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个自信与中国梦(下)试卷90分
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精选2篇)

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精选2篇)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篇一」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随着中国的崛起,文化自信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传承、创新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繁荣以及文化交流合作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历史文化传承:根植中华传统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历史沉淀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哲学对中国人民形成了深厚的文化自信。
要推动文化自信,首先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加强对经典著作的翻译和推广,培养更多的文化传承人才,使传统文化重新融入人们的生活。
此外,还要注重保护和修复古迹,让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成为城市文化的瑰宝,让人们通过这些见证历史的遗址感受民族的前进历程。
二、创新文化发展:培育创新意识文化自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培育创新意识,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
要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就必须注重文化创新。
现代社会变革迅速,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我们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性地融入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
培养文化创新人才,鼓励他们在艺术创作、文学创作、电影制作等领域发挥自己的才华与创造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三、文化产业繁荣:形成文化经济的新增长点文化自信自强的核心在于擦亮中华文化的“金字招牌”,打造世界级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繁荣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还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引进以创新为导向的文化企业,培育一大批文化精英。
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文化产业,形成文化经济的新增长点。
四、文化交流合作:深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自信还必须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不仅可以使中华文化扩大传播范围,还可以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促进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_复兴中华》测试卷及答案(含五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_复兴中华》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15分。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秘密召开。
A.浙江嘉兴南湖B.上海C.西柏坡D.北平 2.抗日战争一共经历了多少年?( ) A.8年 B.12年 C.14年 3.中国共产党的党徽为( )组成的图案。
A.麦穗、国徽 B.镰刀、锤头 C.五星、镰刀4.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5.( )创建的《新青年》,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 )、( )四个经济特区。
2.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 )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 ),特别是青年( )的觉醒。
4.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 ),条约要求将中国的( )割让给英国。
5.1954年,( )公路和( )公路的建成通车,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6.( )超级计算机是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对( )、( )等领域意义非凡。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下列说法,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中国梦视角下的文化自信

第 33 卷 第 5 期2020 年 5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3 No.5May.2020中国梦视角下的文化自信汪丽,陈燕青,严玲(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也是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中国梦的指导思想,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发展的信心日益增加。
从中国梦的具体内容与国内国际影响,描述在以中国梦为发展目标下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发展的美好期待和殷切期望,以及中国梦与文化自信彼此间的相互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20)05-0134-030 引言202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一场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以美国为首的某些西方国家无视事实,妄图甩锅中国,向中国索要巨额赔款,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早已不是1840庚子年、1900庚子年的中国,当前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前所未有的接近。
中国在抗疫斗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与五千年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息息相关,人们更有理由坚定文化自信。
1 中国梦的定义阐述1.1 具体内涵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其具体表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概况成为“中国梦”的核心目标: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98分《在“两个逻辑”辩证统一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三)试卷

考试标题《在“两个逻辑”辩证统一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三)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15 道,单选题25 道,多选题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在“两个逻辑”辩证统一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三)倒计时 16:9您的得分:98.0!恭喜,您通过了《在“两个逻辑”辩证统一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三)的考试!一、判断题(15 道)1. 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发展得很成熟。
正确错误2. “四个全面”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这一事关全局的问题。
正确错误3. 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错误4. 一个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正确错误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正确错误6.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正确错误7. 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正确错误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源于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正确错误9.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正确错误10. “四个全面”扎根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具有时空上的全面性。
正确错误11.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
正确错误12. 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正确错误13.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正确错误14. 中国坚持促进亚太合作发展,政策不会动摇。
正确错误1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创造、新结晶。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测试卷(附带答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测试卷(附带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1.〖2021原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以下属于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是( )①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强国②嫦娥五号顺利着月,科技取得巨大进步③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④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国际事务的主导者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分别比喻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②每个人的命运、前途,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途密切关联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惊艳世界、中国空间站建设如期完成、全球首架C919交付市场.……中国2022年成绩单如此耀眼,一个个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得益于一代代奋斗者的开拓进取。
这说明()①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②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③中国梦的本质就是科技腾飞梦④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科技为中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5.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梦想就有前行的力量。
在新世纪新时代,按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A.打赢脱贫攻坚战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A.全面深化改革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D.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7.人们常说:谋定而后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中国梦-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与中国梦内容摘要: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每个人都有中国梦,而他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本文将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与中国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国梦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底是神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是一条简简单单的理论,而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她厉害在哪里?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早就发现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他们在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做出过许多努力,提出过许多好的思想。
邓小平理论继承了这些思想和观点,逐步形成了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前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的确立时间跨度这么大,所以他所包含的内容页相当的丰富: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024中考道法三模试卷道法(湖南长沙卷)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长沙卷)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清朝诗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表达了即使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也要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开。
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被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们在央视节目演绎后,一夜之间便火了。
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是()①要认识到生命是短暂的②学会懂得欣赏接纳他人③要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④学会展现自己独特风采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2.脚踏实地让梦想照进现实。
丁同学立志踏实完成大学学业,带着专业知识回乡助农;高三女孩放弃某高校橄榄枝,入学国防科大圆军校梦;视障小伙借助水晶球完成学业,终于如愿成为乡镇医生……从以上材料可看出()①梦想不能实现,就没有意义②只要努力,梦想就一定会实现③我们要有梦想,更要付诸行动,不懈追梦④青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中国梦密不可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礼记》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经师”是指学有专长,饱读经史,能传授知识的合格教师;“人师”则指学问高深且德行高尚、足为楷模的老师。
材料告诉我们()A.真正优秀的老师能教给我们全部知识和做人的道理B.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C.“人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我们精神成长引路人D.良好的师生关系决定着我们的学习质量会越来越高4.“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复兴之路 第四课 我们的中国梦同步练习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九年级下册

《第四课我们的中国梦》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的艰辛探索,为了()①争取民族独立②争取人民解放③实现国家富强④实现人民富裕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2、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下列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你认为正确的有()①2017—20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②到建党100周年时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③2020—2035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④2035—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某某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直挂云帆济沧海,党为我们指方向。
”党的十九大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4、新中国的成立()①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②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奠定了基础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需要和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美好生活不充分不平衡B.幸福生活不平衡不充分C.幸福生活不充分不平衡D.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我国已经()A.实现了平衡而充分的发展B.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D.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8、如图漫画《蛋形蜗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③遏制房价增长是当前国家的中心工作④党和政府要着力关注和改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9、为了向大家介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冀华中学九年级(1)班办了一期“学习十九大,启航新时代”主题板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个自信”与“中国梦”(下) 试卷90分
1、每个人都应把读书和学习作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态度。
正确
2、“中国梦”的实现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正确
3、“中国梦”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理想和不懈追求。
正确
4、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仁人志士不断探寻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正确
5、近百年来的历史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选择的一条正确道路。
正确
6、“中国梦”的实现不必坚持“三个自信”。
错误
7、儒家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这句话出自《论语》。
错误
8、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含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所谓“半
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半部《论语》治天下”传说是关于北宋宰相赵普的故事。
正确
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由顾宪成撰写的名联在中国可谓家
喻户晓,曾激励过多少爱国志士为理想而奋斗。这副对联所在地是湖南岳麓书院。
错误
10、家有家风,校有校训,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凝练表达,既沉淀着长期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又标注着鲜明的时代气质。我国很多大学的校训都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精华,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
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于《大学》。
错误
11、“四风”问题必须要解决,“四风”除了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还包括( )。
奢靡之风
1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 )。
《论语·子张》
13、“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出自( )。
《荀子·大略》
14、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敢于向他人提意见更需要有不凡的勇气。党员干部应该有向他人提意见,
特别是向上级组织或官员提意见的胆识。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敢于提意见的人物,下列历史人物敢于以死进谏的是
( )。
伍子胥
15、人才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中国古代的选人用人之道,给今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
足,智有所不明。”这句话启发我们在用人方面要坚持( )。
量才适用原则
16、理想树立后,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将其转化成现实,否则理想就会成为空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名言警
句指导人们如何将理想转化成现实。这些名言警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7、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诚信的典故,“一诺千金”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典故与
哪位历史人物相关?( )
季布
18、党员干部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的时候,应当坚持助人自助的原则,使弱势群体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
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比较丰富的助人自助的思想,下列句子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9、党员干部要具有创新的精神,从而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与创新相关的名言诗
词,例如( )。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20、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特质,下面有关忧患意识的警句与出处对应正确的是(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21、“事贵善始,尤当善终”。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是成就任何事业的根本要求,反之,半途而废、知难而退必将一
事无成。古人曾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做人、做事、做官未尝没有善始的,却少有善终的。这句话出
自( )。
《诗经》
22、《论语》中记载: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为政必须( )。
图谋远大,不急立功
23、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往往具备坚定的信念、爱国的情怀和高尚的情操,从而成为今天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下面诗
句与所吟咏的杰出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①报国何曾惜此身,中原北望自伤心。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③墨疏辞成雷雨势,霆惊可否裂霾天。④清白才能持悬日,淡宁成性著宽衣。
岳飞/周瑜/海瑞/于谦
24、谣言的整治是社会的一个热点。作为党员干部,要带头不信谣不传谣,让谣言止于律,止于真,止于防。下面哪
个成语与“谣言”无关?( )
诽谤之木
25、德行是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可以形成强大的驱动力。自古以来,为政者大多看重道德的力量,讲究以德服人。
我党干部崇德向善,才能让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为政以德”的思想出自哪本典籍?( )
《论语》
26、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求党员干部要关心群众
疾苦。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下列名言俗语没有与此句表达相同理念的
是(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7、“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这个词最早出
自哪本典籍?( )
《礼记》
28、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它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
要培养的一种精神。“和谐”两字最早同时出现于“和合故能谐”一句,此句出自( )。
《管子》
29、王国维先生在论述治学时提出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
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引用词句的作者分别是( )。
晏殊、柳永、辛弃疾
3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实现中国梦,要有一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这种自信指的是
( )。
文化自信
31、理想的人格包括( )等。
讲仁爱 知羞耻 有敬畏 讲诚信
32、中国共产党人所追逐的“中国梦”,其本质内涵就是( )。
民族复兴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33、“三个自信”是指( )。
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34、“中国梦”的实现还必须( )。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切忌空谈 依靠每个人的努力
35、和谐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一直推崇“仁者爱人”,注重
以“仁爱”思想处理人际关系。下列语句体现出这一思想的有(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兼相爱,交相利
36、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这就要求广大党员要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德才兼备之人。下列成语,
哪几个是形容德才兼备的?( )
斗重山齐 方正贤良 明扬侧陋
37、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既要靠干部政策来引导,也要靠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
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来保障。下列哪些古代名言体现出古人在用人方面的智慧?( )
使人者,器之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
38、自古以来,立志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一个人要有所成就首先必须树立远大的志向。中国古代有很多激励人
们树立远大志向的名言警句,值得党员干部细细品味。下列名句,属于这一话题的一项是(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9、从古到今,清正廉洁的官员一直受到百姓的爱戴,而贪污腐败的官员则受到百姓的讽刺。下面这些古代官员的称
号属于美称的有( )。
汉代杨震被称作“四知太守”
汉代刘宠被称作“一钱太守”
唐代严升期被称作“金牛御史”
清代于成龙被称作“于青菜”
40、古人十分重视官员基层经历,历来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刺史入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不
历州县,不拟台省”等传统。以下名相,谁当过地方官?( )
狄仁杰 范仲淹 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