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示范课评议(精选12篇)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公开课点评与建议范文

初中历史公开课点评与建议范文

初中历史公开课点评与建议范文英文版Middle School History Open Class Review and SuggestionsRecently,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attend an open class f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he class was focused on the topic of World War II and the teacher did a fantastic job of engaging the students and making the material come alive.One of the things that stood out to me was the use of multimedia in the lesson. The teacher used videos, images, and interactive activities to help the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events of World War II. This not only made the lesson more interesting, but also helped the students retain the information better.Another highlight of the class was the teacher's use of storytelling. Instead of just listing off facts and dates, the teacher told stories about individuals who lived through World War II. This personalized the material and made it more relatable to the students.Overall, I was very impressed with the open class. The teacher did a great job of keeping the students engaged and making the material relevant to their lives. I would recommend incorporating more interactive activities and storytelling into future history lessons to keep the students interested and engaged.中文翻译最近,我有机会参加了一堂初中历史公开课。

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性评价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性评价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性评价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性评价历史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沿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历史素养。

为了全面评估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课程内容评价1.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初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的重要历史事件,内容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

2.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初中历史课程按照时间顺序组织,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课程内容的选择性: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历史课程设置了不同难度的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教学方法评价1.启发式教学: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2.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3.多元化教学: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学习评价1.知识掌握:历史课程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通过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

2.能力培养:历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历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五、教师教学评价1.教学水平:历史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能够准确、生动地讲解历史事件,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态度:历史课程要求教师关爱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家长和同行等多种渠道,对教师的历史教学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六、课程改革与发展建议1.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研评课评语(3篇)

初中历史教研评课评语(3篇)

第1篇一、引言初中历史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加强初中历史教研活动,以下是一篇关于初中历史教研评课的评语,旨在为历史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把握1. 教学目标明确,层次分明本次教研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层次分明,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重难点突出,突破方法得当本次教研课的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材,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在突破重难点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1.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本次教研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得当,提高课堂效率本次教研课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也丰富了课堂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组织与教学评价1. 课堂组织有序,教学节奏适中本次教研课的课堂组织有序,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课堂节奏适中。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2. 教学评价及时、客观、全面本次教研课中,教师能够及时、客观、全面地进行教学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师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度不够。

(3)课堂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课程综合评价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综合评价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综合评价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综合评价在教育领域,历史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课程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过去,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课程内容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培养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目前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课程内容过于繁杂,学生难以消化和理解。

其次,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点,忽视了历史背后的深刻含义和启示。

因此,建议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精炼、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历史事件,学生在下面听讲。

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讲授法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建议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评估方式评估方式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目前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多为记忆性的知识点。

这种评估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它容易导致学生的应试教育,过分追求分数,忽视了历史素养的培养。

其次,笔试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建议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课堂讨论、论文写作、历史剧表演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学生的学习成果方面,初中历史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掌握、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背景等理解不够深入。

初中历史教学成效评估(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成效评估(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成效评估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成效评估本篇范文旨在深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成效的评估方法,结合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提出符合教学实际的评估体系。

本文将分析现有评估体系的不足,构建一套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科素养的历史教学成效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估体系亟待完善。

传统的评估方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能力培养。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历史教学成效,本文将提出一种新型评估模型,并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现有评估体系的不足1.过分关注考试成绩:传统的评估体系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效的唯一标准,导致教师和学生过分关注分数,忽略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2.忽视学生的主观体验:现有评估体系未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3.缺乏对学科素养的评估:初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包括历史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方面,而现有评估体系未能充分体现这些素养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成效评估模型的构建1.评估目标:本模型以学生为本,关注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表现。

2.评估指标:a.历史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考试成绩、历史知识问答等手段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b.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学生的历史论述、论文写作等,评估其历史思维和论证能力。

c.学习兴趣和态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d.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学生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分析等,评估其史料实证能力。

3.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实证研究本文对某初级中学的历史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将评估模型应用于实际教学,分析其效果。

研究发现:1.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态度发生了积极变化。

初中历史教案检查评语

初中历史教案检查评语

初中历史教案检查评语
一、整体评价:
1. 教案设计合理,内容丰富,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2. 结构清晰,条理性强,有助于教师掌握课堂的整体进程和教学重点。

3. 活动设计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二、教学目标:
1.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2. 教学目标安排合理,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轨迹。

三、教学内容:
1.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2. 教案中的历史事实准确,概念清晰,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全面把握。

四、教学活动:
1. 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多样,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并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
1. 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合理有效,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变换灵活,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

评语结束。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评价(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评价(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评价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评价在教育领域,历史学科的教学与评价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评价,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要注重对历史思维能力、历史价值观的培养与评价。

本文将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评价策略。

教学内容与目标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涵盖了从中国古代史到现代史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传授: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要历史事件。

2.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时序思维、因果思维、比较思维等。

3.历史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评价策略1. 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教师应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等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以了解学生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

2. 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考试、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设计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试题应涵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知识领域的内容,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试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应体现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如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事件的看法等。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历史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同时,组织同伴评价,让学生在相互交流、探讨中,共同提高历史素养。

4. 多元化评价手段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历史小论文、历史演讲比赛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

通过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策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为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基础。

上述关于“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评价”的范文,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初中历史万能评课稿

初中历史万能评课稿

初中历史万能评课稿初中历史万能评课稿篇一:初中历史评课稿篇一:历史评课稿历史评课稿:《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课题: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授课人:李建磊地点:乔集中学八(8)班教室教学过程简介:优点:1、把任务分到各组,通过预习提出了一些预习题目;2、学生能够积极回答提问;3、老师的讲解弥补了学生准备的不足。

不足:1、老师讲解过多;2、黑板没能充分利用:只用了三小块,还是写的一些预习题。

建议:李老师是新参与进来的实验老师,还需要和大家一起共同摸索历史及其它副科教学如何使用好杜郎口模式。

这也是我校课改实验小组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1、从本课我发现师生没有充分的课外参考材料,几乎就拿一个课本说事,也只照本宣科,用书上的文本讲讲,问问,念念,画画。

如何走出课本,高于课本,我想杜郎口课堂教学实录的相关内容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

象本节课中介绍英雄事迹和历史大事件的内容,可建议小组采用表演、小品、诗歌、演讲等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加以再现。

2、如何准备更多的丰富材料,老师可利用卫星ip教学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或指导学生进行收集。

我校现有条件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而我们需要的是有这种意识。

3、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家学英雄的高尚情怀,书上的课后资料就有这方面的建议,如影视欣赏《甲午战争》。

4、师生通过各种渠道准备的材料和题目可在课前写在黑板上,每节课都把黑板充分利用好,也是副科提高教学效率的可行之道。

5、这也给信息技术课老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应该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科老师也应就自己本学科的特点与信息技术课老师搞好沟通初中历史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张老师执教《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一堂课,值得回味之处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历史课教学是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张老师通过设置9个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了思考力,发展了历史思维,这也是目前考试形式下一种好的历史教学方法,值得历史教师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示范课评议(精选12篇)初中历史示范课评议篇120____年11月19日---22日,我有幸到____参加了____省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对于这次外出学习的大好机会我非常珍惜。

接到通知,我就根据优质课的讲课内容,我自己把这些内容设计了一遍,看看自己与人家有多大差距,差距到底是什么,我们自身的“武功” 到了何种境地,做到心中有数,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我用心去领略了全省各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及许多教师的教学艺术风采,放眼观看了“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省级历史教学优质课。

教师们以创新的教学设计、高效的教学过程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我们时常被他们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欣喜。

他们的课堂教学,启迪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可以说我得到的是一种回味,一种反思,更是一种提升。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享一下:先谈收获:一、教学理念新1.论从史来,历史味更浓。

我们的历史课要上成历史,要有历史的特点。

如,济南二中,董艺老师设计的《匈奴兴起与汉的合战》,汉初出示了一段材料,学生得出国力弱,被迫和亲,而汉武帝时又出示一段材料,得出结论国力强盛,具备武力解决匈奴关系的资本。

这样例子很多,真是口说无凭,有史为证。

2.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多鼓励,又恰到好处,学生受鼓励,其他学生受激发。

鼓励学生的方式也多样。

有的老师真的情不自禁给学生鼓掌。

3.挖掘历史故事,凸显历史课堂的故事性、趣味性。

二、教学模式值得学习整堂课用板块结构,设计合理、科学。

例如莱州西城中学吴丽红老师,《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四个板块,第一漫漫丝绸路。

第二铮铮英雄行。

第三悠悠驼铃声。

第四绵绵古道情。

聊城莘县一中张玉莹老师的《血肉筑长城》第一民族怒吼,第二东方欲晓,第三凯旋之歌,第四以史为鉴。

三、教学设计更加科学,注重实效。

教法的好与差我认为是不是能更好的指导学法,我们的教法最后都要落脚在学生学法上,很多老师都多次利用标注、表格、色彩对比、古诗引进,用实物让学生感受历史,例如枣庄十五中张行雷老师《昌盛的秦汉文化》,抱着一捆竹简,说明纸的发明优越性。

四、制作实效、科学。

利用课件就是课堂重要的辅助手段,背景用与历史有关的图案。

很多老师都能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不仅仅局限图片,还有影视资料,我们真应该好好学习课件的制作水平,与时俱进。

不能光下网站上面的。

五、地方史能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贴近生活,亲切自然。

枣庄祈雷老师讲《血肉筑长城》,说到自己的故乡发生铁道游击队,烟台是地雷战的故乡,很多能与当地历史结合。

六、最后总结,知识框架科学、准确、凸显课堂知识。

我认为最值得学习的一点就是,各个知识之间关系交代很好,不单纯是知识的罗列。

七、注重过渡语的设计。

整节课挥然一体,知识丝丝相扣,听起来就是享受,这就是人家过渡语设计科学,整节课自然和谐、水到渠成。

八、对知识延伸很到位,能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聊城莘县一中张玉莹老师的《血肉筑长城》,最后,航空母舰,亮剑东海的其他新式武器,歌唱《国歌》表明我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有阐述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九、注重历史人物的分析。

图文话人物,人物赞美之歌,我心目中的人物,注意挖掘历史的内涵。

十、老师的基本功值得学习。

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大部分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组织调控课堂的能力很强,理论水平高。

在每节优质课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授课教师的高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和设计的周密细致。

就拿“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来说吧,例如莱州西城中学吴丽红老师,播放《昭君出塞》的片首曲导入《匈奴兴起与汉的合战》一课,让我们走进昭君,走进汉朝和匈奴。

这样的导入让人感到亲切自然顺理成章。

教师的课堂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语气亲切自然,教师情绪饱满、热情,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开阔活跃,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再谈建议一、问题的设计层次不明。

有的老师什么问题都讨论,不分层次,应该两个人讨论的别小组都讨论,看问题的设计。

二、课堂评价缺乏适度性和多样性。

有的学生回答对了,拔高太大,说错了,一棍子打死。

三、还出现知识性错误。

有的老师把“鸣镝”写出“鸣笛”,地动仪是地震发生后预测地震发生方向的,以便能及时救援,不是预测地震发生的,改进造纸术,不是发明造纸术。

四、还有低效课堂。

《昌盛的秦汉文化》中,讲完后,我看了一个学生的笔记,张衡、华佗、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麻沸散、五禽戏、蔡侯纸,竟然写错了六个字。

参加本次省优质课观摩会,可谓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但限于时间和篇幅不能一一道来,还有许多“欲说还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功之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它山之石”达到攻己之玉的目的,如此也算不枉此行了,最后感谢领导给的这次机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尺刀”我们提升自己,需借助外力,更要在于自己。

初中历史示范课评议篇2我校举行历史示范课活动,这次是学习的大好机会我非常珍惜。

经过短短两天紧张的听课学习,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具体谈谈我的几点感受:1.每一位老师的课都“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各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显示出各位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组织调控课堂的能力很强,理论水平高,教学设计周密细致,教师从问题的设置到问题的引导,都非常到位。

教态大方沉稳,给在场的每位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

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教态亲切,表情丰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变,左右逢源。

3、教师的课堂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

教师亲切自然的语气,饱满的热情,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开阔活跃,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通过这次听课,我感觉到优秀教师的风采就是不同凡响。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交流中,言谈举止、无不流露出大师风范,回味他们课堂上的精彩之处,的确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以他们为榜样,吸取其中的精华,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打造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争取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历史示范课评议篇3第一,感触最大的是参赛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和精心的教学设计。

说来惭愧,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就教材论教材,在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上有很大差距。

通过听课学习发现参赛老师们从容地跳出教材,从历史到现实站在不同的角度寻找与课本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各种资源资料,精心设计各种情境使历史课变得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例如:来自泰安新泰的冉蕾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既巧妙的利用了枣庄的历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介绍展示了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欢迎大家去做客,给人留下很深印象。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利用五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老照片把我们带回到历史中,以课本为主线层层铺展开来,有历史,有现实,还有对未来的展望,给我很大启发。

象这样的精心设计还体现在很多课中。

再比如济南明湖中学的李颖老师的《美国经济的发展》更是让人赞叹和佩服。

通过猜引出比尔·盖茨,再以盖茨童年、青年和中年的经历作为线索串连起整个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三个阶段代表了美国经济发展三个不同时期。

每个阶段以盖茨经历的不同录音作为过渡,同时配以大量的美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图表,在小组合作交流基础上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梳理。

教师善于引导,从容不迫地对课堂进行驾驭和调控,在完成课本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以经济学家的身份结合20__金融危机叙写美国经济发展趋势,做到分析规律,然后学以致用。

这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是我完全没想到的。

整节课下来环节清晰,思路明确,赢得全体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真的很棒。

其实所听的每节课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亮点,每节课都让我有所思有所悟。

滨州的崔晓雪老师用自己老师的的形式串起《改革开放》一课的内容,由老师小时候的经历,成年以后和现在的不同生活,展示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今天的不同遭遇独具匠心。

教学设计的精心还体现在导入上,所听的每节课没有一个导入是重复的,每节课的导入都很新颖实用,尤其是善于抓住身边的资源,很多老师在导入中都会巧妙的利用枣庄的历史或者今天的发展贴近学生生活给人感觉很亲切。

东营郭红莲老师以三十年前枣庄旧城和今天新城区对比引出改革开放。

在课堂设计中她把改革和开放设计成两个篇章,第一篇章:改革的足迹,分成农村和城市。

农村中又划分为三幕:一贫困,二变革,三丰收。

在城市篇中设计一个诊断历史的环节,让学生找必须改革的原因加深理解。

第二篇章为开放的浪潮。

通过视频和学生讨论明确开放的格局和特点。

犹如一部大型历史剧一幕幕呈现在大家面前,使整个课堂始终贯穿在浓浓的历史氛围中。

第二,参赛教师的个人素质。

这是我很佩服和最希望达到的。

首先表现在语言上。

语言简练是对每个老师的基本要求,但要达到简练又优美,同时还要充满激情文采飞扬就是个人素质了。

很佩服他们对语言的锤炼和把握,大段优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带给我很大冲击,也是我下步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目标。

其次表现在课件上,每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利用数据图片图表视频等等来辅助课堂教学。

课件制作精良水平很高。

希望都可以共享,让我们都可以有学习的机会。

再次,表现在对整个课堂的调控把握上,灵活应变驾驭课堂能力高。

最后,整合课程资源上巧妙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体现在课堂中,例如烟台一位老师把自己录的戚继光故居视频用在课堂上增色不少,还有一位老师把自己去北京旅游时在军机处照的照片也引入课件中。

第三,课程理念上。

学生主体地位的到很好的展现,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师生角色定位准确。

在短短40分钟课堂上,学生有自主学习时间,有自主合作探究机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老师积极评价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第四,学科特点突出。

参赛老师很注重史料的补充,论从史出。

课本上结论性的东西居多,这就要求尽量让学生明白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因此精心选择史料显得很重要。

同时都很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这基本上体现在每节课上。

最后,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下一步要多读书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与素质,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