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脂肪烃
第一节 脂肪烃

第一节脂肪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理解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二)过程与方法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应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教学重点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教学教程一、烷烃和烯烃1、物理性质递变规律(烯烃物理性质类似于烷烃)(1)熔沸点:①碳原子数越多,相对分子质量越,熔沸点越;(如: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②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
(如: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③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烷烃,其碳原子数,此外,新戊烷常温常压下也是气体。
(2)密度: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大;液态烷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的液态烷烃本身就是有机溶剂,如己烷。
[思考与交流]完成教材图结论:见课件2、结构和化学性质回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列表小结。
[思考与交流]化学反应类型小结完成课本中的反应方程式。
得出结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思考与交流]进一步对比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思考与交流]丙烯与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与问]烷烃和烯烃结构对比 完成课本中表格[资料卡片]二烯烃的不完全加成特点:竞争加成 注意:当氯气足量时两个碳碳双键可以完全反应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体 观察下列两组有机物结构特点:它们都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归纳:什么是顺反异构?思考:下列有机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 A CH 2=CHCH 3 B CH 2=CHCH 2CH 3 C CH 3CH =C(CH 3)2 D CH 3CH =CHCl 三、炔烃 1)结构: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CaC 2+2H 2O —→ Ca(OH)2+C 2H 2↑ 实验装置:见教材 注意事项: a 、检查气密性;b 、怎样除去杂质气体?(将气体通过装有CuSO 4溶液的洗气瓶)—C —C —HHH H CH 3 CH 3—C —C —HHH HCH 3CH 3第一组C C =HHH 3C3 C C =H HH 3CCH 3第二组c、气体收集方法思考: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实验室制的乙炔为什么会有臭味呢?(1)(2)如何去除乙炔的臭味呢?(3)H2S对本实验有影响吗?为什么?(4)为什么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1、因为碳化钙与水反应剧烈,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反应;2、反应放出大量热,启普发生器是厚玻璃壁仪器,容易因胀缩不均,引起破碎;3、生成物Ca(OH)2微溶于水,易形成糊状泡沫堵塞导气管和球形漏斗的下口;4、关闭导气阀后,水蒸气仍与电石作用,不能达到“关之即停”的目的.3)乙炔的化学性质:a. 氧化反应(1) 在空气或在氧气中燃烧—--完全氧化2C2H2+ 5O2—→ 4CO2+ 2H2O(2)被氧化剂氧化:将乙炔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加成反应将乙炔气体通入溴水溶液中,可以见到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炔与溴发生反应。
第一节 脂肪烃

第二章烃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知识与技能(1)、了解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2)、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3)、了解脂肪烃的来源和石油化学工业(4)、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已学的甲烷乙烯等物质为例,结合烃类性质递变性来学习脂肪烃的性质;注意建立烃的分类框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在阅读与实践的基础上,体会有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课前预习案一、知识回顾:1、概念:烷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式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ω(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烯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式通式________,ω(C)= ________。
炔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式通式________,ω(C)= ________。
☆环烷烃:①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者多个环的饱和烃类化合物(即全由碳碳单键组成的环)。
最简单的脂环烃是环丙烷。
②分子式通式________:。
③石油主要是烷烃和环烷烃的混合物。
④环烷烃不属于烷烃。
4、完成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1)甲烷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烷与氯气的反应:,____(2)乙烯的性质:①通入溴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氢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乙烯制取乙醇:___________,____④与HCl的反应:,____⑤乙烯制取聚乙烯:,____(3)烃(CxHy)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写出下列鉴别与除杂中使用的试剂:①鉴别甲烷中混有的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如果将上述中的乙烯换成乙炔呢?6、石油的炼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疑惑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认真观察P28表2-1,表2-2。
第1节脂肪烃PPT课件

强氧化剂氧化,不与酸碱反应。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光照下)
2、加成反应(能使溴水褪色)
注意: A、逐一取代,常得混合物,不宜制备。 B、甲烷的四种产物均不溶于水。常温下
CH3Cl是气体,其余均为液体;非极性分 子只有CCl4,其余均为极性分子。
3、高温裂解
CH2=CH2 + Br2 → BrCH2-CH2Br CH2=CH2 + HCl → CH3-CH2Cl 注意: A、常用的加成试剂 : H2、X2、HX、 H2O、HCN等 B、加成反应是烯烃等不饱和烃的特征反
多数可以燃烧。如棉花、汽 多数不可以燃烧。如CaCO3、
油、天然气都可以燃烧。
MnCl2不可以燃烧。
多数是非电解质。如酒精、 多数是电解质。如盐酸、氢
乙醚、苯都是非电解质、溶液 氧化钠、氯化镁的水溶液是强
不电离、不导电。
电解质。
一般较复杂,副反应多,较
慢,属于可逆反应。如生成乙
酸乙酯的酯化反应在常温下要
概念 在C=C键的同一侧的结构。(如 C=C键的两侧的结构。(如反-2-
顺-2-丁烯)
丁烯)
实例 及
性质
产生 原因
产生 条件
相互 关系
熔点:—139.3OC 沸点:4OC 熔点:—105.4OC 沸点:1OC
相对密度:0.621
相对密度:0.604
由于C=C键不能旋转(否则就意味着C=C键的断裂)而导致分子 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就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 构现象。
(光照下与氯气)
.
5
二、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 1、烷烃的物理性质
思考并讨论:烷烃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性?
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炔烃)教案

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炔烃)教案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炔烃)教案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炔烃)【知识与技能】1.理解炔烃的概念、通式2.理解炔烃的概念以及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3.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及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4.了解脂肪烃的来源【过程与方法】1.对比分析的方法: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对比,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2.从乙炔的性质来学习有关炔烃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知识迁移能力3.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乙炔的制取的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态度2.通过对乙炔的性质和用途及其他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情景创设】书P33页氧炔焰焊接金属【基础知识呈现】对比乙烷、乙烯和乙炔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乙烷乙烯乙炔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特点【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试推出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一、乙炔1.【实验2-1】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方程式:【思考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a.氧化反应:①【资料】乙炔跟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会发生爆炸(其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2.5%~80%),在生产和使用乙炔时,必须注意安全。
②【总结归纳】有哪些类别的脂肪烃能被KMnO4/H+溶液氧化?他们的结构特点怎样?b、加成反应:【思考】炔烃的加成与烯烃的加成有何不同?【思考】在烯烃分子中如果双键碳上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将可以出现顺反异构。
请问在炔烃分子中是否也存在顺反异构?二、炔烃:1.概念: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练习】对照乙炔的性质,写出有关丙炔、1-丁炔的燃烧以及与溴水的反应三、脂肪烃的来源根据课本P36页【学与问】,阅读课本P35~36,完成下表:石油工艺的比较:工艺原理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分馏常压分馏利用各组分的_不同石油气,_,,,(,,)减压分馏利用在减压时,_ _降低,从而达到分离目的催化裂化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_断裂_.提高汽油的产量裂解又称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成_催化重整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MSN(中国大学网)。
第一节脂肪烃 PPT课件

习 同点?
甲烷
乙烯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结构
特点
CH4
CH4 正四面体
C2H4
‥H ‥H
H:C::C:H CH2 CH2
平面结构
化学性质: 取代
加成
2.什么叫同系物?精选版课件ppt
5
思考与交流(2)
(1)CH3CH3+Cl2 光
CH3CH2Cl+HCl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
精选版课件ppt
8
乙烯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与H2、Br2、HX、H2O等):
催化剂
CH3-CH=CH2 + H2
CH3CH2CH3
CH2==CH2+Br2
CH2BrCH2Br
使溴水褪色
精选版课件ppt
9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火焰明亮,冒黑烟。 ②与酸性KMnO4的作用:使KMnO4溶液褪色
5CH2=CH2 + 12KMnO4 +18H2SO4
10CO2 ↑ + 12MnSO4 + 6K2SO4 + 28H2O
除去CH4中的CH2=CH2,用哪种试剂比较好 ? ①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② 酸性KMnO4
精选版课件ppt
10
(3)加聚反应:
nCH2==CH2 催化剂
[ CH2 CH2 ] n
反应(加成聚合反应)。
精选版课件ppt
6
烷烃的化学性质:
1、通常状况下,它们很稳定,跟酸、碱及氧化物 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他物质化合。
2 、氧化反应
燃烧:
CH4
+
2O2
高中化学选修第章二第一节脂肪烃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烷烃和烯烃同系物的沸点逐渐升高。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相对密度逐渐增大。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常温下状态由气态——液态——固态。碳原子数小于4的烃,常温下气态。
物理性质总结:
C2H6+Cl2 → C2H5Cl+HCl(取代反应)
光照
CH2=CH2+Br2 → CH2BrCH2Br(加成反应)
乙炔是炔烃的典型代表物。
乙炔的分子组成:
实验
现 象
纯净的乙炔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纯净的乙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点燃纯净的乙炔
紫红色褪去
橙红色褪去
剧烈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1、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CaC2+2H2O → Ca(OH)2+C2H2↑实验2-1:课本32页。注意:(1)食盐水减缓反应速率。(2)硫酸铜溶液用于除去硫化氢等杂质。2、乙炔的化学性质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顺反异构的概念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的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叫做顺反异构。顺式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同一侧。反式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两侧。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有双键等限制原子或原子团旋转的结构。在不能旋转的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第一节 脂肪烃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烷烃和烯烃物理性质P.28《思考与交流》:(1)制作烷烃的沸点、相对密度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变化曲线。制作烯烃的沸点、相对密度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变化曲线。
第一节脂肪烃
烯烃的加聚反应:
练习:分别写出下列烯烃单体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并写出聚合物中链节的结构简式。
A、CH2=CHCH2CH3
B、CH3CH=CHCH2CH3;
C、CH3C=CHCH3; CH3
一氯甲烷
取代反应:
团所替代的反应。
(烷烃的特征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
烷烃与纯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烷 烃中氢原子越多,产物越复杂。例如:
六步反应,9种产物 思考:1mol丁烷最多能和多少molCl2发生取代反应?
10mol ※烷烃分子中有多少个H就能发生多少步取代, 消耗多少个卤素单质分子。
C B、1,2-二氯丙烯
D、2-氯-2-丁烯 CH3C=CHCl Cl
CH3C=CHCH3
Cl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同 一侧的称为顺式结构。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两 侧的称为反式结构。
20
顺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差异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又名反式脂肪,被称 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 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 发生的风险。 2015年6月1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宣布, 将在3年内完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以助降低心脏 疾病发病率。
甲烷
结构 特点 正四面体
烷烃
碳碳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 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 锯齿型 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 加,呈规律性的变化
第一节 脂肪烃课件
石油的催化裂化是将重油成分(如石 油)在催化剂存在下,在460~520℃及 100kPa~ 200kPa的压强下,长链烷烃断裂 成短链烷烃和烯烃,从而大大提高汽油的 产量。
石油催化裂解是深度的裂化,使短链 的烷烃进一步分解生成乙烷、丙烷、丁烯 等重要石油化工原料。
石油催化重整的目的有两个:提高汽 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
3.在标准状况下将11.2升乙烯和乙炔的混合气通入到 溴水中充分反应,测得有128克溴参加了反应,测乙 烯、乙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 B.2∶3 C.3∶4 D.4∶5
4.描述CH3—CH = CH—C≡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
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B.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1.某气态烃0.5mol能与1mol HCl氯化氢完
全加成,加成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
3mol Cl2取代,则气态烃可能是
A、CH ≡CH
B、CH2=CH2
C、CH≡C—CH3
D、CH2=C(CH3)CH3
2含一叁键的炔烃,氢化后的产物结构简式如 下,炔烃可能的结构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自学时间
弄清以下问题
1、石油、天然气、煤的综合开发与 利用 2、石油的分馏 裂化、裂解 常压蒸馏、减压蒸馏
3、石油的催化重整
四、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脂肪烃的来源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等。
石油通过常压分馏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 煤油、柴油等;而减压分馏可以得到润滑油、 石蜡等分子量较大的烷烃;通过石油的催化裂 化及裂解可得到较多的轻质油和气态烯烃,气 态烯烃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而催化重整是获 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
第一节脂肪烃
链状烃
链烃 CH3CH2CH3 脂环烃
烃
烃分子中碳和碳之间的连接呈链状
脂 肪 烃
环状烃
分子中含有碳环的烃
芳香烃
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 苯环的一类碳氢化合物
烷烃
饱和烃
脂 肪 烃
烯烃 不饱和烃
炔烃
说明: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存在较大区别
相关知识回顾 1、烷烃: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单键结合 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 合的烃。烷烃的通式为CnH2n+2。
2、烯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脂肪烃,分子
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烯烃的通式为CnH2n
(n≥2),最简式为 CH2
所有单烯烃都具有相同的碳和氢的质量分数
思考与交流 沸 点
400 300 200 100 0 1 -100 -200 3 5
P28
烷烃 烯烃 7 9 11 13 15 17
碳原子数与沸点变化曲线图
催化剂
CH2=CHCl CH2CH n Cl
nCH2=CH
Cl
催化剂 加温、加压
练习2、某气态烃0.5mol能与1mol HCl氯化氢完全加 成,加成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mol Cl2取代, 则气态烃可能是 A、CH ≡CH C、CH≡C—CH3 B、CH2=CH2 D、CH2=C(CH3)CH3
H
H
C=C
H
H Br C H
H C Br H
+Br Br H
键断裂
CH2=CH2+Br2→CH2BrCH2Br
使溴水褪色
(4)加聚反应(聚合反应) 由小分子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的反应叫聚合反应。
简写为:
人教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一节 脂肪烃(共29张PPT)
Ca(OH)2 + C2H2
2)原料:碳化钙(CaC2),俗名电石; 水
3) 制取装置: 固+液
气体
常见 固+液 气 装置
下列那种装置可以用来做为乙炔的制取装置?
A
B
BF C
?
C
D
E
F
下列那种装置可以用来做为乙炔的收集装置?
A
A
B
C
1.实验中采用块状 CaC2和饱和食盐水,
为什么?
2.实验中为什么要 采用分液漏斗?
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
氧炔焰:乙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在O2
中燃烧,产生的氧炔焰温度高达3000℃以 上,可用于切割、焊接金属。
氧炔焰切割金属
焊枪
(2)乙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KMnO4+ 3H2SO4+ C2H2→2MnSO4+ K2SO4+2CO2↑+ 4H2O
B、加成反应 ⑴与溴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主要用途 焊接或切割金属, 化工原料。
作业:课后第1.2
1, 2—二溴乙烯
注意:1mol乙炔最多能与2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⑵与 H2、 HCl :
催化剂 CHCH + H2
CH2=CH2
CHCH + 2H2
催化剂 CH3CH3
催化剂
CHCH + HCl
CH2=CHCl
制备塑料、纤维
nCH2=CHCl一定条件 [CH2-CH ]n ∣
Cl
聚 氯 乙 烯 产 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选修5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章 烃和烃的衍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第1节脂肪烃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50分)1.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相比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烯属于不饱和链烃,乙烷属于饱和链烃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C.乙烯分子中的双键和乙烷分子中的C—C单键相比较,双键的键能大,键长长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烷不能2.由沸点数据:甲烷-161.7 ℃、乙烷-88.6 ℃、丁烷-0.5 ℃、戊烷36.1 ℃,可判断丙烷的沸点可能是()A.高于-0.5 ℃B.约是-5 ℃C.约是-40 ℃D.低于-88.6 ℃3.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共有(要考虑顺反异构体)()A.5种B.6种C.7种D.8种4.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A.CH3—CH2Cl B.CH3CH===CHBrC.CH3CCCH3D.CH3CH===C(CH3)25.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是()6.(2011·四川雅安中学高二月考)不能直接用乙烯为原料制取的物质是()7.已知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乙炔分子是直线结构,由此推断:关于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6个碳原子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C .6个碳原子有可能在一平面上D .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平面上8.某共价化合物含碳、氢、氮三种元素,分子内有四个氮原子,且四个氮原子排列成内空的四面体(如白磷结构),每两个氮原子间都有一个碳原子。
已知分子内无碳碳单键,也没有碳碳双键,则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A .CH 8N 4B .C 6H 12N 4 C .C 6H 10N 4D .C 4H 8N 49.某气态烃1体积只能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烃,此氯代烷烃1 mol 可与4 mol 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A .CH 2===CH 2B .CH 3CH===CH 2C .CH 3CH 3D .CH 3CH 2CH===CH 210.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一定为纯净物的是( )B .CH 2===CH —CH 2—CH 3+HCl ――→催化剂△C .CH 3—CH===CH 2+H 2O ――→催化剂加热,加压D .n CH 2===CH 2+n CH 2===CH —CH 3――→催化剂△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12分)环丙烷可作为全身麻醉剂,环己烷是重要的有机溶剂。
下表是部分环烷烃及烷烃衍生物的结构简式、键线式和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式(其中Pt 、Ni 是催化剂)。
回答下列问题:(1)环烷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同分异构体。
(2)从反应①~③可以看出,最容易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的环烷烃是________(填名称)。
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烷烃还可与卤素单质、卤化氢发生类似的开环加成反应,如环丁烷与溴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需注明反应条件)。
12.(12分)有机化学中有多种同分异构现象,其中有顺反异构,如2-丁烯有两种顺反异构体:A中两个CH3在双键同侧,称为顺式,B中两个CH3在双键两侧,称为反式,如下所示:根据此原理,苯丙烯的同分异构除有三种位置异构外还有一对顺反异构,写出其结构简式:(1)三种位置异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种顺反异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2分)在实验室里制取乙烯时,常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副反应,部分乙醇跟浓H2SO4反应生成SO2、CO2、水蒸气和炭黑。
(1)写出该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编号为①~④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上述反应后混合气体中含CO2、SO2和水蒸气。
则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装置①中A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
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B瓶溶液作用为______________。
若C瓶中品红溶液不褪色,可得到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③中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以验证混合气体中含有________。
装置②中盛有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以验证混合气体中________。
(1)W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W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种。
(3)下列有关W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能发生还原反应b.能发生氧化反应c.能发生加聚反应d.等质量的W与苯分别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量,前者大(4)写出W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能发生聚合反应)的结构简式________,写出该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属于________(填编号)。
a.芳香烃b.环烃c.不饱和烃d.炔烃解析:A、B、D均为正确的描述;因为双键键能比C—C单键键能大,从而决定键长要短一些,故C项是错误的。
答案: C解析:丙烷的沸点应介于乙烷和丁烷之间。
答案: C解析:根据其分子式可以写出其同分异构体分别为①CH3—CH===CH—CH2CH3②CH2===CH—CH2CH2CH3答案: B解析:烯烃类可能产生顺反异构,但C===C两端C连接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则不存在顺反异构,故以上分子中只有CH3CH===CHBr有顺反异构,选B。
答案: B解析:依据加聚反应原理,丙烯聚合时C===C断开形成,多个基团相连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选A。
答案: A解析:该题目主要考查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烯通过加成反应直接得到CH3CH2Cl、CH2Cl—CH2Cl。
通过加聚反应直接得到 CH2—CH2 。
生成需要CH2===CHCl,故选D。
答案: D解析:结合CH4的正四面体结构,乙烯的平面结构,乙炔的直线形结构分析题给物质中6个碳原子的空间结构。
由乙烯、乙炔构型可推出该有机物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可见6个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但不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BC解析:四个氮原子排列成内空的四面体结构为,有6条棱,因此该分子中应含有6个碳,再根据碳四价的原则可能定该分子中应含有12个氢原子,其分子式为C6H12N4。
答案: B解析:1体积烃只能与1体积Cl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该分子只含有1个双键,生成物可与4 mol Cl2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说明1 mol该烃中共有4 mol H。
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A解析:题中涉及的四种烯烃,除CH2===CH2以外其他三种的分子结构都是“不对称”结构。
在Br2、HCl、H2O中,除Br2以外,其他两种的分子结构也都是“不对称”结构。
在加成反应中,不对称结构分子与不对称结构分子相加成时,产物往往不只一种,所以A项可选,B、C 两项不可选,D项中的反应是加聚反应,产物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一般为混合物,所以D项也不可选。
答案: A解析:(1)由表中结构简式可知环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显然与碳原子个数相等的单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2)比较①~③的反应条件(温度)知,①反应温度最低,故环丙烷最易发生开环加成反应。
(3)根据加成反应的实质,不难写出所求反应的方程式。
答案:(1)同碳原子数的单烯烃(2)环丙烷反应所需温度最低解析:首先写出苯丙烯的三种位置异构,以丙烯作母体,以苯基作取代基;再由碳碳双键两端碳上若分别连有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还存在顺反异构。
解析: (1)根据题目中提示,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2OH +4H 2SO 4(浓)――→△4SO 2↑+CO 2↑+C +7H 2O ↑。
(2)因检验SO 2用品红溶液,所以应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SO 2,并把SO 2除去,最后检验CO 2,所以顺序为④→③→①→②。
(3)由于气体流向是由A ―→B ―→C ,所以A 瓶是检验SO 2,B 瓶是除去SO 2,C 瓶是验证SO 2是否除干净。
因此,A 瓶中现象为品红溶液褪色,B 瓶中现象是溴水褪色。
(4)装置③用于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应加入无水CuSO 4,装置②检验CO 2,应加入澄清石灰水。
答案: (1)CH 3CH 2OH +4H 2SO 4(浓)――→△4SO 2↑+CO 2↑+C +7H 2O ↑(2)④ ③ ① ②(3)品红溶液褪色 混合气体中有SO 2 溴水褪色将SO 2吸收完全 混合气体中SO 2已除尽(4)无水CuSO4水蒸气澄清石灰水有无CO2解析:(1)中由W的结构简式可写出其分子式是C8H8。
(2)从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分子中含有两种位置不同的氢原子,则其一氯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3)由烯烃的性质和其组成推知a、b、c均正确。
(4)若W为芳香烃,其结构式是(反应方程式见答案)。
(5)由烃的分类可知,W属于环烃、不饱和烃。
答案:(1)C8H8(2)2(3)d(5)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