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省博物馆观后感
福建博物院观后感

福建博物院观后感早就听说福建博物院是个特别棒的地方,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看看。
终于,前几天我抽出时间去逛了一圈,这一逛,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刚走到博物院门口,我就被那宏伟的建筑震撼到了。
建筑的外观融合了现代与传统的元素,大气又不失韵味。
走进大厅,宽敞明亮的空间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我最先去的是“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厅。
一进去,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福建。
那些精美的陶瓷、青铜器,还有古老的书画,就像是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站在一个宋代的瓷碗前,仔仔细细地端详着。
这碗的釉色温润如玉,上面的花纹细腻得让人惊叹。
我不禁想象着古代的工匠是怎样一笔一划地精心绘制,他们得花费多少的心思和功夫啊!再往前走,看到了一套明代的服饰。
那布料的质感,即使隔着玻璃,都能感觉到它的柔软和光滑。
衣服上的刺绣简直绝了,每一针每一线都那么整齐精致,花鸟鱼虫仿佛都要活灵活现地蹦出来似的。
我就在想,当年能穿上这套衣服的人,该是何等的尊贵和风光。
逛到“自然馆”的时候,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自然世界。
各种动植物的标本栩栩如生,就像是它们刚刚在森林里嬉戏玩耍,然后被施了魔法定在了那里。
有一只大蝴蝶的标本,翅膀展开得大大的,上面的花纹五彩斑斓。
我凑得很近很近去看,甚至能看到翅膀上细小的鳞片,真的太神奇了!还有一只穿山甲的标本,蜷缩在那里,身上的鳞片一片一片的,看着就让人心疼。
我心里默默念叨着:“可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可爱的动物们啊,不能让它们从我们的世界消失。
”在“海洋文化展”厅,我看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标本和模型。
其中有一个巨大的鲸鱼骨架模型,哇塞,那长度,那气势,真的让我目瞪口呆。
我站在它下面,感觉自己渺小得就像一粒沙子。
旁边还有一些小鱼小虾的标本,它们虽然个头小,但是每一个的形态都特别生动。
有的小鱼嘴巴张得大大的,好像在呼喊着小伙伴;有的小虾弓着身子,像是准备随时弹出去捕捉猎物。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互动体验区。
这里可以通过一些高科技手段,让你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福建的历史和文化。
福建省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福建省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我有幸走进了福建省历史博物馆,那是一次仿佛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让我对福建这片土地的过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踏入博物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宽敞明亮的展厅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文物,它们静静地诉说着福建的历史变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古时期的展区,那些粗糙但充满原始力量的石器、陶器,让我仿佛看到了远古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场景。
他们用简单的工具与大自然抗争,努力创造着自己的生活。
这些古老的器物虽然质朴,却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最初曙光,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顽强与智慧的伟大。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来到了福建的古代文明展区。
这里展示了丰富多样的青铜器、瓷器和书画作品。
青铜器上精美的纹饰,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瓷器的细腻质地和优美造型,反映了福建陶瓷业的辉煌成就;而书画作品中的笔墨神韵,则传递着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物,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福建,看到了市井的繁华、文人的雅集、工匠的专注。
在历史的长河中,福建的政治发展也有着独特的轨迹。
从早期的地方政权到后来的中央管辖,福建在政治制度的演变中不断前行。
博物馆中的相关文物和资料,如官印、文书等,清晰地勾勒出了这一发展脉络,让我对福建在国家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福建的经济发展也是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沿海地区,福建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
从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到明清时期的繁荣港口,福建在对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博物馆中展示的海船模型、海外贸易商品等,生动地展现了福建经济的开放与繁荣。
这让我明白了福建在推动中国与世界交流中的重要贡献。
福建还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
中原文化的传入、本土文化的传承以及与海外文化的交流,共同塑造了福建独特的文化风貌。
宗教文化在这里和谐共存,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建筑风格、民俗习惯等方面也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这种包容性和开放性令人赞叹。
福建博物院观后感

福建博物院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怀揣着满满的期待,走进了福建博物院。
刚到博物院门口,那气势恢宏的建筑就把我给震住了。
巨大的石柱,宽阔的台阶,还有那庄重而又神秘的大门,仿佛在向每一个来访者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故事。
走进博物院,里面的氛围安静而又祥和。
我最先来到了“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厅。
一进展厅,就好像穿越回了古代福建。
那些陈列的文物,有的精美绝伦,有的朴实无华,但每一件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的痕迹。
我看到了一个古老的陶瓷碗,它的表面虽然有些磨损,但依然能看出当初制作时的精心。
碗沿上的那一圈花纹,细腻而又流畅,仿佛是工匠们用心灵的画笔描绘出来的。
我不禁想象着,在很久很久以前,也许有一位主妇用这个碗为家人盛上了香喷喷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温馨而又幸福。
还有一把生锈的古剑,静静地躺在展示柜里。
尽管剑身已经锈迹斑斑,但那锋利的剑刃和精致的剑柄,仍然能让人感受到它当年的威风。
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手持这把剑,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了保卫家园,不惜流血牺牲。
接着,我来到了“福建戏曲大观”展区。
这里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戏曲道具和服装,简直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有一件精美的戏服吸引了我的目光。
那是一件绣满了花朵和金丝的长袍,每一针每一线都绣得那么精细,那么完美。
我忍不住用手轻轻触摸着那柔软的布料,想象着演员穿着它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样子,一定美极了!还有那些脸谱,红的、黑的、白的、绿的,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表情和性格。
我站在那里,看了好久好久,仿佛能听到舞台上锣鼓喧天,演员们咿咿呀呀的唱着,台下的观众们如痴如醉的喝彩声。
在“福建传统工艺精品”展区,我看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手工艺品。
其中,有一个木雕作品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个栩栩如生的仙女雕像,她的发丝仿佛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她的眼神温柔而又慈祥,就像是在俯瞰着世间的一切。
雕刻师把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仙女身上的衣物褶皱,手中的花朵,甚至是脚下的云朵,都显得那么逼真。
福建博物院观后感

福建博物院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满心的期待走进了福建博物院。
刚踏入博物院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镇住了。
但很快,我就被各种各样的展品吸引了过去。
我先来到了历史文化展厅。
一进去,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那些古老的文物静静地躺在展柜里,却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前的故事。
我看到了一把青铜剑,剑身已经有了锈迹,但是剑刃依然锋利,想象着当年它在战场上的英姿,不禁让人感叹古人的铸造工艺。
还有那些精美的陶瓷,上面的花纹细腻而生动。
有一个青花瓷的盘子,蓝色的花纹像是在盘子上跳舞,线条流畅自然,真不知道当时的工匠是怎么画出来的。
走着走着,我被一组木雕吸引住了。
那是一组人物木雕,每个人物的表情都栩栩如生。
有一个老者,脸上的皱纹清晰可见,眼睛里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的智慧。
他的胡须雕刻得极为精细,根根分明,仿佛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旁边的一个小孩,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胖嘟嘟的脸蛋让人忍不住想捏一把。
看着这组木雕,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接着,我来到了自然科学展厅。
这里展示了福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一只华南虎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眼神中透露出王者的霸气。
它身上的条纹清晰可见,肌肉线条紧绷,仿佛随时都会扑出来。
还有一只穿山甲,蜷缩成一团,身上的鳞片坚硬而闪亮。
看着它,我心里不禁一阵难过,想到因为人类的活动,穿山甲已经成为了濒危动物。
在矿物展区,那些五颜六色的矿石让我眼花缭乱。
有一块紫水晶,晶莹剔透,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出神秘的光芒。
还有一块孔雀石,绿色的纹路就像孔雀开屏时的羽毛,美丽极了。
我忍不住想,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艺术家,能创造出这么多美丽的作品。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群小朋友,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地听着讲解,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
看着他们,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第一次来博物馆的情景,也是这样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
不知不觉,就到了闭馆的时间。
我慢慢地走出博物院,心里满是感慨。
福建省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福建省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之中,福建省历史博物馆宛如一位沉静的智者,默默地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
当我踏入那扇充满历史韵味的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走进了福建过往的岁月长河。
进入博物馆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福建地图浮雕,它清晰地勾勒出了福建的轮廓,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形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从那一刻起,我心中充满了期待,渴望去探寻福建的历史奥秘。
沿着展厅的走廊前行,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卷之中。
第一个展厅展示的是福建远古时期的文明。
那些古老的石器、陶器,虽然略显粗糙,但却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勤劳。
透过这些文物,我仿佛看到了远古时期的福建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场景。
他们用简单的工具,与大自然顽强抗争,努力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接下来的展厅里,我看到了福建在商周时期的发展。
精美的青铜器,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创造力。
这些青铜器不仅是实用的器具,更是艺术的杰作,反映了当时福建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来到了福建的唐宋时期展区。
这一时期,福建的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宛如温润的美玉,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这些瓷器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还远销海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看着这些瓷器,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福建沿海港口繁忙的景象,一艘艘商船满载着瓷器驶向远方,将福建的文化和技艺传播到世界各地。
明清时期的福建展区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这一时期,福建的商业和手工业蓬勃发展,出现了众多的富商巨贾和能工巧匠。
展厅里陈列的华丽的丝绸、精致的木雕、巧夺天工的银器,无不展示出福建人民的高超技艺和勤劳智慧。
同时,明清时期福建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墨客,他们的诗词文章,为福建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璀璨的光芒。
在近代展区,我看到了福建人民在列强侵略和民族危机面前的英勇抗争。
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都在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
博物馆大学生的观后感5篇

博物馆大学生的观后感5篇博物馆大学生的观后感范文(1)五月的天气是燥热的,可是我们的心境却比这炙热的天气更来得热情。
我们大学生预备党员一齐到福建省历史博物馆参观展厅,心境就像是澎湃的海浪无比的激动。
怀着好奇与无比激动的心境,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福州市区风景如画的西湖公园与左海公园之间。
那里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福建省博物馆。
福建省博物馆是集文化保护、文物考古、历史、自然标本、艺术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内设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宣传教育、考古研究、业务交流、自然馆等众多场馆。
那里拥有馆藏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历史文化风貌。
而参观博物馆也正是外省的同学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一个最方便、重要的途径。
福建历史博物馆馆区由陈列馆、自然馆、综合楼、文博培训中心四座建筑组成。
整体建筑独具海洋文化特色,同时又融合了闽南石文化和福建古代建筑风格。
新馆同时设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影像厅、贵宾厅、会议会、“博园”文博培训中心、“易安居”茶艺室等设施,是一座设备较齐全、功能较完善的现代化博物馆。
福建历史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和自然标本近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
展厅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在临时展厅有6个,面积3000平方米。
现推出《福建古代礼貌之光》、《福建近代风云》、《福建古代外销瓷》、《工艺藏珍》、《福建戏曲大观》、《恐龙世界》、《动物万象》以及《馆藏中国历代书画展》等9个基本陈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历史文化风貌。
珍贵藏品有:青铜大铙西周。
高76.8厘米、甬长29.8厘米,重100.35千克。
20世纪70年代出土。
大铙为双范合铸,两面各有18个乳突状枚。
器体布满以云雷纹为主的纹饰,甬的上半部两面各饰有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变体兽面纹。
旋带以细云雷纹为地,饰突出的勾连C形纹。
舞面饰对称的粗云雷纹四组。
钟面饰粗大深刻的云雷纹,只鼓部中央的隧部略高起,上饰浅细的图案化兽面纹。
福建博物馆观后感

福建博物馆观后感摘要:一、引言二、福建博物馆的概况与特色三、参观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认识五、总结与建议正文:【引言】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我国著名的福建博物馆,这是一次丰富而难忘的文化之旅。
博物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和展品,让我深入了解了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使我更加珍视这份民族传承。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福建博物馆的概况与特色】福建博物馆位于福州市,是一座以福建地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藏品丰富,涵盖了历史、民俗、艺术等多个领域。
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两部分,其中基本陈列“福建历史陈列”展示了福建地区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变迁。
专题展览则根据不同主题,如福建民间艺术、福建土楼等,定期更换展品。
【参观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在参观过程中,我被福建博物馆的精美展品所吸引。
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让我感受到了福建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博物馆内的布展设计也别具一格,既突显了福建地域特色,又充满艺术气息。
此外,博物馆还采用了现代化展示手段,如VR、AR等,让参观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认识】参观福建博物馆,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里,我看到了福建地区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从一件件文物中,我认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我更应该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总结与建议】总的来说,福建博物馆是一次非常值得的参观。
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能看到我国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博物馆内的解说设施尚不完善,参观者很难深入了解每一件文物的背后故事。
此外,博物馆的开放时间较短,不便于游客安排行程。
为此,我建议博物馆在完善解说设施和延长开放时间方面做出改进,让更多游客能够深入了解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
此次参观福建博物馆,让我受益匪浅。
福建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福建博物馆,我深深感受到了福建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博物馆内陈列的文物和展品,让我对福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融合了闽南石文化和福建古代建筑风格,充满了海洋文化的特色。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展示了福建地区的文化特色,也让人感受到了福建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参观过程中,我最为震撼的是那些珍贵的文物和自然标本。
它们不仅展示了福建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其中,青铜大铙、德化窑文昌坐像、古代陶瓷器、古代书画等文物,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博物馆的自然标本也让我对福建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博物馆的展览布置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让人感受到了福建人民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博物馆的导览服务也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展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参观福建博物馆,让我对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深刻感受到了福建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的敬仰和钦佩。
我相信,这次参观将会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省博物馆观后感篇一:参观福建省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参观福建省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五月的天气是燥热的,但是我们的心情却比这炙热的天气更来得热情。
我们预备党员一起到福建省历史博物馆参观展厅,心情就像是澎湃的海浪无比的激动。
怀着好奇与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福州市区风景如画的西湖公园与左海公园之间。
这里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福建省博物馆。
福建省博物馆是集文化保护、文物考古、历史、自然标本、艺术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内设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宣传教育、考古研究、业务交流、自然馆等众多场馆。
这里拥有馆藏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历史文化风貌。
而参观博物馆也正是外省的同学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一个最方便、重要的途径。
福建历史博物馆馆区由陈列馆、自然馆、综合楼、文博培训中心四座建筑组成。
整体建筑独具海洋文化特色,同时又融合了闽南石文化和福建古代建筑风格。
新馆同时设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影像厅、贵宾厅、会议会、“博园”文博培训中心、“易安居”茶艺室等设施,是一座设备较齐全、功能较完善的现代化博物馆。
福建历史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和自然标本近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
展厅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在临时展厅有6个,面积3000平方米。
现推出《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福建近代风云》、《福建古代外销瓷》、《工艺藏珍》、《福建戏曲大观》、《恐龙世界》、《动物万象》以及《馆藏中国历代书画展》等9个基本陈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历史文化风貌。
珍贵藏品有:青铜大铙西周。
高厘米、甬长厘米,重千克。
20世纪70年代出土。
大铙为双范合铸,两面各有18个乳突状枚。
器体布满以云雷纹为主的纹饰,甬的上半部两面各饰有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变体兽面纹。
旋带以细云雷纹为地,饰突出的勾连C形纹。
舞面饰对称的粗云雷纹四组。
钟面饰粗大深刻的云雷纹,只鼓部中央的隧部略高起,上饰浅细的图案化兽面纹。
该铙形体之巨大,纹饰之精美,在国内都属罕见。
德化窑文昌坐像明代。
坐像背有阴文“何朝宗印”篆书款,胎质洁白细腻,釉色乳白。
文昌正面端坐,眉目清秀、神情庄重。
其右手执如意,左手扶膝藏于袖内,外穿宽袖袍,腰束带,衣褶线条清晰流畅。
该藏品是德化白瓷中的精品。
吕纪《梅花天鹅图轴》明代。
纵240厘米、横厘米。
绢本,无款。
以细笔作八哥、蝴蝶、天鹅与梅花等,以粗笔画树干、顽石。
画风古朴淳厚,设色艳丽,幅面宽阔,为明代花鸟画大家吕纪之传世巨作。
高髻拱手女俑五代。
高102厘米,泥质灰陶。
福州市新店刘华墓出土。
俑面庞丰满,神情端庄。
头梳高髻,穿对襟广袖过膝外衣,袒胸,双手拱于胸前广袖内,着如意鞋。
此刻,我们驻足在博物馆的大门。
苍劲有力的“福建省博物馆”六个字以及宽阔的场地、庄严的石狮无不蕴藏了身后的历史文化底蕴。
当步入博物馆的大门那一刻起我们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我们带入那远古的洪荒时代。
站在那古朴、泛着铜锈的青铜器前,我欣赏的已不是它的外形与它所刻的文字。
我只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气息向我们展示着它的风采。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以及陈列的相片。
我已不再仅仅是去了解其中的内容,而是站在远处看。
我似乎感觉到画中的人物翩翩向我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云,给人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了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器,我就理解了什么是巧夺天工了。
当我凝视着那些发黄的巨型骨架,我为这群史前的巨大生物所震撼,也为它们的灭绝感到惋惜。
霸王龙的霸气,翼龙的灵巧,甲骨龙的厚实。
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深埋土地下的王者是不甘寂寞,凭庞大的骨架向世人展示它昔日的风采。
我的心情如潮水般大起大落。
最后趋于平静。
走出博物馆大门。
我还在回味着那福建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对老祖先的敬畏。
一切都随风儿去了,我的思绪也融入了滚滚的历史长河,激荡起一滴小小的浪花,而水面又平静了。
历史的洋流又再次拍打舵船,缓缓前行。
我们的时代又将继续。
博物馆之旅,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的思想和情感再次奋发。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明白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知晓社会的良好形式。
也是促进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培养锻炼自己的才干的良好渠道,提升自身的思想与修养,树立服务社会的良好思想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提高素质。
总而言之,这次预备党员社会实践,使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思想更加成熟,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得到更好、更全面的锻炼。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篇二: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2012年学习党课期间通过党课班委的组织我们有幸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
目之所及尽是文物古迹,让我大饱眼福。
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
馆舍位于东湖之畔,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
湖北省博物馆现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
该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标本1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
在14万余件藏品中,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
湖北省博物馆中一级文物主要有: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1965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共65件,总重2500多公斤。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
战国的青铜尊盘,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盘口沿的镂空附饰采用熔模铸造工艺制成。
鹿角立鹤,战国时期青铜器,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吉祥物。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
铜鼓,商代打击乐器,1977年崇阳白霓出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皮鼓形铜鼓。
还有商朝的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十六节龙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金凤冠等。
梅瓶。
越王勾践剑:时期为春秋晚期,千年不锈,由许多小暗格组成。
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长厘米。
曾侯乙编钟:时期为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重吨左右。
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
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奏,可以旋宫转调。
音阶为现今通用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I号头198926厘米,颅宽19厘米,颅高12厘米,是湖北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2006郢靖王墓出土,高厘米,口径厘米,底径13厘米。
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纹。
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
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在依依不舍中,我们最终离开了海南省博物馆。
这次博物馆之行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种历史学习与参观的党建活动,使各位同学得到了人文与历史、艺术与美学的熏陶,对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丰富了大家的视野,增强了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怀。
此次参观目的是对于广大大学生树立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永葆先进性都具有指导意义。
活动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强对自身的要求,以促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实把“感知历史,认识现在”转化为自觉行动,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
这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需要培养的素质,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建设者,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高尚的道德与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长达两个来小时的参观令我激情澎湃,参观尤如时光穿梭机把我带到了过去,感受了历史的呼吸声,看见了我们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个个深刻的印迹。
在参观的过程中,对各种精美的工艺文物心中赞不绝口,不仅是因为其外形美观,工艺细致,而且是一种劳动人民智慧的透射。
观看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我在想,这些文物代表什么呢?它们又能证明什么?在我想来,文物是一种见证,是我们祖国发展的见证,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见证,也是我们国家将来发展更为强大的深厚根基的见证。
有着几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又如何不令人自豪,如何不令人感叹!古老文明是智慧的象征,而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有高深智慧的民族。
在历史的年轮中,中华民族的举动令世人瞩目,如万里长城,仅此就足以证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活力。
在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外来民族的侵略和蹂躏,中华民族面临屈辱不是求全退缩,而是不卑不亢,发奋自强,最终赶跑了入侵敌人.在历史的叉路口,中华民族屹然选择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继而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获得了伟大决策的改革开放的成功,试想这些,如果没有民族的文化底蕴作根基,没有人民的智慧作后循,国家如何能发展强大,又怎么能有如今的面貌!至此,我想到了我们国家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我国发展的现实的客观要求.当然,科学发展观也是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想到个人本身,一个人要想有更好的发展,有更好的成就,那么他必定要在各方面有一定或者说是很好的基础.一个有伟大成就的人生决不会青睐眼高手低,空有抱负的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无论事情是多少细小,都要把它做好,踏踏实实,稳打稳扎,把任何一件小事都要认真的完成.国家繁荣昌盛要有基底,民族强大要有底蕴,一个科学理论的呈现也是智慧的继承,而人的成长和发展也要有良好的基础,比如说身体\信念等等.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各方面良好的修为他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篇三:省博物馆观后感追随历史的脚步那天,我们班一起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历时2小时,走马观花似地看完。
其间,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有不少外国人,他们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对着眼前神秘的东方神器,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