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分析及对策选择

合集下载

2024年青岛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青岛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青岛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青岛作为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旅游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青岛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市场概况青岛旅游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青岛市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增。

2019年,青岛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这显示了青岛旅游市场的广阔发展空间和巨大潜力。

市场特点青岛旅游市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多样化的旅游资源:青岛以其优美的海滩、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里拥有世界遗产景点、温泉度假村、美食街和购物中心等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

2.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青岛旅游市场的游客来源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经济背景的人群。

一方面,有高端游客追求奢华度假体验;另一方面,也有自助游客寻求亲近大自然和文化交流的低成本旅游方式。

3.旅游季节性波动: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限制,青岛旅游市场呈现出季节性波动的特点。

夏季是市场的旺季,游客数量激增;而冬季则相对较少游客光临。

因此,青岛需要通过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以提高旅游市场的平衡发展。

市场挑战青岛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1.品质提升的压力: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青岛旅游市场需要更好地满足游客对服务质量和体验的要求。

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是当前市场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青岛作为一座生态城市,需要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保意识,控制旅游规模,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是保持青岛旅游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更多城市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青岛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不仅需要积极推广青岛旅游品牌,还需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2022年度山东省旅游大数据报告

2022年度山东省旅游大数据报告

2022年度山东省旅游大数据报告一、引言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遗产和历史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2022年度山东省旅游行业的发展状况,本报告基于大数据分析,对山东省旅游业的关键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二、总体概况1. 山东省旅游总体规模根据数据统计,2022年度山东省接待游客总数达到了1.2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0%。

旅游总收入达到了5000亿元,同比增长了8%。

这显示出山东省旅游业在2022年度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2. 游客来源地分布山东省的游客主要来自于国内各地,其中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发达地区为主要来源地。

此外,国际游客中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游客数量也有所增加。

3. 旅游产品特色山东省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而闻名,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海滨度假等。

其中,泰山、崂山、曲阜孔庙、青岛八大关等景点是游客们的热门选择。

三、旅游市场分析1. 旅游消费趋势2022年度山东省旅游市场的消费趋势显示出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游客们更加注重旅游体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其次,自由行和深度游成为主流,游客们更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安排行程。

2. 旅游业态发展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山东省的旅游业态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

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之外,民宿、农家乐、主题公园等新兴业态得到了更多游客的关注和爱慕。

四、旅游经济效益1. 就业创收旅游业在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2年度,山东省旅游业提供了100万个就业岗位,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2. 旅游投资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吸引更多游客,山东省在2022年度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投资。

投资额达到了200亿元,主要用于景区改造、旅游设施升级和旅游宣传推广等方面。

2024年山东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山东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山东旅游市场规模分析1. 引言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山东旅游市场规模,探讨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2. 山东旅游市场概述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海滨、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资源。

旅游业在山东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起到了积极作用。

3. 2024年山东旅游市场规模分析3.1 旅游收入分析根据统计数据,山东旅游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9年,山东旅游收入达到X亿元,较上年增长X%。

这主要归因于山东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

3.2 游客数量分析山东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截至2019年末,山东接待国内外游客X万人次,同比增长X%。

这表明山东旅游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3 旅游产品分析山东旅游产品种类繁多,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文化体验等多个领域。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泰山、威海、青岛等。

多样化的旅游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旅游市场的规模扩大。

3.4 旅游消费分析山东省的旅游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促使山东旅游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同时,旅游服务业也获得了迅猛发展,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3.5 旅游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山东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繁荣,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

4. 山东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展望山东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以下是未来山东旅游市场的一些发展趋势展望: - 旅游产品创新:在保持传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注重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 旅游市场国际化:加强与国际旅游市场的合作,吸引更多来自国外的游客,拓展市场规模。

- 旅游服务提升: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更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 结论山东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稳步增长。

山东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山东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山东旅游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山东旅游市场也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山东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市场概况、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通过对山东旅游市场的分析,也可以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将首先介绍山东旅游市场的概况,包括其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历史等方面的情况。

接着,将分析山东旅游市场的特点,包括旅游产品种类、游客结构、市场竞争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然后,将探讨山东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未来的市场需求、发展机遇、市场前景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将总结市场分析的主要发现,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以及对整个报告的结语。

通过上述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报告的内容安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报告中的信息。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山东旅游市场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讨山东旅游市场的概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现状的调查和研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建议,旨在为旅游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和政策,促进山东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本报告的撰写和发布,也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山东旅游市场重要性和发展潜力的关注,促进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推动山东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1.4 总结在本报告中,我们对山东旅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市场概况、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发现山东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和潜力的地区。

市场特点表现在山东旅游市场多样化、区域性强、文化底蕴深厚等方面。

在未来,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和旅游形式的多样化,山东旅游市场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市场分析总结中,我们分享了对山东旅游市场发展的理解和预期,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

新时代山东省乡村旅游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代山东省乡村旅游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代山东省乡村旅游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田园生活,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全国农村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山东省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涌向山东省的乡村景区。

在这一趋势的带动下,山东省的乡村旅游不断升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问题一:乡村旅游基建不足目前,山东省的很多乡村旅游景区还缺乏基础设施,景区的厕所、休息亭、路灯等设施也存在短板。

这对于游客而言影响到游玩体验,对于旅游的产业链而言,也将影响到产业的发展。

对策: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于山东乡村旅游产业的投资。

政府应该加强对于乡村旅游的管控和规划,下大力气进行景区基建的配套设施建设,并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投资,为旅游观光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受。

问题二:旅游管理理念落后在某些乡村景区中,旅游管理理念陈旧,没有及时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

如有些景区未能注意到现代游客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重视,甚至会因为不合理的开发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对策:引入先进的旅游管理理念和理念,通过开展培训、交流等活动,提升山东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注重生态文明,加大对于环保、绿色发展的力度,保护好山东景区的自然与文化资源。

问题三:景区标准化建设不足在观光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之下,山东省的很多乡村景区管理混乱,导致缺少规范性和品质保证,也影响游客的出行当中的感受。

如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消费不透明等问题。

对策:要在提升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品质的路径上不断进步,提升服务质量,让游客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有益的旅游体验可以提高游客的消费水平,让消费者感受到诚信,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

结语:总之,针对山东省乡村旅游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的从设施建设、管理理念、景区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改善,借助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用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环境为游客带来一次美好而愉悦的旅行体验。

2024年青岛旅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青岛旅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青岛旅游市场分析现状摘要本文旨在分析青岛旅游市场的现状,以便为相关旅游从业者提供参考。

首先,文章将介绍青岛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

然后,将分析当前青岛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接下来,将探讨青岛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户群体和旅游产品特点。

最后,将提出几点关于青岛旅游市场的发展建议。

1. 引言青岛是中国的沿海城市,位于山东省。

它以其美丽的海滩、浓厚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青岛旅游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青岛旅游市场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2. 青岛旅游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2.1 规模青岛旅游市场的规模逐年增长。

据统计,每年游客人数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和重要节假日,青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2.2 发展趋势青岛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 日益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如海滩度假、温泉养生、观光旅游等。

- 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推动了青岛旅游业的发展。

- 外来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来自亚洲邻国的游客。

3. 青岛旅游市场的客户群体和产品特点3.1 客户群体青岛旅游市场的客户群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家庭游客:青岛以其海滩度假和各类娱乐设施而吸引了许多家庭游客。

- 年轻人与青年团体:年轻人通常对青岛的浪漫海滩和夜生活更感兴趣。

- 文化爱好者:青岛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爱好者。

- 企业团体:综合会议设施和企业服务的完善,使得青岛成为重要的企业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地。

3.2 旅游产品特点青岛旅游市场的产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海滩度假:青岛以其美丽的海滩和丰富的水上娱乐项目而著名。

- 文化旅游:青岛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遗迹,如清代建筑、德国风情街等,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爱好者和历史探索者。

- 温泉养生:青岛附近地区的温泉资源丰富,吸引了一大批追求健康养生的游客。

- 美食文化:青岛以其独特的海鲜美食而闻名,成为许多美食爱好者的天堂。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精选5篇)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精选5篇)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一)临沂旅游业具备优势分析(strength分析)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组合较好。

临沂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类型组合较好,现行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8种资源类型均有分布。

许多旅游区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据临沂市旅游局等对本市旅游资源的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旅游资源11大类30多个亚类,旅游景点300多处,资源丰度与景点密度较好。

2、内外交通发达。

临沂市交通便利,已形成稠密、便捷、立体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目前已形成了以一场(临沂飞机场)、二港(日照港、岚山港)、四纵(205、206国道,京沪高速公路、沂蒙公路)、四横(327国道、日东高速公路、文泗公路、兖石铁路)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好,游客进得来、出得去。

旅游中心城市临沂到各区县以及主体景区蒙山的距离最远不超过100km,且临沂为山东省最大的公路客运中心,通达性强,方便的区内交通,为本地基础客源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客源来源广,本地客源稳定。

临沂市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当地客源,2008年临沂市人口已达1142万,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10.18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49元,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2.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586.68元,“人们已具备了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这是临沂市旅游最稳定、最主要的客源;二是周边客源,由济南、济宁、徐州、连石港、日照、青岛围成的区域人口多、经济较发达,距临沂市近,是一股重要的客源;三是线路客源,便利的交通使京津沪、宁杭及陆桥沿线的重要城市具备了来临沂市一日游的条件,这是一股重要的线路客源;另外还有商业客源,探亲客源等。

山东省潍坊市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山东省潍坊市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山东省潍坊市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摘要:以潍坊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对潍坊市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潍坊市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对策,旨在为潍坊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潍坊市、生态旅游、SWOT分析引言生态旅游是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识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而出现的。

生态旅游最先产生于国外,它是西方“人与自然”观念转变,环境保护意识觉醒,绿色消费潮涌现的产物。

与国际生态旅游相比,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生态旅游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调整性自然旅游时期、生态旅游概念创立时期和生态旅游大力发展时期。

在国际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学者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赋予生态旅游以中国特色的内涵,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不断推动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

纵观中国生态旅游的研究历程,大致经历了概念引入阶段、概念界定阶段、实践研究阶段三个时期。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地方生态旅游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关于潍坊市生态旅游的研究并不多,且研究内容多为潍坊市生态旅游的资源介绍,开发战略或可持续发展对策, 而对其发展的劣势、压力等研究较为缺乏。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山东省潍坊市生态旅游发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生态旅游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新的旅游发展思路——生态性旅游,由此产生了生态旅游的萌芽[1];1983年国际自然联盟特别顾问Cavallas Lascurain首次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独立术语提出[3];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此后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21世纪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分析及对策选择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理论学习》作者:张定新一、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就斐然。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旅游业经过30年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市场和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同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不断加大。

1.规模不断壮大,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亮点纷呈。

国际旅游市场不断成长。

1978年,山东省接待海外旅游人数仅9000人次,旅游创汇59万美元;1987年,接待海外游客开始超过10万人次;1994年,旅游外汇收入首次突破1亿美元;1997年开始超过2亿美元;2004年,海外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实现两个“突破”,人数首次突破100万,外汇收入也首次突破5亿美元;2006年,旅游外汇收入首次超过10亿美元;2007年,海外旅游人数突破200万人次,达到249.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3.5亿美元。

在国外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国内旅游市场也日益兴旺。

1990年,山东省接待国内游客2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亿元;1995年,国内旅游收入开始超过150亿元;2004年,接待国内游客开始超过1亿人次;2006年,国内旅游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214.8亿元;2007年,国内游客首次突破2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551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93.8%。

2.发展势头良好,速度不断加快。

山东旅游业在经历了初期的成长后,进入21世纪又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

“九五”时期,接待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年平均增长9.9%和8.5%,“十五”时期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5%和15.0%,“十一五”前两年则达到了26.9%和20.1%,分别比“十五”时期高10.4和5.1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高17.0和11.6个百分点。

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也保持加快发展的态势,并且均快于游客的年均增长幅度。

3.旅游产品不断开发,结构不断优化。

山东采取多项措施,根据不同客源市场需求,为不同的客源层,持续、深度开发多层和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甚至量身定做旅游产品,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亮点。

一是树立品牌形象,增强营销理念。

为鲜明树立山东旅游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地位,形象地展示山东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山东省将旅游形象定位为“文化圣地、度假天堂”。

并且投入巨资,在境外以及国内主流媒体予以广泛宣传,效果显著。

不仅如此,山东还打造出“泉水之都”、“帆船之都”、“国际风筝都”、“东方文化圣城”、“江北水城”等一个系列城市品牌形象群,大大增强了这些城市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二是提升老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

山东对现有资源和产品进一步整合,以“文化圣地度假天堂”为统领,构建“山水圣人”“、黄金海岸”“、逍遥游”三大骨干产品体系,知名度不断提高。

各地旅游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青岛市以举办2008奥帆赛为契机,加强奥运旅游产品开发;烟台推出葡萄酒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和海滨沙滩度假旅游;威海、聊城推出温泉旅游。

这些产品日益成为山东旅游市场的新亮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

三是细分市场,深度开发旅游产品。

为不同的海外客源层量身定做旅游产品,成为山东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针对韩、日市场,山东主推孔子文化、齐鲁美食、中国书法等专项产品,同时与规模大、实力强的日航合作包装推介“孔子街道”等新产品。

针对港澳台市场,合作建立“山东旅游推广联盟”,启动“港澳台入境旅游倍增计划”。

针对台湾游客特别推出“山东新体验”10条精品线路。

在香港推出“大气山东”系列精品线路。

针对东南亚市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举办“山东旅游周”,推出修学旅游、赏花之旅、民俗之旅专项产品。

针对欧美远程市场,主推孔子题材产品,举办“感受中国从孔子开始”专题促销活动。

针对俄罗斯新兴市场,主推山东海滨度假旅游产品。

同时,加强与国、中、青三大总社的实质合作,联合开发德、英、法和美加等欧美市场,并且积极开发邮轮产品,争取更多豪华国际邮轮停靠山东旅游,促进沿海旅游产业向高端发展。

4.旅游市场结构不断完善。

海外游客比重持续上升,1990年只占全部游客的0.53%,2000年占1.02%,2007年上升为1.21%。

韩、日主体客源稳定增长,新兴客源市场快速成长,境外客源市场日趋多元。

2005年,亚洲游客占82.6%,欧洲游客占8.8%,美洲游客占5.9%。

至2007年,欧洲游客比重上升到9.2%,美洲游客上升到6.5%,亚洲游客占81.8%,其中,韩、日两国游客占到全部的73.7%。

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6年以前,从事经济商务活动的人员一直在入境游客占据主体地位。

2007年,来山东旅游观光的游客开始超过从事经济商务活动的人员,分别占44.4%和43.4%。

入境游客中外国人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1996年,外国人所占比重为68.4%,港澳台客源占31.6%;2007年,外国人占80.9%,港澳台客源仅占19.1%。

5.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

1990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为7.5亿元,仅占GDP的0.5%;1995年,所占比重有了较大提高,达到3.4%;2001年,比重首次突破5%;2007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653.6亿元,所占比重首次提高到6%以上,占6.4%。

国内旅游成为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990年,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0.4%,1995年达到3.2%,2001年突破5%,2007年达到6%,所占比重均远远高于入境旅游。

二、山东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山东积极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日益繁多,质量不断提高,较好地满足了旅游需求。

但是,山东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

从国内旅游市场看,各地旅游发展不平衡。

2007年,山东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游市场的新亮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

三是细分市场,深度开发旅游产品。

为不同的海外客源层量身定做旅游产品,成为山东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针对韩、日市场,山东主推孔子文化、齐鲁美食、中国书法等专项产品,同时与规模大、实力强的日航合作包装推介“孔子街道”等新产品。

针对港澳台市场,合作建立“山东旅游推广联盟”,启动“港澳台入境旅游倍增计划”。

针对台湾游客特别推出“山东新体验”10条精品线路。

在香港推出“大气山东”系列精品线路。

针对东南亚市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举办“山东旅游周”,推出修学旅游、赏花之旅、民俗之旅专项产品。

针对欧美远程市场,主推孔子题材产品,举办“感受中国从孔子开始”专题促销活动。

针对俄罗斯新兴市场,主推山东海滨度假旅游产品。

同时,加强与国、中、青三大总社的实质合作,联合开发德、英、法和美加等欧美市场,并且积极开发邮轮产品,争取更多豪华国际邮轮停靠山东旅游,促进沿海旅游产业向高端发展。

4.旅游市场结构不断完善。

海外游客比重持续上升,1990年只占全部游客的0.53%,2000年占1.02%,2007年上升为1.21%。

韩、日主体客源稳定增长,新兴客源市场快速成长,境外客源市场日趋多元。

2005年,亚洲游客占82.6%,欧洲游客占8.8%,美洲游客占5.9%。

至2007年,欧洲游客比重上升到9.2%,美洲游客上升到6.5%,亚洲游客占81.8%,其中,韩、日两国游客占到全部的73.7%。

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6年以前,从事经济商务活动的人员一直在入境游客占据主体地位。

2007年,来山东旅游观光的游客开始超过从事经济商务活动的人员,分别占44.4%和43.4%。

入境游客中外国人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1996年,外国人所占比重为68.4%,港澳台客源占31.6%;2007年,外国人占80.9%,港澳台客源仅占19.1%。

5.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

1990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为7.5亿元,仅占GDP 的0.5%;1995年,所占比重有了较大提高,达到3.4%;2001年,比重首次突破5%;2007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653.6亿元,所占比重首次提高到6%以上,占6.4%。

国内旅游成为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990年,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0.4%,1995年达到3.2%,2001年突破5%,2007年达到6%,所占比重均远远高于入境旅游。

二、山东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山东积极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日益繁多,质量不断提高,较好地满足了旅游需求。

但是,山东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

从国内旅游市场看,各地旅游发展不平衡。

2007年,山东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亿人次,其中,青岛市3259万人次,占全省的16%,加上烟台和威海市,三个市占到全省的32.5%;全省国内旅游收入1550亿元,其中,青岛市350.1亿元,占全省的22.6%,加上烟台、威海两市,则占到全省的41.3%。

与国内旅游市场比较,国际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更加明显。

2007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249.6万人次,接待外国人202万人次,分别有66.3%和71%的集中在青岛、烟台和威海三个市;三个市的旅游外汇收入合计超过10亿美元,占全省的76.1%。

从入境客源看,2007年,美洲、大洋洲、非洲入境游客以接近40%的速度增长,比重有所提高,但来自亚洲的游客比重仍高达81.8%。

2.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够。

在大多数景区,存在着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旅游产品种类少,旅游设施不配套,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度挖掘,体验项目设计少,游客参与度低等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存在管理混乱,无序开发的现象,与自然景观不和谐,也破坏了旅游景点的整体形象。

3.旅游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涉及面相当广泛。

发展旅游业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研究、规划、策划、管理人才和市场开拓人才,需要大量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服务人员。

近年来,山东注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但从总体上看,山东的旅游人才不足,旅游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人员素质偏低的现象仍然存在。

这既有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机制、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

4.旅游业竞争力不强。

旅游竞争力不强,是制约山东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是旅游企业集团总体数量少,经营规模小,资本程度化低,市场影响力弱。

山东缺乏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旅游企业品牌,也缺少在区域旅游板块中能发挥龙头作用的骨干企业。

据统计,山东省旅行社拥有数量居全国第一,但平均资产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