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东北地区玉米市场考察报告

的货 物入 库后 . 凭仓 单 办理 质押 业务 。 中心 目 可 前仍 在筹 备 阶段 , 日即将 试 运行 。顾 总裁 诚邀 不 广东 饲 料企 业 到 中心 参 观 、 流 , 同打 造新 型 交 共
的物 流 、 购平 台。笔者 衷心祝愿 中心早 日运行 , 采
路运 输 车 (0/ ) 配备 专用 设备 后 , 6t 辆 , 可在 行上市 早也 会结 束 早 。 计 估
明年 1月 份 左 右 黑 龙 江 玉 米 将 基 本 销 售 完 毕 :
() 3 目前 大 连~ 广东 船运 费 8 5元/. t 比前 期 略有下
调 为何燃 料 涨价 而船 运 费不 升反 降 ? 因为船 是
严 炯钧 : 中国饲 料 工 业 协会 信 息 中心 华 南信 息部 。
施 和 收储 体 系 优势 . 过 “ 通 电子 交 易 + 代 物流 ” 现
的方式 . 立 “ 建 粮农 仓 库 ~ 地 收纳 库~ 区 中转 产 产 库~ 北方 港 口~ 方 港 口~ 区中转 库 ~ 费者 仓 南 销 消
广 东 不 产 玉米 . 是 饲 料生 产 大 省 . 过 去 很 长 却 在
码 头 的存 储数 据 。但综 合反 馈 以及 直觉 . 场后 市
期确有 粮 源紧缺 之忧 为充 分发 挥北 良港 的优 势 . 国华 粮 物流 集 中 团北 良有 限公 司今年 成立 了“ 大连 国际农 产 品交 易 中心 ( 以下 简 称 中心 ) , 备 依 托粮 食 中转 设 ”准
际 .笔 者在 1 1月 2 — 7日赴东 北产 区了解新 玉 22
米购 、 、 销 收储 、 转运 等情况 。
1 大 连船运 力充裕 玉 米 货 源 稍 紧
大 连 市 是 东北 地 区 的 国 际航 运 中心 和 国际 物流 中心 。也 是 东北 玉米 发往 广 东 的转 运 枢纽 。
东北玉米产量调研报告范文

东北玉米产量调研报告范文东北玉米产量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范围调研目的:了解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的现状,并分析产量影响因素。
调研范围:主要调研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的玉米种植和产量情况。
二、调研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查阅相关统计数据、学术文献和研究报告,获取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的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
2. 实地调研:选择各省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区域,深入农田和农户,与当地农户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掌握土地利用情况、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等信息。
3.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东北玉米产量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的历史发展:从统计数据来看,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在过去十年间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3%。
2. 影响东北玉米产量的因素:(1)气候因素:东北地区夏季温度适宜,降水充足,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2)土地利用:东北地区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适宜玉米种植。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程度提高,部分农田被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影响了玉米种植面积。
(3)种植技术:东北地区农民在玉米种植中采用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如有机肥料的使用、温室的建设等,提高了玉米产量。
(4)政策因素:相关的农业支持政策对东北玉米产量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市场需求:东北地区以玉米为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稳步增长,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应继续加大产量提升的力度。
2. 加强气象和农艺技术的研究,提高对气候变化和天气灾害的适应能力。
3. 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4. 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提高产量水平。
5. 建立和完善玉米市场调控机制,促进市场需求和产量的协调发展。
6. 继续加大农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
以上就是本次东北玉米产量调研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阜新地区密植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

阜新地区密植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业效益,许多地区选择了玉米种植作为主导产业。
阜新地区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玉米种植也成为了其主要产业之一。
本文将对阜新地区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进行探讨。
阜新地区地处东北地区,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发达。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阜新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近年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政策及技术的支持,种植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大。
截至2021年,阜新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80万亩,玉米产量逐年增加,多年平均产量达到600斤/亩以上。
1、适应性好阜新地区地处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紫外线强度大,风力较大,不适合所有玉米品种的种植。
其中,以春玉米品种种植比较普遍,春玉米品种多为早熟、矮秆、耐寒、耐涝、抗倒伏、适应性强的品种。
2、优质优产阜新地区的土壤酸性较强,但土壤肥力丰富,含有丰富的钾、磷、氮等元素,为玉米的优质优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各种扶持政策,如土地流转、贷款优惠、技术培训等,促进了玉米品种的优质优产。
3、多品种种植阜新地区玉米品种种植较为丰富,种植的品种有普通玉米、蔬菜玉米、糯玉米等,适应多种需求。
各地还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使得玉米产业更加灵活多样化。
三、阜新地区玉米品种种植存在的问题1、品种单一化问题虽然阜新地区玉米品种种植比较丰富,但因为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限制,农民多数时候只能种植少量的品种,因而导致地区玉米品种比较单一化,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缺乏市场信息阜新地区玉米生产主要以个体户为主,他们往往缺乏市场信息的了解,不知道哪种品种适合当地的市场需求。
这就导致了玉米品种的销售面临较大的压力,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3、技术机构的缺乏阜新地区农民虽然有较多的经验,但在玉米种植抗病、抗蔓延、增产等方面的科技水平还比较欠缺。
吉林省玉米育种概况及发展趋势

#9
!"#$%&’()*+,-./0 !1 2345# " 6789:+,-./0 #;
! !"""""#$%&’()*+,-./0123456./
+=,Ñ-. z6D*E+9 6 P0() NÈ +’( zÈ +: }~ <7=> 6Hz6 NÈ #(: NÈ #)($N +((& }~ <7=> 6M’6 z #+ :M !( }~ <7=> 6P*E!9 6 F@ : N] 9(, *E!9 6U’6 NÈ !/: +% 7 m N ’/%F*E+9 ,,,G*E+9 ’:(#IN ’/% J’)(/K#LN ’/% ,++#N%,( J’)(/K;O%,( 9’’,K9Q6R*E!9 *E!9ST9% N ’,)V%,( *E+9Q6WX;’
* + ’ ( (""&/!*+!)!(&b(% !"#$! !""#$"%"&’(""&)"!$""(&$"*
D<;I9AH.<Q.XACO8.2KC89K8L
%&’()*+,-./012
!"#$%&’$()*
+"#$%&’()*+,-./"# 012 !,&!""-
....3
4! "#$345*+61789:;76<=>?@A BCD/EF45GH /01 IJKL6MNO
东北玉米调研报告

东北玉米调研报告东北玉米调研报告一、引言玉米是中国重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东北地区的玉米产业发展迅猛。
为了深入了解东北玉米产业的现状和挑战,本调研报告对东北玉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东北玉米的种植和销售情况,探讨玉米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寻找解决方案,促进东北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与农民、农业专家和玉米加工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分析。
四、调研结果1. 种植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在东北地区,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面积广泛种植。
玉米的种植方式多样,同时适应于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种植密度和播种期也有一定的差异,但大部分农民都选择了适合当地条件的种植方式。
2. 产量和质量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相对较高,但与国内一些其他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农民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调研发现,东北地区的玉米质量普遍较好,符合国家标准。
3. 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东北地区的玉米销售主要依靠粮库和玉米加工企业。
然而,农民普遍认为,当前的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存在一定的销售压力和价格波动的风险。
市场需求方面,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对食品、饲料、工业原料和能源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
五、问题和挑战1. 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由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2. 销售渠道单一和价格波动风险:当前的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存在一定的销售压力和价格波动的风险,农民的收益不稳定。
3.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玉米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农民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六、建议1.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扶持政策: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支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我国爆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爆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爆裂玉米是一种新型的玉米品种,其外观呈现出爆裂状的形态,因此得名。
爆裂玉米因其特殊的口感和美味而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了休闲零食市场的热门产品。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爆裂玉米的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爆裂玉米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一、爆裂玉米生产现状目前,我国爆裂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以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为主要生产区域,而西北地区则主要集中在甘肃、青海和宁夏。
这些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对于爆裂玉米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生产技术方面,我国爆裂玉米生产已经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和现代化生产。
通过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爆裂玉米的种植、收获、加工等环节得到了有效提升和改进,从而保证了爆裂玉米产品品质的稳定和可控。
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爆裂玉米。
在种植技术、补贴政策、销售渠道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支持,为爆裂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食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爆裂玉米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爆裂玉米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 产业链不断完善随着爆裂玉米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相关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爆裂玉米深加工产品如爆米花、玉米片、玉米粉等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相关行业的发展将为爆裂玉米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3.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种植技术、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不断涌现,为爆裂玉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成熟,爆裂玉米的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 国际市场拓展目前,我国爆裂玉米产品已经进军国际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断增长,爆裂玉米产品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吉林省玉米生产现状与产业发展展望

效栽培等项技术。全省继续安排专项补贴资金 , 推广生物防治 玉米螟 、 农区统一灭 鼠 、 土配 方施肥等 重大农业技 术 , 强 测 增 了农业科技实力。
2吉林省玉米产业市场分析与展望 .
人中有农业技术人才 1 人,这些指标参数均都高于全国平均 3
累, 生产出的玉米品质优 良。 1 . 2玉米种植面积保持稳 定 吉林 省 20 年玉米实际播种 09 面积近 5o 0 0万亩 , 同时 , 优质专用品种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 , 全 省专 用 玉米 种植 面积 达 到 10 80万 亩 , 占玉米 总面 积 的
4 O% 。
发 出来的玉米深加 工产品多达 几十 类 、 干个 品种 , 数 如醇 、 多 元醇 、 氨基酸 、 变性淀粉 、 抗生素 、 薄膜 、 塑料等 。
以玉米作为原 材料的工业发展 速度进一 步加 快 ,00 21 年 国际及国内玉米市场需求和价格前景仍十分广阔。
\ 衄墨 疆 硭碰 \ 2
趋势。
【 关键词 】 玉米产业 优势 分析与展望
吉林省位于世界三大玉米生长带 的核心 区 ,在 国内玉米 生产 中居于首位 。近几年来吉林省玉米生产情况良好 , 形势喜
玉米加 工能力就比 20 年增加 9 08 0万吨。 工业对玉米原料 的需
求增加 , 不仅能够有效扩大玉米的消费量 , 而且将 会对玉米收
3玉米市场趋势 .
21 国内玉米需求情况看 ,总体上供 需缺 口依 然存在 、 .从
新粮供给 量小于需求量 从消 费上看 ,一方面是国内饲料业 、 养殖业逐步复苏 , 玉米需求恢 复增长 , 饲料 对玉米 的需求量将 进 一步增加。 一方面是工业对玉米的消 费需求进 一步增加 。 随 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国内工业用玉米加工能 力得 到 进 一步提高 , 特别是东北地 区提 高的幅度 比较大 , 仅吉林 省的
伊春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孟 德 军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东北部 , 纵贯小兴安岭全境 , 气候类
型属北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 气候冷凉 , 全年 ≥1 0 ℃的活动积 2 0 1 2 年玉米播种面积达 9 0多万亩 ,其 中播种面积在 5万
亩 以上 只 有 两 三个 品种 。
温为 1 9 0 0 — 2 5 5 0 % ,无 霜 期 9 0 — 1 2 5天 ,年 降 水量 5 5 0 —
株距 2 8 — 3 3厘 米 , 这 种形 式 在 玉 米 生 长 中 后 期 表 现 为 田间
、
玉 米 生 产现 状
2 0 0 8年 , 全市总播 面积 3 0 8 . 2 万亩 , 其 中玉米播种面积
3 6 . 3万亩 , 占总播 面积的 1 1 . 8 %, 总产 1 4 . 4万吨 , 占粮食总 产量的 2 2 . 6 %, 平均亩产 3 9 5 . 6公斤。 2 0 1 2年全市总播面积 3 6 5 . 2 万亩 , 其中玉米种植 面积达到 9 3 . 1 万亩 , 占全 市播 种 面积 的 2 5 . 5 %, 总产量 3 9 . 3万 吨 , 占粮 食总产量 的 4 0 . 7 %.
增幅 l 6 . 4 1 O 0 Z 8 1 8 3 — 2 4 5 7 4 7 4 4 4 . 7 l 1 3 . 4 5 5
峦等地玉米 田调查 发现 , 玉米 田犁底层 大部 分在 l 5 — 1 8厘 米, 最深不足 2 0厘米 , 个 别较 浅的地块 只有 1 3厘米 , 造成 根 系分布浅 , 限制 了玉米根 系的活动范围 , 抗御 自然灾害能 力下 降, 特别是玉米倒伏现象 比较严重 , 影响了玉米产量水 平 的进一步提 高。 3 、 种植方式落后 , 保苗株数不足 我市玉米种植方式 以常规小垄 为主 , 行距 6 5 — 7 0厘米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论述
6
2015年第4期
东北地区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杨 双
(辽宁省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沈阳110034)
摘要:汇总了东北地区近10多年来玉米生产、消费及流通
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影响玉米消费、玉米生产及玉米流通变
化的内外因素,讨论了东北地区玉米产业发展趋势及相关研究
方向,以期为玉米行业的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玉米消费;玉米生产;玉米流通
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起
源于美洲,16世纪中叶传入中国,至今在我国已有近
500年栽培历史。由于其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管理方
便、用途广泛,不但是粮饲兼用作物,而且还是重要的
工业原料,随着经济发展,消费需求不断增加。2004年
以来,中央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进一
步推动了玉米产业发展。2009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
3046万hm
2
,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
作物。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08亿吨,超过稻谷产
量383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生产已
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已将玉米生
产发展定位到产业经济的层次去规划
[1]
。
东北三省地处黄金玉米带,位于我国三大玉米主产
色、无公害及普通小米之分,并且开发了多个品种,包
括高档礼盒、孕产妇专供、人民子弟兵特供、富硒小
米、四色小米包装等,但也只是精粗加工和各种不同
包装之别。其加工相对还很简单,技术含量较低。因
此还需要加强谷子的营养研究,进一步细化小米种
类,如适量生产灰小米、白小米、糯小米等特色品种以
及富硒、铁、锌、钙、微生素等有益矿物质和功能成分
的功能小米
[6]
,同时研发一些大众化谷子食品,如民
族的和传统的小米煎饼、小米凉皮、营养米粉、米酒、
米醋、膳食纤维等;既满足人们对杂粮健康食品的需
求,又满足在感观、口味、消费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开
拓新的市场
[7]
,从而拉长产业链,提高谷子生产的附
加值。
参考文献
[1] 金乡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金乡县志.北京:三联书店,2011
[2] 徐新,高立中.金谷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
(2):5-6
[3] 管延安,杨延兵,秦岭,等.山东省谷子生产现状与技术需求对策.山东
农业科学,2009(9):119-122
[4] 雷志刚,杨有为,谭志强.庆阳市谷子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甘肃农业,
2014(16):8-9
[5] 郭晋襄,李志华,李会霞,等.我国谷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
方向.中国种业,2014(3):16-18
[6] 管延安.山东省谷子生产及产业化发展建议.科技致富向导,2014
(5):6
[7] 穆婷婷,张福耀,冯美臣,等.山西省谷子生产可持续发展及产业链的
构建.中国种业,2012(6):13-15
(修回日期:2015-03-11)
区之一的北方春玉米区,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丰富、时
空分布合理,与玉米生育期进程同步,近几年东北三省
玉米总产占全国30%以上,玉米生产的增产潜力很大。
为深入了解东北地区玉米产业新形势,现将东北三省玉
米产业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及讨论,以期为玉米行业的
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本文数据来自于布瑞克。
1 玉米消费情况
玉米消费主要有工业消费、饲用消费和口粮消费。
从1998-2012年玉米消费统计数据来看,玉米口粮消
费稳定在90万吨左右,但口粮消费占有比例越来越
小,从1998年的7%降到2011年的3%;饲用消费年
度间波动不大,但总体上呈增长趋势,1998年为735万
吨,到2011年达到1021万吨,虽然饲用消费绝对数量
增加,但相对比例大幅下降,由1998年的58%下降到
2012年28%;2004年国家相关政策为东北地区玉米
就地转化增值创造了条件,工业消费从2004年开始迅速
增长,工业消费比例从1998年的35%增加到2012年的
69%,成为玉米主要消费,2010年达到一个高峰为2617
万吨,是2004年的3倍多,同时带动了总消费的增长。
2 玉米生产情况
2004年起中央相继出台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
基金项目: 2014年沈阳市科学事业费(E140025);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
种技术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