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涵木解郁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观察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林新治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16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四逆散.2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中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总页数】1页(P96)
【作者】林新治
【作者单位】476900,河南省睢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解郁通络汤用于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李华
2.甘麦大枣汤配合电针耳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娄晓敏
3.解郁通络汤用于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赵慧杰
4.解郁通络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卉田
5.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丁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伴随着抑郁症状的出现。

其中,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类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中医在针对这种类型的抑郁症的治疗中,往往强调“扶正祛邪”,利用独特的针灸技术进行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设计方法,选取了符合诊断标准的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患者,分别进行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估。

三、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是一种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中,该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期门穴和章门穴进行刺激,以调和肝胆之气,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四、临床疗效观察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组的患者在抑郁症状、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与常规药物治疗组相比,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组在症状改善上表现出更为显著的效果。

2. 生活质量评估:通过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发现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组的患者在生活质量各项指标上均有显著提高,且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

3. 安全性和耐受性:在治疗过程中,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五、结论通过对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我们发现该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睡眠质量、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

因此,我们认为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的有效方法。

六、展望尽管本研究表明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

中风后抑郁的中医特色护理效果观察

中风后抑郁的中医特色护理效果观察

中风后抑郁的中医特色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10年到2014年60例第一诊断为中风后抑郁的患者按1: 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80%)(P< 0.05) 。

结论: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护理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中医特色;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157-02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脑血管病的并发症之一,是指中风后引发的抑,归属于继发性抑郁。

临床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悲忧善哭,思维迟滞,并伴有焦虑烦躁、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失眠等症状。

患者受躯体病残困扰情志不畅,精神压抑至极所导致[1]。

PSD的程度与中风的预后关系密切,如不能给予及时治疗及相应护理,则不仅使患者的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增加病死率,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2]。

临床我们针对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如采用中药内服、针刺疗法,艾灸,拔罐,情志疗法等,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症状,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自2010年到2014年60例第一诊断为中风后抑郁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4岁,病程25d~30个月;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68岁,病程为20d~28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六郁汤联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六郁汤联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六郁汤联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中风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症状。

针对这一疾病,传统中医药学提出了一种治疗方法,称为六郁汤联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以验证其疗效。

一、六郁汤联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原理六郁汤联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是基于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结合了六郁汤和菖蒲郁金汤的特点,对中风后抑郁症进行综合治疗。

六郁汤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的作用,可以舒解患者的情绪低落和忧虑烦闷;菖蒲郁金汤则可以健脾开胃、安神止痛,有助于调理患者的情绪和改善睡眠质量。

加减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整,以达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二、临床观察方法为了验证六郁汤联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我们招募了5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这些患者均为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年龄在40-70岁之间,病程在3个月以上,符合中医诊断标准。

观察采用单盲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六郁汤联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周期为3个月,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抑郁程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等。

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显著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较慢,总有效率仅为60%左右。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

在临床观察中,观察组的患者出现了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口干、头晕等,但均能够自行缓解,对患者生活质量没有影响。

本次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六郁汤联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该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而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

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传统中医药治疗在中风后抑郁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五、临床应用建议在临床实践中,传统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组者采用百忧解治疗,观察组在对比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配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

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HAM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耳穴压豆;柴胡疏肝散;中风后抑郁症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含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

近年来,我院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配合柴胡疏肝散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中风,中风后抑郁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4±109)岁,脑梗死19例,脑出血11例;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79±103)岁,脑梗死16例,脑出血14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患者均可独立回答问题,无意识障碍、痴呆等精神疾病,无言语理解及情感表达障碍。

12方法对照组3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采用百忧解(美国礼来公司生产)治疗,20mg/次,晨起口服,4周为1个疗程。

滋水清肝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滋水清肝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滋水清肝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方芳;张勇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31)001
【摘要】[目的]探讨滋水清肝饮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滋水清肝饮治疗组30例,氟西汀治疗组30例.结果显示,两组治疗8周后,抑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P<0.01),且中药组与氟西汀组的疗效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认知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水清肝饮能有效地改善抑郁障碍,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方芳;张勇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杭州,310006;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杭州,3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3
【相关文献】
1.加味滋水清肝饮治疗前列腺癌去势治疗后雄激素缺乏综合征临床观察 [J], 赵文硕;张青;唐武军;杨国旺
2.滋水舒肝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J], 郑建民
3.滋水清肝饮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肝肾阴虚型眩晕临床观察 [J], 宁红梅;谢雄;陈朝俊
4.滋水清肝饮联合曲唑酮治疗阴虚阳亢型慢性主观性头晕疗效观察 [J], 冯伟;张骁
5.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围绝经期慢性便秘临床研究 [J], 肖倩;黄业保;王秋玲;刘春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肾经特定穴结合头针三神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肝肾经特定穴结合头针三神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二、临床观察方法
本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选取符合中风后抑郁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一定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肝肾经特定穴位结合头针三神穴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或其他非药物治疗。通过对患者的抑郁程度、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进行定期观察和评估,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十一、治疗效果的评估
为了评估治疗效果,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量表评估、实验室检查和患者自我评价等。通过这些评估方法,我们可以客观地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方法的疗效。
1.量表评估:使用专门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程度、生活质量等进行评估。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量表评分,可以了解治疗方法的疗效。
2.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方法,了解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以评估治疗效果。
一、引言
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中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积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和探索非药物治疗方法,其中,肝肾经特定穴位结合头针三神穴的治疗方法因其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这一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其次,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针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针刺的深度、角度和频率等参数,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医生还需关注患者的反应和感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和舒适。
在治疗效果的评估方面,应采用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除了传统的症状改善情况外,还应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定期的随访和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价治疗方法的效果,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作为其中一种病理类型,其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失眠等,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如芒针疗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而期门透章门作为其中一种芒针疗法,在治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观察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符合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芒针期门透章门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芒针期门透章门疗法包括选穴、消毒、针刺等步骤,具体操作由专业中医医师进行。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恢复等。

采用量表评分法进行评估,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量表(SF-36)等。

三、研究结果1. 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

2. 生活质量评估治疗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SF-36量表评分明显提高。

3.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较对照组好,具体表现为肌力、感觉、共济等方面的改善。

四、讨论芒针期门透章门疗法作为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达到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的目的。

在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方面,该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这可能与芒针刺激穴位后,调节了患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有关。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芒针期门透章门治疗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该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3 治 疗 方 法
1 . 3 . 1 对 照组
脑 血管 病 常 规 治疗 : 改 善 脑循 环 , 营
障碍 分类 与诊 断 标 准 》( C C D M一 3 ) 采用 H A MD量 表
评 分 ≥1 0分 。 中医诊 断标 准 : 按照 2 0 0 2年 国 家 卫 生 部 制 定 的 《 中药 新 药 临床研 究指 导 原 则 》 和 1 9 9 5年 中 国 中医
表 1 临床 一 般 情 况 比较 表 ( ± s )
中风 后 抑郁且 病 程 不 足 半 年 的 患 者 1 0 0例 , 随机 分 为 治疗 组 和对 照组 , 每组 各 5 0例 , 比较 临床疗 效 , 以评 价
滋水 涵木 解郁 法 治疗 中风 后抑 郁 的肝 肾 阴虚证 型 的治
养脑 神经 , 同时 控制 血压 、 血糖 、 血脂 等 ; 并 且服 用黛 力
新( 氟 哌噻 吨美 利 曲辛 片 ) 1片 ( 每 片 含 氟 哌 噻 吨
0 . 5 m g , 美 利 曲辛 1 0 m g ) , Q D, 抗抑 郁治疗 。
1 . 3 . 2 治疗 组
脑 血管 病常规 治疗 ; 同时服用 滋 水 涵
例, 按 随机 数字 表法 随机分 为治 疗组 和对 照组 , 每组 各
5 0例 。治 疗 组 中 男 性 2 7例 , 女性 2 3例 ; 平 均 年 龄
题 , 笔 者采取 滋 水涵 木 解 郁 法 治疗 中风 后 抑 郁 的肝
肾 阴虚 证型 , 取得 良好 的疗效 。 选 取本科 2 0 0 8年 7月一2 0 1 2年 6月 住 院或 门诊
光明 中医2 0 1 3年 1 1月 第 2 8卷 第 1 1 期
C J G MC M N o v e m b e r 2 0 1 3 . V o l 2 8 . 1 1
・ 2 2 8 9・
滋水 涵 木 解 郁 法 治 疗 中风 后 抑 郁 的观 察
王 涛
摘要: 目的 评价滋水涵木解郁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肝肾阴虚证型的治疗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中风后抑郁患者 1 0 0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以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 副反应表,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 、 4 、 6周末进行量表评定, 比较临床疗 效. 结果 以两组治疗后 H A M D表评分较治疗前减少, 而且从第四周起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第六周时差异尤为显著, 治疗组疗 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取滋水涵木解郁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肝肾阴虚证型疗效理想, 在改善抑郁程度
无 智力 及言 语 障碍 , 可 以理 解并 且 配 合 H A MD量 表 评
1 . 1 . 3 排 除标准 中风发病 2周 内 的急 性期 患 者 ; 有
的复 杂 的情感 性 障碍 疾病 , 主要表 现 除 中风 症状 外 , 还 具 有 抑郁 症患 者 的表 现 , 如情绪 低 落 、 悲 观易 哭 、 无 兴 趣 、 失眠 、 纳差 , 治 疗 和康 复 的积 极 性 降 低 , 甚 至 部 分 患者 出现厌 世和 自杀 等行 为 , 影 响 患 者 的康 复 。发 生率 高 达 2 0 % ~ 5 0 %, 需 积极 治疗 。抗 抑郁 西 药 存
疗 效 果及 运 用价 值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病 例 选 择
1 . 1 . 1 诊 断 标 准 西 医 诊 断 标 准 : 脑 血 管 病 按 照 1 9 9 5年第 四届 脑 血 管 病准 , 经 头颅 C T或 MR I 证实 。抑 郁症 按 照《 中 国精 神
脑血 管病 已成为 继心 血管 病和 癌症 后 的第 三大致
1 . 1 . 2 纳入 标 准
分 及 治疗 的患者 。
符合 中西 医诊 断 标 准 , 意识 清 楚 ,
死疾 病 。 脑 血 管 病 在 中 医 称 为 “ 中 风 ”, 中 风 后 抑 郁
( p o s t . s t r o k e d e p r e s s i o n , P S D) 是 卒 中后 常 见并 发症 … , 是发 生在 中风后 的一 种包 括 多种精 神 症状 和躯 体症 状
( 5 9 . 7 6±1 0 . 1 2 ) 岁, 其 中脑 梗 塞 者 4 3例 , 脑 出血 者 7
例 。对照组 中男 性 2 4例 , 女性 2 6例 ; 平 均年 龄 ( 5 8 . 9 4 ± 9 . 2 1 ) 岁, 其 中脑梗塞 者 4 5例 , 脑 出血 者 5例 。两 组 患者 性别 、 年龄 以及抑 郁 情况 ( H A MD量表 评 分 ) 等 无 显著 差异 ( P< 0 . 0 5 ) 。
的同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 中风后抑郁; 滋水涵木解郁; 郁证; 中医药疗法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1 1 . 0 3 0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一 1 1 — 2 2 8 9 - 0 3
在不 同程 度 的毒 副 作 用、 成 瘾 性 以 及 起 效 慢 等 问
精 神病 史或 智力 障碍 患 者 ; 中风 后失 语 或 意 识 障 碍 的
患者。 1 . 2 临床 资料 选取 本科 2 0 0 8年 7月一 2 0 1 2年 6月 住 院或 门诊 中 风 后 抑 郁 且 病 程 不 足半 年 的 患 者 1 0 0
药 学 会 内科脑 病 专业 委 员 会 的《 中风 病诊 断 与疗 效 评 定标 准 》 , 符合 中风后抑郁诊 断, 属于肝 肾阴虚型。
情绪 抑郁 、 五 心烦 热 、 盗汗、 腰膝酸软、 两 目干 涩 、 脉 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