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区域优化设计
梁、板、柱钢筋优化措施课件

项目沟通设计院,将空心管定位及抗浮措施钢筋绘入施工蓝图,将空心管定位钢 筋由“措施钢筋”变为“结构钢筋”,增加结构钢筋量,使原本结算无法记取的 措施费变为实体费用 ,且定位空心管的钢筋头全部用的现场钢筋废料,将现场废 料再次利用,扭亏为赢。
现场选取图集中箍筋“加”拉钩的形式
图纸中箍筋为大箍筋“套”拉钩
钢筋优化措施
8、优化钢筋机械连接型号,规避搭接损耗 考虑到钢筋搭接损耗率过大,项目部经与设计沟通将图纸上原来受力钢筋直径 ≥22采用直螺纹搭接改为受力钢筋直径>16采用直螺纹连接,大大减少了钢筋 搭接的损耗,且使用套筒效益更高。
钢筋优化措施
措施钢筋注入施工蓝图
现场实施照片
钢筋优化措施
10、附加筋尺寸按照钢筋原材模数尺寸调整 本工程为8.4m框架结构,对于楼板上层附 加筋,图纸尺寸为4.84m、5.04m尺寸,与 成品钢筋模数9m、12mm不匹配,废料多。 项目查阅施工管理手册,手册规定版附加钢 筋长度每侧不短于1/4净跨要求(大于 2.1m)。 根据钢筋模数,将附加筋下料长度全部改为 4.5m,扣除两侧各有12cm弯锚,保证附加 筋从梁中伸入俩侧楼边每边2.13m,经设计 院验算,满足受力要求。
钢筋优化措施
11、现场实施时板分布筋起步间距为1/2板筋间距(16G101),算量时则可 按起步筋5cm进行计量(18G901),从而形成量差。 对于板筋直径8mm和直径12mm间隔布置的情况,现场以直径8mm为第一道 起步筋,结算则以直径12mm作为起排,以此增加两者量差。备注:此条最终 未用于我们项目,不符合长城杯要求。
后台加工、现场绑扎成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导言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工程建筑行业日渐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仅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改善居民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在建筑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都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中,不仅仅要使得结构的平面,立面布置符合相关规则,更要使得建筑结构的各种构件的强度和变形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同时,要在满足建筑设计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1.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各种材料设计(1)在掺合料选择方面上。
选择一些增加混凝土强度性能的一些掺合料。
(2)砂,砂石,水泥的配合比上面,优化三者配合比。
(3)在水泥的选择方面上。
根据工程的需要,选择相对应的水泥。
(4)在钢筋的选型上面。
比如,用U型钢,工字钢代替圆形钢。
2.结构体系的选型方面由于大开间剪力墙结构体系,可以做到房间不露出梁柱,有效空间大、隔音效果较好,当采用钢制模板时,墙面和楼板表面平整并且不需要在湿作业的情况下抹灰。
另外该结构体系不但用钢量少,施工周期短、造价低,还具有整体性强、侧向刚度大等优点,有利于抗风抗震,所以自九十年代起建筑结构体系基本上都采用大开间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降低建筑造价,近几年来部分地区越来越多地采用短肢剪力墙与简体或一般剪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
这个结构体系也属于剪力墙结构的一种。
它的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更具灵活性,并且又能节省钢筋和混凝土用量,减轻建筑的总重量,从而降低地基基础造价。
3.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方面在建筑的基础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建筑场地的地质情况以及水位、使用功能、上部结构类型、施工条件和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以保证建筑物不会过量沉降或倾斜,而且还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优化设计

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优化设计1. 引言钢筋混凝土梁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优化设计是提高结构性能和效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以满足设计要求并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梁结构设计原理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优化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梁结构的设计原理。
梁结构设计的目标是确定合适的梁截面形状和尺寸,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梁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荷载、材料、几何形状和各种约束条件等。
2.1 荷载分析钢筋混凝土梁结构的设计首先需要进行荷载分析,确定各种荷载的作用效果和分布形式。
常见的荷载包括永久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根据荷载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梁的设计荷载。
2.2 材料选择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和钢筋。
混凝土的强度、抗压性能和耐久性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梁的设计。
钢筋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其抗拉性能和耐蚀性能等。
2.3 几何形状设计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也是设计的关键因素。
合理的梁截面形状能够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常见的梁截面形状包括矩形、T形和I形等。
2.4 约束条件设计梁结构时,还需要考虑约束条件,例如支座的稳定性和约束点的位置等。
这些约束条件会对梁结构的设计和优化产生重要影响。
3. 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梁结构优化设计旨在通过调整结构的材料、几何形状和约束条件等,提高梁的性能和效率。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3.1 梁截面优化梁截面优化是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内容。
通过改变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可以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梁截面优化需要考虑截面形状、梁高宽比、钢筋布置和混凝土强度等因素。
3.2 材料优化钢筋混凝土梁结构的材料优化是通过选择优质材料和合理设计材料的使用方式,提高梁的性能和经济性。
材料优化可以包括混凝土强度的选择、钢筋的布置和使用钢材的合理性等。
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的优化方法

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的优化方法一、背景介绍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而梁柱节点是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梁柱节点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因此优化梁柱节点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设计原理混凝土梁柱节点的设计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包括节点的承载能力、受力形式、连接方式、材料选用等。
在优化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节点设计的最佳性能。
1.节点承载能力节点承载能力是梁柱节点设计的核心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常见的节点承载方式包括剪力、弯矩和轴力三种形式,需要根据节点的受力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承载方式。
2.受力形式受力形式是梁柱节点设计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根据节点所承受的受力情况来确定。
在节点设计中,需要考虑节点所承受的剪力、弯矩和轴力等受力形式,以确定合适的节点形式和尺寸。
3.连接方式连接方式是梁柱节点设计的另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和槽钢连接等,需要根据节点的承载能力、受力形式和材料特点来选择。
4.材料选用材料选用是梁柱节点设计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根据节点所承受的受力情况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和钢板等,需要根据节点的承载能力、受力形式和连接方式来选择。
三、优化设计方法混凝土梁柱节点优化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具体方法如下:1.结构分析在设计梁柱节点之前,需要进行结构分析,了解节点的受力特点和承载能力,以便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2.设计方案选择根据结构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在选择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节点的承载能力、受力形式、连接方式和材料选用等因素。
3.节点形式确定在确定设计方案之后,需要根据节点的受力形式和连接方式来确定节点形式。
常见的节点形式包括板式节点、梁式节点和混凝土柱套梁节点等。
4.节点尺寸确定在确定节点形式之后,需要根据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受力形式来确定节点尺寸。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增强策略与优化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增强策略与优化方法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它的使用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加强策略和优化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并确保结构在使用寿命内满足设计要求。
本文将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增强策略与优化方法。
1. 加强策略1.1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通过调整水灰比、矿物掺合料和粉煤灰的加入量等因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从而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
1.2 钢筋布置优化:合理的钢筋布置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通过增加主梁、剪力墙等主要承载构件的钢筋数量,可以增加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同时,通过合理的钢筋间距和截面形状设计,可以减小结构的变形和裂缝。
1.3 增加剪力墙和抗剪墙:在高层建筑或大跨度结构中,增加剪力墙和抗剪墙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抗震性能。
这些墙体可以接受侧向荷载,阻止结构的倾覆和层间位移。
1.4 使用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通过对钢筋施加预应力,可以减小结构的变形和裂缝,并提高结构对荷载的承载能力。
2. 优化方法2.1 结构形式选择: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例如,对于大跨度结构,可以考虑采用桁架结构或悬臂梁结构,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2.2 结构参数优化:通过对结构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结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例如,通过优化梁柱节点的尺寸和铺设方式,可以减小结构的重量和成本,同时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2.3 变量优化: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可以采用数值优化方法对结构的变量进行优化。
通过建立合适的优化模型和采用适当的优化算法,可以得到结构的最优设计方案。
2.4 借鉴现代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结构材料和技术不断涌现。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可以借鉴现代技术,如纤维增强混凝土、薄壁结构等,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新增钢结构节点优化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新增钢结构节点优化设计摘要:混凝土建筑建造过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工厂中利用标准化的模具进行预制件的制造;第二部分是对做好的预制件在工地进行实地组装。
而在第二部分的工艺中,决定建筑质量的关键便是节点的性能高低。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新增钢结构节点优化设计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钢结构节点;优化设计引言现阶段,在经济发展时期,建筑行业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持续提升,特别是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实现提升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可以更好地保障建筑施工质量,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1概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施工当中最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其结构设置是否合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当中,梁柱节点是其受力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发生地震时,最容易受到损害的部位。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节点是位于建筑框架柱体与顶梁相结合的部位,还包含与此节点相连接的顶梁端和柱体端,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部位。
在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多次提到节点的承载力,这主要是由于在地震来临时,建筑结构受到地震荷载作用,梁柱端受力,梁受到最严重的破坏,而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可以加强节点的承载力,进而使构件先于节点受到破坏,减小建筑受损程度,因此,重视梁柱节点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大量地震灾后钢筋混凝土的实际情况调查数据可以得出,梁柱节点在发生地震时,受到的地震强度不同,出现的破坏形式也不同,但无论是哪一种地震强度,梁柱节点都是最不容易修复的部位。
2节点2.1焊接节点焊接节点作为节点的一种,其节点处钢材的连接主要由焊接完成。
虽然焊接节点的各项性能与现浇较为接近,但由于焊接工艺需要复杂的现场作业,其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证。
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连接的优化方法

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连接的优化方法一、前言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连接作为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合理的措施来优化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连接,以确保结构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二、影响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连接的因素1.板厚度与柱直径比板厚度与柱直径比是影响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连接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板厚度与柱直径比越小,节点的受力性能越好,但过小的比例会导致连接处的刚度不足,从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钢筋配筋率钢筋配筋率也是影响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连接的重要因素之一。
钢筋配筋率过低会导致连接处的刚度不足,而过高则会导致节点的承载能力不足。
3.钢筋的布置方式钢筋的布置方式也会影响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连接的受力性能。
通常情况下,采用“中心布筋”和“对称布筋”的方式可以提高节点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4.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也是影响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连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节点的承载能力越大,但是过高的强度等级会导致混凝土的脆性增加,从而降低结构的韧性和抗震能力。
5.节点的连接形式节点的连接形式也会影响其受力性能。
常见的连接形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和粘结等方式,不同的连接方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三、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连接的优化方法1.采用合理的板厚度与柱直径比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连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板厚度与柱直径比。
一般来说,板厚度与柱直径比应该在1.0~1.5之间,这样可以保证节点的受力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
2.合理配置钢筋配筋率钢筋配筋率是影响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连接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受力情况合理配置钢筋配筋率,避免配筋率过高或过低造成的问题。
3.采用合理的钢筋布置方式钢筋的布置方式也会影响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连接的受力性能。
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计优化

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计优化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中梁柱连接节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梁柱连接节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节点设计的基本原理、节点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节点设计的优化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节点设计的基本原理1.节点受力特点梁柱连接节点作为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承受梁和柱的受力。
在节点处,梁和柱的应力状态复杂,主要包括剪力、弯矩和轴力等。
剪力和弯矩是梁柱连接节点最主要的受力形式,因此在节点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这两种受力形式。
2.节点设计的基本原则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设计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2)节点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节点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4)节点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二、节点设计的影响因素1.受力方向节点的受力方向是影响节点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节点的受力方向可以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种。
水平方向的节点主要承受横向剪力和弯矩,而垂直方向的节点则主要承受轴向力和弯矩。
2.节点形式节点的形式也是影响节点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见的节点形式包括板式节点、角式节点和框式节点等。
不同形式的节点在受力特点和设计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3.节点尺寸节点尺寸是影响节点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节点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等方面。
节点尺寸的大小直接影响节点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在节点设计中需要合理确定节点尺寸。
4.材料性能节点的材料性能也是影响节点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等性能直接影响节点的受力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节点设计中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能要求合理选用材料。
三、节点设计的优化方法1.强度设计方法强度设计方法是节点设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是通过计算节点的受力状态,确定节点的强度和刚度。
在设计中需要合理选用材料、确定节点尺寸和形式,并根据节点所承受的受力形式计算节点的承载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区域优化设计
摘要:通过改变混凝土梁柱节点区域交叉钢筋的空间布置,由平面交叉改为立体交叉,钢筋的特性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发挥,提高了梁柱节点核芯区延性、抗震剪切力和冲击力,同时避免因钢筋密集而造成的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
关键词: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区域平面交叉立体交叉U形钢筋抗震剪切力抗震冲击力延性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区域一般钢筋密集,纵横向梁的受力钢筋在此区域交叉和锚固,致使钢筋间净距和钢筋网眼尺寸减小,形成类似密目滤网的作用(见图1),工程实例证明,导致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区域一些主要质量问题:
1、混凝土浇筑困难,泵送混凝土难以直接浇筑到位,多采取二次转运、小批量浇筑,
或采取钢筋安装与混凝土浇筑振淘交替进行,降低工效;
2、混凝土振淘困难,振动棒直径大于钢筋网眼净距,振动棒难以顺利插于新浇混凝
土内工作,振淘不密实;
3、由于交叉钢筋的滤网作用,导致混凝土离析,粗骨料沉积于钢筋网上部,水泥浆
流失,致使柱根部混凝土形成空洞、蜂窝、烂根等质量通病(见图2,3);
4、纵横交叉的钢筋在节点区域密贴,缩减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降低了锚固抗拉强
度,对节点抗震不利;
5、钢筋混凝土节点区域截面钢筋过于密集,在侧向地震荷载作用下有类似于超筋脆
性破坏的风险和可能;
6、梁柱节点水平钢筋网层的存在,类似于在混凝土柱中水平方向形成断层,造成水
平方向剪应力集中,对结构抗震和节点核芯区抗震非常不利。
图1 典型梁柱节点配筋示意图
图2 典型梁柱节点混凝土质量问题示意图
图3 典型梁柱节点混凝土质量问题实例
随着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工业厂房的增多,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配筋率越来越高,同时为了获取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所采用的混凝土粗骨料粒径也越来越大,梁柱节点区域钢筋网眼的尺寸与粗骨料的粒径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而设计单位一般未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作出详细的深化设计,国内也为解决此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方案较多,优劣利弊各异。
一、几种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方案的比较
国内目前解决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主要采取在梁柱节点核芯混凝土内埋置型钢(H型钢或圆管),以此作为连接构件,而一个方向的钢筋在型钢两侧截断,并采用直螺纹套筒或锥形夹片与型钢等强度连接;另一方向的钢筋则在型钢钻孔穿过,从而避免在核芯混凝土内交叉(见图4)。
图4 典型梁柱节点钢筋型钢连接示意图
另一种方案是扩大混凝土梁柱节点,将柱截面扩大,上下柱实行平缓过渡,以此解决梁柱节点区域钢筋密集和混凝土浇筑振淘困难问题(见图5)。
图5 典型梁柱节点扩大节点示意图
以上两种方案虽然也能解决梁柱节点钢筋密集问题,但都存在施工工序、过程复杂,额外增加费用多的问题,型钢等强度连接只能保证等强度抗拉锚固强度,并不能完全保证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惯性抗拉强度。
二、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
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区域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将梁的受力钢筋在核芯混凝土区域内由平面交叉改为立体交叉,上下立体交叉的开口作为混凝土浇筑和振淘的入口,水平方向的U形主筋兼做抗冲切钢筋。
三、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优化设计方案
应根据梁的类别和配筋情况,基于改受力钢筋平面交叉为立体交叉的基本原则,作出不同的优化设计方案:
1、对于纵横相交与柱顶的连续梁,柱核芯混凝土内纵横向梁的受拉钢筋由直线形弯
折成U形钢筋,纵(横)向梁的受拉钢筋向上弯折成U形钢筋;横(纵)向梁的
受拉钢筋向下弯折成U形钢筋,相向形成的开口作为混凝土浇筑和振淘的入口,
开口向下的U形钢筋需要增加封闭环形箍筋。
受压钢筋则一个方向梁的受压钢筋
弯折成U形钢筋,开口向下的U形受力钢筋不必增加封闭环形箍筋(见图6,7)。
图6 一般纵横相交连续梁钢筋作法图
图7 优化设计的纵横相交连续梁钢筋作法图
2、对于相交与柱顶的T形框架简支梁,柱核芯混凝土内一个方向梁的受拉钢筋和受
压弯折成U形钢筋,开口向下,受拉钢筋需要增加封闭环形箍筋,另一个方向梁的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保持直线不变。
3、对于多梁相交于柱的复杂梁柱节点,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应保证相对梁的
受力钢筋通长;2)U形钢筋分成高度不同的层次,避免钢筋在空间冲突,其中开口向下的受拉U形钢筋需要增加封闭环形箍筋;3)相对U形钢筋形成的开口作为混凝土浇筑振淘的入口(见图8,9)。
图8 一般多梁纵横相交连续梁钢筋作法示意图
图9 优化设计的多梁纵横相交连续梁钢筋作法示意图
四、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优化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优化设计方案改钢筋在节点核芯混凝土区域内平面交叉为立体交叉,不仅解决了混凝土浇筑振淘入口的问题,而且使节点以至于结构的抗震性能都有显著改善和提高。
1、由于核芯混凝土区域钢筋空间位置的改变,钢筋的空间布置更趋合理,钢筋的抗
拉和抗剪强度得到充分发挥。
2、由于核芯混凝土区域钢筋空间位置的改变,彻底消除了平面钢筋网所形成的“断
层”,提高了节点和结构的侧向抗震强度。
3、由于核芯混凝土区域钢筋空间位置的改变,使核芯混凝土的截面配筋率和含钢率
趋于合理,避免了节点区域由于超筋而导致脆性破坏的风险。
4、U形钢筋在梁柱节点区域可以发挥抗冲切筋的作用,提高结构和节点抗垂直地震
荷载的作用,可以部分或完全取代抗冲切筋。
5、U形钢筋有别于一般典型配筋的直线钢筋,可以解决因钢筋平面交叉而造成的钢
筋保护层厚度削弱,锚固抗拉强度降低的问题,进而提高框架结构的延性。
现以上述框架结构为例,基于ANSYS 15.0按照一般典型的配筋和优化配筋两种工况,在同样模型、相同荷载作用和边界条件下分别进行有限元实体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比较一般典型的梁柱节点配筋和优化的混凝土梁柱节点配筋的结构和节点在恒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各项性能。
1、主要参数(Parameters of Materials)
梁柱受力钢筋采用HRB335Ф25;梁柱箍筋采用HPB235 Φ8@200;梁柱节点环形封闭箍筋采用HPB235Φ22;砼采用C30。
其主要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材料主要参数表
2、三维实体分析模型(Modeling)
三维实体分析模型如图10示:
图10 模型三维实体图
3、模型分析(Analyzing)
3.1一般典型配筋的框架结构模型与优化配筋的框架结构模型对比分析
一般典型配筋的框架结构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一般典型配筋框架结构实体图
优化配筋的框架结构模型如图12所示:
图12 优化配筋框架结构实体图
3.2 恒荷载作用的对比分析
边界条件、约束及加载如图12、13所示:
图12 固定及约束位置(柱底面)
图13 加载(恒荷载)
一般典型配筋框架结构受力钢筋应力分析如图14所示:
图14 一般典型配筋框架结构受力钢筋等效应力分布图(最大为3.2035 MPa)优化配筋框架结构受力钢筋应力分析如图15所示:
图15 优化配筋框架结构受力钢筋等效应力分布图(最大为2.6655 MPa)
3.3 地震作用的对比分析
框架结构在上述恒荷载的条件下,当遭遇为8级烈度地震荷载(其加速度为0.2g),施加响应地震位移谱。
1)梁柱节点受拉钢筋应力分析
当遭遇为8级烈度地震荷载(其加速度为0.2g),模型在自重和恒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如图16、17、18、19所示:
图16 地震作用下一般典型配筋框架结构梁钢筋等效应力分布图(最大为7.0306 MPa)
图17 地震作用下典型配筋框架结构梁钢筋等效应力分布图(最大为5.7307 MPa)
图18 地震作用下的一般典型配筋框架梁砼等效应力分布图(最大为2.1818 MPa)
图19 地震作用下的优化配筋框架梁砼等效应力分布图(最大为2.0264 MPa)2)梁柱节点区域混凝土应力分析如图20、21所示:
图20 地震作用下一般典型配筋框架结构的柱砼等效应力分布图(最大为5.047 MPa)
图21 地震作用下优化配筋框架结构的柱砼等效应力分布图(最大为4.4222 MPa)
五、结论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梁柱节点核芯区钢筋位置得到合理的调整,钢筋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得意充分发挥,梁柱节点核芯区的刚度明显加强,柱顶的负弯矩区延长,梁的弯矩得到合理的调整和分配,因而梁的抗弯性能有所加强。
当遭遇地震荷载时,其破坏力主要表现为横向的剪切力和竖向的冲切力。
由于梁柱节点刚度增大,上下柱抗震剪应力相应增大,延性增强,地震作用下的横向剪切力主要由梁柱节点的纵向钢筋承担,优化的配筋方案加强了上下柱节点的纵向配筋,且纵向配筋的空间位置合理,U形钢筋加强了节点抵抗垂直地震荷载的能力,对提高节点的抗震剪切力和冲击力非常有利。
与一般典型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配筋方案相比,在经济效益方面,优化的梁柱节点设计方案也有诸多明显的优势:
1、U形钢筋可以全部或部分取代抗冲切筋,且与受力主筋一起加工制作、安装,节
省工料。
2、优化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方案的经济效益体现在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
方面,梁柱混凝土可以一次性浇筑振淘,避免小批量浇筑或模板钢筋安装与混凝
土浇筑振淘交替进行,大大提高了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