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文学常识(张慧转)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戏剧知识点点通

九年级语文戏剧知识点点通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它以舞台表演为特点,通过演员表演、舞台布景、音效灯光等多种元素,展现人物形象和情节,并通过对话、动作、歌曲等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在九年级语文课程中,学习戏剧知识无疑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从戏剧的定义与特点、戏剧的分类、戏剧的创作与表演等方面,详细介绍九年级语文戏剧知识点。

一、戏剧的定义与特点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常以舞台表演为主要手段,通过演员的表演、舞台的布景、道具的使用以及音效灯光等多种因素构建并传达情节与主题。

戏剧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舞台表演:戏剧的表现手段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包括动作、表情、语言等。

2.角色塑造:戏剧中的角色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塑造出来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形象。

3.情节与主题:戏剧通过展示情节和主题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4.舞台布景与道具:舞台布景和道具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场景和氛围。

5.音效与灯光:音效和灯光可以增强戏剧的表现力和氛围。

二、戏剧的分类戏剧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按表演方式分类:包括话剧、音乐剧、舞剧、杂剧等。

2.按演出形式分类:包括十五人小剧场、大型话剧、实验剧等。

3.按历史时期分类:包括古代戏剧、现代戏剧、当代戏剧等。

4.按国别分类:包括中国戏剧、西方戏剧、非洲戏剧等。

三、戏剧创作与表演四、中国古代戏剧中国古代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包括昆曲、京剧、豫剧、越剧等。

这些戏曲以唱为主,辅以表演、舞蹈和乐器演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五、西方戏剧西方戏剧是指欧洲和美洲的戏剧形式,包括希腊悲剧、罗马喜剧、莎士比亚戏剧等。

西方戏剧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塑造出了许多经典角色和情节。

六、戏剧的审美价值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拥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它能够让人们在观赏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并体味到其中的智慧与艺术。

同时,戏剧还能够启迪人们的思考,传递思想和价值观。

戏剧基本常识

戏剧基本常识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戏剧基本常识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戏剧基本常识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戏剧基本常识(大纲)一、戏剧概述1.1戏剧的定义1.2戏剧的发展简史1.3戏剧的分类二、戏剧的基本元素2.1角色2.1.1主要角色2.1.2次要角色2.1.3群众角色2.2剧本2.2.1剧本的结构2.2.2对话与独白2.2.3描述与指示2.3导演2.3.1导演的职责2.3.2导演的创作方法2.4表演2.4.1表演技巧2.4.2表演风格2.4.3演员与角色2.5舞台美术2.5.1舞台设计2.5.2道具与布景2.5.3灯光与音响三、戏剧的创作与演出3.1剧本创作3.1.1剧本构思3.1.2人物塑造3.1.3情节设置3.2导演工作3.2.1导演构思3.2.2排练与指导3.2.3舞台调度3.3演员表演3.3.1角色分析3.3.2表演技巧的运用3.3.3演出中的配合3.4舞台美术设计3.4.1舞台美术的风格与特点3.4.2舞台美术的创意与实现3.4.3舞台美术与表演的融合四、戏剧的欣赏与批评4.1戏剧欣赏的方法与角度4.1.1剧本分析4.1.2导演手法4.1.3演员表演4.2戏剧批评的标准与原则4.2.1戏剧批评的目的4.2.2戏剧批评的方法4.2.3戏剧批评的实践4.3戏剧评论的写作4.3.1戏剧评论的结构4.3.2戏剧评论的语言表达4.3.3戏剧评论的发表与传播五、戏剧教育与普及5.1戏剧教育的意义与目标5.1.1培养戏剧人才5.1.2提高戏剧素养5.1.3促进人格发展5.2戏剧教育的方法与途径5.2.1戏剧课程设置5.2.2戏剧实践活动5.2.3戏剧社团组织5.3戏剧普及的途径与策略5.3.1剧场演出5.3.2戏剧节庆活动5.3.3戏剧文化传播与推广一、戏剧概述1.1戏剧的定义: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演员的表演、对话、动作以及布景、灯光、音效等舞台技术的辅助,展现一定主题的故事情节。

高二语文戏剧常识PPT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戏剧常识PPT教学课件

2、戏剧的特点
1、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
中的的原则。(适合舞台演出)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
冲突)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人物语言和动作来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 和性格特征。
3、戏剧的基本要素:矛盾冲突。 [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
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 教育的目的。]
幕和场:一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 个较完整的段落。一场,戏剧中较小的段落,每场表演故 事的一个片断。
6、戏剧分类:
(1)按作品的内容性质分:
悲剧 喜剧(讽刺喜剧、幽默喜剧、闹剧) 正剧(悲喜剧)
悲剧
• 指描写主人公因和现实环境的冲突,或 因本身的过错而失败、受难以致毁灭的一种 戏剧。悲剧的主人公大多是正面人物,或英 雄人物。悲剧的戏剧冲突表现为:正面主人 公所追求的进步理想或所从事的正义事业, 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为强大的现实势力阻 挠而不能实现,最后以主人公的失败、受难 或毁灭告终;或主人公虽不是英雄人物,甚 至有严重缺点,但他要实现的某种希望还有 合理因素,却因受到恶势力的打击而失败、 受难或毁灭。
剧作家介绍
• 1、曹禺和《雷雨》
•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生于天津, 1933年清华四年级时写成多幕话剧
• 《雷雨》,引起了震动。后来又有 • 《日出》、《北京人》、《原野》;解
放后又创作了《明朗的天》、《王昭君》 等剧作。
老舍
• 老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 年出生与北京贫民家庭。1924年赴英国 伦敦大学任教。30年回国于山东大学任 教授;36年后专门从事写作。代表作,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 馆》等共计10部长篇、70部(篇)短篇 小说,30部剧作,20部译著共800多万 字。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戏剧文学基础知识

戏剧文学基础知识

戏剧文学基础知识发布: 2008-4-28 16:21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45次1.什么是戏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向观众表演故事,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成分,是由编剧、导演、演员等集体创作的一种综合艺术。

它有演员表演,有音乐、舞蹈、美术、道具、灯光,有演员的化妆和服装等,由此熔铸成感人的舞台形象,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享受。

2.什么是戏剧文学?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就是戏剧文学,通常称它为“剧本”。

它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依据,往往决定一出戏的成败。

它同小说一样,可供人阅读。

3.中国戏剧的发展史?我国戏剧的发展源远流长,有800多年悠久的历史和300多个戏种的优良的传统。

早在上古时代,反映劳动生活和祭神的原始歌舞,春秋战国时代优人的表演,以经包含着一些戏剧的因素。

从古代的一些史料上我们得知,汉代已有“百戏”,唐代有“参军戏”和“踏摇娘”,北宋有杂剧和金院本等。

这些虽没有剧本流传下来,但它们是我国最初的戏剧。

到北宋末年,浙、闽一带出现了“南戏”,并有剧本流传下来,因此一般认为它是戏剧成熟的标志。

宋元以来,产生了杂剧,出现了像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等伟大的戏剧作家和《窦娥冤》、《西厢记》、《赵氏孤儿》、《牡丹亭》等不少优秀剧作。

1790年,三庆、可嘉、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推动了京剧的发展。

“五四”运动前后,产生了话剧,戏剧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4.西方戏剧的发展脉络是怎么样的?西方的戏剧产生得比较早。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已出现了较成熟的悲剧,后来又产生了喜剧。

从此,戏剧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种类,活跃在文坛和舞台上。

到了18世纪,德国的莱辛和法国的狄德罗又创造了悲喜剧(又称为“正剧”)形式,一直发展到现在。

西方戏剧从起初的诗剧、歌剧,发展到以对话为主的话剧。

“五四”运动前后话剧传入我国,促进了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

2021年关于戏剧文学常识

2021年关于戏剧文学常识

Suffering is the most powerful teacher of lif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关于戏剧文学常识一、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按表演形式来分往往有歌剧、舞剧、话剧等等;按作品类型来分又有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分也有历史剧、现代剧、情节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等。

二、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

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第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第二,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第三,丰富的潜台词;第四,易懂,上口。

三、关于戏剧冲突(一)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

戏剧冲突,主要指戏剧作品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过程,也就是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以及人物内心各种因素彼此消长的过程。

戏剧冲突是包含戏剧动作、反动作和矛盾解决的一种完整的运动形式。

劳逊说:“一出戏就是一个动作系列。

”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一些没有构成真正冲突的“戏剧”例子:①两人打乒乓球、冲突没有社会意义;②单纯的自然灾害;③主人公毫无阻力,所向披靡地达到目的。

④现代戏剧中的经典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戏剧冲突的三种类型:1.自然情况下造成的(灾难、命运)。

《战洪图》、《水下村庄》2.自然情况下心灵方面所引起的(社会、文化)。

劳逊说:“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

”《雷雨》、《赵氏孤儿》他谈到了一个“冲突律”:第一,冲突的社会性;第二,冲突的自觉意志;第三,意志的强度。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戏剧基础知识总结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戏剧基础知识总结

高考语文文学知识戏剧基础知识总结1、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穿社会矛盾,反响现实生活。

2、特点:(1)、剧本必定适合舞台演出。

演出要碰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样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2)、必定有集中尖锐的矛盾矛盾。

戏剧是反响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矛盾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这中矛盾是社会矛盾的反响,它有必然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初步发展高潮结局。

初步: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穿矛盾矛盾。

发展:描述情节的波浪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矛盾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矛盾发展到极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变的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矛盾的解决。

结尾:与序响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定切合各自的身份和特征3、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

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张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分幕分场。

墓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

4、戏剧分类:(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样: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样: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响的时代不同样: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矛盾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样 ; 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

(5)地域色彩不同样:京剧 ( 北京 ) 、沪剧 ( 上海 )) 、豫剧( 河南 ) 、吕剧 ( 山东江苏 ) 、川剧、汉剧 ( 湖北 ) 、楚剧 ( 湖北江西 )、晋剧 ( 山西)、黄梅戏 (浙江)等。

(6)、演出不同样: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戏剧文学常识

戏剧文学常识

戏剧文学常识一、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按表演形式来分往往有歌剧、舞剧、话剧等等;按作品类型来分又有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分也有历史剧、现代剧、情节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等。

二、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

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第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第二,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第三,丰富的潜台词;第四,易懂,上口。

三、关于戏剧冲突(一)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

戏剧冲突,主要指戏剧作品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过程,也就是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以及人物内心各种因素彼此消长的过程。

戏剧冲突是包含戏剧动作、反动作和矛盾解决的一种完整的运动形式。

劳逊说:“一出戏就是一个动作系列。

”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一些没有构成真正冲突的“戏剧”例子:①两人打乒乓球、冲突没有社会意义;②单纯的自然灾害;③主人公毫无阻力,所向披靡地达到目的。

④现代戏剧中的经典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戏剧冲突的三种类型:1.自然情况下造成的(灾难、命运)。

《战洪图》、《水下村庄》2.自然情况下心灵方面所引起的(社会、文化)。

劳逊说:“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

”《雷雨》、《赵氏孤儿》他谈到了一个“冲突律”:第一,冲突的社会性;第二,冲突的自觉意志;第三,意志的强度。

(《英台抗婚》)3.心灵本身的分裂和矛盾(个体心灵)。

(《推销员之死》)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长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二)戏剧冲突的表现方式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初三语文戏剧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语文戏剧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语文戏剧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戏剧是语文学科中的一大重要内容,也是初三学习的重点。

通过学习戏剧,同学们不仅可以增加对戏剧的基本了解,还能培养自己的表演能力和观察力。

以下是初三语文戏剧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进行特定故事情节展示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1. 艺术性: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以虚构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2. 口头性:戏剧以口头表达为主要方式,演员通过对话和动作传达情感和信息。

3. 视觉性:戏剧侧重于视觉效果,通过舞台布景、服装和化妆来提升观赏体验。

4. 综合性:戏剧综合运用了文学、表演、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二、戏剧的分类根据戏剧的表现手法和内容特点,可以将戏剧分为不同的分类:1. 根据表现手法:主要有舞台剧、电影剧和电视剧等。

2. 根据内容特点:主要有古代戏剧、现代戏剧、喜剧、悲剧、历史剧、悬疑剧等。

三、戏剧的元素戏剧的表现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对白和舞台效果等。

1. 人物:戏剧中的人物是戏剧情节展开的主要角色,通常包括主角、配角和群众演员。

2. 情节:戏剧通过情节来展示故事情节的进展和冲突发展,情节一般包括起初冲突、发展冲突、高潮冲突和结局冲突等。

3. 对白:戏剧中的对白是角色之间的言语交流,通过对白可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观点。

4. 舞台效果:舞台效果包括舞台布景、音响、灯光、道具、服装和化妆等,能够提升戏剧的观赏性和艺术感。

四、戏剧的表演技巧1. 肢体表演:通过动作和姿势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2. 语言表演:通过对白的运用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3. 音乐表演:通过音乐的运用来增强戏剧的氛围和情感。

4. 舞台效果表演:通过舞台布景、灯光和道具的运用来提升戏剧的艺术效果。

五、戏剧作品的分析与欣赏1. 戏剧作品的题材和主题分析:分析戏剧作品的题材和主题,了解作品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2. 剧本的阅读与分析:通过阅读剧本,理解剧作家的表达意图和故事情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男性) 小生 老生 武生 旦:(女性) 花旦 刀马旦 老旦 青衣 净:(花脸) 末:(年纪较大男性) 丑:(丑角) 文丑 武丑
• 一般来说,“生”、“旦”的化妆,是略 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 “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其 特征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说所有“生” 行角色的面部化妆都大体一样,无论多少 人物,从面部化妆看都是一张脸;“旦” 行角色的面部化妆,也是无论多少人物, 面部化妆都差不多。“生”、“旦”人物 个性主要靠表演及服装等方面表现。
• “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 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 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这 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 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 “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如关 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净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
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 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 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 的“生”、“旦”化妆形成对比。“净”、 “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一人一谱, 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但却 是一种性格妆,直接表现人物个性,有多 少“净”、“丑”角色就有多少谱样,不 相雷同。因此,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 万化”的。
的主要不是为了供阅读,而是为了演出。 像关汉卿、莎士比亚,这样伟大的戏剧家, 用毕生的精力写的几十部剧本,莫不如此。 因此写作剧本的规律,必须受舞台艺术规 律的制约。
戏曲角色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 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 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 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 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 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 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 “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 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 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 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 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 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 象)等等。
3、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 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 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
戏曲中人物行当的分类,在各剧种 中不太一样,以上分类主要是以京 剧的分类为参照的,因为京剧融汇 了许多剧种的精粹,代表了大多数 剧种的普遍规律,但这也只能是大 体上的分类。具体到各个剧种中, 名目和分法要更为复杂。
•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在北杂剧中,末 称“末泥”或“末尼色”,泛指末本正角, 与宋元杂剧所称的“生”同,而与“末” 的涵义不同。宋元南戏所称之“末”实即 “副末”,除担任报台,介绍剧情梗概和 剧目主题的开场外,还在戏中扮演社会地 位低下的次要脚色。昆剧“末”行是继宋 元南戏脚色制度发展而来,按照南昆的路 子,包括老生、副末、老外三个家门,约 在清代中叶初步定型。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3、几个名词术语、戏剧的几大要素 :
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
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戏 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 剧性。
旦行 旦行,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指戏 曲中的女性形象。 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
戏剧的文学常识(张慧转)
2、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 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 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 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 武净(武二花),分重把子工架和重跌扑 摔打两类。重把子工架一类扮演的人物如 《金沙滩》的杨七郎、《四平山》的李元 霸等。重跌扑摔打一类,又叫摔打花脸。 如《挑滑车》中牛皋为架子花脸,金兀术 为武花脸,金兀术的部将黑风利为摔打花 脸。
• “丑”(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 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 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 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 两大分支。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 雨》);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 现代剧(如《雷雨》);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 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创作剧本的目
的不同,大体上又可分为正净(俗称大花 脸)、副净(俗称二花脸)、武净(俗称 武二花)。副净中又有架子花脸和二花脸。 丑的俗称是小花脸或三花脸。
• 正净(大花脸),以唱工为主。京剧中又称铜锤 花脸或黑头花脸,扮演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 因而以气度恢宏取胜是其造型上的特点。副净 (也可通称二花脸),又可分架子花脸和二花脸。 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重身段动作,多扮演豪 爽勇猛的正面人物,如鲁智深、张飞、李逵等。 也有扮反面人物的,如京剧中抹白脸的曹操等一 类,。在其它剧种里大多不称架子花脸,有的剧 种叫草鞋花脸,如川剧、湘剧等。二花脸也是架 子花脸的一种,戏比较少,表演上有时近似丑, 如《法门寺》中的刘彪等。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 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 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 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 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 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4、戏剧分类
1)按表现形式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 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哑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