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贫血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性食品

叶酸强化蔬菜
通过喷洒叶酸溶液,增加蔬菜中叶酸 含量。
叶酸强化水果
在水果中添加叶酸,提高叶酸摄入量 。
富含维生素B12的功能性食品
维生素B12强化牛奶
维生素B12强化酸奶
在牛奶中添加维生素B12,满足人体对维生 素B12的需求。
在酸奶中添加维生素B12,增加维生素B12 摄入。
维生素B12强化豆浆
维生素B12强化面包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功能性食品市场不断扩大。
功能性食品市场需求多样化
02
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包括改善贫血、
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等多种功能。
功能性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03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功能性食品市场
前景广阔。
03
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性 食品种类
富含铁元素的功能性食品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性食品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 引言 • 功能性食品与营养性贫血的关系 • 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性食品种类 • 功能性食品改善营养性贫血的机制和效果 • 功能性食品在改善营养性贫血中的挑战与
前景
01
引言
营养性贫血的背景和重要性
01
营养性贫血是由于缺乏铁、叶酸 、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而引起 的贫血,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 生问题。
04
功能性食品改善营养性贫 血的机制和效果
功能性食品改善营养性贫血的机制
1 2
补充铁元素
功能性食品中富含铁元素,能够直接补充身体所 需的铁质,提高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促进消化吸收
功能性食品中含有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 、柠檬酸等,能够促进铁质的吸收和利用。
营养性贫血名词解释

营养性贫血名词解释
营养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指的是由营养不良导致的血液中的红细胞(红血球)减少,严重者可能导致贫血性休克。
营养性贫血一般是由于摄取的各类营养素不能满足身体各部分所需,导致血液中存在缺少或不平衡等情况,从而影响红血球的形成。
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头晕、乏力、疲劳、食欲减退、健忘、皮肤、口角及舌头等组织乏力、皮肤或口腔黏膜掉落、体重减轻及面部充血等。
而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原因,主要有膳食不平衡、单纯性缺铁性贫血、缺失维生素B12及叶酸性贫血等。
营养性贫血的治疗首先必须确保有足够的营养摄入。
在原有的饮食中加入肉、蛋、奶制品等蛋白质食物,加强维生素B群的摄入,食物中至少均匀摄入足量的铁、维生素A、C等营养物质,较好地满足人体需求。
同时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当活动,保持比较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正常的方式改善症状。
针对缺失维生素B12及叶酸性贫血的患者要增加对蔬菜、水果等含有叶酸的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可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摄入含有维生素B12的营养品,以促进身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及充分补充叶酸。
如果上述调节措施无法改善营养性贫血症状,就需要靠药物辅助治疗,一般采用红细胞生成素或含铁剂治疗,以恢复贫血症状。
最后,建议患者及其家人在患者恢复健康之前,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及特别注意饮食的规律,以免再次患上营养性贫血。
此外,在恢复健康后也要定期复查,保持身体的健康。
总之,营养性贫血的治疗非常重要,需要患者及其家人共同努力,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以实现全面有效的治疗,在恢复健康后更要继续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营养习惯,以维持健康。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表现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表现为:1、起身缓慢,一般先是发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尤其以口唇和甲床最明显。
2、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常有烦躁不安或者萎靡不振。
3、食欲减退,常出现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有的还会出现异食癖,比如喜欢吃泥土、煤渣等。
4、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抗寒能力降低。
5、医生检查时会发现患者肝脾肿大,心率增快,化验本查获以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减少为主。
缺铁性贫血的判断:程序1获得相关信息1、个人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
2、膳食史,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既往常摄取的食物种类等。
3、个人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有无患病如胃肠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史和肝病史等。
儿童是否感染肠寄生虫,妇女的月经情况,有无服用抗酸药等影响铁吸收的药物,是否在减肥,有无嗜酒等。
4、相关症状。
是否有疲倦、头晕、心慌发生等。
程序2进行相关体格检查1、观察被检查者的体型,看是否消瘦、发育不良。
2、观察其外貌表情、活动、精神状态等,看是否存在精神萎缩反应冷淡。
3、主要检查口唇、甲床、黏膜是否苍白。
4、让被检查者做一定的运动,如蹲站,看其是否出现头晕、心慌等。
程序3建议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参考的检查指标有: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运铁蛋白饱合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铁蛋白等。
程序4 询问病史获得相关信息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原因/危险因素)主要有:1、膳食铁摄入不足。
2、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
3、铁吸收减少,如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或服用过多抗酸药等均可影响铁吸收。
4、铁的消耗增加,如大出血、月经过多或钩虫感染等。
程序5 考虑分析要点表2-9 缺铁性贫血的判断要点程序6膳食调整建议根据判断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给出合适的建议,如选择富含铁的食物等。
维生素A缺乏的判断与评价程序1通过时间,获得相关信息1、个人一般情况。
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2、膳食史。
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既往常摄取的食物种类、尤其应询问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的摄入频率,是否有偏食习惯。
营养性贫血培训演示ppt课件

适量运动
02 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如散步、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和
抑郁,有利于身体健康和营养的
03
吸收利用。
定期体检
04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潜在的疾病,避免病情恶化
导致营养性贫血的发生。
03
营养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未来医学界将加强跨学科合作 ,综合运用营养学、医学、心 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为患者提 供更加全面的诊疗服务。
远程医疗和智能医疗的应 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 医疗和智能医疗将在营养性贫 血的诊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 高效的医疗服务。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实验室检 查包括血常规、骨髓象、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等。
鉴别诊断
在诊断营养性贫血时,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贫血进行鉴别,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 血性贫血等。鉴别要点主要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
血常规检查
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评估贫血改善情况。
铁代谢相关指标
检查血清铁、铁蛋白等铁代谢相关指标, 了解体内铁储备情况。
营养状况评估
通过膳食调查、体格检查等方法,全面评 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家属参与和支持重要性
01
02
03
提供心理支持
家属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 持,帮助其缓解焦虑、抑 郁等不良情绪。
对于严重贫血或急性大量失血的患者 ,应及时进行输血治疗。输血前需进 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种类
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目的,可选择输 全血、红细胞悬液、血浆等。
儿童营养性贫血护理课件

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医生会开具叶酸或维生素B12药物,以补充缺乏的营养素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输血治疗
输血指征
当贫血严重影响到儿童的生命体征或出现心肺功能不全时,医生会考虑进行输血 治疗。
输血注意事项
在输血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并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和反 应,确保输血安全。
其他治疗方法
保证充足休息
孩子需要充足的休息,以 促进身体恢复。家长应合 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感染
营养性贫血的孩子容易感 染疾病,家长应注意孩子 的保暖,避免接触感染源 。
饮食护理
增加铁质摄入
孩子应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 瘦肉、肝、蛋黄等。同时,家长 应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以
促进铁质的吸收。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体检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及 时发现和解决营养问题。
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通过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 了解孩子的营养状况,及时进行调整 。
03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治疗
药物治疗
铁剂补充
针对缺铁性贫血,医生会开具铁剂药物,如硫酸亚铁、富马酸铁等,通过口服 或注射方式补充铁元素。
补充营养素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 B12等营养素,以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
3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评估贫血恢复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贫血程度
轻度贫血的儿童预后较好,中重度贫血的儿童恢 复较慢,需要更多的护理和治疗。
病因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常见病因的预后 较好,而遗传性贫血等罕见病因的预后较差。
营养性贫血

NURITIONAL ANEMIA
• 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造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 酸、维生素B12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和/ 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贫血的一种疾病。
• 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青少年、妊娠期或哺乳期妇 女以及胃肠道等疾病所致营养物质吸收较差的患者。
– 铁蛋白 – 含铁血黄素
• 酶 (0.2-0.4%) • 血清铁
铁在体内的代谢 (Metabolism)
• 铁的需要量和排泄量
需要量:
成人
1mg/d
4mo-3yr
1mg//kg
早产儿
2mg/kg
排泄量: 1mg/d
(15ug/kg/d)
铁在体内的代谢 (Metabolism)
• 铁的来源
– 内源性:衰老红细胞释放(主要,为外源性的15-20倍) – 外源性: 食物铁(量少,1-1.5mg/d)
免疫力、运动 耐力下降
消化系统
心率增快、心脏扩大
免疫运动系统
烦躁萎靡 记忆力智力
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
实验室检查
1. 外周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
1) RBC大小不等,以小为主,中央淡染区扩大 2) MCV红细胞平均容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 WBC、BPC(血小板计数)多正常
• 黑木耳/海带/猪肝 • 肉类/蛋类/豆类/绿叶蔬菜 • 乳类
铁在体内的代谢 (Metabolism)
• 铁的吸收与运转 主要吸收部位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粘膜
食物中铁的吸收率
– 谷类、蔬菜 – 肉类、 鱼类、 禽类 – 母乳/牛乳
1-20%
1% 10-25%
营养性贫血干预护理

营养性贫血的 预防:关注儿 童营养,预防
贫血发生
早期干预的重 要性:及时发 现并采取措施, 避免病情恶化
护理在干预中 的作用:提供 科学合理的护 理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
家庭和社会的 支持:加强对 患者的关爱和 支持,促进康
复
汇报人:
病因: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发病机制: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或红细胞寿命缩短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 诊断标准: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红细胞比容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减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减少等指标
营养性贫血的干预护理原则
增加铁摄入: 多食用富含铁 元素的食物, 如瘦肉、动物
生活方式等
制定个性化护理 方案:根据病人 情况,制定针对 性的护理方案, 包括饮食调整、 补充营养、运动
建议等
定期评估效果: 对护理效果进 行定期评估, 及时调整护理
方案
健康教育:向病 人及家属宣传营 养性贫血的预防 和护理知识,提 高病人的自我管
理能力
定期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及时发现贫血症状 调整饮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铁剂、叶酸等药物治疗贫血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肝脏等
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有助于 促进铁的吸收
控制饮食:避 免过度摄入影 响铁吸收的食 物,如茶、咖
啡等
保持饮食均衡: 合理搭配食物, 保证营养全面
补充铁剂:针对缺 铁性贫血,补充铁 元素是必要的
补充维生素B12和叶 酸:针对巨幼细胞 性贫血,补充维生 素B12和叶酸是关键
输血治疗:在严重 贫血的情况下,输 血可以快速改善症 状
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健康教育

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健康教育
《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健康教育》
小儿营养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缺乏足够的营养,特别是铁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导致的。
这种贫血会导致
孩子体弱多病,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
因此,为了预防和治疗小儿营养性贫血,我们需要做好健康教育。
首先,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
给孩子多吃含铁和维生素
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豆类、蛋类等,同时保证蛋
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让孩子吃出健康。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多参与户外活动,增加户外运动,增进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
最后,及时发现孩子贫血症状。
如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情绪低落、容易疲劳、面色苍白等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家长了解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危害,引导他们正确摄入营养,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和治疗小儿营养性贫血。
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性贫血第一节营养性贫血的概述一、贫血的定义及分类(一)贫血的定义:指单位容积的循环血液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得一种病理状态,常用Hb表示。
人体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可因年龄、性别、生活区域、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异。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量的降低常伴有红细胞总数和红细胞压积的低下。
★有月经女性较同龄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低。
初生儿至3个月时较其他年龄组高。
★久居海拔较高的居民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的居民为高。
1972年WHO制定贫血的标准为血红蛋白量低于下列数值:成男:Hb<130g/L成女:Hb<120g/L孕妇:Hb<110g/L<6y:Hb<110g/L6-14y:Hb<120g/L我国的贫血标准略低于上述指标:成男:Hb<120g/L成女:Hb<110g/L孕妇:Hb<100g/L(二)贫血的种类(1)营养性贫血指与饮食有关的一类贫血。
缺铁性贫血由于缺乏造血物质所引起的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引起的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2)非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变化主要为红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说原来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数量越大则贫血越严重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 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病。
失血性贫血比如因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子宫肌瘤等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贫血。
这里主要讲一下营养性贫血,且以缺铁性为主。
二、铁在体内的代谢(一)铁的分布铁在人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组织都含有铁,以肝、脾含量最为丰富。
参与人体许多正常的生理过程,是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之一。
他也参与其他化合物的合成,如肌红蛋白、细胞呼吸酶(如细胞色素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
铁也是许多非血红素蛋白或酶的辅酶,如铁硫蛋白、非血红素加氧酶和核糖核酸还原酶等,参与电子传递的分子氧化反应。
因此,缺铁可直接引起血红素合成障碍外,也可引起广泛的非血液方面的变化。
正常人体内天的含量为3~4g,随年龄、性别、体重、血红蛋白水平而异。
人体内的含量男性为50mg/kg体重,女性为35mg/kg体重。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执行生理功能的铁酶及辅助因子中所含的铁血浆中运铁蛋白和乳铁蛋白人体内的铁大致可分为两类储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及骨髓中。
正常人体内铁的分布(二)铁在体内的代谢铁在体内的代谢,概况为三个方面。
①铁代谢的外循环;②铁代谢的内循环;③铁代谢的细胞循环。
铁的外循环是指机体自膳食中摄取铁和机体自表皮和黏膜丢失铁的过程。
健康成人每天体内外交换铁量约1mg。
铁代谢的内循环是指体内组织细胞分解代谢下来的铁经运铁蛋白运到骨髓及其它部位被再利用的过程。
体内的铁代谢非常旺盛,每天大约有21%的红细胞要衰老和新生,衰老的红细胞中的血红素铁大约有几十毫克。
铁代谢的细胞循环是指组织细胞对铁的摄取和释放过程。
铁代谢的实质实质铁的的转运和组织细胞对铁的释放。
(三)机体铁的来源人体所需铁的来源有两方面:1、食物中的铁,只占参与代谢。
转换铁的5%,成为外源性铁。
2、衰老红细胞解体释放出的血红蛋白中的铁,又称内源性铁,可反复利用,消耗很少,是人体每天实际利用铁的主要来源。
膳食中的铁并不能全部被吸收,每日所摄取的食物中铁含量10mg~15m,其中约10%的被吸收。
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血红素铁是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集合的铁。
可直接被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然后再黏膜细胞内分离出铁饼与脱铁蛋白集合。
非血红素铁主要是与氨基酸,有机酸等有机分子结合后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
其吸收率比血红素铁滴,且受膳食影响较大,如植酸,酚类物质。
(四)铁的转运机制人体进食后,当食物到入小肠,小肠上皮黏膜吸收亚铁离子,并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亚铁被氧化成高铁后,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1分子转铁蛋白能结合2个三价铁离子,将铁运送至利用和贮存场所。
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膜上有丰富的转铁蛋白受体,它与转铁蛋白结合成受体一转铁蛋白复合物后,通过细胞的胞饮作用进人胞质中,复合物在胞质中释放铁,转铁蛋白则返回细胞表面,再回到血浆中。
进人胞质内的铁转移至线粒体内,在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的血红素合成酶催化下,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当红细胞衰老死亡时,即被肝、脾和骨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
在巨噬细胞内,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先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尔后血红素与珠蛋白分解,被释放出来的铁几乎全部在巨噬细胞中。
(五)缺铁的危害儿童:成年人:三、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机制(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a、膳食摄取铁不足大部分的造血物质与动物性蛋白有关,因此动物蛋白摄入不足,是引起营养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我国膳食以植物性为主,人体铁摄入量85%以上来自植物性食物,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在人体的吸收率很低,通常低于5%。
同时植物性食物中还有铁吸收的抑制因子植酸、多酚等,可强烈的抑制铁的吸收。
例如:大量饮茶会引起贫血,是由于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在胃中与胃消化的食物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盐,进入小肠被消化后,鞣酸又被释放出来与铁形成不易被吸收的鞣酸铁盐,妨碍了铁在肠道中的吸收。
因此,嗜茶成瘾的人应适当减少饮茶两,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
b 、偏食 营养物质摄入不均衡所致。
比如说,有些人是素食主义者,有些人不喜欢吃富含维C 的食物C 、生理需铁量增加(2)铁丢失过多 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
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3)铁吸收障碍 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
但胃次全切除术后由于食物迅速进入空肠,故食物中的铁没有经十二指肠被吸收,可发生缺铁性贫血。
机体缺切可分为三个阶段:铁减少期:储存铁耗竭,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红细胞生成缺陷期:血清铁也下降,同时红细胞有力原上升。
缺铁性贫血期:除上述指标变化外,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下降。
在评价人体铁营养状况时,可同时用上述几项指标。
铁性贫血的发生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
铁耗竭期,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减低,此时并无贫血,若缺铁进一步加重。
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铁粒幼细胞缺乏,游离红细胞原卟啉增加(也见于慢性病贫血、铅中毒、红细胞生成原卟啉症、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红细胞生成明显增加的状态如镰状细胞性贫血),轻度小红细胞,称为缺铁红细胞生成期,缺铁再进一步发展,游离红细胞原卟啉更高,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称为晚期缺铁性贫血。
四、国内外现状铁减少期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缺铁性贫血期 正常红细胞根据WHO 的报告,全球约有20 亿人处于贫血状况,占世界人口的30%。
尤其多发于儿童、育龄妇女及老年人。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农村经济情况的好转,该病的发病情况和严重程度已有明显好转。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病,发达国家铁缺乏率为1% ~ 20%, 发展中国家铁缺乏率高达30% ~ 40%。
也是当前最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第二节常见保健食品的原料及产品一、动物性食物猪血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7%~21%,高于人乳和全蛋。
其氨基酸组成平衡,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专家组推荐模式。
猪血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几乎全部的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糖和钠、钾、铁、钙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铁、锌、钙等金属离子大都是与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相结合,以有机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二、植物性食物铁:2%三、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补铁产品葡萄糖酸亚铁(以Fe 计)0.138g 。
氯化血红素、维生素C 、酪蛋白钙肽、葡萄糖粉、大豆浓缩粉、糊精、葡萄糖浆黄芪、党参、当归、大枣、桂圆、熟地黄、橘皮、葡萄糖酸亚铁、叶酸、蔗糖【产品名称】:体恒健铁之缘片【主要原料】:乳酸亚铁、阿胶、富锌蛋白粉、白砂糖、淀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标志性成分及含量】:每100g含:铁194.5mg、蛋白质15g【保健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适宜人群】:营养性贫血者【产品规格】:0.3g/片,100片/瓶【批准文号】:国食健宇G2*******【食用方法及食用量】:饭后服用,建议吞服第三节、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评价和检验方法一、评价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常用指标(1)血红蛋白(HB,hemoglobin)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是传统的衡量贫血的指标,可以用来判断保健食品是否具有改善贫血的作用。
正常的血红蛋白是有两种(四条)珠蛋白肽链或亚基组成的四聚体,每一亚基上结合一个红素分,血红素由铁原子和原分子组成。
(2)红细胞计数(RBC,red blood cell)血液的携氧功能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多少与血红蛋白的含量即可反映贫血的程度。
正常成人每升血液中有3.8×1012 个红细胞。
(3)红细胞压积(PCV)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百分比称作红细胞比积,有称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是形成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
(4)血清铁蛋白(SF,serum ferritin)血清铁蛋白,又称为转运铁蛋白。
铁蛋白是机体储存铁的主要形式。
测定铁蛋白可以较准确的知道机体的贮存铁情况和铁营养状态。
血清铁的减少仅见于缺铁,是判断铁缺乏可靠而灵敏的指标。
因而SF可以用老评价改善缺铁性贫血的保健食品是否具有提高机体铁储量的作用。
(5)红细胞游离原血红素食血红蛋白的辅机,是原与铁原子组成。
当机体缺乏或铁利用障碍时,血红素的合成受到影响,红细胞内游离原浓度将升高。
原浓度可以非特异性的反应缺铁,是与铁相关的一项间接性指标,可用来判断是否存在因缺铁所致的红细胞生成障碍。
但其对缺铁的敏感性次于SF。
二、检测方法1.动物实验1.1 原理用低铁饲料喂饲小动物可形成实验性缺铁性贫血模型,再给予受试样品,观察其对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等指标的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对改善动物营养性贫血的作用。
1.2 实验动物健康初断乳大鼠,单一性别,每组大鼠8-12只。
1.3 低铁饲料1.4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低铁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5倍为其中一个剂量组,另设两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硫酸亚铁或乳酸亚铁,剂量为2ppm或2mg/(kgbw),以Fe 元素记)。
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到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