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眼中的好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眼中的好老师

【内容摘要】大多数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是从幼儿回家时的情绪情感表露、行为和对幼儿园感受的表达以及平日与教师的直接接触中获得的信息而做出的结论。家长眼中好老师的标准主要是:要给关爱孩子;教育既要使孩子开心快乐,又要学到东西;交流幼儿的不足应从肯定长处入手并商量怎么指导孩子。可见,给予每一位幼儿同等的爱与关注,有较强的教育专业素质,关注和理解家长的感受、掌握沟通技巧等方面是一位幼儿园好老师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家长、界定、幼儿、好老师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工作,对于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自己还是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得到家长的认可、得到领导的认可、得到社会的认可,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目标,但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得好。因此,为了将来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这个工作,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家长是如何界定一名好老师。获得家长对幼儿园老师期望的了解,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本课题研究,使我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幼儿的感受与表达让家长形成对好老师的界定

大多数家长对教师的了解、及其满意度是从幼儿回家时的情绪情感表露、行为和对幼儿园感受的表达获得,家长是很直观地了解老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及其教育方式和态度,从而形成对老师的评价。

1、教育活动是否切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一位家长的话:起初女儿是很想去幼儿园的,因为到幼儿园可以滑滑梯,可以和许多小朋友做游戏。但是才去了两个多月,孩子就不怎么想去了(但迫于无奈父母要上班,她还是天天去)。每天一起床就问:“今天要去幼儿园吗?”如果我们说:“不要,今天是星期六或星期日。”孩子听后就特别的高兴。

有一天早上,女儿上幼儿园的路上,看见邻居家的小狗在外面遛达,女儿就问我:“妈妈,为什么这只小狗不要去幼儿园?”从那口气和眼神分明看得出,女儿宁愿做只可以自由遛达的小狗,而不愿做个上幼儿园的小孩。

我常问女儿,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她总是说:“幼儿园不好玩,老是要坐

在教室里。”“我觉得幼儿园里上课好累。”……

上述案例中,幼儿从认为幼儿园里可以玩很多的游戏,刚开始较喜欢来幼儿园,而到了后来,却不喜欢来幼儿园,觉得到幼儿园都是上课,上课不好玩,一直坐着,很累。从幼儿的这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天性爱玩,幼儿的行动是靠幼儿的直接兴趣所左右,不喜欢总是坐在班级里上课,而是喜欢活动本身的“有趣、有意思、好玩”。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活动游戏化,来适应幼儿且满足幼儿需求,应让幼儿“学中玩、玩中学”,这样做,满足幼儿年龄段需求的游戏时间,同时又能让幼儿从中学到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具有适度的趣味性、挑战性、活动性、多变性,让幼儿真正从活动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

在家长听到幼儿的这段话语时,心里有种心酸。幼儿既然羡慕小狗的自由,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就会开始思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一点也快乐,幼儿所在的幼儿园是否具有了解、理解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帮助等专业知识,是否明白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更多的是需要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环境,而不是一味的在班级里传授知识。

2、满足幼儿受关注、得到关怀的需要

一位家长的话:为了方便梳理,我给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剪了短发,可是一个月后,当我们说再给女儿剪短发时,却被她拒绝了。我问女儿为什么要留长发,女儿说:“留长发,老师就会在我起床后帮我梳头,帮我绑头发。”“我现在剪短发,起床后,老师不理我,只顾帮其他小朋友梳理头发。”

“女儿刚去幼儿园时,吃饭吃得又快又好,因而放学时经常得到小红花。可是后来,却吃得越来越慢……”。我们问她原因,她说:“我想老师阿姨喂我吃饭。”原来如此!女儿上园不久就发现,老师会哄着、逗着吃得慢的小朋友吃饭,对此她很羡慕,为了得到老师的逗和哄,为了和老师亲热,女儿采取了“慢吃”策略,因而她也得到了老师的照顾。我们多次批评她吃得慢,她总是不以为然地说:“我就是吃得慢!”

这两个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来向家长描述自己渴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幼儿在家里,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幼儿是家长唯一的关注对象,到了幼儿园就把依恋和受到的关爱、希望转移到教师的身上,而教师或许那只是无意识的

动作或行为,却造成对幼儿极大的伤害,从刚开始很听教老师的话,后来却是反效果。这两位幼儿主动性都比较强,他们能主动想办法,让老师能注意到,他们自己不知道这办法是否正确,但那可以引起教师的注意。而有的孩子就相对内向,不会去主动争取,因此幼儿的这种情感需求就得不到满足,而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孤僻。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幼儿的需求,不能只关注到能力较强的或较弱的,应顾及到每一位幼儿,就算给幼儿一个抚摩,幼儿也会得到满足。

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源于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孩子在家里是家长的心头肉,他们也希望在幼儿园里,教师同样对自己的孩子多些关注,而幼儿这些细节的转变,是家长了解孩子在园里,教师对幼儿的关注是否全面。

3、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适应幼儿的发展

一位家长的话:女儿上幼儿园之前大便是很有规律的,每天早上一次大便。可是,每个学期一开学,孩子的大便便变得无规律了,孩子的大便也成为我们做父母的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据我的调查,不仅我女儿这样,许多孩子都这样。)。女儿上学后,2~3天大便一次,有时甚至3天以上才大便一次。孩子多天不排便,一旦要排时,是很困难的,有时,我们不得不给她吃点“泄药”,以促其顺利排便。随着年龄的增大,现在情况稍微好了一点,但是每天放学回家,首先要做的就是赶紧上厕所大便。我们经常问女儿,为什么不在幼儿园里大便,她总是说,说厕所里人太多,或者说她不会擦屁股。我们问:“你干吗不叫老师帮忙?”她说:“我不敢。”

刚上幼儿园时,女儿经常尿湿裤子而不敢跟说,只有到我们傍晚去接时,才发现,但是此时的裤子已差不多就干了。每当此时,我们总是问说:“尿湿裤子了,干吗不叫老师帮你换?”她总是说:“我不敢。”接着我又问:“是不是还不好意思让老师和小朋友知道你尿湿裤子呀?”她说:“是。”

孩子在幼儿园里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都没有办法得到及时满足,孩子有事不敢叫老师帮忙,孩子犯错误后怕被别人知道,这些都说明孩子在幼儿园里生活的心理环境没有家里那么轻松,那么自如。

而对于一个尚未学会自如地控制排泄的中小班幼儿来说,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甚至结束排泄活动,这确实是难为了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在幼儿园里,要多关心孩子们的排泄活动,给他们更加宽裕的时间,更轻松的排泄氛围,以免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