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风机基础选型
三桩基础海上风机结构的比较分析

三桩基础海上风机结构的比较分析海上风机是指安装在海上的大型风能利用设备,是清洁能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海上风机的结构主要由塔座、机舱、叶片、轴和基础组成。
基础是保持整个海上风机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递风机重量和风载荷的属性之一。
基础适当的设计和施工是保证海上风机可靠性和长久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
目前,海上风机的基础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单桩基础、桶形抗拔基础和吊扣式基础。
下面将对这三种基础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1. 单桩基础单桩基础是一种简单、成熟、可靠的基础结构,可应用于水深不超过30米的浅海风机,该风机通常使用普通开挖船安装,成本较低。
在单桩基础的设计中,桩的直径、长度和钢板堆垛方式等参数需要精细化计算和调整,以确保桩基能够承受风载、水动力、震动和永久荷载的各种作用力,保证风机的稳定运行。
与其他基础结构相比,单桩基础的优点是施工相对简单,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
但是,单桩基础的主要缺点是其对泥土层的依赖性较高,桩基施工流程中使用重型打桩机或现场钢板打桩常会引起水质污染和水下噪音干扰,因此,其适用范围受限,需要充分考虑海洋环境对基础的影响等制约因素。
2. 桶形抗拔基础桶形抗拔基础是另一种常用的海上风机基础结构,通常适用于25至50米深度的水域。
桶形基础的设计是在打预应力混凝土桶体的时候将桶内下部空泡,以提高抵抗弯矩的能力和抗拔性能。
相比于单桩基础,桶形基础在深海或海底地形复杂的地方表现更为出色,具有刚性强、耐风载性好和可减少海洋环境污染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桶形基础的施工工艺比单桩基础要复杂一些,需要使用更多的施工设备和人工,所以桶形基础的施工成本比单桩基础更高。
另外,一个缺点是他的模拟需求和设计流程要比单桩基础更为复杂。
此外,由于桶形基础需满足上下游良好的模拟特性,它在提高海底安全系数的同时与其上面的形成很好的一体化,有效地减少了海上风机的摇晃,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吊扣式基础吊扣式基础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重定位性的海上风机基础结构,主要用于深海和远海风机安装。
海上风电项目的风电机组选型与布置设计

海上风电项目的风电机组选型与布置设计近年来,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海上风电项目的规模和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海上风电项目的风电机组选型与布置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在海上风电项目的风电机组选型方面,需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根据项目的规模和预期发电量,选择合适的风机容量。
一般来说,海上风电场的风机容量较大,能够更好地适应海上风力资源的特点。
同时,还需考虑风机的可靠性和维护成本,选择具有良好口碑的风机供应商。
其次,需考虑风机的类型和技术特点。
常见的风机类型包括水平轴风机和垂直轴风机,每种类型都有其优缺点。
水平轴风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适用于大规模海上风电场。
而垂直轴风机则更适合小型项目或特殊场景,如近海风机组。
此外,还需考虑风机的切入风速和额定风速。
切入风速是指风机开始转动的最低风速,额定风速是指风机达到最佳发电效率的风速。
根据海上风力资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入风速和额定风速,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风电机组的发电能力。
在海上风电项目的风电机组布置设计方面,需考虑以下因素:首先,需根据海上风电场的实际情况,确定风电机组的布置密度。
通常情况下,海上风电机组的布置较为密集,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空间资源。
但同时需考虑机组之间的安全距离,以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
其次,需考虑风电机组与电网的连接方式和布置。
海上风电机组一般通过海底电缆将电力输送至陆地,并接入电网。
因此,需合理规划电缆布置方案,保证电力输送的可靠性和效率。
此外,还需考虑海上风电场的海洋环境因素。
海上风电机组面临海浪、潮汐、风暴等自然环境的冲击。
因此,在风电机组的设计和布置中,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提高风机的抗风能力和加强基础的稳固性。
最后,需合理安排风电机组的运维通道和设施。
海上风电机组的维护和检修需通过船舶或直升机等交通工具进行,因此,在布置设计中,需考虑到运维通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建设相应的设施,如维修平台和物资储备区,为风电机组的日常维护提供便利条件。
海上风电风机基础选型

海上风电风机基础选型海上风电场风机基础选型1.概述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海上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广阔平坦的区域,离岸10 km的海上风速通常比沿岸陆上25%;海上风湍流强度小,具有稳定的主向,机组承受的疲劳负荷较低,使得风机寿命;风切变小,因而塔架可以较低;在海上开发风能,受噪声、景观、鸟类、电磁波干扰等问题较少;海上风电场不涉及土地征用等问题,人口比较集中,陆地面积相对较小、濒临海洋家或地区,较适合发展海上风电。
海上风能利用不会造成大气污染和产生任何有害,可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环保价值可观,海上风电的这些优点,使得近海风力发电技术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发电成本是海上风电发展的瓶颈,影响海上风电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基础结构成本(包括制造、安装和维护)。
目前,海上风电场的总投资中,基础结构占20~30%,而陆上风电场仅为5~10%。
因此发展低成本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是降低海上风电成本的一个主要途径。
2.风机基础结构型式海上风电机组的基础被认为是造成海上风电成本较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国外研究和应用的海上风机基础从结构结构型式上主要分为重力式基础、桩基础及悬浮式基础。
前两种形式已在欧洲海上风电场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悬浮式基础为正在研制阶段的深水海上风电技术。
2.1.重力式基础重力固定式基础体积较大,靠重力来固定位置,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沉箱型或钢管柱加钢制沉箱型等等,其基础重量和造价随着水深的增加而成倍增加,丹麦的Vindeby 、Tun? Knob、Middelgrunden 和比利时的Thornton Bank海上风电场基础采用了这种传统技术。
重力式基础适合坚硬的黏土、砂土以及岩石地基,地基须有足够的承载力支撑基础结构自重、上部风机荷载以及波浪和水流荷载。
重力式基础一般采用预制圆形空腔结构(图2-1),空腔内填充砂、碎石或其他密度较大的回填物,使基础有足够自重抵抗波浪、水流荷载以及上部风机荷载对基础产生的水平滑动、倾覆。
三桩基础海上风机结构的比较分析

三桩基础海上风机结构的比较分析海上风机是利用海上风能发电的一种重要装备,而其基础结构是海上风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上风机的基础结构种类繁多,其中以单桩基础、桁架式基础、和浮式基础为主要类型。
本文将对这三种基础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海上风机应用中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一、单桩基础单桩基础是一种将海上风机固定在海底的结构基础。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一根直径较大的钢桩将风机固定在海底,而钢桩需要通过振动锤或旋挖机等设备打入海底,然后通过水泥灌注或者填充钢筋混凝土进行固定。
优点:1. 施工便利:单桩基础可以通过振动锤或者旋挖机进行施工,相对来说施工比较方便。
2. 成本相对较低:单桩基础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尤其适用于水深较浅的海域。
3. 维护成本低:单桩基础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因为其结构比较简单,维护也比较容易。
1. 受水深限制:单桩基础受到水深限制,一般只适用于水深较浅的海域。
2. 抗风载能力弱:由于单桩基础固定方式的特殊性,抗风载能力相对较弱,钢桩易于发生折断。
3. 风机规模受限:由于单桩基础的限制,只能适用于小型海上风机,大型海上风机无法采用单桩基础。
二、桁架式基础桁架式基础是一种将海上风机固定在海底的结构基础。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将风机与海底连接的桁架结构来确保其稳固性,桁架结构一般采用钢结构。
1. 适用范围广:桁架式基础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海域,且能适应较大范围的水深。
2. 抗风载能力强:由于桁架结构的特殊性,桁架式基础有较强的抗风能力,适用于大型海上风机。
3. 长期稳定性更强:桁架式基础的稳固性更强,长期使用更加稳定。
1. 施工难度较大:桁架式基础的施工相对来说比较困难,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2. 成本较高:桁架式基础的成本较高,尤其是钢结构的制造和安装成本较大。
3. 维护难度大:桁架式基础的维护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海上维护更加困难。
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优化

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优化一、风机基础选型1.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进行选择风机基础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大类。
在选择风机基础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风电场所在地的地质条件。
对于土质较为坚硬的地方,可以选择浅基础,比如钢筋混凝土筒基。
而对于土质较为松软的地方,就需要考虑使用深基础了,如桩基础或复合基础。
对于不同地质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
2. 考虑风机尺寸和高度风机的尺寸和高度也是选型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基础类型时,要考虑风机叶片的长度、塔筒的高度和重量,以及所需的基础尺寸和深度等因素。
因为不同的风机尺寸和高度会对基础的选择产生影响,所以在选型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3. 考虑经济性和可行性除了考虑地质条件和风机尺寸之外,还需要考虑基础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在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维护成本、使用寿命等因素,选择最经济、最可行的基础类型。
二、桩基础设计优化1. 确定桩基础类型在风机基础选型中,如果选择了桩基础,则需要对桩基础进行设计优化。
桩基础可以分为钻孔灌注桩、摩擦桩、承台桩等不同类型。
在设计优化时,要充分考虑风机基础的受力情况、桩的材料和长度、桩头的设计等因素,以确保桩基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选择合适的桩材料桩的材料选择对桩基础的设计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常见的桩材料有钢筋混凝土、钢桩等。
在选择桩材料时,要考虑地质条件、荷载要求、使用寿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桩材料,以保证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合理设计桩的长度和直径在进行桩基础设计时,需要合理确定桩的长度和直径。
桩的长度和直径直接影响着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设计优化中,需要综合考虑风机基础的荷载要求、地质情况、桩材料等因素,合理确定桩的长度和直径,以满足项目的需求。
4. 考虑建设工艺和施工工艺在桩基础设计优化中,还需要考虑建设工艺和施工工艺。
桩基础的施工过程对于桩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设计优化中,需要充分考虑建设工艺和施工工艺,确保桩基础的质量和安全。
海上风机基础形式

海上风机基础形式介绍如下:
一、单桩式基础
单桩式基础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海上风机基础形式。
它的原理是在海底钻孔后,将一根或多根桩驳入海底,形成一个单桩或者多桩的基础支撑系统。
该基础形式适用于比较浅的海域,桩身一般要求较粗,以满足在海洋环境下的稳固支撑。
优点是安装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承载力较小、易受海底地质条件和海浪影响,而且不适合深水区的风电场。
二、桶式基础
桶式基础是一种较新的海上风机基础形式,它是将一种可以漂浮的桶状物质放置在海底或者浮标上,并以桶自身的重量或向下排水来产生足够的稳定力支撑风机。
该基础形式适用于水深较深,基础不易沉入海底的场合,可以大大减少安装的难度和成本。
然而,由于该基础的尺寸较大,在运输和装配方面会存在一定困难。
三、吊装式基础
吊装式基础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海上风机基础形式。
它的原理是在海底先钻好一个孔,再将整个基础系统通过吊装机构放置在孔里。
该形式的设计使其能够适应不同水深和地质条件,同时也提高了基础的承载能力。
由于需要吊装机构的配合,它的装配难度和成本较高。
四、桩框式基础
桩框式基础是一种兼具单桩式基础和框架式基础的特点的海上风机基础形式。
它的基本结构是一组互相平行的桩体形成的桩群,在桩群
的顶部固定一个框架,风机塔身在框架上安装。
该基础形式适用于在较小的面积内固定多台风机,同时也可以降低风机维护和维修的成本。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选型与施工工艺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选型与施工工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世界上可以利用的能源资源量逐渐变少,人们的研究开始转向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风能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在海上建立风电场避免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而且海上风电资源十分丰富。
海上风电技术在我国尚处于研究的阶段,很多施工技术还没有发展成熟,海上风电场的建设需要选择合适的基础结构类型,针对施工的环境以及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
本文对海上风电的基础结构类型进行阐述,并对其进行分析,介绍了不同基础结构的施工工艺,以期望为相关施工建设提供参考。
标签:海上风电;基础结构;选型;施工工艺能源资源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少,但是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开始对风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研究。
风能具有可持续性的特点,而且利用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在未来的应用前景较高。
我国现阶段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极大,建设海上风电场不仅能够缓解沿海地区用电紧张的情况,还可以使我国环境污染情况得到改善。
[1]然而海上风电场相比较陆上风电场,其施工环境较为特殊,因此对于风电设备的基础结构要求较高,选择合适的结构和施工工艺,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下,节省投资成本。
一、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类型1、重力式基础重力式基础是依靠自身的重量来对抗海上风浪的荷载,能够适用在浅海水域,而且对海床的土质要求较高,不可以有淤泥存在。
用混凝土来制作大体积沉箱或者基座,使基础结构能够稳稳地沉入海底,通常设计的结构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巨大,因此这些结构大多是在施工地点附近的陆地上来进行制作。
[2]结构制作完成后,借助运输船只将基础结构运输到目标的施工地点,安装过程就较为简单,相比较来说施工的成本低廉。
2、桩式基础桩式基础可以分为单桩、多桩和导管架式基础。
单桩基础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基础结构,适应性较强,多使用在海水较浅或者中等水深的海域。
单桩基础一般适用在海床较松软的海域,如果海床土质较为坚硬,则需要钻孔设备,会使得施工过程的成本投入增大。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选型与施工工艺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选型与施工工艺发布时间:2021-12-02T01:31:57.555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10月19期作者:刘让陈家集[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在海上风电方面的基础结构选型上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对于海上风电机组以及刘让陈家集中交路建海上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114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在海上风电方面的基础结构选型上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对于海上风电机组以及海上风电场方面的建设等等一系列相关的技术和装备研究都处于初级阶段,而支撑海上风电最重要的基础结构设计就是风力机,它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
所以本篇文章就主动针对于在海上风电的基础结构设计以及选型方面进行探究,结合海上风电的施工工艺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最基础形式的施工工艺,以及最适合我国海上风电施工设计等技术,进一步促进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
关键词:海上风电;基础结构选型;施工工艺引言:风力发电是世界上目前发展最快的一项绿色能源技术与陆地风力发电不同的是,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资源更加丰富。
对于陆地风力发电来说它所能够利用到的资源受到了一些限制,但是海上资源丰富,以及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使得海洋逐渐成为了风力发电的主要市场之一。
而海上风力发电机场目前属于一个大规模开发的过程,对于海上风力发电机场的投资比例来说国外的投资比例相较于国内更高,所以国内的研究成果也逐步向投资方面发展对于风电场来说,风机是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成本所需最高的股份。
因此来了解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的选型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于成本来说是一项大的规模,同时对于海上风力发电机效率也是重中之重。
1国内外研究现状海上风电场它主要的基础结构形式以及外形材料和安装方法配置等都分为了两种基本形式:桩承重力式、桶形系泊浮式基础结构形式。
由于我国地域,地质条件多变也较为复杂,所以海上风电场的基础结构并不是固定的,甚至单一的某一种像是在特定情况下,以及不改变形式性质的情况下,所采取混合式的基础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投资的成本,而对于国外来说,近些年来海上风电的基础结构也主要使用两种重力式:桩基式、桶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风电场风机基础选型
1.概述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海上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广阔平坦的区域,离岸10 km的海上风速通常比沿岸陆上25%;海上风湍流强度小,具有稳定的主向,机组承受的疲劳负荷较低,使得风机寿命;风切变小,因而塔架可以较低;在海上开发风能,受噪声、景观、鸟类、电磁波干扰等问题较少;海上风电场不涉及土地征用等问题,人口比较集中,陆地面积相对较小、濒临海洋家或地区,较适合发展海上风电。
海上风能利用不会造成大气污染和产生任何有害,可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环保价值可观,海上风电的这些优点,使得近海风力发电技术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发电成本是海上风电发展的瓶颈,影响海上风电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基础结构成本(包括制造、安装和维护)。
目前,海上风电场的总投资中,基础结构占20~30%,而陆上风电场仅为5~10%。
因此发展低成本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是降低海上风电成本的一个主要途径。
2.风机基础结构型式
海上风电机组的基础被认为是造成海上风电成本较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国外研究和应用的海上风机基础从结构结构型式上主要分为重力式基础、桩基础及悬浮式基础。
前两种形式已在欧洲海上风电场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悬浮式基础为正在研制阶段的深水海上风电技术。
2.1.重力式基础
重力固定式基础体积较大,靠重力来固定位置,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沉箱型或钢管柱加钢制沉箱型等等,其基础重量和造价随着水深的增加而成倍增加,丹麦的Vindeby 、Tunø Knob、Middelgrunden和比利时的Thornton Bank海上风电场基础采用了这种传统技术。
重力式基础适合坚硬的黏土、砂土以及岩石地基,地基须有足够的承载力支撑基础结构自重、上部风机荷载以及波浪和水流荷载。
重力式基础一般采用预制圆形空腔结构(图2-1),空腔内填充砂、碎石或其他密度较大的回填物,使基础有足够自重抵抗波浪、水流荷载以及上部风机荷载对基础产生的水平滑动、
倾覆。
基础尺寸根据地基承载力以及抵抗滑动、倾覆所需要的抗力决定。
圆形结构安放前须在地基上铺设一定厚度的抛石基床,一方面起整平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扩散结构对地基的应力,起减小地基应力及减弱不均匀沉降作用。
基础可在陆上预制场内预制或驳船上预制,采用半潜驳运至风机位置,起重船吊装就位。
重力式基础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适用于30m水深以下的海域,优点: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本体造价较钢结构低;缺点:基础的体积较大,需在岸边预制,运输、就位较为不便,同时地基需一定的处理(平整基床)。
重力式基础不适合流沙形的海底情况。
另外,由于重力式基础一般重达3000t左右,其海上运输和安装等均不方便。
图2-1 重力式基础
2.2.桩基础
桩基础利用打桩、钻孔或喷冲的方法将钢管安装在海底泥面以下一定的深度,将风机塔架固定其上起支承作用。
桩基础可分为单桩基础、多桩承台基础及多脚架组合基础。
2.2.1.单桩基础(Monopile)
支柱固定式基础利用打桩、钻孔或喷冲的方法将钢质支柱安装在海底泥面以下一定的深度,将风机塔架固定其上起支承作用(图2-2)。
其插入深度由水深和海床地质条件决定,其水深一般小于30m(平均水位)。
国外现有的大部分
海上风电场,如丹麦Horns Rev和Nysted、爱尔兰Arklow bank、英国North Hoyle、Scroby Sands和Kentish Flats等大型海上风电场均采用了这种基础。
图2-2 单桩基础
单桩式基础因其结构简单和安装方便,为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形式。
它由钢制圆管构成,圆管壁厚在30~60mm,直径在4~6m。
由于单桩打入海底较深,该基础形式有较大的优势,但对于海床有岩石的情况就不合适采用此类基础。
由于单桩式基础在更深的水况下,只能通过加长钢制圆管的长度来适应水深,但会导致基础钢管的刚性及稳性降低,所以单桩式基础适应的最大水深约25m。
2.2.2.多桩承台基础
多桩式高桩承台基础,参考了国内施工建设中已趋成熟的海上独立式墩台基础和跨海大桥桥墩基础结构形式;其结构由基桩和承台组成(图2-3),其基桩可采用预制桩、灌注桩或钢管桩。
图2-3 多桩承台基础
预制桩一般选用PHC管桩较为经济,但PHC管桩施打时对风浪要求较高、遇深厚砂土层时沉桩较为困难以及施工期在波浪力的作用下易造成桩身脆性破
坏等问题。
灌注桩只能做成直桩,抵抗大的水平推力时只能靠增加桩径来解决,且灌注桩在海上施工时需搭设施工平台,施工周期长,一般不采用。
钢管桩具有刚度大,重量较小,沉桩施工方便等优点,被东海大桥风电场采用。
承台采用圆形结构,承台的直径根据桩的数量的间距来确定,承台的高度根据桩进入承台的深度及上部风筒连接件的埋置深度确定。
2.2.
3.多脚架组合基础
多脚架组合式基础主要在海上石油平台、海上灯塔建设中得到一定的运用,据了解,我国在渤海、东海水深15~80m海域设立的海上石油导管架结构,均采用此类基础。
三脚架组合式基础结构型式为:用多根中等直径的钢管桩定位于海底,桩顶通过钢套管支撑上部三脚桁架结构,构成组合式基础(图2-4)。
多脚桁架承受上部塔架荷载,并将应力与力矩传递于钢桩。
图2-4 多脚架组合式基础
2.3.悬浮式基础
悬浮式基础按照基础上安装的风机的数量分为多风机式和单风机式。
多风机式即指在一个浮式基础上安装有多个风机(图2-5),但因稳性不容易满足和所耗费的成本过高,一般不予考虑。
另一种就是单风机浮式基础(图2-6),这种基础主要参考现有海洋石油开采平台而提出,因其技术上有参考,且成本较低,是未来悬浮式基础发展的主要考虑方向。
3.各种基础型式的比较
基础型式的比较仅限于目前常用的基础型式,比较见表3.1。
表3-1风机基础设计方案特性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