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与后现代主义风格

合集下载

建筑知识:建筑外观风格的分类与特点

建筑知识:建筑外观风格的分类与特点

建筑知识:建筑外观风格的分类与特点建筑外观风格的分类与特点建筑外观风格是建筑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是建筑物在外部视觉层面的风格表现。

建筑的外观风格通常根据其风格、设计元素、材料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

下面,本文将介绍各种建筑外观风格的特点和分类。

1.古希腊-罗马风格古希腊-罗马风格是指受到古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建筑的影响。

这种风格的建筑通常具有柱廊和拱门等典型的古希腊和罗马建筑元素。

建筑物的材料通常包括大理石、石头和青铜等,这些材料都很坚固,为建筑物增添了永恒的美感。

2.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风格是指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的建筑一般采用对称性和协调性,建筑的创作要素是立体造型、装饰品和绘画。

文艺复兴的建筑物通常用大理石或类似材料建造,各种不同风格的柱式都被广泛使用。

3.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是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一种建筑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多数都采用了丰富的装饰和形式丰富的建筑元素。

其中,弧形建筑特点尤其突出,弧形门廊,曲线及其他弧形元素都是其重要特色,建筑物通常用大理石、青铜、金属组成,使其充满装饰性。

4.先锋派风格先锋派风格是指20世纪初期的一种建筑风格,它以简洁性、功能性和机械化为特征。

先锋派建筑师使用现代技术和工业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玻璃和不锈钢,创造了挑战传统的建筑物。

建筑风格强调形式和空间的简化。

5.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是20世纪中涌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其核心理念是要打破传统建筑的束缚,实现建筑与技术的有机融合。

现代主义建筑通常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无缝的材料、大量的玻璃和金属。

这种风格的建筑旨在满足人们对舒适、安全和环保的需求。

6.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建筑物的装饰和形式,反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简洁和功能性。

这种风格的建筑物通常使用鲜艳的颜色、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许多装饰性的元素。

总的来说,外观风格在建筑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种风格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在历经威廉· 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Crafts and Arts Movement)之后,20世纪西方设计领域相继出现了两大流派:即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

”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

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

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

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

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

后现代主义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是发端于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特别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

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开始逐渐盛行。

受6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表现出对现代主义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

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追求个性化。

在设计中常把夸张变形的,或是古典的元素与现代的符号以新的手法融合到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双重译码的设计风格,重现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及对生活的隐喻。

设计在线.中国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被现代主义设计奉若神明的经典原则“功能决定形式”,“使用与功能无关的形式等于犯罪”。

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

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

目录一、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 (2)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概念 (5)三、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流派 (6)四、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作品 (7)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摘要:后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层意思。

广义的后现代建筑是指20世纪世界上出现的各种风格的建筑流派的作品,狭义的后现代建筑常常专指在20世纪20年代世界各地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风格、流派、代表作品后现代建筑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和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大变革,后现代建筑的产生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建筑类型用途不断增多,以生产性和实用性为主的建筑蓬勃发展。

如博览会场馆、展览馆、医院、园林综合体、博物馆等其次是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并广泛使用。

工业革命以后,铁开始用于建筑当中。

到世纪后期,钢材代替了铁材。

并且水泥也开始渐渐用于房屋建筑中。

世纪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材和水泥的应用使房屋建筑出现飞跃的变化再次,由于科技的发展,新型建筑结构及形式不断出现。

对数学和力学提出新问题并使之发展,到世纪后期形成系统的结构科学。

这样就可以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预先计算出建筑结构的受力程度及状态,作出合理、经济而坚固的楼房结构设计。

1889年巴黎建造的高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图1)就体现现代建筑结构方面的综合成就。

二十世纪以来的这些变化,无论深度还是广度,在建筑史上都是空前的,也正是这段时期建筑历史上空前的建筑革命催生了20世纪的后现代建筑。

图1:埃菲尔铁塔一、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其主要背景是欧洲工业革命导致了现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审美趣味,新的材料不断发明和应用,在这一条件下,传统建筑在结构和形式审美等方面逐步显出与社会意识形态和发展不同步的现象。

现代主义建筑正是在新的历史需求和条件下,也就是为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种建筑摆脱改变了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了适应于工业化社会条件下人们需求的崭新建筑形式,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流派特点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流派特点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流派特点研究了这么久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流派特点,总算发现了一些门道。

后现代主义建筑啊,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特别爱混合各种不同的风格元素。

就拿迈克尔·格雷夫斯设计的迪士尼酒店来说吧,你从这个建筑里能看到好多不同的东西。

它既有那种古典建筑里的装饰元素,像柱子啊,拱顶啊啥的,但这些元素又不完全是按照古典的那一套严格来做的。

比如说柱子的形状或者颜色,可能比古典柱式加了些新花样。

它把古典跟现代的一些简化的线条和形式揉在一起,就像是你把古老贵族穿的礼服裁剪一下,然后再和现代的潮服拼接起来穿在这个建筑上,看起来既有那种文化传承的味道,又非常新颖奇特。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它特别在意建筑的符号性。

你知道吗,就像有的后现代建筑会把特别大的品牌标志或者一些能体现这个地方特色的符号直接加到建筑外观上。

比如说有的商业建筑,可能会把自己公司的超大logo放在外立面最显眼的地方,这个logo本身的设计和它与建筑的结合方式就是后现代建筑会去关注的。

这让建筑好像不只是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更像是在大喊着介绍自己是谁,是干什么的。

我刚开始理解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时候啊,还以为就是简单地打破常规呢。

但后来发现远不止这样。

它是从建筑的各个方面,从外形到内部空间布局都要有这种不同常规的东西。

举个内部空间布局的例子,一般传统建筑可能每个房间功能分的特别清楚,客厅就是客厅,卧室就是卧室。

但后现代主义建筑里,可能一个空间既可以做客厅,稍微调整下又能变成工作室或者娱乐室,空间像是有了很多变身的可能,就像变形金刚一样可以在不同形态间切换。

后现代主义建筑还对建筑材料的使用很有特点。

感觉它们很喜欢尝试新的材料,或者用旧材料玩出新花样。

像那种看起来像天然石材的新型人造材料,可能被用来替代传统的石头,但仔细一看又会发现纹理或者颜色有不一样的地方,不是那种中规中矩模仿天然材料,而是就算你知道不是真石材也觉得非常酷,是一种创造。

欧洲建筑风格分类

欧洲建筑风格分类

欧洲建筑风格分类欧洲建筑风格分类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也是建筑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在欧洲,有着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对欧洲常见的建筑风格进行分类介绍。

一、古典主义风格1. 古希腊式建筑古希腊式建筑是指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在柱子、凹槽和三角形等元素上表现出来。

典型的古希腊式建筑包括雅典卫城和巴塞罗那神庙。

2. 古罗马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是指起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并在罗马帝国时期达到鼎盛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并采用了许多创新性技术,如拱门、穹顶和圆形剧场等。

典型的古罗马式建筑包括斗兽场和万神殿。

二、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是指起源于12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注重尖拱形和尖顶,在构造上采用了许多复杂的技术,如飞扶壁、扶壁拱和玫瑰窗等。

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和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

三、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风格是指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和比例,并采用了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元素,如柱子、凹槽和穹顶等。

典型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包括佛罗伦萨大教堂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四、巴洛克式风格巴洛克式风格是指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装饰性和华丽感,并采用了许多曲线形状、雕塑和壁画等元素。

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包括凡尔赛宫和圣彼得广场。

五、新古典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是指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和比例,并采用了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元素,如柱子、凹槽和穹顶等。

与文艺复兴式不同的是,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加简洁明快。

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包括白宫和卢浮宫。

六、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是指起源于20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并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技术,如钢铁、混凝土和玻璃等。

现代主义建筑通常具有简单明快的线条和大胆创新的设计。

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包括悉尼歌剧院和纽约联合国总部。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点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点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点随着时代的演进,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现代建筑风格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流派,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本文将探讨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点。

一、演变过程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

这一运动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倡导形式与功能的紧密结合,强调简洁、实用和先进的建筑技术。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如菲利普·约翰逊和勒·柯布西耶等推动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为其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主义建筑逐渐分为派系和流派,如包豪斯学派、国际风格等。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则对现代主义建筑提出了挑战,打破了其“功能至上”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的象征性和表达力,使得现代建筑风格愈发多元和多样化。

二、特点与风格表现1.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现代建筑风格在设计上追求简洁、纯粹的线条和形式,摒弃了冗余的装饰和繁琐的元素。

建筑体量常以大块的几何形状为主,突出建筑的整体性和统一感。

同时,现代建筑风格注重视觉效果与空间感的留白,通过透明材料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等手法,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开放、通透的空间感。

2.功能性与可持续性现代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的功能性与可持续性,追求实用主义的原则。

在设计上注重为人们创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建筑内部布局合理,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同时,现代建筑追求环保与节能,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和科技设备,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拥抱技术与进步现代建筑风格积极拥抱科技与进步,追求建筑技术的创新和运用。

建筑师使用尖端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和设计,注重结构的精确和可行性。

同时,现代建筑运用新的材料和建筑技术,如钢结构、混凝土构件和预制装配等,提高了建筑的耐久性和施工效率。

4.注重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现代建筑风格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情感。

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与照明设计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创造出宜居的生活环境。

建筑设计风格有哪些分类

建筑设计风格有哪些分类

建筑设计风格有哪些分类建筑设计风格是指建筑在风格、形式和材料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和特征。

建筑设计风格可以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不同的分类,如历史和文化背景、地理和环境条件、建筑材料和技术等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设计风格分类。

1.古典主义风格:古典主义建筑以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为基础,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新兴起。

其特点是对称、比例和装饰性强,建筑常采用柱廊、圆顶、凯旋门等元素。

2.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强调对古典艺术的再现和恢复。

其特点是对称、装饰性强,建筑常采用柱廊、拱顶、穹顶等元素。

3.巴洛克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在17世纪兴起,强调动感和丰富的装饰。

其特点是曲线、几何形状和富于装饰性的设计,建筑经常采用复杂的曲线和浮雕。

4.新古典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兴起,强调对古典主义的回归。

其特点是对称、简洁和装饰性强,建筑常采用帕特农神庙式的柱廊和罗马式的圆顶。

5.启蒙主义风格:启蒙主义建筑风格在18世纪后期兴起,强调合理性和功能性。

其特点是对称、简洁和注重功能性,建筑常采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和平面布局。

6.新艺术运动风格: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在19世纪末兴起,强调艺术性和自然的有机形式。

其特点是曲线、自然形式和装饰性强,建筑经常采用大胆的曲线和不规则的立面。

7.区域主义风格:区域主义建筑风格在20世纪兴起,强调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

其特点是建筑形式和元素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相协调,常采用当地材料和技术。

8.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20世纪初兴起,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

其特点是简洁、几何和装饰性少,建筑常采用简单的立面和开放的平面布局。

9.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20世纪后期兴起,强调个性和表现力。

其特点是丰富、多样和装饰性强,建筑经常采用复杂的形式和材料。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建筑设计风格分类,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和建筑背景来选择合适的风格。

建筑风格的时代特征与社会背景分析

建筑风格的时代特征与社会背景分析

建筑风格的时代特征与社会背景分析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之一,不仅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同时也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特征。

建筑风格的变革常常与时代背景的转变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的时代特征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化和转变。

1、古代建筑风格古代建筑风格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了殷商时期、周代、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

在古代建筑风格中,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社会背景的显著特征。

例如,在周代,宗教信仰是重要的文化元素,因此周代建筑的特点是高大、严谨、庄严。

在元代,国家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逐渐形成国际性的文化融合,因此元代的建筑风格具有中外融合的特点。

在古代建筑风格中,建筑物的功能多与政府、宗教、皇家相关,因此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会受到相应的约束。

2、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大工业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形成的。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反对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风格,主张采用现代技术和材料来创造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建筑形式。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逐渐流行,并成为了国际性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形式上具有简洁、实用、干净的特点,在工程技术上也相对发达。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高效、实用和现代性的倡导。

3、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建筑风格,它是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一种反叛,其特点是强调建筑物的装饰性和象征性,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和效果上的创新。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空间、形体、材料等方面都比较自由,建筑物的设计和造型更加个性化、非传统化。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追求。

4、当代建筑风格当代建筑风格是指现今社会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其特征是包容性、多元化、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当代建筑风格已经不再是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建筑形式,而是具有了世界性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与后现代主义风格
摘要: 建筑艺术风格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建筑是文化的符号,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当地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气候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 各种风格的建筑交相辉映,姿态万千,才使我们拥有了丰富多彩的城市表情。

关键词: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古典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现在市场上的建筑大约有三类:现代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俗称欧式或欧陆风格)和申式风格。

从专业角度讲,建筑师应该多做些现代风格的建筑,或是高申国精神的现代建筑,而后现代主义风格不同的理论家有不同分类方式。

以罗伯特.斯坦恩的理论演变出以下这几类建筑风格,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这个风格也有人称为“符号性古典主义”。

潜伏的古典主义:它采用传统质风格为动机,实际多半处于一半现代主义、一半传统风格之间,并且完全不准备拿传统和古典开玩笑,没有任何冷嘲热讽的动机。

原教旨古典主义:它主要强调建筑设计必须从研究古典风格的、工业化以前的城市规划入手,现代建筑家的首要任务是把建筑设计与传统的城市规划重新结合为一体。

规范的古典主义:顾名思义这是主张建筑设计应在各个方面吸收传统精华的复古派。

现代传统主义:这种风格其实与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是更加讲究细节的装饰效果,因而更加丰富、奢华、艳俗。

当然还有好多其它建筑风格及流派包括: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
式建筑、功能主义建筑、古典复兴建筑、古罗马建筑、浪漫主义建筑、罗曼建筑、洛可可风格、文艺复兴建筑、有机建筑、折衷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指一种简约、没有装饰的建筑风格。

虽然这种风格的构想形成于20世纪初期,并有很多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及其作品有大量的推广,但是很少有现代建筑是建于20世纪上半叶。

直到二战后,最终是透过成为各种机构和公司的建筑,才成了居主导地位的建筑风格。

在西方强势文化影响的大背景下,符号性明显的西方古典主义风格似乎更受广大购房者青睐。

但在整个建筑领域,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多元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却是绝对的主流。

因此在居佳建筑领域,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变成主流,应该是一个毫无疑问的趋势。

就是在当下,现代主义风格的居任建筑也占了一半以上的量。

理论上讲,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更能与当代的居住功能、建筑材料、主流的社会审美相匹配。

但在浮躁的行业风气的影响下,大多数设计师更愿意选择成熟、安全的古典样式去模仿,而不太情愿潜心设计原创性更强的一些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由于缺乏创新,这就造成目前市面上优秀的现代风格住宅匮乏,客观上助长了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中国近十几年的卷土重来,但历史的趋势是不可阻档的,相信这阵风很快会弱下去的。

新古典主义建筑: 其实就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

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
了线条。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简化或局部使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浅色为,装饰味比较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可算是“后欧陆式”较之前者则又进一步理性。

目前国内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

新古典主义的灯具则将古典的繁杂雕饰经过简化,并与现代的材质相结合,呈现出古典而简约的新风貌,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品位。

几十年来,新古典主义建筑传承了很多经典的比例和构图关系。

但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基于功能第一的原由,建筑的体型和虚实关系,与正统的古典主义有较大的差别,尤真是多高层住宅。

面对新的功能、形体、材料,当代设计师除了在大量研习经典古典主义作目的构图和审美标准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创新和发展。

这种创新在构图和审美上应与经典古典主义沿袭一套标准相同脉络,应是在满足当代生活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态。

基于中国当代社会如此巨量的建筑实践,在若干年的沉淀后,中国建筑在新古典主义这一风格的建筑发展上应该会有所贡献。

新古典主义派的设计特征:讲究风格,在造型设计时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

用现代材料和加工技术追求传统样式的大的轮廓特点。

对历史样式用简化的手法。

注重装饰效果,用室内陈设艺术品。

来增强历史文脉特色,往往会去照搬古代设施、家具及陈设艺术品来烘托室
内环境气氛。

白色、金色、黄色、暗红色是欧式风格中常见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颜色看起来明亮。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在当代居住建筑的体
现也是多少年来几代建筑师挥之不去的情结。

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理与情方面的认同和共识,属于文化范畴。

传统系指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总体决定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

因而,传统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

每年都有一些中国传统风格的居住建筑出现,期间也不乏一些优秀的作晶。

但由于中国传统的居住建筑层数都较低,因此在多低层住宅产品中产生了一些优秀的案例,但在高层住宅上却鲜有成功案例。

同时,随着土地的集约化使用,高层住宅将是今后建筑量最大的产晶。

所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当代住宅建筑中路:慢慢其修远兮。

即使在多低层建筑中,因为时代背景导致当今的生活方式、建筑材料、技术与传统的完全不同,完全地复制古建筑也已行不通。

基于以上种种,在中式建筑中,成功的案例往往是各种冠以新中式建筑风格之名的产昂,不管这些作品是否成功,它们所代表的方向是正确的,是广大设计师不懈努力方向。

建筑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该既具有
历史的延续性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讲究人情味并使用非传统的色彩,以期创造一种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
体的“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

将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元素兼容并蓄,既对立又统一。

设计手法因此也可以达到多元化,灵活多变,利用多种不同的材质组合空间,光亮的,暗淡的,华丽的,古朴的,平滑的,粗糙的相互穿插对比,形成有力量但不用生硬,有活力但不太稚嫩的风格。

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的装饰主义。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运用了众多隐喻性的视觉符号在作品中,强调了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了装饰对于视觉的象征作用,装饰意识和手法有了新的拓展,光、影和建筑构件构成的通透空间,成了大装饰的重要手段。

后现代设计运动的装饰性为多种风格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使不同的风貌并存,以这种共享关系贴近居住者的意义和习惯。

主张新旧融合、兼容并蓄的折衷主义立场。

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历史风格,而是把眼光投向被现代主义运动摒弃的广阔的历史建筑中,承认历史的延续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挑选古典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东西,对历史风格采取混合、拼接、分离、简化、变形、解构,综合等方法,运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结构构造方法来创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语言与设计理念。

强化设计手段的含糊性和戏谑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师运用分裂与解析的手法,打破和分解了既存的形式、意向格局和模式,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将现代主义设计的冷漠、理性的特征反叛为一种在设计细节中采用的调侃手段,以强调非理性因素来达到一种设计中的轻松和宽容。

结语: 建筑体现了一种文化,它的根立足于其生长的沃土。

建筑
现代化要突出时代特征建筑要突出时代特征,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学习优秀建筑艺术。

参考文献
[1]梁展翔.建筑[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58.
[2]聂大卫,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古典美与其实际应用,才智,2011(36)
[3]丁山,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对古典建筑语言的汲取,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