ꎮ4㊀结㊀语该方案实验了新的考核方式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ꎮ但是考核方式不是独立于教学工作之外的ꎬ考核方式应该能反馈促进教学方式㊁教学内容的改进ꎮ在本轮实验研究中ꎬ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进行更多的工作ꎬ我们计划从2016级学生教学过程开始进行相关工作的研究实践ꎮ同时采取这种考核方式后ꎬ仍然有较多学生没有及格ꎬ并且从实际得分来看ꎬ都是比较低的ꎬ每次小考和期末大考的卷面得分基本在20-35分之间ꎬ不及格学生综合成绩在45分左右的都特别少ꎬ这种情况在全校范围来看也比较多ꎮ我们仅以2014级第一学期3次小考不及格学生成绩分布列表如下进行说明ꎮ表9㊀2014级第一学期阶段小考不及格成绩分布表分数段0-910-1920-2930-3940-4950-59总人数第1次小考244698633625292第2次小考182511151308243第3次小考18178037186176㊀㊀这一部分学生不及格应该是和考核方式关系不大ꎬ课程组分析认为他们可能是数学基础和认知都存在很大缺陷的学生ꎻ也有可能是学生专业认可度缺乏或者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原因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ꎬ对于区分出来的这部分学生ꎬ该如何进行教学ꎬ让他们也能学会掌握数学工具ꎬ得到良好逻辑思维㊁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ꎬ达到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我们一线任课教师和相关部分共同急待研究321第2期温启军ꎬ等: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研究421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和解决的问题ꎮ另外ꎬ相比较传统的考核方式ꎬ该方案无疑会大大增加任课教师的工作量ꎬ教师既要做好平时考核各个项目的批改记录还要组织多次阶段小考㊁批阅小考试卷并做好记录ꎻ期末各个成绩汇总录入系统ꎬ总之增加很多工作量ꎮ目前ꎬ我们数学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本身的工作量就很大ꎮ但是ꎬ从教书育人㊁培养具有良好理性思维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ꎬ我们会继续克服困难ꎬ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贡献一份力!参考文献:[1]㊀孙彩云.大学数学课程考试的弊端与改革措施[J].广西教育ꎬ2010(12):83-84.[2]㊀齐国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ꎬ2015(5):254-255.责任编辑:刘㊀琳ExperimentalStudyofReformofExaminationWayforAdvancedMathematicsCourseWENQijunꎬGUOCaimei(CollegeofScienceꎬChangchunUniversityꎬChangchun130022ꎬChina)Abstract:Thisarticleanalyzestheshortcomingsofthecurrentassessmentmethodsforadvancedmathematicscourseꎬproposesanewtestingprogramofassessmentmethodsꎬandanalyzestheadvantagesoftheprogramandcontentsneedtobeimprovedaccordingtotheeffectinschoolyear spractice.Keywords:advancedmathematicsꎻexaminationꎻschemeꎻadvantageꎻimprovement(上接第119页)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inStudentsofChinese-foreignCooperationinEducationandForeignLanguageTeachingSUNLI(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ꎬChangchun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Changchun130012ꎬChina)Abstract:WiththeadvancingoftheeconomicglobalizationintheworldꎬtheChinese-ForeignCooperationinhighereducationdevelopscontinuously.Butduringteachingꎬthetrainingofthestudents interculturalcommunica ̄tivecompetencehasn tbeenpaidmoreattentionꎬbeinglackingofsystematicandeffectiveinterculturaltrainingprogramsandspecificmeasures.Thispapermainlystudiesthecausesoftheproblemsintheprocessofcommunica ̄tionꎬelaborateshowtostrengthenthecultivationofstudents'culturalqualityinteachingandputsforwardninecon ̄creteimplementationmethodsꎬhopingtobeabeneficialexplorationtointerculturaleducationinChinese-foreigncooperationineducation.Keywords:Chinese-foreigncooperationineducationꎻ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
关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一点思考

进 ,就会距离梦想越来越近。
2.3.3 函数的连续性——欲速则不达
在 学 习 函 数 的 连 续 性 时 ,首 先 利 用 定 义 中 的 表 达 式 △lxim→ a Δy = 0 ,用直观的语言解释连续的本质特征 :若自变 量改变很微小 ,则函数值的变化也很微小。进而延伸到生
活实际 ,引导学生去发现自然界中的连续变化现象 ,如人的
DOI:10.16871/ki.kjwhc.2021.06.024
摘 要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当下高等 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高等数学作为面向大一新 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和高尚 道德情操起着重要作用。但高等数学课程内容高度的抽象 性和理论性,对在教学中挖掘和运用思政元素提出了很大 的挑战。该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 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政元素 Some Thoughts on Infilt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 ements in Higher Mathematical Teaching // WANG Yan‐ gling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current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 tio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Higher mathematics as a course for freshm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stu‐ 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three views”and noble moral feeling. However, how to excavate and use i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eaching is also facing a greater challenge, due to its high abstract and theoretical conten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discuss how to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from four aspects. Key words higher mathematics;reform in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职教本科高等数学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与探索

职教本科高等数学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与探索【摘要】为了建设适合职教本科的高等数学教材,分析职教本科高等数学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现状及研究基础,剖析新形态教材的趋势及特点,参考新形态教材中数字资源编写的注意事项,尝试编写适合职教本科的高等数学新形态教材。
【关键字】职教本科,新形态,数字资源从2019年开始,我国职业教育出现新机遇,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
办学层次的转变,带来一系列教学中的问题,职教本科的教学如何展开?职教本科教学中如果仍然使用普通本科教材是不适合的。
受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及新冠疫情影响,大批在线课程涌现,创建了丰富数字资源,影响着数学教学方式。
教育部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推动新形态教材建设,促进“互联网+教育”。
新形态教材具有优点:微课、微视频开阔学生视野,实时更新补充应用案例,适时添加动态图例,分模块拓展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拓宽育人资源等。
因此,为满足职教本科教材建设需求,需建设有效服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新形态教材。
一、职教本科高等数学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现状及研究基础1.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组在中国知网上,以主题作为区域,以新形态教材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搜到文章三百余篇,但是与数学相关的新形态教材研究不多,不足一百篇。
2.高等数学教材使用反馈情况我校自2021年合并转设为职教本科,高等数学暂时使用同济大学编写高教社出版的《高等数学》(第七版),此教材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适合高等院校工科类各专业使用。
同济高等数学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覆盖全,此教材被广泛使用。
课题组采用问卷星对本校本科生进行调查与分析,设12道选择,涉及教材内容、教材定义及定理表达、专业应用、数学思想文化内涵、教材难度等。
调查显示:95%学生认为教材内容符合高等数学教学及其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92%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严谨,可读性强,适合学生阅读水平。
75%认为教材的难度较大,课时有限,较难掌握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等数学项目化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胡冬冬
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08期
【摘 要】大多数高校数学教学教材单一、教学模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讲
解,与具体专业相结合较少;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存在着畏难
情绪。为了解决高等数学授课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专业脱节等问题,本文以建
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融合数学、建筑专业知识,将数学知识分解成该专业后续课程中的项目
进行讲授,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项目化;数学教学;建筑工程技术
一、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数学课的教学教材基本都是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案和教授的内容也都大
同小异,按照经典的数学教材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讲解较多,与
具体专业相结合较少;讲授的内容较多,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同时,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畏难情绪:一方面觉得数学太难,高等数学需要
运用极限的思维,与中小学数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学生接受起来较难;另一方面觉得学
数学无用,对于大部分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中小学数学已经足以解决了,学习高等数学对他
们来说更像是一种负担。
二、问题分析
第一,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在平时的数学授课过程中,教师普遍把重点放
在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上。面对繁重的授课任务,既要囊括所有知识点,又要突出重点,难
以兼得。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数学知识只是皮毛,如果课后不自己去钻研,就很
难学深、学透。
第二,理论基础过多,数学应用能力有限。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课,一般都是在一年级的
时候开设。学生花了大力气学会了数学相关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但是到了后续的专业课程
中,由于种种原因运用不出来,这确实是一种遗憾。
第三,专业粘合较低,专业教学进展缓慢。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学生在后续课程中
会遇到检验混凝土抗压强度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常用强度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
计参数来评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而这些概率统计上的概念在高等数学授课过程中涉及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