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PPT课件
35
2.上层建筑 (1)上层建筑及其构成
u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u 上层建筑的构成
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36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 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提 供 保 证
和 精 神 指 导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思想上层建筑
37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38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 的是()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 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39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Ø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
26
(3)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4)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27
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生产 归 资料
氏族成员平均所有 奴隶主所有 地主所有 资本家所有 全社会共同所有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22
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 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 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 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 等……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 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 的知识力量。”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21
21
(二)阶级的本质
“所谓阶级,就是 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 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 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 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 一个集团的劳动。”
22
22
(二)阶级的本质
•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相互斗争的社 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 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 系的产物,一句话, 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 关系的产物。”
20
20
(二)阶级的本质
•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还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范畴?
• “同样,也不应该认为,所有的民主派代表人物都是小店 主或小店主的崇拜人。按照他们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地位 来说,他们可能和小店主相隔天壤。使他们成为小资产阶 级代表人物的是下面这样一种情况:他们的思想不能越出 小资产者的社会所越不出的界限,因此他们在理论上得出 的任务和作出的界定,也就是他们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 在实际社会上引导他们得出的任务和作出的决定。”
• 大卫·李嘉图继承了亚当·斯密的观点,并有意识地把阶级利益 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作为研究的 出发点。
19
19
(一)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
“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 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 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 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 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 〈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 段相联系:〈二〉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 专政;〈三〉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 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 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件

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综合的 有机系统。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 件之一,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着重大 影响。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 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 料的来源。
地理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生产发展速度 有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 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四)现实意义:
1、确立了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最高标准——生产力标 准;
2、它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重要理论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什么是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
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什么是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1、概念: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
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构成: (1)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2)非基本要素:科学技术和管理
如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①科学技术并不是直接生产力,而只是潜在生产力;
1、阶级的产生 阶级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同时又会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消亡。 2、阶级的实质:
所谓阶级,就是指一些大的社会集团,由 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 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的根源乃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它的历史 作用在于它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③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PPT课件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PPT课件

(2)作用:生产关系是社 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决 定着其他一切关系,优化生 产力构成。
(3)生产关系内容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 生产力状况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基本适合 — 基本不适合 — 新的基本适合-------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
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内涵
1、经济基础
四.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 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 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它是在一定程 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
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史 前提





物史众史史观观
唯意志论 宿命论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释义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PPT课件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PPT课件
21
(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2
13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2)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3)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服务的方向;(2)服务的方式; (3)服务的效果;
14
(三)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 动力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基础 1、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 2、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 3、是其它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着其它
11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相适应/不相适应----推进/阻碍
恩格斯:“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 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 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 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 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 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 也就没有现在的欧洲。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 我们的全部经济、政治和智慧的发展,是以 奴隶制既为人所公认、同样又为人所必需的 这种状况为前提的。”
上课了 请安静
1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
(教材第十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
第一节 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一 、 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一)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特殊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处于发展变化中 (三)人类社会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6
(接上页)
“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 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 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 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 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 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 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 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 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 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 面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三章-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三章-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PPT课件

2、另一方面同时也意味着科学技术增强了人类 破坏自然的能力,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2021/7/24
40
科学技术与“全球问题”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 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 起人们的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 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
2021/7/24
41
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 的 “有力的杠杆 ”,但不是唯一动力。
2021/7/24
38
课堂讨论: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科学技术有何作用? 2、科学技术为何会被滥用?
2021/7/24
39
(二)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1、一方面科学技术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 福于人类。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
•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额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21/7/24
10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 的社会现象
1、阶级: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社 上层建筑

基 本
经济基础
矛 生产关系

生产力
改革
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
科技实践 生产实践
社人 会民 实群 践众

2021/7/24
实践活动
43
2021/7/24
答案:C
44
2021/7/24
答案:D
45
2021/7/24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一 )
生产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 素包括: 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二是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 的劳动对象,其中引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 实的劳动对象。 三是劳动者。劳动者是人,但不是所有 的人都是劳动者。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 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 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 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 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 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奴隶社会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封建社会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 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 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 物。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 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最初的 意识,是“纯粹动物式的意识”,是“被 意识到了的本能”。
2019年10月16晚9时40分许, 据目击者介绍,当时两名女孩正在校园的甬 在河北大学新区易百超 路上玩轮滑,一辆黑色轿车疾驰而过,当时的 市门口,一辆黑色轿车 车速不小于70迈。“两个女孩立即被撞飞,随 将两名女生撞出几米远。 后落在车的挡风玻璃上。司机不但没有停车, 事后肇事司机继续开车 反而继续向馨雅楼驶去。” 当时的一刻被许多大学生目睹,大家非 到宿舍楼接女友,回来 时被保安和众多学生堵 常气愤,纷纷去追肇事者。记者从目睹此事的 学生的主页看到:肇事者驾驶车辆接完女友后, 在了校门口。
(一 )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二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 其辩证关系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 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 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 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 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 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 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 展中的决定作用。

创造与创新助推社会发展主题班会PPT课件

创造与创新助推社会发展主题班会PPT课件
多元学习
学习跨学科知识,吸收不同视角,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善于观察、倾听、分析,也是提升创新技能的重要途径。
创新工具
运用创意思维工具、设计思维方法,有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意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技能。
反思与迭代
主动反思学习和实践过程,不断改进和迭代,有助于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需要保持开放、积极的学习态度。
30%
提高生活质量
创新为社会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5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创业机遇。
40%
提升环境效益
创新推动了清洁能源、资源循环等环保技术的发展,大幅降低了环境负荷。
创新案例分享
苹果公司 - 重新定义手机
苹果公司于2007年推出iPhone, 彻底改变了手机行业格局。苹果创新性的融合触屏、智能操作系统等技术, 让用户体验焕然一新。创新推动了手机技术进步, 带动了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
增强价值
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发展潜力。
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
主动思考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主动关注周围的新事物和新趋势,发现创新的机会。
开放心态
保持积极乐观和灵活的心态,敢于提出新想法,不被常规思维束缚。
学习创新
学习创新方法和技能,如头脑风暴、设计思维等,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实践创新
勇于尝试,积累实践经验,从中学习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个人创新能力提升
1
培养创造思维
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2
提升学习能力
主动吸收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3
增强实践经验
积极尝试新事物,锻炼动手能力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一议: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和城市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 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为什么? (提示:从管理体制改变、生产 经营权转换、分配形式变化等方 面来讨论。)
总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小结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一页
寇准
寇准
北宋宰相。1004年,辽军大举南征时, 主战。
返回
西夏武士
西夏的建立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国。图为李元昊之墓
下一页
党项人
女男供供养养人人
下一页
西夏铜牛
下一页
西夏飞天壁画
返回
遼、西夏、金
民族 政權
建國 時間
民族
傑出 首領
都城
與宋的 重大事件
遼 10世紀初
西夏
11世紀 前期

12世紀 初期
契丹族 黨項族 女真族
耶律阿 保機 元昊
阿骨打
上京
澶淵之盟
興慶
宋夏議和
中都
宋金議和
对 外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开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放
第九課 民族政權並重的
時代
目录
契丹的兴起 阿保机建国
澶渊之盟 西夏的建立
退出
契丹的兴起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 辽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 流域,以游牧为主。
下一页
契丹人狩猎归来
下一页
遼代武士復原圖
蕭太后
猴盖马蹬壶
返回
支持安徽地方实行包产到户的 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
国有企业的改革
1、1985年,分三个方面:A、把单 一的公有制经济 以公有制经 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并存. B、实行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 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方式 并存的制度. 2、1992年,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 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迈进。
首先在农村进行了改革,其内容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农村是经 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然后在城市进行改革,其内容是 “国有企业”改革。因此国有企业改革 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农 村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 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 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纠正了管理过 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使 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提高 了生产积极性。
适 应 生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中
产 力
改革的目标 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同时相应的改革其他方面的体制,
的 要

提问: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试 办 经 济 特 区
1985年,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 一层楼创造“深圳速度”。
பைடு நூலகம்
上海 浦东 开放 (图 中挥 手者 是朱 镕基)
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
小结
我国在进行改革的同时,还积极对 外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通过“引进来” 和“走出去”两种基本途径。对外开放 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训练 1、你知道我国举办了哪些经济特区吗?
2、实行对外开放有什么重要意义? 3、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办?
总结
对 内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 革
城市:(国有企业) 经营责任制 公司制、股份制
阿保机建国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后 改称辽,他就是辽太祖。图为辽太祖陵山门。
下一页
契丹文字
下一页
幽云十六州
后晋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宋朝为夺取幽云等州,与辽作战数十年。
返回
“杯酒釋兵權”
澶渊之盟
宋真宗赵恒 1004年,辽军大举南征时,亲自领兵到澶 渊抵御,并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