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
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哲学本质与重大意义

Advances in Philosophy 哲学进展, 2020, 9(1), 8-11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journal/acpphttps:///10.12677/acpp.2020.91002The Connotation, Philosophical Essenceand Significance of Seeking Truth fromFacts IdeologyXijun Wang, Bangfei PanChangsh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Received: Dec. 28th, 2019; accepted: Jan. 10th, 2020; published: Jan. 17th, 2020AbstractBy giving a creative interpretation to the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deology, comrade Mao Zedong has elevated it from a traditional learning theory to the world outlook, methodology and episte-molog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s a sharp weapon to fight against all forms of subjectivism and dogmatism, the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deology also serves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leading the Chinese people to carry out the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successfully and has to become our long-term and conscious thinking habit and behavioral pattern.Keywords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deology, Connotation, Philosophical Essence, Significance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哲学本质与重大意义王锡军,潘邦飞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收稿日期:2019年12月28日;录用日期:2020年1月10日;发布日期:2020年1月17日摘要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使之由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伦理上升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
怎样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浅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王正苇“实事求是”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它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些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些理论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的形成,都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离开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理论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以成为科学的理论。
我们只有掌握这个精髓,才能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些理论,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一、毛泽东思想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髓。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立的毛泽东思想,贯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无论是新民主主义论、社会主义和建设理论、还是党的建设理论、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理论都体现了这一精髓。
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但是毛泽东在晚年背离了自己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社会主义曾经遭受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挫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是在总结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
二、事实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邓小平依据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地总结了我国的历史经验,科学地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他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旗帜鲜明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夫运筹策帏帐之中,决 胜于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不绝粮粮道,吾不如萧何。连 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 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 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
记·高祖本纪》
34
三、独立自主论
独立自主是我们党处理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关系以 及党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 原则。
10
二是调查研究,熟悉实际。
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 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 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 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 社1991年版,第802页。
11
为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 树立正确的态度,坚持正确的原则。
坚持反映论原则。 坚持实践论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群众路线原则。 坚持理性分析原则。
7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 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 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 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 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 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 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 论。……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 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8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6—297页。 17
4、真理发展的规律。
真理同错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 争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8
(三)以对立统一规律为 核心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论核心:实事求是论

成 了认识 问题这 一步 ,下一 步还要 解决 问题 。 “ 如
“ 们从事 实际工作 的 同志 ,如 果误用 了他们 的经 果 有 了正确 的 理论 ,只 是 把 它 空谈 一 阵 ,束 之 高 我 验 ,也是要 出毛病 的。不错 ,这样 的人往 往经验 很 阁,并不 实行 ,那 末 ,这种理 论再好 也是 没有意义 多 ,这 是很宝 贵 的;但 是如 果他们 就 以 自己的经 验 的 。认识从 实践始 ,经过 实践得 到 了理 论 的认识 , 为满足 ,那也 很危险 。他们须 知 自己的知 识是偏 与 还须再 回到 实践 去 。认 识的能动 作用 ,不但表 现于 感性 的或局部 的 ,缺 乏理性 的知识和 普遍 的知识 , 从感性 的认识 到理 性 的认 识之 能动 的飞跃 ,更重要
V OI . O. _l1 N 6 De 2 9 c. 00
20 0 9年 l 2月
马 克 思 主义 中国化 的 哲 学方法论核 心 :实事求是论
杜
0 ) 5 0 0
法 政 学 院 ,河 北
摘 要 :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进行提炼,概括成普遍适用的实践哲学方法论,它的核心是实
行方 式 是主客 观 实现 同一 的 内在 机 理 。准 确 把握 实 践 中来 ,只 能从 生产 斗 争 、阶级 斗争和 科 学实验 这 践 的运 行机 制并遵 循它 ,是实现 主 观和 客观 同一 、 三 项实 践 中来 。 ……无 数客 观外 界 的现 象通 过 人的 思维和 存在 同一 的不 二法 门。中 国的 马克思 主义 者 眼 、耳 、鼻 、舌 、身这 五个 官 能反 映到 自己 的头脑 将人 类 认识 改造世 界 的过 程进行 提 炼 ,概括 成普 遍 中来 ,开始 是感 性认 识 。这种 感性 认识 的材 料积 累 适用 的 方法系 统—— 实践 哲学方 法 论 ,它总 是 以实 多 了,就会 产生 一个 飞跃 ,变 成 了理性 认识 ,这 就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指的是将问题的解决方法、决策的方向等,基于对实际情况的观察、分析和认知。
它强调将问题的解决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基于主观臆断或理论虚构。
同时,也要求我们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而不是片面和主观的认知。
这一哲学依据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以实际为依据。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应该建立在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之上,不能脱离实际进行思考和决策。
只有通过准确观察、分析和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 问题的解决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即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避免片面和主观臆断的倾向。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尽量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地评估和判断,避免主观偏见的干扰。
3. 了解实际情况要全面、客观。
全面指的是对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客观指的是以事实为依据,不受主观情绪和偏见的干扰。
只有全面客观地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有力地指导问题的解决和决策的制定。
4. 实际出发要注重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验证,才能确认理论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因此,在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下,我们要注重实践,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思路和行动,使其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建立在对实际情况的观察、分析和认知之上的,要求我们将问题的解决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并强调全面客观地了解实际情况,注重实践的验证和修正。
关于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

关于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篇一《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中国社会发展建设的影响》【摘要】文章阐述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从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理念的起源、具体体现、贡献以及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说明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理论对中国发展的指导意义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价值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共同倡导的一种思想意识形态。
这个主张让我们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问题,在实践中发展和从事物本身的特性出发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建设。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实践和探索“实事求是”这一思路的毛泽东思想就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理论基础。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理论来源“实事求是”是古已有之的思想理论,毛泽东继承了古人实事求是所包含的解释,把它看做一种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作风、观念和看法。
从哲学层面上说,实事求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符合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有效通径。
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理念无疑是源于中国社会环境中古已有之的思想脉络再结合中国国情而提出的。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经验。
我党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全面的看待问题具有一定的同构性。
毛泽东思想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统筹全局,不仅要知道从实际出发,还要知道要从什么样的实际出发,对大量客观存在的材料中进行调查研究,抓住能够解决事物本质的事实、事物、现象,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把握客观实际所固有的内在联系,认清其本质,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名词解释哲学与人生

实事求是名词解释哲学与人生哲学是人类自古以来探索自身身份和世界真理的一种精神实践,也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
它就是探究现实之事物性质、原则及其关系的系统性思想,为人类活动指明正确的方向。
对于哲学的研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哲学的研究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讨论,有的人则认为它和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启发,指导我们实践生活以及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从哲学的观点出发,可以理解人生,甚至可以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更加深刻的体验。
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人生就是他所存在的这个世界上的一段旅程,它是有起落的,伴有喜悦与苦痛:每一个人的人生路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其本质是个体追求自我实现的挑战和进程。
在这段旅程中,人们不但要面对生命的枯竭,还要面对社会的变革、压力和限制,这是每一个人无法避免的。
人生除了重视实践之外,也可以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提升来改变自身,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和应付人生的多样挑战,实现自我的最大发展。
探究人生的意义,需要依靠哲学的智慧。
实事求是,审慎思考,质疑现存的观念和理论,这是进行哲学思考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真正自我发现,体悟人生真谛的重要环节。
在哲学的探究中,我们可以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探讨自由与必要之间的关系,把握价值的更深层次含义,甚至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宇宙自身的本质。
若能够通过哲学的方法,认真深入的去观察这个世界,去挖掘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去审视自身的存在,就会拥有更加确切的认知,而心中也会有更加完整的解答和答案。
在哲学的探究中,可以从客观的视角去看待人生,也可以从主观的视角去思考人生。
客观上,要把握人生的本质,揭示它本质上所表达的价值取向,在普遍意义上从宇宙观点认识人生意义;而主观上,则是从个体角度去思考,重点在于探讨如何在漫长旅途中拾起生活中最美好的景色,从而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它可以指引个体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一种无上的财富。
浅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刻内涵——《反对本本主义》的哲学基础

( )批判 了本本主义 二
毛泽 东针对 “ 为上 了书 的就是对 的,文化 落后 的 中 以
从 过 去 到 现 在 以至 于 到 将 来 , 学 习 《 反对 本本 主义 》 中 的精 神 和 实质 对 于 我们 的建 设 ( 括 党 的建 设和 其 他 方 面 的 包 建 设和 实 践 )依 然 有 着 十 分 重 要 的意 义 。这 篇 文 章 不 仅 有 着 重要 的理 论 意 义 , 同 时也 有 着 极 其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浅谈实事 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刻 内涵
— —
反对本本 主义 》的哲学基础
430 ) 4 0 0
王豪
( 峡大学 三 湖北 宜 昌
[ 摘要 】写 于 1 5 年 5 的 《 对 本 本主 义》 是 一 篇 坚持 调 查研 究、 坚持 理 论 和 实 际 相 结合 的 马 克 0 月 9 反 思主 义文献 ,它对毛泽 东思想的发展 有重要 的贡献 ,对 中国共产 党的发展 和建设 亦有 着十 分重大的意 义。不论是 在 当时 ,还是 在将 来 ,这 篇文章 的历 史意 义都 是不 容忽视 的 ,都 是极 其重要 的。 本文从 《 对 本 本主 义》 这 篇 文 章 的 理 论 和 现 实 意 义 的研 究 出发 来 更 好 地 学 习这 篇 文 章 , 以从 中得 出一 些 重 反
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认 为 “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 了解中国情况 ”,卡 / J 步阐述 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 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 产 党 人 从 教 条 主 义 的束 缚 中 以及 从对 共产 国 际 决 议 和 苏 联 经 验 的 迷 信 中 摆 脱 出 来 、端 正党 的 思想 路 线 和 工 作作 风 的 重大 指 导 意义 。在 这 一 思想 指 导 下毛 泽 东还 提 出有 中 国特 色 的农 村 包 围城 市革 命 道 路 。这 篇 文 章 正是 马列 主 义 普 遍 原 理 与 中 国革 命 实 际相 结 合 的光 辉 典 范 ,标 志 着 独 立 自主 、 自力 更 生 的思 想 开 始 形 成 ,标 志 着 明确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思 想 路 线 和 包 含 毛 泽 东 思 想 活 的 灵 魂 的 实 事 求 是 、 群 众 路 线 、独 立 自主 的 基 本 思 想 的 基 本 形 成 , 也 是 毛 泽 东 思 想 基 本 形 成 的 主 要 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论述题)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深入挖
掘和领悟 实事求是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 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自觉地 坚持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 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1. 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内涵。首先,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 就是客观存在实际
情况 , 并且其中有着固有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 这些规律又是可以去求,即去研究的。可见,
“实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物质 , 毛泽东从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角度加以诠释, 这
一诠释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坚持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其次, 实事是唯物主义自然
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这里的一切 , 当然首先包含了自然
观上的物质 , 只不过毛泽东主要是从人类历史的角度强调物质的。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
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 这里的实际情况 , 主要是指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
斗争的 实际情况 。从这些实际情况中引出的规律性, 又可以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这正如他
所指出的,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就是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一旦被群众掌握, 就会 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总
之,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诠释, 继承和发展了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具
有深刻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内涵。
2. 实事求是的唯物辩证法内涵。 实事求是不仅具有深刻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内涵,
而且具有深刻、丰富的唯物辨证法内涵,首先, “实事”和“是”的矛盾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
对立统一。 “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物质; “是”则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
规律性 , 是意识。“是”虽然为“实事”所固有, 但必须去求 、去认识, 必须通过观念把握
和抽象思维才能得到, 而且它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的。所以, “是”与“实事”
是相对立的, 这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 不能混为一谈。另一方面,“是”为 实事所固有, 是“实
事”的派生和表现; 而求得的“是”可以成为 我们行动的向导 , 可以变成改造自然、改造社
会的物 质力量。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 物质可以变精神, 精神也可以变物质。因此, 实事 和
“是”又在 行 动 即实践中统一起来。其次, “实事”和“是”体现了现象与本质的对立 统
一。“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是现象; 而“是”隐藏在“实事”中, 是有待于人们去
求 、去认识 和发现的本质。了解了“实事” 只是解决了现象问 题, 还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
质 是 的层面。“实事” 和“是”又是统一的:“是”包含于“实事”中, 通过“实事” 表现
出来; 在“实事”中 求“是”是可能和必须 的。“实事”和“是”的对立统一体现了现象和
本质的 对立统一。第三, 求是 就是探求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本
质和规律, 就必须全 面研究 实事 , 力戒孤立和片面, 要从国内外、省内 外、县内外、区内
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中引出其固 有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毛泽东提出的四个内外的要求,
实质上贯彻了唯物辩证法全面、联系地认识事物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研究实事,全面把握事物
各方面的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才能准确把 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第四, 实事求是 体现了
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是”是客观存在的, 但它深藏于实事
之中, 单靠感性直观难以把 握, 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必须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可见, 实事求是出发于实事 , 着力于求是 , 求是 的过
程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 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过程。如果割裂二者的关 系, 就会
走向实事求是的反面主观主义。
3.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内涵。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内涵起码包含以下
两个方面:其一, 它隐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和实 践关系的基本原理。首先,“实事”作
为“求是”的材料、认识的起点, 不是僵死的, 也不是静止的, 而是实践的结果和正在进行的
实践。在这个意义上,“实事”是认识的起点和来源。其次, 认识的直接任务是求是,即求得 实
事中的规律。再次,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求得的“是”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里的行动 , 是
新的起点上的实践, 而正是为了指导实践, 我们才去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以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可见,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任务和
目的, 而且是认识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 毛泽东对 实事求是 的诠释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揭
示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本质。其二, 实事求是隐含了认识过程的两个基本阶段、两次飞跃 和认
识辩证过程的马克思主义认 识论原理。首先, 实事是感性认识阶段, 求是是理性认识阶段。其
次, 由“实事”到“是”是认识的第 一次飞跃, 由是到行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第三,以实事
这个实践的结果和正在进行的实践为基础, 引出其中固有的规律性, 即求得“是”,然后将其作
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再进行新的实践,这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即毛泽东所指出的, 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的认识辩证过程 。
4、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内涵。实事求是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统
一。 一般来说, 人们常常把实事求是作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来理解和运
用。之所以如此, 主要还是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一致性的基础归于
实践。而毛泽东的特殊贡献,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与中 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
相结合, 并在这种结合中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转化为认识、解决中国实际
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