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案山与水,花与果,人与自然,相得益彰;城市与乡村,古镇与村落,经济与文化,共生共荣。
人与自然是共生的,只有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才能使人类社会健康发展,造福于人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地间一片生机盎然。
天地合,乃能载人。
天不言,地不语,万物与我同根生;阴阳交感而变化,四时与我共存。
天地之大,在于包容一切。
天地合,宇宙人和谐共生;日月同辉,万物相感生命共享。
天人合一,人鸟共和谐。
绿水青山,美丽家园。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心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我相信,人们只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昔日的百花村就一定会回来的!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万物相生,和谐共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自然是我们可靠的朋友,它们无时无刻陪伴着我们。
人类和大自然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和谐的自然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这个星球永恒的主题!原始生态是最具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中各个成员构建一个和谐的共生体。
人的心态与生态也一样,必须回到原点,像原始生态一样保持自然。
一起携手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你待它好,它也待你好。
每一种生物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只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人类自身最好的保护。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如果他们懂得利用大自然的方法,那么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世间的生态平衡,是以生命共融为前提的。
如果我们不能自觉维护生命的共融,以掠夺的方式来开发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灾难。
为了免受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一起来保护大自然吧!让我们以人类的良知,人类的灵魂之“爱”去亲近大自然,保持大自然吧!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征服大自然。
静下来的世界、耳朵是被叫醒的。
鸟鸣虫叫处处在,花开叶落时时有、大自然馈赠予我们天地妙音,万事万物和谐共生共荣,于是,细水长流、云淡风轻,人人皆可笑看日升日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人类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依赖自然资源生存,因此与自然和谐相处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了环境恶化,生态平衡被打破,人与自然的关系岌岌可危。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节奏,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不要随意破坏生态环境。
比如,保护野生动植物,不捕杀珍稀动物,不乱砍滥伐,不随意破坏生态平衡。
只有尊重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导致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
因此,我们要意识到资源的宝贵,合理利用资源,推行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浪费。
比如,倡导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开发清洁能源,推行绿色出行等举措,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自然环境。
再次,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因此,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比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等行为,都是保护环境的具体举措,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
最后,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只有人人都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总之,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入人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美丽的地球家园。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作文7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作文7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作文7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就是要让我们人类尊重大自然,不能做一些对他们很有危害的事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作文,希望大家喜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作文篇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
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
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
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存的自然资源,爱护地球,就等于爱护自己的家园。
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珍爱生灵。
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
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
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
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
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
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
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拥有着共同家原,保护我们的环境。
大地期盼着绿色、河流期盼着绿色、,水鸟期盼着绿色、花儿期盼着绿色。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演讲发言稿范本(四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演讲发言稿范本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上午好!我非常感谢能有机会在这个重要的场合进行演讲发言。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重要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
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离开了自然,我们将无法生存。
但很可悲的是,随着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自然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森林被砍伐、水源被污染、动植物种类濒临灭绝……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无视自然的存在,继续这样破坏环境、剥夺资源,那么我们最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要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多年来,我们一直以利益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发展和利益,很少考虑到自然的反馈和影响。
而现在,我们必须转变这种思维方式,将自然纳入到我们的决策和规划中。
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只有当我们将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注重生态的平衡,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相处。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环保意识。
环保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宣传上。
比如,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能源消耗等等,这些都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环保理念的落地实施。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再次,我们需要加强对自然的了解和研究。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自然,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
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手段,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了解自然的规律,找到最优的管理方式。
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广泛的参与和共识。
大家都是自然的一份子,都应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府和企业要带头,制定好相关政策和标准,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
正方: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

正方: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正方: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1.什么是和谐?和谐相处?简单的说,和谐是矛盾的双方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当人类按照客观规律来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那人与自然当然可以和谐相处!自然界会有矿难、会有水灾,会有旱情,但这正如我们所说的,“三分天灾。
七分人祸”是因为人们不按照客观规律行事,而得到自然的惩罚。
这可以理解为“不为”而非“不能"!和谐是指一种有序的状态。
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就是和谐,这就是有序!马斯洛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最低层次的需要就是生存的需要,人获取食物水源这就必须从自然界汲取,人从自然界取得资源,自然界给人类提供资源这就是和谐!当然,不要用“攫取”,如果是无序的无限制的无条件的获取那就是不和谐。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自然界本来就是这种囊括了竞争,共生,互惠,寄生等等状态的复合。
又灾有难有损失都是自然规律,如果没有这些关系,自然界就没变化没进步,狼不吃兔子,狼就要灭绝,草木间不竞争,就无法长成参天大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就是一种和谐。
人类对自然界资源的索取是与生俱来的行为,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行为,和其他生物都是一样的。
你维持生命的吃食是自然给予的,你排出的废物也给予的大自然啊。
对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人类属于体型较大的灵长类动物,所以你们关注的对大自然的“破坏”,只不过放大了而已。
澳大利亚兔子多了把草原啃食精光还打洞!寄生植物不仅依附于树木上还害死了它。
难道对方辩友认为这就是不和谐了吗?3.为与不为“能不能”和“做不做”是两码事,对方辩友今天强调的无非就是历数人类做过的哪些伤天害理,天理不容的劣迹,首先我认为对方的观点太偏激了,其次,当我们退耕还林,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拒绝所有危害大自然的行为,你们就同意说人和大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了吧?现在社会的确不够和谐,只是因为现在我们做的不够好,但我方坚信在抛开这些之后,人与自然是肯定能和谐相处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演讲稿

人与自然的和谐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些思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我们的生存也需要自然的滋养。
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和努力实现的目标。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一个共生共存的关系。
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我们需要自然的空气、水和食物来维持生命。
而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森林砍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自然的平衡和稳定。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保护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再无视自然的恢复和保护了。
其次,我们要从自身做起,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自然。
每个人都是自然的守护者,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减少浪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多种树、少开车、减少使用塑料袋等等,这些小事都可以对自然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与到一些环保活动中,比如植树、清理河道、参与环保义工等等,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最后,我们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加强环境教育,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人人都具备环保意识,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会面临很多环境问题,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自身做起,加强环境教育,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够享受到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环境。
谢谢大家!。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演讲稿(19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演讲稿(19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演讲稿(精选19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演讲稿篇1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组成我们身体的肉血、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是很普通的物质和元素。
人靠什么活着呢?以吃来说,取之动物或植物;以喝来说,取之天上地下的水;生命必须的氧取之于大气。
食、水、气缺一不可的生命要素都来自于天地自然。
人离不开自然,自然界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
一直以来,人类都是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这是一种非常和谐的关系。
人能改变自然。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我们不愁衣食,有房子车子。
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
人与自然的关系严重失衡。
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都已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
入冬以来,连续的雾霾天气,大家都深有感受,就是人类各种生产活动产生的。
中国感受最早最深的生态灾难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坏、洪水泛滥、库坝被淤等。
近年来,我国水域污染增多:网眼小了,鱼虾少了。
科学家们预言:“生态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
”这就告诉人们,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加大,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最主要的是,人类要限制自己的活动,心存感恩自然之心,敬畏自然之心,自觉地调整人类与自然两者的相互关系,采取顺应自然的行为,使之和谐相处。
其次,树立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最后,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的认识自然规律,充分了解人类的干涉会给自然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我要强调的是,人类的发展必然要利用自然的资源,我们讨论的不是吃不吃饭穿不穿衣的问题,而是能吃饱饭后该不该吃鱼翅,穿暖衣后该不该穿貂皮的问题,显而易见答案是不应该。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
首先,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并与之保持互动。
人类应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稳定。
这包括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
其次,人类应该学会与自然相互依存。
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活的各种资源和生态服务,如水源、空气质量、气候调节等。
人类应该明白,自然环境的破坏会给人类社会和个人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以确保我们的健康和幸福。
此外,人类应该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会损害对未来世代的需求。
人类应该推动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最后,人类应该重建与自然的联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远离自然,与现代科技世界紧密相连。
然而,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与自然接触会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
人们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园艺、旅行等方式来与大自然接触,重新建立与自然的联系。
总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持续发展
的基础。
保护自然环境、依赖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建与自然的联系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 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 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 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 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 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 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 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 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 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 “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 定。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 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 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 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 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 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地形、气候更是对农 业起决定作用。非洲由于气候干早,土地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可用作耕地, 牧地比重也不高。亚洲耕地在土地总面积中占很大部分。欧洲由于地势 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业生产的耕地占很大部分。 世界主要产粮大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印度均得益于得天独厚的 自然条件。法国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国家,且平原土层肥厚,大部分地 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便于推行农业生产,总之, 广阔的平原、温润的气候、稠密的水系,为农业生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 条件,从而使法国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中部平 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非常 宜于农耕。因而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同样作为第二大粮食 出口国的加拿大也是如此。这些主要粮食生产国除了气候、土壤条件优 厚外,平原面积辽阔也是重要因素。广阔的平原有利于农业专业化、机 械化发展,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小块分散零星的土地则难以做到这一 点。一些国家粮食匾乏和自然条件恶劣有关,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 回归线之间,是一块炎热、干旱的大陆。非洲很大部分是沙漠。其中包 括世界第一大沙漠撤哈拉沙漠,沙漠周边是十分珍贵的可耕地,上边骄 阳似火,下边大地千裂,经常颗粒无收,极大制约了其粮食的生产。虽 然还有其他诸多因素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 7 产起了决定性作用。
9
保护生态 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历史的宝贵经验,是人类 肩负着的重大使命与职责。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相互促 进发展、相互扶持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相 处,才能保持地球的青春活力,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 续发展!
工作人员
• • • • • • 图片资料收集:王佳、强峰 文字资料收集:苗帅帅、强峰 素材处理:强峰、张棋 策划:张昊翔、强峰 润色:梁国敏、张昊翔 最终修改:张喜云、张昊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酸雨在国外被称为“空中死神”,其潜在的危害主要表明在四个方面: 一、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丧失鱼类和其它生物群落,改变营养 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 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二、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 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 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 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三、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 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 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氧化脂,导致动 脉硬化、心梗等疾病概率增加。 四、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有此未必然,无此必不然”。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整体关系可以 用这一句话概括。 “有此未必然”,说明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之一。有了自然环 境这个前提,不一定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活动。许多富饶的土地资源、森林 资源,在开发前,长期沉睡,不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有些矿产资源、 地热资源,如果不去勘探,长期不为人知,更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无此必不然”,说的是缺少必要的自然环境,不可能从事某些经济 活动。没有油气储藏,采不出原油和天然气。没有足够的积温度营养,农 作物无法成熟。精神生产也要纸张、印刷机、通讯器材、广播器材等物质 手段记述、传播。这些物质手段最终离不开自然资源。违背“无此必不然” 的公理,会给经济建设带来损失。在矿山开矿,长期达不到设计能力。在 天然气储量没有勘探清楚的地方,建设大型天然气田,投入巨额资金,引 进设备,筑路铺管,沿途兴建用天然气作原料的工厂,终因资源不足下马。 十年动乱期间,江西省在红壤丘陵区扩种甘蔗,准备建大型糖厂,把大面 积马尾松薪柴林砍了,引起水土流失,甘蔗也没有种好。陈云根据“大跃 进”期间的经验教训,对忽视自然环境的倾向提出忠告。他说:“大家知 道,在发展农业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土壤、气候和其它条件,来种植不 同的作物。如果违反这种因地种植的原则,农作物的增产就要受到限制, 甚至遭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工业的发展,更应当考虑到当地的资源条件”。 “在确实没有铜矿的地方,就不可能创造出一个铜矿来”。
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知识信息时代,人类都在自然环境的怀抱 里生存,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 要记住,我们和自然界相处,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 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 的,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地理环境的作用, 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顺应自然之道的发展才是人类经济发展的 大道,才能为人类发展保留充满诗意的栖居空间。
2015/12/8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唐朝诗人杜甫赞美大自 然的名句。可是现在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已经见不到这样的美 景了。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污染严重时,生物 在形态特征、生存数量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 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统称“三致作用”。“三致作 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 后代。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许多人终日呼吸着污染的空气,饮用着污 染的水,吃着从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耳边响着噪声……环境污 染严重地威胁着人体健康。由于过度开发,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土地荒 漠化,地力下降,灾害增多。
大自然提供了让人类存在并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满足人 类的基本生存需要——如饮食、安身、日照等,也可以满足人类的 社会发展需要——如矿物资源、生物资源、太阳能量等。还可以部 分满足人类的个体进阶需要——如美味、旅游、探险等。此外,人 类的来源、文化、风俗等都是基于大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诸如DNA、 太阳崇拜、农业谚语等都是深受大自然影响的。人类要存在必须靠 大自然,人类历史要往前发展还是要靠大自然,这就是大自然给人 类的好处,或者说大自然就是人类的根本。
自然
——人类之母
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是矛盾的,人类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往往会 引起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但是,人类在和自 然斗争中,能够逐步认识自然规律。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后,通 过人的因素,又能够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人类总是在不断改变生态平衡 和重新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永恒的、静止的 生态平衡是不存在的,不利的自然环境也是能够加以改造的。从这个意 义上说,人类和自然环境又是统一的。在人与自然环境这一对矛盾中, 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