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营养评估的方法

如何进行营养评估的方法

如何进行营养评估的方法
营养评估是评估一个人的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的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营养评估方法:
1. 体格测量: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来评估个体的体型、体重变化和肥胖程度。

常用的指标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

2. 食物记录:要求被评估者记录一段时间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包括分量和频率。

这可以帮助评估其饮食结构、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3. 生物化学指标:通过检测血液、尿液或其他生理样本中的特定物质浓度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态。

例如,血红蛋白水平可用于评估贫血情况,血清蛋白水平可用于评估蛋白质摄入情况。

4. 问卷调查:使用标准化的问卷评估个体的饮食行为、饮食知识和饮食习惯。

这些问卷通常包括频率、种类和数量等问题。

5. 临床评估:通过观察和询问个体的身体状况、食欲、消化功能等方面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这包括了解个体是否存在消化问题、摄入量是否足够以及是否存在营养缺乏或过剩等问题。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性食品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性食品

叶酸强化蔬菜
通过喷洒叶酸溶液,增加蔬菜中叶酸 含量。
叶酸强化水果
在水果中添加叶酸,提高叶酸摄入量 。
富含维生素B12的功能性食品
维生素B12强化牛奶
维生素B12强化酸奶
在牛奶中添加维生素B12,满足人体对维生 素B12的需求。
在酸奶中添加维生素B12,增加维生素B12 摄入。
维生素B12强化豆浆
维生素B12强化面包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功能性食品市场不断扩大。
功能性食品市场需求多样化
02
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包括改善贫血、
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等多种功能。
功能性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03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功能性食品市场
前景广阔。
03
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性 食品种类
富含铁元素的功能性食品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性食品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 引言 • 功能性食品与营养性贫血的关系 • 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性食品种类 • 功能性食品改善营养性贫血的机制和效果 • 功能性食品在改善营养性贫血中的挑战与
前景
01
引言
营养性贫血的背景和重要性
01
营养性贫血是由于缺乏铁、叶酸 、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而引起 的贫血,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 生问题。
04
功能性食品改善营养性贫 血的机制和效果
功能性食品改善营养性贫血的机制
1 2
补充铁元素
功能性食品中富含铁元素,能够直接补充身体所 需的铁质,提高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促进消化吸收
功能性食品中含有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 、柠檬酸等,能够促进铁质的吸收和利用。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与治疗效果分析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与治疗效果分析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与治疗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05-04T15:52:20.5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作者:杨苏强[导读] 本文中对我院近些年来收治的儿童营养性贫血患儿200例,分别给予常规干预和治疗、综合干预和治疗方法,现结果进行分析。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方法及其治疗效果。

对儿重营养性贫血的干预措施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儿重营养性贫血患儿200例,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常规组患儿100例,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和治疗;综合组患儿100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综合治疗方法,对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综合治疗组患儿的饮食情况、网织红细胞改善时间、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均优越于常规组患儿,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00例患儿没有发生干预措施不当和过敏等不适情况发生。

结论:对儿重营养性贫血患儿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和综合治疗,能够有效的增加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饮食状况、缩短网织红细胞的上升时间和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无严重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对改善儿重营养性贫血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儿重;营养性贫血;常规干预;综合治疗;饮食情况;不良反应;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安全性儿童营养性贫血症是临床一种较常发生的营养不良性疾病, 在人们的认知中, 通常认为营养缺乏以及贫血是由生活条件较差以及饮食缺乏所造成。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儿童往往会有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家长对于儿童饮食也存在错误的认知,食物不能合理搭配, 导致儿童摄入的营养素的比例不协调, 也会造成儿童出现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多发于6 个月~2 岁的婴幼儿, 并会延续到儿童期, 由于机体缺乏生血过程中所需的一些营养物质, 如铁、叶酸以及维生命素D 等, 造成红细胞生成不足, 并导致其造血功能低下,影响人体的正常发育。

儿童营养不良综合干预效果评价_潘秀花

儿童营养不良综合干预效果评价_潘秀花

多伴有泌尿系结构异常,应认真查找原因,解除先天性梗阻,防止肾损害及瘢痕形成[2]。

诊断应根据症状特征及实验室,相关检查进行诊断。

①临床症状特征:年长儿症状与成人相似,但婴幼儿期排尿症状多不明显,呈全身症状表现,极易误诊,为此对反复腹泻、体质量增长缓慢、黄疸、血尿等原因不明患儿应争取在应用抗生素前给予尿培养、细菌计数及药物敏感试验[3]。

②实验室及相关检查:确定诊断标准,离心尿镜检WBC>10个/HP,清洁尿培养有病原菌生长呈阳性,菌落计数≥105/ml。

由于小儿不能控制排尿,女孩尿路较短,未能保持肛门、会阴部清洁等因素均会导致小儿尿路感染。

为此应加强保持外阴及尿道口清洁。

对伴有高热、尿路刺激症等症状者对症治疗;碱化尿液,改变尿液pH值;经验给予抗生素,再根据临床及相关检查,及时调整抗生素,本研究中,选用抗菌药物为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

综上所述,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易被误诊、漏诊,为此临床中应加强对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早期诊断,以便于及早治疗,预防肾瘢痕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张晓阳,社海星,沈国武.青海地区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5):122.[2]谢永强,虢艳,邓秋连.儿童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学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5,7(14):267.[3]李慎,黄萍.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41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7,1(11):158.(收稿日期:2013-01-18)(本文编辑:马艳丽)儿童营养不良综合干预效果评价潘秀花覃耀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南宁530003)【摘要】目的评价0 5岁儿童营养不良综合干预的效果。

方法将152例0 5岁营养不良的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患儿每月1次接受儿保门诊的常规保健和对症治疗。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对不良的营养行为进行干预、促进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助食品、平衡膳食、有效防治小儿消化不良、腹泻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综合性干预。

【课题申报】贫血患者的营养干预效果评估

【课题申报】贫血患者的营养干预效果评估

贫血患者的营养干预效果评估【范文】贫血患者的营养干预效果评估一、课题背景与意义贫血是指全血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

在全球范围内,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普遍。

贫血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其认知功能下降、免疫力减弱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对贫血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贫血患者的营养干预主要包括补充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以促进红细胞产生和修复。

然而,针对贫血患者的营养干预在不同研究中存在差异,且对于干预效果的评估方法缺乏统一标准,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来探究贫血患者的营养干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课题旨在评估贫血患者的营养干预效果,通过分析贫血患者在不同干预方案下的指标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来研究和总结合理的营养干预策略,为贫血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回顾性研究:收集和整理已有的关于贫血患者的营养干预相关文献,回顾分析不同干预方案的应用情况和效果,总结经验和不足。

2. 前瞻性研究:招募一定数量的贫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给予营养干预,并记录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3. 统计分析与结果解读: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两组平均数差异比较分析、相关性分析等,解读研究结果。

4. 结果报告与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全面总结贫血患者的营养干预效果,讨论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和实用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三、研究方法与方案1. 样本选择:选取某地区的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特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样本筛选。

2.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的、对照的前瞻性实验设计,将贫血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给予营养干预。

3. 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合理的营养干预方案,包括补充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同时根据营养摄入量和需要量评估,进行个体化的膳食指导。

营养状况的评价

营养状况的评价

生物化学分析法
样本采集
采集被调查者的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用于检 测相关营养素的含量。
实验室检测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得到各类营 养素的准确含量。
结果分析
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评估被调查 者的营养状况及其缺乏或过量的程度。
04
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分析
总体营养状况评价
能量摄入与消耗平衡
THANKS
感谢观看
不同年龄段人群比较
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如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的营养状况,分析各年龄段 的营养需求和问题。
不同性别人群比较
探讨不同性别在营养需求、摄入和健康状况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不同地域、经济、文化背景下人群比较
研究不同地域、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人群的营养状况,揭示社会经济因素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
韧性测试(如坐位体前屈等)和协调性测试(如跳绳等)。
03
评价标准
不同的测试项目有不同的评价标准,通常采用计分或评级的方式对测试
结果进行评价。体能测试指标可以作为评价营养状况和制定个性化营养
计划的参考依据之一。
03
营养状况评价方法
问卷调查法
01
02
03
设计问卷
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特点, 设计包含各类食物摄入、 饮食习惯、健康状况等问 题的问卷。
实施调查
通过面对面、电话、网络 等方式进行调查,确保被 调查者充分理解问卷内容 并如实填写。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了解被调查者的营 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4小时回顾法
回顾记录
要求被调查者回忆并记录 过去24小时内摄入的所有 食物和饮料,包括种类、 数量和时间等。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及合理营养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及合理营养
属于植物性食品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的膳食类 型。
3、日本模式(动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
植物和动物性食品并重,膳食结构比较合理。
植物性食品占较大比重,动物性食品仍有相当数量,动 物蛋白占50%,其中海产品占一半,动物性蛋白占总蛋白的
42.8% 。
保留了东方膳食的特点,有吸取了西方膳食的长处,膳 食结构基本合理。
WHO推荐选用肩胛下、三头肌和脐旁 三个测量点。
➢ 瘦、中等和肥胖的界限:
➢ 男性<10mm 10-40mm >40mm ➢ 女性<20mm 20-50mm >50mm
4)上臂肌围
➢ 上臂肌围(cm)=上臂围(c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5)腹部脂肪过多(中心性肥胖) 腰围:
男性≧85cm 女性≧80cm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阶层人 群有差异。
(二)不同类型膳食结构的特点
1、经济发达国家模式(以动物性食物为
主的膳食结构):
国家或地区:是多数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 西欧、北欧等诸国的典型膳食结构。
2、发展中国家膳食模式(或东方型膳食模 式,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
多见于东方发展中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 拉等)和非洲一些国家。
维生素B1、B2、维生素C、烟酸、叶酸营养状 况检查:尿糖、尿蛋白、尿肌酐、尿肌酐系数、全
血丙酮酸等
三、体格检查
目的是根据症状和体征检查 营养不足和缺乏症,是一种营养 失调的临床检查。
检查部位有全身、皮肤、头 发、眼睛、唇、口腔、指甲、骨 骼、神经等体征,以判断能量、 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 素的营养状况。
DRIs包括四个营养水平指标: 估计平均需要量(EAR) 推荐摄入量(RNI) 适宜摄入量(A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P)

辅食营养补充品改善婴幼儿贫血的效果评价

辅食营养补充品改善婴幼儿贫血的效果评价

辅食营养补充品改善婴幼儿贫血的效果评价目的:通过观察分析辅食营养补充品对婴幼儿血红蛋白和贫血病的改善情况,探讨辅食营养补充品营养包添加对预防婴幼儿贫血病的价值。

方法:将随机选取的200例年龄在4个月至35个月之间的新生婴幼儿作为实践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之后,随机均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婴幼儿实行各自家庭常规辅助食物添加喂养照料方式,观察组的100例婴幼儿则在各自家庭常规辅助食物添加喂养照料的基础上,每天添加一包辅食营养补充品的营养包。

喂养时间和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3个月到期重新测量200例婴幼儿的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考察记录贫血的病例,比较两组的贫血率状况。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婴幼儿身高和体重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婴幼儿的血红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观察组100例婴幼儿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婴幼儿贫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对婴幼儿喂养时加进适量的辅食营养补充品营养包可有效改善血红蛋白含量,防止贫血病的发生。

标签:辅食营养补充品;婴幼儿贫血;效果Abstract:Iron deficiency anemia is a newborn infant illnesses and easy disease. Especially in the harsh living conditions and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poor regions,newbor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various nutrients needed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s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anemia,the direct cause of the incidence of inadequate intake of iron. Newborn infant iron deficiency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ody,affecting the infant’s cognitive ability to lear n and even adverse consequences behavioral disorders [1-2]. Food supplement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are designed for newborns susceptible to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nutritional package design,the main variety of nutrients is high density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for coping newborn infants less than 3 years old iron deficiency anemia played a major role. By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supplementary food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nutrition supplements package intervention feeding,complementary feeding to assess the role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in the prevention of iron-deficiency anemia,the incidence of anemia control and other aspects. Now do reported below.缺铁性贫血是新生婴幼儿多发病和易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1 试验项目1.1 动物实验1.1.1 体重1.1.2 血红蛋白1.1.3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游离原卟啉1.2 人体试食试验1.2.1 血红蛋白1.2.2 血清铁蛋白1.2.3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运铁蛋白饱和度2 试验原则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 针对儿童的人体试食试验,只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2.3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3.1 动物实验:血红蛋白指标阳性,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压积二项指标一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

3.2人体试食试验3.2.1针对改善儿童营养性贫血功能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二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作用。

3.2.2针对改善成人营养性贫血功能的,血红蛋白指标阳性,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二项指标一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作用。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检验方法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ImprovingNutritional Anaemia Function1.动物实验1.1 原理用低铁饲料喂饲动物可形成实验性缺铁性贫血模型,再给予受试样品,观察其对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等指标的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对改善动物营养性贫血的作用。

1.2 实验动物健康初断乳大鼠,单一性别,每组大鼠8-12只。

1.3 低铁饲料配方:成分添加量g/kg玉米淀粉529.5蛋清蛋白* 200.0蔗糖100.0玉米油(无添加剂)70.0纤维素50.0混合矿物盐(AIN-93G-MX) 35.0混合维生素(AIN-93G-VX) 10.0L-胱氨酸氯化胆碱3.0 2.5* 亦可使用EDTA处理的酪蛋白AIN-93G混合矿物盐配方矿物质添加量g or mg/kg mix Calcium carbonate anhydrous 357.00 Potassium phosphate monobasic 196.00 Potassium citrate, tripotassium monohydrate 70.78 Sodium chloride 74.00 Potassium sulfate 46.60 Magnesium oxide 24.00Zinc carbonate 1.65Sodium meta-silicater9H2O 1.45 Manganous carbonate 0.63Cupric carbonate 0.30 Chromium potassium sulfater12H2O 0.275Boric acid (17.5% B), mg 81.50 Sodium fluoride (45.24% F), mg 63.50Nickel carbonate (45% Ni), mg 31.80 Lithium chloride (16.38% Li), mg 17.40 Sodium selenate anhydrous(41.79% Se), mg 10.25表3 AIN-93G混合维生素配方维生素添加量g/kg mixNicotinic acid 3.000Ca pantothenate 1.600Pyridoxine-HCl 0.700Thiamin-HCl 0.600Riboflavin 0.600Folic acid 0.200Biotin 0.020Vitamin B-12 (cyanocobalamin) (0.1% in mannitol) 2.500Vitamin E (all-rac-a-tocopheryl acetate)2 (500 IU/g) 15.000Vitamin A (all-trans-retinyl palmitate)2 (500,000 IU/g) 0.800Vitamin D-3 (cholecalciferol) (400,000 IU/g) 0.250Vitamin K-1 (phylloquinone) 0.075Powdered sucrose 974.6551.4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低铁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5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硫酸亚铁或乳酸亚铁,剂量为2ppm或2mg/(kgbw),以Fe 元素计)。

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1.5 实验步骤1.5.1 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选用健康断乳大鼠在实验环境下适应3~5天后饲予低铁饲料及去离子水(或双蒸水),采用不锈钢笼及食罐,同时,采用剪尾取血法放血,5天一次,每次0.3~0.5ml。

实验过程中避免铁污染。

自第3周开始每周选取部分大鼠采尾血测Hb,如多数动物Hb低于100g/L时,测定全部大鼠的体重及Hb。

1.5.2 恢复实验选取Hb<100g/L的大鼠作为实验动物,根据贫血大鼠Hb水平和体重将其随机分为低铁对照组和三个实验组,各组均继续饲予低铁饲料,低铁对照组给予相应溶剂,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受试样品,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测定体重及各项血液学指标。

1.6 观察指标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1.6.1 血红蛋白测定(氰化高铁法)消光系数法和标准曲线法任选其一测定血红蛋白。

1.6.1.1 消光系数法1.6.1.1.1 原理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被铁氰化钾氧化后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再与氰离子结合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红色)极为稳定,在540nm波长下,毫克分子消光系数为44,据此,用分光光度法测其光密度,运用消光系数作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1.6.1.1.2 仪器721型或其它型号的分光光度比色计。

10微升微量吸管。

1.6.1.1.3 试剂称取碳酸氢钠(NaHCO3,AR)140毫克、铁氰化钾200毫克、氰化钾50毫克,用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毫升。

贮存於棕色试剂瓶内,在暗处或冰箱(4℃)保存,至少可稳定数月到1年。

1.6.1.1.4 实验步骤1.6.1.1.4.1 取试剂2.5毫升於5毫升带盖试管中,加入10微升血液,混匀后,放置15分钟。

1.6.1.1.4.2 选用0.5厘米光径比色杯,于540nm波长下,以试剂调零点,将所得样品管之光密度乘以736,即为血红蛋白浓度(g/L)。

计算公式如下:C t =736540HiCND1000644585.044512D540HiC N××××=Ct=待测的血红蛋白(g/L)浓度。

D540HiCN=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40nm波长下测出的光密度。

251 = 测定时血液的稀释倍数(血10μL加入试剂2.5mL中)44 =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的毫克分子消光系数0.5 = 比色杯的光径64458 = 血红蛋白的分子量1000 = 将(毫克/升)换算成(g/L)的数字1.6.1.1.5 注意事项1.6.1.1.5.1 试剂不要放在聚乙烯瓶内,以免因氰离子与其反应而使试剂作用降低。

1.6.1.1.5.2 仪器因mM消光系数法完全依靠仪器的吸光度来计算,故此法要求所用的仪器性能要符合要求(如仪器的波长准确与否,以及灵敏度及线性等),否则将直接影响测定的结果。

1.6.1.1.5.3 仪器在使用前最好应以WHO规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参考液校正后再使用。

参考液最好选用ICSH(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确定的由RIV(荷兰国立公共卫生研究院)制作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参考液或上海医学化验所制备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标准液。

1.6.1.2 标准曲线法1.6.1.2.1 原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在铁氰化钾和氰化钾的作用下生成极为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红色),其颜色深浅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血红蛋白标准品和参考标准物质的吸光度,制成标准曲线,测得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后查标准曲线即可得Hb的浓度。

1.6.1.2.2 仪器10μL血色素吸管(或定量毛细管)5mL或10mL带盖试管721、722、或723型等型号的分光光度计1.6.1.2.3 试剂称取碳酸氢钠(NaHCO3,AR)140mg、铁氰化钾200mg、氰化钾50m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mL,贮存于棕色试剂瓶内,保存于4o C冰箱可稳定至1年。

1.6.1.2.4 实验步骤吸取2.5mL试剂于5mL带盖试管中,用10μL血色素吸管(或定量毛细管)取大鼠尾血或静脉血10μL放置于已放入试剂的试管中;混匀放置15min。

选用0.5cm光径比色杯,于540nm 波长下,以试剂调节仪器零点,测定各样品管的吸光度,同时测定血红蛋白标准和参考标准物质的吸光度,绘制血红蛋白的标准曲线。

查标准曲线可求得待测样品和参考标准物质的血红蛋白含量(g/L),计算参考物质的回收率。

1.6.1.2.5 注意事项1.6.1.2.5.1 不要将试剂放在聚乙烯瓶内,以免因氰离子与其反应而使试剂作用降低。

1.6.1.2.5.2 不宜直接使用消光系数方法计算血红蛋白的含量,因为仪器的波长准确与否仪器的灵敏度和线性等因素均直接影响测定结果。

1.6.1.2.5.3 每次测定时,在不同间隔反复测定血红蛋白标准液和参考标准物质(低、中、高3个浓度)。

1.6.1.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实验数据可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 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结果判定受试样品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经统计处理差异有显著性,且受试样品组前后升高幅度平均达到10g/L以上,判定该实验结果阳性。

1.6.2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1.6.2.1 原理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幼红细胞中的原卟啉在血红素合成酶的作用下与铁结合,当铁供应不足时,红细胞内的原卟啉乃以游离形式累积起来超过正常水平。

因此,检测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ree erythrocyte proloporphyrin,FEP)的含量是检查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