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
描写语言学名词解释

描写语言学名词解释1. 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学科,主要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发音机制、音变规律以及音系学的基础知识。
2. 音系学:音系学是研究语言中音位组合和音位变化的学科,主要研究语音系统、音位、音变规则以及音系的表达方式。
3. 形态学:形态学是研究语言中词汇结构的学科,主要研究词素、词的结构、词的变化和构词法等。
4. 句法学:句法学是研究语言中句子结构的学科,主要研究句子成分、句子结构、句法规则以及句子的变化等。
5. 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中词汇和句子意义的学科,主要研究词义、句义、意义关系、意义变化等。
6.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语言变异及其原因和结果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分布、语言的社团差异、语言的演变等。
7. 语言演变:语言演变是指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变化。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8. 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指个体在语言环境中对语言的自然学习和模仿过程。
它包括对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面的理解和运用。
9. 语言接触: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或方言之间的接触和交流。
这种接触可以导致语言融合、借用词汇、语音和语法变化等现象。
10. 语言规划:语言规划是指政府或社会团体对语言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包括语言的地位、使用范围、保护和发展等。
11. 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是指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和培训,包括母语教育、第二语言教育、外语教育等。
12. 语言科技:语言科技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语言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
13. 语言文化:语言文化是指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包括语言的起源、演变、分布和使用等,以及它们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14. 语言政策:语言政策是指政府对语言使用的规定和管理,包括官方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外语的使用和管理等。
15. 语言资源:语言资源是指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资源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包括语言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等。
外语教育战略问题思考

3月・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萼
外 语教 育 战 略 问 题 思考
孟
摘
臻 ( 上海大学பைடு நூலகம்
上海
2 0 0 4 4 4)
要 :语 言战略 包括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两大部 分。外语教 育规划和政 策也是 国 家语 言战略 之一。 国内外形 势的变化都会促使 一个国 家
外语教 育规 划和政 策产 生战略转 变。外语教育规划和政 策的制 定应 需要长远 的战略思考。具有 战略 意义的外语教 育规 划和政策 必然会 给我 国社 会经济的发展 带来积极 的正能量 。 关键词 :外语教 育政策 战略思考 顶层设计 外语教育肩负着培养富有创新能力 的外语人 才和具 有外语 能力的其他 专业的人才的重任 。 “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外语教育政策是国家教育政策 的重要 组成部分。 缺乏长远战略思考 的外语教育政策可 能会 至上而下带来一 系列的 失误 ,如教学 大纲设计 、教材编写 、课堂教学实 践等带来一系列 至上 而下的失误 。在我 国外语教育史上 ,因决 策者 缺乏战略眼光 ,加之 受 到忽左忽右政治倾 向的影 响,在外语教 育语种选择 、外语教育规 划布 局 、外语人才培养层 次等方 面都 出现过失误。
改革开放 以来得益于稳定的外语教育政策 ,我国的外语教育事 业
稳步发展 ,培养 了大量 的外语精 英 ,外语 教育也 得到 了进一步普 及。
规有力推动了小学 、中学 和大学 的外语教学。1 9 6 8 年为 了顺 应移 民潮
但是在宏观战略层 面,我 国的外语教育 还存在着这样那样 的问题 ,如 全国与地区的外语教 育规划布局和统筹兼 顾、外 语教育学科发展 的共 性和个性、全球化背景下 的外语教育 战略研 究等。同时还要研究外 语 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强调外语教育并不 意味着盲 目投入 。在经济社 会 中,任何投资都要讲究 回报 。外语教育也是如此。 外语教 育的战略思考要将 国家战略放在 首要位置 ,从服务于 国家 战略的高度把外语教育 的科学规划 当做促进 我国教 育事业 科学发展的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社会语言学是()的重要分支之一。
[A] 社会学[B] 语言学[C] 人类学[D] 文字学2、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社会因素不包括()。
[A] 阶级[B] 阶层[C] 职业[D] 受教育程度3、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对()音分层的研究是社会语言学运用调查统计方法的经典作品。
[A] r [B] s [C] t [D] l4、语言与文化共存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是()。
[A] 汉字与中国文化[B] 印度语与印度文化[C] 拉丁语与拉丁文化[D] 英语与英国文化5、文化接触导致语言接触,最直接、最常见的现象就是()。
[A] 行话[B] 黑话[C] 借词[D] 谚语6、()是影响社会方言的因素之一。
[A] 社会制度[B] 社会形态[C] 社会地位[D] 社会规模7、逢年过节“死鱼”“死鸭”改称“文鱼”“文鸭”是属于语言禁忌中的()。
[A] 年节语言禁忌[B] 日常生活用语禁忌[C] 社会分层用语禁忌[D] 称谓禁忌8、汉语成语“秀色可餐”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反映了()。
[A] 性别差异[B] 性别歧视[C] 性别平等[D] 性别模糊9、语言规划的经济性原则,不包括()。
[A] 群众性[B] 简便性[C] 适用性[D] 效益性10、在域外方言中从汉语输入声调系统的是()。
[A] 越南语[B] 泰语[C] 日本语[D]朝鲜语11、新派方言和老派方言的区分标准是()。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发展历程与趋势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发展历程与趋势朱雄兵【摘要】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在50多年的历程中发展迅速,著作颇丰,拥有本领域的专业期刊和相关国际会议。
语言政策与规划领域的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经典阶段、批评与幻灭阶段和学科复兴阶段,各个阶段受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大背景的影响,研究重点各有侧重。
随着研究者对相关因素的认识不断深化,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研究方法与视角不断丰富,理论也得到不断修正与完善,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语言规划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诸多可控与不可控的因素,其跨学科的性质也越来越明显,今后学科发展也将涉及到对更多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
%The research on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has gone through 50 years’fast development with abounding works,professional periodicals of its field and releva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The re-search on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has generally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classical stage,stage of criticism and disillusionment and subj ect revival.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in each stage,the research emphases are focused differently.With deepening of researchers’ understanding of relevant factors,the range of research has gradually been enlarged,the method and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have been enriched,and the theory has constantly been corrected and perfected. People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language planning is quite a complicated project,involving many con-trollable and uncontrollable factors,whose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thefuture,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n more relevant factors will b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subj ect.【期刊名称】《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5)004【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作者】朱雄兵【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02语言政策与规划实践历史悠久,如中国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实施的“书同文”,即用小篆统一之前六国文字。
语言规划的目标与策略

语言规划的目标与策略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础,它承载着文化、历史和身份认同。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加深,语言规划成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语言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发展和推广一种或多种特定的语言,以满足社会需求。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语言规划者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首先,语言规划的目标之一是保护语言多样性。
世界上存在着丰富多样的语言,每一种都代表着特定的文化和历史。
保护这些语言意味着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在实现保护的过程中,语言规划者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例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权,鼓励学校和社区开设相关语言的课程和培训,以及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和人才培养。
其次,语言规划的另一个目标是提高语言的地位和认可度。
在某些地区,一些语言可能面临边缘化和取代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发展这些语言,语言规划者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提高这些语言的地位和认可度。
例如,制定政策鼓励在公共场所和媒体中使用这些语言,推动官方文件的多语版本,以及组织促进这些语言的文化活动和交流。
此外,语言规划的目标还包括提高语言的可用性和功能。
在现代社会,语言的作用不仅仅是交流,还包括信息传递、思维表达和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为了提高语言的可用性和功能,语言规划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
例如,制定教育政策,推动在学校中普及相关语言的教学,以及鼓励对这些语言进行科技与应用创新。
最后,语言规划的目标也包括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为了促进有效的交流与合作,语言规划者可以制定相关策略。
例如,推广普遍使用的国际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培养相关语言的翻译和口译人才,以及开设多语种的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
综上所述,语言规划的目标与策略是多样而丰富的。
保护语言多样性、提高语言的地位和认可度、提高语言的可用性和功能,以及促进语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都是语言规划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语言规划者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并注重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法国的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实践——由紧到松的政策变迁

— —
由紧到 松 的政策 变迁
戴曼纯 ,贺战茹
( 北京外国语 大学 中国外语教育研 究中心 北京 10 8 ) 0 0 9
摘
要: 语言政 策指 国家通过立法或者政府调节手段 用来鼓励或 阻拦使 用某一语言或某些语言 , 语言规划是政府或社
会 有 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及其使 用进行干预与管理 , 使语
21 0 0年 3月
西安 外国语 大学学报
J u n l fXi a nen t n lSu isUnv ri o r a o ’ n I tr ai a tde iest o v
M a . Ol r2 O
Vo . 8 No 11 . .1
第1 8卷
第1 期
法 国 的语 言政 策 与语 言规 划 实践
语 言政策及规划寻找启示。法国严 紧语 言政策为法 国的民族统一做 出 了重要 贡献 , 但是 导致部分 民族语 言处于濒危 境地。 当前 , 国一方面试图抵御 英语 的冲击, 法 另一方面采 用相对 宽松的政策保护其遗产语言。
关 键 词 : 言政 策 ; 言规 划 ;濒危 语 言 语 语 中 图分 类 号 : 0 0 H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9 7 (0 0 0 - 0 - 17 —86 2 1 )1 0 1 5 0 0
语言规划名词解释

语言规划名词解释人类语言规划是由世界各国领导共同制定的,用于协调全球语言政策与规划目标。
分为长期战略与年度计划两种形式,属于国家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原则是:保护语言多样性、避免使用人工语言及歧视;尊重语言多样性及在不同民族间平等使用语言;人人都能理解和欣赏自己所创造的语言;语言工作必须与语言生活及文化相适应;语言文字政策不应过多地影响社会经济政策。
具体措施有:建立国际语言数据库;成立世界性的专门机构——国际语言协调委员会,设立专门课题组,统筹协调世界各国语言政策,研究制定长远规划;成立相应的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世界各国语言工作者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发展各个国家的语言学术团体;颁布《国际语言宪章》;建立起国际性的语言网络。
语言规划指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不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按照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逐步形成的语言应用模式。
当今语言规划就是把人们在语言应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语言工作手段、现代科技方法进行综合处理,以便更好地推动语言的应用和发展。
1、语言规划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语言学基础阶段(1870-1950);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在这个时期,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
第二阶段:起飞阶段(1950-1960);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尤其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语言学的起飞阶段。
这一时期是语言学向普通话转化的一个阶段,语言学由纯粹的理论探讨进入实践操作阶段。
第三阶段:鼎盛时期(1960-70); 1960年6月联合国召开了一次国际语言学家大会,会上提出了“语言应用的突破口”,标志着世界语言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2、语言规划的含义:(1)在语言工作实践过程中为了制定和改进语言政策或语言标准,经过不断的论证、试验,最终形成的比较科学完整的语言规划。
(2)一个国家的语言规划也可以说是该国整个语言工作规划的缩影。
德国少数族群语言政策

德国少数族群语言政策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会对使用哪种语言进行选择,会规划各种语言的地位、制定语言标准,也会对学校中使用何种语言传授知识、学生学习何种语言进行规定,这一过程就是在进行语言规划、实施和执行语言政策的过程。
而少数族群语言政策是多语制国家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重要部分,对于保护少数族群语言权利、保护语言文化多样性和缓和冲突有重要作用。
德国拥有四个官方认定的少数民族,分别是:丹麦人(die dänische Minderheit)、弗里西人(die friesische Volksgruppe)、辛提和罗姆人(die deutschen Sinti und Roma)以及索布人(das sorbische Volk)。
这四个少数民族在当地生活了数百年,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较强的民族意识、政治意识和德国维护民主、树立形象、维护安定等政治需要促使德国形成了如今的少数族群语言政策。
一、政策目标德国少数族群语言政策的目标可以从文化、政治和历史三个层面来理解。
从文化层面来说,其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给予少数族群语言保护来维护国家语言多样性,从而维护文化多样性。
德国将其国内少数族群语言视为国家文化财富和资源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须通过给予其明确的、特殊的保护,来确保少数族群语言不会在社会发展、代际传承的过程中凋零和消亡。
从政治层面来说,其政策的目标在于塑造和维护少数民族的民族身份,以及体现国家民主。
语言是身份的重要标志,对于德国少数族群来说,与众不同的民族语言蕴含着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将自身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身份标识,传承和保护本民族语言正是维护和强化自身社会、政治和文化身份的手段。
民族语言正是少数民族的栖居之所。
而这种多样化的身份又指向了德国引以为傲的国家民主。
制定包容的少数族群语言政策、给予文化和语言自决权、强化少数族群身份正是德国彰显民主的一种方式。
从历史层面来说,保护性的少数族群语言政策是德国对德国对打压少数族群历史的弥补或赎罪心态的彰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
一、引言
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的兴起和发展与社会及世界新形式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发展与灭亡不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且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紧密相连。
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文字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
从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从最初满足人类的基本交际需求发展到社会化也就是政府通过隐性行为来对本国语言进行管理和规划。
本文将从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探讨英语全球化背景下英语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二、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
语言规划是对社会上所存在的语言问题提供管理对策或是对语言问题所做出的有组织的、主动的反应和调节。
通常来讲都是政府行为。
语言规划是政府或社会团体,权威机构对社会上的语言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以及管理的行为,这种干预和调节通常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人为和非人为因素的影响。
语言规划是社会活动对语言的干预。
对语言规划的定义还有一定的争论。
Rubin和Jemudd (1971)将语言规划定义为“一种有意识的语言改变,这种改变出现在语言系统本身,或语言活动方面,或两者兼有之。
这些改变通常是有专门的规划机构制定出来的,也可以是由类似的授权机构制定出来的”。
(徐大明,1980)而定义比较宽泛的是weinstein(1980)所指出的“语言规划是基于交际问题而在政府授权下所进行的长期不断地、有意识地为改变语言在社会中的功用所做的努力。
”(徐大明,1980)虽然语言学家对其定义有不同的理解、概括与界定,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语言规划是政府或非政府的社会上的权威机构、社会团体对社会上所存在的语言问题如官方语、国语、标准语、通用语的选择及其地位的确定所采取的人为干预语言的管理措施。
语言规划包括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
语言的地位规划是指存在多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法律的形式赋予他们不同的社会职能,即确定哪一种语言或方言为官方语言,确立各民族的语言权利和公民个人的语言权利,确立官方与非官方语言的关系。
本体规划是指为了地位规划中确立的语言或语言变体能够达到规划所预期的效果而进行的有组织的规划行为。
也就是说,地位规划是政府通过制定语言政策以巩固或提高某种语言的使用地位,如制定语言政策,官方语言的选择以及采取的语言协调措施等,本体规划是针对某种语言的自身结构,通过文字创制和改革,标准化,现代化,为语言或方言的标准化提供基本的手段,使它们能够充分的履行其各种社会职能。
因而,语言的地位规划能提升语言的使用地位而语言的本体规划则能够增强语言自身的所指能力。
语言政策是国家关于社会上的语言问题而采取的行政性措施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语言政策是将语言规划所涉及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国家的一种行政命令以期全体公民共同遵守。
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使语言规划的实施行政化、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执行过程有法律依据和权威。
三、英语的国别规划
全球化的当今世界,英语成为广泛的国际通用语。
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有其历史渊源。
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以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把英语带到了它所能触及的任何地方。
英语成为殖民地人民的第二语言。
英国政府为巩固殖民统治,强化语言政策,迫使或通过文化经济渗透使殖民地人民学习和使用英语。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革命使英语在经济技术的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提升,并奠定了英语全球化的基础,美国独立后在经济政治和科技上的霸权地位无疑大大提高了英语的国际地位。
因而,英语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国家语言问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也就上升到了语言规划领域。
如何规划英语在本国中的地位,各国采取了不同的语言政策。
美国:美国奉行的语言政策是维护英语的绝对权威,美国素有‘Melting_pot’的称号,其民族构成十分复杂,包括多民族移民,这也构成了美国语言的多样性。
美国政府推行维护英语排斥其他语言的政策,又没有明确规定英语为美国的唯一官方语言。
这种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语言政策有效地维护了英语的绝对地位。
现在美国的50个州已有27个明确规定英语为正式的官方语言。
20世纪80年代的“En曲sh—only”运动也表明了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在政府与非政府间的语言活动中在维护语言地位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加拿大:加拿大以英裔法裔为主。
19世纪下半叶,由于操英语者上升为主体民族,法兰西人为保护自己的语言文化,要求加强法语的地位,并争取到了法语同英语一样的官方语言地位,并在1976年取得了法语为魁北克唯一的官方语言的地位。
因而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协调语言矛盾的作用。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在确保英语主体地位的同时进行语言规划,并制定相应的语言政策保护土着语,并对濒危语言做记录和挽救工作,同时推广双语教学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新加坡:新加坡是原属美国殖民地的一个多民族国家。
其中占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华人,其次是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民族。
新加坡是多官方语言国家,包括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
英语是主要的工作和教学用语,而且英语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并逐渐取代马来语成为不同民族间的主要交际用大并逐渐取代马来语成为不同民族间的主要交际用语。
以上各国语言规划及语言政策表明,在规划过程中对英语在各国的地位和国际上通用语的地位是肯定的。
这种肯定是通过政府行为及人们的语言态度并通过立法来完成的。
这也充分说明了,语言规划即人为的干预对英语地位保持的重要性。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历史文化传统、操英语人口数量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四、结语
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是一种人为干预语言变化发展的措施。
语言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认同感、宗教等社会力量的驱使下进行自我调节和发展,然而,更多的情况是当国家和人民对现存的语言状况不满时,由政府来执行对语言问题的管理规划以协调或解决所存在的语言矛盾和问题,以促使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英语的国别规划和个案例析也说明了英语的传播以及当今的国际地位与政府的语言规划和政策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强大及霸权地位等社会因素密不可分。
由英语的国别规划及个案例析也可得出,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可以促使某种语言处于支配地位又可以危及到一种语言的生存和发展。
因而,语言规划的执行和语言政策的制定应在保持本国国语地位的基础上保持语言生态平衡及文化多样性以促进语言间的
和谐发展。
下面这段不知道哪来的。
感觉接不上
、历的事情,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鼓励幼儿把自己所见所闻的人和事,自编成简单的小故事,有的尽管编得很离奇,都不要批评,除给予鼓励和正确地引导、纠正外,要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再创造,还可组织讲故事比赛活动,从中发现优秀儿童,给以特殊培养。
幼儿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活动,幼儿园的墙壁上常有各种粘贴作品,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让幼儿编故事,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而且对他们想象力的培养也有好处。
(二)提供多幅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另一种好方法,是提供多幅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多幅图片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大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些什么,后问些什么,怎么问幼儿才能够易于接受。
2.教师做好示范。
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
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
讲述结束后,还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这样更能够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三)、带领幼儿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
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让孩子只待在幼儿园课堂上学习语言,要带领孩子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感受世间万物,感受春夏秋冬;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有感而发。
对眼前的事物用编故事形式加强幼儿语言训练,这样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再讲述事物特点,从而发展儿童的语言。
也就是说,教师应充分利用众多的视听手段,让幼儿在听、讲、做、想中充分积累语言经验。
总之,语言是人的社会活动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言语,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惊人的发展。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