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性食品

合集下载

营养保健品分类标准北大核心

营养保健品分类标准北大核心

营养保健品分类标准北大核心
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是一种保健食品。

适合特定的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身体的功能,且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类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类生理功能并规定适应症、用法和剂量的物质。

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一、保健品的分类
1、功能性保健食品是指具有27种功能中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保健食品。

功能包括:增强免疫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促进排铅、清咽、改善生长发育、改善营养性贫血、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等。

2、营养素补充剂,它指的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不提供能量
的产品。

它的功能是补充饮食供应的不足,防止营养缺乏,降低一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二、保健品与食品的概念区分
1、保健食品与食品区别主要是适宜人群的不同,普通食品一般
没有固定人群要求,适宜所有人,而保健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具有特定的功效,适宜于特定人群。

2、保健食品与药品之间的区别,保健品的生产条件和资格审查
及质量要求都是远远不及正规药品的,而且药品会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实验,通过严格的审查并在说明书中明确标明适用范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比保健品严谨很多。

所以保健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作为营养补充剂和调节剂,而药品则是直接治疗疾病。

第一章 功能性食品.概述

第一章 功能性食品.概述
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格式是:国食 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格式是:国食 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17
3.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
• 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 • 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 • 贮藏方法; • 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 的原料名称; • 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 保健食品标志; • 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其它标签内容。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 嗜酸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 嗜热链球菌 罗伊氏乳杆菌
核酸:
核酸类保健食品系指以核酸(DNA或RNA)为原料,辅以 相应的协调物质(具有增加免疫功能的药食两用的中药及某些 维生素等),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以单一的 DNA或RNA(须RNA和DNA混用)作为原料申报保健食品。
⑧益生菌
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益生链球菌等。
⑨其他活性物质
如腺苷受体阻断剂、L-肉碱、褪黑素、皂苷、 核酸等。
30
六、功能性食品资源
1、常用品种: (1)原料:
普通食品(中国食物成分表) 卫生部51号文件表1表2 8个相关规定的通告 新资源食品
(2)辅料: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提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证明,证明该原料为 在当地(较大范围)长期食用的,一般也作为 普通食品原料
–一个产品中使用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 14个。其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外 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4个。
–两个名单外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1个
38
• 不能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
28
④自由基清除剂 包括生物酶清除剂和非酶类清除剂。

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

申报保健食品27种功能表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增强免疫力免疫力低下者抗氧化中老年人少年儿童辅助改善记忆需要改善记忆者缓解体力疲劳易疲劳者少年儿童减肥单纯性肥胖人群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改善生长发育生长发育不良的少年儿童提高缺氧耐受力处于缺氧环境者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接触辐射者辅助降血脂血脂偏高者少年儿童辅助降血糖血糖偏高者少年儿童改善睡眠睡眠状况不佳者少年儿童改善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者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有化学性肝损伤危险者促进泌乳哺乳期妇女缓解视疲劳视力易疲劳者促进排铅接触铅污染环境者清咽咽部不适者辅助降血压血压偏高者少年儿童增加骨密度中老年人调节肠道菌群肠道功能紊乱者促进消化消化不良者保健品的分类:1 多醣类:如膳食纤维、香菇多醣等;2 功能性甜味料(剂):如单糖、低聚糖、多元醇糖等;3 功能性油脂(脂肪酸)类:如多不饱和脂肪酸、磷酯、胆碱等;4 自由基清除剂类:如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光甘酞过氧化酶等;5 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6 肽与蛋白质类:如谷光甘肽、免疫球蛋白等;7 活性菌类:如聚乳酸菌、双岐杆菌等;8 微量元素类:如硒、锌等;9 其他类:二十八醇、植物甾醇、皂甙(苷)等。

注意事项:(一)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二)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三)贮藏方法;(四)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的原料名称;(五)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六)保健食品标志;一般食品和保健(功能)食品有共性也有区别。

共性:保健(功能)食品和一般食品都能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食品的第一功能),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食品的第二功能)。

区别:(1)保健(功能)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

(2)保健(功能)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

2功能性食品概述

2功能性食品概述
花草类 (12种 (12种) 藻类 昆布) (昆布) 菌类 茯苓) (茯苓) 叶类(紫苏、 叶类(紫苏、 桑叶、荷叶) 桑叶、荷叶) 种子类(23 种子类(23种) (23种 果类 (20种 (20种) 根茎类 (12种 (12种) 动物类 (5种 (5种)
药食两用的 动植物品种
15
枸杞子 紫苏
16
25
八、功能性食品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八、功能性食品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存在的问题:
1.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2.基础研究不够 3.主要采用非传统的食品形态,价格较高 主要采用非传统的食品形态, 4.监督管理难度较大 5.缺少诚信, 5.缺少诚信,夸大产品功效 缺少诚信
26
20
功能性 食品
保健食 品
21
保健食品
生产经营
功能性食品
学术与科研
22
七、功能性食品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1935年美国提出了强化食品的概念。 1935年美国提出了强化食品的概念。 年美国提出了强化食品的概念 1942年美国公布了强化食品法规。 1942年美国公布了强化食品法规。 年美国公布了强化食品法规 1962年日本提出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1962年日本提出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年日本提出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18
用于功能性食品的部分中草药
部分中草药被允许 用于开发功能性食 包括人参、 品,包括人参、天 银杏叶、 麻、银杏叶、苦丁 绞股蓝、丹参、 茶、绞股蓝、丹参、 杜仲等100多种。 杜仲等100多种。 100多种
人参
19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当功能性食品的原料是中草药时,其 、 当功能性食品的原料是中草药时, 用量应控制在临床用量的50%以下。 以下。 用量应控制在临床用量的 以下 2、有明显毒副作用的中草药,不宜作为 、有明显毒副作用的中草药, 开发功能性食品的原料。 开发功能性食品的原料。 3、受国家中药保护的中成药和已获得国 、 家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中成药, 家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中成药,不能作为 功能性食品加以开发。 功能性食品加以开发。

无限极的产品能调哪些病,不看悔死你!

无限极的产品能调哪些病,不看悔死你!

无限极的产品能调哪些病,不看悔死你!1,从12800多种中草药中筛选出80多种上品为原材料,药食同源,2,平衡免疫,双向调节。

对免疫亢进:如系统性病症(红斑狼疮,甲亢等)——会调低;对免疫低下:如易感染各种病症,病程长,难以恢复——会调高。

3,微量高效(500倍浓缩),安全可靠,不含任何色素,激素类。

4,组方特色“中草药复方+功能因子”。

(5000年养生智慧+现代高科技)5,三调理(扶正气,平阴阳,调脏腑)增强抗病力,适应力和康复力,提升人体生命活力。

以前不知道,和别人一样,不知道为什么鼻炎要吃增健,手上长水泡也要吃增健,肠胃不好也是吃增健,连流牙血也是吃增健,现在学了中医知道了,原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说,我们体内正气足了,一切病毒细菌就不能入侵,而我们的增健,灵芝皇,钙片是扶正气的,所以说增健是必须要的。

;而儿童,常欣卫是调脾胃的;女仕、男仕、润红胭是平衡阴阳的;而海豹油、桑唐饮,红果,润和是清理体内血管的;而润红胭,源乐/适就是补充型的。

而我们牙膏是获得国际金奖的,还是世界上唯一支能够杀死蛀牙牙虫如需氧菌,厌氧菌,阿米巴原虫的牙膏,对牙周炎,龋牙有特别效果哦。

也可当药膏在用。

价格只十几块真是太物超所值了。

说不尽对无限极的爱与感动!!!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

一、增健口服液:调节免疫,扶正祛邪(不分人群类,调脾健胃,增强活力,促进睡眠,益肝肾,通血脉,增强抵抗炎症和细菌病毒的感染,延缓衰老。

对经常感冒,咳嗽,尿道炎,预防癌肿,头痛/晕,心悸,胃胀,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甲亢,乙肝,肝硬化,脂肪肝,三高人群高血压等,对老年斑等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太多好处了,打不完。

反正有吃过的就知道啦。

延年益寿。

二、女仕口服液:滋阴补虚,活血化瘀,调节内分泌。

(妇科炎症,面色红润,黄褐斑,面黄唇淡,闭经,经期不准,量过多或过少,烦燥健忘,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更年期不适,四肢无力,未老先衰,血虚引起的头痛,失眠健忘,可使精力充沛,头发乌黑。

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
• 可以长期使用 • 口服
• 药品
• 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 的以及相应的适应症 和功能主治
• 可以有不良反应 • 有规定的使用期限 • 注射、外用、口服等
13
如何鉴别保健食品
14
1.正确认识保健食品标识—蓝帽子
必须印在“主要展示版面”的左上方
15
2.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16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效期为5年
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格式是:国食 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格式是:国食 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17
3.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
• 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 • 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 • 贮藏方法; • 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 的原料名称; • 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 保健食品标志; • 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其它标签内容。
功能性食品
左映平
61524
第一章 功能性食品概述
2 2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1、概念
——也叫保健食品或营养食品或机能性食品, 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
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
危害的食品。
3 3
7
2.新资源食品:在我国新研制、新发现、 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或仅在个别地区有 食用习惯,符合食品基本要求的物品,如 螺旋藻。部分新资源食品经过保健功能检 测后,可申报批准为功能性食品。
8
3.营养素补充剂:单纯以一种或数种化学 合成或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营养素为原 料加工制成的食品。我国仅局限于维生素 和矿物质,不得以提供能在于能够 刺激和活化处于亚健康态人体潜在的生 理功能,发挥机体自身调节作用,促进 人体向健康态转变,降低疾病风险,达 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功能性食品营养成分与健康保健

功能性食品营养成分与健康保健

功能性食品营养成分与健康保健功能性食品是一种旨在提高身体健康的食品,它们通过添加特定营养成分或活性物质,具有预防、改善或治疗某些疾病或症状的作用。

功能性食品不仅仅是普通食品的延伸,它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多的营养成分和更好的健康保健。

功能性食品的营养成分在食品中的含量是非常关键的,它们能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

功能性食品所添加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益生菌、纤维素、多酚类、蛋白质、脂肪酸等,这些成分在体内起到各种不同的作用。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它能够维护身体健康,调节身体代谢。

维生素C是一种常见的维生素,它可以保护细胞不受自由基的损伤,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力。

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防止骨质疏松,同时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心脑血管健康。

维生素E则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细胞和组织不受氧化损伤,对于保持皮肤的健康也很有帮助。

矿物质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可以维护生命活动的进行,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钙元素可以保持骨骼的健康,防止骨质疏松;铁元素能够促进血红蛋白合成,预防贫血;锌元素则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

益生菌是一种有益的微生物,能够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和传播,维护肠道的菌群平衡。

人们食用含有益生菌的功能性食品可以预防和改善腹泻、便秘等肠道疾病,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健康素质。

纤维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它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预防便秘和结肠癌。

同时,纤维素还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维护心脑血管健康。

多酚类是一类天然的保健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细胞不受自由基的损伤。

多酚类包括黄酮类、花青素类、类黄酮类等,它们能够降低心脏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蛋白质是身体组织和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身体对于营养素、代谢物的需求,也可以提供能量,增强身体免疫力。

同时,蛋白质还可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发育,调节脂质代谢等。

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参与生命过程的调节。

功能性食品简介

功能性食品简介
功能性食品简介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食品也叫保健食品戒营养食品戒机能性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 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品。

功能性:如果一种食品可以通过提高健康戒减少疾病的方式对身体一个戒多个目 标功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有益影响,而这种作用是仅仅考补充营养无法达到的,我 们就认为它具有功能性。
A.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 B.抑制肿瘤作用
四、功能性植物化学物

1.酚类化合物(类黄酮、异黄酮、茶多酚等) A.抗氧化作用; B.血脂调节功能; C.血管保护作用; D.预防肿瘤作用; E.类雌激素作用。 2.皂苷(萜类化合物) A.降脂减肥作用; B.抗凝血、预防血栓形成; C.抗氧化、抑制过氧化脂质生成; D.预防肿瘤作用。 3.番茄红素(天然色素): A.抗氧化、延缓衰老; B.抑制肿瘤; C.调节血脂; D.抗辐射
五.保健食品常用的功效成分
一、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A.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可清除体内自由基 B.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SOD预防炎症、关节病等。
2.大豆多肽(由3-6个氨基酸组成):
A.增强肌肉运动力、加速肌红蛋白的恢复; B.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3.谷光甘肽(GSH):
A. 消除自由基; B.射线、放射性药物戒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能够起到有力 的保护作用; C.防止皮肤老化和色素沉积等等。
4.牛磺酸(存在于坚果、豆科植物的籽实中):
A. 增强学习记忆力; B.改善是神经功能; C.抗氧化作用; D.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 E.免疫调节作用。
二、具有保健功能的碳水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性食品 本章要点 1. 贫血分类和原因 2. 贫血患者机体各系统的临床症状 3. 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的物质

第一节 概述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的总容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缩容积减少至同地区、同年龄、同性别的标准值以下而导致的一种症状。而营养性贫血是指由于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而引起的贫血,它包括缺乏造血物质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引起的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营养性贫血最常见的一种。非营养性贫血则包括:骨髓干细胞生成障碍;由于白血病细胞、癌细胞等转移至骨髓而使骨髓造血空间缩小;由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痔、子宫肌瘤以及出血素质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贫血;寄生虫病、药物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等引起的贫血等。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多发的、常见的病理现象。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需要营养素作原料。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贫血标准为:血红蛋白量成年男性低于12g/L,成年女性低于11g/L,孕妇低于10g/L,7岁以下儿童小于11g/L。贫血早期和常见的表现有疲倦、乏力、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而皮肤苍白、面色无华是贫血最常见的客观体征。但凭皮肤颜色判断贫血常有误差,一般以口唇粘膜及指甲颜色来判断较为可靠。贫血病人常伴有心悸、心率加快、活动后气促、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踝部浮肿、低热、蛋白尿、闭经和性欲减退等。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约有20亿贫血患者。中国卫生部在20世纪80年代曾对24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学龄前儿童贫血调查”,患病率平均为35.3%,个别地区高达72.6%。约有40%的儿童患不同程度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农村高达50%~60%。据北京医科大学妇婴保健中心对全国29个城市儿童健康状况的调查:7岁儿童的贫血发病率男孩达42.1%,女孩达44.8%。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率逐渐降低,但12岁的男女比例仍分别达到27%和33%。贫血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而对生长发育较快的胎儿、婴幼儿和少年儿童危害更大。患贫血后,婴幼儿会出现食欲减退、烦躁、爱哭闹、体重不增、发育延迟、智商下降等,学龄儿童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 一、贫血的分类及原因 (一)贫血的分类 1.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分类 (1)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正常细胞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4)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如慢性感染性贫血。 2.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病所致的肾性贫血;造血物质缺乏导致的贫血,如缺铁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致使红细胞寿命缩短引起的贫血,称为溶血性贫血。常见的有地中海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出血。出血导致血液的直接损失,导致贫血。如溃疡或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等。 (二)贫血发生的原因 目前临床上比较多见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储铁不足和食物缺铁,影响血红蛋白合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甚高。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不同程度的缺铁。男性发生率约10%,女性大于20%。亚洲发生率高于欧洲。缺铁性贫血在婴儿、幼儿、青春期女青年、孕妇及乳母中发生率较高。婴幼儿尤其是人工喂养者,由于牛乳中铁的含量低,导致铁的摄入不足;生长发育期儿童代谢旺盛,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妇女月经出血过多,易造成铁的丢失;孕妇和乳母摄入的铁不但要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还要满足胎儿及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这些都极有可能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归纳起来,造成缺铁的原因有:铁的摄入不足,铁的丢失过多,铁的需要量增多,铁的吸收障碍,铁的利用率不高。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这种贫血的特点是红细胞核发育不良,成为特殊的巨幼红细胞。本病多见于20~40岁孕妇和婴儿,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及消化道功能紊乱。引起维生素B12

和叶酸缺乏的原因是:(1)摄入不足和需要量增加;(2)吸收不足;(3)长期服用影响叶酸

的吸收与利用的药物;(4)肠道细菌和寄生虫夺取维生素B12。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引起的造血组织功能减退、免疫介导异常、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症状。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根据其临床发病的情况、病情、病程、严重程度、血常规等分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两种。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多见于儿童,起病急,有明确的诱因。起病时贫血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进行性贫血。起病原因多为感染、发热,表现为口腔血泡、齿龈出血、眼底出血等,约半数患者可出现颅内出血,愈后不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成人发生率较高,起病缓慢,多以贫血发病,贫血呈慢性过程。合并感染者较少,以皮肤出血点多见,愈后较好。本病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骨髓基质或微环境缺陷,免疫机能受到抑制;生长因子缺乏,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或异常等。 4.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加速、骨髓造血功能代偿增生不足以补偿细胞的损耗引起的贫血。血循环中正常细胞的寿命约120天,衰老的红细胞被不断地破坏与清除,新生的红细胞不断由骨髓生成与释放,维持动态平衡。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的生存空间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最短的只有几天。当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溶血增多时,如果原来的骨髓造血功能正常,骨髓的代偿性造血功能可比平时增加6~8倍,可以不出现贫血。这种情况叫“代偿性溶血病”。如果代偿性造血功能速度比不上溶血的速度,则会出现贫血的症状。溶血性贫血分为先天性(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临床上多按发病机制分类:(1)红细胞内部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异常、遗传性红细胞内酶缺乏等。(2)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如大面积烧伤、中毒、感染等[9]。

二、贫血患者机体各系统的临床症状 (一)血管系统的表现 体力活动后感到心悸、气促,是最常见的症状。贫血严重或有心力衰竭时,即使在休息时也会出现心悸、气促。有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可出现心绞痛。有些病人平时无心绞痛,但由于贫血而加重心肌的缺血程度,则可发生心绞痛。体检时,在心底或心尖区常可听到柔和的收缩中期杂音。慢性贫血患者心脏常常扩大。贫血纠正后,杂音和心脏扩大均可消失。贫血较严重时可出现“高输出状态”。“高输出状态”的临床特点是:颈静脉扩张,压力增高。心肌代偿功能不足时,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有S-T段降低,T波变平或倒置,QRS波大多正常。当贫血得到纠正时,上述心电图改变可恢复正常。 (二)神经系统的表现 贫血严重时,神经系统症状也多见,尤其是老年患者。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眼前出现黑点或“冒金星”、精神不振、倦怠嗜睡、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手脚发麻、发冷或有针刺感等。贫血严重者可发生昏厥。贫血如急剧发生,患者常烦躁不安。 (三)消化系统的表现 食欲不振是最常见症状之一。也可出现腹胀、恶心、便秘。有时可有舌痛、舌苔光滑。贫血严重者,肝脏可有轻度肿大,发生心力衰竭时尤其明显,并常有压痛。 (四)泌尿生殖系统的表现 严重贫血患者尿中可出现少量蛋白,尿浓缩功能轻度减低,但除了本来就有肾脏疾病外,一般不会引起血液尿素氮增高。发生急性血管内大量溶血时,尿色可呈红茶或酱油样颜色(血红蛋白尿),如果同时有循环衰竭,可发生少尿、无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贫血还会造成性欲改变及女性月经失调。

三、饮食与贫血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为什么还存在这样严重的营养问题呢?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膳食是以植物性膳食为主,人体铁摄入量85%以上来自植物性食物,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在人体的实际吸收率很低,通常低于5%。同时植物性食物中还有铁吸收的抑制因子,如植酸、多酚等物质,可以强烈抑制铁的生物吸收和利用。这可能是我国贫血高发的主要原因。另外,我国居民营养知识的贫乏,不能正确选择富铁和促进铁吸收利用的食物,也是导致铁营养缺乏的重要原因。 (一)牛奶引起的婴幼儿贫血 以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即“牛奶性贫血”。其原因是牛奶中铁含量距婴儿每天需要量相差甚大。同时,牛奶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0%,因为铁的吸收和利用有赖于维生维C的参与,而牛奶中维生素C的含量却极少。因此,实在是由于母乳缺乏需要牛奶喂养时,要及时添加辅食,多吃五谷杂粮、新鲜蔬菜、肉蛋等副食品。 (二)饮茶引起的贫血 科学研究证明,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在胃内与未消化的食物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盐,进入小肠被消化后,鞣酸又被释放出来与铁形成不易被吸收的鞣酸铁盐,妨碍了铁在肠道内的吸收,形成缺铁性贫血。因此,嗜茶成瘾的人应适当减少饮茶量,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 (三)食黄豆过多引起的贫血 食黄豆及其制品过多,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黄豆的蛋白质能抑制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过量的黄豆蛋白可使正常铁吸收量的90%被抑制。所以,专家们指出,摄食黄豆及其制品应适量,不宜过多。 除饮食外,运动也极易造成贫血。这主要见于长期从事体育运动的人,其原因一是由于剧烈运动使体内代谢产物——乳酸大量生成,引起pH值下降,从而加速了红细胞的破坏和血红蛋白的分解;二是运动中大量出汗,使造血原料铁的成分大量丢失;三是运动的机械作用,使机体某些部分受到压迫,产生血尿。如发生了运动性贫血,要及时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运动,并给予铁剂治疗。

四、膳食营养素 (一)铁与营养性贫血 铁是研究最多和了解最深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但同时铁缺乏又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体内铁分为功能性铁和储存性铁两种,大多数功能性铁以血红素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即带有铁卟啉辅基的蛋白质。血红素最基本结构是中间带有一个铁原子的原卟啉,最重要的是血红蛋白。储存性铁有铁蛋白和血铁黄素。 1.铁的转运机制 血红蛋白分解的铁或由肠吸收的铁转运到组织都依靠血浆的运输蛋白质——运铁蛋白来完成。当体内红细胞死亡后,被体内网状内皮系统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然后将铁转移给血浆中的运铁蛋白,运铁蛋白将其转运到骨髓用于新的红细胞生成或其他组织。因此,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中铁可反复用于新的红细胞生成或其他组织。运铁蛋白受体对运铁蛋白的亲和力在不同组织似乎是恒定的。但不同组织细胞表面的受体数目是不同的,有的组织如红细胞系统的前体、胎盘和肝脏含大量运铁蛋白的受体,其摄取铁的能力较高。体内各种细胞通过调节其表面的运铁蛋白受体的数目来满足自身铁的需要。这个系统调节着体内铁的吸收与排泄,这也意味着当体内处于缺铁性贫血的代谢时,将牺牲相对不重要的组织以保证更重要组织铁的需要。 2.铁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按吸收的机制一般把膳食中的铁分为两类: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铁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而在肠黏膜上吸收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的受体是两种不同的受体。 (1)血红素铁的吸收 血红素铁经特异受体进入小肠黏膜细胞后,卟啉环被血红素加氧酶破坏,铁被释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