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螨病综述
疥疮——理论知识讲解

实验室检查
隧道尽头取材镜检:查到疥虫或虫卵。
诊断 接触传染史、特征性临床表现。 必要时做镜检。
治疗
以外用药为主,可选用: 1. 5~10%硫磺软膏。 2. 10~20%苯甲酸苄酯乳剂。 3. 1%γ-666乳膏。
煮沸消毒衣服、寝具。集体生活者同为疥螨寄生于人表皮引起的接触传染 性皮肤病。
疥螨:又称疥虫。 分为人疥螨、动物疥螨两类。
人的疥疮主要由人疥螨引起。
疥螨离开人体后仍可存活2~3天。
临床表现
皮损:丘疹、丘疱疹、小水疱、隧道及 结节等。 好发于皮肤薄嫩处:指缝、腕屈侧、肘窝 、下腹部、腹股沟、股内侧及外生殖器等 部位。 瘙痒剧烈,以夜间为甚;
疥螨

体表为膜质,多体毛。 体表为膜质,多体毛。
疥螨(itch mite) 疥螨
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类。 是一种永久性 Nhomakorabea生螨类。 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 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一种 有剧烈瘙痒的顽固性皮肤病, 有剧烈瘙痒的顽固性皮肤病,称疥疮
一、形态
成虫—椭圆形,背面隆起, 成虫 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 椭圆形 色。 幼虫—有 对足 幼虫 有3对足
3、活动: 、活动: 雌螨挖掘隧道的能力最强; 雌螨挖掘隧道的能力最强;雄螨与后若虫 也可单独挖掘,但能力较弱; 也可单独挖掘,但能力较弱;前若虫与幼虫 不能挖掘隧道。 不能挖掘隧道。 疥螨的扩散与环境的温、湿度有关。 疥螨的扩散与环境的温、湿度有关。 疥螨的交配发生于雌成虫与雄后若虫之间, 疥螨的交配发生于雌成虫与雄后若虫之间, 夜间在人体皮肤表面进行。 夜间在人体皮肤表面进行。
三、致病与诊断
剧烈瘙痒是疥疮最突出的症状。 剧烈瘙痒是疥疮最突出的症状。 寄生部位可见皮损 根据接触史及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根据接触史及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检出疥螨则可确诊。 检出疥螨则可确诊。
A severe case of scabies
Scabies疥疮, pustule脓疱 formation and severe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
四、流行病学
流行广泛,遍及世界各地。 流行广泛,遍及世界各地。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及青年群体。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及青年群体。 感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 感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也可通过间 接接触传播。 接接触传播。
五、预防与治疗
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 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 治疗常用药物: 的硫磺软膏, 治疗常用药物:10%的硫磺软膏, 的硫磺软膏 10%苯甲酸苄酯搽剂等,同时注意衣服、 苯甲酸苄酯搽剂等, 苯甲酸苄酯搽剂等 同时注意衣服、 被褥的消毒等。 被褥的消毒等。
犬疥螨病的诊治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4期犬疥螨病的诊治于清宏辽宁省庄河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庄河116400摘要2020年11月笔者诊治1例犬疥螨病例,本文分析了该病例的流行特点、发病基本情况、诊断和治疗。
疥螨病的预防主要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犬只的抵抗力。
关键词犬;疥螨病;治疗收稿日期:2020-12-11于清宏,女,1973年生,畜牧师。
犬疥螨病又叫疥癣虫病,俗语称癞皮狗病,主要是由疥癣虫(螨)引发,主要症状表现犬毛脱落、皮炎、湿疹性、慢性寄生性皮肤病,犬只坐卧不安,剧痒。
目前宠物犬卫生条件较好,鲜有发生,但是农村散放饲养的犬只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犬只的美观和健康。
笔者2020年11月末诊治1例犬疥螨病的病例,报告如下。
1流行特点1.1发病季节犬疥螨病主要发病季节为初春、秋末和冬季。
1.2易感群体犬和多种动物以及人都可以发生。
1.3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病犬和被疥癣虫及其虫卵污染的犬舍、用具,饲养人员或者兽医等被污染的衣服和手等,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进行传播。
2发病基本情况1)辽宁省庄河市蓉花山李某饲养3岁龄犬,2020年11月下旬畜主发现犬坐卧不宁,犬吠不止,摩擦,身体上有红斑,遂来笔者处求诊。
2)笔者现场检查发现,该犬初期发病于头部的眼眶和耳廓的基底部,在前胸、腹下、腋窝、大腿内侧等少毛部位和皮肤较薄处偶尔可见小水疱。
犬只身上有红斑,皮屑增多,有结痂性湿疹,进而皮肤增厚,掉毛,在发病部位有痂皮覆盖,除掉痂皮以后该部位湿润呈新鲜红色,有出血现象。
犬只烦躁不安,影响采食,进入室内温度升高,表现更为明显,影响犬只的采食和休息,犬只明显消瘦。
3诊断和治疗1)将手术刀片消毒好后,在健康皮肤和发病皮肤交界处涂抹甘油,使用消毒好的手术刀进行深刮至皮肤微微出血,刮取皮肤取病料。
将病料放置载玻片上,滴加50%的甘油,加盖玻片,显微镜镜检,可以见到活的疥螨虫,确诊该犬只发生疥螨病。
2)将犬舍彻底清理,并将铺垫物彻底换掉,犬舍进行大消毒。
犬疥螨病治疗及预防措施

继 发感染 细菌 时 , 可 配合 抗生 素进 行治疗 。
3 . 4 在治 疗患 犬 的 同时 , 用 杀 螨 的药 物 如 林 丹 乳 油, 彻底 喷洒 犬舍 和 用 具 , 隔7 d再 用 杀 虫 药 一 次 ,
连用数 次 。
3 . 5 中药方 3 . 5 . 1 白癣皮 2 0 g , 苦参 1 5 g ,蛇床 子 1 5 g , 桑 白 皮2 O g ,百 部 2 0 g ,甘 草 2 0 g 。以 上 为 一 剂 的药 量, 每次一 剂 , 一周 2 ~3 次, 4周 为 1 疗程。 将各 味 中药 一起 放 人砂 锅 加水 煎 1 5 ai r n , 沥掉
药渣 候至 合 适 温 度 , 将 宠 物 放 到 药 汤 中浸 i 0 ai r n ,
浸 浴后不 必再 冲水 , 直接 吹干 即可 。 3 . 5 . 2 百部 5 0 0 g, 蛇 床子 2 5 0 g, 土荆皮 2 5 0 g 。用 法: 共研 细 末 , 加人 6 O 酒 精 浸 泡 1周 , 过滤 , 涂 擦
胥 元 鹏
( 甘 肃省 动物疫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 甘肃 兰 州 7 3 0 0 4 6 )
[ 中 图分类 号] S 8 5 2 . 7 4 6
[ 文 献标识 码] C [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6 7 0 4 ( 2 0 1 4 ) 0 5 — 0 1 3 0 一 O 1
避免 出血 。
称“ 癞 皮 狗病” 。犬疥 螨 的发育需 经 过卵 、 幼虫 、 若虫 和 成虫 4个 阶段 。其 发 育 过程 都 在 犬 身上 完成 , 一
般需 8 ~2 2 d 。疥 螨病 多发 于冬季 、 秋末 和春 初 。因 为这些 季节 光线 照射不 足 , 犬 毛密 而长 , 特别 是犬 舍 环境卫 生不 好 、 潮 湿 的情况 下 , 最 适合 螨虫 的发育 和 繁殖 , 幼龄 犬症状 较 为严重 。 ’本人 一 直从 事 动物 疫 病 的咨询及 宠物 犬 的 治疗 工 作 , 每 年 救 治犬 皮 肤 病 达1 0 0例 , 其中 9 O 以上 的是犬疥 螨病 。
猪疥螨病的发生与防治

猪疥螨病的发生与防治
朱延庆
【期刊名称】《现代畜牧科技》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猪疥螨病又叫做疥癣,因疥螨在猪表皮寄生所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的慢性皮肤疾病,因为该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在集约化养殖场中的发病率比较高,现在疥螨病的流行性比较严重,导致了该疾病受到了较大的关注。
患病后,猪的表皮会有炎症和瘙痒症状,
【总页数】1页(P114-114)
【作者】朱延庆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镇农业中心,1583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85.9
【相关文献】
1.猪疥螨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2.猪疥螨病的发生与防治
3.猪疥螨病的发生与防治
4.猪疥螨病的诊断与防治
5.猪疥螨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犬疥螨

犬疥螨犬的疥满病,俗称“癞皮狗”病,是由疥螨科疥螨属的疥螨寄生于皮肤的皮肤病,主要特征为剧痒、脱毛、皮炎、高度传染性等。
本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1.1病原疥螨虫属疥目中的疥螨科,其成虫成圆形,微黄白色,背部隆起,腹部扁平,雌螨体长0.30~0.40毫米,雄螨体长约0.19~0.23毫米,卵呈椭圆形,平均大小为150微米*100微米。
1.2生活史1.2.1发育时间疥螨属不完全变态,[1]它的发育需经过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雌性虫在宿主表皮找到适当部位以螯肢和前足跗节末端的爪挖掘虫道,约经2~3天后开始产卵,产完卵后死亡,寿命约4~5周。
卵经3~8天孵化成为幼虫,幼虫移至皮肤表面,在有毛的皮肤上开凿小穴,在里面经3~4天退化变为若虫,若虫再钻入皮肤形成浅穴道,并在里面经3~4天蜕化变为成虫。
疥螨整个发育过程为8~20天,平均15天1.2.2成虫寿命雄雌虫交配后不久雄就死亡,雌虫产卵期为4~5周,产完卵后雌虫寿命为4~5周。
2 流行病学(1)感染来源羊,猪,牛,骆驼,马,犬,猫,兔等哺乳动物,尤以山羊和猪多发。
(2)传播方式通过动物直接接触或通过被污染的动物产品及工作人员间接接触传播。
(3)发病诱因动物舍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皮肤卫生状况不良时易发病,尤其在秋天以后,毛长而密,阳光直射动物时间减少,皮温恒定,温度增高,有利于螨生长繁殖,夏季少发。
(4)繁殖力此虫产卵数量虽然少,但发育速度很快,在适宜的条件下1~3周即可完成一个世代,条件不利时停止繁殖,但长期不死。
常为疾病的复发的原因。
(5)抵抗力螨在宿主体上遇到不利条件时可进入休眠状态,休眠期长达5~6个月,此时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离开宿主后可生存2~3周,并保持侵袭力。
(6)季节动态秋、冬、春夏季节,尤其是阴雨天气,蔓延最快,发病强烈。
(7)年龄动态幼龄动物易患螨病且病情较重,成年动物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往往成为感染来源。
3 临床症状在临床上疥螨病的潜伏期的长短依疥螨虫数目以及条件而定,通常波动于几日到数月之间,本病主要发生于头部的口,鼻梁,眼眶,耳部的基底部,及前胸,腹下,腋窝,大腿内侧和尾根,逐渐向其他部位蔓延,最终可遍布全身,病初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接着发生结节,特别是在皮肤较薄之处,还可见到水泡甚至脓胞。
人兽患寄生虫病综述范文

人兽寄生虫综述人兽共患病(zoonosis)主要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这三大病原生物引起,有记载的人兽共患病约200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掀起了宠物热。
我国近十年来,宠物业在全国迅猛发展,犬、猫、鱼、鸟等已进入百姓家庭。
宠物,特别是与人关系最密切的犬、猫的饲养,既使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又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
它使宠物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也给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防治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此,本文就宠物(犬、猫) CPCMA及其疫苗防治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宠物(犬、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1 主要种类经文献检索,有记载的犬、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至少有39种,约占CPCMA的56%,其中原虫病9种(内脏利什曼病、皮肤利什曼病、皮肤黏膜利什曼病、肺孢子虫病、弓形虫病、非洲锥虫病、克氏锥虫病、等孢球虫病、贾第虫病)、吸虫病8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后睾吸虫病、双腔吸虫病、棘口吸虫病、片形吸虫病、异形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绦虫病8种(猪绦虫/囊虫病、牛绦虫/囊虫病、棘球蚴病、泡球蚴病、裂头蚴病、裂头绦虫病、复孔绦虫病、细颈囊尾蚴病)、线虫病10种(钩虫病、膨结线虫病、毛细线虫病、麦地那龙线虫病、犬恶丝虫病、马来丝虫病、吸吮线虫病、颚口线虫病、粪类圆线虫病、旋毛虫病)、棘头虫病1种(猪巨吻棘头虫病)和节肢动物病3种(蝇蛆病、疥螨病、蠕形螨病),病原涉及80多种医学寄生虫和节肢动物〔3〕。
1.2 生活史类型〔2〕 1.2.1 直接型病原生物通过接触或媒介直接传播给易感脊椎动物或人,传播过程中病原体不发育、繁殖。
如疥螨病、蠕形螨病等,称之为直接人兽共患病。
1.2.2 循环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以上的脊椎动物宿主。
如绦虫病、棘球蚴病等,称之为循环人兽共患病。
1.2.3 媒介型病原体在传播媒介体内发育、繁殖或既发育又繁殖,然后传播给脊椎动物或人。
如疟疾、丝虫病等,称之为媒介人兽共患病。
一例犬疥螨病的诊断与治疗

犬的口鼻、眼眶,耳朵皮肤有厚痂,背、四爪趾和尾部都都 有厚厚的痂,面、颈和胸部的皮肤有明显褶皱,皮肤上覆盖大量 皮屑,一些部位的皮肤因为摩擦形成象皮形态,也就是象皮病。 由于皮肤剧痒难耐,它会经常性抓挠。 2.2 检查方法 2.2.1 热检查法
可在存有病态的皮肤表面刮下干燥的皮屑,并且在没有显 微镜的情况下,将皮屑放于平皿或是黑色纸上,然后将其在太 阳下暴晒或者对其进行加热,对其进行观察。 2.2.2 显微镜检查法
患病犬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情况,且会因为皮肤 表面瘙痒持续挠和咬,一些部位发生脱毛和小脓疱,从而产生 痂壳、糜烂和结节[5]。 治疗原则
应及时对犬进行诊断,在诊断中通过肉眼、实验室诊断和
显微镜的帮助,来对病原体实际恶化情况进行详细检查,有针 对性开药,一定要从源头解决实质性的问题,这样才可以彻底 杀虫,彻底治疗,不再复发,如果在没有找到病原体之前,就盲 目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能会抑制病原体,但是 也可能会对病原体进行滋养,促进病原体快速生长,耽误了最 佳的治疗效果。 皮肤病的护理
疫病防治
LIVESTOCK ANDPOULTRYINDUSTRY
No.5,2020
一例犬疥螨病的诊断与治疗
郭霖
(大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骑警大队,辽宁 大连 116000)
摘 要:犬疥螨病是一种由皮肤而产生的疾病,俗称“癞皮狗”病态,其中疥螨病菌属于疥螨科中的疥螨属。这种疾病最 容易发生在幼犬身上,它是一种慢性的皮肤病,由疥螨虫引起,难于医治。通过相关宠物日常饲养及环境,提出相对合理 的对全疥螨虫的治疗与预防。 关键词:犬传染病;防治;方案 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0.05.08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疥螨病综述【摘要】1、犬猫的疥螨病,俗称为癞,又名疥癣、疥虫病、疥疮等。
是由疥螨科疥螨属的犬疥螨和背肛螨属猫背肛螨寄生于犬、猫的皮肤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可引起犬、猫剧烈的瘙痒和各种类型的皮炎,发病率高,传染速度较快。
2、犬疥螨引起犬的疥螨病,猫背肛螨引起猫头部疥螨病。
疥螨寄生于表皮层,为雌、雄异体,经过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完成其发育过程。
以剧痒、患部渗出、脱毛、形成痂皮和向周围健康皮肤组织扩散为主要特征性症状。
犬疥螨病对人也有一定的传染性。
【关键词】犬、猫、癞、疥螨、雌雄异体、剧痒、细菌感染、诊断、生活史、耳疥螨、杀螨剂【病原】疥螨,近于圆形,微黄白色,成虫期的寄生虫背部会隆起,腹部会变的扁平。
雌螨体长0.30~0.40mm,雄螨体长约0.19~0.23mm。
躯体可分为两部(无明显界限),前为背胸部,有第1对和第2对足,后为背腹部,有第3对和第4对足,体背面有细横纹、锥突、圆锥形鳞片和刚毛。
口器呈蹄铁形,咀嚼式;假头后方有一对短粗的垂直刚毛,背胸上有一块长方形的胸甲。
肛门位于背腹部后端的边缘上。
躯体腹面有4对短粗的足,第3、4对不突出体缘。
在雄螨的第1、2、4对足上,雌螨在第1、2对足上各有一个盂状吸盘,长在一根中等长短的盘柄的末端。
在雄螨的第3对足和雌螨的第3、4对足的末端,各有一根长刚毛。
猫背肛螨,比疥螨小,雄虫为0.122~0.147mm,雌虫为0.170~0.247mm,圆形,背面的锥突、鳞片和刚毛等均比疥螨细小,数目亦较少,肛门位于背面,离体后缘较远。
雌虫足短,第1、2、4对足上有吸盘,雄虫仅第1、2对足上有吸盘。
虫体寄生于猫的皮肤表皮层内,多在面部、鼻、耳及颈部,也叫做“耳疥螨”。
【生活史】疥螨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需要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雄螨有一个若虫期,而雌螨有两个若虫期。
其全部发育过程均在宿主身上完成,一般2~3周内完成。
雌虫和雄虫在皮肤表面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在宿主表皮内挖凿与体表平行的遂道,在此处产虫卵。
雌虫每天产卵1~2粒,持续4~5周,可产卵40~50粒,留在雌螨挖进途中的隧道中。
卵一般经3~4d孵化为幼虫,孵化的幼螨离开隧道,沿毛囊和毛孔钻入皮肤表面开凿小孔,并在穴内经3~4d蜕皮发育为稚(若)虫。
若虫有大小两型,小型若虫是雄性若虫,大型若虫为雌性第一期若虫,经蜕变发育后变为雌性第二期若虫。
雄性若虫进一步发育为成虫后与雌性第二期若虫在隧道或体表交配后,雌性第二期若虫在蜕皮变为雌虫。
成熟的雌螨一般不离开隧道,但当寄生部位皮肤被擦伤后,雌虫离开寄居处,并开始挖掘新的隧道。
具有采食能力阶段的疥螨,以宿主的组织液、皮肤细胞碎片作为食物。
猫背肛螨的生活史与疥螨相似。
【流行病学】疥螨主要通过健康犬猫与患病犬猫直接接触或通过被疥螨及其虫卵污染的犬舍、用具等间接接触引起感染。
犬疥螨可以暂时地侵袭人,引起皮肤瘙痒以及丘疹性皮炎,但虫体不能在人身上繁殖,因此很快便会痊愈。
雌虫产卵数量虽然少,但发育速度很快,在适宜的条件下1~3周即可完成1个世代。
条件不利时停止繁殖,但长期不死,常为疾病复发的原因。
螨的宿主体上遇到不利条件时可进入休眠状态,休眠期长达5~6个月,此时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
离开宿主后可生存2~3周,并保持侵袭力。
虫卵离开宿主后10~30d,仍保持发育能力。
疥螨病主要发生于冬季、秋末和春初,因为这些季节,日光照射不足,犬猫被毛长而密,皮肤湿度较高,特别在犬猫舍潮湿,卫生状况不良情况下,最适合疥螨的发育和繁殖。
夏季虫体大部分死亡,仅有少数潜伏在耳壳、系凹、蹄踵、腹股沟部以及被毛深处,成为最危险的感染来源。
幼龄犬猫易患螨病且病情较重,成年后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往往成为感染源。
【临床症状】犬猫感染后,潜伏期视条件而定,一般在几天至数周之间。
表现症状为丘疹和瘙痒。
病变多见于四肢末端、面部、耳廓、腹侧及腹下部,逐渐蔓延至全身。
病初在皮肤上表现为红斑、丘疹和剧烈瘙痒,甚至有小水泡或脓疱形成,破溃后流出黏稠黄色油状渗出物,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鱼鳞状黄痂。
此外,有大量麸皮样脱屑,或结痂性湿疹。
由于剧裂骚痒,犬猫啃咬和摩擦患部而出血、结痂、形成痂皮。
病变部脱毛,皮肤增厚,尾根、额部、颈部和胸部的皮肤形成皱襞,多为干燥性病变,有时呈过敏性急性湿疹状态。
病犬烦躁不安,饮食欲降低,营养不良、日渐消瘦,重者可导致死亡。
继发细菌感染后,发展为深在性脓皮症。
轻轻地触摸耳部边缘,往往会诱发明显的瘙痒反射。
幼犬感染疥螨后,症状较严重,多发于面部,耳根四肢末梢,腹下等处,后可扩散全身。
开始发生时皮肤发红,有小结节,以后变成水泡,水泡破溃后流出粘稠黄色渗出物,结痂后形成鱼鳞状痂皮,皮肤增厚,形成皱襞。
患部剧痒,病犬常以爪抓挠患部或在各种物体上摩擦,因而脱毛严重。
猫背肛螨可引起猫发生瘙痒性皮肤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耳部、面部、眼睑、颈部、肘部、会阴部和脚部皮肤出现剧烈瘙痒,形成丘疹、黄痂、脱毛并产生革样硬结、增厚、龟裂。
仔猫症状严重,常可引起死亡。
【诊断】对有明显症状的螨病,根据发病季节、剧痒、患病皮肤的变化等可确诊。
症状不明显时,需采皮肤刮取物检查,发现螨病即可确诊。
1、病原检查方法(1)病料的采集:在患病部位与健康部位的交界处采取病料,先剪毛,再涂甘油以湿润皮肤,然后用外科刀(经火焰消毒)用力刮取表皮,直刮到皮肤有出血为止,将刮到的病料收集到培养皿或其它容器中,刮破处涂碘酊消毒。
(2)检查方法直接检查将病料置于载玻片上,加1~2滴50%甘油水溶液或煤油,使皮屑散开,加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或解剖镜下检查。
由于皮屑被透明,螨虫很容易看到。
或者将病料置于玻璃平皿,在酒精灯或火炉边微微加热后,将平皿置于黑纸板上,用放大镜或解剖镜检查,可发现活动的螨虫。
后一种方法在刮取材料时,采病料部位不能涂油。
温水检查法用幼虫分离法装置,将刮取物放在盛有40℃左右温水的漏斗上的铜筛中,经0.5~1小时,由于温热作用,螨虫可从痂皮中爬出,集合成小团沉于管底,取沉淀物进行镜检。
皮屑溶解法将病料置于烧杯中,加入10%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适量,浸泡2小时,或置于酒精灯上加热煮沸2~3分钟,使痂皮完全溶解,然后静置20分钟或离心沉淀2~3分钟,倒去上清液,吸取沉淀物检查。
漂浮法取皮屑溶解法中的沉淀物,再加入60%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充分混匀后再离心2~3分钟。
螨虫即漂浮于液面,用金属圈蘸取液面薄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加盖盖玻片后镜检。
2、其他诊断方法几乎有一半的病例,皮屑检查往往不能看到螨或虫卵,诊断往往依靠临床表现和对药物治疗的效果。
对未发现病原的感染阳性犬,用螨的排泄抗原进行血清学诊断时可发现IgE 抗体的升高。
另外,血液学检查时发现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可帮助诊断。
3、鉴别诊断秃毛癣:患部呈圆形、椭圆形,界限明显,表面有疏松干燥的浅灰色痂皮,易脱落,剥落后皮肤光滑,创面干燥,久之创面融合成大的癣斑,无痒觉,被毛在近根处折断。
镜检病料用癣菌芽孢或菌丝。
湿疹:有痒觉,但不及螨病厉害,在温暖厩舍中痒觉亦不加剧,有大量皮屑,常随被毛脱落,皮屑内无癣。
若由饲料中毒引起的湿疹,则有体温升高的表现。
过敏性皮炎:多见于夏季,由小的吸血昆虫蚊、蠓等叮咬引起,初为小结节,脱毛,以后形成溃烂面,多在天气凉爽后不治而愈。
营养不良性脱毛:皮肤无炎症变化,一般不痒。
【治疗】治疗时先患部剪毛,用温肥皂水刷洗患部,除去污垢和痂皮,再用杀螨剂进行局部涂擦、喷洒、洗浴、口服等。
用于治疗动物疥螨等外寄生虫病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大环内酯类杀虫剂如用伊维菌素或多拉菌素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00~400ug,连用3次,每次间隔14天。
在大环内酯类药物中,也有口服或局部涂擦的剂型,也有较好的杀螨效果。
2、甲脒类杀虫剂如双甲脒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对小动物及各种家畜的疥螨、痒螨、蜱等外寄生虫具有杀灭和驱避效果。
使用时将12.5%双甲脒用温水稀释250~500倍,进行药浴或涂擦,7天后再重复一次。
3、有机磷类杀虫剂如敌百虫、辛硫磷、巴胺磷、地亚农等,广泛用于小动物和家畜的外寄生虫病的防治。
如敌百虫用温水稀释0.2%~0.5%浓度进行药浴,或用0.1%~0.5%的浓度进行涂擦或喷洒环境。
4、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此类药物中的溴氰菊酯、戊酸氰菊酯、氯菊酯等已在动物上广泛使用。
如临床上将5%溴氰菊酯(倍特)用温水配成15~50mg/L浓度药浴,7~10天再重复一次。
或用棉籽油将溴氰菊酯稀释成1:1000~1500倍,进行头部、耳部、眼周、尾根和趾部涂擦。
5、昆虫生长调节剂如鲁芬奴隆、双氟苯隆、烯虫酯等,在临床上将这类药物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类型的杀虫剂联合使用,能有效防治小动物及各种家畜的疥螨、痒螨、跳蚤等外寄生虫当瘙痒严重时可短时间(一般3d)服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有继发细菌感染的病例可根据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适宜的抗生素全身治疗,加强营养,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由于许多杀螨剂对虫卵的杀灭作用差,故5~7天后重复用药1~2次是十分必要的。
治疗时为防治犬、猫中毒,可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上嘴笼,眼睛周围涂布凡士林,药浴后及时吹干被毛等。
【预防】1、加强犬猫的饲养管理和栏舍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动物栏舍宽敞、干燥和通风,避免潮湿和拥挤,以减少动物相互感染的机会。
2、搞好栏舍及用具的消毒和杀虫工作,可用杀螨剂定期喷洒栏舍及用具,以消灭犬猫生活环境中的螨虫。
3、新进的犬、猫要注意观察,无螨者方可合群饲养。
对患病和带螨的犬、猫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治病原蔓延。
治愈病畜应继续隔离观察20d,对未复发者再进行一次杀螨处理,方可合群饲养。
4、做好平时预防工作,避免与带虫动物或有脱毛和瘙痒症状的动物接触。
佩带除虫项圈有助于减少犬、猫感染疥螨等外寄生虫的机会【参考文献】[ 1 ] 吴树清,李培锋. 犬猫疾病诊疗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2 ] 孔繁瑶. 家畜寄生虫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3 ] 夏咸柱,张乃生,林德贵. 兽医全攻略--犬病,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 ] 侯加法. 小动物疾病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 ] 朱兴全. 小动物寄生虫病学,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 ] 韩晓晖,王雅华. 宠物寄生虫病,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7 ] 龚国华. 犬疥螨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年第6期[ 8 ] 包康川. 犬疥螨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国动物保健,2014 年(第16 卷)第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