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历史再现ppt
合集下载
2024版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整理出版抗战史料和研究成果,为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提供丰富素材和参考依据。
推动抗战历史研究成果的国际化传播,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和意义。
当代青少年教育引导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战历史主题教育活动,如演讲比 赛、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 民族自豪感。
将抗日战争历史纳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确保 青少年能够全面了解抗战历史和民族精神。
1939年1月,中国国民政
01 府迁都重庆。
1940年5月,枣宜会战,
03 张自忠将军殉国。
1940年8月-12月,百团
02
大战,对日军造成沉重打
击。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
04
生,国共合作受到严重挑
战。
战略反攻阶段(1944-1945)
1944年4月,豫湘桂战役 开始,中国军队展开局部 战略反攻。
灵活多变的战术
中国军队在战术上灵活多 变,运用地道战、地雷战、 麻雀战等多种战术打击敌 人。
敌后战场的开辟
中国军队在敌后广泛建立 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对敌人后方造成了严重威 胁。
04
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及影响
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 放。
05
纪念活动பைடு நூலகம்文化传承
纪念设施建立及活动举办
建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纪念 馆等纪念设施,以供人们缅怀历
史、铭记先烈。
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 间节点,举办纪念活动,如献花 篮、瞻仰纪念碑、举行纪念晚会
等。
组织开展重走抗战路、寻访抗战 遗址等主题活动,让历史照进现
实,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
推动抗战历史研究成果的国际化传播,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和意义。
当代青少年教育引导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战历史主题教育活动,如演讲比 赛、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 民族自豪感。
将抗日战争历史纳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确保 青少年能够全面了解抗战历史和民族精神。
1939年1月,中国国民政
01 府迁都重庆。
1940年5月,枣宜会战,
03 张自忠将军殉国。
1940年8月-12月,百团
02
大战,对日军造成沉重打
击。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
04
生,国共合作受到严重挑
战。
战略反攻阶段(1944-1945)
1944年4月,豫湘桂战役 开始,中国军队展开局部 战略反攻。
灵活多变的战术
中国军队在战术上灵活多 变,运用地道战、地雷战、 麻雀战等多种战术打击敌 人。
敌后战场的开辟
中国军队在敌后广泛建立 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对敌人后方造成了严重威 胁。
04
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及影响
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 放。
05
纪念活动பைடு நூலகம்文化传承
纪念设施建立及活动举办
建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纪念 馆等纪念设施,以供人们缅怀历
史、铭记先烈。
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 间节点,举办纪念活动,如献花 篮、瞻仰纪念碑、举行纪念晚会
等。
组织开展重走抗战路、寻访抗战 遗址等主题活动,让历史照进现
实,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
伟大的抗日战争PPT课件32(教案 课件 学案 素材 练习,打包10套) 人民版

(有利时机) 直接原因
1935年华北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日军不断扩大侵华 战争,战火遍及东 北、华北、华中、 华南的大片领土 。
1932年一· 二八事变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
日本侵华战争 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不抵抗 , 1)霸占东北是日本大陆政 蒋介石不允许张学良 20 万关东 日本局部侵华 (结合教材回答 ) 政策不得人心 , 在社会舆论的强 策的第一步 , 早在甲午战 军抵抗 , 而是对中共进行全力围 大压力下, 1933.4 蒋介石对第四 九 .一八 1)1931.9日本发动“ ”事变,国民党实行 争就觊觎东北 . 剿的政策 . 次围剿红军的军官训话首次提 “ 不抵抗政策 ”,不到半年东北三省落入日军之手. 2)东北地理位置重要 出 2)1932.1日本发动“ 一.二八 ”事变,进攻上海. 3)东北物产丰富.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关内: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长城为界);
一、1931年——1937年的抗日救亡运动 1、背景:
日本的侵略(9.18事变、华北事变) 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 ——实质是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本性决定的
第一阶段:局部抗战( 1931-1937年 ) 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背景、表现、特点)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P3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侵华日军对 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罪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公开课课件)好

(1)请你列举中日古代之间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古代日本曾经仿效中国隋唐制度 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有何意义?(3分)
(1)鉴真东渡;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3分) (2)说出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并试举一例其在中国 犯下的罪行。(4分)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1945年日 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4分) (3)你认为近年来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 日之间的世代友好?(2分) (3) 日本没有真正反省历史罪行,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日本政府应 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 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2分)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 [2010· 铜仁]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 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B. 一· 二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3、[2011· 烟台]“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 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 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 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三次战役之:
百团大战
时间: 1940年8月
彭德怀 指挥者: 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 经过: 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 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意义: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最大规模的战役
一次会议:
中共七大
时间及地点: 1945年4月
(1)鉴真东渡;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3分) (2)说出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并试举一例其在中国 犯下的罪行。(4分)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1945年日 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4分) (3)你认为近年来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 日之间的世代友好?(2分) (3) 日本没有真正反省历史罪行,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日本政府应 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 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2分)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 [2010· 铜仁]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 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B. 一· 二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3、[2011· 烟台]“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 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 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 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三次战役之:
百团大战
时间: 1940年8月
彭德怀 指挥者: 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 经过: 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 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意义: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最大规模的战役
一次会议:
中共七大
时间及地点: 1945年4月
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36张PPT)

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
注的焦点。 材料二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 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何地?双方之间 又爆发了哪一战争?
⑤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
大片国土。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总结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沉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 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在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的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 “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
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 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 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 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从史事中感受到中国军民的一种 什么精神?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C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高中历史 第十一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课件

• 第二部分
•第十一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类 别 政治领域
内 容 概 要
阶段 特征
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二次合作,进 行全民族抗战,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挫,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 交息的土地政策,并开展以大生产运动为核心的 经济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战争经过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 阶段,并在防御阶段形成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 党敌后战场,最终,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 胜利。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 战;中国与美、英、苏等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共 合作 实现 和全 民族 的抗 战。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日本迅速灭亡中国 的计划破产,日本由全面进攻改为以政治诱 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企图破坏中国的抗 战,加快灭亡中国的步伐。
• 1.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共祭黄帝 陵。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写道:“各党 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 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 抗。„„”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建立的 标志是( ) • A.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C.《论持久战》的发表 •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 宣言 • 答案:D
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决不会改变的,改变
的只不过是方式和手段而已,其实质是诱使国民政府投降,分
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达到灭亡中国的侵略目的。
• 思考5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为何集中 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 地?
答案: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不 断发展壮大,严重威胁了日军的后方。日本以“共同防 共”为诱饵,引诱国民党投降。
•第十一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类 别 政治领域
内 容 概 要
阶段 特征
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二次合作,进 行全民族抗战,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挫,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 交息的土地政策,并开展以大生产运动为核心的 经济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战争经过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 阶段,并在防御阶段形成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 党敌后战场,最终,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 胜利。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 战;中国与美、英、苏等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共 合作 实现 和全 民族 的抗 战。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日本迅速灭亡中国 的计划破产,日本由全面进攻改为以政治诱 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企图破坏中国的抗 战,加快灭亡中国的步伐。
• 1.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共祭黄帝 陵。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写道:“各党 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 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 抗。„„”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建立的 标志是( ) • A.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C.《论持久战》的发表 •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 宣言 • 答案:D
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决不会改变的,改变
的只不过是方式和手段而已,其实质是诱使国民政府投降,分
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达到灭亡中国的侵略目的。
• 思考5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为何集中 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 地?
答案: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不 断发展壮大,严重威胁了日军的后方。日本以“共同防 共”为诱饵,引诱国民党投降。
部编版历史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PPT完美版1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材料六:
•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 盛,则 天理灭
•
臣子无说君父不是底道理,此便见得 是君臣 之义处 。
•
为臣须敬,为子须孝……物物各具此 理…… 三纲五 常终变 不得。
三、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 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 发,史称“八一三事变”。日本企图速战速决,在3个月内灭亡 中国。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第二天发表了《 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 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美联社的麦克丹尼尔在南方多待一天,然后乘一艘驱逐舰去上海。12 月16日,在这座被毁的中国都城的最后一天,他看见了更多的死尸并经过 一长串双手被缚的中国男子。其中一个人从人群中挣脱出来,跪倒在地, 求麦克丹尼尔救他一命。麦克丹尼尔写道:“我无能为力,我对南京的最 后印象——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
姚 子 青
淞沪会战中的宝山保卫战进行的异常惨烈,镇守此处的是第九十八师第 二九二旅第五八三团第三营,该营与数千日军与浴血奋战七昼夜,五百官兵 仅一人生还。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 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后人称赞: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 田横。
为掩护数十万大军西撤,谢晋元带领八 百壮士孤军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弹丸之地, 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消灭日军200 多人,后奉命撤出。
罗伯特·威尔逊日记:
12月15日,多数记者离开南京去上海发送他们的报道。他们在这座城 市的最后一天是可怖的。在去码头的路上,在水西门下,记者确确实实不 得不开车碾过几英尺的尸体,狗已经开始啃啮这些尸首。后来,在等船的 时候,他们看到日本军人把1000名中国人排成行,强迫他们一小组一小组 地跪下,并挨个地朝他们脑后开枪。在杀人的时候,一些日本人又笑又抽 烟,就像这整个场面给了他们莫大的欢乐。
卢沟谣 课件 (4)

永定河 卢沟渡 金中都 元明清
出西山 摆渡船 烟云散 七百年
碧水环绕北京湾 渡走春秋渡秦汉 留下古桥写江山 卢沟晓月照大川 列强践踏毁家园 宛平城头浴血战 重整河山换新天 万古卢沟佑安澜
晚清衰 民国乱 卢沟桥 狮子吼 中国人 意志坚 水清清它身 上的那段历史是永远抹不去的,我们要铭 记历史,奋发图强,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 荣,更加强大!
卢 沟
谣
卢 沟 桥
永 定 河
宛平城
配音乐朗读歌词(伴奏音乐)第一段
你们的歌声真美,卢沟桥的美被大家完 全展现出来了。但,就是这么美的卢沟 桥,在1937年的7月7日,彻底的变了。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
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 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
碧水环绕北京湾 渡走春秋渡秦汉 留下古桥写江山 卢沟晓月照大川
晚清衰 民国乱
列强践踏毁家园
卢沟桥 狮子吼
中国人 意志坚 水清清 月圆圆
宛平城头浴血战
重整河山换新天 万古卢沟佑安澜
随范唱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要求: 第一遍 轻声跟唱。 第二遍 边打节拍,边跟唱。 第三遍 边打节拍,边自信跟唱。
比比看,谁学得最认真!
• 鄂矛:青年作曲家、 音乐制作人;中共党 员。黑龙江哈尔滨 人,毕业于解放军 艺术学院;现任中国 人民解放军总政治 部歌舞团钢琴演奏 员。曾荣立三等功4 次,嘉奖9次。其作 品多次获得国家政 府级音乐大奖,受 到业内外人士的一 致认可与好评。
永定河 卢沟渡 金中都 元明清
*
出西山 摆渡船 烟云散 七百年
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3)作为当代中学生,请就如何发展中日关系,说说 你的看法。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是中国日关系健康发展 的根本问题,日本直邮正视历史、尊重史实,正确处理 领土争端,正确对待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 历史,从中吸取教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中 日关系健康发展。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近代以来,日本侵华战争破坏了两国友 好关系,对两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料一:日本曾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断和干扰了中国现代化 的进程.第一次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迈向现代化的门槛, 日本通过挑衅的战争打断了中国现代化的尝试.第二次是1927年到 1937年这段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陆军部尽一切机会挑衅中国. ——刘涛《 中国崛起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日本通过什么战争打断了中国 现代化的尝试?在第二次中断和干扰中,日本先后发动了哪两次事变 ? (1)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材料二 有两个数字,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在心:12.13 ,300 000……万人坑里无言的尸骨、黑白照中疯狂的杀戮 、耳畔回响着惊恐的呼喊……走进纪念馆,每一个中国人的 心都被深深地刺痛……3 500多幅历史照片、3 300多件文物 、130多部影视资料、10多处实景再现和近20个日本老兵的 证词、1.4万名遇难者和幸存者的档案……每一笔每一划都 将残暴的侵略者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3)材料二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两个数字“12.13” 和“300 000”分别有什么含义?你怎样看待这个事件? (3)南京大屠杀。是事件开始的时间和在该事件中被杀害 的中国民众人数。南京大屠杀暴露出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是 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