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方法论-隐喻造型法
象征和隐喻在现代建筑上的应用

学 术 论 坛
Sci nce a T eCh e nd noI ogY Inovaton n i H e al r d
象 征 和 隐 喻 在 现 代 建 筑 上 的 应 用
杨 国鑫 李 勇 ( 阳建筑 大学 建筑 与规划 学院 辽宁沈 阳 沈 摘 1 1 8) 0 1 6 要: 本文结合 一 些具体 、 成功 的建筑 实例 , 分析 、 述象征 和 隐噙 的 创作手 法在建 筑设 计 中的应 用 , 出通 过暗 示某种主题 的 创作倾 论 得
从 远 古 居 住 的 洞 窟 , 今 天 的 高 楼 大 到 厦 ; 古 罗马的 角斗场 , 今 天 的 “ 巢” 从 到 鸟 “ 立方 ”, 筑 作 为 一 独 特 的 艺 术 形 式 , 水 建 种 它 的 造 型 已 具 备 了 独 立 的 完 整 性 。 象 征 而 与 隐 喻 在 建 筑 艺 术 作 品 中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与 “ 立 方 ”, 相 互 矛 盾 的 形 态 隐 喻 着 对 水 以 宇 宙 的 最 本 质 的 认 识 , 此 造 成 强 烈 的 视 借 觉效应 , 人深思 。 引 横 长 条 体 。 筑 主 体 上 有 一 块 大 面 积 突 出 建 的黑色玻璃幕墙 , 镶嵌 往金 白建 筑 正 面 上 ,
整 座 建 筑 造 型 独 特 简 洁 , 白反 差 分 明 。 黑 世
界 是 五 彩 缤 纷 的 , 对 于 悲 情 的 最 高 表 达 但
用 , 是 有 个 性 的 建 筑 , 是 造 型 独 特 的 建 越 越 感受 也 越 丰 富 , 艺 术 感 染 力 越 强 。 历 代 其 在 建筑 中有 许 多 以巧 妙 的 象 征 和 隐 喻 称 著 的
的 体 形 , 如 文 静 贤淑 的东 方 女性 , 虚 地 犹 谦
论象征隐喻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60论象征隐喻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华勇,叶嘉欣(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摘要:文章通过对“象征”和“隐喻”进行深刻解读,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经典案例进行梳理,从不同方面分析象征和隐喻如何在景观设计中得到运用,探究如何将文化内涵与景观设计相融合。
本文试图为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与营造水平提供些许理论参照。
关键词:象征;隐喻;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 TU983[文献标志码] A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c Metaphor in Landscape DesignHua Yong, Ye Jiaxin(College of Art,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China)Abstract: T hrough the profound interpretation of “symbol” and “metaphor”, this paper combines some classic cases to sort out the different ways to analyze how symbolic metaphors are used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explore how to integrate cultural connotation with landscape desig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level.Key words: symbol; metaphor; landscape design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关于建筑设计概论与方法论

关于建筑设计概论与方法论摘要:笔者主要从建筑设计的概论、设计问题构成及设计原则、设计思维、创造性与个性化的设计方法四个方面,结合对前人理论及国内外有关这方面成果的学习和多年来的设计实践,浅谈对建筑设计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字:建筑;设计;思维;方法一、建筑设计的概论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功能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细部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二、设计问题构成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矛盾;投资使用者、施工制作、城市规划和设计之间,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对建筑物考虑角度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建筑物单体和群体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矛盾各个技术工种之间在技术要求上的矛盾;建筑的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几个基本要素本身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内部各种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局部之间、局部和整体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构成非常错综复杂的局面。
建筑设计的核心,就是要寻找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
通过长期的实践,设计者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图纸、建筑模型等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地表达出来,不断的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比较,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方法)。
从整体到细节,对待每个问题,设计者都要设想好几个解决方案,进行一连串的反复推敲和比较,使设计方案臻于完善。
建筑师需要有预见性,要预见到拟建建筑物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
这种预见,往往是随着设计过程的进展而逐步清晰、逐步深化的。
为使设计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成果,在众多矛盾中,常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节、从功能体型到具体构造、步步深入的。
三、设计思维建筑设计过程由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组成,两者共同构成建筑设计方法的内涵。
隐喻理论在历史性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与表达——以长沙美术馆为例

·198·摘 要: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性公共空间建筑们的建成,顺着时间发展串联各大历史结点,形成相互交织的线条,构建世界的发展。
公共空间建筑一般具有保存、教育的文化功能,历史性的公共建筑更承担着传承与发展的功能。
本文以隐喻理论为切入点,研究美术馆、纪念馆等同类型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特色的隐喻意义的应用,探讨建筑形式和空间设计中的隐喻表达,寻找隐喻在空间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隐喻理论;公共空间建筑;美术馆1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隐喻在文学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随着文化的逐渐进步发展,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研究,到现在,建筑学、设计学也产生了对隐喻的积极探讨、研究。
Lakoff 和Johnson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CMT)引发了隐喻研究的一场认知革命,CMT 认为,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生活中。
[1]1.1 隐喻的系统性隐喻是具有系统性的,“隐喻的实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是系统之间、各部分之间的完美映射。
概念隐喻内部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源域内部的多个特征向靶域的系统映射,概念间的系统性体现在“用多个具体事物对一个抽象事物进行认识”和“用一个具体事物对多个抽象事物进行认识”。
Lakoff 和Johnson 在书中说过“我们系统地用一个概念域的推理模式来对其他概念域进行推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概念隐喻,并且把这些系统性的对应称为“隐喻映射”。
隐喻涉及所在领域整个系统内部的关系转移,因此隐喻概念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1]语言中的隐喻系统是可以很完美地运用到公共建筑空间中的。
1.2 隐喻的符号象征性根据恩德尔·特尔文(Endel Tulving)的理论,在长时记忆中存在着相互独立、有所区别而又相互影响的记忆系统——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因此符号的语义通过记忆、组织与表征,形成意义和解释。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建筑设计的意象造型表达是指通过建筑形式、材料、结构等要素来传达设计的理念和意图。
在建筑设计中,意象造型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建筑更具艺术性和表达力,也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共鸣。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通常会从建筑的功能、场地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出发,通过感知和理解来找到一个适合的意象。
然后,设计师会利用建筑的形式语言、比例关系、材料运用等手段,来表达这个意象。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
建筑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传达建筑的基础风格和特点。
形式包括建筑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一个弯曲的形式可以表达流动和优雅,而一个尖锐的形式则可以表达力量和动感。
设计师还可以通过形式的组合和变化,以及空间的布局来传达设计的意图。
通过错落有致的形式和层次感,来表达建筑的复杂性和层次感。
材料选择也是意象造型表达的关键。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和特点,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通过使用石材可以表达稳固和厚重,而使用玻璃可以表达透明和开放。
设计师可以根据设计的主题和意向选择适合的材料,以达到意象造型表达的效果。
建筑的结构也是表达意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构可以影响建筑的空间形式和比例关系,从而传达设计的意图。
通过使用大跨度的悬挑结构可以表达轻盈和挑战性,而使用圆形的结构则可以表达和谐和无限性。
设计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以实现意象造型表达的效果。
建筑的色彩和装饰也是意象造型表达的重要内容。
色彩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感受,也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设计师可以运用适当的色彩来强化建筑的意图和形式表达。
装饰可以通过图案、雕塑等手段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进一步传达设计的意向和主题。
寻找建筑中的文化隐喻

寻找建筑中的文化隐喻摘要:隐喻的思想出现在建筑中并不是近现代才有的事。
它早就存在于各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在众多有关在建筑、园林及城市中表达传统文化的方式中,隐喻无疑是比较深刻而广泛的一种方式。
在建筑中加入文化的隐喻,不但可以增加意趣还可以提高建筑的品味。
园林和城市也是如此。
关键字:隐喻,文化,建筑一、引言隐喻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建筑学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被提出的, 机械主义已经使人们感到乏味和文化的缺失。
但是隐喻这种思想很早就存在于建筑中了。
无论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是自成体系的日本文化,亦或是纷繁浩渺的西方文化,都会有意无意的融入在建筑艺术之中。
而现代建筑亦将隐喻作为一种重要手段。
二、隐喻的文化价值在中国的古建筑、园林和城市中都会有将自然、天人合一、礼制和秩序等概念融入其中的例子。
古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建筑的群体空间和谐,这往往与当时的人伦道德和审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营造活动有时是有意为之,而很多时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日本深受中国唐代时传入的佛教禅宗的影响,禅意的自然朴素渗透到日本人的生活之中,使得日式的房屋、庭园环境乃至各类器具都变得十分简朴,带有克己的禅意。
这些元素可能谈不上精美,但却自有一种优雅和深奥之感。
西方建筑大量选用的石材使得建筑的耐久年限非常长,由此保留下许多成百上千年历史的古建筑。
漫步在某条百年老街的石板路上,只需看着那些形式有别于现代的建筑而慢慢的体会,就能清晰而充分的感受到隐含在建筑中的历史的沧桑感与厚重感,仿佛昨日重现。
它们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当时人们生活形态的反映,唤起人们对回不去的过去的追忆。
隐喻在建筑中的文化是对于历史的阐释,或是当地人的哲学观的反映,又或是是民族灵魂的体现。
隐喻相比于直接的宣扬更容易唤起观者共鸣,触发内心的情感或对人生的领悟。
亦能增强当地人对于该地的归属感,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的传承途径。
浅谈建筑隐喻构思

浅谈建筑隐喻构思
郭锐睿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4(000)023
【摘要】当今时代的进展,科学技术发展日益加速。
人们在痴迷于科技的时候,却忽视了建筑的隐喻功能。
隐喻的表达匮乏,成为现代建筑表意苍白的症结所在。
本文通过阐述说明,如何借助于隐喻的设计手法和构思来阐释建筑隐藏在其表面下的意义。
【总页数】1页(P247-247)
【作者】郭锐睿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成都 61756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建筑创作构思及构思的过程性浅谈 [J], 王希
2.精巧构思,写出波澜——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构思技巧 [J], 冯桂章
3.浅谈高中议论文构思训练模式的守与创——以“起—承—转—合”构思训练模式为例 [J], 李季
4.独具匠心精巧构思——浅谈获奖小戏《方向盘》 [J], 许红雁
5.浅谈编缉构思的意义与层次──书籍编辑构思论之二 [J], 徐柏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隐喻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_张鹏

收稿日期: 2011-06-29 作者简介: 张 鹏( 1991- ) ,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环境艺术系本科生,湖北 武汉 430074
第 37 卷 第 26 期
·40· 2 0 1 1 年 9 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37 No. 26 Sep. 2011
中图分类号: TU998. 1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历史商业街的消防安全不仅仅关系到历史街风貌的完整性, 同时关系到存在于街区的人们的生死存亡。由于历史街区内建 筑存在历史悠久 的 特 性,其 存 在 很 多 消 防 隐 患,对 其 进 行 消 防 改 造是势在必行的。
同时历史商业街不同于一般的商业街,它是在特定的历史环 境和地方传统环 境 下 产 生,是 重 要 的 历 史 文 化 遗 产,是 一 本 活 的 城市历史书,如其 得 到 恰 当 的 保 护 与 改 造,不 仅 可 以 使 本 地 居 民 和参观者更好的了解城市的发展历史,同时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旅 游资源,为商业街 的 旅 游 产 业 增 加 旅 游 价 值,创 造 更 多 的 经 济 价 值。此外历史商业街还是居民对本地区环境的感情认同,对其进 行保护性消防改造可以使商业区具有本身的独特性和识别性,使 居民得到情感上的认同感,丰富了人们的感情世界。因此对其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米拉公寓
米拉公寓是西班牙建筑师 高迪的代表作品,位于西 班牙巴塞罗那,1984年列 为世界文化遗产。米拉公 寓形状怪异,造型奇特, 是高迪自认为建造得最好 的房子。在米拉公寓设计 中,高迪把重点放在造型 的艺术表现方面,以浪漫 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 术渗透到建筑中,同时吸 收了伊斯兰教建筑的风格, 与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相结 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 去探索其独特的塑性建筑 楷模。
五、柏林爱乐音乐厅
音乐厅位于位于柏林蒂尔加藤区 ,是柏林爱乐乐团的家园, 由德国建筑师夏隆设计,被评为战后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爱乐音乐厅造型奇特,外墙像张在共鸣箱外的薄壁一样, 整个建筑如同“里面充满音乐”的“音乐的容器”。
六、尼迈耶博物馆
尼迈耶博物馆位于巴西的库里提巴,是巴 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的作品。尼迈耶注 重体现建筑的曲线之美,运用具象的象征 手法,以“眼睛” 构思设计了这个 作品。
某些窗洞的构造也运用了仿生的手法,象 征着动物的骨骼。
四、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查尔斯· 摩尔的代表作,是市政局专门为意籍居民建造的。 广场运用象征手法引用了意大利的许多元素和符号,表明
它是意大利建筑文化的延续。
广场中心部分开敞, 一侧有祭台,祭台两 侧有数条弧形的由柱 子与檐部组成的单片 “柱廊”,前后错落, 高低不等。这些“柱廊” 上的柱子分别采用不 同的罗马柱式,祭台 带有拱券,下部台阶呈不规则形,前面有一片浅水池,池 中是石块组成的意大利地图模型,长约24米。新奥尔良市 的意裔居民多源自西西里岛,整个广场就以地图模型中的 西西里岛为中心。
喷泉的水在层层叠叠的广场地面上倾泻奔流着,发出汩汩 的响声额枋底下有时也 有水流喷射而出,形成一个个流动 的水柱。最滑稽的是,摩尔将自己的头像放到柱子上做喷 水口的装饰。 意大利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发源地,新奥 尔良广场中古典建筑元素的使用,也许 意在使人追想古罗马时代意大利的荣耀 和光辉,而水池中央的意大利地图,更 引发来此的意大利人无限的乡情。 整个意大利广场的处理既古又新,既真又假,既传统又前 卫,既认真又玩世不恭,既严肃又嬉闹,既俗又雅,有强 烈的象征性、斜事性、浪温性。建成后,意裔居民常在这 里举行庆典仪式和聚会,它同时也是一处休憩场所,受到 群众的欢迎。面和背面都覆盖正面 45。斜交网格玻璃幕墙。白天,蓝天、云影、树木、建筑 映射于“眼睛”建筑形态的玻璃幕墙中,不断变幻寓意深 邃;夜晚,室内辉煌灯火映射出玻璃幕墙的45。斜交网格, 以另一种方式显现“眼睛”的建筑形态,室内活动亦朦胧 可见,彰显“眼睛”建筑的活力。
隐喻造型法
——象征、仿生、机械
一、朗香教堂
朗香教堂位于法国东部,是现代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 耶的经典作品,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
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教堂造型奇 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 楼式的祈祷室的外形象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 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 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 玻璃。 教堂的屋顶前所未有,极富想象力,柯布西耶曾多 次提到其屋顶形态的构思来源于在纽约长岛捡到的一个蟹 壳。
米拉公寓是一座由波浪型的曲线构成的巨大石造纪念碑, 通风口形状扭曲奇特,石块好像都是液体的,有机的,还 有抽象的陶瓷拼花螺旋。高迪还在米拉公寓房顶上造了一 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 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其实,这是特殊形 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
米拉公寓墙面凸凹不平,屋顶高低错落,到处可见蜿蜒起 伏的曲线,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富于动感。建筑物造型 仿佛是一座被海水长期浸蚀又经风化布满孔洞的岩体,墙 体本身也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富有动感。米拉公寓的阳台 栏杆由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如同挂在岩体上的一 簇簇杂乱的海草。
伍重说过建筑的构思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了一半皮的 橙子启发了他。但这座隐喻手法的典范作品也像朗香教堂 一样有多重的涵义,而且褒贬不一。最常见的是如前所说 将它比作乘风破浪的帆船或层层叠叠的贝壳。也有人说一 个个堆叠起来的壳体就像一朵花的成长开放,或是一堆砸 扁的物体,一次无人得救的交通事故。也有可能表达出另 一种可能的生物性隐喻——“大鱼吃小鱼”。甚至还有人 将其比作修女的头巾,认为所有壳体成对相背而列,就像 背靠背的修道院牧师的头巾和僧衣。 虽然曾遭受许多非议,但无论如何,悉尼歌剧院是20世纪 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澳大利亚人民早已将它视为澳大利亚 的骄傲。2007年,悉尼歌剧院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 文化价值从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最高层次获得肯定。其优 美建筑形态的隐喻涵义也回归正面诠释,如海上风帆,如 洁白贝壳,诗情画意,引人遐想。
在高迪的眼中,直角是人 为的,大自然中不存在直 角的物体。高迪的一切灵 感来源于自然和幻想:海 浪的弧度、海螺的纹路、 蜂巢的格致、神话人物的 形状,都是他酷爱采用的 表达方式,他痛恨硬邦邦 的直线,喜欢用柔和的曲 线和五彩的颜色表达一切。 因此,米拉公寓由内到外 全是流线造型,无一处是 直角。
二、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是丹麦建筑师伍重 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最经典的建筑之一,已成为悉尼的 标志。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这些“贝壳” 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 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像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 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它们的排列 有着音乐般美妙的韵律。白色的壳体看起来十分的轻盈, 在碧水蓝天的映衬下,白色壳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沙 滩上白色的贝壳,又如大海上迎风扬起的白帆,在悉尼港 的蓝天碧海之间,生出一派诗情画意,引人遐思无限。
在美国,许多城市的商业中心广场,仅 仅是一些空旷开阔的混凝土场地, 而新 奥尔良广场却非常丰富。一系列弧形的 墙面,高高低低地排列着,好像舞台的 布景。这些作品的中央是一个高大的拱 门,拱门背后还有一个小的拱门,拱门 两侧是弧形的廓子,仿佛张开双臂欢迎 着人们的到来。建筑作品广泛的采用了 后现代主义代表的“拼贴”手法,将各种古典柱式加以引 用和变形,比如将作品的柱子、柱头、拱门、额枋各部分 都漆上光亮的颜色,赫色、黄色或者橙红色,还有些柱子 或柱头是用闪亮的不锈钢包裹起来的。
朗香教堂的外观 造型运用了隐喻 的手法,给人以 无限联想。希勒 尔-肖肯绘制了精 彩的隐喻分析图 表述朗香教堂的 多重诠释:向上 帝祈祷的双手、 嬉水的鸭子、戴 着博士帽的博士 背影、怀抱着孩 子的圣母……惟 妙惟肖。
除了总体造型外,教堂的许多地方都有象征的意义:卷曲 的南墙东端挺拔上升,有如指向上天;房屋沉重而封闭, 暗示它是一个安全的庇护所;东面长廊开敞,意味着对广 大朝圣者的欢迎;墙体的倾斜、窗户的大小不一、室内光 源的神秘感与光线的暗淡、墙面的弯曲与顶棚的下坠等等, 都容易使人失去衡量大小、方向、水平与垂直的判断。这 对于那些精神上本来就浮游于世外的信徒来说,起着加强 他们“唯神忘我”的作用。教堂本来就是一个宣扬宗教、 吸引信徒与加强他们信仰的场所。从这方面来说,朗香教 堂可以说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