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防治

染性疾 病的危害和防治做 以下总结 。 1 慢性 非传 染性 疾病 的危害
2 0 0 4年 1 0月 , 国务 院 《中国居 民营养 与健 康状况 》提 出我国居 民高血 压患病 率 为 1 8 . 8 %, 约1 . 6 亿, 糖 尿病 患病
[ 3 ] 郭 良敏 , 张敏英 , 段慧 . “ 健康教 育和 随访机制 ”系统 干预冠 心病危险因素效益评估 . 现代 医药卫生 , 2 0 1 2 , 1 8 ( 2 2 ) : 3 2 9 — 3 3 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4 ] 孙 福成 , 陈刚 , 季福绥 , 等 . 老年冠心 病患者 介入 治疗术 后随 访期症 状限制性运动试验评估研究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2 0 1 0 ,
2 . 1 相关政 府部 I ' - J  ̄ I 强认 识 … ① 慢性病是世 界性 的公共
轻化趋势 , 劳动 力人群发病 越来越 多 , 威胁 劳动力人群 的健
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 , 指从发现之 日起算超过 3 个月 的非
传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 主要 由职业和环境 因素 , 生活 与行 为 方式等暴露引起 , 如肿瘤 、 心脏血管疾病 , 慢性 阻塞性肺疾 患 ,
康。 ③不应该 片面的认 为慢性病 的防治只是经济投入的问题 , 对慢性病 的防治直接关 系到社会经济 的发 展 , 在看 到慢 性病
造成 的经 济损失的 同时 , 也应该看到 防治慢性病可 能带 来的
经济效益 。 2 . 2 落实 预 防为 主的卫 生工作 方针 ①建 立健 全 开展一 、
1 9 ( 1 1 ) : 8 2 7 - 8 2 8 .
《社区慢性病防治与管理》PPT模板课件

• 人们对烟草危害健康的知识增加,但西部仍然 匮乏。
• 60%以上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45%支持禁止烟 草广告,但地区差异较大。
几种危险因素对于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 险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 PRC-USA 合作研究)
• 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糖尿病 • 高总胆固醇 • 吸烟
• 专科化的、防治脱节的控制模式,防治效 果有限。
• 缺乏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和相关 的技术标准,医疗质量得不到保障。
• “以人为本”的理念停留在管理者和服务 者口头上,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
• 只有责任,没有有效激励。
慢性病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现在是 • 内部缺乏管理机制(职责分工落实\系列制度建立运行) • 没有真正理解慢病管理,流于形式 • 培训不到位,技术规范未掌握(范围\内容) • 缺少工作流程,管理工作难于落实 • 不适应日常管理工作的需求 • 缺乏个性化行为干预(有,但粗浅,低效) • 欠缺督导\考核管理
河南省15岁以上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 状况严峻
(2002年河南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 高血压
• 粗患病率29.9%(全国17.65%) • 标化患病率为29.1%(全国12.3%) • 估计全省患者1716.4万人
• 糖尿病
• 患病率5.0%(全国3.9%) • 估计全省患者320万,45岁以下占2.2%,年轻化趋势
(三) 社区管理慢性病的优势
策略分析
• CHS(社区卫生服务)优势是什么?
– 病人相对固定,医患关系密切,患者方便,家 庭医生,团队精神。
• CHS的劣势是什么?
– 费用也不低,科室不全,设备差,技术威信低。
第13章 慢性病预防控制

卫生经济学研究
是研究卫生服务、人民健康与社会经济 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卫生领域内的经 济关系和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以揭示卫生 领域内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 点的学科。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
是应用流行病学与基因组信息相结合的 研究方法,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评价 基因组信息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流行病学意 义,是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交叉的前沿 领域。
实验性研究
是指在研究者控制下,对研究对象施加 或消除某种因素或措施,以观察这些因素或 措施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实验性研究可分为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种主要类 型。
行为流行病学研究
是指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行为和疾病 与健康的关系及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 布的因素,并进行行为干预,以减少疾病发 生、增进健康的学科。行为因素是慢性病的 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行为流行病学研究正方 兴未艾,也成为社区诊断(community diagnosis)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
研究方法 重要性和意义 研究领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
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 表的一组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是对一类起病 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 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 的疾病的概括性的总称,该类疾病一般无传染性。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以患有所研究疾病 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 队列研究 病但具有可比性个体作为对照, 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 队列研究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 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 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 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 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 较病例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 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验证病因的强度高于病例 情况,来判断暴露和疾病关联。 对照研究。
慢性病管理方案

慢性病管理方案第1篇慢性病管理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为提高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慢性病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1.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2. 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病致残、因病死亡的风险。
3. 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具体措施1. 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1)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基本信息、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等。
(2)定期更新档案,记录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2. 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1)组织慢性病患者参加健康教育课程,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宣传栏、宣传册、网络等多种形式,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3.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1)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1)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开展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 定期随访与评估(1)制定随访计划,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
(2)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1)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2)建立慢性病防治专家团队,为患者提供专业、高效的诊疗服务。
四、预期效果1.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2. 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病致残、因病死亡的风险。
3. 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五、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方案的实施。
2. 加大投入,保障慢性病防治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亦在逐渐上升,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中笔者现就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防治策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缺乏明确病因的、起病时间长、病情迁延不愈及非传染性的一类疾病[1]。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我国居民的数量已经超过社会居民总死亡数量的80%,对我国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2]。
因此,为了提高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笔者根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现综述如下: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渐进步,以往对人类健康造成重点威胁的各种传染性疾病均已获良好的控制,明显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质量,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已成为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现有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已超过两亿人,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0%以上,其中又以心脏病、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的危害最大,它们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我国现今因病死亡人口总数的63.4%[3]。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亦在逐年上升,现今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人约已有1.3亿人以上,已经接近我国人口总数的10%,其中约有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年700万左右的人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死,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最多,已经超过20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已超过总死亡率的80%[4]。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文(5篇)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文栎城卫生院慢病管理制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加强我乡慢性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成立以院长、预防保健组长和医疗服务组人员组成的慢性病管理小组,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
组长:李森副组长:徐华东成员:陶洁田效森徐华丽展启梅田斌吴峰二、报告对象辖区内有常住户口的居民三、报告单位各村卫生室、卫生院各科室四、报告内容1、2、糖尿病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例高血压病例(单指原发性高血压)。
五、病例个案收集方法1、医疗机构报告卫生院、各村卫生室确诊新发Ⅱ型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
2、漏报调查通过医院漏报调查发现的漏报病例应及时填写报告卡补报。
3、主动搜索与体检发现给____岁以上的居民测量血压,接合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发现病例及可疑病例,应做好报告登记或劝其及时诊治。
六、报告程序和报告要求1、门诊医生发现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由接诊医生填写相应的发病报告卡,并在门诊日志上签上相应的慢性病已报签章,在____小时内登记到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登记册,由疾病防制科收集发病登记册,检查填写质量,每月____日前输入到高血压电子管理录入表。
2、医院漏报病例由医院防保人员负责查漏,由接诊医生补填发病报告卡和高血压发病登记册。
补卡后及时输入到相应的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及时报送区疾病控制中心。
3、疾病防治于每月____日前向区疾病控制中心上报本辖区内上述慢性病的发病报告统计表。
七、奖惩办法1、对认真学习执行慢性病管理制度,正确诊治和报告慢性病,全年成绩优良者除给予精神表彰外,年底作为考核评比先进条件。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文(2)一、目的为了规范慢性病员工的工作管理,确保其健康和工作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慢性病员工,以及需要常规随访和管理的员工。
三、管理措施1. 必须提供医生出具的慢性病证明,并在入职时进行面谈,详细了解员工病情、就医情况和用药情况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工作,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社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对辖区内已确认的五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肿瘤)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卫生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管理岗位职责

卫生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管理岗位职责
1、熟悉并掌握责任社区各类慢性疾病的患、重型精神病人、居民因急、慢性疾病、创伤、老年病及残疾等基本情况,患者的个人信息、资料以及变动情况,社区内主要慢性疾病的患、发病趋势情况。
2、严格遵守慢性疾病相关的管理规定,负责制定并落实慢性疾病病人的随访、体检、康复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
3、搞好本辖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有计划做好本辖区各级人员培训及宣传教育工作。
4、配合精神科专业医生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按时完成各项统计报表和上报工作。
5、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做好社区居民慢性疾病相关的生活行为因素的监测工作。
6、负责组织和指导有关康复三级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降低病、伤、残的发生或减轻伤残后其功能障碍的程度。
7、负责康复医疗的咨询、转诊和支持工作,保存和整理康复医疗记录。
制定不同阶段与时期的康复目标。
8、负责制定康复目标的实施计划、组织和指导病、伤、残者的康复治疗,采取各种措施治疗病、伤、残者,以改善其功能。
9、对康复病人做好自我康复器械训练的宣传指导工作。
10、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