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近年来社会发展状况的调查

合集下载

藏族社会生计模式与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研究——以西藏贡觉县三岩区为例

藏族社会生计模式与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研究——以西藏贡觉县三岩区为例

野调查点 ,拟系统反映藏族社会的生计模式及其 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意 。据 史料 载 , 里 “ 山叠耸 , 溪 环绕 , 林 绝 这 崇 沟 深
三岩 (aa)系藏语 音译 , 地 势险恶 ” s i, 有“ 之 乡 7 6岁 的阿扎告 诉笔 者 : 谷, 出入鸟道 , 形势危险” 【 ’ ㈣。在近代康藏社会 , 三 是一些养牛牧羊的牧 民。 那时人们没有房子住 , 也
为南方少数 民族历史 与文化。 本 文得到教育部人 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 目 “ 生命观视域 中的藏族 丧葬文化研究 :对西藏贡觉县 三岩 区的田野调查 ” ( 目编 号 : 0J 80 3 ) 以及 国家 社科基 金青 年项 目 “ 项 1 YC 5 0 5 , 藏彝走 廊川 藏交 界地 区多元 化丧 葬 文化研 究” 项 目编号 : ( 1CZI) M O 7 的资助。 1
西藏交界处、 金沙江上游。 整个三岩南北长 10 5 公 种 地是 向邻 近 的 巴塘 人 学 的。刚 开始 时 , 人们 只吃
里 , 西宽 3 东 0公 里 , 辖 木 协 、 松 、 都 、 东 、 青稞 粒 , 下 雄 敏 沙 不会 把 它磨 成糌 粑 , 他们 还 曾嘲 笑过 巴塘
产量 多, 而且也好吃 , 比喂牛养 羊要发展得快 , 于 直观 一些 ,0岁 的退 休 干部多 杰说 ③ 6 :
是 人们 便 扩 大 了种植 面积 。从 在 有 水 的地 方 种植 三 岩 降 雨量 在 阳 历 4 7 8 9月底 及 1 、 、、 O月偏
逐渐向没有水的高坡上发展 。像 学雄村原来就只 多 , 中 4月 、 、 其 7月 9月最 显 著 , 时候 就 听 大人 小 在 金 沙 江边 上种 地 ,现 在 已经将 附近 的 高 山都 开 们常说 : 4月是长草的季节, 不降雨草就长不起来 ;

西藏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西藏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西藏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人口现状主要包括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人口结构及人口素质等。

人口状况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

根据历次人口普查和第二次西藏自治区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分析发现,西藏人口状况不容乐观,而人口素质低是西藏人口问题的瓶颈。

鉴于此,认为政府应该向全国公开援藏项目及资金运作情况,将投资重点转移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将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及“预期寿命”作为维护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手段,纳入到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提高农牧区医务和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关键词]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素质;人口结构;西藏[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2-0055-031问题的提出基于人口处于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中心环节,西藏人口现状是制定其各项社会发展政策的背景基础之一。

人口状况的改善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应该超前于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因此,在西藏现代化的进程中探讨人口现代化状况显然十分必要。

人口现状主要包括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素质及人口结构等。

自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人口结构日趋合理,人口现代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与全国相比,水平仍然很低。

2西藏人口现代化现状及问题2.1人口再生产类型2011年西藏常住人口为3002166人,同2000年相比,十年间共增加了385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39%。

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82个百分点。

全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2716389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0514人,汉族人口为245263人。

藏族人口占904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35%;汉族人口占8 17%。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289221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923人,汉族人口增加86693人。

生育观的改变,是启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换的引擎。

西藏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西藏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西藏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人口现状主要包括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人口结构及人口素质等。

人口状况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

根据历次人口普查和第二次西藏自治区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分析发现,西藏人口状况不容乐观,而人口素质低是西藏人口问题的瓶颈。

鉴于此,认为政府应该向全国公开援藏项目及资金运作情况,将投资重点转移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将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及“预期寿命”作为维护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手段,纳入到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提高农牧区医务和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关键词]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素质;人口结构;西藏[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2-0055-031问题的提出基于人口处于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中心环节,西藏人口现状是制定其各项社会发展政策的背景基础之一。

人口状况的改善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应该超前于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因此,在西藏现代化的进程中探讨人口现代化状况显然十分必要。

人口现状主要包括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素质及人口结构等。

自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人口结构日趋合理,人口现代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与全国相比,水平仍然很低。

2西藏人口现代化现状及问题2.1人口再生产类型2011年西藏常住人口为3002166人,同2000年相比,十年间共增加了385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39%。

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82个百分点。

全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2716389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0514人,汉族人口为245263人。

藏族人口占904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35%;汉族人口占8 17%。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289221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923人,汉族人口增加86693人。

生育观的改变,是启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换的引擎。

藏民家访总结汇报

藏民家访总结汇报

藏民家访总结汇报藏民家访总结汇报一、引言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注意。

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代表,西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西藏的发展状况以及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藏民家访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意在通过与藏民的深入交流和了解,了解当地的民生现状,为进一步推动西藏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目的1.了解藏民的生活状况:通过与藏民直接交流,了解他们的住房、饮食、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情况,掌握藏民的生活现状。

2.了解藏民的发展需求:通过与藏民沟通,了解他们对于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为推动西藏的发展和改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研方法1.家访方式:我们选择了家访的方式进行调研,通过与藏民直接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思想需求。

2.问卷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藏民对发展的期望和需求,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与藏民进行面对面的调查。

3.实地观察:我们还参观了一些当地的社区、学校、医疗机构等,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情况。

四、调研结果通过一周的调研活动,我们对西藏的发展状况和藏民的生活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主要调研结果:1.基础设施建设: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道路、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已经覆盖到了大部分地区,但仍然存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2.教育发展:西藏的教育条件有所改善,学校数量和教师队伍有所增加,但教育资源不够均衡,偏远地区的教育条件仍然较差。

3.医疗服务:西藏的医疗服务有所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但部分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还需要改进。

4.经济发展:西藏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旅游业、农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创新。

五、调研结论1.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快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2024年西藏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西藏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西藏旅游市场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境,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旅游。

然而,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西藏旅游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西藏旅游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目前的市场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的问卷,并将其分发给西藏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我们共收集到500份有效问卷。

3. 调查结果3.1 游客来源地调查结果显示,西藏的游客主要来自中国内地(80%),其次是国际游客(20%)。

中国内地游客中,主要来自东部地区(35%),其次是北部地区(25%),西南地区(20%),华南地区(15%),其他地区(5%)。

3.2 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西藏的游客对旅游服务整体满意度较高。

其中,对于景点的保护和管理,游客普遍表示满意(85%),对交通、住宿和导游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80%,75%和70%。

3.3 旅游产品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西藏提供的旅游产品有以下主要需求:•文化体验(35%):游客渴望深入了解西藏的文化和传统,参观寺庙、寺院等文化遗产;•自然景观(30%):游客对西藏的高原草原、雪山等自然景观很感兴趣;•冒险旅游(20%):部分游客希望在西藏进行徒步、登山等冒险活动;•藏式特色住宿(15%):游客对传统藏式建筑住宿有一定兴趣。

3.4 旅游市场发展障碍调查结果显示,西藏的旅游市场发展面临一些障碍:•交通不便:部分游客反映西藏的交通不便,包括交通工具选择有限和交通网络建设不完善;•旅游设施缺乏:部分游客认为西藏的旅游设施,如酒店、餐厅等缺乏多样性和高品质;•保护与发展平衡:一些游客担忧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对西藏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4. 建议和措施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促进西藏旅游市场的发展:•改善交通条件:加大对西藏交通网络建设的投资,提高交通工具的舒适性和选择性;•提升旅游设施品质:鼓励更多的高品质酒店和餐厅进驻西藏,提供更多选择给游客;•加强保护与管理:加强对西藏景点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旅游发展与保护工作的平衡。

新旧西藏对比社会调研3000字

新旧西藏对比社会调研3000字

新旧西藏对比调研这次的调研工作我们是进行了西藏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的变化调查,向老一辈问询还未改革开放前西藏的状况,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让老一辈从个人角度出发,详细叙述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怎样的提高,有着怎样的改变,以及对党的认识。

同时以问卷形式对青少年进行随机调查,询问他们是否对有关改革开放等类事件感兴趣并且了解多少关于改革开放的事件,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以小见大,从细节来观察西藏改革开放69周年这段时间人民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今天家乡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和国家们的帮助。

我们采访了许多藏族老人,他们印象深刻的便是自身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之前西藏生活条件很差,没有办法洗澡,我们头上与衣服上长着大量的虱子,用手一抓便可以抓了一把。

”当时的卫生条件可以说极其恶劣,老人对此印象深刻我们很难想象老人们是如何度过那么艰难的时刻,我们佩服老人如此毅力的同时同时对当时的西藏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我们如果没有党与国家的帮助我们仍然处在那种艰苦状况下是细思极恐的。

老人给我们详细介绍当时西藏生活条件艰苦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了旧西藏医疗条件的落后,“我们生病了没有钱去治疗,看病是那些贵族才能看得起,我们只能到路边乞讨,乞讨的钱也很少,没有办法只能扛过去。

“社会医疗条件差毋庸置疑,但当年的社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更让人痛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权的西藏贵族不管底层人民的死活,人们生活在地狱般的底层生活当中。

老一辈人谈起过去的西藏都潸然泪下,过去西藏农奴制的情况下,农奴的地位十分低下,没有一点人身自由,怕农奴逃走,很多农奴主还给农奴带上脚链手铐让他们劳动,农奴全年劳动所得全部归农奴主所有,自己仅能得到一点糌粑勉强度日。

很多时候是饿着肚子在为主人干活。

暗无天日的生活让很多农奴笃信宗教,认为这一世的苦会让自己的下一世得到翻身,很多人的一生就是一把血泪史。

在查找资料过程中,我们也找到许多震撼人心的史料。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09年3月目录引言一、增长与变化:发展的基础(一)总量增长与投资拉动(二)产业发展与结构变化二、人类发展:经济发展的目标(一)人口总量与质量(二)教育与人力资本(三)公共服务与民生工程(四)农牧民收入水平与减贫扶贫三、可持续发展:建立在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上的发展(一)环境状况与环境保护(二)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四、政府与市场:对发展的倡导与促进(一)市场与资源配置(二)政府与发展五、困难与挑战:发展需要克服的障碍(一)发展的成本障碍需要克服(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解决(三)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需要提高六、结束语:对增长与发展的展望引言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被界定为社会财富的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人类创造财富能力的提高等诸多方面相互统一的过程;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在注重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更强调和重视人类发展、公平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性原理,以半个世纪以来西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事实为根据,以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农牧区的经济发展为主线,以近几年的发展现状为重点,以西藏人民的福祉,特别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牧民的生活为标准,就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展开讨论,客观公正地阐述、分析和总结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其目的是:●为关心西藏发展的人士提供一个全面认识、了解当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蓝本。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促进西藏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决策依据。

●在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之际,对西藏的经济发展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

本报告发布者为专门从事藏学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撰写小组由长期从事西藏发展研究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藏汉学者和国内其他专家学者共同组成。

2008年5月,撰写小组在梳理资料、形成提纲后,对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个案研究。

初稿完成后,撰写小组于2008年8月-9月再度奔赴西藏各地进行实地调研,补充材料并对报告作了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西藏生态平衡调查问卷模板

西藏生态平衡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西藏地区的生态平衡现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A. 男B. 女2. 您的年龄:A. 18岁以下B. 18-25岁C. 26-35岁D. 36-45岁E. 46-55岁F. 56岁以上3. 您的居住地:A. 城市地区B. 农村地区C. 镇区D. 其他二、生态环境认知4. 您认为西藏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如何?A. 优秀B. 良好C. 一般D. 较差E. 非常差5. 您是否了解西藏地区的生态保护政策?A. 非常了解B. 较了解C. 一般了解D. 不太了解E. 完全不了解6. 您认为西藏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可多选)A. 水资源短缺B. 森林资源减少C. 草原退化D. 生物多样性减少E. 污染问题F. 其他__________三、生态保护参与7. 您是否参与过西藏地区的生态保护活动?A. 经常参与B. 偶尔参与C. 从未参与D. 想参与但不知如何参与8.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西藏地区的生态保护?(可多选)A.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B. 提高环保意识C. 发展生态旅游D. 生态补偿机制E. 生态修复工程F. 其他__________9. 您对西藏地区生态保护工作的满意度如何?A. 非常满意B. 满意C. 一般D. 不满意E. 非常不满意四、生态旅游认知10. 您是否了解西藏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A. 非常了解B. 较了解C. 一般了解D. 不太了解E. 完全不了解11. 您对西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何看法?A. 支持开发,但要注重保护B. 支持开发,无需过多保护C. 不支持开发,保护优先D. 无所谓五、其他建议12. 您对西藏地区生态保护工作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请您在以下空白处填写您的联系方式(可选):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再次感谢您的参与!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西藏近年来社会发展状况的调查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

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它北邻新疆,东北紧靠青海,东西接连四川,东南界云南,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接壤。

国境线长达3842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

1991年末人口221.8万,人口密度1.73人/平方公里,只有全国平均数的六十分之一。

全区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

2011年7月17日,本人与另一个朋友骑单车从成都出发,沿318国道川藏南线入藏,翻过10座海拔4000米、2座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越过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于8月14日到达拉萨,全程2266公里,对沿途藏区的交通、经济、文教等内容进行了实地调查,对西藏社会发展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调查目的了解西藏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下近年来社会发展情况。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调查对象:川藏南线沿途当地藏民及外地来藏务工、经商人员,包括当地教师、政府官员等。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长期在当地生活,亲身经历了当地近几年甚至近几十年来的社会发展进步。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访谈法和资料法。

具体方法是与川藏南线沿途居民进行访谈,并通过查阅当地有关部门资料、网上资料、西藏博物馆资料等方式了解西藏和平解放前至现在在国家各种政策下西藏的交通状况以及村落城镇的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状况。

四、调查时间2011年7月17日—8月20日五、调查内容主要以川藏南线沿途村落城镇为重点调查了西藏和平解放至今在国家各种政策下西藏交通、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状况。

六、调查结果(一)旅游业发展西藏是中国第一个把旅游确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行政区,未来五年,西藏将继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把旅游开发作为兴边富民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西藏自治区的旅游事业随着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数据显示,中国中央政府在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确定了26个援藏项目,投入资金24亿元人民币;而2010年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确定投入的资金则达到3600亿元人民币。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松平说,从24亿到3600亿是一个巨变,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也因此受益匪浅。

他说:“现在西藏的旅游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讲每一项中央财政的投资,引来的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产业是受益最大的。

”图1 美丽的毛垭大草原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是西藏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应最大的产业。

西藏旅游的快速发展也让祖祖辈辈从事传统农牧业的西藏农牧民从中分到了一块“蛋糕”。

8月3日我们到达鲁郎,住在藏族大姐嘎玛的家庭旅馆里,她是林芝县鲁朗镇扎西岗村的农牧民,自办家庭旅馆让她家每年多增收了约5万元人民币。

嘎玛说:“家庭旅馆开了有五六年时间,总共有21张床,一晚上一张床30元;三菜一汤,有藏鸡蛋、藏香猪,还有牛奶等,一个人30元。

现在牦牛也养,旅游也接待,现在生活是很好的。

”图2藏族家庭旅馆据西藏自治区旅游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西藏全区参与旅游服务的农牧民达12029户、48120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94亿元人民币。

(二)交通方面在整个川藏南线路况较差,尤其是雅江到左贡的五百多公里路在全程修路,主要是几个公路整治改建工程。

图3 待修的公路通过实地调查(川藏公路)与上网查阅资料(其他进藏公路),政府在改善西藏交通状况方面所做的努力及成果如下:一方面,为突破西藏农村客运市场发展难题,有效缓解偏远乡村经济发展瓶颈,今年西藏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农村客运班线发展的意见》,决定对营运里程70%在县、乡道的车辆,由西藏自治区财政给予3年责任险投保补贴,发放农村客运燃油补贴并按车型给予每月最高1400元人民币的客运经营补贴。

一年财政用于农村客运补贴资金将达到876多万元人民币。

根据在波密县城遇到的一位客车司机讲,他的补贴每月最高可达1400元人民币。

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索朗群佩表示:“十二五期间,使建制村客运班线覆盖率有目前的40%提高到60%,通油路乡镇班线履盖率达到100%,充分满足当地农牧民出行需求。

”今后5年,西藏还将继续加大交通运输的建设投资力度,规划投资498.9亿元,用于提升经济干线的通畅水平、农村公路和交通运输枢纽的建设。

到2015年,西藏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7万公里,届时交通瓶颈将逐步得到解决,有利于西藏能源产业、特色产业以及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西藏山南地区交通运输管理处处长胡恒林负责办理新开辟县内农村客运班线的审批工作。

他说,以前没有人愿意跑的偏远乡村班线,现在也开始有人申请运营。

他说:“现在我们已经开通了下江乡、邱多乡,还有加查县到西贡乡,已经做出了3台车的许可啦,这都一直没有的。

现在政府都给了补贴了,对想跑农村客运班线的人来说诱惑力还是比较大的。

”山南地区是西藏农村道路通达率、农村客运市场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

但截止去年底,山南地区村级客运班线通车率只有55%,一半以上行政村的农牧民群众乘车出行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山南交通运管处处长胡恒林告诉我们:“开辟农村客运班线难度比较大,因为都是比较偏远的农村,道路的状况不是很好,群众的出行量不大,经营者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停止了运输。

”另一方面,政府加强川藏公路整治改建项目的建设。

省道201线然乌至察隅公路的整治改建货源,将彻底改善察隅县对外交通现状,加速当地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加强民族团结,改善藏东地区通行条件车源,提高沿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强化区域主骨架公路的干线地位、形成合理的进出藏综合运输通道,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4 负责在公路边挂防护网的大姐到今年年底,海运川藏公路除通麦14公里保通路段外全线将基本实现黑色化。

国道318线川藏公路业拉山至八宿、牛踏沟至中坝空运、省道201线然乌至察隅公路整治改建工程已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川藏公路路面硬化改建进入攻坚收尾阶段。

业拉山至八宿、牛踏沟至中坝段改建工程项目全长121.04公里,国家投资3.3亿元,人才资讯按三级公路设计建设,计划工期12个月,公路横越林芝、昌都两个地区。

招商加盟然乌至察隅公路整治改建工程起于国道318线然乌桥桥头,止于察隅县城,线路全长171公里专线,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国家投资6.85亿元,计划工期24个月。

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索朗群佩说:“十二五期间,使建制村客运班线覆盖率有目前的40%提高到60%,通柏油路乡镇班线履盖率达到100%,充分满足当地农牧民出行需求。

”过去5年间,是西藏自治区交通建设投资最多、发展速度最快、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5年来,全区交通建预计完成投资260亿元人民币,超过2005年以前55年投资数的总和。

现在,西藏所有通公路的乡镇都开通了公共汽车线路,基本解决了农牧民群众出行难问题。

五年中,西藏全区综合交通运输网初步形成,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5.8万公里,比2005年增长33%,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林芝、阿里、日喀则机场建成通航;所有乡镇和80%以上行政村实现公路村村通;2010年,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入第三个年头,藏区交通攻坚提速。

“四路一隧”建设,投入上百亿资金,不仅将打通甘孜藏区的两条大动脉,也建成内地由成都方向进入西藏的最便捷陆上通道。

“四路一隧”是指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改扩建工程、国道317线俄尔雅塘至岗托段公路改扩建工程、雀儿山隧道工程、省道303线八美至丹巴至小金段改扩建工程、省道217线君坝大桥至理塘大河边段改扩建工程。

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是川藏公路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改扩建工程起于康定县新都桥镇东俄洛村,经雅江、理塘,止于已建成通车的海竹段海子山处,路线全长276公里,项目总投资41.6亿元,四年建成。

图5 东海路D14标段施工公告牌国道317线俄尔雅塘至岗托段公路改扩建工程起于阿坝、甘孜两州交界的俄尔雅塘,经色达、炉霍、甘孜、德格县,止于川藏两省区交界处的岗托大桥,路线全长374.464公里(不包括雀儿山隧道),项目总投资60.2亿元,建设工期四年。

雀儿山隧道位于国道317线甘孜至德格岗托之间,是翻越雀儿山的关键性工程,线路全长约12公里,项目总投资11.2亿元,建设工期四年。

省道217线君坝大桥至理塘大河边段公路改建工程起于国道318线与省道217线理塘大河边交叉口,止于理塘县境内的君坝大桥桥头,线路全长70.24公里,项目概算投资为1.8亿元,建设工期两年。

省道303线甘孜境小金界至丹巴段和丹巴至八美段公路改建工程起于小金与丹巴两县交界处,经丹巴县城,止于道孚县八美镇,该项目全长120.55公里,项目总投资为3.7亿元,建设工期两年。

(三)教育方面在教育方面,西藏自治区政府做出决定,今年起将“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覆盖面,从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到农牧区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

每位学生每年可以得到2000元人民币的补助。

7月22日我们到达剪子弯山腰的相克宗村布珠大叔家,当问到他上高一的女儿德格措姆上学学费时,她激动不已,德格措姆说:“现在我不用交那么多学费的话,爸爸也会觉得有一点点轻松吧。

对我们农民的子女来说,它真的是一件好事。

”新政策的出台更好的解决了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大概一个孩子一年2000生活补助。

这样的话,对孩子来说压力也越来越少。

以后农牧民的孩子,包括床单、被套…这些都是由国家承担了,调动了农牧民孩子上更高一级学校。

完全可以摆脱因为贫困而辍学这些问题了。

图6 教四年级的藏族孩子算术题西藏和平解放60年以来,西藏地区的教育设施和办学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

农牧区中小学生“三包”政策得到严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全面实施。

截至2010年底,全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达5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75%,初中入学率达92.84%,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7.89%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6年。

(四)住房保障“十二五”期间,西藏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四房两改”为重点、以“两补一金”为基础、以覆盖城乡的房屋管理平台为抓手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四房”即廉租房、周转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住房,“两改”即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两补”即廉租住房补贴和干部职工按月住房补贴,“一金”即住房公积金。

图7 漂亮的藏家小屋据介绍,“十二五”期间,西藏将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万套,主要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和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困难问题;2011-2013年,西藏将采取国家投资、自治区各级财政统筹安排和企业、个人筹集的方式,改造城镇和国有工矿棚户区1.63万户151万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