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分析
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污水处理是一项关键的环保工作,旨在净化污水,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地处理污水,采用了一系列基本工艺流程。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污水处理过程。
一、预处理预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旨在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
预处理过程包括筛网、砂沉淀池和沉淀池。
筛网用于拦截大颗粒物质,如树叶、纸张等,以防止堵塞后续处理设备。
砂沉淀池用于将沙粒沉淀,以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的磨损。
沉淀池用于沉淀悬浮物,使其沉降至污泥层。
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以降低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
生化处理过程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个阶段。
1. 好氧处理好氧处理是通过细菌和氧气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在好氧处理中,将污水流入好氧池,加入活性污泥,然后通过搅拌和通入氧气的方式,促进细菌的生长和代谢。
细菌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控制好氧池内的温度、pH和氧气浓度,以保证细菌生长的最佳环境。
2. 厌氧处理厌氧处理是在无氧环境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在厌氧处理中,将污水流入厌氧池,通过控制污水中缺氧条件下的菌群生长,实现有机物质的转化。
厌氧处理通常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可以提供更高的处理效率。
三、沉淀处理沉淀处理是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沉淀池使悬浮物继续沉淀的过程。
沉淀处理过程分为一次沉淀和二次沉淀两个阶段。
1. 一次沉淀一次沉淀是将生化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初步沉淀,其中的悬浮物质被沉积到底部而净化的水则向上流动。
通常使用大型沉淀池进行一次沉淀处理,以保证足够的停留时间。
2. 二次沉淀二次沉淀是在一次沉淀过程后,将仍然存在于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质进一步沉淀。
在二次沉淀过程中,使用较小的沉淀池和低速搅拌以促进细小颗粒物的沉降。
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细小颗粒物质,使污水更加净化。
四、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用来杀灭残留在水中的病原体和有害微生物。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一、引言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将污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二、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污水处理工艺普通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高级处理四个阶段。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一个阶段的具体流程。
1. 预处理阶段预处理阶段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以减轻后续处理的负担。
具体流程如下:(1)进水调节:将污水经过调节池进行调节,平稳地进入处理系统。
(2)格栅过滤:利用格栅过滤器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杂物。
(3)砂沉淀:通过砂沉淀池将污水中的沉淀物沉淀到底部。
2. 初级处理阶段初级处理阶段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质。
具体流程如下:(1)沉淀池:将污水通过沉淀池,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
(2)气浮池:利用气浮池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
(3)生物滤池:通过生物滤池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
3. 中级处理阶段中级处理阶段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具体流程如下:(1)活性污泥法:利用活性污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
(2)好氧处理:通过好氧处理反应器进一步去除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4. 高级处理阶段高级处理阶段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微量有机物质、重金属和微生物等。
具体流程如下:(1)深度过滤:通过深度过滤器去除污水中的微量有机物质和微生物。
(2)吸附:利用吸附剂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3)消毒: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杀灭其中的细菌和病毒。
三、污水处理工艺的数据示例下面给出一组示例数据,展示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1)进水水质:COD浓度为200mg/L,BOD浓度为100mg/L,悬浮物浓度为150mg/L。
(2)初级处理后:COD浓度降至80mg/L,BOD浓度降至40mg/L,悬浮物浓度降至50mg/L。
(3)中级处理后:COD浓度降至30mg/L,BOD浓度降至20mg/L,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降至5mg/L。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一、预处理1.1 污水收集:污水首先通过管道系统被收集起来,包括城市排水系统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1.2 筛网过滤:将收集到的污水通过筛网进行过滤,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如树叶、纸张等。
1.3 沉淀池:经过筛网过滤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淀到污泥池底部。
二、生物处理2.1 好氧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无机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2.2 厌氧处理:部分污水经过好氧处理后,进入厌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进一步分解,产生甲烷等可再利用的能源。
2.3 活性污泥处理:将好氧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活性污泥系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残留的有机物质进一步降解,并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三、深度处理3.1 滤池过滤: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滤池,通过滤料的作用,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3.2 活性炭吸附:引入活性炭吸附池,通过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附,进一步提高水质。
3.3 紫外线消毒:经过滤池和活性炭吸附后的污水进入紫外线消毒池,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彻底去除水中的病原体和微生物。
四、沉淀处理4.1 沉淀池:将经过深度处理的污水引入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残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沉淀到污泥池底部。
4.2 污泥处理:从沉淀池中收集污泥,经过浓缩、脱水、消毒等处理,可以得到固体污泥和液态污泥,进一步处理或处置。
4.3 出水处理: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清水,经过消毒、pH调节等处理,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可供再利用或安全排放。
五、监控与管理5.1 自动化控制: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节处理参数,确保处理效果稳定。
5.2 水质监测: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出水符合相关标准。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是指将污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二、预处理预处理是污水处理工艺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以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筛网过滤:将污水通过筛网,去除其中的大颗粒物质,如树叶、纸屑等。
2. 砂池沉淀:将经过筛网过滤的污水进入砂池,利用重力作用使其中的沉淀物沉淀到底部。
3. 油水分离:将沉淀后的污水经过油水分离器,去除其中的油脂和悬浮物。
三、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指对预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部分溶解物。
初级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沉淀池:将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使其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沉淀到底部。
2. 浮选池:将经过沉淀池的污水进入浮选池,通过添加药剂和气泡的方式,使其中的悬浮物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以便后续处理。
3. 活性炭吸附:将浮选池中的污水经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利用活性炭对其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去除有机物的浓度。
四、二级处理二级处理是指对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生物降解,以去除其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二级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曝气池: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曝气池,通过给污水供氧,促进其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曝气池中的微生物以有机物为食,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 沉淀池:将曝气池中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使其中的微生物、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沉淀到底部。
3. 滤池:将沉淀池中的污水进入滤池,通过滤料层的过滤作用,去除其中的微生物和悬浮物,使污水更加清澈。
五、三级处理三级处理是指对二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去除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的处理,以达到更高的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与步骤解析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与步骤解析污水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保工作,它涉及到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本文将对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和步骤进行解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
一、进水处理进水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大部分悬浮物。
通常采用的处理工艺有格栅、沉砂池和流动沉降池。
首先,通过格栅将污水中的较大固体颗粒物截留下来,然后经过沉砂池使污水中的砂和泥沉淀下来,最后通过流动沉降池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后续的处理设备和设施,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对进水进行更深层次的净化,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溶解物。
常见的初级处理工艺包括沉淀池和气浮池两种。
其中,沉淀池通过重力沉降的方式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沉淀下来,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气浮池则是利用气泡的上升作用将悬浮物浮起,从而实现其分离和去除。
三、中级处理中级处理主要是对初级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包括去除有机物、氨氮和磷等。
在中级处理中,常用的工艺有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法。
生物滤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去除氨氮。
而活性污泥法则是通过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颗粒对有机物和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吸附和降解,实现水的净化。
四、高级处理高级处理是在中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处理,去除污水中微量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等。
这个步骤是为了确保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最常用的高级处理工艺包括吸附、活性炭过滤和逆渗透等。
通过这些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微量污染物,使废水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并得到再利用或者安全排放。
五、后处理后处理是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最后的消毒和净化,以及固体废物的处理。
常见的后处理工艺包括紫外线消毒、二次沉淀和固体废物的沉淀。
通过这些工艺,可以将经过前面几个步骤处理后的水体进一步净化,使其达到要求的排放标准,同时将固体废物排出或者处理。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与步骤包括进水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高级处理和后处理。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的一系列工作流程,以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1. 污水采集与初步处理污水处理的第一步是采集污水,并进行初步处理。
污水可以通过下水道系统或者污水采集系统采集起来。
初步处理主要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和沉淀池等工艺,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沉淀物和悬浮物。
2. 污水调节与均化经过初步处理的污水会存在流量和水质的波动,需要进行调节和均化,以便使后续处理工艺能够稳定运行。
常见的调节与均化工艺包括调节池和均化池,通过控制进水流量和水质的变化,使污水的特性趋于稳定。
3. 污水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见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氧化和厌氧化的条件,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4. 污泥处理与回用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和回用。
常见的污泥处理工艺包括浓缩、脱水、消化和干化等。
通过这些处理工艺,可以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降解,减少体积,并可以将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或者加热等用途。
5. 污水深度处理经过生物处理和污泥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已经得到较好的去除。
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需要进行深度处理。
常见的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沉淀、过滤、吸附和氧化等。
这些工艺可以去除残存的悬浮物、微生物和有机物质,使污水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6. 污水消毒污水处理的最后一步是进行消毒,以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疾病传播。
常见的消毒工艺包括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和氯消毒等。
消毒后的污水可以安全地排放或者回用。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包括污水采集与初步处理、污水调节与均化、污水生物处理、污泥处理与回用、污水深度处理和污水消毒。
每一个工艺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运行,可以有效地处理污水,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引言概述:生活污水处理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高级处理和消毒。
一、预处理:1.1 沉淀池:生活污水首先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固体颗粒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
1.2 筛网:在沉淀池后设置筛网,用于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和飘荡物,如纸张、布料等。
1.3 砂滤池:经过筛网后的污水进入砂滤池,通过砂滤层的过滤作用,去除较小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二、初级处理:2.1 活性污泥法: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引入活性污泥池,通过搅拌和通气等方式,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转化为污泥。
2.2 水解酸化法:将污水引入水解酸化池,通过调节温度和酸碱度等条件,使有机物发生水解和酸化反应,产生易降解的有机物。
2.3 厌氧消化: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泥引入厌氧消化池,通过厌氧发酵作用,进一步降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三、中级处理:3.1 氧化沟: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氧化沟,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3.2 人工湿地:将污水引入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3.3 活性炭吸附:将经过中级处理的污水引入活性炭吸附池,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
四、高级处理:4.1 膜分离技术:利用微孔膜或者超滤膜等膜分离技术,将污水进行过滤和分离,去除弱小的悬浮物、胶体和有机物。
4.2 反渗透技术:将经过膜分离的污水引入反渗透设备,通过高压驱动力使水份子逆渗透膜,去除溶解的离子、重金属和有机物。
4.3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辐射破坏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达到消毒的效果。
五、消毒:5.1 氯消毒:将处理后的污水注入氯消毒池,加入适量的氯化物,通过氯的氧化作用,杀灭细菌和病毒。
5.2 臭氧消毒:将污水引入臭氧消毒设备,通过臭氧的氧化和杀菌作用,达到消毒的效果。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通过科学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净化污水,保护环境。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高级处理和后处理等环节。
一、预处理1.1 水力预处理:通过格栅、除砂器等设备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沙子,防止阻塞后续处理设备。
1.2 化学预处理:加入凝结剂、氧化剂等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质物质凝结沉淀,方便后续处理。
1.3 生物预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减少有机物的含量,提高后续处理效果。
二、初级处理2.1 沉淀池:将预处理后的污水流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降去除悬浮物和部份有机物。
2.2 浮选池:利用气浮原理,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浮起,便于去除。
2.3 滤池:采用过滤介质,将污水中的弱小颗粒和胶质物质过滤掉,提高水质。
三、中级处理3.1 生物处理: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送入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菌群降解有机物,减少污水中的COD和BOD。
3.2 植物处理:利用植物的吸附和降解作用,进一步净化水质,提高处理效果。
3.3 氧化处理:通过氧化剂氧化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提高处理效率。
四、高级处理4.1 膜分离:采用微孔膜、超滤膜等膜分离技术,将污水中的微生物、胶体等物质截留下来,提高水质。
4.2 吸附剂处理:利用活性炭、树脂等吸附剂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净化水质。
4.3 高级氧化:采用臭氧、UV光解等高级氧化技术,进一步降解难降解有机物,提高水质。
五、后处理5.1 消毒灭菌:采用氯、臭氧等消毒剂对处理后的水体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病原体。
5.2 脱盐处理:对需要的水体进行脱盐处理,生产出高纯水。
5.3 再循环利用:将处理后的水体再循环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最终可以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净化,达到环保的目的。
希翼各地能够加强对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和实践,共同保护地球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分析
现代污水处理工艺是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原理对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进行分离,以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的一种工艺。
物理方法主要用于污水的预处理,生物方法主要处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化学方法则针对水中的无机盐和金属离子等。
对于以有机物污染物为主的污水,要经过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两个阶段,以消除水中90%以上的污染物,而对于还含有大量无机污染物的污水,还应当进行三级处理并消毒后才可排放。
标签: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分析
如何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和效率,提高排放水质、减小对自然水体环境的破坏,是污水处理研究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中,一般都会将多种污水处理方法结合起来,先利用简单的物理手段进行预处理,再利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等生物方法进行有机物的处理,对于剩余的无机盐污染物和微生物,则采用对应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1 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污水处理技术是指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分离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或将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使得污水得以净化的技术。
按照污染物分离或转化的原理,又可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1)污水的物理处理原理。
物理处理是指采用物理作用方法将污水中的主要固态悬浮杂质去除。
例如利用重力沉降作用的杂质沉淀法;或利用筛滤装置对悬浮物进行过滤的筛滤法;利用半透膜将污染物进行选择性截留的渗透法;以及利用气浮装置粘附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气浮法等。
基于物理处理原理的技术,主要用于对污水的预处理,如初次沉淀前的粗格栅过滤;或用于最终净化处理,如利用活性炭对水中残余的重金属离子以及有机物进行吸附。
(2)污水的化学处理原理。
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方法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例如通过投放具有一定电荷性质的电解质对水中的胶体性质污染物进行混凝;利用污染物的酸碱特性,投放具有相反酸碱性的物质进行中和反应;利用污染物的氧化还原性,投放相应的还原剂、氧化剂等进行处理等。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对污水中的无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如在最终处理中,对水中的无机酸式盐和重金属离子进行沉淀或渗析等。
(3)污水的生物处理原理。
污水的生物处理是指利用污水中微生物的增殖与新陈代谢,将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化粪池属于生物处理法的一类,但其污染物去除率较低,COD去除率为15%左右,BOD5为9%,氨氮去除率3%。
基于生物处理原理的活性污泥法、SBR 法等多种污水处理工艺,在国内外污水处理行业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是污水处理的重点方法,可以除去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
2 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分析
在污水处理的实际作业中,一般不单使用某种污水处理方法,而是将多种方法结合,已达到更加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按照处理阶段可以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三个阶段,应用该流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处理效果更好,其BOD5可以达到80~90%,COD在65%到80%,而SS在90%左右。
(1)污水的一级处理。
污水的一级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初步去除污水中处于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是一种物理的预处理手段。
一级处理通常可以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30%左右。
在一級处理流程中,首先要通过格栅或筛滤器对原污水進行筛滤,使用提升泵提升至沉砂池,将砂粒沉淀后,把剩余污水导入初次沉淀池。
其中,格栅是一组设置于污水流经渠道的平行金属栅条,按照栅条间隙又可以分为粗格栅、中格栅和细格栅,可以在原污水流过时截留体积较大的固体漂浮物,既可以对污水进行初步筛滤,又可以防止其对后续排污管道造成堵塞;而沉砂池分为平流式沉砂池和曝气式沉砂池,它们针对污水中的颗粒型固体悬浮物进行分离:前者是增大过水断面,水流速度下降的时间,利用重力作用使得颗粒物沉降,而后者利用空气通入时形成的水体旋流,使得颗粒物分离。
初次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颗粒较细的污泥进行分离。
(2)污水的二级处理。
一次处理后,污水从初沉池进入生物处理设备,在设备中经过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等生物处理,这一过程称为污水的二级处理过程。
污水的二级处理可以去除水中90%以上的有机污染物,将水中有机物的含量降到符合排放标准的范围内。
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主要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进行有机污染物分解,而后者是依靠载体表面的微生物膜达到氧化分解效果。
活性污泥法是指含有大量微生物群落等活性物质的悬浮污泥,这些微生物以细菌和真菌为主,这些微生物群落在水中呈现出黄褐色絮状沉淀态,在曝气池中发挥作用。
生物膜法,是指利用微生物附着于固体介质表面生长,形成具有较大接触面积的生物膜,以对污水进行处理。
生物膜的组成和活性污泥类似,但结构不同:它由厌气层、好气层、附着层和运动层构成,首先由附着层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再由好气、厌气层依次将有机物分解。
(3)污水的三级处理。
二级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已基本达到排放标准,一般经过消毒后即可排放。
但如果水中含有较多的无机污染物,则还应当进行三级处理。
三级处理包含了部分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如生物脱氮、生物脱磷、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
三级处理结合了多种处理手段,例如通过投放混凝剂并搅拌,使得污水中剩余的颗粒物和絮状体进行凝聚去除;对于水中剩余重金属离子,可以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去除;另外,如果水中还含有部分具有还原性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杂质,还可以通入臭氧进行氧化处理;水中的可溶性无机盐是导致土壤板结和盐碱化的元凶,应当使用电渗析或离子交换法,对无机盐离子进行去除。
经过生物处理的污水,水中的微生物含量都处于超标范围,因此还应该在排放前对污水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液氯消毒、臭氧消毒、次氯酸钠消毒以及紫外线消毒等。
液氯消毒成本较低,可以抑制水中细菌的再度
繁殖,但会残留部分氯离子;相比之下,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的杀菌、除味效果更好,但成本也更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污水处理工艺是一项多种原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艺流程,其对于处理时间、处理量等的把握较为严格。
在进行实际污水处理工作中,要因地制宜,针对污水中污染物成分特点,制定适合、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方法,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降低处理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奕翔.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分析[J].工业c,2016(7):00234-00234.
[2]蔡建军.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