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病案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疑难杂症是指临床上病因不明,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
中医中药在治疗疑
难杂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下面介绍三个成功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的实验案
例。
实验案例一:
患者小李,男性,40岁,主诉多年来出现疲乏乏力、食欲减退、容易感到寒冷等症状。
就诊过程中,经过详细的询问和观察,中医医生初步判断该患者属于中气虚弱的疾病。
遂
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每日服用一剂。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体力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以上三个实验案例都是通过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获得成功。
补中益气汤是一
种中药方剂,具有补益脾胃、提高机体能量、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相信脾
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运行畅通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通过补中益气汤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使气血运行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疑难杂症的目的。
补中益气汤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术、茯苓等药材。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补益药材,具
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力的作用。
白术具有健脾益胃、止泻止汗的功效。
茯苓是一种
常用的清热利湿药材,可以调节人体气血的平衡。
这些药材配合使用,可以起到补益脾胃、调节气血的作用。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医中药治疗疑难杂症的有效方剂。
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提高机体
能量和免疫力,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达到治疗疑难杂症的目的。
每个人的体质
和病情各异,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进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补中益气汤治疑难杂症(医案)

补中益气汤治疑难杂症(医案)补中益气汤是升阳益气,调补脾胃的红人,太有名了。
以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八味大将。
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表热自汗,心烦口渴,头痛恶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脉虚弱或洪大等症。
笔者运用此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今列举所治如下。
1、顽固性呃逆黄某,女,53岁,住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
患呃逆3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
3年多来在广州历求中、西医及针灸、理疗均难收效。
1989年2月,余应聘广州海军医院门诊时来求治。
见患者身体消痩,行动无力,上到二楼诊病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遏止。
余诊其脉沉细四至,寸不应指。
证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故呃声连连以求自救。
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红参12克(切片),炒白术20克,当归15克,陈皮12克,炒内金15克(打末),焦山楂15克,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
7剂,水煎服。
患者服完7剂后,呃止过半,体力、精神、饮食亦较诊前好得多。
共服上方30余剂,呃止体健。
1991年11月,与患者相遇,见其红光满面,身体健康。
呃逆之因,多系胃气上逆所致,有寒呃、热呃、痰呃、瘀呃、气呃、虚呃6种。
该患者呃逆3年有作,气血大伤,饮食乏味,久则属虚。
证为脾胃虚寒,气虚下陷,故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
2、月经过多月经过多症,中医称为崩漏,一般分为血热、气虚、阴虚和瘀血等类型。
反复崩漏日久不愈必然导致气虚血亏、阴阳两伤。
不论其兼证挟热、挟瘀,抑或阴虚、气虚,只要历时较久、多方治疗难以收效者,在治疗上均应以补气升提为要,次及其他,诸如补气清热、补气强阴、补气化瘀,多能应手奏效。
李某,女,45岁,干部。
两年多来,经血量多,夹杂紫黑色瘀块,10日后服止血药方渐止,屡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少,有时虽暂时止一个月而下个月又复如故,有时半个月或20日就来一次,每次来均需10日之久。
1979年8月17日求治。
补中益气汤应用医案

补中益气汤应用医案收到一位老师的留言,她说,她可能生大病了,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工作了。
她说,她是英语老师,她每次上课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很小,总感觉气提不上来,没力气说话,坐在后排的学生纷纷反应听不见。
她已经把声音提高到最大了,可是后排的学生还是听不见,再这样下去她没脸呆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了。
文小叔说,光一个说话声音小不足以判断得了什么病,于是文小叔把私人微信号留给了她。
她很快就加了文小叔。
她继续补充,说她特别瘦,差不多皮包骨的感觉,每天饭量很少,但奇怪的是没吃多少肚子还胀,总是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胀。
听她这么一说,文小叔脑海渐渐清晰起来,安慰这位英语老师说,放心吧,你没得什么大病,就是身子虚了一点,最主要的是气虚。
把气补一补,说话声音就上来了。
于是文小叔给她开了补中益气汤,她喝了一周,然后来反馈,说小叔你太厉害了,我喝了一周的药,说话的声音完全上来了,后排的学生再也没有站起来说听不到我的声音了。
真的是太感激你了。
文小叔说,小叔一点不厉害哦,这个方子不是小叔的,是金元四大名医之首的李东垣的,如果你真要感谢就感谢中医,感谢李东垣吧。
是的,今天文小叔要隆重介绍金元名医李东垣的方子:补中益气汤。
这个方子已经流芳百世近千年,堪称补气第一方。
每每看到好的方子,文小叔总是想迫不及待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到有需要的人。
先来简单说说李东垣这个人。
李东垣是富二代,通常富二代会成为纨绔子弟,但李东垣没有,反而选择了从医这条艰难的道路,真是很难得。
李东垣对医学最大的贡献是他写的一本医学著作《脾胃论》。
把脾胃单独拿出来写一本书,李东垣是第一人。
把脾胃的重要性写得如此深刻他也是第一人,他的脾胃为中心的思想影响了好多人李东垣对脾胃所有的看法可以归结于八个字: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文小叔想,李东垣真正读懂了黄帝内经,真正读懂了张仲景。
黄帝内经把脾胃放在了一个很高的层面,黄帝内经是这样看待脾胃的:人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亡;出入废,则气机幻灭;九窍不利,皆属脾胃。
彭景星运用补中益气汤验案四则

彭景星运用补中益气汤验案四则补中益气汤(以下称本方)由黄芪、人参、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白术、甘草等药组成,为李东垣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名方。
彭老运用本方加减,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之病证,每获奇效。
兹举其治验数则于次,以就正同道。
1补中摄血疗崩漏例:王××,女,37岁,工人。
1991年9月2日诊。
患者一向月经正常,从今年5月起,经量逐渐增多,且迁延难净,当时疑宫环作祟,取出宫环后不见改善。
每次经至,必用止血敏、宫血宁等药,尚需10余日始净。
经B超探查无器质性病变。
末次月经8月12日,至今尚量多色淡未净,兼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短气乏力小腹空坠,喜按舌淡白,脉沉弱无力。
诊属脾虚气陷,冲任不固之崩漏。
治宜补中益气,固摄冲任,用本方加减。
炙黄芪20g,党参20g,煅龙、牡(先煎)各20g,白术10g,当归身(酒洗)10g,炙甘草10g,茜草炭10g,升麻3g,柴胡3,陈皮5g,海螵蛸15g,阿胶珠15g,藕节20g,荷梗15g。
水煎内服,每日1剂。
服上方2剂,血止证减,尚觉头昏,腰酸疼,遂于方中去阿胶,茜草生用,加续断、寄生各10g,续服5剂,诸证皆愈。
于9月15日经至,量正常,3日净。
以后月经按时来潮,亦无其他不适。
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患者因脾虚气陷,化源不足,累及冲任,见清阳不升,摄血无权诸证。
故以补中益气汤合乌贼骨丸意,益气升阳,调冲任以摄血。
当归本为养血要药,但辛温且兼“窜动”之性,与血证稍形戈戟。
今以酒洗,使减其辛温窜动之性,而增强守补之力。
全方标本兼顾,故服之即效。
2补中温肺止遗尿例:代××,男,9岁,学生。
1983年10月20日诊。
患儿素体虚弱,一月前因尿频尿急,某医指为下焦湿热,予八正散加味治疗,不仅无效,竟致尿液淋沥不摄,家长惊惧辍学来诊。
见其发育欠佳,面白肢凉,阴茎包皮不长,小便滴沥而出,白天因尿湿频换内裤,夜间床上需用尿布。
补中益气汤的神奇案例

补中益气汤的神奇案例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医方剂,主要用于调理脾胃、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气血不足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补中益气汤的神奇案例:
1. 一位老年患者饱受腰腿疼痛之苦,经过中医的检查,发现其体内气血不足,于是医生开了补中益气汤让其服用。
仅仅服用了一个月,老人身体的腰腿疼痛明显缓解,同时整个人的状态也变得更加舒适。
2. 一名年轻女性由于疲劳过度导致经期不调,同时在口腔内发现有溃疡。
中医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气血不足,身体需要补益。
于是医生开了补中益气汤让其服用,同时调整了其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
不仅仅经期恢复正常,口腔溃疡也消失了。
3. 一名中年男性平时工作繁忙,习惯熬夜。
渐渐地他感觉到身体开始出现疲倦、易怒、失眠等症状。
中医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法检查其体质后,开了补中益气汤给他服用。
他服用汤剂三个月后,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疲倦感、易怒情绪得以改善,睡眠也变得更加充实。
综上,补中益气汤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方剂,可以治疗多种气血不足引起的身体不适症状,但是在使用时必须要根据个人体质来进行调整。
补中益气汤的适用范围和案例

补中益气汤的适用范围和案例先带大家看看两篇案例;案例一:梁女士,36岁,近一个礼拜以来,出现发热,属于低热那种,去药店买了小柴胡冲剂合退烧药,都没效果,后来转为看中医,还是低热,劳累后发作,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身倦乏力,心悸不宁,晚上不好睡觉,老是容易醒来,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薄白,脉细弱无力。
首先带大家来看看这个病,脉细无力,属于虚证,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自汗,属于气虚之证,再来看看病,开头就讲到长期低热,那么病属于中医内科内伤发热中的气虚发热,治法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即可。
给与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2g,白术、当归各10g,陈皮、炙甘草各6g,升麻、柴胡各10g,牡蛎30g,糯稻根30g,白芍10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两次,每次200ml。
吃完药材后,没有发热现象,但还有点无力感觉,特别是劳累后,建议她以后可以去药店买点补气血的中成药就可以,比如人参归脾丸,平时泡黄芪30g,当归10g,每天当泡茶喝,用当归补血汤补气血。
案例二:江先生,男,27岁,近一个月以来,吃饭不香,饥不欲食,肚子胀胀的,脘腹满闷痞满,时轻时重,喜喝温水,喜欢按着肚子,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倦怠无力,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首先带大家来看看这个病,脉细无力,属于虚证,倦怠无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属于气虚证,便溏定位在脾,脘腹满闷痞满定位在胃,综合定位脾胃,病属于胃痞中的脾胃虚弱。
治法宜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给与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2g,白术、当归各10g,陈皮、炙甘草各6g,升麻、柴胡各10g,枳壳10g,木香10g,厚朴10g,砂仁10g,神曲10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两次,每次200ml。
先吃了7剂,后面再抓了7付巩固一下,后面没有继续吃。
那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讲讲补中益气汤的事情!首先它的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那么,补中益气汤的出处来源、方解速记方歌口诀、主治功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补中益气汤是中医古方之一,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血瘀等疾病。
下面是三个成功的案例。
案例1:中年男性患有痛经患者是一名中年男性,近期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有气虚的情况。
然而,他还出现了痛经的症状,这是不寻常的。
患者表示,他从几年前起便出现了这种症状,疼痛感强烈,经常会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经过中医师了解病情,发现患者存在气虚的情况,肝胆气滞,经络不畅。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师给予患者补中益气汤治疗。
患者每日服用汤剂三次,同时进行针灸治疗。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开始感觉到痛经的症状逐渐缓解。
他的身体也变得更加有力气,心情变得愉悦。
案例2:女性患有乳腺增生一位女性在做乳腺检查时发现乳腺部位有一个较大的结节。
经过检查,发现此病内部组织密集,质地硬。
医生告知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患者不愿意做手术。
后来,患者寻求中医的帮助,医生观察到患者肢体疲软,食欲不佳,精神疲惫。
很明显,患者是气虚血瘀的情况。
针对这种症状,中医师给予患者补中益气汤治疗,让她每日喝汤。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去医院复检时发现结节大小有所减小,此时患者也感到身体状态有所好转。
医生表示,如果患者能够继续坚持每日喝药,恢复身体健康的可能性非常大。
案例3:年迈患者患有糖尿病一位老年人检测出自己患有糖尿病,并且情况严重。
医生给予他药物治疗的同时,他也寻求了中医师的帮助。
中医师发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不太好,体力逐渐下降,精神疲惫,口渴多食,体重下降,这都是周围的症状。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患者表现出更好的状态和更高的精力水平。
尽管血糖水平还有待改善,但医生表示,患者的身体细胞质量和能量显然有所改善。
他也鼓励患者继续进行中医治疗并坚持锻炼身体,以加快康复。
补中益气汤治验4例

补中益气汤治验4例摘要】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组成,具有补气升阳之功效。
本方在临床运用甚广,脾胃之虚或中气下陷者,多可加减运用。
笔者以补中益气汤治疗脑出血术后发热,功能性子宫出血,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疗效较满意,现将验案介绍如下。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发热功血感染肠炎一、脑出血术后谢某,男,65岁,一月前因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一直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西医;采取止血抗菌退热及支持疗法等,病人出现呕吐、纳差,转氨酶升高,故请笔者会诊。
诊见;面色萎黄、体瘦、舌淡、苔白、脉沉细、考虑术后气血亏虚、久卧伤气、诊为术后感染,证据脾胃气虚,气机升降失常,痰阻血瘀,建议停用抗菌素,治以补气养血,化痰祛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50克,党参20克,白术、苍术、陈皮、茯苓、法夏、当归、阿胶各15克;柴胡、升麻、甘草各10克,清水煎至250ml,分三次,每天一剂,连服一周,体温恢复正常,再服两周,痊愈出院。
按:脑出血术后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伤口或併发颅内、肺部感染是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可由单一或多种细菌感染所致,体温多在38~39℃之间,另一方面大量使用抗生素还可致药物热,该例病人术后免疫机能低下,加之久卧伤气,脾胃气虚,气机升降失常,发热主要原因是脾胃气虚,故以补中益甘温除热,辩证施治,取得满意疗效。
二、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DNB)简称功血,是由于机体内外因素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和制约机制,使其内分泌功能紊乱,性激素分泌失常所致子宫内膜失去其正常的有规律的周期变化。
中医学认为是由于脾虚,肾虚导致冲脉,血失流摄,血热扰及冲任,迫血妄行;或血瘀阻滞冲任,血不行经所致。
[1]林某,46岁,2008年8月16日初诊,月经周期紊乱数周,末次月经淋漓不断,量时多时少一月余,色红或淡红有血块,小腹胀,面色无华,疲乏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经某医院给予西药、刮宫等治疗无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赵宁华孙新云2006-5-21 14:32:13 《河北中医》2000 年3 月第28 卷第 3 期关键词:补中药益气汤【关键词】补中药益气汤;治疗应用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创名方,治疗“饮食劳倦,损伤脾胃”。
后世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清阳下陷,功效卓著。
兹举验案4则如下。
1 重症肌无力蔡某,女,38岁,农民。
1998-03-08初诊。
人工流产后又患感冒,身体虚弱,汗多无力,觉双眼睑下垂沉重不能抬举3个月余,先后到多家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单纯眼肌型。
给予激素和抗胆碱脂酶药物治疗,效果不显。
刻诊:四肢无力,抬头力弱,倦怠自汗,少气懒言,头昏眩晕,腰膝酸软,双眼睑下垂,早轻暮重,视物成双,语声低哑,发音不清,口燥咽干,二便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属中气不足,肝肾亏损。
治宜补中益气,滋补肝肾。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36 g,白术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2 g,鸡血藤18 g,山药18 g,阿胶(烊化)10 g,麦门冬12 g,何首乌15 g。
水煎服,日1剂。
15剂后自觉体力大增,头昏目眩减轻,声音有力,视物正常,惟眼睑略有下垂,开合不便。
原方加熟地黄、鹿角胶、紫河车(另冲)继服20剂,眼睑下垂完全恢复,视力正常,随访5年未复发。
按:重症肌无力属中医学痿证范畴。
患者做人工流产后又感冒,发汗过多,致气血津液亏乏,津虚不能溉,血虚不能营养,肌肉筋脉失养,出现眼睑下垂、肢体痿弱不用等一派中气不足、肝肾亏损之证。
病位在脾、肝、肾,因脾主肌肉四肢,眼睑属脾,肾主骨,肝主筋,故治疗以补中益气汤补中以健中土。
加阿胶、鸡血藤、菟丝子、枸杞子、山药、熟地黄滋补肝肾,加鹿角胶、紫河车血肉有情之品可增强补肝肾填精之功。
2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刘某,男,32岁。
1996-04-16初诊。
头晕乏力,四肢酸软3个月余,患者身体消瘦,又因饮酒过量,感受寒邪,逐渐发展至头项软弱,畏寒,足不能久立,行走须人扶持,手臂无力,不能握物。
某医院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治疗4个月余,疗效不佳。
刻诊:面色苍白,体质瘦弱,心悸多汗,四肢不温,头项尚能抬举,步履缓慢,蹲起困难。
中医辨证为气血虚弱,脾肾亏损。
予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35 g,白术15 g,红参(另煎)8 g,当归15 g,升麻6 g,大枣3枚,炙甘草6 g,巴戟天12 g,鹿角胶(烊化)10 g,鸡血藤24 g,炮附子6 g,补骨脂15 g,肉苁蓉15 g。
水煎服,日1剂。
10剂后足温,头可抬举,两手能持物,仍步履艰难,腰膝无力。
守方继服15剂,诸症好转,略感口干。
原方减附子,同时服虎潜丸,50余剂后精神体力恢复正常,可下地劳动,随访4年未复发。
按:本例主要是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濡养四肢肌肉;肾阳虚,温煦失职,又感寒邪,肾精亏损,不能荣筋养骨,而致足软不能久立,肌肉萎缩。
中医辨证:脾肾阳虚,气血虚弱。
予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升陷,使脾胃功能正常,精生血旺,肌肉丰满。
配熟地黄、鸡血藤、巴戟天、续断、补骨脂、鹿角胶、肉苁蓉、附子温补肾阳,强筋健骨,恢复期配服虎潜丸可增强补肾助阳、强筋壮骨之力。
3 人工流产后恶露不绝王某,女,30岁,农民。
2001-04-28初诊。
正产2胎,1年前曾做人工流产术,患者3月中旬又做人工流产术,术后20余日恶露不尽,兼有带下,头昏乏力,小腹不适,少腹憋胀,会阴下坠吊痛,腰酸,表情痛苦,面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10日前曾予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
中医辨证为中气不足,冲任损伤。
治宜益气健脾,调补冲任。
予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24 g,升麻6 g,白术12 g,红参(另煎)6 g,炙甘草9 g,阿胶(烊化)10 g,棕榈炭15 g,海螵蛸15 g,三七(另冲)3 g,橘核12 g,荔枝核12 g,大枣3枚。
水煎服,日1剂。
2001-05-01二诊:服药后,恶露停止,会阴下坠吊痛减轻,精神好转,腰仍酸痛,气短乏力,舌红苔白,脉细有力。
治宗前法,以益气健脾,固冲任为要。
处方:黄芪24 g,桑寄生13 g,杜仲炭12 g,橘核12 g,黄柏10 g,蒲公英20 g。
三诊:恶露绝,白带止,腰酸减轻,面色红润,精神振奋,仍感乏力,时有心悸,舌红苔白,脉细数。
治宜益气健脾补肾,以巩固疗效。
以红参易党参,减黄柏、蒲公英,加熟地黄、砂仁继服。
1个月后复查已痊愈。
按:患者行2次人工流产,身体虚弱,胞宫损伤,冲任二脉受损,导致会阴吊痛。
冲主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系于肾,故治宜益气健脾、调补冲任。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益气健脾升陷。
杜仲、桑寄生、山药补肾,其补肾即调补冲任;橘核、荔枝核温宫;阿胶、艾叶、棕榈炭、海螵蛸摄血;三七少量另冲,既能止血,又可化瘀。
三诊恶露绝,遂减阿胶、艾叶、棕榈炭、三七、海螵蛸,加巴戟天、枸杞子、菟丝子加强补肾之力,同时加黄柏、蒲公英清热止带。
三诊诸症将瘥,仍以益气健脾补肾调治以收全功。
4 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难以转阴王某,男,56岁。
1998-04-10初诊。
6个月前感冒,自服感冒药后好转,继续劳动。
近20多日来颜面水肿,下肢轻度水肿。
查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3~5个,红细胞计数(++);血压20.0/13.3 kPa(150/100 mm Hg);血胆固醇10.2 mmol/L。
诊断:肾病综合征。
刻诊:头昏乏力,腰酸痛,下肢沉困,纳呆,面色白光白无华,大便偏溏,脉缓无力,舌淡苔白。
证属脾不足,肾气不固。
治宜益气健脾,补肾固精。
予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36 g,党参15 g,白术12 g,柴胡6 g,升麻6 g,山药15 g,茯苓15 g,芡实15 g,益智仁15 g,当归12 g,陈皮6 g,砂仁6 g,玉米须30 g,桑螵蛸15 g,金樱子18 g,甘草6 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1998-04 -24二诊:面色转红,头昏乏力,腰酸痛均减轻,纳可,大便正常。
查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0~2。
守方继服24剂。
三诊:精神旺盛,头昏腰酸均恢复正常。
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
为巩固疗效,上药加工成散剂,装空心胶囊服,每次6粒,每日3次。
稍有感冒症状加白僵蚕、蝉蜕、牛蒡子,随时服。
尿蛋白连续复查数次均为阴性,随访7年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脾虚运化失司,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下陷,肾虚封藏失职,肾不藏精则精微外泄,致使尿蛋白长期不消,治宜健脾升陷,予补中益气汤辅以山药、芡实、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玉米须补肾固精(玉米须有强肾利尿功用)。
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长期难以转阴,应从根本着手,坚持服药,方有治愈的一、治子宫脱垂 :吴绍芬等报道 ,用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减方 ,配合应用环形子宫托及热盐水坐浴 ,治疗子宫脱垂 , 6剂为一疗程 ,共 4个疗程 ,连续 2个疗程后停药 ,间隔 10个月再服 2个疗程 ,除治愈和无效者停药外 ,好转者再服 2~4个疗程 ,治疗期间避免重体力劳动。
治疗一年后三次随诊 ,结果在 218例患者中 ,治愈 172例 ,好转 45例 ,无效1例。
二、治崩漏 :朴永日以补中益气汤治疗崩漏 26例 ,其中崩中者 8例 ,服药 3~ 10剂后痊愈 ;漏下者 18例 ,服药3~ 20剂痊愈 14例 ,有效 3例 ,无效 1例。
吴敏慧亦报道 ,用大剂量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虚崩漏 ,水煎服 ,每日一剂 ,连服 2~ 4周 ,以症状消失、减轻、恢复正常评价疗效 ,其结果 50例患者中 ,痊愈 23例 ,显效 13例 ,有效 9例,无效 5例 ,总有效率为 9 0%。
三、治前置胎盘 :胡翠芳报道 ,以本方加地榆炭、熟地炭、菟丝子等治疗前置胎盘 30例 ,经 15~ 19天治疗 , 21例由前置胎盘转为正常 , 5例由边缘性前置胎盘转为低置胎盘 , 3例由部分性转为边缘性的置胎盘 , 1例因出血手术终止妊娠 , 29例随诊均为顺产。
四、治产后尿潴溜 :陈芝高报道 ,以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妊娠期和产后尿潴溜 16例 ,结果服药 1~ 2剂尿通者 9例,服 3~ 5剂尿通者 7例。
五、治产科术后小便失禁 :李智芬报道 ,以本方加益智仁、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治疗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的小便失禁 57例 ,结果治愈 45例 ,好转 12例。
病案举隅黄某,女,25岁。
主诉:产后1个月来连续发热,西药治疗无效。
刻诊:面色觥白,神疲懒言,发热日重夜轻,手足心热,饮食无味,脉大而无力。
治宜甘温益气、清热祛瘀。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服7剂后诸症告退。
后以八珍汤调理获愈。
1.脾胃虚弱证用本方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连服2~4周。
2.胃下垂用本方加味: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橘皮6克,柴胡6克,升麻6克,白术9克,积壳9克,茯苓9克。
水煎服,每日1剂。
3.慢性结肠炎用本方加味:黄芪30克,炙甘草15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橘皮15克,柴胡15克,升麻10克,白术15克,积壳15克,蒲黄、五灵脂、地榆、白头翁各15克,黄连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连服1个月后改服本方丸剂,每次1丸,每日2次,再用1个月。
4.胃黏膜脱卖症用本方丸剂,每次1丸,每日2次,同时加用庆大霉素4万单位,每日3次,口服,连用2~3周。
5.慢性肝炎用本方加味:黄芪15~30克,党参10~15克,当归10~15克,橘皮10克,柴胡6克,升麻4~10克,白术10~15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互剂。
在临床治愈后再隔日1剂或改用本方丸剂,每次6克,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
6.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用本方:生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当归10克,橘皮10克,柴胡6克,升麻3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3克。
温水浸泡l~2小时,文火煎煮30分钟,取什,再煎第二煎,合并两次煎液,约得400毫升,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有促进转阴的疗效。
7.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用本方丸剂或颗粒剂,每次3克,每日2~3次,口服,连用3个月~1年。
有提高呼吸道对感染的抵抗力。
8白细胞减少用本方加减:黄芪30克,党参30克(或红参6克),当归10克,橘皮5克,升麻3克,白术10克,黄精12克,紫河车12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9.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本方丸剂或颗粒剂,每次3~6克,每日2~3次,口服。
有提高血小板的作用。
10.男子不育、精子减少或活力低下用本方加减:黄芪15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橘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炙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连用1~2个月。
或用本方丸剂或颗粒剂,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连用3个月。
11.妇女脾虚带下用本方加减:蜜黄芪、淮山药、乌贼骨、党参各30克,茯苓25克,当归、橘皮各12克,土炒白术20克,蜜升麻、蜜柴胡、炙甘草各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